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第第页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共25分)1.(2分)(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下列所给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

笔杆gān

蛩音qióng

汗流浃背jiá

B.遒劲qiú

缱绻qiǎn

窗扉fēi

锲而不舍qì

C.菜圃pǔ

戏谑xuè

黏合niān

一曝十寒pù

D.霓虹ní

镂空lòu

彳亍chù

茕茕孑立qióng

2.(2分)(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下列词语的字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坍圮(pĭ)

打夯(hān)

圈棚(juàn)

林阴道(yīn)

按捺不住(nài)B.通衢(qú)

缱绻(quăn

摇曳(yè)

多瑙河(năo

熠熠闪光(yì)C.雪橇(qiāo)贫瘠(jĭ)

剑戟(jĭ)

凌宵花(líng)

茕茕孑立(jié)D.跫音(gŏng)逃遁(dùn)

廿七(niè)

什刹海(chà)

挥斥方遒(qiú)3.(2分)(2016高一上·江苏月考)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一片喝彩。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4.(2分)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A.自“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更大意义。D.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5.(2分)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是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必须进得去,出得来。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做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②文学的美常常是在最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③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④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⑤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A.④③②⑤①

B.⑤②④③①

C.④②⑤③①

D.⑤①②③④

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6.(10分)(2016高三上·瓦房店期中)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然后完成问题。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注:图中文字为“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1)请根据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不良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2)用一句话揭示图画的给人的人生启示(不超过20字)。7.(5分)(2016高二下·包头期中)下面是“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2015”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40个字。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3分)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哲学家的文化心态王锟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C.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D.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E.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2)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3)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9.(18分)(2016高三上·大庆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清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摘自《小说月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题;共32分)10.(8分)(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颤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今。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暮客军吏成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功今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衰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屯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令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今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阑,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充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宋史·列传二十九》)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知温恃兵力偃蹇

偃蹇:骄横,傲慢,盛气凌入。

C.晋祖嘉之,归功于衍

嘉:嘉奖。

D.汉乾祐末,丁忧

丁忧:遭父母之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其如是,孰能御之?

B.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出入失风宪之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俄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过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B.父亲去世后,颜衍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C.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D.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11.(7分)(2020高二上·桂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①张籍南园新覆雪,上宰②晓来看。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③。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④欢。【注释】①令狐;指令狐楚。裴司空:指裴度,唐宪宗时曾任宰相。②上宰:宰相。③地官;诗中指户部。④歌吹:歌唱吹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交代看雪地点、看雪之人和时间。“覆”字写南园雪下之大;“晓”字流露出欣喜之意。B.颔联运用设问手法交代同看雪之人,呼应裴司空招令狐尚书看雪这一题意,“唯闻”暗扣诗题中的“喜”字。C.颈联描写登春榭所见雪景,从视觉、触觉角度表现春雪遮山,寒气袭人的景象,意境阔远、澄静。D.本诗属于唱和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被居高位者引荐而得以进入仕途、施展才华抱负的愿望。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12.(11分)(2017·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埏,字公度,陇西敦煌人。埏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裹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缳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榭。而埏日不过一食,恒赢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油率水军十万援于鄂。埏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淌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淌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埏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埏草檄。埏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埏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埏驰往,以伺察之。埏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埏日:“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启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埏,代掌军府事。及庶人友硅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埏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埏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捂绅所称。(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改)(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甘肃省平凉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干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士死日“不禄”等。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捂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埏聪明有才学。24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B.李埏为人孝悌。母亲去世时,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还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就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C.李埏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D.李埏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