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论文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论文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论文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论文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摘要:历史概念是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学科的细胞和基本要素,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和抓手。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切入点和基本单位,是学科能

力的基础和依托,是适应高考的基本策略。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有效开展概念教学,十分必要,同时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本文以人教版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

农业》为例,谈谈高三一轮复习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概念,高中历史教学

2017年制定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概念是课

程标准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学科的细胞和基本要素,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和抓手。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有效开展概念教学,十分

必要,同时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本文以人教版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为例,谈谈高三一轮复习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历史概念教学的

实践。人教版必修2是经济史,涉及的概念很多,如第1课涉及的重要概念有农业、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小农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等。以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些历史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切入点和基本单位,是学科能力的基础和依托,是适应高考的基本策

略。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必须依托核心素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突破历史概念瓶颈。

关于农业的发展历程,课本讲述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在课堂引入时,结合合肥地方特色,展示大圩现代葡萄园图片,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

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时空观念得以落实。

课本前两个标题,“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发展情况,涉及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刀

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几个概念。其中学生较好理解的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耕作制

度、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为了更清晰地梳理基础知识,这两个标题的内容,采用表格的形式,纵列按照朝代顺序,横向是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

制度、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基础知识由学生自己梳理,教师再带领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就明确自己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不懂的,听

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按照朝代顺序列表,时空观念得以落实。关于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课本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历史概念,教师在授课

时应当补充。结合课本中“木耒”“骨耜”两个图片,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仍然以石器、木器为主,所以称为石器锄耕。这样,三种

耕作方式,即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就明确了。现在的高中生几乎没有参与农业生产的经历,在教学中多使用图片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为了区别三种耕作方式,在课件中可以补充刀耕火种的图片,结合课本上“木耒”“骨耜”“牛耕画像石”的图片,就可以直观地感受三种耕作方式的特征及生产

工具的进步,为后面讲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这个时候,教师再问学生一句,精耕细作的表现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不明确。答案其实就是表格的横向标

题,即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农作物、水利灌溉。之所以设计这个表格,也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精耕细作的表现,印象更加深刻。表格的设计

强化了时空观念,起到了形象教学,化繁为简的效果。明确了这个问题后,再顺势多问学生几个问题。古人精耕细作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会提到提高生产力,这

样“生产力”这个名词就引出来了。那是否达到了目的?答案是肯定的。生产力提高对社会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也就引出了从集体劳作到小农经济的转变。自然

地过渡到课本第三个标题“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学习。这样,精耕细作这个重点概念通过梳理要素,厘清内涵的方式就解释清楚了,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时

间、表现、目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是进行历史学习的重要唯物史观,在经济

史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因此,在经济史的第1课就要开始给学生渗透这一观点。这个原理在政治学科的哲学部分学生已经学过,但是,这两个历史概念对于高中

生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说的很熟悉,但对其具体内涵不甚理解,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本课内容,教师逐步引导,使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讲到精耕细作的目的和影响时,学生自己提出了“生产力”这个概念,这时,就引导学生思考,精耕细作既然可以提高生产力,是哪些方面

促使生产力提高,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精耕细作与生产力的关系,从而得出生产力的具体表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结合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回答出生产

工具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教师再引导学生,谁使用生产工具,使用生产工具做什么,从而明确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而生产

工具是最典型的表现。关于生产关系,教师在学生提出小农经济的概念时,就可以明确作出解释,无论是集体劳作还是小农经济,都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

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内涵之一。让学生结合政治学科的学习,思考生产关系还包括哪些要素,教师再做补充。明确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

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教师可以具

体举例,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包括土地所有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包括雇佣关系、租佃关系等;产品分配包括

按劳分配、平均分配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再利用上面的表格,让学生把集体劳作和小农经济分别对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引导学

生观察表格,经营方式与表格前面几列的关系,可以看出,前面几列代表的是生产力,集体劳作和小农经济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集体

劳作适应了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营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小农经济出现。在这里可以展示2015年全国I卷的第24

题,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关于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影响和解体,其中特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此,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

通过生生探究和师生探究,最终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

史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

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史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

“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

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

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

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切入点和基本单位,在一轮复习中,综合运用核心素养

诸要素,帮助学生厘清历史概念十分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