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答案】B2、课外活动不包括()A.科技活动B.社会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答案】D3、“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答案】B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答案】C5、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过程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6、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C7、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答案】D8、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班级管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B.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D.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答案】A9、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成人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为()A.先行组织者B.关键期C.元认知D.最近发展区【答案】D10、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答案】C11、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答案】C1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答案】C13、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D.道尔顿制【答案】D1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B.从直观动作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答案】D1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C16、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A.导、学、习、行B.闻、行、忠、信C.学、思、习、行D.知、情、意、行【答案】C17、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答案】A18、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培养能力B.传授知识C.依法执教D.教书育人【答案】D19、一个新教师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维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上,他目前处于()阶段。A.关注情境B.自我感受C.关注学生D.关注生存【答案】D20、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大声呼救B.让学生就地打滚C.跑开取水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答案】B2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主题教育论D.成就动机论【答案】B22、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答案】D23、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亿师学教师考试研究院提供]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C2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A.特殊与普遍B.普遍与特殊C.包含与被包含D.综合与个性【答案】B25、“小学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句话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义务性B.全面性C.全民性D.法制性【答案】B26、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研究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A27、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答案】D28、“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A2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答案】A30、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答案】B3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答案】D3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B33、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文字材料B.口耳相传C.直观教具D.黑板加粉笔【答案】B34、“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冲突。A.双避B.趋避C.双趋D.多重趋避【答案】C35、法国思想家蒙田曾用教师指导学生走路来比喻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最好先让孩子在其面前走几步,以便更好地判断孩子步伐的速度。从而推测他能坚持多久,然后方能判断他的能力。如果我们不顾分寸,就常会坏事”。可见,蒙田强调教师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量力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B36、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泛化B.强化C.分化D.消退【答案】A37、巳知除法算式a÷b=c......n(b≠0),那么()A.b>nB.b=nC.b>cD.n<c【答案】A38、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答案】A3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的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答案】C40、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A.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C41、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A.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B.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答案】B42、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A.冯特B.詹姆斯C.桑代克D.杜威【答案】C4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斯宾塞B.布鲁纳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A4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C45、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实践性【答案】C46、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D4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答案】B48、“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B.知行统一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答案】D4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答案】C50、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答案】A大题(共10题)一、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分)【答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二、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生:(略)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师:痛苦,悲愤呀!生:非常难过,可能整日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鸣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生:是在为老百姓!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答案】【要点】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驾熟就轻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领悟显然不够深刻。三、缺少材料(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的内容;(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字内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答案】该歌为是我三芳名的儿童歌到之父所创作的《麻发与小孩》中的开篇曲目。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旋律轻快,优美。歌曲第一乐段,开始从三和弦(135)中,单独使用1-3,以具有跳跃的八分舌符循序泛,我们示了小京在空中学习飞行的场景,同时多一乐力与二乐句之间使用的严格模进(4-3-2-1,3-2-1-7)的发展手法,使歌曲连贯性和画面性更强。第二乐段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关系,使用了高八度的主音,展现了老麻雀在教授小麻雀飞行中那种长着的姿态。最后一个乐句又与第一乐段最后一句形成再现关系。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是中国典型的起承写作手法。(2)对于三级来说,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喜欢趣味与丝并存的音乐形式。所以安排学生学唱本歌的过程中可以注音以下几点:(1)可以设计精巧的富有儿童气息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授致为的学习奇:(例如老师出关于谜语)(2)可以根据歌编创简单的练声环节,以在上课之引发字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使用歌曲开头的八分音符模仿嗡嗡的声音)(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0大调更适合或者D大调)(4)歌曲分为两个乐段,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可以安排学生角色扮演:(如老师扮演老麻雀,学生扮演小麻雀),增强学生学习动力。(5)对于歌曲中出现的自然半音关系,老师可以使用手势进行解决,完成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6)要注意歌唱时带入歌曲的情绪。(7)要注意课堂中渗透作曲家和相关文化。四、下面是几位科任教师对一个班级纪律问题的议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像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答案】(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要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科任教师要在搞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协同班主任搞好学生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案例中的科任教师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完全归于班主任身上的做法是不正确的。(2)班级民主管理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最有效地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案例中的班主任的管理属于以权力压制学生,缺乏民主意识,是学生难以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当中。(3)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遵循教管结合的原则。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走神。乙同学因为被老师当众责骂而逃课。[问题1][简答题]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问题2][简答题]甲乙两同学分别缺少哪些需要?根据甲乙两人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⑤认知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2、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六、小红同学因成绩好而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一职,但是她在生活中却比较高傲,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她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时总是四处碰壁,似乎其他同学都在与自己作对,自己布置下去的任务总是无人理会。久而久之,小红每次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比如收作业时,如果有同学交不上她也不询问原因,也不做记录,而是直接把收好的作业交给老师。当小红协助老师布置作业时,同学们也嗤之以鼻,对她都很反感。时间久了,面对同学们的爱理不理,小红心里也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高傲的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太少了,不知该从何入手。(1)假如你是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红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2分)(2)谈一谈如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8分)【答案】(1)材料中小红虽然成绩好,但是不善于与别人交流,老师应该引导小红改变高傲的行为,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首先,应告诉小红要主动对人友好。材料中,小红在生活中比较高傲,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因此要先改掉清高孤傲的行为,认识自己,平等地与别人交往。其次,鼓励小红真诚地与别人交往。材料中,同学们对她的行为嗤之以鼻,对她都很反感,不愿意跟她交朋友是因为小红之前没有真诚地与别人交往,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多给小红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学习、交流的机会。最后,告诉小红要学会欣赏别人,小红在班级没有朋友是因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从而陷入孤独的境地。因此要引导小红善于观察他人的优点。要想融入集体,就应该寻找大家共同的话题,积极参与进去,共同讨论。总之,小红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班集体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个体组合而成,由于他们的情感态度、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同,所以要把这些个性不一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并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老师应该在师师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老师对班集体的关系上做出表率。在师师关系上,班主任老师应该协调好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平等民主,关爱学生。第二,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前提。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所以在班集体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目标,这样可以加大班集体的凝聚力。第三,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重点。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手段。所以,班干部队伍的选拔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第四,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组织有特色的班集体活动是动力。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不仅促进了班集体的形成,还密切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最终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七、材料:有一天,三年级二班的王小明同学在自习课上大声喧哗,不仅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制止,反而反唇相讥,值日干部要将这位学生拉到讲台前站着,结果两人闹别扭,在教室大吵大闹,大有兵戎相见之势。这时班主任进入教室,见到这种状况并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咳了一声,同学们见了班主任都乖乖地坐到了座位上。老师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说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一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家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他们的吵架也在大家的小声议论中慢慢淡去了。问题:(1)请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班主任应该如何调解班干部和同学问的矛盾【答案】(1)材料中的王小明与班干部出现课堂突发事件是由班级未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第一.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无法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虽然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念,但缺乏正确的道德意志或道德行为。材料中,王小明同学在自习课大声喧哗,不仅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制止,反而反唇相讥,是这场冲突的导火索。第二.班干部管理没有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材料中学生干部虽责任心很强,但方法不当,致使双方矛盾恶化。不仅没有很好地处理纪律问题,反而使自己和其他同学产生了争执,造成了不良影响。(2)班干部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一旦班干部和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要具体分析,把解决矛盾的过程变成一种对班干部和其他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帮助班干部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班干部的作用是组织、维系同学之间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家共同参与班级事务。在处理事情时,不能简单地模仿老师的方式方法。其次,教师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不能姑息和溺爱,防止给同学留下偏袒班干部的印象,以免造成学生间的矛盾。最后.教师要指导班干部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比如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当大家情绪都很激动的时候,不要当堂驳斥同学或与同学发生争论。作为班干部,有时候会批评同学,但也要注意技巧。要明白,批评决不是“贬低”。八、材料: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简答题]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问题2][简答题]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答案】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故事和创设问题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鲜、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加以改造,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此种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多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偏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九、张晓明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别强、善解人意的学生。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学校里吃“小饭桌”,自己很会照顾自己。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收拾好作业本,将交作业的情况很细致地汇报给科任老师。但他常常捉弄同学,拿走他人的文具盒、乘车卡等物品。他属于那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