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 一、人(一)人是什么生理:身体的机能,身高、体重等(二)社会环境指有影响人类行为的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社会系统(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0岁 生命结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注的是社会环境中个体的行为变化与成长过程二、人的成长/发展(一)成长贯彻个体一生过程中所发生的系统(生理、心理)变化(二)成长的阶段1.儿童期:胎儿期(怀孕到出生、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2岁)2.青春期: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8岁3.成年期:早期(18-35岁)中期(35-60岁)晚期(60岁以上)(三)成长的特征成长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成长的影响是互逆、双向的成长反映文化差异成长存在个体差异成长的动态与不平衡成长的累积与循环成长的连续与阶段性成长的始终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五)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七)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八)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二章 人类行为理论基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流派(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五)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理论)(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七)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八)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一节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的人格发展理论一、人格的根本动力 人的本能、冲动1、本能论与性欲论:*生之本能:食、性、爱欲=>爱神(Eros)*死之本能:冲突、攻击性、死亡=>死神(Thanatos)2、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二、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1、无意识(潜意识)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望)2、压抑动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在意识中出现,但记忆错误等形式出现。三、人格发展观(一)人格结构*本我(生物本能我和最小痛苦;其特点是:无意识的、无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心理社会我:现实化了的本能,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其特点是:意识(合乎逻辑)实性原则。*超我(道德理想我:由理想自我和道德化的自我(良心)原则。2、三“我”的关系决定着马的方向。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源动力,超我在监控个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照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当三种力量不能保持动态平衡时,将会导致心理失衡。(二)人格动力——心理防御机制1、自我同时面对三个眼里的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当它难以承受三者的压力时,就会产生焦虑反应,而焦虑的产生会促使自我发展出一种功能(现实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满足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方式,其促使自我尝试一定的策略去阻止焦虑。防御在潜意识里进行,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2、常用防御机制:压抑(略)升华:把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的冲动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反向作用:行为表现与内心欲念相反,以减少欲念产生的焦虑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这些往往都是超我不能接纳的。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情,似乎从未发生过。转移(置换:将某事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转移发泄到另一个对象上去。合理化:以社会认可的理由取代个人心中的理由,以此加少个体面临的挫折或尴尬三、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要经历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欲望或需求的满足中心—性感区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年龄范围0-1岁1-3岁3—6岁性感区嘴唇舌齿肛门、臀生殖器性活动吸吮、吞咽排泄或保留手淫潜伏期7-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生殖器异性相吸、手淫、性交四、评述优点: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注重行为背后的原因;开创了无意识(潜意识)心理研究及动力心理学不足:过分强调无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人的生物性,具有明显的生物化倾向,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没有充足的实验证据,主观色彩浓厚。第二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一、基本思想:自我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普遍体验着生理、文化和社会事件一定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由个体生理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矛盾所规定:若矛盾解决,个体就会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否则,将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但矛盾的解决有其相对性和可发展性。二、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论:•埃里克森从那些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对埃里克森的理论有何评价?三、评述优点: 从情绪、道德及人际关系整体出发*其中有一些辨证的的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修正弗洛伊德的理论(本能对自我,亲子对社会,童年对毕生,性恶对中性、乐观)不足:个体生理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所产生的矛盾是否具有文化普遍性,缺少跨文化的实证研究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基本思想:皮亚杰:*认知发展观: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中,个体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认知结构通过平衡化的方式所逐步建构的过程发展。二、相关概念1、图式:个体的动作(或运算)及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迁移或概括2、适应同化将外界元素纳入或整合到一个正在或已经形成的结构或图式中引起图式(结构)量的变化顺应正在或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质的变化。平衡:同化与顺应是对立统一的,主体通过两者达到机体和环境的平衡(适应的本质),程即平衡的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三、认知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他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作为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认知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认知阶段1、感知动作认知发展*可变反射获取知识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道德发展*未将自己从“他人”中分(0-2岁)活动积极自我中心(0-3岁)化*随个人需求活动*对事物的关系有认识*出现分化,依恋双亲2(2-7*语言开始他律阶段*服从双亲、权威岁)*无可逆性守恒(3-7岁)*单方面尊重(1)前概念阶段*注意单维*无合作(2-4岁)*缺乏逻辑*缺少道德自主与自决*屈从惩罚(2)直觉阶段*可逆过程开始他律阶段*自律开始(4-7岁)*可逆性或否定性(3-7岁)*尊重与合作*能守恒*同辈间平等*具体对象的重要性*注意具体的人和物等*开始有公正感3、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过程自律阶段*自律增强(7-12岁)*关心具体事物(7-12岁)*能与双亲、他人合作*理解类和关系逻辑*同辈平等发展*公正感发展4、形式运算阶段 逻辑运算形成系统 同上(12-16) 主观价值支配道德判多角度的审视事物,多因素间的假设-推理(12-16及以上)3、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各阶段有相对独特的结构,标志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各阶段从低到高有一定次序,且有一定交叉*心理发展中各种因素由无联系逐步组成整体#道德认知经历从效果-动机,客观责任-主观责任,外部权威控制-内部道德原则支配,他律-自律,道德实在论-道德主观论的过程,有一定普遍性四、评述1.贡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跨学科性(生物、哲学、逻辑和数学2.不足:*研究方法系观察而非实验*何为真正的普通儿童¡ª¡ª文化、社会经济、种族差异等是否考虑*认知的发展,而忽略了个性和情绪*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的有限性第四节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科尔伯格的描述科尔伯格本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牧师的,假如他不觉得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是当一名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的话。他认真而体贴,热心而温和,又很幽默,善谈且狂热,对种族问题和其它一些道德生活极为关心。他对外部世界很冷漠,是知识型教授的原型,他衣着宽大而皱巴巴的,头发蓬乱,他的手提箱磨损严重,装得太满,眼镜推起来搁在额头上,然后就忘记了,一直留在额头上。科尔伯格在接近60岁的时侯极度压抑,他曾与一位亲密朋友谈过自杀的道德两难问题。他对这位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有很大的责任,则这个人应该坚持下去。可是,与病魔的争斗太痛苦了。1987年117日,他的车被发现停在波士顿港一处潮水汹涌的湿地里,319891215(卡罗尔?吉利根是其中一位)总结了他的贡献:¡°【拉里】几乎全凭自己的力量确立了道德发展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中心议题的地位。一、主要思想:(;道德认识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社会作用在道德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亚杰观点相似)方法:道德两难故事道德认识发展阶段及特点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本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药的成本是200元,而药价为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四处借钱,仅借到1000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死了,请药剂师便宜一点买给他或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拒绝了,他说自己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撬门而入为妻子偷来了药。问题:海因兹该不该这样做?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二、道德发展的总体特点道德发展中儿童都是指向服从,服从的目的是避免惩罚得到奖励(皮亚杰:依赖尊重权威)在一级水平上,道德标准尚未内化,在二级水平上,虽然儿童与父母同一,遵照父母或社会认可的社会标准,但只是一种想尊守外在行为的动机。只有到了第三水平,道德判断才是合乎理性和内化的:此时儿童行为才受到内化道德习俗的控制,相对独立于他人的褒贬;此时道德冲突才按照深刻的伦理原则来解决,违反这些原则就会内疚与自责。三、评述贡献:科尔伯格(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角度为发展心理学开辟了儿童的新领域。其道德发展阶段更加具体、细致,且反映一些道德认识的社会内容,比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更具有现实意义;不足:实验依据不够充分,样本数量与范围的局限性,是否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第五节 学习理论一、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势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特征1)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注意:成熟会使行为产生持久改变,但成熟不属于个体的经验,所以由成熟产生的行为改变不是学习。学习理论的两大派别*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源于经验主义的知识论*认知学习理论源于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一、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特点:注重学习中的刺激与行为反应,因此又叫刺激反应理论:主要流派又分为经典条件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学习。代表人物分别是巴甫洛夫(后继者华生)和斯金纳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条1UCSUCR件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前(食物)(唾液分泌)2CS引起注意,但无条件刺激唾液分泌反应(铃声)条3CS件条件刺激中(铃声)UCSUCR无条件刺激(食物)条4CSCR件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后(铃声)(唾液分泌)2.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习得:个体学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建立联结关系的过程。*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消弱,甚至消失。*泛化与分化:泛化(类化: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辨别:对事物差异的反应,与泛化互补。3、二级条件学习(二层制约学习)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如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基础上,如果将条件S(如铃声)用做无条件S,使它与另一个中性S伴随出现,就能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评述:在经典条件学习中,个体的行为都是由S引发的(S 。这些S来自环境,个体不能预测,不能控制。个体的学习简单等同于动物学习,学习的被动与机械性。(二)操作条件学习(操作制约学习)1、桑代克的尝试¡ª试误学习理论理论观点: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行为得到强化(反应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操作制约学习)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S情境引发的反应,与经典性条件学习相类似。S物的强化。 强化物:SS物即为正强化物。负强化物:个体反应能使厌恶性SS注意:*虽然为负”,但对个体而言仍然具有强化作用。*在性质上负强化物使个体厌恶,但在学习上的功用却与惩罚不同。(三)评述:联结式学习是行为改变与构成的学习理论,按此理论,经过重复练习使SR可形成个体自动化的习惯,它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学习行为,但是在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行为时显现出其局限性动物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更关注S—R的中间过程,即学习的内在机制。赫尔:S—s—r—R(外部环境刺激痕迹神经冲动外在反应)托尔曼:S—O—R(O代表动机、驱力、认知地图)班杜拉:观察学习 OS R(一)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形成社会行为的基础,它是在社会情境中经过对榜样(楷模)所表现行为的观察(直接、抽象、创造)与模仿的间接学习。观察学习中的因素及特点:因素:*榜样(楷模:模仿/观察的对象*模仿:间接学习的历程*自我规范:学习者依据榜样的行为为自己制定一个标准,以此不断自我评量、自我改进*自我增强:自我规范所带来的满足感会增强学习者模仿的行为特点:不一定外显、不依赖直接强化、认知参与、不等同于模仿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模仿者行为的有效性、特点、行为的价值;学习者的感知能力等保持:经验语言存储心理演练再现:将模仿的行为转化为有效的行为过程动机过程:外部诱因、替代诱因、自我诱因(内部奖励、内心认同)(二)评述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吸收了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观点,改变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重S-R统。第三章婴儿期发展特点与环境*婴儿的生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的心理发展婴儿与家庭婴儿与同伴一、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脑脑的发展:脑重、大脑皮质、脑的单侧化环境与脑的发展*可塑性:经验与营养*修复性:损伤的修复(二)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防御反射:呕吐、喷嚏、眨眼定向反射:转向光源等特殊的无条件反射*游泳(4-6、行走反射(8W、围抱反射(4、抓握反射(4、巴彬斯基反射(8-12)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与顺序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从带有未分化、不随意向分化发展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身体发展的顺序一致(头¡ª脚、中心¡ª外周、大肌肉¡ª小肌肉)(二)生理成熟、训练与动作发展成熟是动作学习或训练的基础成熟早期(10%)动作训练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90%)较差(三)动作发展的意义心理变化社会交往增多个体与社会互动三、婴儿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各种感觉的迅速发展与精细化视觉:*1M2M后,较持久注视(活动物,3M完善,随后向精细化发展*2-4M4M2-3掌握颜色的顺序是:黄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不易辨认听觉1M左右,听觉集中出现;3-6个月视听协调能力发展¡ª判别视、听信息一致;6M之前,初步具备听觉与身体运动协调能力味觉新生儿明显偏爱¡°甜¡±,对甜、酸、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明显不同,味觉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发达嗅觉新生儿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喜爱好闻的,由嗅觉建立食物性条件反射触觉新生儿的口腔触觉与手本能的触觉反应;2MS视触协调能力发展起来知觉的发生与发展1)出生至6M婴儿的图形知觉:对轮廓线或光、暗的交界线感兴趣;2)2-3M具有深度知觉;6M后距离知觉有发展3)3M左右具有大小常性和形状常性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与有意注意的萌芽1)无意注意由不稳定到稳定(2)1岁后萌发有意注意3)注意时间:对有兴趣的事物1.5岁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儿童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儿童能集中注意约10分钟;2.5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15分钟。无意记忆的发生、发展与有意记忆的萌芽1)2岁以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记忆;婴儿再认和重现的能力比较低(1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2)2岁以后,婴儿的有意记忆开始萌芽,同时无意记忆、再认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语言的发生与发展语言获得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该理论认为: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进行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同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化,所以婴儿期的咿呀语(babbling)也越朝着正确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儿和父母从事相互模仿的游戏,他们中的一个发出一种声音或咿呀,另一个则以同样的声音愉快地回答。在这样的游戏中,婴儿不仅仅练习了语音,也练习了相互谈话这种方式,还获得了语义随着婴儿开始学会一个词或说有意义的语音他的父母也得意地重复这个声音使其更容易 解。*乔姆斯基的“LAD”即“语言获得装置”该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语言的先天倾向,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天生获得语言的体系。图略*语言能力(理解和产生句子)三个事实支持这种理论(1)所有健康的儿童获得本民族的语言无须专门训练;(2)没有任何动物可以获得与人类同等程度的语言;(3)大脑的某些区域显然有特殊的言语机能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为基础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理论该理论研究词如何代替具体事物而获得¡°信号的信号¡±功能,并在词与词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语言系统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8M之前:直接刺激物→直接反应8M-12M:词的刺激物→直接反应岁-1岁半:直接刺激物→词的反应D.1岁半以后:词的刺激物→词的反应婴儿语言发展的阶段*理解语言:1岁-1岁半*积极的言语活动:1岁半-3岁1.5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1.5岁以后,儿童的词汇数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也明显扩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岁儿童运用句子能力的发生和发展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定概括性和间接性的思维活动就开始产生¡ª思维的萌芽。思维的直觉行动性(2~2.5岁):这种思维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儿童只能在感知行动中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中最初的词的概括调节作用*儿童初步掌握了词的思维,初步意识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本身的存在,从而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生与发展1)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觉知*不同层面看自我意识意识的活动层面:自我认知(我是谁、自我体验(是否悦纳自己、自信、自卑等、自我控制(怎样ª)意识的活动内容:生理自我(基础、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逐渐产生、发展)从自我角度:现实自我(I对现实M、投射自我(I对他人对ME的觉知、理想自我(I对将ME的认识)2)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0-1岁:无自我意识,还不能完全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1-1岁末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ª¡ª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2岁: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形成与儿童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相联系*2当做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做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二)情绪、情感的发展新生儿最初的情绪:开始消极的情绪较多;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逐渐增加逐渐具有基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情感萌芽初级的道德感*道德行为表现:(1)不良的关系:攻击性的动作,如夺取玩具;防御性的动作,如哭泣(2)良好的关系:共同游戏*()前道德阶段0-3岁:未将自己从他人中分化随个人需求活动对事物的关系有认识化,依恋双亲(2)前习俗水平:注重自身的具体结果,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情绪、情感的易变性(三)个性的表现与发展气质差异(1)四种分类四重类型说布雷泽尔顿: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托马斯¡ª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行为倾向于有规律性,容易适应;愉快的儿童,一般会对新的刺激以积极的反应,容易感到舒适,有安全感;似乎少有行为问题*迟缓型:不积极的,对新的经验适应比较缓慢,很少表现强烈的情绪─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总是缓慢地适应新情境,开始时有点¡°害羞¡±和冷淡,一旦活跃起来,就倾向于适应得很好。*困难型:在吃、睡和一般活动中都不规律;情绪型的,对新经验往往有强烈的反应;安全感的形成比较困难。(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婴儿期个性特征的表现好奇心强度不同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差异合作性与活动性的差异四、婴儿与家庭(一)家庭对婴儿的影响母亲的影响依恋的形成和发展*(1)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哈罗猴实验猴婴同母亲隔开,给它两个替身母亲,研究猴婴与替身母亲的关系依恋形成的阶段前依恋期出生~2、3个月(段)依恋建立期、、7个月(有差别的依恋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7个月~2岁)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更强烈。他们可以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把母亲或看护人作为─对陌生人的谨慎与回避。他们以反抗、紧握、恐惧等对待与亲人分离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3岁)2予注意,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艾斯沃斯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抚,继续主动活动(对自己和他人都肯定的态度回避型:母亲是否在身边无所谓,不会因为其离开焦虑,也不会因其回来而高兴(20%)己、不相信否定他人盾,想亲近但行为拒绝(不相信、否定自己,肯定他人或对人、对己均否定和不信任依恋产生的原因*习性学理论:本能反应,双向互动*心理分析理论:内部、直接成熟引起的自然现象,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喂食*学习理论:照顾者与需要联结,减少了饿,照顾者具有二级强化的性质;身体舒适胜于食物*认知理论:区分不同个体;发展出与人、物接触的图式;具有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早期依恋对行为的影响早期的依恋是影响儿童个性的重要因素儿童的个性是其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父亲的影响与母亲(静态、语言)不同的抚育行为:动态性、冒险性和创造性、充满活力和体力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二)婴儿对家庭的影响婴儿对父母人格的改变婴儿性别对家庭的影响五、婴儿与同伴婴儿出生5-6月后,出现同伴社交行为,存在三阶段(一)以客体为中心(6-1、11月:交往物为玩具(二)简单交往(1-1.5岁:对同伴行为做出反应,并企图控制(三)互补性交往(1.5-3岁:行为互补、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合作开始第四章幼儿期行为发展与环境(3-6岁)一、身心发展特点大脑单侧化知觉发展记忆发展1、以无意形象记忆为主2、机械记忆为主3、易记易忘,准确性差二、认知与语言发展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初步出现逻辑表象思维皮亚杰实验泛灵论和实在论无法把抽象与具体分开,思维过程和物质世界浑然一体三、幼儿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评价笼统、一致性高,从依从性评价过度到多方面评价2、社会性体验丰富。自尊心的发展3、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1、家庭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家庭结构与氛围2、同伴3、教师罗森塔尔效应幼儿的游戏及游戏理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社会活动形式游戏理论游戏种类游戏活动的发展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身体、认知、情感、人际交往、社会行为、自我意识、道德……课外观察与作业:1、进入某幼儿园(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身心特征。2、论文: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第六章 童年期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童年期儿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与同伴童年期儿童与学校、家庭一、童年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一)心理的发展的一般特征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二)认知的发展1.注意1)特点¡ª¡ª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ª兴趣入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ª直观*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ª生动2)问题:多动症或注意障碍界定:过度活动,同时又很难把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一项活动上。经常表现出过多自主的甚至非自主性的动作,注意力涣散,行动先于思考¡ª¡ª多动症,目前西方心理学将其称作注意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成因*遗传*妊娠和分娩受到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多动症或注意障碍儿童的治疗*游戏治疗:多动儿童和治疗者均参加游戏,双方在交流当中,治疗者协助儿童编写¡°一个从不停止跑的儿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有助于儿童最终慢下来。*言语治疗*认知方法*行为矫正2.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ª¡ª具体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儿童的创造力(三)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增加情绪、情感的控制力增强(四)个性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独立性增强自我评价内容扩大自我评价的恒定性二、童年期儿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游戏转变为学习*学习习惯、兴趣的培养*体验式的学习*学习策略(记忆、思维)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与同伴(一)同伴交往的特点交往时间增多,交往形式复杂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同伴的关系开始形成同辈群体(规则、限制其他人的归属感、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目标)(二)同伴中的友谊1、友谊:与亲近的同伴、同学建立的特殊亲密关系*Selman的友谊阶段3-7:无友谊,游戏伙伴4-9:单相帮助,服从满足自己的愿望9-12:双相帮助,不大能共患难的合作12岁开始:亲密的共享SmollarandYouniss友谊的研究:你认为能让X或Y(陌生人)成为朋友或不会成为朋友吗?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吗?结果:*成为朋友ª低年级的认为一方对另一方态度消极,就不会成为朋友;高年级的认为在认识双方差异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朋友*好朋友低年级的认为彼此做一些特别的事或经常在一起;高年级的认为互相了解,有共同点*互惠是交友的基础°种下友谊树采摘友谊果结下友谊情四、童年期儿童与学校、家庭(一)学校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与环境*Rosenthaleffect-罗森塔尔效应(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环境(三)问题:儿童的言行脱节现象*原因分析:1.模仿的倾向行为控制能力、意志力落后于认知成人教育不统一环境(利他的情境)第七章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常见行为问题及矫治青少年期(12-18岁又称青春期。个体身心发展快速且不稳定,是一生中最不稳定、可塑性最强、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决定个体人生走向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学家也常称为“成长期”、“第二次断乳期”、“混沌期”、“反叛期”。一、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剧增,精力充沛生理机能逐步成熟,接近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具备生育能力。男孩遗精,女孩月经初潮二、认知发展1、发展起抽象逻辑思维。(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学习的训练相互影响的结果)具有假设性、创造性和预计性、反省性特点2、各种思维成分趋于基本稳定状态,由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转变,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基本定型,思维的可塑性越来越小。3、记忆力处于一生最佳时期,意义识记和有意识记占支配地位4、感知觉的敏锐性三、情绪发展情绪的两极性
——丰富、强烈、体验深刻,具有两极性和反抗性强度、稳定性、深刻性等表现——1、外部情绪的两极性: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2、内心表现的两极性坦白性与秘密性、真实性与虚伪性共存(日记)3、意志的两极性积极与消极,守纪与散漫,努力与懒惰共存4、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对父母的孝顺与反叛;对友谊的亲密与冷漠5、容易移情思考:青少年的情绪两极性与双重人格的区别?逆反心理:指青少年用那些与(家长、老师)要求相反方向的行为或情绪来表达反抗与不满的心理。一方面逆反心理会造成与成人的心理距离与隔阂(代沟(如离家出走青少年由于自身成熟而产生的独立或自重的要求。产生原因:心理断乳自主性被忽视人格展示受阻或被迫接受某些观点青少年日记文本分析每当看见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生起。心中的斗志就不会破灭,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反省一下自己今天的高中岁月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不去珍惜,它将会一去不复返。生命喜欢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永远有一份倔强勇于向极限挑战的心。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打倒一厥不振好奇怪,今天他”又对我说了一些话……唉!他到底什么意思呢?生命如碑却忽略了许多许多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四、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弗洛伊德性欲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性心理特点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缺乏导致的性无知或性误区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及疏导阶段:表现:例:某15岁男孩受黄色小说性描写的刺激,急于了解“女性的秘密”,先后强奸了9岁的妹妹和7岁的邻居小女孩,被判刑。某17岁高中女生假期草率地与一男同学发生性行为导致怀孕而不自知,直至怀孕7个月在自家厕所早产一女婴,从阳台仍处。这是家长、校方才知真相追悔莫及讨论与思考:青少年性心理存在哪些误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该向青少年提供怎样的性教育?青年期/成年早期25-35岁一、身心特点人生成熟期 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身体机能良好且平衡稳定。心理机能与经验的结合。20-25岁鼎盛。30亲密对孤独。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社会角色的转变:从未成年人到公民资格从单身到配偶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从学生到社会人员从向往职业到事业初步成功二、青年期发展任务1、社会交往(友谊、爱情等亲密关系)2、性别角色的建立与承担3、发展有效的身体意向4、获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5、择业与就业6、婚姻、家庭及子女(准备与适应)7、合格的社会成员、公民(知识、态度、权利、技能、责任)8、获得并实践社会性价值观和道德伦理三、青年期人生课题(一)恋爱、婚姻与家庭性生理与心理的成熟。性道德与爱情的社会性婚姻的适应问题生育及抚养子女问题家庭问题:家庭关系与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离婚问题(二)职业与社会成就职业对人生及心理健康的意义个人偏好与职业选择研究型、社交型、现实型、艺术型、传统型、企业型职业与事业的区别职业生涯规划与重新择业就业与创业:创业的动机与激情职业适应与工作成就就业中的性被歧视下岗、失业、就业满意度与再就业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思考:人在工作中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想得到什么?四、青年期常见问题及矫治(一)就业压力与失业中国最新统计失业率4%。大学生就业严峻。高端就业与低层次就业,就业与择业的不一致失业对青年及家庭的影响对策:增加技能、调整心态、创造机会(二)子女抚养与教育经济负担与教育观念。关注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低学历家庭(三)家庭暴力现状与调查原因制止:司法救助、社工干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柴油机燃料供给》课件
- 《畜禽免疫学》课件
- 中医诊断学课件-中医诊断学绪论
-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前冲刺攻略 第4讲 高考应试能力的培养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职员管理十篇
- 3号桥台(扩基U型桥台)计算书
- 《标书制作商务部分》课件
-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卷)(解析卷)
- 《寄小读者》导读课件
- 文明的历史足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
-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 色彩的和谐》说课稿2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
- 住友(SWS)汽车连接器(Connectors)产品配套手册
- 办公楼室内装饰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技术标范本
- 2023年香港华夏杯六年级竞赛初赛数学试卷
- 高中数学放缩法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完整答案1套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可打印
- 医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