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_第1页
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_第2页
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_第3页
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_第4页
十船舶动力系统建设专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船舶工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也是经略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要。为了有效支持船舶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2017实施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通过专项的实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具体表现:第一、推进了重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示范应用,使得我国船舶行业的产业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第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配套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取得一定突破,部分设备实现了装船应用;第三,相关试验检验平台建设得到积极推进,试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为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保证;第四、海洋环保技术日趋完善,行业绿色制造能力有效提升;第五、船舶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第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加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了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虽然通过支持重大项目,一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取得突破,推动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但是,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设备自主化装船率仍需提高,部分高端产品尚需攻坚,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等相关服务发展需要提速。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竞争缓慢这一切都证明了继续执行本专项十分必要。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发展目标出发,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全球海洋资源开发中突显出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为满足我国在国际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需进一步突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快船舶工业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实施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开展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上平台拆解装备、张力腿平台(TLP)、液货装卸及外输系统等油气开采装备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和国产化配套系统水平,形成我国海洋油气的装备体系。(九)极地船舶及设备建设专项开展极地散货船、物探船等极地首制船舶的示范应用,实现物探拖缆收放系统等极地用配套设备产业化,完成极地开发相关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实船应用。完善我国极地科考、开发、运输体系。(十)船舶新型动力系统建设专项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引进、海外并购等方式,开展双燃料发动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等船用动力系统的攻关,掌握装置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动自主创新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培养国产动力系统的自主品牌。组织形式整合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有较高份额的系统与设备制造商参与,深入挖掘细分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培养龙头企业。集中所有优势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应用示范。主要依托国内油气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工程、邮轮运营、船舶制造等骨干企业实施。引导用户与制造企业、配套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等,通过股权合资、技术合作等形式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重大产品技术攻关、技术制造和示范应用。关键设备及首台套应用。主要依托骨干配套企业实施,引导骨干配套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与总装建造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资合作,联合推动产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业化探索。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主要依托基础设施条件好、产品开发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和配套设备骨干企业实施。鼓励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技术、资本合作,建设智能船厂或智能示范生产线。试验检测平台建设。主要依托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骨干企业、关键设备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验认证机构,以及海洋油气开发骨干企业。鼓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单位共同建设。支持方式对示范应用和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项目,采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等政策性方式支持;对产业化能力建设等具有竞争性的项目,主要采用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等市场化方式支持。项目相关指标要求见《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一)示范应用。对示范应用单位给予产品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具体比例视情况研究确定。(二)关键设备与系统产业化。主要以产业投资基金注资方式支持,具体方案由基金管理机构和项目单位协商确定。对动力系统、通讯导航、水下探测监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长期依赖进口、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项目、原则上给予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三)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对具有公益性的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项目,原则上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其中,对行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项目,经我委批准,可提高补助比例。保障措施(一)依托市场需求。在“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创造示范性项目或引导性项目。利用当前全球各类要素成本低廉的机会,充分利用潜力巨大的国内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工程建设等市场,同时挖掘国外潜在市场,统筹用户需求和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以项目牵动,整合全球资源,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能力。(二)推动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体。发挥大国产业链齐全的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方式带动核心装备与技术能力的提高。发挥骨干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总装建造企业的牵头和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动研发、设计、建造、配套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产业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三)鼓励与地方政府及机构合作。鼓励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备选项目库。定期进行项目推荐和项目进展跟踪,并制作相关书面材料,解决企业申报前期准备不足的问题。在专项实施阶段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实施央地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成立专项海洋产业基金予以额外资金支持,在产业园区建设、新技术孵化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提供配套措施,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格局。(四)实施动态监管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机构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动态监管,对专项实施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必要时调整支持方式、支持重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对因条件变化确实无法实施的项目提出调整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央预算内资金安全。

附件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一)示范应用1.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作业水深3658米(22000英尺)、钻深15000米以上、平台最大甲板可变载荷10000吨以上、DP3定位系统,配套设备和系统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2.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水深在500米左右、储存量达20万吨、日油气处理能力2万吨左右、配套设备和系统本土化率达30%。3.海上平台拆解装备。平台的起重能力为10000吨以上,装备DP3动力定位系统,能够满足750人居住需要,吊机、北斗导航、SCR脱硝、全自动升降式栈桥等配套设备和系统领域实现本土化。4.中深水张力腿式生产平台(TLP)。工作水深1000米以上,排水量50000吨以上,张力筋腱定位,配置干式采油树,具有采油、生产、修井综合功能,生产处理能力:油2万吨/日以上、气150万立方米/日以上。5.液货装卸及外输系统。包括货油泵系统、透平驱动系统、液位遥测系统和外输系统等。扬程150mlc以上,最大外输能力6000立方米/小时。水下生产系统目标油气田的工程专项(一)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1.水下生产系统。包括水下采油树及配套工具、水下井口及配套工具、水下控制系统、多功能管汇、光纤钢管脐带缆等。最大工作水深500米左右,设计寿命20年以上。2.水下生产系统关键电气设备。包括水下电机、水下变压器、水下变频器、水下开关、水下可插拔电连接器等,工作水深500米左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保障装备工程专项(一)示范应用1.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可搭载60人、自持力60天,关键系统和设备实现国产化率90%以上。2.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装备。装备最大起重能力达到1200吨,最大作业水深可达60米,采用DP2动力定位系统,甲板面积和可变载荷满足主流风电作业需求。3.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平台最大起重能力达到2000吨,并实现自主研制与国产化,国产化率达85%。(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1.天然水合物试采装备。天然气日转化能力5-10万立方、反应压力小于50巴,天然气(甲烷)转化率大于95%,液体产物主要成分比例大于90%。2.浮式防波堤及波浪能发电一体化装置。单元模块消波效果不低于25%、发电能力不低于100千瓦。3.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水量可达100吨/天、脱盐率大于99.5%、吨水能耗小于4KWh、产水率40%、关键元件寿命不小于5年。海上应急综合保障工程专项示范应用1.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总功率为14000千瓦,抗风能力12级,总体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船舶的先进水平。2.近海打捞工程船。具备定位精准、货舱容量大、航速高、耐波性好等近海打捞能力。3.高速公务执法船。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最大航速不小于32节、极限抗风能力12级。4.多功能应急通信保障船。具备通信覆盖、数据采集、岸基接入、求救信号搜索、应急作业调度等能力;航速大于16节、排水量大于1600吨,续航力大于4000海里,自持力大于40天。(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1.救助打捞专用设备及系统。实现大吨位起重机、大吨位多绞线液压提升设备、大型拖缆机、大型A字架、大规模溢油控制与回收、饱和潜水设备等救助打捞专用设备和系统在实船上的首台套应用。2.水下特种作业设备。实现水下打桩设备、水下自动攻千斤设备、抬浮打捞浮力调节设备、水下切割与钻孔等水下特种作业设备在水下工程中的首台套应用。3.水下探测监测设备及系统。实现水面高速搜救无人艇(USV)、水下智能无人探测潜水器(AUV)、水下遥控作业潜水器(ROV)、水下载人潜水器(HOV)、水下常压潜水装具(ADS)、水下探测关键设备和传感器、雷达溢油探测追踪分析设备在实际水下工程中的首台套应用。4.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工作水深1500米、水下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8小时、采用水下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多通道冗余,实现首台套实船应用。智能化与节能减排工程专项(一)示范应用智能船。具备工业信息物理系统(CPS),具备船舶综合能效管理、船舶辅助自动驾驶、和远程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功能。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相同航速下油耗降低6%以上(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1.舱室辅机智能管控平台。完成大型远洋船舶配套的舱室辅机设备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开发与实船应用,具备舱室辅机健康状态监测和诊断、舱室辅机优化调度管理与决策支持和舱室辅机智能供配电管理等功能。2.绿色环保智能设备。实现大型远洋船配套的智能化尾气处理装置、VOC回收再利用装置、VLCC凝析油脱臭装置等设备的实船应用。4.高技术船及海工专用设备。实现深水多点锚泊系统、电力推进系统、钻井系统、起抛与锚拖带作业系统等关键专用配套设备系统的实船应用和产业化。(三)试验检测平台建设1.船岸一体化的绿色能源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平台。完成船岸一体的电站系统、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装备技术和产品验证,实现节能10%-20%以上和港口码头零排放目标。2.无人装卸作业系统的设计试验验证平台。完成无人甲板系统、无人装卸系统和智能物流系统等无人装卸作业系统及其运维保障的示范平台开发与实际应用,提高作业效率提高10%以上,废气与噪音污染降低10%以上。3.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心机电设备数据集成平台。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甲板机械系统、货油泵等舱机械等核心机电设备,以产品设计、制造、试验和运维等核心环节数字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平台工程应用。(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智能示范船厂建设项目承担单位要求为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骨干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认证完备,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具备较完整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近三年研发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智能示范船厂建设项目要求建立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生产管理和全寿命周期服务一体化软硬件平台,船型三维设计比例80%以上,船体加工数字化比例50%以上,每修正总吨工时数降低到15工时以下,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深远海智慧渔业工程专项示范应用1.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具备鱼饲料处理、活鱼聚集与输送、死鱼处理、养殖空间立体感知、渔网防污、渔网清洁等功能。作业水深60-300米,养殖水体15-25万立方米。设备的国产化率60%以上。2.深远海磷虾船。进行电力推进、磷虾捕捞、加工、冷藏设备国产化研制并实船应用。3.大型渔业专用运输安装装备。可实现大型渔场的全球跨洋远程运输和海上安装。(二)关键设备及系统产业化深远海渔业养殖关键系统。包括鱼饲料处理系统、活鱼聚集与输送系统、死鱼处理系统、养殖空间立体感知系统、超高分子量绳索网衣、渔网防污去污系统。(三)试验检测平台建设深远海养殖系统功能试验检测平台。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承担过海上大型养殖工程装备建设的骨干企业。平台具备渔业养殖关键系统的功能检测和综合调试能力,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深远海养殖系统虚拟试验验证平台。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承担过海上大型养殖工程装备建设的骨干企业。建成集成虚拟调试系统实验室,具备网络化数字模拟实验和虚拟验证能力。能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和管理信息库,实现产品建造全过程有效控制。豪华邮轮产业化工程专项示范应用1.大型邮轮首制船。10万总吨以上、最大客位4000人以上的大型邮轮工程示范,本土化率达到30%左右。2.中小型经济邮轮首制船。5-7万总吨、客位在1000-2000人左右,本土化率达到30%左右。3.大型邮轮专业化工艺设计建造能力。包括邮轮薄板分段制造、大功率激光复合焊设备和工艺、薄板变形控制工艺、纵骨和T排制造装焊的精度控制工艺的要求,形成相应的船体舾装加工制造能力。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工程专项1.虚拟现实设计与试验平台建设。要求虚拟试验技术平台的建设,需在首轮专项设置的国家试验检测技术平台的单位推进。平台要基于标准化的信息采集技术,形成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远程运维技术体系结构,可面向离散的机电设备系统、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开发船舶与海工机电设备系统、船舶推进系统设计、装配与虚拟现实平台。2.重大产品试验检测平台建设。要求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为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关键配套骨干企业,海洋油气开发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拥有相关领域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或为国家级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或为国家/省级检测、认证中心的依托单位,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试验、检测以及技术扩散和服务能力。极地船舶及设备建设专项示范应用极地船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