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验基础知识和技能_第1页
化学试验基础知识和技能_第2页
化学试验基础知识和技能_第3页
化学试验基础知识和技能_第4页
化学试验基础知识和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考点一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⑵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使用方法: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⑶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她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4)仪器⑷的名称为圆底烧瓶。使用方法:a.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b.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使用方法:a.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用于滴定操作;c.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使用方法:a.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b.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组装水浴加热装置。2.常用的计量仪器完成下列空白ABCD E; F⑴仪器A的名称:量筒: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mL。特别提醒①无“0”刻度;②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③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mLNaOH溶液应选取10mL量筒,而不能选5mL或50mL量筒。(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仪器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吗?不能。(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mL。(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侬如KMnO4溶液)。(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①称量前兆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③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祛码,即“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g。(6)仪器F的名称:温度计。①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测蒸汽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3.常用的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漏|斗①用于过滤②向小□容器中转移液体③倒扣在液面上,用作易溶于水或溶液的气体的防倒吸装置①滤纸与漏斗内壁应严密吻合,用水润湿后,中间不得有气泡②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C)①用于随时添加液体②萃取、分液①注意活塞不得渗漏②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三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可直接加热,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快蒸干时停止加热蒸馏3鼻烧瓶蒸馏或分馏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②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2,加沸石,防暴沸71令]疑?A管①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②有利于液体回流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②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③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的4个易失分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o.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值为容量瓶的容量值。广口瓶的“一材多用”A B C D要注意在广□瓶的不同用途中,导气管长短的不同。.装置A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⑴作洗气瓶:装入适当的试剂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长进短出”。(2)作集气瓶:①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长进短出0②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短进长出”。③装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装饱和食盐水,可收集Cl2,气体“短进长出”。.装置B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量筒底部,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长出”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来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装置C和D作安全瓶⑴装置C用作防倒吸。(2)装置D用作缓冲和防堵塞。考点二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⑴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向试管中加固他粉末状药H(2)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面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试纸的使用(1)类型及作用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碱性pH试纸|——定量(粗测)检测酸碱性强弱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2)使用方法①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仪器的洗涤⑴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⑶常见残留物的洗涤残留物洗涤剂容器里附有的油污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CS亍或热的NaOH溶液试管上的银镜稀hno3AgCl氨水容器内残留的MnO2热的浓盐酸.物质的溶解(1)固体的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搅拌、振荡或加热等措施。(2)液体的稀释一般先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然后先后倒入烧杯里搅拌而稀释。但对于浓H2s04的稀释,一定要将浓H2s0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边倒边搅拌。⑶气体的溶解气体溶解的原则:一要考虑充分吸收,二要考虑防止倒吸。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C02等,可用图A所示装置溶解吸收;对溶解度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可用图B所示装置(防止倒吸)溶解吸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常用方法方法微热法液差法气压法原理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图示安1卷A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现象说明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2)其他方法①抽气法或吹气法图A: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压法的拓展)图B: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②分段法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多是常用方法的组合。如下图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⑴装置形成封闭体系一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一描述现象一得出结论。⑵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⑶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4)答题时易忽略的几句关键性的文字叙述:①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②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③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考点三化学试剂的存放及实验安全1.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方法碱洒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液澳洒在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水银洒在桌面上用硫粉覆盖酸液溅到眼中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实验安全装置(1)防倒吸装置⑵防堵塞安全装置灌封平海式,棉花团棉花囿怔瓜式②附阻式]由阻式II④⑵防堵塞安全装置灌封平海式,棉花团棉花囿怔瓜式②附阻式]由阻式II④⑶防污染安全装置①实验室制取C1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装置。③制取与时,是否需尾气处理?需要。若需要可采取a^装置。.化学试剂的保存⑴试剂瓶的选择根据药品状态《[固体:用广口瓶

液体:用细口瓶根据药品状态《[固体:用广口瓶

液体:用细口瓶根据感光性[见光易分解的:用棕色瓶

见光不分解的:用一般瓶玻璃塞:不能盛放碱性物质根据酸碱性1橡胶塞:不能盛放强酸、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试剂⑵试剂的保存方法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②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放置于阴凉处。如AgNO3、浓HNO3等。④液态澳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⑤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⑥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实验室操作应当注意以下五防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同、C2H2、C其等)或用CO、h2还原Fe2jCu°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i2、co、so2、h2s、no2、NO等)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灭酒精灯前先将导管从液体中拿出。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⑴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图1 图2 图3图4 图5(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1.“固十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圭圭一升华在:如用口和L■ —结品法;如KNd科NaCI:…丁一遽一;如NiiCI和MgOH>:兰也一特殊法:EF四和住可用磁铁嘤引.“固十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厂章.取法:如从礁水中提取琪“市蒸发绪品:如从琉酸制溶液中获取更利晶体固;液一 匚茗督;姐从灌水中获取蒸涌水型五过翦.“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L'J蒸健法:如酒精和水,从石油中就取先淋,弹油

液+液一2沼分流法:如轴和.水,乙酸乙醋拜国电灯小溶液熟记常见物质分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过滤中的“3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蒸发中的“2注意”:玻璃棒搅拌和不能蒸干。.萃取分液中的“4步操作”:加萃取剂一振荡放气一静置分层一分液。.蒸馏中的“3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却水的进出方向,加沸石防暴沸。考点二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方法原理杂质成分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Cl-、SO;-、CO3-及能形成弱碱的阳离

子气化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CO2-、HCO广SO;-、HSO广S2-、NH+杂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氧化还原法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如用酸性KMnO4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热分解法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如除去NaCl中的NH4C1等酸碱溶解法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12O3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