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第五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
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
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
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
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
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
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
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
行学习。
•教学准备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
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
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单元
主要河流
地形特点
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成因
一>灾害
对生活的影响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
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
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
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
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
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板书】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
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
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
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
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板书】2、分区
【活动】“眼明手快”:读图P6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
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
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播放音乐《亚洲雄风》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
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
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
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
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布
【叙述】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
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
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学生阅读
【转承】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
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
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
【板书】三、亚洲的气候
【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
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9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
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
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
的降水季节变化。
【展示】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提问】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
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季风JZ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提问】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小结】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
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拓展】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12页。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活动】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四、问题研讨
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区域地理的学习以案例方式展
开。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迁移。本节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
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以此为线索,展开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自然环境。
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包括两种: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教材第5页的活动设计
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紧接着,进一步巩固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让学生
尝试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在《亚洲雄风》的歌声中,激发学生在地
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单元和主要的河流,进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地形和河流特征
及其关系。亚洲的气候则是通过展示对比强泵的景观图,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进而探索
为什么,以及亚洲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这部分的学习,大量使用图片,让学生形成
深刻、形象的印象。同时,进一步知道学生分析非洲的气候特征,再次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附录:参考资料
1、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953年5月29日
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浒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853年:珠峰被勘测为世界最高峰,海拔为8840米。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峰,
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使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队员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
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150处被,发现,他随身携
带的照相机失踪,因此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33年:两名英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到达珠穆朗玛峰。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
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
穆朗玛峰。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同年,中国
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
女性。
1993年5月5日:中国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中,王勇峰、普布、其米、开村、
加措登顶,台湾省同胞吴锦雄首次从北坡北侧登顶。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
登顶成功。
1979年:南斯拉夫登山.队从西坡登上珠峰。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峰成功。登山
队12人全部成功登顶,其中6人进行了南北大跨越。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
历史上登顶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5月19日,中国和斯洛伐克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5月24日,中国和
斯洛伐克登山队各有一队再度登顶。同年,失去一条腿的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登顶的残疾人。
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一行10人全员登上珠峰,并在珠峰顶采集
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将珠峰的海拔高度修订为8
850米,但是尼泊尔目前不承认这一修订。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第九次登上珠
峰并创下只身在峰顶逗留21小时的最高纪录。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
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16岁的尼泊尔人坦巴•特什里成为世界上攀登珠峰最年轻的登山者。同
年,“清扫珠峰”活动开始进行。美国盲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峰的盲人。
2002年:65岁零5个月的日本男子登山者石川富康成为世界上登上珠峰的年纪最
长者。同年,63岁的渡边玉枝成为登顶成功的年纪最长的女性。2002年5月16日:
当天共有62人登顶成功,创造单日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
2003年5月,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中韩联合登山队、日本、美国等登山队
从北坡攀登珠峰取得成功。
2005年5月,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新华网http://news,/ziliao/2003-05/22/content882485.htm
2、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这种因季节而改变的盛行风向,叫
做季风。随着这种盛行风向的转变,带来了明显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当冬季风盛行时,气流
从西北方大陆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当夏季风盛行时,气流从东南
方海洋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温暖潮湿,降水增多。
季风现象在世界上最为明显的要算亚洲东部和南部,所以我国东南地区就成了强大的季
风区。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几乎是相反的,例如上海1月偏北风(包括西北风,北风和东
北风)为62%,也就是观测100次风向,有62次是偏北风,7月偏南风为57%;广州1月
偏北风为55%,7月偏南风为52%。由冬夏季风引起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最主要而明
显的就,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
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季风特别明显呢?这要从冬风形成的原因谈起。我们知道,冬季和
夏季海陆气温是不同的,冬季海洋比陆地暖,夏季海洋比陆地冷。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
同的.冬季大陆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夏季相反,海洋上气温低
些气压高些,大陆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
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冬季由陆向海,夏季由
海向陆。
海陆间温度相差越大,气压也会相差越大,季风就会越强大。世界各地有些地方季风现
象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都不大,被原有的风掩盖了。
亚洲东南部的季风之所以强大是与地理位置和海陆形势有关的。亚洲是和欧洲连起来的一块
陆地,它与非洲也差不多是连接的。只隔了一个红海。这一块巨大融地的东面和南面又是
广大的海洋,海陆间所产生的温度和气压差异是很大的•冬季大陆上存在着强大的高气压,
夏季又被强大的低气压控制着。这些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都产生在海陆间温度差异最
大的地方。亚洲东南部正是位于这些高低气压之间的地带,冬夏季风也就特别盛行了。
----中国科普馆博览http://kepu.J/gb/earth/weather/wind/wnd013.html
3、为什么印度半岛沿海夏季经常吹特别强大的西南风?
从我国到亚洲南部地区或北非东岸,轮船要经过北印度洋。照理,海员们设计航线,应
采用航程最短的航线。但是,实际上北印度洋的最短航线,海员们只在冬季采用。在夏季,
特别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员们设计的航线往往偏离最短航线的南面很多,就是说,轮船要
多走许多航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最短航靠近印度半岛大陆的边缘,这里夏季西南风特别强大。大风,是海上航行的
敌人.在夏季,特别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员们航行到北印度洋时,宁肯放弃靠近大陆的最
短航线一北航线,而选取航程较长的航线一南航线。为什么在印度半岛沿海,夏季经常吹特
别强大的西南风呢?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因为印度半岛位于欧亚两大陆地的南端,面临广大的北印
度洋。因此,在印度半岛沿海所形成的随季节而改变方向的季风,也就特别强大。冬季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于地球偏向力的作用,冬季吹强大的东北风,夏
季吹强大的西南风;二是因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着太阳的北移越过了赤道,进入了
北半球,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越过赤道的信风就改变为西南风。这样,西南季风和南半
球信风带随着太阳的北移越过了赤道而改变成的西南风,合并起来,就造成了印度半岛近海,
特别是阿拉伯的冻北缘,夏季的西南风特别强大,以致经常达到大风和烈风的程度。从七
月初到八月末,西南风风力最大常常发生烈风和暴风雨。一般从五月份起,小机帆船就停止
在该海区航行了。至于大型船舶,从七月初到八月末,通过北印度洋时,海员们也都选取航
程较长的航线。
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
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
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
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
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
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
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
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
行学习。
•教学准备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
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
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
乐《亚洲雄风》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单元
主要河流
地形特点
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成因
——A灾害
对生活的影响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
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问】这些图表和
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I,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
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
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
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
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板书】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
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
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
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
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板书】2、分区
【活动「'眼明手快”:读图P6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
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
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
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播放音乐《亚洲雄风》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
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
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
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
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
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布
【叙述】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
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
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学生阅读
【转承】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
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
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臧民,新疆的绿洲
【板书】三、亚洲的气候
【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
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9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
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
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
降水季节变化。【展示】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提问】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
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提问】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小结】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
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拓展】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12页。学生读图,讨
论回答
【活动】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四、问题研讨
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区域地理的学习以案例方式展
开。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迁移。本节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
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以此为线索,展开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自然环境。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包括两种: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教材第5页的活
动设计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紧接着,进一步巩固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让
学生尝试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河流、气候
等方面。在《亚洲雄风》的歌声中,激发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单元和主要的
河流,进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地形和河流特征及其关系。亚洲的气候则是通过展示对比
强烈的景观图,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进而探索为什么,以及亚洲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这部分的学习,大量使用图片,让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的印象。同时,进一步知道学生分析
非洲的气候特征,再次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附录:参考资料
1、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1953年5月29日
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1
853年:珠峰被勘测为世界最高峰,海拔为8840米。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峰,
到达海拔7000米处。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使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
0米处。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队员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
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150处被发现,他
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因此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33年:两名英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到达珠穆朗玛峰。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
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1
956年:以阿伯特哎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1
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
峰。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从西坡登顶成功。1975年:
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同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
峰,9名队员登顶,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1993
年5月5日:中国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中,王勇峰、普布、其米、开村、加措登顶,
台湾省同胞吴锦雄首次从北坡北侧登顶。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
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1979年:南斯拉夫登山队从西坡
登上珠峰。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
功。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峰成功。
登山队12人全部成功登顶,其中6人进行了南北大跨越。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
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登顶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8年:5月19日,中国和斯洛伐克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5月24日,中国和斯洛
伐克登山队各有一队再度登顶。同年,失去一条腿的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登顶的残疾人。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一行10人全员登上珠峰,
并在珠峰顶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将珠峰的海
拔高度修订为8850米,但是尼泊尔目前不承认这一修订。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
第九次登上珠峰并创下只身在峰顶逗留21小时的最高纪录。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
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2001年:16岁的尼泊尔人坦巴•特什里成为
世界上攀登珠峰最年轻的登山者。同年,“清扫珠峰”活动开始进行•美国盲人维亨迈尔成
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峰的盲人。2002年:65岁零5个月的日本男子登山者石川富
康成为世界上登上珠峰的年纪最长者。同年,63岁的渡边玉枝成为登顶成功的年纪最长的
女性。2002年5月16日:当天共有62人登顶成功,创造单日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
2003年5月,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中韩联合登山队、日本、美国等登山队
从北坡攀登珠峰取得成功。2005年5月,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
玛峰。
----新华网http://news,/zi1iao/2003-05/22/content_882485.htm
2、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这种因季节而改变的盛行风向,叫
做季风。随着这种盛行风向的转变,带来了明显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当冬季风盛行时,气流
从西北方大陆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当夏季风盛行时,气流从东南
方海洋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温暖潮湿,降水增多。季风现象在世界上最为明显的要算亚
洲东部和南部,所以我国东南地区就成了强大的季风区。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几乎是相反
的,例如上海1月偏北风(包括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为62%,也就是观测100次风向,
有62次是偏北风,7月偏南风为57%;广州1月偏北风为55%,7月偏南风为52%。由冬
夏季风引起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最主要而明显的就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为什么我国
东南地区季风特别明显呢?这要从季风形成的原因谈起。我们知道,冬季和夏季海陆气温是
不同的,冬季海洋比陆地暖,夏季海洋比陆地冷。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同的。冬季大陆
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夏季相反,海洋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大
陆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
地方流动,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冬季由陆向海,夏季由海向陆。海陆间
温度相差越大,气压也会相差越大,季风就会越强大。世界各地有些地方季风现象并不显著,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和气压差异都不大,被原有的风掩盖了。亚洲东南部的
季风之所以强大是与地理位置和海陆形势有关的。亚洲是和欧洲连起来的一块陆地,它与非
洲也差不多是连接的。只隔了一个红海。这一块巨大陆地的东面和南面又是广大的海洋,海
陆间所产生的温度和气压差异是很大的。冬季大陆上存在着强大的高气压,夏季又被强大的
低气压控制着。这些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都产生在海陆间温度差异最大的地方。亚洲
东南部正是位于这些高低气压之间的地带,冬夏季风也就特别盛行了。
----中国科普馆博览/gb/earth/weather/wind/wndO13.html
3、为什么印度半岛沿海夏季经常吹特别强大的西南风?
从我国到亚洲南部地区或北非东岸,轮船要经过北印度洋。照理,海员们设计航线,应
采用航程最短的航线。但是,实际上北印度洋的最短航线,海员们只在冬季采用。在夏季,
特别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员们设计的航线往往偏离最短航线的南面很多,就是说,轮船要
多走许多航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最短航靠近印度半岛大陆的边缘,这里夏季西南风特别强大。大风,是海上航行的
敌人。在夏季,特别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员们航行到北印度洋时,宁肯放弃靠近大陆的最
短航线一北航线,而选取航程较长的航线一南航线。为什么在印度半岛沿海,夏季经常吹特
别强大的西南风呢?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因为印度半岛位于欧亚两大陆地的南端,面临广大的北印
度洋。因此,在印度半岛沿海所形成的随季节而改变方向的季风,也就特别强大。冬季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于地球偏向力的作用,冬季吹强大的东北风,夏
季吹强大的西南风;二是因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着太阳的北移越过了赤道,进入了
北半球,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越过赤道的信风就改变为西南风。这样,西南季风和南半
球信风带随着太阳的北移越过了赤道而改变成的西南风,合并起来,就造成了印度半岛近海,
特别是阿拉伯的东北缘,夏季的西南风特别强大,以致经常达到大风和烈风的程度。从七月
初到八月末,西南风风力最大常常发生烈风和暴风雨。一般从五月份起,小机帆船就停止在
该海区航行了。至于大型船舶,从七月初到八月末,通过北印度洋时,海员们也都选取航程
较长的航线。
第五章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❶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❷,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❸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a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❷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
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a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❶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❷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
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o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CAI(世界大洲分布图;亚洲范围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国、印度、日本人口拥挤、
开垦山坡、水土流失、肥力丧失、庄稼枯萎等影音素材.;亚运会有关影视资料)
a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人口和环境的资料,试图在这些材料中找出环境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之间的联
系。
•o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像,创设情景:播放经过剪辑的第十五届亚运会入场式的影视资料,介绍
亚运盛会的有关情况,并向学生介绍各国运动员的民族服装。或展示亚洲各国各族人民的
生活照片来导入新课,并为下一节学习多样的地域文化奠定基础。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师:指导学生读图6.13,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回答。2000年,世界人口达60.55亿,亚洲约有36.8亿,占世界的
61%.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
大洲。
师:指导学生读图6.14,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生:2003年世界人口数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
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其中北美洲二个:美国、墨西哥;
南美洲一个:巴西;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亚;亚洲六个:中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师: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生:要求学生上台指图说出亚洲六国的位置及所属分区。
中国、日本属于东亚
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南亚
师: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6.15,完成活动1。
生:2004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由多到少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
北美和大洋.洲。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分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北美、大洋洲和欧洲。
指导活动:按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师生小结:由结果看出:亚洲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也是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八
教师承转:亚洲这种人口特点会对资源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学生讨论:阅读材料,完成P12活动2
教师指导后出示答案:
教师引导: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请大家尝试绘制良性循环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绘制图。教师出示内容,学生找联系。
教师指导后出示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
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请大家交流搜集的材料,课下写出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
力的小论文。
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材料:(略)
课堂小结:(略)
•O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1%
2、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3、人口众多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压力
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大家庭一一亚洲存在着多样的地域文化。
②使学生知道各地区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③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④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a能力目标
①利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能举一反三,初步
形成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习惯。
②能运用数据、资料分析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
③能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结合实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三类产业比例的
关系。
a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各种地域文化虽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无高低、优
劣之分,是平等的,初步形成正确的地域文化观。
②能正确评价中国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萍薄。
・o重点难点
①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②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CAI(亚洲各民族生活的影视片段;代表着亚洲各地的自然风景图片;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分别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印度
独立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视素材;波斯湾沿岸国家
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反映某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a学生准备
搜集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归类整理,与同学交流。
•O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投放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①))
问:看到了什么?
生: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教师引导: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
自然环境如何?
师生分析: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
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
们身居帐篷。
师: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
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讨论门3图6.17②-⑥幅图所反映的
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出示参考答案:
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
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图③: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
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图④: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
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图⑤: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
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图⑥: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
计。
生:用最短时间(30秒)完成P14活动1
师: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
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生: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师: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师: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
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讨论后七嘴八舌回答,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
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
也没有极度湿润的南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巴沃。
师: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生: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材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
情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
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
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
师: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印度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
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
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历史条件。
师: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视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
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
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是影响经济发展
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社会条件。
师:教师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为什么?
生: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教师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师生小结:自然条件。
师: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影响的,各国
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经济发展战
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
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也很大。
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完成P15活动1。
生:讨论后回答(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
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47倍。(3)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
家很.少,如日本;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为20690美
元,尼泊尔为23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0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
偏下的水平。
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
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
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
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三类产业的划分》。
生:阅读材料:P16《三类产业的划分》
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图
生:完成PL6活动2
教师出示:2003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日本1.330.468.3
韩国43462
泰国222850
印度9.844.046.2
缅甸57.29.733.1
师: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
大。目前,中国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
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同学们,加油吧!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明天的中国
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师组织学生对第二节人文环境进行总结:(略)
•O板书设计
4、多样的地域文化
1、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的关系
2、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5、经济发展差异
历史条件
1、影响经济发展的条件社会条件
国然条件
2、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
3、三类产业的划分
第五章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❷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❸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a能力目标
❶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❷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
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a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❶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❷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CAI(世界大洲分布图;亚洲范围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国、印度、日本人口拥挤、
开垦山坡、水土流失、肥力丧失、庄稼枯萎等影音素材;亚运会有关影视资料)
a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人口和环境的资料,试图在这些材料中找出环境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之间的联
系。
•o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像,创设情景:播放经过剪辑的第十五届亚运会入场式的影视资料,介绍
亚运盛会的有关情况,并向学生介绍各国运动员的民族服装。或展示亚洲各国各族人民的
生活照片来导入新课,并为下一节学习多样的地域文化奠定基础。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
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师:指导学生读图6.13,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回答。2000年,世界人口达60.55亿,亚洲约有36.8亿,占世界的
61%.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
大洲。
师:指导学生读图6.14,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生:2003年世界人口数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
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其中北美洲二个:美国、墨西哥;
南美洲一个:巴西;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亚;亚洲六个:中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师: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生:要求学生上台指图说出亚洲六国的位置及所属分区。
中国、日本属于东亚
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属于南亚
师: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6.15,完成活动1。
生:2004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由多到少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
北美和大洋洲。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分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北美、大洋洲和欧洲。
指导活动:按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师生小结:由结果看出:亚洲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也是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师承转:亚洲这种人口特点会对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国际海运货物跟踪与信息共享协议
- 2024年借款三方具体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全新版专业拉水运输服务合同范本版B版
-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文艺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司机保密承诺书与合同版B版
- 2024专业麻醉师聘用协议模板简化版版B版
- 暨南大学《内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违背方案审查申请表
- 济宁学院《田径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涯发展展示
-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个案护理
- 人工智能生涯发展展示
- 录音技术与艺术职业生涯规划
- 2016-2023年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口腔科每月医疗质量控制点
- 内分泌科糖尿病管理PDCA循环案例
- 眼科护理中的围手术期护理与管理
- 沉香文化知识讲座
- 巡更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