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初三语文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初三语文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初三语文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初三语文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初三语文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顺义区2020届初三年级5月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阅读下面文字,感受英雄的人格魅力,完成(1)-(3)小题。(共6分)致敬钟南山

唐朝歌谣里有终南山它松竹植被是长安的屏障是高僧隐士的乐土抗击非典的战役里有钟南山他学贯中西是医生的榜样是传染病人的救星“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是他当年处险不变的豪言而今,又一场病毒在中华大地肆意①84岁的钟南山——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却率先去了武汉火车餐厅上小憩的倦容让十四亿儿女心疼钟南山一个令人安神的名字他②,言不多但每个字都如珍珠般明亮是他直言不讳释放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信号也是他让百姓放下了对传染病的惊慌钟南山防疫战线不倒的墙老百姓心中的山你

人类医学的③你

高贵为民从唐朝的歌谣里走来带来了山的坚定和青翠⑴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处险不变(chù)直言不讳(huǐ)B.处险不变(chù)直言不讳(huì)C.处险不变(chǔ)直言不讳(huǐ)D.处险不变(chǔ)直言不讳(huì)⑵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蔓延②急步如飞③娇子B.①慢延②急步如飞③骄子①蔓延②疾步如飞③骄子①慢延②疾步如飞③娇子⑶下面是同学们为钟南山院士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对联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国难当头,①一肩挑,除疫抗灾②;危情时刻,③双手捧,舍生忘死④。A.①仁心

②为己任

③道义

④救黎民B.①道义

②为己任

③仁心

④救黎民C.①道义

②救黎民

③仁心

④为己任D.①仁心

②救黎民

③道义

④为己任2月14日,一场大雪降临华夏大地,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度,门卫孙贵爷爷坚守在小区门口的防疫岗位上。大家请看这张照片(甲)疫情检查站的简易铁门前,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虽然门卫大爷穿了厚厚的棉大衣和戴着棉帽子,但是都已经被白雪覆盖,已经被淋成了“雪人”。①即使大爷把手伸到大衣袖子里,看起来也很冷,但是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普通人和孙爷爷一样默默地付出着(乙)我想说:②孙爷爷,为了疫情,你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1)这段文字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2)这段文字①②两处划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选择其中一处帮他修改。(2分)选择处修改:3.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对“英雄”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像李文亮那样敢讲真话,纵然千钧压顶,依然首当其冲、勇往直前的英雄们,他们身上那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赞扬。B.古人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正是这些英雄们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最好见证。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D.4.学校准备做一期以“英雄”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欣赏活动,向同学们征集书法作品,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弘扬英雄之气的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1)(2)(3)(4)A.第(1)幅是行书字体,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们以身报国,建功立业万丈豪气。B.第(2)幅作品是草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连绵回绕,飘逸刚劲的笔画使人联想到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铠甲磨穿,但壮志不灭的勇气。C.第(3)幅作品为楷书(行楷)字体,形体方正、刚健坚劲,传达出了诗人溢于言表的爱国激情。D.第(4)幅作品为隶书字体,体态宽扁,方劲古拙,很好地表现出英雄掷地有声的浩然正气。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默写(5分)5.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1分)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的诗句是:,!(2分)明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日本友人在捐赠中国的抗击疫情的物资上写下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请你也写出一句借助明月这个意象表达情感的诗句:。(1分)阅读《黄鹤楼》,回答9—10小题。(5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这首诗前两联从神话传说写起,巧用仙人乘鹤归去的典故引出黄鹤楼,然后借黄鹤一去不复返,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达诗人

的感慨。颈联诗意一转,由怀古回到现实,诗人描写登楼所见:

②,

。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气概苍莽,感情真挚。(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0.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2分)答:(三)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1—13题。(8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之大观

雄伟壮观叹为观止走马观花B.多会于此

聚精会神融会贯通、单刀赴会C.去国怀乡春去秋来大势已去除残去秽D.此乐何极登峰造极否极泰来静极思动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恶劣悲凉的情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忧虑悲伤的情绪。【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的精神境界。13.选文表现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身上的这种高尚情怀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4分)【链接材料一】是年EQ\o\ac(○,1)有《上执政书》,略云:「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忠可忘乎?所以冒哀EQ\o\ac(○,2)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游荡懒惰)去冗僭(多余不称职的官员),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馀言。节选自楼钥编《范文正公年谱》【注释】EQ\o\ac(○,1)是年:指天圣六年,1028年。EQ\o\ac(○,2)哀:此指1026年范仲淹母亲去世。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通常是不必问国事的。【链接材料二】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穑。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节选自《记闻》答:三、名著阅读(5分)贝多芬曾说“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阅读的世界里,都不乏英雄的身影。请从我们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说明上述一种英雄品质在他/她身上的具体体现。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材料一】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①)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②)调度全国力量,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有医务人员的紧急驰援,也有医疗物资的快速输送,还有“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据不完全统计,有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汇集疫区;19个省份对口定点支援;10天迅速开设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这些举措使得抗疫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防疫情扩散,我国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各地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织密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民群众是战胜疫情的“主力军”。中国政府一声令下,中国14亿人一夜之间待在家里,政府让怎么干,人民就怎么干。中国人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发出感慨:,一辈子也没见过……【材料二】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伍紧急驰援武汉,广大医护人员闻令而行、挺身而出,奔赴战“疫”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成为逆行在战“疫”防控一线的中流砥柱。春节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但人们发现,1月18日傍晚,他还是(③)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旁,满脸倦容。有网友留言称,“只要有钟南山院士在,我们就没必要害怕任何疫情”。李兰娟院士,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仍亲临武汉一线,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全天都要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十分的辛苦,被网友们称为“国士无双”。李文亮医生,当人们并未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时,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是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江苏援鄂蓝天救援队员许鹏连续工作14天殉职,29岁女医生夏思思用生命践行誓言、武汉医生彭银华推迟婚礼却不幸殉职……4万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他们是“逆行”路上最美的风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千千万万名建设者,为医护人员无偿提供服务的司机,为方便百姓生活每天清晨就骑着电动车出门,为周边街坊邻居们买菜送菜的快递小哥……他们奋不顾身的逆行,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动人的画面。【材料三】离汉通道关闭后,武昌车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资中转站”,全国各地援助物资通过铁路运输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疫情之下的武昌站,以一系列数字刷屏朋友圈。时间车次数量物资1月25日21时22分T146南昌--北京方向23.5吨援汉蔬菜物资1月28日下午160吨防疫建筑物资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上海南开往重庆北日用品、食品等2月4日8时05分K354上海--成都方向15.2吨援汉防疫物资2月21日7时25分Z285北京--南宁方向19000套防护服2月23日20时48分K599包头--广州方向-666件爱心“行李箱”2月24日晚23时25分Z161北京西--昆明方向8吨防控物资……疫情发生以来,武昌车站行包车间平均每天大约要装卸转运7000余件防疫物资,运送物资的“带货”列车,大多都是凌晨抵达。一个通宵班里,装卸工人平均要搬运400件货物,驾驶员人均往返转运50多趟。15.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②统一③义无反顾B.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②统筹③义无反顾C.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②统一③义不容辞D.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②统筹③义不容辞16.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2分)答:17.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了中国力量,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出中国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二)阅读王宗仁先生的《墓柳》,完成18-20题。(共9分)墓柳王宗仁青藏公路通车50多年了,世世代代的高原人怀里抱着春天和梦想,以柔情万种的爱心绿化戈壁,滋润雪原。即使在那些四季冰冷的石滩里,也会有绿色的生命尽情地穿行在春天的阳光里,丰满动人。高原人的思想长成了树,他们的双手开出了花。荒滩绿了,他们的脸颊却老了。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一个美丽的故事流传了几十年……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一幅生动的水彩画。风吹的原野,回声寂静。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狂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窜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也添一片幼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得让它一夜长成材!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嗬,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窜高了一节。小苗,北风迎面吹来,是一种痛苦;迎着北风走去,是一种幸福。毕竟它们是正在成长中的柔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睡在枝上,有时暴风睡在枝上。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人站在远处就难以瞅见其真面目。这样的事也难免不发生:它们索性就被那其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它们死了,卷起的风叶还噙着太阳唇边的乌云。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枝上拧下柳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在戈壁滩,人和树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把3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深情无限地看了好久,说:“它总是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心得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沙滩上就出现了一个土丘,埋葬着3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树墓。给柳树举行葬礼完全是大家的自由行为。有10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悄然地望着外面……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寂寞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高原人却没有遗忘它。人们仿佛不觉得这三棵柳树已经离开高原到了另一个世界。它还活着,蓬勃生机地给格尔木新城增添着春色。有人不断地给那土丘上浇水。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温暖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搏。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有心人唤醒了死去的柳树。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3棵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怜悯的心唤来的柳!后来,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杆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文章略有删改)18.慕生忠将军亲手种下的柳树,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梳理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①落地生根,发枝散叶————埋葬沙中,得到浇灌①——②19.请结合慕生忠将军的语言或行为,分析这位将军的精神品质。(3分)答:20.文中两处划线语句是对柳树的描写,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赏析。(4分)选处赏析:(三)阅读《做人须“勇改”》,完成21-23小题。(共7分)做人须“勇改”凌焕新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⑦如此,惟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结合全文内容,在文章第①段划横线的地方填写一句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话。(2分)答:2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②④两段举白居易和老舍的例子,从写作的角度论述了“修改”的重要性。B.第③段以“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晏子为例,论述了改过的意义。C.第⑤段尖锐地指出要改过,必须不怕丢脸。D.第⑥段强调了改过不能“妄改”,要谨慎,要崇德向善。23.文章开头引用了“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这句话,意思是①,作用是②;结尾再次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③(3分)作文(共40分)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回望自己的人生经历,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息倍增;总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反思……正是这些闪光之处,将我们的希望点亮。请将“点亮希望”横线处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2月10日起,在武汉多家医院,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它们灵活地穿梭在医院的隔离区,担负起为医护人员与患者送餐、送药、测温等工作。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工作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假如你也有一位智能机器人朋友,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写一写你与智能机器人朋友的故事以及它带给你的思考。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顺义区2020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阅读下面文字,感受英雄的人格魅力,完成(1)-(3)小题。(共6分)致敬钟南山

唐朝歌谣里有终南山它松竹植被是长安的屏障是高僧隐士的乐土抗击非典的战役里有钟南山他学贯中西是医生的榜样是传染病人的救星“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是他当年处险不变的豪言而今,又一场病毒在中华大地肆意①84岁的钟南山——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却率先去了武汉火车餐厅上小憩的倦容让十四亿儿女心疼钟南山一个令人安神的名字他②,言不多但每个字都如珍珠般明亮是他直言不讳释放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信号也是他让百姓放下了对传染病的惊慌钟南山防疫战线不倒的墙老百姓心中的山你

人类医学的③你

高贵为民从唐朝的歌谣里走来带来了山的坚定和青翠⑴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处险不变(chù)直言不讳(huǐ)B.处险不变(chù)直言不讳(huì)C.处险不变(chǔ)直言不讳(huǐ)D.处险不变(chǔ)直言不讳(huì)⑵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蔓延②急步如飞③娇子B.①慢延②急步如飞③骄子①蔓延②疾步如飞③骄子①慢延②疾步如飞③娇子⑶下面是同学们为钟南山院士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对联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国难当头,①一肩挑,除疫抗灾②;危情时刻,③双手捧,舍生忘死④。A.①仁心

②为己任

③道义

④救黎民B.①道义

②为己任

③仁心

④救黎民C.①道义

②救黎民

③仁心

④为己任D.①仁心

②救黎民

③道义

④为己任【分析】(1)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A.有误,“处”应读作“chǔ”,“讳”应读作“huì”。

B.有误,“处”应读作“chǔ”。

C.有误,“讳”应读作“huì”。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疾步如飞”形容走路很快;“骄子”娇贵、宠爱之子。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充。此题为选择题,根据对联中给出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可用排除法来做。第①处,应是“道义一肩挑”,排除AD两项。第②处,除疫抗灾是每个人的责任,应选“为己任”,排除C项。

故选:B。【解答】答案:

(1)D

(2)C

(3)B【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2月14日,一场大雪降临华夏大地,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度,门卫孙贵爷爷坚守在小区门口的防疫岗位上。大家请看这张照片(甲)疫情检查站的简易铁门前,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虽然门卫大爷穿了厚厚的棉大衣和戴着棉帽子,但是都已经被白雪覆盖,已经被淋成了“雪人”。①即使大爷把手伸到大衣袖子里,看起来也很冷,但是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普通人和孙爷爷一样默默地付出着(乙)我想说:②孙爷爷,为了疫情,你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1)这段文字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2)这段文字①②两处划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选择其中一处帮他修改。(2分)选择处修改:【分析】(1)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对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有牢固的积累与辨析能力。甲处后文是对这张照片的解释说明,所以应该用破折号,这样就排除AD;乙处在介绍完照片内容后,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句“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普通人和孙爷爷一样默默地付出着”,所以应该用感叹号,故答案应该是C。

(2)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修改能力。语言表达欠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语病问题,也可能是简明、连贯、得体方面存在问题。仔细阅读本题,两个句子表达欠妥都是出现了语病,句①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②是不合逻辑,知道了病因,修改即可。【解答】(1)C

(2)①虽然大爷把手伸到大衣袖子里,看起来仍然很冷,可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②孙爷爷,为了控制(遏制、阻止)疫情,你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点评】常见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3.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对“英雄”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像李文亮那样敢讲真话,纵然千钧压顶,依然首当其冲、勇往直前的英雄们,他们身上那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赞扬。B.古人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正是这些英雄们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最好见证。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D.【分析】本题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词语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词语题要特别注意同义词、易混词语的掌握与辨析。【解答】A.使用不恰当。此句中使用的词语“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这里不合句意,故错误。

BCD.使用恰当。

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及词语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词语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4.学校准备做一期以“英雄”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欣赏活动,向同学们征集书法作品,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弘扬英雄之气的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1)(2)(3)(4)A.第(1)幅是行书字体,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们以身报国,建功立业万丈豪气。B.第(2)幅作品是草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连绵回绕,飘逸刚劲的笔画使人联想到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铠甲磨穿,但壮志不灭的勇气。C.第(3)幅作品为楷书(行楷)字体,形体方正、刚健坚劲,传达出了诗人溢于言表的爱国激情。D.第(4)幅作品为隶书字体,体态宽扁,方劲古拙,很好地表现出英雄掷地有声的浩然正气。【分析】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解答时结合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特点来解答即可,注意行书有两种情况,行草特点接近草书;行楷特点接近楷书。【解答】A.赏析不恰当。第(1)幅是行书字体,但是行草,“结构匀整,端庄通畅”是楷书的特点,故错误;

BCD.赏析恰当。

故选:A。【点评】书法鉴赏题四大常见书法特点: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古朴典雅;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行书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默写(5分)5.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1分)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的诗句是:,!(2分)明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日本友人在捐赠中国的抗击疫情的物资上写下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请你也写出一句借助明月这个意象表达情感的诗句:。(1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2)择其善者而从之(注意“择”的书写)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

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庐”的书写)

(4)含有明月意象的诗句示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注意“邀”的书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注意“生”的书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阅读《黄鹤楼》,回答9—10小题。(5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这首诗前两联从神话传说写起,巧用仙人乘鹤归去的典故引出黄鹤楼,然后借黄鹤一去不复返,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达诗人

的感慨。颈联诗意一转,由怀古回到现实,诗人描写登楼所见:

②,

。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气概苍莽,感情真挚。(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0.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这种思乡之情的。(2分)答:【分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和画面的描写能力。诗歌情感的理解要结合背景和诗歌的意象、内容来理解。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所以作者在诗中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以预料。描写画面题一定要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中景物的画面感描述出来,如“历历”“萋萋”等意境要描绘出来。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表达方法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诗歌的情感一般都是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来抒发的,即景语皆情语。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思乡之情是寄托在“归雁”上,而本诗则是通过“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景色描写,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的。

答案:

(1)①抚今追昔,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②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一颗颗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③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非常茂盛。

(2)示例:王湾托北归的大雁替自己问候家里人,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诗人对对家乡的思念。崔颢凭栏远望,落日之下,江面烟雾升腾,一片凄迷,不知乡关何处。诗人触景生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点评】解答古诗词描写画面题目解答:一是由题干锁定诗句,找出描写的所有景物或人物;二是找出这些景物或人物的修饰语及动词;三是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四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三)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1—13题。(8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之大观

雄伟壮观叹为观止走马观花B.多会于此

聚精会神融会贯通、单刀赴会C.去国怀乡春去秋来大势已去除残去秽D.此乐何极登峰造极否极泰来静极思动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恶劣悲凉的情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忧虑悲伤的情绪。【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的精神境界。13.选文表现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身上的这种高尚情怀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4分)【链接材料一】是年EQ\o\ac(○,1)有《上执政书》,略云:「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忠可忘乎?所以冒哀EQ\o\ac(○,2)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游荡懒惰)去冗僭(多余不称职的官员),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馀言。节选自楼钥编《范文正公年谱》【注释】EQ\o\ac(○,1)是年:指天圣六年,1028年。EQ\o\ac(○,2)哀:此指1026年范仲淹母亲去世。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通常是不必问国事的。【链接材料二】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穑。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节选自《记闻》答:【分析】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链接材料一】

天圣六年,给皇帝上书了《上执政书》,内容是:听说对国家忠诚,对双亲孝顺,是天下的根本。孝顺做不到。但忠诚怎么能够忘记呢?所以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来上书陈述国家大事,不因为自己一人的悲伤,而忘记心忧天下。请求精心选举郡守和县令,斥责训诫游荡懒惰,罢免多余不称职的官员,严格选举制度,注重礼教,培养将才,保护仗义执言的忠臣,斥责奸诈的佞臣,使朝廷没有过错,使百姓没有怨言,杜绝奸雄的产生。总共有一万多字。

【链接材料二】

通州、泰州、海州都靠近海边,以前上潮时,潮水都要来到城下,田地变成了盐碱地,不能种植庄稼。范文公来巡检西溪盐仓时,便上书朝廷,建议在三州境内建设长达几百里的捍海堤,来保护老百姓的田地。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让任命范文公作兴化县令,掌管修堤事宜,带领通州、楚州、泰州、海州四州民夫修建捍海堤。建成后,百姓尽享海堤之利,兴化县的很多百姓把范作为自己的姓。【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观:景象/景象/看/看;

B.会:聚集/集中/聚集/约会;

C.去:离开/过去/失去/除去;

D.极:穷尽。意思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甲】正确;

【乙】错误,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要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应为国君担忧。“处江湖之远”不是被贬。

故选:【甲】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做到言之有理。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可知,表达了范仲淹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材料一:“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忠可忘乎?所以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范仲淹为母丁忧期间,不顾自己的哀痛,写下了万言《上执政书》,提出“择郡守、斥游惰、敦教育、保直臣,斥佞臣”等政治主张。

材料二:“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享其利”,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看到潮水毁坏农田,农民不能种庄稼,便上书朝廷,建议建捍海堤,获准后,带领四州民夫建成几百里长的捍海堤,使百姓尽享海堤之利。

答案:

(1)D

(2)【甲】

(3)材料一:范仲淹为母丁忧期间,不顾自己的哀痛,写下了万言《上执政书》,提出择郡守、斥游惰、敦教育、保直臣,斥佞臣等政治主张。

材料二: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看到潮水毁坏农田,农民不能种庄稼,便上书朝廷,建议建捍海堤,获准后,带领四州民夫建成几百里长的捍海堤,使百姓尽享海堤之利。【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召令徒属曰(属下)

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属引凄异(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三、名著阅读(5分)贝多芬曾说“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阅读的世界里,都不乏英雄的身影。请从我们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说明上述一种英雄品质在他/她身上的具体体现。【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按照贝多芬曾说“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这一标准,在我们阅读的名著中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可以付出许多,包括自己的生命,如:《红岩》里的江姐,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在狱中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守党的秘密,视死如归。是临危不惧的“勇者”。

答案:

示例一:《红岩》里的江姐在狱中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守党的秘密,视死如归。是临危不惧的“勇者”。

示例二:《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在南极附近被困冰川,他不惧危险,勇敢地带领船员用人力凿冰等方法最终脱险。是临危不惧的“勇者”。【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材料一】庚子鼠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①)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②)调度全国力量,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有医务人员的紧急驰援,也有医疗物资的快速输送,还有“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据不完全统计,有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汇集疫区;19个省份对口定点支援;10天迅速开设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这些举措使得抗疫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防疫情扩散,我国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各地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织密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民群众是战胜疫情的“主力军”。中国政府一声令下,中国14亿人一夜之间待在家里,政府让怎么干,人民就怎么干。中国人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发出感慨:,一辈子也没见过……【材料二】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伍紧急驰援武汉,广大医护人员闻令而行、挺身而出,奔赴战“疫”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成为逆行在战“疫”防控一线的中流砥柱。春节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但人们发现,1月18日傍晚,他还是(③)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旁,满脸倦容。有网友留言称,“只要有钟南山院士在,我们就没必要害怕任何疫情”。李兰娟院士,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仍亲临武汉一线,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全天都要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十分的辛苦,被网友们称为“国士无双”。李文亮医生,当人们并未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时,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是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江苏援鄂蓝天救援队员许鹏连续工作14天殉职,29岁女医生夏思思用生命践行誓言、武汉医生彭银华推迟婚礼却不幸殉职……4万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他们是“逆行”路上最美的风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千千万万名建设者,为医护人员无偿提供服务的司机,为方便百姓生活每天清晨就骑着电动车出门,为周边街坊邻居们买菜送菜的快递小哥……他们奋不顾身的逆行,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动人的画面。【材料三】离汉通道关闭后,武昌车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资中转站”,全国各地援助物资通过铁路运输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疫情之下的武昌站,以一系列数字刷屏朋友圈。时间车次数量物资1月25日21时22分T146南昌--北京方向23.5吨援汉蔬菜物资1月28日下午160吨防疫建筑物资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上海南开往重庆北日用品、食品等2月4日8时05分K354上海--成都方向15.2吨援汉防疫物资2月21日7时25分Z285北京--南宁方向19000套防护服2月23日20时48分K599包头--广州方向-666件爱心“行李箱”2月24日晚23时25分Z161北京西--昆明方向8吨防控物资……疫情发生以来,武昌车站行包车间平均每天大约要装卸转运7000余件防疫物资,运送物资的“带货”列车,大多都是凌晨抵达。一个通宵班里,装卸工人平均要搬运400件货物,驾驶员人均往返转运50多趟。15.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②统一③义无反顾B.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②统筹③义无反顾C.①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②统一③义不容辞D.①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感染范围最广②统筹③义不容辞16.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2分)答:17.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了中国力量,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概括出中国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分析】本题以“新冠疫情”为中心给出三则材料,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词语填写的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词语填写的能力。材料一中的①处后面“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空格处应是交代突发的后果,语序应是传播,感染,防控,排除AD项;“统筹”意思是通盘筹划;“统一”意思是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根据材料一中的②处后面“调度全国力量,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可以看出应选“统筹”,所以排除C项。“义无反顾”的意思是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材料二的

③处后面“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旁”,应选“义无反顾”。

故选:B。

(2)材料一的横线上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根据空格前的“中国政府一声令下,中国14亿人一夜之间待在家里,政府让怎么干,人民就怎么干。中国人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发出感慨”,可知后面应是赞美中国政府和百姓。所以应是:这样的动员闻所未闻。

(3)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可以提取出中国政府的强大的执政力量;从材料二“全国各地医疗队伍紧急驰援武汉,广大医护人员闻令而行、挺身而出,奔赴战‘疫’一线”和“江苏援鄂蓝天救援队员许鹏连续工作14天殉职,29岁女医生夏思思用生命践行誓言、武汉医生彭银华推迟婚礼却不幸殉职……”可以概括出不怕牺牲,忘我的力量;从材料三“疫情发生以来,武昌车站行包车间平均每天大约要装卸转运7000余件防疫物资”,可以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的力量。

答案:

(1)B

(2)这样的动员闻所未闻(或:如此理解政府的百姓;政府与百姓配合默契如此等)

(3)中国政府的强大的执政力量(答领导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也可);不怕牺牲,忘我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的力量(围绕爱心、慈善、团结共渡难关也可)。【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二)阅读王宗仁先生的《墓柳》,完成18-20题。(共9分)墓柳王宗仁青藏公路通车50多年了,世世代代的高原人怀里抱着春天和梦想,以柔情万种的爱心绿化戈壁,滋润雪原。即使在那些四季冰冷的石滩里,也会有绿色的生命尽情地穿行在春天的阳光里,丰满动人。高原人的思想长成了树,他们的双手开出了花。荒滩绿了,他们的脸颊却老了。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一个美丽的故事流传了几十年……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一幅生动的水彩画。风吹的原野,回声寂静。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狂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窜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也添一片幼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得让它一夜长成材!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嗬,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窜高了一节。小苗,北风迎面吹来,是一种痛苦;迎着北风走去,是一种幸福。毕竟它们是正在成长中的柔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睡在枝上,有时暴风睡在枝上。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人站在远处就难以瞅见其真面目。这样的事也难免不发生:它们索性就被那其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它们死了,卷起的风叶还噙着太阳唇边的乌云。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枝上拧下柳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在戈壁滩,人和树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把3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深情无限地看了好久,说:“它总是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心得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沙滩上就出现了一个土丘,埋葬着3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树墓。给柳树举行葬礼完全是大家的自由行为。有10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悄然地望着外面……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寂寞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高原人却没有遗忘它。人们仿佛不觉得这三棵柳树已经离开高原到了另一个世界。它还活着,蓬勃生机地给格尔木新城增添着春色。有人不断地给那土丘上浇水。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温暖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搏。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有心人唤醒了死去的柳树。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3棵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怜悯的心唤来的柳!后来,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杆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时间年年月月地消失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文章略有删改)18.慕生忠将军亲手种下的柳树,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梳理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①落地生根,发枝散叶————埋葬沙中,得到浇灌①——②19.请结合慕生忠将军的语言或行为,分析这位将军的精神品质。(3分)答:20.文中两处划线语句是对柳树的描写,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赏析。(4分)选处赏析:【分析】本文通过记叙“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在戈壁滩种植了一片柳树,柳树干旱而死,但是将军却坚持给死去的柳树浇水,一颗柳树奇迹般的活了,表达了作者对“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绿化荒原的执着、坚忍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对高原恶劣环境中柳树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赞美;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珍惜。【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然后从锁定的区域中提取关键词进行回答。结合题干中“成长历程”这一关键词,抓住关键语句,从中提取关键词填空即可。根据“毕竟它们是正在成长中的柔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可以概括为“对峙风沙,倒在戈壁”;根据“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可以概括为“顽强生长,绿树成荫”。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解答此题要疏理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描写的语句来分析评价。

根据“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可以看出作者着力表现慕生忠将军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对绿化荒漠的执着、坚毅,表现了慕将军对格尔木的热爱。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结合句子内容,从修辞、描写、用词等角度来赏析。

“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中的“探头探脑”运用了拟人修辞,“好像画家涂抹出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把“戈壁滩”比作“水彩画”运用了比喻修辞,“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狂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窜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也添一片幼叶”运用了夸张修辞,写出了柳苗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情景,赞美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再如:“不断腰”“不后退”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充满刚气和力量的外形,赞美它顽强不屈的精神。

答案:

(1)①对峙风沙,倒在戈壁

②顽强生长,绿树成荫。

(2)慕生忠将军具有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他性格坚毅顽强,对格尔木充满了热爱之情。

(3)示例:①用比喻、夸张、拟人手法,写出了柳苗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情景,赞美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充满刚气和力量的外形;它在风沙打击下顽强挺立;赞美它顽强不屈的精神。【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三)阅读《做人须“勇改”》,完成21-23小题。(共7分)做人须“勇改”凌焕新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⑦如此,惟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结合全文内容,在文章第①段划横线的地方填写一句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话。(2分)答:2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②④两段举白居易和老舍的例子,从写作的角度论述了“修改”的重要性。B.第③段以“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晏子为例,论述了改过的意义。C.第⑤段尖锐地指出要改过,必须不怕丢脸。D.第⑥段强调了改过不能“妄改”,要谨慎,要崇德向善。23.文章开头引用了“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这句话,意思是①,作用是②;结尾再次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③(3分)【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首段引出论点,然后列举白居易,晏子,老舍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观点,接着论述了勇于改正的前提和误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了结论。【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根据文中第①段划横线前有“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可以补充出: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列举白居易的诗歌“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的事例来证明“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的论点;列举老舍写文章的事例,用老舍写文章的经验及知名作家介绍的写作经验与人生改过的方法进行类比,突出强调了借助他人的力量修正自己的错误的重要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意思及作用。“知一重非,进一重境”,重:层。非:不足。明白一层不足之处,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层新的境。在开头起到引出中心论点,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次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看出文章的毛病,便会认识深化,境界提高,把人做得更好。

答案:

(1)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

(2)A

(3)①明白一层不足之处,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层新的境界,指知道哪里不好,才能做得更好

②引出观点

③人亦应以境界为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觉悟、精神修养,把人做得更好。【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作文(共40分)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回望自己的人生经历,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息倍增;总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反思……正是这些闪光之处,将我们的希望点亮。请将“点亮希望”横线处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分析】这一是篇半命题作文。“

点亮希望”,“点亮”即照亮、引导的意思。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