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概述_第1页
国际投资概述_第2页
国际投资概述_第3页
国际投资概述_第4页
国际投资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国际投资概述第一页,共四十七页。【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应当了解投资国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进行跨国贸易或采用许可证交易方式进行;东道国为什么要吸引外资进来,而不是借外债?了解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些经典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OIL理论等。初步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2第二页,共四十七页。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国际直接投资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手段,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单独出资或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创建新的企业;收购或兼并东道国的现存企业;增加资本扩展自己在国外的原有企业3第三页,共四十七页。国际直接投资的突出特征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有效的控制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所投资的企业中拥有25%或更多的股权;法国的外资政策规定,拥有企业20%以上的所有权是合格的标准;美国认为,拥有企业10%以上的所有权是合格的标准。一般按国际惯例认为超过企业10%股权的外国投资即认定为国际直接投资。4第四页,共四十七页。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分类(一)按投资者是否是投资创办新企业,划分为绿地投资与收购兼并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5第五页,共四十七页。兼并收购简称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6第六页,共四十七页。按兼并双方所处的行业关系,可以划分为: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三种。横向兼并:是指一国企业到外国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一致的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同时这种机构或子公司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生产与销售过程。纵向兼并:是指某一企业到国外建立与国内的产品生产有关联的子公司,并在母公司与子公司间实行专业化协作。混合兼并:是指某企业到国外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完全不同,生产不同的产品的子公司。7第七页,共四十七页。(二)按投资者对外投资的参与方式,分为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合作经营等1、国际合资经营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在投资者中的一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按照该国或地区的有关法律以股权结合方式建立起来的企业。国际合资经营企业由投资者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8第八页,共四十七页。2、国际独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按照东道国法律,经东道国批准,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拥有的企业。这是国际直接投资最典型、最传统的形式。9第九页,共四十七页。独资企业主要包括: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国外分公司是指一家总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范围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并在组织和财产上构成总公司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的国际独资经营企业。它本身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即不具有法人资格。而国外子公司是指由母公司投入全部股份资本,在东道国设立的独资企业。它虽然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0第十页,共四十七页。3、国际合作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以营利为目的,建立在合同制基础上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它是以合同为基础的一种契约式合营。11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三、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可以带动技术出口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对于东道国来说,直接投资形式便于管理和控制,并且可以改善出口水平结构12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一、为什么要成为跨国企业?可能有许多理由用来说明为什么一个公司要到另外一个国家去进行生产,而不是到生产最便宜的国家进行或产品销售市场所在的国家进行。例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问题进口和运输成本的问题便宜的资本、能源、自然资源或劳动力的问题13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图5-1跨国公司的决定顺序

14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早期对国际投资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将其纳入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性研究框架之中的。自二战结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出现了新的特点: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20世纪60年代的投资资本流向呈现多向性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不是各国利率的差异15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一)垄断优势理论海默(S.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海默因而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先驱。这一理论后经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凯夫斯(R.E.Caves)等学者的发展而形成其理论体系,并成为后续的各种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16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理论特点:提出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市场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打开了大门在市场完全的条件下(即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市场主体完全公平竞争),国际贸易是企业采用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政策干预经济造成的不完全性自然产生于(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17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垄断优势包括:技术优势对某些原材料垄断的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信息优势声望优势销售网络优势规模经济优势18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技能,企业拥有了它,为什么会有垄断优势?首先,该企业以前开发获得这些知识资产时,已支付大量费用其次,知识资产的使用富有弹性第三,直接投资企业拥有上述较高水平的知识资产,就能产生差别产品19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垄断优势论的发展:H.G.Johnson(1970):强调知识资产的控制R.E.Caves(1971):产品的差别能力尼克博克(1973):寡占反应论20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评价:(1)首次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并论述了市场不完全的类型;(2)提出了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并分析了垄断优势的内容;(3)主要是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成果,研究的对象是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21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雷蒙·弗农教授(RaymondVernnon)1966年5月发表了一篇文章《产品周期中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从动态角度,根据二次大战后美国的生产和贸易情况和市场营销中产品的营销寿命,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22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基本观点是,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需要占领海外市场而到国外投资。这种理论有四项假设:一是消费者偏好依据收入的不同而不同;二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或协调的成本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三是产品生命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以预料的变化;四是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不完全性。23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三阶段模型:1、新产品创新阶段;2、成熟阶段;3、标准化阶段。24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三种类型国家:1、新产品创新国,通常指发达国家,如美国;2、较发达国家,如欧洲、日本等国;3、发展中国家。25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QtThemostdevelopedcountriesEmergingindustrialcountriesThedevelopingcountriesProducttransferaccordingtotheLifecycle26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三)内部化理论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克利、卡森和加拿大的鲁格曼等人,共同创立和发展了内部化理论27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中心内容是: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了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个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因此,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8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内部化意愿取决于四组决定因素:一是国家特定因素,即国家的政治、金融制度等;二是地区特定因素,即地理上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三是行业特定因素,它与产品特点、外部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有关;四是企业特定因素,即组织结构、管理控制、知识和能力等。29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知识资产为什么要内部化?知识资产(包括信息、知识、技术、商誉等)属中间产品,其市场是不完全的,或是知识产品市场失效知识提供垄断,如果要使买方确信这些产品的价值,那就必须让买方更多甚至非常详细地了解这些产品,这样违背了知识产品需要严格保密的原则,企业利用自己的差别性定价要比通过发放许可证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产权知识30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知识产品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在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之前,如果企业打算出售这种知识,则很难估计和确定价值,而这个问题却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得到解决31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内部化成本包括:

1、资源成本;

2、通讯联络成本;

3、国家风险成本;

4、管理成本;32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内部化收益包括:

1、统一协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买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5、由于避免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33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四)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理论的形成:

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比较成本理论和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34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三个基本命题:1、生产要素的差异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2、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3、美国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同;35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小岛清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

2、市场导向型;

3、生产要素导向型;

4、交叉投资导向型;36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边际产业扩张论的基本核心: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37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几个推论:

1、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可建立在同一理论基础上;

2、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是互补的;

3、应该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

4、投资国与东道国在同一产业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容易移植38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政策主张:

1、关于日本式资源开发型直接投资的政策;

2、关于日本向发展中国家工业进行直接投资的政策;

3、关于日本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政策;

4、关于跨国公司的功过;39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五)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里丁大学国际商业与国际投资教授经济学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专家约翰·邓宁广采众家之长形成的理论,故称为“折衷”理论。该理论是邓宁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个因素综合决定的。40第四十页,共四十七页。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这是吸收了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41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3.国际区位优势(Locationaladvantage)它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42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七页。43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表5-1可选择的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方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