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服的发展研究2021/5/91目录四当代生活中的汉服三汉服的发展二汉服的特征与形式一汉服的历史2021/5/92一、汉服的历史2021/5/93汉服,即汉族的民族服装,亦称“衣冠”“汉装”“华服”。相传始于“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轩辕黄帝,清代开始汉服在暴力因素下开始衰落。但是汉服并未消失,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顽强的存活了下来。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绵延四千余年,汉服凝聚着祖先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汉服不单纯只是一件衣服,他是一个伟大文明的缩影,一个伟大民族的皮肤。汉服就像汉字、汉语一样,这里的“汉”是汉族,并不特指历史上的汉朝,所以汉服不能理解为“汉朝的服装”。2021/5/94二、汉服的特征与形式2021/5/95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隐扣、宽袍广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一般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亵衣)、中衣(里衣)、大衣(外衣)。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2021/5/96(一)特征——交领右衽上古时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诸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除了上衣左衽以外,胡服的下衣和足衣也与中原服饰明显有别。而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特点,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这也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2021/5/97(一)特征——系带隐扣系带隐扣即通身不用纽扣,仅用衣带固定衣服各部位。中国自古尊重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以带为汉服的主要系缚物,不仅尊重了自然和谐的人文思想,还利用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动感美。2021/5/98(一)特征——宽袍广袖衣衫阔大,以带轻缚。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宽衣大袖的国度向来禀赋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袖子的大小虽反复变化,却从来都是流畅的线条,不会刻意去收勒。2021/5/99(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衣裳制式的襦裙是汉服体系中最基本的款式,备受女子喜爱。男子流行通裁制式,衣裳制式则逐渐适用于非常重要的礼仪场合,其中,冕服便是帝王最隆重的礼服。2021/5/910(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1、冕服冕服,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的礼服。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2021/5/911(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十二纹章”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2021/5/912(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2、玄端玄衣用布十五升,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称端。又因玄端服无章彩纹饰,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这种服制称为"玄端"。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后深衣(上下连制)流行后玄端逐渐废止,后来明代恢复古玄端制而造“忠靖服”。此外,玄端也是古代中国的黑色礼服。2021/5/913(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3、襦裙——交领襦裙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衣裳”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2021/5/914(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3、襦裙——交领襦裙2021/5/915(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3、襦裙——对襟襦裙对襟,指汉服上衣的一种式样,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语出《红楼梦》第四九回:“独李纨穿一件哆罗呢对襟褂子。”2021/5/916(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3、襦裙——对襟襦裙对襟跟交领,是汉服几千年来重要的两种衣领。对襟汉服的款式颇多,有对襟罩衣(半臂、鹤氅、披衫、褙子、比甲),对襟上衣(对襟襦、对襟衫)。2021/5/917(二)形制——“衣裳”制(上衣下裳,裳指下裙)
3、襦裙——对襟襦裙对襟外衣至战国以来一直深受欢迎,到了魏晋朝发展出鹤氅,唐代由鹤氅发展出披衫,宋朝由披衫发展出褙子、由褙子发展出背心(比甲)。晋朝女子好穿对襟衫裙,束以腰带,崇尚宽博。唐代时盛行对襟齐胸襦裙,亦流行对襟齐腰襦裙。宋代除了流行对襟中腰襦裙外,还流行褙子。2021/5/918(二)形制——“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五经正义》:“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通俗的说即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身体包被,不会外露,雍容典雅。我们前几篇带大家了解了衣裳制,上衣下裳是华夏最古老的服制。华夏民族讲究尊崇传统、不忘本初,深衣虽是上下连裳,但仍在裁剪时分裁再加以缝合。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2021/5/919(二)形制——“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曲裾是汉服“深衣制”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1、曲裾2021/5/920(二)形制——“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1、曲裾2021/5/921(二)形制——“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2、直裾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2021/5/922(二)形制——“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2、直裾2021/5/923(二)形制——“袴褶”制(上短衣,下长裤)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袴褶。名起于汉末,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魏晋至南北朝,上下通用,皆为军服及行旅之服,北朝尤盛,以作常服和朝服,至施于妇女。唐末渐废,宋代仅仪卫中尚服之。2021/5/924
三、汉服的发展2021/5/925(一)商朝汉服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2021/5/926(二)周代汉服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影响了以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2021/5/927(二)周代汉服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2021/5/928(三)秦代汉服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2021/5/929(四)汉代汉服汉朝是中国最杰出的王朝之一。从汉朝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常见的一种服式。2021/5/930(四)汉代汉服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2021/5/931(五)魏晋南北朝汉服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所以,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直到南朝时期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2021/5/932(五)魏晋南北朝汉服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又称缚裤。2021/5/933(六)隋唐汉服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2021/5/934(六)隋唐汉服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又称“半袖”,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2021/5/935(七)宋代汉服宋朝汉服基本延续了唐朝,没有变化。宋代服饰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依照规定,凡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都必须佩带用金、银装饰为鱼形的“鱼袋”。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2021/5/936(八)元代汉服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元代贵族袭汉族制度,在服装上光织龙纹。2021/5/937(九)明代汉服历经蒙古帝国元朝的野蛮统治,中国经济与社会陷入彻底崩溃和混乱。为重塑礼仪与民族自尊心,明朝复国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很快丢弃了蒙元少数民族服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全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趋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2021/5/938(九)明代汉服2021/5/939(九)明代汉服比甲,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长马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之外。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后来逐渐传入民间,扩大了服用范围。比甲盛行于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妇女的偏爱。2021/5/940(九)明代汉服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2021/5/941(十)清代汉服清代汉族妇女服饰,在“男从女不从”的规范下,变化较男服为少。后妃命妇,仍承明俗,以凤冠、霞帔做礼服,普通妇女则穿披风、袄裙。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其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披风之上,装有低领,点缀着各式珠宝。披风里面,还有大襟、大袄小袄,小袄是妇女的贴身内衣,颜色大多用红、桃红、水红之类。2021/5/942(十)清代汉服2021/5/943四、当代生活中的汉服2021/5/94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3000名表演者身着汉服为嘉宾朗诵《论语》中的篇目章节,给嘉宾们奉献了一顿饕餮盛宴,使外国友人一睹汉服光彩。张艺谋导演选择这样的节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标配设备管理制度
- 钢板先进先出管理制度
- 入院管理制度sop
- 酒店后勤保安管理制度
- 门窗小店日常管理制度
- 食堂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 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范文(29篇)
- 提升县域中职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与对策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策略与实施路径分析
- 滑雪场项目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策略
- GB/Z 26337.1-2010供应链管理第1部分:综述与基本原理
- 幼儿园绘本:《超级细菌王国》
- 土壤污染及防治课件
- 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 视频编码技术课件
- 《2022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 道法《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课件
- 科学教学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精品文档)
- 火灾报警系统安装检查记录
- 压力性损伤管理制度
- 减重代谢手术护理---副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