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2.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3.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A.自养性演替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4.生长在新疆的马铃薯比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大,其主要原因是
A.阳光辐射强烈B.白天温度高C.降水多D.昼夜温差大()
5.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6.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7.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8.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9.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10.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B.17世纪到19世纪末C.19世纪D.20世纪10~30年代
11.北半球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A.针叶林B.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12.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13.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14.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16.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17.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18.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19.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20.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21.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22.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23.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24.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25.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26.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27.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
28.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2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3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A.气相型B.沉积型C.水循环D.A+B+C
31.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的ErnstHaeckel(海克尔)是()。
A.美国生态学家B.德国生物学家C.古希腊哲学家D.英国植物学家
32.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33.在适宜的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比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
A.快B.慢C.相似D.不确定
34.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36.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37.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
A.内因演替B.外因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38.种群中的某些个体身体表面的颜色可以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以避免被天敌发现捕杀,又不易被猎物察觉,使之获得的食物充足,这样的个体在种群中的竞争能力强,会有更高的存活率并能繁殖更多的后代。这个过程就是()。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种群调节D.自动调节
39.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40.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种群平衡
41.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42.水稻土属于()
A.潜育土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
43.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44.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45.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46.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生物类群分类的是()。
A.动物生态学B.植物生态学C.微生物生态学D.资源生态学
47.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4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49.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50.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A.地上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
二、填空题(20题)51.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0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02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
52.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______。
5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_____。
54.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55.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减轻温室效应。
56.生物对某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忍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______。
57.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5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59.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_______。
60.根据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可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__________植物两大类。
61.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62.随着密度增加,没有领域或没有配偶的生物个体比例将增加,它们最易受不良天气和天敌的危害。如果这部分生物个体比例增加,会使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_。
63.土壤______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6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65.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66.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67.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原地实验和______实验。
68.单位面积或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______。
69.群落交界处是______,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换的地点。
70.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由湖岸向湖心的方向伸入,植物带呈______分布。
三、判断题(10题)71.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72.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73.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4.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否B.是
75.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A.正确B.错误
76.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A.正确B.错误
77.米象的数量增加呈现为“S”形的增长曲线。()
A.正确B.错误
78.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9.生物对温度的耐性限度与湿度有密切联系。()
A.正确B.错误
80.森林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四、简答题(5题)81.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82.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83.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什么关系?
85.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87.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六、单选题(0题)88.暖流将()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B.喜热性C.喜干性D.喜湿性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D
6.A
7.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8.D
9.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10.B
11.D
12.A
13.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14.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15.D
16.C
17.B
18.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19.B
20.D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如蝗虫。
21.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22.C
23.D
24.B
25.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26.D
27.B
28.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29.A
30.D
31.B
32.A
33.A
34.D
35.C
36.D
37.B
38.A
39.C
40.B
41.A
42.A
43.C
44.A
45.C
46.D解析:D项资源生态学是按应用领域所作的分类,故选D。
47.C
48.D
49.B
50.B
51.光补偿点
52.生态环境
53.形态适应、行为适应、适应组合
54.取食与被取食
55.二氧化碳
56.生态幅生态幅
57.个体死亡情况
58.野外调查
59.土地退化
60.陆生陆生
6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62.下降(减小受到限制)下降(减小,受到限制)
63.pH值
64.单向
65.频度
66.草甸黑土
67.人工控制人工控制
68.密度
69.生态交错区
70.同心圆状
71.A
72.N
73.B
74.N
75.B
76.A
77.A
78.Y
79.A
80.Y
81.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82.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83.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进行流动是通过物质作为载体。当太阳能输入生态系统后能量以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逐级流动。能量的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伴随能量的传递物质才能够完成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二者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进行流动是通过物质作为载体。当太阳能输入生态系统后,能量以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逐级流动。能量的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伴随能量的传递,物质才能够完成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二者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
85.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
86.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学习成就展示计划
- 智能制造项目的质量保障与创优计划
- 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 职业院校增强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
- 2025年青少年活动中心疫情应急小组及职责
- 精神麻醉管理办法解读
- 高三学生文科综合备考计划
- 2025小学二年级体能发展计划
- 十年(2014-2023)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82 实验操作与目的一致性(含答案或解析)
- 2025年士兵考学科综冲刺卷
- 2025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 委托寻找房源协议书
- 法洛四联症的护理课件
- 2025年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押题作文10篇
- 跨国医疗体检代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24名笔试题带答案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
- 大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合同书模板
- 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 雷军创业经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