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95-96教材分析^p: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只是因为刚学,学生对于推理的书写过程还颇为生疏。因此,通过本节课探究相等的角,进一步加深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更趋于纯熟化、合理化,让其在复习的根底上又有所创新,使所学知识得到进步与开展。学情分析^p: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加深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考虑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根底。教学过程:1、引入局部。因为本节课所执教的内容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角的关系纯熟的计算出角的大小。从而推理说明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引入时安排了两题角的计算帮助同学们进展复习,目的是复习角的计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数。2、新知探究局部。因为两条直线相交后得到角有很多,而小于平角的只有4个,同学们根本上都可以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它们之间互补的关系,而对与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局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许会说到。所以我采用的是猜测-验证的策略。而经过总结验证的策略可能会有如下三种;〔1〕学生会想到把四个角都测量一下〔2〕举例法,假设测量出其中一个角,通过计算得出其余的角。〔3〕通过推理说明,根据同角的补角是相等的关系证明出结论。但是在课上不出现同角的补角是相等这样的话。目的是浸透猜测验证的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才能。3、练习局部:这要分为二个层次。其一,找一找,动一动。通过身边找一找或动一动创造一组的相等的角,培养学生擅长观察的好习惯,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二,想一想,说一说。本节课主要我的定位是可以找出各角之间的互补或互余的关系,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和言语表达的条理性。而对于书写过程可能学生做起的难度很大,因此,根本上没要求书写计算过程的局部。4、总结局部。其一,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今后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知识,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为了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数学文化的方法,介绍最早证明出对顶角相等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热爱科学的争当数学家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二,知识的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或感受。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一、教材分析^p:《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根据物体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教学目的是:1、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让学生在探究规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法与学法: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2、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进步。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三、教学思路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局部通过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导入新课;第二局部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探究规律;第三局部通过不同的习题和方法,使学生对解决这类习题的方法得到提升;第四局部是运用规律,分析^p、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稳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五局部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欣赏介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律。第六局部是游戏,拓展学生思维。1、创设情境,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场,我先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串珠活动,先串绿色,再串黄、蓝、红色的珠子,并按顺序又出示了一组,让学生猜接下来我会串什么颜色?其实这时学生已经体会到我是按一定的顺序串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很快地能猜出我接下来要串的颜色。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找规律。使学生先初步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串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出示了2组后,学生脑海中已经建立了有规律排列的表象,因此学生都能猜对,进一步感知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从而把这样的感知运用于例题图中,让学生找出规律。]出示了例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场景中有些什么,初步感受彩灯、彩旗、盆花这些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对这些物体的观察中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正因为这些物体摆放整齐有规律,才会这么赏心悦目,使学生体会数学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这里,我原先让只学生说一说他们摆放的规律是什么,但我觉得应该在课件中演示出来这样的规律,于是我加上了一些圈来表示,达成统一的认识。]2、自主探究,理解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出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考虑、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画出是蓝花。这些方法都能解答这一题。但重点我讨论了学生提出的计算的方法。用19÷3=6〔组〕……1(盆)。根据这个算式,先让学生详细地说一说19、3、6和余数1各表示什么。学生很明晰地进展了表达:一共有19盆花,以一盆蓝花、一盆黄花、一盆红花为一组,共分成了6组还多一盆。我紧着提问,根据这个算式你又是怎样判断出是蓝花呢,把学生的重心引到余数上。体会到第19盆花就是第7组的第1盆,因为每组的花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要看每组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就可以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还利用课件用圈表示出这19盆花,每3盆为一组,分成了6组,让学生一看就知道剩下的一盆是第7组的第一盆。][在探究盆花的摆放规律时,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展了创新意识。通过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3、独立尝试,选择方法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探究解决彩灯的第1个问题。在交流中,学生有的还是用了画图的方法,有的用了计算的方法,随即我提问,为什么不用推想的方法呢?从而让学生理解推想的方法只适用于两个物体为一组的规律排列。于是排除了都用推想这个方法的简便性。接着问学生那第20盏是什么颜色的灯呢?这回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用画图的方法非常费事,于是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到用计算的方法上来,体会到计算的简便。其中求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算式中没有余数,这里就要让学生重点理讲解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了什么,让学生总体地理解有余数时及没有余数时的判断方法。[在这里,本来课件中显示出来的是用不同颜色的圈代替彩灯表达它的规律,如今我觉得直接在这个图上表示出来更明晰,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小题着重是让学生判断体会出用算式计算的简便。接着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让学生用算式计算彩旗的题目,让学生做完后观察这几个算式,发现得数的规律,当得数是几时就是每组中第几面旗的颜色。在这里我也觉得在彩旗的图上用圈把它呈现的规律表达出来比拟明显。因为这里我发现有少数学生还是以为这是两面旗为一组的,这样比拟明晰。接下来我通过三题的排列规律出示定义: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接着我让学生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学生口答后,老师出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总结全课中,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规律都是周期性规律,在碰到这样的规律时可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规律,体会它的美及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兴趣很高,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经历,对圆形物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这些经历上来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特征,让学生深切体会圆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打下根底。二、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局部的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操作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半径和直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圆的美。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一样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有关概念。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理解半径;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学习半径、直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等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圆的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点亮双眼,看自行车车轮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车轮形状,学生们都知道是圆形,又出示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问这样的自行车你们见过吗?学生们会说没有,紧接着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呢?圆形车轮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知识。带着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二〕静做细观,共探圆的奥秘1、认识圆的边:观察圆形,看看它的边是由什么样的线围成的?由此得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认识圆心:挪动车轮、转动车轮,让学生观察车轴在车轮中的位置有没有改变,通过实物迁移,用一个点表示车轴,从而去认识固定的点即定点在圆中叫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3、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在图中找出与圆心间隔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点,能找多少个,并观察分别在圆的哪个位置,从而认识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种位置关系。4、认识半径:通过点在圆上这个知识认识到圆上所有点与圆心所连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接着介绍这样的线段就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组去讨论怎么理解半径,并通过一道练习加深对半径的理解。5、认识直径:出示一个圆及圆中的6条线段,让学生观察6条线段中哪条最特别,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特别之处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再介绍这样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再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直径并在圆中试着画一画直径,看看还能画出多少条,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圆中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6、认识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预习答复以下问题来知道圆的对称轴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方法说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给学生一张圆纸片,动手操作来解决如何确定它的圆心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静思默观、自学新知、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圆的有关知识,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合作交流的才能〔三〕齐心协力,一起练习本环节通过判断和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和判断的才能。〔四〕巧思妙想,畅游数学天地首先,解决开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接着让学生们猜谜语,轻松一下: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个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个水果〕猜出后,我们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围最大能吃出什么图形?在猜谜中感受到圆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圆的,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圆,最后出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学生感受圆的魅力。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教案设计流程:A。知识流程B。思维编程。C。学生可承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课堂知识点:〔一〕线段〔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间隔。间隔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场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3〕数线段。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二〕直线〔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一条直线长6cm。〔〕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三〕射线〔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途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四〕总结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数几条射线,几个角。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5一、说教材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根底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开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展分类。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p,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程度,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目的: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技能目的:可以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情感目的: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开展空间观念。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二、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表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1、把以下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2、量出以下各角。3、考虑: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假如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在旧知的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老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2、利用活动角,浸透角的画法。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角的画法。〔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方法摆一个65°的角。〔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3〕请摆得比拟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4〕尝试摆不同的角。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引导学生活动: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动手操作,参与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理论性】4、老师演示角的画法。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找点、连线〕〔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提问:假如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soft/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拟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来画。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问题是开放的,目的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45°135°75°演示并指导学生折角。2、利用手中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90°+45°,180°-45°,60°+30°+45°,用半圆仪、三角板〕【学会灵敏运用特殊角画角,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画角1、用量角器画角:重合、找点、连线。直接画30、45、60、90度2、用三角板画角:加一加75、105、120、135、150度减一减15度等合理选择画角方法。假如您觉得好的话,请告诉您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们的动力!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6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课标本单元的课程目的分为四个层次:知识与技能: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根本方法。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数学考虑: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说教材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构造、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展介绍。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构造:知识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这里我将其分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教学建议:1、创设详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开展学生的数感。2、注重根底知识根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3、要培养学生搜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才能。4、亲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评价建议: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才能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3、评价方式多样化〔老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资开发与利用:1、合理开发教材资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3、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4、开发利用课外资与教学配套资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数学成绩。下面我将就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进展详细说课。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p、学情分析^p、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亿以内数的认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根底上学习的。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在两局部认识数的教学中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的:知识技能:认识亿以内的数,知道亿是一个大数,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数学考虑与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考虑、讨论、操作等方式获得探究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亿以内数的读法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二、学情分析^p心理特点:思维比拟活泼,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才能和自主探究才能。知识构造: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学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形式:先试后导,当堂训练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反应练习,加深理解4、课堂小结,反思评价5、分层作业,稳固进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PPT展示20xx年人口普查的人数,提供认识大数的现实背景,意在通过详细实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认识到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画面上呈现的大数。〔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提醒“千”“万”“十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活动一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活动二的数位顺序表。呈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活动三是教材例2、例3的教学,例2重在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每个计数单位的个数,整万数那么可以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然后在加一个“万”字即可,例3重在让学生掌握含两级的读法,特别是含0的数的读法是难点。让学生尝试读数,集体讨论并总结读数的法那么。〔三〕反应练习,加深理解本环节我共设计了三组不同的练习。根底练习考察整万数和含两级数的读法,稳固练习意在区别万以内和万以上数的读法和拓展练习探究含0的数的读法。不同层次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加深和稳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做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忆新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我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表达了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五〕分层作业,稳固进步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本节课只是的稳固和复习。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表达本课时的内在联络,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认识。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7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根底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根底,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打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出:但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但凡学生能独立考虑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程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那么和因材施教原那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的确定为: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才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的,打破重难点: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兴趣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老师提出问题:你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才能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答复以下问题的时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表达才能,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开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构造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拟特殊的角,在此老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打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这一环节一开场,老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场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____?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展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开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老师在学生的根底上进展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稳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四〕兴趣练习,拓展延伸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开展智力,培养才能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1〕量一量,排排队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稳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2〕量一量,摆摆图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3〕剪一剪,量一量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展整理,既能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才能。老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8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1.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1、82页的内容。2.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算理,并可以纯熟的进展计算。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内容,在理解教材的根底上,我对原教材进展灵敏的处理:用选拔配音员的情景导入新课,力求让学生把枯燥的计算学的兴趣盎然!。3.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根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的承受才能较低,而且,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都处在开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试商方法的掌握会上存在一些困难.4.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究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确定商的一般位置;〔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才能。〔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5.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确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确实定。6.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此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小棒和方格纸作为学具。二、说教法、学法。接下来来说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拟与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了以下三点〔一〕是把数学与生活严密的联络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此外,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三、说教学程序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本环节,我首先要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请看〔播放〕。播放动画片的同时,我会说:怎么没有声音呢?你们能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吗?那老师就要进展一个小小的面试,看哪些同学能当上这个动画片的配音员。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起到了课未始,趣已生的效果。这时,我再出示条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这时,学生的学习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立模型。本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次。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研讨、反应练习来体会试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义,把探究的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时,我要对学生说:为了尽快选出动画片的配音员,这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到达目的?当学生说出是第一个问题时,我就让每位学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的问题,并且提示学生:可以联络旧知、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进展巡视,当我发现学生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我要及时给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之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考虑过程和解决方法。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藏,之后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改变自己认知上的单一性。这时,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会告诉学生,此题的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表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笔算除法,并且板书课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此题中来。学生列竖式的过程中,我进展巡视,掌握学生的竖式写法和学生知识迁移的程度。我发现学生能正确列示时,就及时给予鼓励,并请他将自己的算式进展板书。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商不为0时,余数怎么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在集体研讨时,将竖式与学生的口算过程进展比照,使学生明白3必须写在各位上的道理。这时,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在订正时重点检查商的位置。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就更加彻底了。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本层次的教学中,我首先要对学生刚刚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决心。这个层次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重点研讨、算式比照、回归生活来到达教学目的。我会对学生说:假如要求当配音员的同学增加到了140人,每天还只是面试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呢?你能列出竖式来计算一下吗?这样设计,是放手让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进展迁移。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我进展巡视,对于书写正确的学生,我首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板书自己的算式。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展合作研讨:说说自己是如何试商的?并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我还要根据教材上的示意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这样设计,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位置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利用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接下来,引导学生对两个除法算式进展比照,找出两个算式的异同,并且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前两位不够除时,应该怎么办?用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再引导学生考虑:要用几天才能面试完?使学生明白:需要5天才能面试完,因为余下的20人,大约还需要一天。这样的设计,是数学与生活实际严密的联络起来。3.看书质疑,解答疑问。爱因斯塔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由此来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个环节:内化应用,形成才能。为了让学生增长智力,形成技能,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一下几组练习题。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交流评价。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展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展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进展理解,也是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展评价。四、说教学随想最后,我来说说教学随想.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开展,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考虑、主动探究、积极讨论,而老师,只在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艺术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才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9教学目的:1、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稳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敏性。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计算器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呢?〔有〕那谁能举一个例子呢?〔学生举例:1+2+3++20=21×10=210。〕今天我们将通过闯关的形式去探究、发现有趣算式的规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有〕二、探究新知〔一〕奇妙的宝塔1、老师出示一组算式:1×1=11×11=111×11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出它们的得数。〔学生动手计算,快速写出算式的得数。〕2、谁愿意公布一下你的答案?〔学生公布答案,老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我发现这三道算式都是由1组成的。我发现下面的算式中的每个乘数都比上一个算式的每个乘数多了一个数字1。比方:第一个是1×1=,下一个就是11×11=……〕老师:你们真是擅长观察的好孩子!在这三道算式中,第一道是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第二道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第三道是三位数和三位数相乘。4、仔细比拟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又有什么关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表述出来。〔我发现答案里都有1,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我发现积是以中间数字对称的,而且乘数是三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3,假如因数是四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4。我发现两个乘数的和的位数比积的位数多一个。我发现一个乘数有几个数字1,就从1排到数字几,然后再接着倒排到1。〕老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发现。5、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这三道算式中,通过观察积与乘数中1的个数,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数有几个,积就从1起按顺序写到几,再反顺序写到1。例如:算式111×111=,乘数111中有3个1,所以及就从1起按顺序写到3,再反顺序写到1,所以积就为12321。6、如今同学们能根据我们发现的积的规律直接写出第一个问号代表的得数吗?〔能〕7、谁愿意汇报你的答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1234321,乘数111中有4个1,所以积就从1起按顺序写到4,再反顺序写到1。〕8、到底对不对,我们还需要用计算器进展验证一下。〔学生用计算器进展验证〕9、通过验证,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谁能说一说第二个问号代表的得数?〔123454321〕10、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吗?〔同意〕同学们真棒,恭喜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二〕奇怪的1428571、有了成功的果实,同学们是不是有更大的信心来迎接我们的第二关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关将会是什么?〔播放课件〕2、142857奇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先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学生用计算器进展计算〕3、谁愿意汇报一下你的答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4、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积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呢?〔我发现这些算式的积总是由“1、4、2、8、5、7”这6个数字组成的。这些数字总是循环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