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的思考_第1页
一体化课程的思考_第2页
一体化课程的思考_第3页
一体化课程的思考_第4页
一体化课程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的

几个思考

张新启2010年1月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欢迎各位学员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教育与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应该是必须的;人要成长,要发展,就要有教育;教育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是对自己设计的;在他人受教育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教育;要想教育好他人,必须先教育好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哲学的思考,教育的理性教育是人类对自身的调节、提高和培养;哲学注重的是思维角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哲学是思考的代名词,既是智慧,又是艺术;教育是“人在床上又要把床搬走”的过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只有从哲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探索和论述教育问题,才能最终认识教育的本来面目和未来趋势。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同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学校的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更狭义)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教”者,校也,具有修正的意思,是对错误的矫正,重视的是外形的整齐与序度。——硬性“育”者,与也,具有培植和参与即一起的意思,是对天性的认可,重视的是内心的冲动和调整。——柔性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教育的本原功能在于让社会之人养成不被社会思潮所裹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习惯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化——去社会化(反社会化)同化——适应

最终的结果是被社会染缸“同化”还是达到“外圆内方”的“适应”

——这是教育的本原属性问题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知识和技能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是谋生手段,以保持在道德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保持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1学生是弱势群体?信心教育主要是对自己说的。

—对万事万物,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希望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和谐;想做的事多,能力有限。希望越多,失望越多,信心越少;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的信心;信心是能力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2

“我从与许多学生的对话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需要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3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4人生观长寿人生=平凡人生——增加生命的长度;精彩人生+作为人生——增加生命的宽度和深度;结合起来:长寿人生+精彩人生+作为人生——生命的长度╳宽度╳深度=生命最大的体积=丰满的人生实际上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与和谐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5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6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7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8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9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0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1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2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3世界观民胞物与和谐的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天人和一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4价值观判断和选择的行为观念两种取向:A为自己还是为他人B为现在还是为将来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5年轻的辨证年轻是资本不是年龄概念年龄不年轻,但有信仰、信心和诚信,心是年轻的,就是一个年轻的人;年龄年轻,没有信仰、信心和诚信,心是衰老的,会过早地进入非年轻状态;(人类个体的可悲,也是人类整体的可悲)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6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7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8张新启一体化改革29职业教育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新编》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0各种教育的基本结构关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1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文化

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概念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2职业教育的文化特征“尊重劳动、崇尚创造”;

“技能为先、注重实践”;

“知行并重,生涯发展”;

“面向人人、尊重个性”;

“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3做为教育的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

受教育者(学生)

承德技师学院张新启34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的抓手和落脚点应该是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所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同样是其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5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6

教育部多次强调,在继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数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的核心还是课程问题。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7

课程改革有定规而无定法,规律相对稳定,无法创造,只能发现和遵循;方法比较灵活,需擎其要领而实现地方化、行业化、校本化。(把两取中)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是教师。学校和教师的任务是根据上级和课程专家提示的方向和原则自主创新。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也要强调自主创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论和教学论)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8课程教学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39“1277”

是什么意思?人社厅发[2009]86号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工作目标: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0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11277的涵义

一体化课程模式是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其核心指向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这就是所谓的“一”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2

整合后的课程,是纵向技能模块递进和横向知识打包的是一体化课程体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3课程理念一体化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课程组织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课程考核一体化课程师资一体化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4这是所谓的第一个"七"以任务引领为课程理念以项目、模块为课程单元以校本教材为课程载体以行动引导、做学结合为教学方法以过程考核为评价体系以学分管理为组织形式以双师型一体化教师为教学保障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5这是所谓的第二个“七”外延的几个问题

目标指向职业能力形成职业生涯发展外延人本社会发展课程结构基于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基于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做学合一基于学习心理课程设计基于教学规律基于职业成长规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6一体化的涵义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7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实践优先强调体系学生主体立足就业着眼发展工作体系职业成长理念在普通教育中在职业教育中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8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课程即活动我说:学习即工作课堂即岗位张新启一体化改革49文化课(德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传统课程进度顺序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0文化课专业一体化课德育体系改革后的课程进度比例关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1文化课专业一体化课德育体系未来课程进度比例关系哲学基础:赫胥黎:永恒主义哲学——长青哲学;不可分割整体:陆地身体(BODY)中间心智(MIND)天空灵魂(SOUL)无限精神(SPIRIT)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2有机哲学:怀特海要根除各科目之间的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3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4什么是职业能力?其成长规律又是什么哪?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个人职业活动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5完美成人生活活动领域语言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家庭活动宗教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一般社交活动公民活动健康活动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6解决问题工作任务胜任力工作关系适应力职业生涯发展力沟通协作自我提高职业能力

能力

内涵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7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基本生存能力基本发展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人文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一体化整合所有课程教学指向职业能力培养高级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8

中级初级技能成长知识成长张新启一体化改革59专家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在不太明确的工作情境中利用复杂规律关联性知识:在职业工作情境中注意和分析多种因素、模式和规律间的关系详细和功能性知识:能面对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获得学科知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学科系统化知识:能感受对经验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复杂任务能力发展阶段专业知识类型与学习内容

职业成长规律——从门外汉到专家有能力者熟练者高级初学者初学者综观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0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1一体化的课程观是什么样的哪?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2两条主线学科体系技能等级越升课程1课程2课程……课程n技师高级初级

中级与技能对应的集成知识职业能力成长过程技能体系目标所对应的课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31.人格高尚2.行为规范3.技能过硬4.知识全面5.特长突出6.终身发展1.德育理论活动课程法律道德职业指导情感哲学德育活动诵读2.军训课程体育课程礼仪课程专业教学规范活动关键能力训练周3.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相关能力训练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课程4.文化课程社会知识人文知识行业背景科学知识艺术鉴赏美学15.专业特长课程业余爱好特长课程(文体\艺术\书画)6.创新训练拓展训练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学习习惯研究习惯思考习惯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4一体化与设计感运用系统理论将工作和学习“一体化”,强调工作过程是学习的主要要素,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不单纯强调具体企业与具体学校的直接合作。具体化的直接结合只能满足于企业的现实需求,并不能真正实现胜任不确定性任务的学习设计。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5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根据就业导向的教育目标,将职业和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内容,根据学习主体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特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而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依据。对于旨在获取完整的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积分原理。全面的课程观

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在课程与隐蔽课程,也就包含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模仿教学与陶冶教学。学校里实际上既有课程计划和课程表规定的“显在”课程,还有未进课程计划和课程表的“隐蔽”课程。学校里以课程为依据的教学,一方面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之分,另一方面还有模仿教学与陶冶教学之别。学生获得经验或学习结果,从客观空间途径看,不仅有教室和实验室里的教师“输出”与学生“输入”的课堂“授受”途径,也有课堂外、学校外的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的“思行”途径;而从主观学习形式看,不仅有通过在课堂内外与教师的直接接触的模仿形式,也有通过置身校园文化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陶冶形式。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6全面的课程观认为

教师活动实际上贯穿了整个课程研制过程。在课程实施和评价阶段,教师无疑都是参加者。即使在课程规划阶段,教师也是直接或间接的参加者。每位教师的备课,实质就是在学校情景中班级层次上的课程规划。“显然,在课程研制过程中,教师被赋予了课程研制者角色,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课程研制者和教师也就成为课程规划、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主体。而同时,教师不是课程的唯一的实施者了,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同时兼学习者和实施者两种身份);如果将课程的实施途径扩大到教学活动以外的一切活动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学习者的自主活动不能不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从而间接影响课程编制者及实施者(包括学校和教师)。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7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8能力为本与全面素质培养统一学习体系与职业活动体系统一就业需求与终身发展需求统一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统一四个统一张新启一体化改革69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进步需求面向职业群需要针对岗位群需要针对岗位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目标演变示意适应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全面自主充分开发强调全面素质重视通用能力扩展专业面向突出技能培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点演变示意重视转岗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有益人的发展有益社会和谐促进充分就业人们对职业教育社会作用的认识轨迹为了生计需要

程完整的行动模式—工作过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0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1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某种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全过程,包括接受定单、确定任务、资料检索、制订计划、服务加工、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是学生即将从事的某一职业可能发生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一演进,更明确地指向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封神演义》的众仙学习是三段式课程,他们先在洞中修炼,进行理论和练习、观摩,然后再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各自辅助“周”和“商”的霸业,在实际中验证和展示自己的所学。《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学习则是项目式课程。他们直接开始取经之路,在路上完成81个项目,最后取经完成,自己也修炼成佛。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2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3

工作过程序列要素: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成果工作过程结构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环境集成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与职业素质,或者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掌握普适的工作过程——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构成的完整的思维与行动准则。职业教育课程的积分原理

从学习心理角度怎么看一体化课程哪?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4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520%来自听30%来自看50%来自听+看70%来自谈论90%来自亲自做人的认识与记忆来自——UNESCO《未来的挑战》1995.10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学习过程网状模式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6学习学习学——闻见(感知)思——慎思(理解)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时习(巩固)行——笃行(应用)形成能力和德行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意向、愿望、兴趣清醒地认识学生的现实基础和致用效果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7洛厄尔实验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8成就动机强成就动机弱学习兴趣

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张新启一体化改革79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力求使学业有成就的内部需要,这种需求可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成就强烈的学生有如下特点: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取胜欲望强烈,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学习具有挑战性,喜欢具有一定难度又能完成的任务;学习具有主动性,愿意靠自己的能力和思维解决问题,而不满足与外界的帮助和机遇;关心自己学习上的成就胜于由成就获得的报酬。成就感强弱决定个人对成败的归因: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0一体化以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模式,最大限度的模仿和再现职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并且在时间延展上最大程度地契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职业成长的体验也是真实的。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1一体化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灵商:一则故事:英国绅士与法国女人同乘一个包厢,女人想引诱这个英国人,她脱衣躺下后就抱怨身上发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她,她还是不停地说冷。

“我还能怎么帮助你呢?”先生沮丧地问道。

“我小时候妈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取暖。”

“小姐,这我就爱莫能助了。我总不能跳下火车去找你的妈妈吧?”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2又一则故事: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顿悟】

有错就改,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常常却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3知觉的选择性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4苛勒的实验在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单根无法够到香蕉。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把棒子搞丢。但当它拿起棒子玩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一个名叫苏丹的黑猩猩,最后将两根棒子像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来自《人猿的智慧》)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5高斯的故事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要学生把1到100的数相加起来(即1+2+3+,…,+100)。比高斯大的孩子,闷着头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高斯却不着忙,认真考虑一番后,用他从未学过的求“等差级数前n项”和的方法算出了得数5050。显然高斯的思考过程,不是拿到问题以后,直接去尝试,而是分析了目的和情景的关系,产生了“顿悟”。格式塔学派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看到的东西不完全取决于外界,而是在人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也就是“顿悟”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也是个“顿悟”的过程。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6IQ\EQ\SQ逻辑智力、情感智力、灵性智力IQ是关于理性、逻辑、和规则限制的思维EQ是关于联想的、习惯限制的、模式识别的情感思维SQ是关于创造力、洞察力、制定规则、打破规则的转变性思维。

——佐哈与马约尔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7情商是智商有效发挥的必备条件SQ——一种存在于自我深处的智力,它与超越自我的智慧和意识心灵结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我们不仅能够认识现存价值,而且能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SQ是IQ和EQ有效发挥的必要基础。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8张新启一体化改革89传授式讨论式自学、自训以学生为中心自主灵活学习

从提高学习效果的角度考虑,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使学生找回对学习的感觉和欲望,树立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态度。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0尊重弱者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1

如何开发一体化课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2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理论课程实训项目知识—1

能力—1技能—1

态度—1课程A

知识—2实训A

能力—2技能—2

态度—2课程B

知识—3

能力—3技能—3

态度—3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3职业能力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任务1一体化课程任务2一体化课程任务3一体化课程任务N思路: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职业能力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来,典型工作任务从技术专家中来,从企业来。要说明的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已经由各级各类主管和研究机构开发出来,所以一体化的课程开发只涉及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所形成的工作项目或学习领域来组合知识、技能、态度,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就可以了。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4什么人设计课程?

职业分析主持人企业具有十分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人员具有十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5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形成关系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6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知识技能态度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7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范式(徐国庆)人才需求调研教学过程分析教材模式开发课程内容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专家工作分析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学习结果教材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能力标准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做的课程开发开发主体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8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难度递增工作流程方向并列式流程式工作任务逻辑的三种典型模式

从“线性演绎”模式到“焦点与背景”模式张新启一体化改革99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工作任务职业情感与态度职业情感与态度职业能力分析表格

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0编码技能(操作步骤)理论知识态度

以(项目和学习领域)为顺序排列,附着:(1)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2)品性或态度;(3)考核评价标准;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1一体化学习流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2项目目标学习过程双单考核合格下一个项目是否知识学习技能形成品性形成类化、迁移、整合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3教师传授项目目标理论知识、技能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实施项目项目结果评估取得相应学分教师传授\指导自我信息收集项目小组讨论项目课程的一般流程: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4远程控制和分布式学习每个实训室都设置讨论区专业教室举例

一体化课程开发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者和参与者(教师、企业技术专家、课程专家)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点、开发模式(传统的目标、过程、环境;职业教育的DACUM,BAG)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组织、分析、目标、方案、实施、评价、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来源及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要素及内容、呈现形式)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5在一体化课程的技能模块确定后,理论知识的跟进打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把专业工艺性理论和专业实训模块一一对应起来,还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的很多课程模式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但真正地把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所有理论性知识都转化成和职业能力相关的能力性知识,却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从职业能力的组成开始,来分析职业能力中的各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支撑。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6一般的说法,职业能力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很显然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来支撑的,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怎么来实现就需要费一番心思了。如是要是想将所有的职业理论性课程都打包来以职业能力成长为核心,并以职业技能模块为主线的课程脉络中以适当性地实施,就很不容易了。张新启一体化改革107CBE课程中的DACUM方式是不错的选择DACUM是课程开发比较成熟的模式,其操作程序和理论已经很成体系,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开发模式,但由于其开发后期结果又回归了学科课程,所以现在逐渐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