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举足轻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强其筋骨、提升智力,最重要的是正其思想。当前,在国际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科技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青少年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价值观和信仰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思想教育工作上出现了诸多的新挑战。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24字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今的青年一代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判断和选择上还处于徘徊阶段,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糟粕文化先入为主、混淆视听,青年们的人生观可能走偏,人生道路发生偏转,国家社稷也会受制于此。因此,必须重视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让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道德教育价值观目录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迫切性……………1(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1(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2(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前进方向…………3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4(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52.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53.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上升…………6(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1.家庭教育的误区………………72.学校教育的失当………………83.社会环境的污染………………104.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10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11(一)加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言行塑造………12(二)加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131.坚守正面灌输主阵地………………132.加强教师师德教育…………143.强化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154.加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合教育……………16(三)加强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引领………161.全社会协同构建沟通渠道…………16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73.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17(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18致谢……………………20参考文献………………2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概括,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青少年涉世未深,人生阅历不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判断和选择上还处于徘徊阶段,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糟粕文化先入为主、混淆视听,青少年的人生观可能走偏,人生道路发生偏转,国家社稷也会受制于此。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迫切性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来维系。核心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加强青少年思想要关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有益的文化素养,对个人和社会起积极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全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在这场接力赛中,即将接过下一棒的青少年需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才能取得新的胜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彰显了时代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共同特征,对于加快改变社会风貌,剔除现有思维方式中落后的观念,构建合理的体制,调整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提出了道德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现代公民道德原则的有机统一,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层面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1](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包含很多有机的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全民参与的价值观观。青少年是全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共同参与。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最主要还是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唯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才能保证当代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指出:“广大青少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内核,“24字”核心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和公民道德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加强这些价值观的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均有奠基性功能。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职责。牢牢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正确方向,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对青少年价值引领,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充分认识青少年在改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信任青少年、热情关心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各显其能、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和途径,注重了解青少年的成长愿望和需求,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人。二、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青少年时代是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活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敏感的群体,他们从过去的传统走来,又向未来的理想走去。社会上的各种力量,新与旧,对与错,美与丑,都集中交织在青少年一代身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当代青少年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成长环境――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和开放的信息文化环境。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更强。然而,市场经济衍生的功利主义、拜金思想、个人利益至上等负面因素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成长威胁巨大,青少年的价值观更易被干扰,容易出现功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意识淡化等现象。(一)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品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总怕别人超过自己,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在家不懂得尊敬父母长辈,在校不知如何与教师、同学相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淡漠,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借钱不还、借东西不还。一些青少年当对金钱的畸形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不良动机,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目的,组成违法“小团伙”、“小帮派”;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缺乏适应能力,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每年因考试成绩差,要寻短见的青少年大有人在。许多青少年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很差,还存在劳动意识淡漠,在家不干家务,在校不愿意参加劳动的思想,有的甚至以给同学钱物的方式来逃避劳动。自我意识发展差,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正确,时而过高,时而过低也是近几年青少年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上种种想象的存在,就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定当代青少年道德信仰和道德立场,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确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和造就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3]2.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当前很多不良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日益突出,危害巨大。如:厌学、逃学。就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说,青少年不太会遇到失学的困境,却存在着厌学与逃学的问题。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而且也被父母和学校寄予厚望,但是厌学的情况却并不鲜见。有些学生虽然也每天都到学校上学,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应付行为,可视为隐性逃学。早恋更加低龄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在提高,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现有的青春期生理知识与性知识的教育又长期滞后,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造成许多生理与心理上的困惑,出现生理的早熟与性道德滞后的矛盾,导致性心理问题主要如早恋、单恋及性犯罪等,也使色情文化乘虚而人。青少年沉迷网络。网络的大信息量和匿名性的特征,对于青少年有独特的吸引力,上网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在上网人群中青少年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游戏,发表意见,但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不定型,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这些网络不良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对青少年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偶像崇拜狂热。偶像崇拜在学校具体表现为“追星”现象,这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偶像崇拜与英雄崇拜不同,英雄崇拜是对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的敬仰,并学习模仿。偶像崇拜是指青少年对娱乐界、影视界明星的喜爱、模仿、学习。偶像崇拜狂热现象使得青少年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和方式超越了普遍认可的限度,从普通的崇拜发展到了一种近似病态的痴迷状态。3.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上升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特征。以前,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以16至18岁为多,而近几年,由于生活条件提高,青少年发育早熟,加上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14至15岁年龄段和不满14岁(我国刑法规定14岁是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增多,而且,严重刑事案件呈增加趋势。犯罪手段趋于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青少年犯罪往往胆大妄为、在作案中不计后果,作案手段残暴,持刀拦路抢劫、入室抢劫、杀人、绑架勒索、劫持出租车等案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各种现代设备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的大量传播,一些智能水平较高或较为“专业”的青少年犯罪分子开始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作案,青少年犯罪开始向“高层次”和“智能化”发展,从而变得更为狡猾、隐蔽、凶狠和残暴。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三大公害(吸毒犯罪、污染环境)之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情况,足以表明青少年犯罪的严重程度之甚之烈,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4](二)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不能单一责备任何一个社会主体,应从整体着眼,系统化分析原因:1.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错位。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取代。然而,目前家庭教育错位,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功利思想,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要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一般而言,良好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常常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外,不良家庭因素是导致子女犯罪的直接原因。近年来,一方面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有效的家庭教育,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缺乏父爱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留守儿童的增多导致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极易使别有用心的人的“关心”钻空子,引诱青少年离开校园或走上犯罪道路。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5]2.学校教育的失当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正规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目的性和有计划性,学校教育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其应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它常常是造成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重要外因之一,据调查发现,近70%的青少年走过了一条由学生变为流生,再由流生沦为犯罪的道路。被调查的少年犯中,在校成绩好的占2.97%;成绩一般的占31.68%;成绩差的占56.44%,还有8.91%说不出成绩好坏。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有极大关系。就学校教育来看,影响其应有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有: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看,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学校、班级三、六、九等的划分,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不了解改革开放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不善于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懂得寓教于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不会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仍然采取封闭式、程式化、模式化的简单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用歧视、体罚、甚至推出学校的办法来对待差生。有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不着边际地海吹一通,学生听得乏味,进教室就是感到精神压抑。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中常常是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对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着一种更为激烈的抵触情绪。由于在学校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重视,他们就会到社会上寻找安慰和欢乐,其中有不少人因结交坏朋友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生活枯燥单调,少数教师师德不彰。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身心成长迅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他们需要七色阳光,需要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然而有许多学校就连这些最起码的需要都满足不了,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使得青少年学生感到生活于其中实在是太没劲了,于是乎,他们常常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发泄到不该发泄的地方,一失足成千古恨。教育教学分离,校内外教育脱节。教师教书育人,校内外教育一致,是学校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苗头视而不见,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实际上等于害了学生。校内外教育脱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常常是教师对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家长对孩子在家庭外的情况也漠不关心,只是当孩子出了问题时,他们才会感到大吃一惊,埋怨孩子怎么会这样,而忘记了自身应该担负的教育责任。此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生还存在“读书不如趁早赚钱”的思想,学校的思想道德工作没能及时跟上,这些学生流向社会就很容易成为“犯罪预备军”。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僵化,滞后于时代发展,与当代青少年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许多学校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采用单一的灌输说教手段,难以引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3.社会环境的“污染”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有重要的影响。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确有部分领域存在社会不公、风气不正等现象。针对此种情况,青少年往往无法把握问题的实质,容易草率地怀疑所受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极端的想法甚至偏激的行为。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率有所抬头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有密切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不良影响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遍布中小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是不良的文化信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所呈现的世界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限度。它们所介绍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因其表演手法的更加生动、形象和逼真,更容易为青少年儿童所模仿接受。有些青少年因其思想单纯,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看中,将其拖下水。青少年犯罪为何以团伙犯罪见多,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团伙首领的引诱和威逼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4.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按心理学的划分,十一、二岁到十四岁是少年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年时期,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成熟过渡而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虽然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年人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此期间,如果给以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就能顺利地健康地向成人过渡;反之,他们如果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影响,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大量研究表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错误的道德认识。品德不良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能力低下,因而容易在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等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强烈追求私欲(物欲、性欲、报复欲等),产生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众所周知,一定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况认识支配下产生的。一般来说,在正确的道德认识支配下,通常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有不少青少年极易产生激情而又往往难以自我控制,由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还不具备完全的理智的是非观,需要全社会积极努力,指引青少年思想教育沿着正道前进。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而作为未来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因素。对此,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6]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就务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而努力使当代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一)加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言行塑造“子不教,父之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在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最适合进行启发式教育。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老师,他们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孩子道德的楷模。具体而言,就是提倡家长把握机会,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以“有意识设问―平等讨论”的模式取代理论说教,使青少年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原则并自觉实践。如何提高父母家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的成长及性格的养成,都不能脱离家庭,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性格迥异的孩子。“家风”、“家规”很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成员需要遵守的生活准则。过去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深入人心,关键在家庭。他们有家训、书香世家的称号及家长的严格要求来制约孩子的道德行为。家长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行。而现在孩子的家长,他们从一元社会过渡到多元社会,过去的价值标准全部都改变了,注重社会功利,这些无形中都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家长必须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为基准,为孩子做榜样,在自己的言行中提高道德教育水准,为孩子作好表率。如何在人生的第一站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人生第一站来培养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很多家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家规,还有如:“艰苦奋斗,积极向上”、“不啃老不坑爹”、“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人无品格,行之不远”、“诚实”……\o"家庭教育"\t"/e/2005-09-28/_blank"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子女成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加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头脑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7]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性。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学校是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少年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实现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践行者,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道德任务。务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教育质量。1.坚守正面灌输主阵地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牢牢占领这一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不是故步自封、僵化封闭,相反要积极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通过网络平台增加交流环节,辅以实地考察调研,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心,最大程度上唤起学生的共鸣。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学校教育将近20年:学前教育3年,小学教育6年,中学教育6年,大学本科教育4年。在这些阶段是孩子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的黄金期。正确的灌输教育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促使青少年更好地更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影响,也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要努力增强青少年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价值教育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重视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2.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职业是造就和培养祖国下一代人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因此,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新观念,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严守纪律,清正廉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除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时,教师成员内部应和谐相处、团结互助,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谆谆教诲、认可赞扬,应与家长、与学生进行真挚的交流沟通,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强化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探索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不断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小到一次班会,大到学校公益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如:学校进行的校内“诚信售水”,钱箱无人看管,但大多数孩子能自觉诚信的投币取水,并且随着这种诚信风气的发展,钱箱里的钱慢慢的与售出的水等值了。诚信指数的不断攀升,这就是德育工作的进步,也是孩子们自我价值取向的调整。从“诚信售水”到“诚实考试”,慢慢的学会“慎独”,真正的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价值观。组织青少年参加益德益智的校园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公益活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具有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参观革命遗址等,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进教育效果,促进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实现。4.加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合教育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渗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青少年灌输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不断加强与家庭、社会多方位的联合教育。一是要下大力气办好普通学校,改变现行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快慢班”作法,正确对待后进生、双差生,减少学生辍学失学现象;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道德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作用;三是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对此学校要进一步探索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方式,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三)加强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引领1.全社会协同构建沟通渠道在教学一线,有老师面对不受教的学生,曾无奈的说:“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不然要法律干什么。”这样一些带有种种道德缺陷的孩子就会被推到社会上;家庭教育也并非都是尽善尽美的,作为失败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这些孩子也流入了社会。“法律”是一个冷酷的名词,为维护国家社会的良好秩序,法律必须威严和无情。“法律”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事后的,也就是说犯错了违法了才会使用法律来惩罚他们。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鼓励青少年积极表达观念、主动参与讨论有助于更有效地接受社会共识。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提出了公民道德的准则,需要青少年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深化理解。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全社会协同合作,疏通青少年发表意见的沟通渠道,通过媒体提供的多种平台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讨论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表个人见解,在广泛的争鸣中实现对他们的价值引导。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道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措施推动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传输优势,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加强同年龄段的道德的模范的引领作用,如:江西两名高三学生勇斗歹徒,得到社会认可。触动人心的公益广告的感化作用,政府通过大众传媒营造舆论热点,引导社会正能量,让身处社会的青少年感悟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影像制品在关注收视率时,不能放弃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优秀的影视制品给人是精神上的升华,道德上的引领。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中国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3.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国家和社会要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普及到人民群众中,鼓励民间开办相关的博物馆、图书馆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拓展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的合作领域。国家还应该利用春节和国庆日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高水平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同时,社会也应该注重宣传中国传统德育在当代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起青少年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总之,国家、社会要在政策体制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给与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使整个社会营造出民主、和谐、健康的传统文化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并为具有善良、正直、诚实、独立人格的优秀青少年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的实践中,要注意深入的理解“融入”,并且要在“全过程”上下足功夫。“融入”意味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衣无缝的镶嵌在整个国民教育之中,做到思想道德教育与整个国民教育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接起来,融入到青少年日常生活之中。对于生活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陶行知精辟的指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8]这就告诉我们,青少年日常生活在践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高楼外墙装饰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新版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合同
- 2024年样品机器试用协议模板一
- 2024年标准型搅拌机销售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北京版)-总复习:综合练习-1教案
- 2018房地产经纪人考试《业务操作》试题
- 2024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借款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衢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2025年沧州考货运上岗证试答题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展示合集
- Axure原型设计基础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220t锅炉课程设计 李学玉
-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分析
- 电动给水泵液力耦合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 监理公司各部门职责
- 253种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 论辛弃疾词作的愁情主题及其审美价值
-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LTE无线网络优化PPT课件
-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意义
- 管道中英文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