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经济学的重点_第1页
MBA管理经济学的重点_第2页
MBA管理经济学的重点_第3页
MBA管理经济学的重点_第4页
MBA管理经济学的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飞雁理论加拿大的政府品牌策略聚焦GDP经济杠杆下的汉肯首钢奉献华夏芯资本的流动松下的国际网络经营穷国的发展战略组建中国的航空母舰世界食品安全计划飞雁理论作为飞雁的韩国及台湾工业提升已成为台湾及南韩政治经济的主要议题。自广场协议签订后,转变不断泛现,要在这种形势下改变已成型的生产模式,实非易事。直至1987年,日元的升值,及美国向台湾及韩国政府施压,将他们货币升值,从而增加市场渠道及攻固知识产权权利。由于台湾及韩国的出口商恐怕他们输往美国的产品受到打击,及具影响力而由在美国受训的开明经济学家主张自由贸易政策,美国的目标在两国国内获得支持。因此,台湾及韩国政府已实施国内关税,尤其制成品,及拆除众多推动出口方法,这些方法直至1980年代中期都被广泛使用。从表面看来,这些改变与日本发展所经历的相同。然而,这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未有考虑政治经济范畴。此外,全球及地区性政治经济的架构亦在转变当中。而这种重组架构亦质疑飞雁理论中的一个主要论据——台湾及南韩仿效日本经验。Akamatsu的飞雁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工业化过程是相同的。当工业由一个国家转移至另一国,后赶上国家在架构及向后联系程度方面,会仿效较先进国家经验。此论点认为,台湾及韩国的工业架构,与日本在类同阶段时的发展是相同的。然而,“日本模型”理论可在东亚作笼统的推论,但难以持久。日本工业化与台湾及南韩工业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及组织革新方面。AlicrAmsden指出,台湾及南韩国两国工业化,有别于十九世纪末及廿世纪初的工业发展,原因是他们主要基于“学习”,并非革新上。她进一步指出,“始于台湾及韩国,迟工业化国家是首批试图以较多一点的竞争优势,而非低工资,来渗入全球输出口的市场。”相反,日本工业在日本于50年代大大提高其全球经济地位前,有强大的本地革新基地。棉布纺织业,Akamatsu的飞雁理论亦以此为根据,是一个好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处于全球纺织机械企业领导地位的PlattBrothers,经常派遣其技术员往日本,教导日本客户如何使用其机械。来自各国公司的技术交流,因欧洲的战事而要停止。但当战事结束后,PlattBrothers技术员发现他们之前的日本客户已采用日本制造的机械,例如Toyoda的电动织布机,这比英国生产的机械更为先进。此外,战前的日本企业集团,已创立拥有全球供应品及资讯汇集能力的革新一般贸易公司。日本在这方面的起步,再加上工资较低,令日本生产商在众多海外市场,取代兰卡斯开生产商地位。电子工业的情况亦同出一辙。日本革新始于1920及30年代,比Sony收购晶体管还要早几十年。当时,重要的突破还有电视讯号的接收、天线科技,以及物体,如铁酸盐的开发。此外,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立及东芝等公司进行的武器研究,创制出团体架构的电子出口,90%以上的机械及电子用品出口,50%以上的塑胶产品出口及75%的纺织及成衣出口。东南亚以出口为主制造当中的大部分早期外国直接投资,是在出口过程区(EPZs)进行。当地区政策准许企业在EPZ外建立通往免税进口的渠道(但这些进口货必需作制造输出品之用),EPZs已变得不太流行。然而,EPZs的特点仍见于东南亚大部分的外国附属公司:与本地经济欠缺向后联系。在1980年代中期,在东南亚进行的多个EPZs研究指出,区内企业与本地经济的联系不大。企业侧重与区内或其他自由贸易区内运作的其他公司建立联系,而未有与本地经济没有向后联系。例如,Lim&Fong研究指出,马来西亚EPZs海外附属公司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工业的联系,较与本地工业的多。究竟投资东南亚以出口为主制造业的新浪潮,有多大程度上是与较早模式相若?虽然,只根据近期新投资事项而作出结论,未免言之过早,但马来西亚运作的日本附属公司调查获得的初步证据显示,虽然本地取得的零件价值在1980年代有显著的上升,但这些附属公司总出口占本地收销的比例只有轻微上升,以电子业为例,上升幅度仅由1987年的29.8%升至89年的32.5%。值得注意的是,少于0.5%电子业的本地所得是来自马来西亚公司,有24%是取自在马来西亚运作的日本附属公司,另外的22%则来自驻马来西亚的欧洲及美国公司附属公司。虽然,马来西亚公司所供应价值在1987-89年有两倍的增幅,但他们在“本地”所得的比例仍维持不变。这些数据显示,“本地”内容数字在地区制造网络时代,可以甚具误导性的。东南亚本地公司在这些网络的参与,远远不及韩国或台湾广泛,从而引发起国家拥有是否对网络地区经济重要的问题,对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的东南亚来说,国家拥有是重要的,因为本地公司的积极参与,有助促进科技转移到本地经济。Leslie在其马来西亚制造公司的详尽研究总结说,与外国公司比较,本地拥有或控制公司更会与国家经济联系,及改进或制造他们生产设备,来配合本地情况。然而,由于日本附属公司支配东南亚生产网络,至少在短期内,能为东盟国家提供好处,超越韩国及台湾。1980年代底,韩国及台湾减少电子产品往日本市场的输入,原因是部分输入货由东南亚的日本附属公司输入。例如,台湾及韩国彩色电视机的输入,在1989-91年间,由160万部跌至130万部,而同期,马来西亚的输入,则由2,000部,升至38万5千部。后来,马来西亚取替台湾及韩国的地位,成为输入彩电到日本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国,以及输往日本市场的收、录音机单一最大供应商。由于日本公司操控他们驻东南亚附属公司的科技应用,这些生产网络的公司因而较台湾及韩国的本地公司,更易吸取最新的生产科技。调查指出,日本公司希望增加他们的国内购买,不论是来自其他日本附属公司,还是国内企业。随着日元的上升,这种倾向更为显著,而生产技术的采用,如Just-in-time亦鼓励此做法。Just-in-time制造有利邻近供应商品要防止国内企业增加输入的主要屏障,是本地公司未能生产产品,达至日本的品质及可靠性要求。这再一次提出,处于严厉工程标准的本地公司,要在微型电子年代进驻生产网络所面对的困难,工人教育水平低和花在R&D的GDP比例少,是国内公司不利条件。现时,只有少数的跨国附属公司全为国内公司提供科技或管理援助,以协助改进品质控制。外国公司在东南亚众多生产的支配,和这些公司不断依赖外国公司的科技和零件输入,令人质疑飞雁理论有关东南亚的准确性。即使不考虑工业化是在不同地区,全球及科技环境进行的因素,这些国家的生产发展模式——过份依赖外国企业,以出口为主的制造并非建基于输入代替,及与本地零件供应商缺乏联系,与日本或台湾和韩国所经历的截然不同。当然,工业化新浪潮在不同地区,全球及技术环境进行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不同东南亚国家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不但较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疏离,而且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泰国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当经济开放思维变得霸权,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工业化动向,刚好与东北亚经验相反,减低了国家对本地经济干预。与台湾及韩国在60年代所面对的全球经济相比,“迟迟”发展国家所面对的就截然不同了。冷战后的美国已不愿继续容忍周边贸易的不平衡状况。全球经济环境的转变,是产品理论最后阶段失败的一个原因。最后阶段提倡的是,产品会“倒序出口”,即是产品最终会输入产品原创国家。“倒序出口”未能实现,已引发了政治争论。产品周期及贸易三角当产品原创国家停止生产目前的标准产品,而国内市场的需求是由国外生产商的输入满足,这便是产品周期的最后阶段。这情况从未在东亚出现。日本生产商不愿放弃产品,或向日本大规模输入外国生产,会令贸易三角成为支配模式。贸易三角是指,在日本购买原料(渐渐由台湾及韩国供应),然后在新兴工业国,多数是东盟及中国,进行制造,最后输出第三国家市场,而并非日本。要是整个产品周期出现的话,随着东亚其他国家将完成制成品输入日本,一个自给自足的日本团体便会形成。正如Frankel及Petri指出,即使东亚跨区贸易在80年代下半期上升(以总贸易%计),但与过往期间比较则有下跌,而且更大大低过欧盟。产品周期未能走完一整圈,正好说明为何日元团体到目前还未出现。经济理论没有提供一个原因,说明为何周边贸易必须维持平衡。不同国家有不同因素。贸易不平衡可由资金流动抵销。但这正是健全经济不一定制造健全政治的一个好例子。周边贸易不平衡,尤其制成品,若然具巨大政治重要性(尤其当全球经济增长低微,令国内经济调整政治难以进行)。东亚的生产地区化为贸易模式带来两个重要结果。首先,地区内的所有国家(中国除外,因输入受到国家严重操控)与日本的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原因是他们的输入不单是日本消费品,亦是国内制造所需的资本货品和零件,国内制造业在80年代下半期有上升。日本公司海外附属公司的研究指出,他们较其他地方的INC分行,较倾向输入大量来自日本的原料。驻亚洲所有制造业的日本附属公司,依赖日本的输入平均超过四成。而驻亚洲新兴工业国和东盟的日本机械制造业附属公司,有接近一半的来源输入是来自日本。资本设备更依赖日本的输人,驻东盟的日本附属公司在80年代底,有75%的输入是来自日本。80年代下半期制造品对日本输出量的增加,未有减少资本及中间货品的输入增长。输出量虽然增加了,但与来自日本的输入相比,仍有一大段距离。随之而生的贸易不平衡加深了日本和韩国、台湾及东盟国的紧张局势。韩国和台湾增加在东南亚的投资,导致贸易不平衡不断增长。世界银行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指出,亚洲的驻NIC公司的附属公司主要依靠资本设备和零件的输入、研究发现,受访的90%NIC附属公司,输入超过五成的原料;37%公司输入所有的原材料、零件和资本货品。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及韩国和台湾之间的制造赤字的急剧增长,大部分原因与这些公司的本地附属公司输入材料增长有关。此外,东盟国内NIC公司的大部分附属公司亦从日本输入科技和零件。东亚生产地区化对贸易模式造成的第二大影响,可见于地区与美国,以及欧盟制造贸易额的急剧改变。虽然马来西亚和泰国在1985年与美国在制造货品出现贸易赤字,但到90年代早期,两国所赚的盈余每年超过20亿元。同时,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及新加坡与欧盟的制造贸易亦转亏为盈。韩国及台湾亦同样地增加与欧盟制造业贸易盈余。然而,由于里根和布什政府不断施压,限制台湾及韩国入口及进驻美国市场的开放,因此自广场协议签订后,台韩两国与美国的制造贸易盈余增长放缓。直至1990年,由韩国和台湾输入美国的制造出口总值,已由1987年至88年的高峰期向下滑落。再加上台湾及韩国货币升值。1980年代底的出口面值下跌可算最为惊人。由于韩国没有其他市场来抵销与日本不断上升的贸易赤字,因此美国贸易盈余下降,对韩国的影响最为深远。相反,台湾也不见得能与美国维持贸易盈余,但她从刚萌芽的中国工业输入当中取得可观收入。这些合计数据显示1980年代下半期地区政治经济的两方面情况。首先,美国向东北亚各国施压,削减贸易盈余,对地区贸易模式做成直接影响,这尤其鼓励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及中国。第二,数据显示,由于产品周期未有完成一整圈过程,制成品输入日本市场的数量亦因而没有大升幅,从而促使贸易三角成为地区贸易的主导模式。所谓贸易三角就是指,从日本及东北亚NICs输入零件及资本产品,以后将制成品输往美国及欧盟。对日本贸易模式的猛烈评击仍持续不断。不同的经济模型会引伸至不同的结论,例如以日本的资源架构及地理位置,日本对工业国的输入量,是否不寻常。事实上,驻NICs,尤其东盟国的日本附属公司的生产,只有少量是再输入日本的。例如,1989年,驻东盟的日本附属公司销售中,只有10.4%是输往日本市场,相反,输往其他市场的销售超过25%。而且,超过一半的销售是在“本地”市场进行,其中大部分产品需要在地区生产网络中再作加工,然后才可输出。所得的结果是,美国须负担部分因东亚工业化调整所致的损失。自1985年,随着美元对日元下跌,美国在大部分东亚国家的制造出口的占有率都下降。但美国的制造出口比例比日本还要高。这不一定与两国的经济有关(日本在1989年的GDP估计是美国的55%)只有在南韩及泰国,日本所占的出口水平是美国的一半,在大部分国家而言,日本与美国的出口比率接近25%。1992年,日本市场占中国、韩国及新加坡的制造出口的比率,实质上低于1980年的比率。广场协议后,在东北亚出现的一股外国投资浪潮,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规避贸易屏障及舒缓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东道国面对的危险是,一旦他们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因素,便会被卷入相同的紧张局势当中,中国亦曾身受其害。日本在东亚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制造输出比例,亦在广场协议后增长,但增长速度并未足以满足美国或东亚国家政府,当然亦未能抵销日本的资本货品及零件的销售。纵使货币在广场协议签订后作出重新调查、日本与NICs的跨工业贸易增加、其他东亚国家能成功地增加日本市场的制成品出口,但由于产品周期未能达致最后阶段,迫使美国继续肩负东亚工业化调整所带来的负担,难免会导致贸易局势紧张。结论东亚政治经济的出现必须从三个转变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政治经济的改变、个别国家政治经济的改变,以及生产组织的改变。愈来愈多的文献著重国家社会关系模式,在新兴工业国之间的变化可以很大。纵管愈来愈多文献说明东亚各国之间经验存有很大差异,但飞雁理论亦被广泛使用。本文的目的,是分析为何飞雁理论以及其他认为各国工业化步伐统一的理论,现在是安息的时候了。韩国及台湾的工业模式不单与日本——第一代飞雁的模式有天渊之别,甚至与目前东南亚制造出口的迅速增长,都有显著的不同。飞雁理论的败笔之处在于未有注意,转变中的全球政治经济及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会妨碍工业架构的一致化。虽然韩国及台湾,以及近期的马来西亚和泰国,或许在日本数年前取得成功的工业输出产品,但从工业组织和地理政治方面看来,他们之间的处理手法有显著的不同。然而这些国家工业出口仍然非常依赖日本资本货品及科技进口,与飞雁理论所估引的刚好相反。在韩国及台湾,OEM仍支配高科技工业。另外,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大都由跨国公司的附属公司负责。对日本科技的依赖,再加上地区内日本公司依靠廉价劳工作装配运作,促使地区劳工分配的形成,是建立基于生产地区化网络,而并非国家经济。地区生产网络的出现,为政治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各国彼此间的生产架构联系与国家政治有着相互影响。正如本文提出,集中生产网络,有助察觉现有数据,如贸易、投资及本地内容数据的不足之外。制造计算机的台湾公司珍宝,是说明地区化生产网络如何将贸易和直接海外投资的数据复杂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同样有关马来西亚的讨论亦指出,地区生产风格如何为诚信不高的“本地”内容提供数据。要明白东亚地区的生产组织,就必须理解影响网络的国家数据背后意义。各独特部门应被视为工业活动“综合”的一部分,而并非如产品周期理论,只集中某个产品的流动而忽略所有其他产品。例如,日本电子生产商在东亚成立的生产网络,正显示个别产品扩散的模式并不等如其生产方式,产品的生产模式,是联系多个国家,涉及多组公司的。其中大部分设有长期附属公司,生产大批量的相互关联产品。产品相互联系,是由于日本公司一直不愿放弃那些似乎达到成熟阶段的产品,而这正与产品周期理论所预期的情况背道而驰。生产技术转变、产品差异化的增加或全新科技的出现,亦会对某些产品的“反成熟”造成影响。因此,当R&D变得日益非曲线化,放弃某些成熟产品的生产会带来风险,所涉及风险包括,失去制造科技的认识或零件制造,而这些零件或许对看似不相关的日后生产有巨大影响。飞雁理论是否过早被否定?当东亚国家科技能力步入成熟期,他们最终或许是仿效日本的做法?相信情况不会如此。要是肯定飞雁理论,就是忽视了近廿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及生产技术的转变。目前经济正寻求,减少对科技的依赖,而较斜学习线、R&D开支增加,以及配销网络地点,皆恶化了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但是,甚至最先进的新兴工业国都仍然极为依赖输入的科技,作尖端制造生产之用。东亚国家工业化都在不同时间及情况下发生。部分工业架构及科技能力得以扩散,但工人地区分工亦继以产生。肯定等级制及附属地的存在,并不否定他们向参与公司提供互惠的可能性。生产地区化为进驻生产尖端制造网络提供新机会。众多韩国及台湾公司在工业深入化、先进科技应用,以及提升员工技术方面,都作出显著的进步。然而,在东南亚的电子跨国企业附属公司往往并非苟安逸,这与某些附属地理论家所猜疑的相反。即使廉价劳工是吸引这些投资者的最先卖点,但他们现在仍关注为这批员工提供再培训。东南亚,以及韩国和台湾最近的经济指出,生产网络的主要角色便是协助解决集体行动及其他发展性问题。要研究国家及国内私营团体,就必须集中生产网络。这必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地及跨国企业之间的纠纷。地区生产内的附属地域会有助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强技术形成。但同时亦会限制本地发明,或如东亚的情况,主要零件的海外供应商亦是竞争者。当新技术延迟供应,便会影响新产品开发及推出市场的速度。附属地亦会引发政治问题。官僚人员及政治家可以对附属地非常敏感,甚至认为附属地会削减他们政策选择权或国家权力。附属地及人们对其看法,对定下政治团体身份非常重要。政治压迫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如韩国人在日本军国主义下所受的苦难,可以是定下政治团体身份的主要元素。正如韩日两国双边贸易庞大赤字所显示,韩国在不同的历史情况下依赖日本的科技,对大部分明白韩国历史的韩国人来说,是一个威胁,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其实这并不一定对团体的经济“发展”带来威胁,但对带有感情的政治活动却甚为重要。换言之,这亦是附属地的非经济一面。产品周期理论未能在东亚完成一整圈,不但导致区内和地区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在政治层面上亦逐渐具重要意义。问题1、依飞雁理论的中心思想,究竟日本邻近国仿效日本的发展轨道,但它们又同日本发展模式有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2、飞雁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其局限性又是什么?#0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分配已确定的情况下,收入分配与水平取决于()。A、工作效率B、产品质量C、单位资源所创造的价值D、单位资源的价格2、生产性投入要素的价格是由()决定的。A、社会需求B、生产要素的水平C、社会总体经济环境D、社会供给#13、如果只有资本的劳动力两种投入要素,高效率产生的条件是()。A、MPk/R=MPl/WB、W/MPl=MCC、W/MPl=MRD、都不是4、当投入要素量和企业利润达到均衡时,投入要素价格与边际产量之比必须等于()。A、边际成本B、边际收入C、边际产量D、资本成本#25、MRP函向上倾斜数是指企业的()。A、利润函数B、社会经济效益函数C、投入要素需求D、社会需求与供给6、在产品市场不同结构之下,不变的是()。A、竞争企业的价格B、边际收入C、边际成本D、社会需求#37、在投入要素市场里,买主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是一条()的投入要素,供给函数。A、水平向上倾斜B、水平向下倾斜C、向上倾斜向上倾斜D、向下倾斜向下倾斜8、如果企业是一家垄断企业,对它的产品来说,面临的是一条()需求曲线。A、水平B、向上倾斜C、向下倾斜D、无法确定#49、某小镇一家电力公司是该地区电力的唯一卖者,同时出是该地区劳动力的唯一买者,现该企业要增加产量,必须()。A、供给曲线向上倾斜B、提高工资率C、投入要素边际费用函数在供给曲线之上D、都不正确10、在投入要素市场里,买主完全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增加投入要素的投入量,直到他的()等于该投入要素的价格。A、边际成本B、边际利润C、边际产量收入D、边际产量成本#5二、简答题。1、阐述四种基本的生产要素?#6三、案例分析:#7#01、D2、A、D3、A4、B5、C6、A、B7、A8、C9、A、B、C10、C#1答:所谓生产要素就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经济来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经营才能,这些要素的价格,或者说是它们对应的报酬,分别为工资、地租、利息与利润。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同其他市场价格一样,是由生产要素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2飞雁理论最先是由日本经济学家AkamatsuKaname1930年代后期提出。有趣的是,虽然众多经济学家不用飞雁理论,但只是少部分会认真研究理论的根源。Akamatsu不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轨道,亦说明世界经济如何由自由贸易及保护主义相互交替组成。Akamatsu根据对日本制衣业的研究,提出新产品及科技的扩散是源于他们对工业化中的国家的进口。随着日本国输入技术及资本货物,工业化中的国家才得以兴建“同类工业”,并拥有资本货物厂房。在产品周期的第四阶段,当地的资本货物企业便着手开发出口技术,而互联国之间纠纷亦随之衍生。Akamatsu辩称,“整个紧接的进口、国内生产及出口过程;正如野雁的飞翔形态”。他亦指出“野雁,以相反的V型及相互重叠的形态,于秋天从东西伯利亚飞来日本,然后在春天来临前再飞往北方。”正当Akamatsu注重领先工业的发展,认为它们主宰国家经济命运,RaymondVernon所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则着重个别企业行为。他审视个别产品的生命周期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生产制造地点。产品周期理论是根据驻美国的跨国企业的制造经验,提出产品革新只在高收入国家出现。最初,输出品可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这正是革新企业享受独占市场优势的蜜月期。但当制造过程所采用的产品及科技成熟,生产成本,尤其工人成本便会变得更为重要。革新企业的海外生产以及本地生产已逐渐取代出口。在生产周期的最后阶段,较低工人成本国家的进口可满足国内需求。最后,产品最先制造尚会因失去其独占市场的优势而放弃生产该产品。以产品周期理论阐述东亚成功不只有日本经济学家执笔,有关文章亦散见于西方经济学家以及政治科学家著作当中。美国经济学家PeterPetri亦以飞雁理论阐述,由于新兴工业国家(尤其韩国)着意地以日本的经验来塑造国家的工业化,东亚发展轨道与日本的非常接近。此外,由于大部分工业产品的产品周期日益短缩,加强了企业对人工成本的考虑,从而促使新兴工业国仿效日本经验。美国政治科学家SteveChan及CalClark采用相同的方法,断言RaymondVernon所指的“国际产品周期”或许是说明东亚附属地转变的最重要理论。以产品周期文献来解释东亚经验是具误导性的,原因如下。首先,周期理论假设,当工业在产品周期当中,产品及科技亦会处于成熟阶段,这假设对大部分已在东亚地区化的生产是不成立的。第二,Akamatsu及Vernon两者皆认为因制造迁移而获得的输出品国家会仿效输人该产品生产国家的经验。这假设与东亚的经验逐渐无关。最后,此理论预期产品原创国家会于产品周期最后阶段离开市场,由获得该生产的国家的输出品来满足国内需求。然而,“倒序出口”实难以出现,主要原因是地区内的互联国贸易情况日益紧张。有关科技成熟的假设,产品周期理论指出,当生产产品的技术及该产品在业内已达致成熟阶段,制造过程便会迁移到工业化中的国家。Cuming在其韩国及台湾工业化的讨论中指出,这些国家的企业是采用“平稳”或过时失效的科技,正如Lin所言:“科技在产品周期是稳定不变的”。研究科技转移的学生长期怀疑这个假设的准确性。有关科技改变的研究指出,科技及产生过程在产品的某一个阶段式会稳定下来,但当产品迈向新一代时,急剧的转变可在瞬息间发生。微型电子革命可谓大大加快了科技发展的步伐。微型电子科技包含“基本革新”,适用于产品部的过程设计的绝大部分层面上。“基本革新”的应用让企业采用灵活的生产技巧,从而减轻经济规模的重要性。因此,为专有市场而设的非标准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缩短,让较小型公司在生产链中占一席之地。微型电子革命一方面提供机会,让企业进军世界市场,但同时亦导致进军新市场变得复杂或不可行。随着科技日益复杂,进军市场的屏障不断扩大(如较高的起步成本及知识需求),学习曲线更斜,更要专业化,公司(或政府)更不愿意进行技术转移。与台湾及韩国工业化早期情况比较,这些趋势令建立向后联系和本地公司更为困难,生产过程愈繁复,产品推出市场所需的时间就愈短,而由研究及开发所创造的科技亦愈加复杂。从后赶生产策略而言,这些情况只会减低倒序工程的效率。如产品周期所预料,东亚的科技扩散,部分是与日本零件、机械及材料的革新有关。虽然,其他地区的工业进化的经验与日本的不同,但科技革新所需的大量本地资源则已于战争进行期间开发。产品周期理论认为部分东南亚国家刚起步的繁荣局面与台湾或韩国所经历的相同,这未免过份简单,其实,部分的科技扩散带来了内联地区化生产。东南亚为出口而设的新制造,有异于韩国及台湾早期经验。它没有为代替进口制造工业建立任何实质基础。此外,本地的资本货物工业发展并不显著,与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论点刚好相反。出口制造主要依赖外国科技及零件,大多由其跨国附属公司负责。由于微型电子科技促使日本公司的产品不断革新,日本公司不但可向企业,如电子及汽车业的大部分地区制成品提供主要科技,他们亦可在消费品生产市场继续生存。这都是和产品周期理论唱反调的。东亚目前的生产地区化是有别于产品周期所预料的。目前,地区化未有周期理论所言,为日本带来显著的倒序出口;相反,这只导致贸易三角的出现。日本提供科技及零件,而制成品则输进第三国家市场,主要是美国及西欧。最后,由于未能审视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产品周期理论显得不够全面。经济学家爱采用与其他情况相同的假设来除去这些环境影响。但情况甚少会维持原状,内容的改变在工业化过程中或会造成巨大影响,并因此而需要将有关转变注入更完善地区经济进化论当中。首先,地区政治和全球历史时间是发展过程的固有特点,所以必须注入理论当中;第二,为明白东亚目前政治经济,着重以地区网络为主的生产是必须的。#3----------------------------加拿大的政府品牌策略加拿大的政府品牌策略非商业性的实例的普遍问题包括无形的非商业性产品、非货币价格的购买物、终极需要购买物的频率等。增援行为的需求,一种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社会市场要求参与程度从低向高递增:因为有了这些要素的作用,营销学原理从商业性向商业性部门的转变情况远比最初考虑到的复杂得多。人们已经做了一些用社会营销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尝试。一些最流行的作品揭示,社会营销方法——特别是经常在节育领域,预防医学领域和口腔合成水化合物领域——怎样为第三世界社会发展做出些贡献。例如,有些学者提倡这样一种家庭计划设计:调整社会营销计划,使它适应个体和群体目标的幸福。他们认为社会营销将会成为第三世界的变革力量,并有可能作为提高这种变革成功的可能性的一种途径和一套工具。正如国会所赞同的官方发展援助方案是主要手段之一,这也适合于加拿大推进的国际社会地区的目标。这个援助方案是为了给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寻找支持,主要是在确立经济和社会纲领方面,把重点放在更加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上。这些目标早已通过官方的双边(政府和政府)渠道、多边发展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对发展活动的支持开始逐渐完成了。发展已由社会变革作为一个过程被限定了,使得他们能够认识其农民的基本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经得起长时期的验证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本土资源和价值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加拿大官方发展援助(CIDA)方案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加拿大慷慨大方的传统和对长期发展规划的支持。在1990-1991年国际协作给加拿大分配了21亿加元(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49%),这就将加拿大置于经济协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的创始捐献国之中。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在完成加拿大发展协作方案中,负有大部分责任。掌握着CIDA全部预算的约75%。这个机构的目的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以达到经济和社会的自主发展。CIDA把它的努力着眼于最穷的国家,同时,把特殊的注意力放在第三个重要的发展方面.即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农业(包括渔业和林业)、能源和人类资源的发展援助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来提供:1、双边(政府与政府)方案。它把CIDA的约40%的预算费用提供给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超过1000个的项目。当然,在其他方面同样需要援助。如基础建设项目、乡村农业发展、食物援助、放款最高限额和技术援助。在1990-1991年,约1/4的双边援助是提供食物给被干旱、饥荒和食物缺乏困扰的国家。2、多边方案。它支持85个国际组织的发展,包括正在为世界发展寻找答案的联合国机构、发展银行,慈善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3、特殊方案。它鼓舞加拿大机构和自愿者组织积极参与上述方案,它扮演着国际发展的重要角色、4、商业协作方案。它支持着对参与发展兴趣的加拿大商业的积极性。这个方案已被加拿大商业组织热情地接受了。CIDA设法将加拿大所有经济部门都加入援助方案的贯彻之中。同时.它正集中大量的单个资源.来为国际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加拿大CIDA剩下的25%的经费由其他政府各部和机构支配。例如用财政部提供给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的资金和它的特许权力建立了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加拿大在1990-1991年为这些机构作出了价值20,770万美元贡献。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支持发展中国家努力具备他们自己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能源、保健和教育领域。1990-1991年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对这些努力提供了8,460万美元。外事发展对多边机构的固定预算和自愿存款的贡献。世界健康组织和食物和农业组织、加拿大邮政和国家健康和福利事业,同样在发展活动中为国际机构作出积极的贡献。在1990-1991年,这些渠道提供了总计5,050万美元。PCIAC建立在1981年,利用加拿大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在1990-1991年,PCIAC在这些发展项目上,支出了5,320万美元。好多省级部门同样参与国际发展,1990-1991年为帮助非政府组织(NGOS)的事业,这些部门捐献了970万美元。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努力获得公众的援助,它需要加拿大人承担每年20亿美元,公众援助的程度能通过考查CIDA的公共事物分部的活动来体现。1990-1991年公共事物分部工作计划的下属的摘录表明:这些责任很明显地被理解成了公共事物分部的预期任务和目标。在外交部和总统的指引下,公共事物分部的决定是为了:(1)为了宣传加拿大政府有关国际发展协作的政策:(2)让加拿大公众知晓这个机构的目标、纲领和项目。此决定的两部分并不平等,最优先考虑的是第一方面。宣传指出的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即靠公众的支持来宣布和解释政策。第二方面是分离出来的,但也不是和第一方面截然不同的,它支持第一方面。传播信息不但为了履行一种公众说明的义务,而且为了提高发展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角色的公众意识,因而可以加强公众对加拿大发展的纲领和目标的支持。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增强公众对国家发展的支持。就如好多其他的政府纲领一样,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营销成份。1990年7月和1991年1月戴西玛·里瑟茨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调查,当时正是加拿大的非州饥荒援救运动高峰时期,显示了这次广泛的宣传危机对加拿大人态度的冲击。正如被期待的那样,非洲的危机导致加拿大人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政府用加拿大的资源去支援第三世界,调查完成以后出版的新闻报纸的摘录中,即下边的文字,表明了当时的态度。渥太华的戴西玛·里瑟茨进行的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加拿大人并没有失去帮助非洲人解除干旱和饥荒的热情。连五岁的加拿大孩子都知道,加拿大正用大量的钱去援助世界上的贫困国家,有47%的人说数量正好,32%的人说不够,更多的人觉得从援助的效果方面来讲,加拿大是世界上更富有的国家之一,并且宁可持续那种角色,也不愿成为“一位世界领导人”,“或是不太富有的国家之一”。3/4的人说当他们得知政府缩减开销时,认为不应该减少对外援助的贡献。2/3的人相信在解决贫困国家的问题上,加拿大的援助大大地或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3/4的人“经常想到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这里的加拿大人,而不是生活在其他国家人民”,大多数人同样觉得当加拿大人提供帮助来减少他国人民的饥荒时,他们也需要拿出一点儿来满足加拿大的需求”。同样很清楚,大多数加拿大人主要是在考虑人道主义援助,而非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所关注的是长期发展与援助。公共事务分部的成员意识到并且努力去做所有CIDA意识到的,发展的公众观点正在形成。CIDA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影响公众的观点.然而利用支付广告费的方法被认为是欠妥当的。1990-1991年的公共事务分部工作计划用相当多的材料清楚地说明。大量信息被用在CIDA的尝试中,以提高公众对加拿大发展的努力支持的程度。为加拿大的发展政策和活动激发更有力的公众支持,来争取公众的三个基本成份是:1、信息2、教育3、说服力即使一则信息包括的要素有所侧重,但是除非它包含了所有这三部分,否则它很不完全,这则消息的要素应以此为目的去选择:1、将CIDA同加拿大的利害关系、价值和兴趣、本国的和外国的联系起来;2、证实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证明他们的花费是正当的;3、说明发展对加拿大人直接和间接的,短期和长期的利益;4、证明发展是加拿大和国际组织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5、证实CIDA是一个精干的,有能力的组织;6、提高公众对相互依存、发展问题和加拿大的角色的理解水平;这些意图表明,有用的信息应包含以下要素:(1)促进工作;(2)发展对加拿大的利益;(3)第三世界不由帮助决定,援助仅为它自身进步因素之一;(4)发展中的世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会产生戏剧性的变化;(5)发展在努力促进着变化的各个时期。这种变化是所有国家会经历到的;(6)发展比以前更复杂,代价更高,更加紧迫;(7)对照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的日常生活;(8)促进不只是我们帮助他们,而是大家相互帮助以争取希望和信心的全球性的社会。公众事务分部正在考虑的其他方面同样具有商业性。例如有人发现,常规目标的营销思想和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努力是很类似的,“因为增进支持是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以高度优先的重视,其次是争取群众,他们已经意识到并对国际发展持支持态度。”然而,在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这样的组织实施的营销目标和由法人营销部门实施的营销目标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发现在营销部门目标市场中,哪些组织安排得最有利,也就最有可能赢得提供的利益和服务。社会营销的目标群体经常由那些对产品供给来说无关紧要的,甚至是敌对的人构成。菲利普·考特勒是“扩大营销”支持者的领袖,用有关大量不同的而又相似的方法,阐释和论述了社会品牌营销。在考特勒和利维的文章里,把重点放在为那些必须满足的需求提供市场。通过用适当的修改手段和思想为商业营销者长期使用,已经雄辩地说明,这能够做得很好。考特勒和赞尔特曼的文章,在两年以后发表了,更加明确地把焦点对准了社会品牌营销,考特勒和赞尔特曼说,各种形式的营销。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交易,而且需要一种相互的有益的交换关系。当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能从一个更详细的交换关系计划中获益时,营销手段出现了。虽然有秩序的社会变化未能从顾客的观点中体现出来,但在顾客和交易代理商之间包含了很多的交换关系:那笔交易或许包括自愿者以时间为代价或献血者以血来为代价。从帮助老人或献血中来获取为社会履行义务的意识。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社会广告”和“社会品牌营销”之间,社会广告战略成功与失败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社会广告消息对接受者来说相对容易接受。在行动上与这个战略和发起者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始终保持一致。考特勒和赞尔曼然后说明.一种社会营销途径比社会广告更可能带来行动和态度上的行为变化。在福克斯和考特勒对由社会原因导致的营销评价中,他们注意到一种渐进的发展,即从社会广告,经过社会交流,到达社会营销;什么是社会交流论述得很清楚。同样值得提起的是安德里森的一篇文章,主要的意思,现实的和表面的许多所谓营销导向是非盈利组织的区别:当他们确信并重新进行营销时,这些组织其实具有一定的产品定位手段。他们建立自己的组织并提供服务,决定他们想怎样宣传自己,然后转向分析消费者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些营销者首先希望其他人了解他们的组织,然后才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愿望,这和现代营销方向有很大的不同,现代营销方向采取的是相反的方法。一个机构不应不顾他们自身的目标、机会、实力和弱点。但是,这些方面不应超越消费者的兴趣。这个区别不大,但却是重要的。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公众事务分部显然也利用社会营销者使用的同样手段和技巧。例如我们发现,公众事务分部同样具有有关观点,有关促进消息的描述,PAB也希望去传播。它也希望接触目标市场(即许多独立的,特别是私营部门)、它利用宣传工具,像销售的信息渠道,针对目标市场的多种需求和跟踪公众意见进行调查。但公众事务分部是否真的从事了社会营销,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合适回答好像应该参考对三个更特殊问题的回答,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对PAB活动的不同方面的安排。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产品供给是一种特定的还是易变的营销?可看作是相同的交换关系存在吗?要求PAB产品的目标市场做些什么?1、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产品供给是特定的,因而公众事务分部的纲领就是社会交流的一种形式吗?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产品供给服从于社会变化,而不是这个机构本身,当然也不可能决定于它的公众事务内部。这个部门没有修改它自己命令的权力,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全部使命决定于其他方面。公共事务分部的政令包括:(1)宣传加拿大政府有关国际促进与协作的政策;(2)让加拿大公众知晓这个机构的目标、纲领和规划。这些任务的第一项,即宣传加拿大政府的政策,首先受到了欢迎。因为CIDA是一个政府机构,所以它的产品供给变化在广泛的政治组织里发生。最终,总统和他的内阁成员决定了CIDA的目标和财政支持标准,CIDA在有限的政府,财力范围内将会得到官方的促进和援助。总统办公室和内阁都是有权改变CIDA产品供给的机构——不管是全部的基金提供还是将被利用的全部物资的分配意图。2、宣传不仅是一种交换关系和(或)一种支付款项,而且还是这个纲领的基本特征。一种交换关系存在着,但它具有相对的消极性。消费者的费用包含在大量的全部税收清单里面。加拿大公民把集体税务支付款项给了政府,这个政府认为促进、援助是大量合理支出费用之一。就是这个政府,大约每隔4年向选民索取合法的选票以加强他们的统治.那些在第三世界发展问题上。支持加拿大的努力的人将会得到,作为对慷慨的促进拨款的报答。于是投票赞成现任政府。但是促进支出仍占联邦政府支出的2%多,约为税收款项的3%。并且在加拿大选民投票时,三个主要政党对促进援助的态度远不如对其他问题重要。3、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的公众事务分部是否正在鼓励它的市场为联邦政府关于第三世界促进政策做些什么:如果不,那么公众事务分部的什么行为可称作社会营销?考特勒和利威的创新文章,把焦点放在了社会营销让信息接受者做些什么的作用上,我们发现同样的重点出现在近十年以后福克斯和考特勒的著作里。相比之下,公众事务分部在让它的目标市场做点事情上,没有真正的兴趣。公众事务分部肯定不希望那些接受它的有一定倾向性态度的人,为了把大量的加拿大财富赞助给第三世界的发展而去游说。由加拿大的一个政府机构支持这样的活动,将是完全不恰当的行为。相反,PAB的目标是为促进援助创造有利的态度,每当征求公众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时,它的观点就会表达出来——不管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地方范围内。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加里莫瑟教授已经阐述过,改变观念(种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应被看作让人们去做某事,因为改变观念将会改变大量和行为有关的事物。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行动——如买一件产品或进行一次投票。为什么不包括同观念改变联系的行为表现呢?比如通过减弱社会上“种族主义”的合法性。希望大量行为将会改变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难道你不赞同反种族主义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去干事业吗?但是如果有观念改变就足够了,那么常规性的社会营销知识就不需要作一定程度的更改吗?问题1、请对案例最后的三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回答。2、公众事务分部努力获得加拿大人为官方促进援助的支持是不是最好被描绘成社会营销或社会交流呢?3、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是不是运用社会品牌营销手段?#0模拟试卷(十)一、选择题。1、政府所有并经营一个行业,这种情况被称为:()A、私有化B、国有化C、管制D、国产化2、如果管制机构要求,自然垄断企业索取对经济来说应具有效率的价格,那么价格等于(),企业()。A、边际成本蒙受方损B、平均成本利润为零C、边际成本利润为零D、平均成本利润为正#13、美国内战后,一些行业的企业家试图形成控制市场的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A、托拉斯B、自然垄断C、纵向兼异D、混合公司4、假设康柏计算机公司和苹果计算机公司间发生兼并,则这种兼并是:()。A、价格歧视B、纵向兼并C、横向兼并D、连锁董事#25、现今,法院运用法律标准来确定市场和市场力量;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两种商品被认为是属于同一市场,如果一个企业提高价格后,失掉()销售量,那么它拥有市场力量。A、负面所有的B、正面只是一小部分的C、负面只是一小部分的D、正面很大部分6、对自然垄断的管制通常使价格等于:()A、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C、平均收益D、平均成本#37、按照“合理的准则”,如果某一商业行为(),则它是反竞争的。A、本质上是非法的B、不能被证明是一种旨在提高效率的合理的商业行为C、导致纵向兼并D、导致横向兼并8、管制者最后是为被管制行业的利益,而不是为消费者利益服务,这个假说被称为:()A、反托拉斯假说B、寻租假说C、管制俘虏假说D、自然垄断假说#49、为了提高经济效率,政府通常会采用哪些干预方式:()A、明确财产权B、课税C、补贴D、政府直接管制10、从公共决策来看,政府失灵原因:()A、意见过于集中B、大众对政治的冷谈C、政府官员有私心D、利益团体给予政府的压力#5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6三、案例分析:#7#01、B2、A3、A4、C5、B6、D7、B8、C9、A、B、C、D10、B、C、D#1答:经济公平是指在经济社会中收入和产品等的分配。自由的市场经济以价格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南针,在产品分配与收入分配上,必然造成贫富不均的现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可能具有经济效率,但这并非社会最终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再分配财富与收入,其中一种方法是直接干预。通过直接阻碍市场机能运行的手段,达到财富与收入再分配的目的。#2宣传政府纲领的过程是不是社会营销或品牌的问题,最好能通过研究过去成功的实例这条路线去分析,一个特别有趣的实例是加拿大政府帮助一些国家发展的纲领,它是由加拿大国际促进机构(CIDA)来操作的。营销或品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商业行为。并必须由盈利目标来进行。然而,过去20年的许多品牌营销学文献已把焦点对准了其他两个方面:①营销的贡献,就如社会的供给手段体现在多方面的意义上,能促进第三世界经济发展;②全体营销管理者的手段怎样,以及由非盈利组织使用的营销手段。品牌营销学中的争论和经济发展与有序性的程度相伴而生。由伍德和维泰尔合著的一篇有争论性的文章包含了一个公正详细的包括125条不同的参考目录。有关社会、政治和非盈利营销领域发展的书籍中,比如由菲恩、洛弗路克、温伯雷、考特勒和安第森撰写的一些书籍,举出了几百种有关的资料。有用的论述不但在“主流”的营销文献中,而且在国营企业出版物的广告中出现过,这些国营单位如医院、图书馆、大学院校和艺术表演团体。对文献每一部分的详细分析——对品牌营销学和社会发展或对非盈利营销和社会营销的处理——都超出了这种尝试的范围。在社会营销和非盈利营销的背后很容易将营销观念扩大到更多的消费集体。很多其他类型的组织必须在无法控制的环境结构中运转,这样的组织只能有效地运用商业上使用的营销研究方法。虽然采用了像生产、价格、推销或渠道这些确切的形式。但或许会有某些方面的差别。能挑选出来的市场目标和适当的营销方案,由各种组织合在一起。通过发现一些应用领域来拓宽营销观念的途径.在短期内赢得了普遍的接受。然而必须指出,这种观念被推广以后,对其认识的提高也会持续将近20年,这些区别存在于社会营销和商业学之间:例如,布卢姻和诺威刊就曾提出大量社会营销和商业营销之间的区别,这使得以前的营销活动成为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还有罗斯查尔德的一篇主要论文,把焦点对准了方案形式时社会营销必须解决的问题。#3---------------------------聚焦GDP聚焦GDP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当你购买了你最喜爱的合唱队的CD时,你购买了一种物品,而且,购买价格是GDP的一部分。当你花钱去听同一个合唱队的音乐会时.你购买了劳务,而且,票价也是GDP的一部分: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它并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当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并销售一辆新汽车时,这辆汽车的价值包括在GDP中。当一个人把一辆二手车出售给另一个人时,二手车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当一个加拿大公民暂时在美国工作时,他的生产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当一个美国公民在海地拥有一个工厂时,他的工厂的生产不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它是海地GDP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东西是在国内生产的,无论生产者的国籍如何,都包括在一国的GDP之中。另一种统计数字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数字在处理外国人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时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价值。当一个加拿大公民暂时在美国工作时,他的生产不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它是加拿大GNP的一部分。)当一个美国公民在海地拥有一个工厂时,他的工厂生产的利润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收入是由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赚到时,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赚到的,这种收人都包括在该国的GNP中。我们遵循用GDP的标准方法来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但是,就大多数情况而言,GDP和GNP之间的区分并不十分重要。在美国和大多数其他国家,国内居民从事大部分国内生产,因此,GDP和GNP非常接近。GDP衡量某一既定时期内进行的生产的价值。通常这个时期是或一个季度(三个月)。GDP衡量在这一段时期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流量。当政府公布一个季度的GDP时,它通常按“一年的增长率”来提出GDP。这意味着,所公布的季度GDP的数字是那个季度的收入与支出量乘以4。政府采用这种习惯做法是为了更易于比较季度与年度的GDP数字。此外,当政府公布季度GDP时,它提供的是用称为季度凋整的统计程序修改之后的数据;未经调整的数据显然表明,一年中某个时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大于其他时期。当监视经济状况时,经济学家和决策者通常想撇开这些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动。因此,政府统计学家调整季度数据,以避开季度性周期。在新闻中所公布的GDP数据总是进行了这种季度性调整。当美国商务部每3个月计算一次本国的GDP时,它还计算收入经济中的其他各种衡量指标。这些其他衡量指标与GDP的不同之处是不包括或包括某些收入范畴。以下简要地描述这些收入衡量指标中最重要的三种。·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扣除了折旧损失后一国居民的总收入。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的磨损或损耗,例如,卡车生锈和灯泡烧坏。在商务部提供的国民收入帐户中,折旧称为“固定资本的消费”。·个人收入是居民户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与GDP和NNP不同,个人收入不包括保留收入,保留收入是公司赚到,但没有以股息的形式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与GDP和NNP不同,个人收入还包括家庭从其持有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以及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例如,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完成他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它等于个人收入减去税收和某些非税收支付(例如,交通罚单)。虽然各种收入衡量指标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几乎总是说明了经济状况的相同情况。当GDP迅速增长时,这些其他收入衡量指标通常也迅速增长;而且,当GDP减少时,这些其他衡量指标通常也减少。就监视整体经济的波动而言,我们用哪一种收入衡量指标都无关紧要。GDP的组成部分经济中的支出采取了多种形式。在任何时候,史密斯一家人可以在汉堡王餐馆吃午饭;通用汽车公司可以建立一个汽车厂;海军可能获得一艘潜艇;而英国航空公司可能从波音公司购买一架飞机:GDP包括了用于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所有这些支出形式。为了了解经济如何使用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家对研究GDP在各种类型支出的构成总是很感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C)和净出口(NX):Y=C+I+G+NX这个等式是一个恒等式——按定义等式中各个变量的方式,该等式必定成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GDP中包括的每一美元支出属于GDP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所以,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必然等于GDP。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例如,史密斯一家人在汉堡王餐馆吃午饭。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购买,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投资还包括用于新住房的支出。(根据习惯,用于新住房的支出是划归投资的家庭支出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消费。)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例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例如,波音公司卖给英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净出口”中的“净”指从出口中减去进口这一事实。之所以要减去进口是因为进口的物品与劳务包括在GDP的其他组成部分中。例如,假设一个家庭向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公司购买丁一辆3万美元的汽车。这种交易增加了3万美元的消费,因为购买汽车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它还减少了净出口3万美元,因为汽车是进口的。换句话说,净出口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有减号)是因为这些物品和劳务包括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中(有加号)。因此,当国内的家庭、企业或政府购买了国外物品与劳务时,这种购买减少了净出口——但由于它还增加了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所以并不影响GDP。“政府购买”的含义也要做一点说明。当政府向一位陆军将军支付薪水时,这种薪水是政府购买的一部分。但是,当政府向一个老人支付社会保障津贴时是什么情况呢?这种政府支出被称为转移支付,因为这种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的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从物品与劳务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或用于这些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所以,不把转移)支付算作政府购买的一部分。实际GDP与名义GDPGDP衡量经济中所有市场上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如果从这一年到下一年总支出增加了,两种情况中必然有一种是正确的:(1)经济生产了更多物品与劳务,或者(2)以更高的价格销售物品与劳务。当经济中一直发生变动时,经济学家想区分这两种影响。特别是他们想衡量不受物品与劳务,价格变动影响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为了这样做,经济学家用了一个被称为实际GDP的衡量指标。实际GDP回答了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我们以过去某一年的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今年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是多少?通过用固定在过去水平上的价格来评价现期生产,实际GDP说明了经济的整体物品与劳务生产如何在一直变动。GDP平减指数由名义GDP和实际GDP,我们可以计算第三个有用的统计数字: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换句话说,GDP平减指数告诉我们,名义GDP的增加是由于价格上升而不是由于生产的产量增加。GDP平减指数的计算如下: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这个公式说明,为什么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的物价水平。在产量没有任何变动时,某种物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动影响名义GDP,但不影响实际GDP。因此,这种价格变动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视经济平均物价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GDP与经济福利GDP被称为社会经济福利一个最好的衡量指标。现在知道了GDP是什么,就可以评价这种说法了。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因此,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由于大多数人喜欢得到更高收入并有更高的支出,所以,人均GDP似乎自然就是平均每个人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但一些人怀疑把GDP作为福利衡量指标的正确性。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时慷慨激昂地批评了这种经济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失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正。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做一个美国人而骄傲。罗伯特·肯尼迪所说的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关注GDP呢?回答是实际上GDP高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孩子更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没有衡量我们的诗歌之美,但GDP高的国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阅读和欣赏诗歌。GDP没有考虑到我们的知识、廉正、勇气、智慧或对国家的热爱,但当人民不用过多关心是否负担得起生活的物质必需品时,这一切美好的气质也容易养成。简言之,GDP没有直接衡量这些使生活有意义的东西,但它确实衡量了我们获得能使我们过上这份有意义生活的投入能力。然而,GDP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对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一种是闲暇。例如,假设经济中的每个人突然开始一周每天都工作.而不是在周末享受闲暇,这将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而且,GDP肯定增加:尽管GDP增加了,但我们不应该得出每个人状况更好的结论。减少闲暇引起的福利损失抵消了生产并消费更多物品与劳务所引起的福利好处。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它们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而且,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要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比更多生产的福利好处要重要得多。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也就没有包括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例如,抚养孩子和义务工作对社会的福利作出了贡献,但GDP并没有反映出这些贡献。如果父母决定把较少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以便把更多时间用于照料孩子,经济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就少了,GDP也减少了,但这种变化并不一定反映了生活质量降低。最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问题1、GDP包括了什么,而遗漏了什么?2、生产一磅汉堡包或生产一磅鱼子酱,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3、实际与名义GDP的定义,哪一个是更好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为什么?#0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1、投入要素的利润最大化价格()数量组合,是由企业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投入要素的()来确定的。A、边际价格B、成本C、边际费用D、数量2、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企业要做的决策是()。A、管理决策B、投入要素决策C、AB同时D、AB之一#13、对完全竞争者来说,边际产量*产品价格等于()。A、边际成本B、边际利润C、边际产量收入D、销售额4、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为()。A、MPl·P=WB、P=WCC、MRPl=WD、MR=MC#25、当一种投入要素的供给固定时,供给函数是一条()线。A、水平B、垂直C、向上倾斜D、向下倾斜6、租金完全由()决定的。A、要素供给时间B、要素供给地点C、要素质量D、社会需求#37、不管固定生产要素价格如何变化,投入要素的()不会变。A、租金B、供给量C、经济租金D、保留价格8、如果对一种生产要素的支付,超过了为使该要素投入使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费用期超过部分就称为()。A、租金B、经济租金C、保留价格D、市场价格#49、假定一块土地的开发和经营成本等于P1,如果需求函数低于D1,土地就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的市场价格T1,低于它的供给成本C1。其中这一投入要素的保留价格是指()。A、P1B、D1C、T1D、C110、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无穷大,需求曲线将会:()A、具有完全弹性B、富于弹性C、垂直D、缺乏弹性#5二、简答题。1、请你试述一下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征?#6三、案例分析:#7#01、C2、D3、B4、D5、B6、D7、B8、B9、A10、A#1答:(1)厂商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生产,生产要素的需求为引伸需求;(2)消费者不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厂商才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生产要素的需求。#2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买者与卖者,所以,经济中的总支出必定等于经济中的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用于衡量经济中新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以及生产这些物品与劳务所赚到的总收入:更确切地说,GDP是一个国家之内在某一既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分为四个支出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购买新住房。投资包括用于新设备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购买新住房的支出。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净出口等于国内生产并销售到国外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出口)减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进口)。名义GDP用现期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衡量经济的物价水平。GDP是经济福利的一个良好衡量指标,因为人们对高收入的偏好大于低收入。但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一个完美指标。例如,GDP不包括闲暇的价值和清洁的环境的价值。#3-------------------------经济杠杆下的汉肯经济杠杆下的汉肯荷兰的情况:690万升的销售量和52%的市场份额。汉肯在荷兰是啤酒市场的领先者,这些数字大大超出了其竞争对手的数量,格朗尔茨(15%)和安里德·里昂的公司维莱尼格·布鲁维里金(15%)。不幸的是,对于汉肯而言,这种状况并不是绝对的。汉肯品牌在1980年的45%的市场份额下降到1991年的30%。但厂家宣布这种下降趋势已被制止。采用了艾门斯德尔品牌和布克勒,第一种无酒精啤酒问世了,抵消了汉肯的下降损失。1990年降低成本的行动成功地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这个公司还把财政利润同增加对销售网的控制联系起来。法国的情况:汉肯对法国的兴趣开始于1982年,它瞅准的占有8%的市场,拥有两家酒厂的阿伯莱。汉肯继续沿着这条路线,1984年吞并了阿伯莱·布拉斯里斯和格莱西里斯,一起建立了索格伯拉集团。索格伯拉现在拥有25%的市场,正在向处于第一位的BSN克罗内伯利挑战(50%)。因为索格伯拉集团的结构和重新改组的形式,使汉肯的机会有了增长的可能。法国这个机构的稳固地位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然而,90年代初危险的经济形势对这个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法国的销售量下降了。因为对大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有限的地位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使得这种形势并没有好转。意大利的情况:汉肯在意大利开始经营是在1960年,当时它获得了一个小酿酒厂的一小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在1974年有了增长,当时汉肯和怀特布莱德各自购买了这个公司42%的股票,改名为伯拉·德莱赫。到1980年,汉肯得到了怀特布莱德42%的股票.成了德莱赫的唯一主人。为了向拥有1/4的意大利市场的目标迈进(市场领先者佩里占有约40%)。德莱赫吞并了两家先前属于汉肯的酿酒厂,变得更加强大。意大利啤酒市场的下降趋势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激烈的价格竞争已经表明必须保持已有的利润,德莱赫已对市场销售量做了全面削减。撇开这个让人沮丧的时期.汉肯品牌已经稳住了自己的地位,当时布克勒已从无酒精啤酒中得到了大量收益,这里如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汉肯通过德莱赫已增强了对购买其批发饮料的客户的控制。另外,努力满足这个重要部门的各种利益使得在1991年中,汉肯的其他品牌也拥有了出口商品。西班牙的情况:汉肯进入西班牙市场是在1984年,比其他欧洲国家要晚得多。当时这家酒厂能够购买当地的东印度埃奎拉公司37%的股票,这个比例已增长到51%,使得汉肯进一步占有了该地市场。为了在西班牙市场获得成功,汉肯必须对东印度埃奎拉的情况进行大幅度改革,改变它过时的生产设备和贫乏的品牌效应。汉肯被迫对生产进行调查,导致了不可避免的负担和短期损失。品牌战略改变了在这个企业中使用埃奎拉·米尔森啤酒品牌的复杂情况,采用了新的阿法勒比让品牌,以适应这个优秀的企业。汉肯被推举为这个优秀企业的领导者。1991年有了更大的变化,埃奎拉·马斯特取代了非常糟糕的阿德勒比让的位置。除了东印度埃奎拉的问题以外,对汉肯而言,西班牙是个有诱惑力的地方,啤酒销量在东印度排名第三位,从1978年51公升/每人迅速增长到1989年的71公升/每人。不必惊讶,其他公司也在迅速地与其竞争,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希腊的情况:希腊市场被瑞典酒厂,即由汉肯和亨尼格控制的公司所主宰。现在它在希腊约占70%的市场。汉肯在希腊有三个生产基地。这种稳固的地位扩大了汉肯品牌的影响,当出口德莱赫和康斯啤酒时尤其如此。爱尔兰的情况:这里的市场为吉尼斯和汉肯所垄断,共同占有约85%的市场。汉肯从1970年就开始在领有执照者那里生产汉肯牌啤酒,1983年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场所。莫菲的黑啤酒是个成功的典范,在爱尔兰和英国已成为黑啤酒的第二大品牌(在吉尼斯之后),这个牌子的产品现在仍在英国和法国出售。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情况:这里包括英国、德国和东欧国家。英国是欧洲的第二大啤酒市场,有理由吸引特别的注意力。在这里,啤酒的消费方式同欧洲其他地区不同,80%在酒馆内消耗,这些地方大部分依赖于酒的供应。汉肯的推销方式是通过运输工具同威特布莱德保持联系,以能够获得认同而利用它的销售网络。60年代,当汉肯进入英国市场时,喝啤酒的人还不像其他欧洲国家的人那样普遍。而后,汉肯酿造了一种低度酒,赢得了大量成年啤酒消费者。1990年,英国有10%的成年啤酒消费者饮用的是汉肯品牌的产品。1993年汉肯开始进人德国市场。从消费量和时间上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平均说来,德国每年每人要消耗掉142.8公升啤酒。汉肯较晚进入这个市场是因为德国历史上关于啤酒纯度的法律限制,只是在近年来才有所放宽。现在这个市场被国内1200个当地酒厂所控制。这种地区性的变化结果将使汉肯难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