文言文阅读7(解析版)-2022年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模拟题分类汇编_第1页
文言文阅读7(解析版)-2022年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模拟题分类汇编_第2页
文言文阅读7(解析版)-2022年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模拟题分类汇编_第3页
文言文阅读7(解析版)-2022年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模拟题分类汇编_第4页
文言文阅读7(解析版)-2022年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之模拟题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份模拟百份题(文言文阅读7:61-70)

[6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学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

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日:,臣里中有郦生,人

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马奇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f

学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日:“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口:“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日:“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

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楼时。沛公喜,问曰:“计

将安出?”郦生日:“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

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

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遗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槎楚权。食其目:“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

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势瞿。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

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日:“善。趣刻印,先

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日:“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槐而从之,陛下焉得

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日:“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

C.从横即合纵连横,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多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

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B.郦食其语出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

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

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

国的势力,面南称霸。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

又立刻改变了想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4分)

(2)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4分)

14.请结合文本回答,郦食其在见到刘邦后,是如何取得刘邦的信任的?(3分)

【来源:湖南省广东省两校2022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0.C(“过高阳者”是“诸侯将”的定语,“诸侯将”与“数十人”构成完整的主谓句,所以应该断开,

排除B、D两项。“又”“易人”“多大略”都是对沛公形象的评价,可以共用一个主语,所以“人”字不应

放在“多大略”前面担当主语,再依据其评价沛公“多大略”可知,邮食其想追随沛公,所以应是“愿从

游”,排除A项。故选C项。)

11.C(概念混淆,南北为“纵”,东西曰“横战国七雄中后期较弱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

向分布,将这种弱国联合抵抗强国的策略称为“合纵”,“连横”与“合纵”相对,指秦国自西向东与山东

六国联合。)

12.A(从文本来看,邮食其前期并未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13.(1)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得分点:善,与……友好;

(1分)请,请允许我;(1分)下,投降;(1分)语句通顺,表意准确。(1分)]

(2)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没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

民。[得分点:戴,感激;(1分)乡,通“向”,仰慕;(1分)臣妾,被统治者,臣民;(1分)语句通顺,

表意准确。(1分)]

14.①狂而不拜,显示自己恃才而傲、与众不同,引起刘邦注意。②明知故问,正话反说,再次引起刘

邦的注意。③由六国纵横的历史谈及当下天下大计,给刘邦描绘了一幅胜利蓝图。(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高阳人郝食其,家境贫寒而困苦失意。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好是郝食其的同乡,郝食其见到他时,

便对他说:"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十多个人,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

公虽傲慢、轻视他人,但富有谋略,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只是没人为我引见。如果你见到沛公,就

对他说:‘我的同乡有个郝生,人们都说他是狂生,而他自己不认为他是狂生。’"骑兵便把郝食其所嘱托

的话从容地转述给了刘邦。刘邦来到高阳的旅舍,派人召郝食其来相见。郝食其到了之后,只是作了个揖,

没有倾身下拜。此刻刘邦正一边伸开双脚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冼脚,一边接见郝食其。郝食其进来

后,问刘邦说:"您是想帮助秦朝去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去进攻秦朝呢?"刘邦道:"天下人共

同受到秦朝的暴政苦难巳经很久了,所以诸侯相继起兵进攻秦朝,怎么能说是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郝

食其说:"您如果真的要聚集民众、联合正义的军队士兵去计伐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应该以这样傲慢无

礼的态度接见长者。”于是刘邦停止冼脚,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请郝食其坐在上座,然后向他道歉。郝

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的计策?"祁食其说"您

起事时聚集起的民众,收拢的一些散乱士兵,总共还不到万人,想凭借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就如同用手

去掏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四通八达,现在坡内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

请让我去陈留,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我在坡里做内应。”于是(刘

邦)派遣祁食其前往陈留,刘邦率军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陈留。(刘邦)封祁食其为广野君。

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使得汉军粮食匮乏。汉王刘邦于是与祁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

的力量。祁食其说“从前商汤攻打夏桀,在国这个地方封赏夏桀的后代周武王讨伐商纣,在宋地封赏商

纣的后裔。如今秦朝丧失道德,背弃仁义,侵略讨伐各诸侯,毁灭他们的国家。陛下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

人的王位,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惑恩戴德,及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

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巳经施行,陛下即可以向南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一定会整理衣襟,恭敬地朝拜您。”

汉王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到六国去(封赏他们的后人)。”祁食其还及有出

行,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得知他们的对话后阻止了这件事,说“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

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果真采用那人的计策,陛下统一天下的大

事就完了。"汉王停止吃饭,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命

令赶快销毁印信。

[6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旧本韩王后

[北宋]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曾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

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

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宗)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弟,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目: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

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

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

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孔、

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

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

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集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

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而视之打开

B.能者取科第,覆名声获取

C.而韩文遂勺于世印刷

D.虽戚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掩盖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乞李氏以归国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B.然予犹少其道当然也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故予之仕

D.以夸荣当世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

正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

B.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索求别人家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自己收藏的《昌黎集》

C.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孔子、孟子(不仅)美盛一时,并且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们被埋没废弃的时候

9.根据文意,下列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年少时家贫无力购书,后从李氏处得《昌黎集》六卷,一直很是珍爱。

B.欧阳修十七岁应考失利。后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最终考得进士,到洛阳做官。

C.欧阳修具有进不喜、退不忧的豁达态度,这与他的志向和所学密切相关。

D.欧阳修收藏的《昌黎集》文字雕刻虽比如今版本精良,但其中脱漏错误很多。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1.欧阳修对韩愈文章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分条作答。

【来源: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6.C

7.A

8.C

9.B

10.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

11.①起初阅读虽限于年幼和理解不深,但已感到深厚雄博;②之后的阅读一方面感叹学者当以韩文

为目标,另一方面也感叹求得仕途之后要好好学习韩文;③最后,感到韩愈文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行”不是印刷的意思,而是流行的意思。句意为于是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连词,表顺承,于是,意义和用法相同。

B.连词,表转折,可是'指示代词,这样,意义和用法不同。

C.指示代词,意思是“这”'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思,可不译,意义和用法不同。

D.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意义不同。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C.“孔子、孟子(不仅)美盛一时"理解错误,文中指孔子和孟子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

故选Co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后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最终考得进士,到洛阳做官”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为“后七年,举进士

及第,官于洛阳”,并没有提及是因为尽力钻研韩文才考取进士。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岂”,难道;“所以”,用来……的方法;“干”,谋求,取得。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文叙写了作者读韩文的三个阶段。

第一段“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可知作者

起初阅读虽限于年幼和理解不深,但已感到深厚雄博。

第二段“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

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可见

作者之后的阅读一方面感叹学者当以韩文为目标,另一方面也感叹求得仕途之后要好好学习韩文。

从文章后面四段的内容,“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

韩不学也,可谓盛矣”“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

明,不可磨灭”“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等可见作者感觉到韩愈文章已受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

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尧辅颇为喜好学习。我在儿童的时候,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他家墙壁

中有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的纸张已经脱

落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

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很是可爱。

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

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十七

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

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时间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

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

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

《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

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

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

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这又不只是

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

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

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

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

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

这样。

文集的版本出于蜀地,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的版本比起来相当精良,但是脱漏错误特别多。前后共

三十多年时间,一听到有善本的人,就一定要求取来改正我收藏的文集,文集最后册数不够,现在不再补

充,是因为应该慎重对待增添文集内容的缘故。我家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啊。唉,韩

氏的文章,韩氏的学说,万世所共同尊敬,天下所共同传承并享有啊。我对于这套文集,尤其因为这是旧

物而特别爱惜。

【6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日:“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

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

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日:“公不欲朕封禅,以势举未安邪?”日:“安矣。”“甲案未服邪?“曰:“服矣。”“然

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日:“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腹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

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觉,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

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爸乃,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目:“伏

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日:“央观五初陛下志在节馋求谏不倦比

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

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亭呼。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

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

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

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目:“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

杀之。"徵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栋阳丞。上将幸

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茸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四夷,指占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

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

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

轨。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

一点。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

【参考答案•解析】

10.C句子大意是: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

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

“志在节俭”是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应在“节俭”后断开;“求谏不倦”的主语也是“陛下”,独立

成句,其前断开,排除AD;

“营缮微多”是“比来”唐太宗的表现,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且“谏者”为下句主语,

其前断开,排除B。

11.AA.",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正好相反,“社”土神,“稷”是谷神。

12.BB.“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错,原文是“赏赍不觉,未厌远人之望”,其

中“厌”是“满足”之意,此句意思是“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故选B。

13.(1)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半个月,等到粮食收割完毕,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

得分点有:“少”,稍微;“旬日",十天;“俟”,等到;“毕”,完成;“济”,帮助、好处。

(2)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

没能坚持到底。

得分点有:“洎”,及,等到;“以”,因为;“以谗诛”,被动句;“终”,坚持到底。

14.(1)魏徵指出唐太宗近来营建修缮的事增多,进谏颇觉得触犯圣意,与贞观初年不同,太宗大笑

着承认并接受其意见;(2)刘仁轨杀了鲁宁,太宗本来想杀了刘仁轨,在魏徵的劝说下,不但没有杀死刘

仁轨,反而提拔了他;(3)太宗要去打猎,刘仁轨进谏希望能够再等十几天,让百姓把庄稼收割完,太宗

嘉奖并提拔了他。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

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

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

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徽认为不可。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去泰山封禅,认为大唐不安定吗?”答道:

“安定。”“四方夷族未归服吗?”答道:“归服了。”“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行封禅礼?”答道:“陛下虽然有

上述几点理由,然而承接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没有恢复,国家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则

各国君主咸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

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像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

有害的政策,陛下怎么能采用呢?"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就停止封禅事。十二日,癸

丑(初四),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中书令温彦博说:“深愿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那

就好了。”太宗问:“朕近来听政有所懈怠吗?”魏徵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不倦怠地求谏。

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太宗拍掌大笑着

说:“确有其事。”辛未(二十二日),太宗亲自过录监狱囚犯,见到应处死刑的人,内心怜悯他们,放他

们回家,但约定明年秋季回来就死。于是下令全国的死刑犯人,均放他们回家,等到期限到了的时候赶到

京城。贞观七年,上一年放回家中的死囚犯人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视管制,都按期限自己回到朝堂,

没有一个人逃亡,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这一年,公卿以下大臣请求太宗行封禅礼的络绎不绝,太宗传谕

说“朕有气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会加剧,你们不必再谈论此事”。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

投入狱中,自恃品秩高,谩骂陈仓尉、尉氏人刘仁轨,仁轨命人将其乱杖打死。太宗大怒,命将刘仁轨押

至长安当面质问他。刘仁轨说:“鲁宁当着陈仓百姓却要如此羞辱我,我实在是忿恨之极,而将他杀掉。”

魏徵说:“陛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吗?百姓恃强而侵凌官吏,如同鲁宁一样的情况到处都是。”太宗高兴,

提升刘仁轨为栋阳县丞。太宗将要去同州狩猎,刘仁轨上奏书说:“今年秋季粮食已成熟,百姓刚收割十分

之一二,让他们承担狩猎事,筑路修桥,耗费一二万工力,实在是妨碍农事。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半个

月,等到粮食收割完毕,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太宗赐给玺书表示嘉奖他的意见,不久提升刘仁轨为新安

县令。

【6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二月,了,,诏口:“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日:“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德兴百官之非宜

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开I,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提萦上书目:“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

法当开h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宫净,以赎父

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口:苛》.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

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

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兔。具为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日:“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辱髻者钳为城旦、舂;当剿者笞三百;

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癖、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

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目:“可。”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

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

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六月,诏日:“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

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

B.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

C.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

D.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甲为天干首位,寅为地支第三位,干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官婢,指占时因罪没入官府作奴婢女子。没入官府的男子为官奴。

C.《诗》,指《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黑京髡,古代的两种刑罚。糠,指剃去头发;髡,指在面上刺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皇后也参加劳动,亲自采桑养蚕。

B.汉文帝认为肉刑太残酷,不合道德,应该废除,用别的惩罚去代替。

C.张苍、冯敬提出了所有刑罚都应该减免建议,汉文帝下达了同意的文书。

D.汉文帝特别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他下令免除了农田的租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己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2)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

14.文中提到汉文帝时期“刑罚大省”,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0.B

11.D"忽,指剃去头发;髡,指在面上刺字”错误,“繇”,在面上刺字;"髡”,剃去头发。

12.C”所有刑罚都应该减免”错误。

13.(1)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施行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或

译为:也没有办法了),朕很怜悯(同情)他们!

(2)现在那些农民辛苦劳作,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

说明鼓励农耕的方法(或政策)不完备。

14.因为社会风气好转,风俗归于笃实厚道,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甲寅(十六日),文帝下诏说:“朕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供应宗庙祭祀的粮食,皇

后亲自采桑养蚕,供应祭祀的祭服;制定有关此事的礼仪!”

当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现了灾异,就把造成过失的责任从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夏季,

文帝下诏书说:“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现在秘祝

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彰显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赞成。应予废除!”

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当处以肉刑,被逮捕拘压在长安诏狱。他的小女儿堤萦向皇帝上书说:“我

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他犯了罪,按法律应判处肉刑。我感到悲痛伤心的是,死人不

能复生,受刑者残肢不能再接,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赎我

父亲该受的刑罚,使他得以改过自新」

文帝很怜悯和同情堤萦的孝心,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

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同情他们!

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

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

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制定这样的法律条文:“原来应判处髡刑的,改为罚作城旦和城旦春;原

来应判处糠髡刑的,改作钳为城旦、钳为城旦舂;原来应判处剌刑的,改为笞三百;原来应判处斩左脚的,

改为笞五百;原来判处斩右脚以及杀人之后先去官府自首的,官吏因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罪名已被处置

但后来又犯了应判处笞刑的,全都改为公开斩首。罪犯已被判处为城旦、城旦舂的,各自服刑到一定年数

后赦免。”文帝下达命令:“同意。”

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

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

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己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风俗归于

笃实厚道,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所以,刑罚大量减少,甚至一年之内全国只审判了四百

起案件,出现了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

六月,文帝下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现在那些农民辛苦劳作,

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法不

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

[6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

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目:“陛

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

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陛下以叩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

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臣安

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遂出,未逾殁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

芋承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

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

行。大行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春三月壬午,天子闻南越反,

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先陷寻第,破石门,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会暮,

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于季,复纵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吕嘉夜亡

入海。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初,东越王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吕嘉。兵至揭

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使南越。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不许。馀善闻楼船请诛之,

汉兵临境,乃遂反。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上乃遣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

舒出梅岭,以击东越。元封元年冬十月,兵入东越境。楼船将军斩徇北将军。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馀

善,以其众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

下重之/

B.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

下重之/

C.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

下重之/

D.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

下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故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B.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一种社会单位,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印”指印信,“绶”指系印信的丝带,印绶也用以借指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闽越王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大举发兵援救南越。

B.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馀善展现了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快速决断的能力,杀死闽越王,向朝廷谢罪。

C.南越造反,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及驰义侯接连出击,大获胜利,南越叛乱最终被平定。

D.由于东越首鼠两端,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越,不被允许。后来东越果然反叛,杨仆又奉命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4分)

(2)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4分)

14.淮南王刘安反对汉武帝出兵闽越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0.D[解析]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

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C[解析]宗族,指同一父系的家族,也指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但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12.C[解析]文中说“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驰义侯未参与战斗。

13.(1)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的国家才会停止。

【评分标准】4分。“众”,众多。“幸”,侥幸。“后来”,后面派来的军队。每点1分,“终灭国而止”

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2)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的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

【评分标准】4分。“却”,退却。"便”,有利,便利。“坐”,因犯……罪。"诛”,被诛杀。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14.①天下太平,很久没有发生战争。②战争给士兵和边境百姓带来灾难。③天子应广施恩德,使人

民能够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天八月,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回击,

派人上书告天子。因此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为他调动大量的兵力。派遣大行令王恢领兵从豫章出发,

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出发,攻击闽越。淮南王刘安呈上谏书,说道:“陛下君临天下,广布德行,普施恩惠,

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都认为有生之年见不到战争。现在四境之内,没有狗叫的警兆却要让陛下的士

卒死亡,尸骨暴露在原野,血液沾湿了山谷,边境上的百姓为此要把城门早闭晚开,还担心从早上活不到

晚上,我认为陛下应该重视这些现象。陛下把四海作为边境,所有的人民都是你的臣下仆妾。您只要广施

恩德来关照他们,使人民能够安生乐业,那么您的恩泽流传万世,传给子孙,施行恩惠直到永远,天下的

安定,就好像是四面联系起超然客公号来的泰山一般。我担心派将遣兵动用十万大军只能干一位使臣的事

情。”这时候,汉朝已经出兵,但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

弟弟馀善就和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没有向天子请示,所以天子派

兵来讨伐。汉军众多而强大,即使侥幸战胜他们,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直到消灭我们国家才会停止。

现在把国王杀了来向天子谢罪,天子听从我们的请求,就能停止战争,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

不听从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奋力战斗,要是不能取胜,我们就逃到海里去。”大家都说:“好于是就杀死

了呈瓦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令王恢。王恢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把情况)告知

了大农令韩安国,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

军事行动。春三月初四这一天,天子听说南越反了,(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进入越境。首先攻陷寻

麓,打下石门,挫败了越军的锐气,领着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大军到来一同前进。趁天黑的时候,

楼船将军打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将军设置营地,派使者去招纳投降的敌人,赐给印绶,又放回去教他

们再招引降人。第二天黎明时,城内的人都投降了。吕嘉在夜间逃亡到海上。驰义侯所带的夜郎兵还未到,

南越已经平定了。起先,东越王馀善上书,请求率领战士八千人跟着楼船将军攻击吕嘉。待到他的军队到

达揭阳时,他就以海上出现大风巨浪为借口,不再向前进军,采取观望的态度,暗中又派使者与南越联系。

楼船将军杨仆向天子上书,同意乘便领兵去攻打东越。天子没有同意。馀善听说楼船将军请求讨伐他,而

且汉军已经进逼东越边境,于是他就造反。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退到有利地方,因犯了畏惧敌人、

怯懦软弱的罪被杀。汉天子于是派遣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动身,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动身,来攻打东越。元

封元年冬天十月,军队进入东越境内。楼船将军杀了徇北将军,东越的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杀死了馀善,

率领他的部下投降。

[6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

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国而灌之城不

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童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修乘。智伯目:“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赵襄子

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目:“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师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手日:

“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口:“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

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

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日:智伯之亡也,才胜

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即指,则不能以入坚。棠谿

之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

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

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抉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

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

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

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B.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C.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D.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入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指都邑。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有时也指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

B.修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叫“修乘”。

C.子,封建五等爵位中的第五等.在文中暗指魏桓子、韩康子的爵位为“子”,身份不高。

D.羽括,古代的箭尾上常用羽毛作装饰,"羽作箭的代称,“括”指箭的末端。“羽括”指磨砺、锻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氏产生防备之心。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

利。

C.司马光认为,才胜于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强调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应该将个人品德放在

衡量人才的第一位。

I).本文善于从史实中总结规律,长于使用比喻手法进行论述,整散句结合,读来气势磅礴,说服力强,于

后人颇有警示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5分)

(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5分)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

【参考答案•解析】

10.A

11.C(“子”为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

12.A(防备之心在前文渡河时已经产生。)

13.(1)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异”

“莫之能辨”“所以”各1分,大意2分)

(2)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

只有智伯吗?(“颠覆”"岂”“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

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

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氏。赵襄子跑到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

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滋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

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

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

国。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

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

耳中,有什么损害呢。“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

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

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尽灭智伯部族,只有辅果还在。

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

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

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

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经过锻炼,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

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剌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

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交往,而要交往他人

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能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能来做坏事。借助才能做

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能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

够,能力不足,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气足够用来实施他

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人们喜欢他;喜

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人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

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

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