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_第1页
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_第2页
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_第3页
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_第4页
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雷公藤的栽培技术第一页,共24页。1.雷公藤的发展前景雷公藤的用途药用——雷公藤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能。雷公藤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肾炎、器官移植等50多种疾病。是国内首选的免疫抑制剂,目前近20家药厂生产雷公藤制剂,约有1亿人次曾经用过雷公藤,而且正在走出国门。由于雷公藤药材目前主要采自野生,而且使用药材的根部,雷公藤的开发利用不到20年,其资源就已经面临枯竭。

医药工业——中草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医药工业的一大优势.纵观全球,除印度外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拥有数千年使用草药治病的历史.在中草药中寻找一些新成分并使之成为新药是国内制药企业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研制新药——在国内外,利用雷公藤研制新药治疗红斑狼疮、肾炎、肿瘤等,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宽,需求量日趋增大,开发前景广阔.发展雷公藤人工种植,加速产品开发,实施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植物源农药——雷公藤也是植物源农药的极佳植物,据报道:把雷公藤开发为生物农药,可以用于无公害蔬菜、有机茶、无公害水果。第二页,共24页。雷公藤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肾炎、器官移植等50多种疾病。是国内首选的免疫抑制剂,目前近20家药厂生产雷公藤制剂,约有1亿人次曾经用过雷公藤,而且正在走出国门。由于雷公藤药材目前主要采自野生,而且使用药材的根部,雷公藤的开发利用不到20年,最近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雷公藤不仅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对癌症及器官移植所引发的感染也有疗效。国际市场上,雷公藤内酯醇的现货价格已达到8万元/克。虽然国内已有采用种子和分株繁殖方式进行雷公藤的人工种植,但繁殖系数低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化生产。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免疫学方面的异常。经雷公藤治疗后,常有显著的疗效。验血发现,随着红斑狼疮病情的好转,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实验室进行的体外试验,也证实雷公藤的生物碱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第三页,共24页。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8%为野生资源。长期过度的采伐,使野生资源日渐萎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从细胞、染色体、基因水平上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基础进行改造,可以保存和增殖濒危珍稀的传统药材,大量生产临床上急需的数量稀少的又极有价值的化合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加拿大等国和中国科学院药物所科研人员进行了雷公藤组织与细胞培养生产雷公藤内酯醇的研究,从培养产物中分离出目的化合物,但因其工艺复杂、成本高,迄今未见到应用于产业化的报道。于是,探索雷公藤资源再生新技术,使这一宝贵有限资源为人类长远、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第四页,共24页。政策优势中药现代化是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中药材的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本项目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三农”政策和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农业的政策,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第五页,共24页。本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1.雷公藤为多年生木质藤本,生长缓慢,无限制大量采掘已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以雷公藤内酯醇等单一成分为原料的一类新药已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由此可见,以雷公藤有效成分为原料的传统药的生产及新药的开拓均需要资源的可靠保证。2.生产优质种苗,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种植面积,为获取雷公藤有效成分提供了一条可持续供应的新途径。解决了现阶段我国因环境的变迁或限制而无法取得珍贵药材的困境,为药用植物的临床提供了新的医疗选择。3.据中科院雷公藤研究专家预测,到2020年时雷公藤内脂醇的世界需求量为40000克,我国的内脂醇的需求量也将高达10000克。目前国际市场雷公藤内脂醇的价格为:4万元/克~6万元/克。4.雷公藤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能占领国际出口市场,为国家争取大量外汇。

第六页,共24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雷公藤是传统的杀虫植物,主要杀虫成分是雷公藤精等生物碱;它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抗风湿及抗癌药物,其药用成分主要是雷公藤素甲等二萜内脂。过去将雷公藤作为杀虫剂开发应用时没有考虑其医药用途的开发。而现在将其作为医药开发时则又忽略了对其杀虫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因此,加强基础研究,综合开发利用,不仅能保证抗癌植物资源的有效开发,而且能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只有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才能使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第七页,共24页。2雷公藤生物学介绍雷公藤——是植物卫矛科雷公藤的根[药化]含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等多种生物碱、二萜内酯、雷藤酮及卫矛醇等。雷公藤《全国中草药汇编》【拼音名】léigōnɡténɡ【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

【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以根、叶、花及果入药。第八页,共24页。雷公藤形态特征

——落叶蔓性灌木,长达3m。小枝棕红色,有4-6棱,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

第九页,共24页。生长环境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第十页,共24页。化学成份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此外,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雷公藤甲素化学结构式第十一页,共24页。药理作用杀虫作用: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则并无杀虫能力。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雷公藤对人的毒性很大,南方各省农村常有中毒发生。有人误服其叶2—3片可中毒,服嫩芽7个或根皮30g以上可以引起死亡,甚至食其花蜜也可发生中毒。中毒症状与昆明山海棠相似,一般在2小时后出现,主要有剧烈腹痛、腹泻、呕吐、血便、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跳无力、发绀、体温下降、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可见神经系统的视丘、中脑、延脑、小脑和脊髓的严重营养不良性变化,肝、肾和心脏出血、水肿和坏死。中毒死亡在4天内发生,大剂量中毒因心肌损害导致心跳停止而迅速死亡,小剂量中毒因肾功能衰竭死亡较慢。此外,雷公藤根粉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炎症。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附方】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凋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第十二页,共24页。3雷公藤生长特性雷公藤喜温暖避风的环境,此环境中生长的雷公藤枝条舒展,枝叶茂盛,根茎粗壮。雷公藤抗寒能力较强,产区-5℃下可不加防寒物自然越冬但怕霜,霜害可引起雷公藤幼苗顶端和新梢冻伤,影响下年的生长。雷公藤是喜光植物,除一年生小苗在夏季怕烈日曝晒外,均喜充足阳光,光照不足影响正常生长。雷公藤喜湿润、雨量充沛的环境。雷公藤适生土壤为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类泥沙或红壤,pH值在5~6生长较好。潮湿、荫蔽的泥沙土壤下生长不良。

第十三页,共24页。4雷公藤栽培技术

4.1育苗:雷公藤扦插繁殖以二年生和多年生枝条作插条成活率最高,均在95%以上。而当年生枝条的扦插成活率无论用药剂处理与否,都在80%以下。因此,二年生和多年生枝条较适宜作扦插繁殖材料。采集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枝,截成12~15厘米长的插穗,每段带有3~4节。将插穗按100段绑成捆,要防止上下头颠倒。插穗下端用生根粉溶液处理后,捞出晾干备用。育苗时间为每年1月下旬~3月中旬,日平均地温在10℃以上时进行。首先应进行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上年冬天(10~11月)深翻晒土,每公顷施充分腐熟厩肥45000~60000千克作基肥,于育苗前细耙整平,做成宽1.0~1.2米,长4~10米的平畦。其次要掌握扦插方法:将种茎或种根按8厘米×12厘米的株行距以75~85°的向北夹角,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扦插茎枝或种根入土1/2~2/3,插后立即浇透水分。最后在苗床上搭建50厘米高的荫棚,用以白天遮荫,荫棚常用竹帘,光照控制在8~12千勒克斯。正常情况下,即晴天8~17时遮阳,其它时间应撤去遮阳物。育苗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浇水宜用喷淋,经30~50天就萌芽长新根,即可拆去荫棚,以利壮苗。一般苗龄控制在1年生左右,地上茎高30厘米以上,根径(最大处)2毫米以上,长16厘米以上的侧根达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4.2整地:根据绿色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推行的GAP工程,种植地宜选半阴半阳、向阳的林边空地,或疏林下的丘陵坡地、沟边以及排灌方便而无污染源的旱地、沙壤土、壤土或黄土类沙地种植。整地时间选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2月。挖穴规格:暗穴40×30×30厘米。挖穴密度每公顷掌握在9000~9900株。结合挖穴,撒施土杂肥、农家堆肥每公顷30000~45000千克,与细土混合耙匀,备种。第十四页,共24页。4雷公藤栽培技术4.3种植

雷公藤春、夏、秋、冬均可栽植。南方春、夏降雨量多,较利于移苗定植,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移栽,成活率高,且免灌或少灌水。苗木出圃时应修剪处理,剪去过长根须及地上茎。苗木运至造林地时应立即打浆,半天内无法完成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移栽方法:种植时做到苗正根舒(苗木位于穴中,根系舒展,不得窝根)、深浅适宜(深度以苗木出圃时所留茎干土痕为基准,再高出5厘米),穴土打紧(以两指提苗,感觉苗木稳固为准),植后培土(苗木打紧后应再培上10厘米松土)。每穴栽1株苗,种后覆土压实苗根,非雨天浇(灌)足定根水。种植密度掌握在每公顷9000~9900株。株行距100×100厘米。第十五页,共24页。扦插繁殖(1)第十六页,共24页。扦插繁殖(2)它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1~2年生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条,每段带3~4个节;2)将插条下端放入500~1000ppm的α-萘乙酸或吲哚丁酸溶液中浸一下,捞出稍晾即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插后立即浇水3)定植株距60~90cm,用苗量800~1000株/亩;4)在每年春季新稍抽生后施复合肥,在7月~8月,亩喷施0.3%磷酸二氢钾,在10月~11月,施有机肥;5)在雷公藤开花时,及时摘除花蕾,在5~9月,在新稍长到40~60cm时,剪除或摘除顶芽;6)扦插苗移栽后,二年至三年收获。本发明能促进雷公藤枝条生根,提高扦插苗成活率;通过摘花和打顶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雷公藤地下部分药用部位的生长,在雷公藤移植2-3后可作为原料药材用。第十七页,共24页。野生驯化方法是挖取野生的雷公藤植株移植进行人工驯化,此种方法容易成活、易成林、成材,收获早、产量高,但野生幼苗数量有限,不能适应大面积种植。第十八页,共24页。4雷公藤栽培技术

4.3、管理

基地抚育管理可概括为“及时除草,科学追肥,合理排灌,适时摘蕾”。每年进行中耕除草2~3次,边锄草边松土,大面积栽培的可用除草剂喷除(除草剂种类应符合GAP的要求)。结合中耕除草,头年可适当追施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等每公顷150~225千克,或淋施腐熟人畜粪尿每公顷30000~45000千克,以后每年以追施磷、钾、氮复合肥或农家肥为主,以促进根的形成和长粗。若以茎、枝、叶供药用的,在每年10~11月施肥前,适当采摘部分茎叶后,应及时追施芽肥,促进茎叶的快速萌发健壮生长,以抵抗冬霜袭击,保证根、冠的协调生长,达到优质高产。在每年的夏、秋时期为雷公藤的开花期,除用于收集雷公藤种子的林区外,都应及时摘除花蕾,保存营养,以利根茎生长。

第十九页,共24页。4雷公藤栽培技术

4.4病虫害的综合防治①卷叶蛾类幼虫的防治:对卷叶蛾类幼虫用菊酯类农药,如功夫菊酯、杀灭菌酯等,也可用微生物农药,如8010粉剂进行防治,同时用白僵菌或绿僵菌对卷叶蛾进行生物防治。②根腐病的防治。栽培前严格选地,加强田间管理,抗旱排涝,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移栽时不要伤根,注意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病轻者也可用50%的多菌灵灌根防治。③炭疽病的防治:发病初期喷1∶1∶200波尔多液:每年进行一次清园,残枝落叶清除园外烧埋。

第二十页,共24页。4雷公藤栽培技术4.4采收与加工雷公藤的根长粗到一定规格(根直径2~3厘米)后可于秋季采挖全根,挖后抖净附在根上的泥、沙等杂质,把最外的根皮去掉,洗净,并切成段(段长5~10厘米)或厚片自然晒干。以根条粗大片厚,外表黄色或橙黄色,断面皮部红棕色,质坚硬,无农残、有害重金属不超标,无霉虫蛀、无杂质者为佳。截根后余下的茎、叶亦作药用,可分别干燥供商品流通。叶除秋季采根时采摘外,每年7~8月尚可采收1次。

第二十一页,共24页。6岳阳县发展雷公藤种植的优势地处亚热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