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7篇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7篇
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
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我们一定要爱护国旗、国徽呀!(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国徽上有两只动物,中间一个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老师播放有关录像或VCD,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教师承转: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1、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的地图和大洋洲图。看书上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大洋洲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澳大利亚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间穿过。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的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保存着特有的动物,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造成的。
2、教师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录像带,同学们讨论思考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引导:从时间、环境、天敌等方面考虑。
3、教师承转:澳大利亚生物独特,面积、人口和城市又是怎样的特点
提问: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是世界面积第六位的国家,其面积数是多少(769万平方千米)
教师补充: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只有1875万人。同学们计算一下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大约2.5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人口密度大约为中国的1/45,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城市怎样分布的呢(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找出主要的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港口悉尼、墨尔本)。
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特点。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本国著名城市的图片。
教师播放有关著名城市的录像或VCD,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教师播放悉尼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景观,提醒学生为什么2023年的成功的绿色奥运会能在悉尼举行(拥有白帆逐浪的海,细腻迷人的沙滩,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海鸥盘旋,有闻名世界的建筑艺术经典——悉尼歌剧院、悉尼塔、海港大桥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分布与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都有关系,下一节我们再详细分析。
(二)第二课时
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2、教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产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发现标有“100%澳毛”字样,这些羊毛衫全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还有毛线、皮衣等)
小结引入: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后来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这种羊产毛量高,现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是这种羊)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4、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1)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5、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6、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7、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板书),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其次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教师承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引入)。
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教师小结补充: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2、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工矿业。2023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澳大利亚发达的服务业。目前,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同学们,你认为在服务方面可为中国的2008年的奥运会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教师提示:可以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澳大利亚
古老的动物
一、世界化石博物馆
产生原因
地广人稀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牧业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发达的工矿业和农牧业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
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媒体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渔场的形成示意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与近海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板书】
第四节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归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成为我国开发利用的新领域。那么海洋有哪些资源呢
【指导】阅读课文第一段,你能理解文中这几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这几句话分别指的是: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
【小结】我国有辽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
【指导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1)我国从北问南濒临哪几个近海
(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
【提问】我国的海洋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读书,讨论。
【指导概括】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
【板书】1.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服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
【引导】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什么海产品,其产地在哪里
【板书】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指导启发】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及相关的课文和图片,思考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板书】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学生讨论后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并同时说明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渤海渔场是对虾的产区。我国近海的经济鱼类有近200种,其中带鱼,大、小黄鱼,墨鱼,对虾等水产品产量极为丰富。
【板书】2.我国最大的渔场
【讲述】除捕捞外,我国在近岸线海滩涂发展了大规模的养殖业,如对虾、海带、紫菜等。
【看景观图】海带养殖、对虾养殖。
【板书】3.海水养殖业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指导读图】同学们看我国沿海渔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哪儿盐场分布较多由于海岸线漫长,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盐场很多。我国海盐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从图上可知,北方渤海、黄海产盐多,南方东海、南海产盐少。
【提问】为什么我国北方海域产盐多,南方海域产盐少(从地势、气候两方面分析)。我国最大盐场在哪儿(长芦)
【板书】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
【指导读图】看海底石油资源情况如何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说明我国石油资源前景广阔。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近些年在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板书】2.丰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讲述】海洋能帮助我们解决最困难的食物问题,请同学讨论书上的“想一想”,哪种捕鱼方案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捕鱼方案不可取。因为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行为,长期这样下去,鱼产量只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案可取。因为这样做能保证人类对其继续利用。
【教师承转】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述我国近海过度捕捞,使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有的鱼种甚至灭绝。为了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的生存和发展。提问,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增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板书】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引导读图】看海洋污染示意图。随着向海洋进军,海洋污染问题也随即出现,请同学说出海洋污染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学生读图回答,海上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等。
【讲述】针对上述问题,请讨论海洋污染有什么危害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你自己能为海洋资源保护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加强立法管理;②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③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板书】2.防止海洋污染
【小结】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1.丰富的海洋资源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2.我国最大的渔场
3.海水养殖业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
2.丰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2.防止海洋污染
小资料
(1)中国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截止__年底,我国已发现矿种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具有探明储量的151种,矿产地2.3万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其潜在总值达91.6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稀土、钨、钛、锑、锂等1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铅、锌、锡、铝等2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十二位。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2)中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从主要矿种来看,目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逾1万亿吨,北方17省区占89%,南方15省区只占11%,其中,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的70%以上;云、贵、川三省则占南方煤炭总储量的88%。全国1/2以上铁矿集中分布在辽、冀、川三省;铬矿则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矿资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贵、川五省。铜矿的1/4集中在江西。陆上石油分布在黑、鲁、冀、新等少数省区。
(3)我国依法拥有一片蓝色的国土
我国在__年5月15日全国八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我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我国的边缘海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后,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成为今后解决我国食物、能源和其他资源不足的重要来源和新领域,也是保卫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4)潜力巨大的“天然粮仓”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能提供30亿吨水产品,这还不包括海水增殖养殖业产出的产品。由此可见,海洋生物资源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粮食安全上大有好处。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了解过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会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专题地图得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培养阅读专题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的重要性,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压力与农业发展,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学难点
1、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泰姬陵》,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该国的国鸟、国树分别是?
展示图片《国鸟—蓝孔雀》、《国树—菩提树》。
一、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世界地图》
1、海陆位置
请你说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印度在亚洲的`南部,南临太平洋。
2、纬度位置
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
3、展示《印度及其周围地区地图》
请参照地图册P34,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其方位:
①巴基斯坦———西北;②中国———东北;③尼泊尔———东北;
④孟加拉国———东;⑤缅甸———东;⑥斯里兰卡———南。
二、人口
1、展示《印度人口的增长》
到20__年,印度的人口为?10。6亿。到20__年,印度的人口为:11。3亿,居世界第二位。那么,印度的人口到底是怎么增长的呢?
(1)、从1951年到20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承转: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趋势增长下去,大家能不能展望一下印度未来的人口?
2、展示《中国和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比较》
印度人口以每年20__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__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3、众多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压力。
讨论:印度众多的人口会对本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哪些压力?压力有: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教育条件差、粮食问题等等。
三、地形
1、展示《印度的地形》
找出印度从北到南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在恒河平原地区有一条河流:恒河—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
2、地形特点
南、北高,中部低。
四、气候
展示印度同一地方不同时节的两张照片,为什么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化会如此之大呢?
1、气候
(1)、类型
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
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
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4】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要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导,全面分析教学中诸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作用,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训练。例如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探究活动
1、活动名称:海产品调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
(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件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3)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2、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中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
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
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
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6.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7.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比较法,发散思维,归
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1页/共5页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
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一块儿复习四
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课题。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读图、思考,在自学基础上生与生、
师与生交流)
①本区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地形。②本区河流、地貌、自然景观有何特点③分析原因。
④完成活动1和2(课本第12页)2、拓展思维:
①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②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第2页/共5页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5.东西向降水差异使本区
自然景观出现什么差异由东向西由草原递变为荒漠●板书设计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根据第一册书所学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读图P135-17,思考后,生与生交
流,师与生交流)
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本区气候特点。简单分析成因。A地势高,气温低。
B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
第3页/共5页
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3、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出现的现象(课本P14活动2)4、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无影
响。(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读图P155-21,思考后,生与生
交流,师与生交流)
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
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分布面积
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
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17440-2025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 JJF 1282-2025时间继电器校准规范
- 动漫制作合同范本
- 农村地抵押合同范例
- 买卖鞋合同范例
- 公路发包合同范本
- 买断企业产品合同范本
- 代办检测合同范本
- 企业bt项目合同范本
- 三方工程合同范本
- 钢筋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表
- 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2版10kV架空配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导则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讲座培训课件
- 猪饲料购销合同书
- 约克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年度维保方案
-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十九章融合报道
- 常用小学生词语成语积累归类大全
- 七种不同样式的标书密封条
- 全国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质量控制
- 中国传统成语故事(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