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检测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检测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检测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检测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检测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中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法弊坏。”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推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2.清朝雍正帝在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把人丁税平均分摊到田亩中,实行“摊丁入亩”,按占有土地的数量征税。此次赋役制度改革(

)A.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B.说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3.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 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4.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C.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D.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5.清代直隶省所属府州摊丁后负担变化如下表(单位两)所示府、州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天津府大名府…总计原征丁银36264.7626783.2442789.528278.3747188.4…400171.7摊入丁银26903.77114357.4438996.4917183.6956760.58…404854.9负担变化-9360.99-12425.80-3793.03+8905.32+9572.17…+4683.据此可知,摊丁入亩()A.有可能引发群体性民变 B.基层征缴丁银趋于均衡C.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拉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6.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该税收政策(

)A.废除了传统人头税 B.践行了仁政思想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7.如图是“明代财政制度演变与明代国家、社会状况对照图”。由此可见,明代财政制度的变化(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运与民生 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C.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决定性因素 D.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被否定8.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近代,正式确立是在(

)A.晚清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北洋政府 D.新中国成立后9.宋代户籍制度中的主客户以有无常产、是否承担国家税役负担为划分依据。乡村主户又根据土地、财产等物力的多寡划分为五等,三等以上的富裕户占主户10%左右。客户比例大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此现象(

)A.促成土地租佃制产生 B.加重了客户的赋税负担C.加剧当时社会的动荡 D.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流动10.清朝乾隆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这一做法客观上(

)A.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B.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激化了人地矛盾问题11.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访其淫,明救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唐《白居易集》卷《重赋》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后晋《旧唐书》卷《杨炎传》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B.后者认为两税法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非常客观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12.租佃制最早何时成为中国古代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宋元 D.明清13.下表是唐朝某时段赋税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税户数赋税收入总额天宝年间(公元755年)534.9万5700万贯建中元年(公元780年)308.5万4600万贯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144万3515万贯A.商业税成为中央政府的主要税源 B.两税法的施行相对增加政府收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是税户减少的主因 D.输“庸”代役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14.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项目数量(钱)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支出赋田租(上交实物)283折算为货币的大致数值人头税(上交货币)406役徭役与兵役2200部分兵役,农民亲身应役,其他以货币代役开支食4918以战国时期的数据为参考衣2732祭祀等300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15.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16.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A.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后,美国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1920年,农产品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但重税的征收和政府管制措施的出台,使得1917〜1918年的通货膨胀没造成巨大的贫富是距,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高法院出台了新规定,不再对企业的股票收税,此时的投资者往往产生了两种心理;一是希望通过购买股票来规范普通的个人所得税;二是不再一味地追求现金收益,而是通过购买股票来增加资本收益。普通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对象。据统计,美国新股发行总量从1926年的每月3000万美元暴增至1929年上半年的每月8亿美元,其中1929年夏天更是达到每月10亿美元。1921年开始出现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29年时就从美国人手屮吸走了85亿美元资金。各大商业银行从投资人手中吸纳并投进股票市场的金额更为惊人。

——摘编自【美】凯文·菲利普斯《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美国财富崛起之路》材料二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心改革税制,积极筹办征收所得税机关事宜,历时近10年,所得税终于在1936年10月正式开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所得税税源远不及发达的贡本主义国家丰裕。1937年,全国所得税收入预算列为2500万元;占全部收入的1.65%;1943年的所得税预算占全部岁入1.22%,1947年的所得税预算占全部岁入1.88%,民国时期,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都不占主要地位。——摘编自全鑫等主编《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直接税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前期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实施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得税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得税的征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后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法弊坏”可知,唐朝租庯调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两税法,该史料指出了两税法出现的原因,D项正确;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材料无法得出租庸调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结论,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税法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摊丁入地”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此次赋役制度改革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此次赋役制度改革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收入,不会加重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9世纪90年代后,国家税收由地方缴纳的固定税额转向“分税制”,并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这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能力,B项正确;税收改革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排除A项;税收改革是为了更好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排除C项;20世纪90年,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强化计划经济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的做法并不会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以庸代役是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内容,与两税法无关,排除C项;赋役合并折银征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废除人头税是清朝摊丁入亩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依据材料“清代直隶省所属府州摊丁后负担变化”,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摊丁后,直隶省府州的负担变化不一,有的负担减轻,有的反而加重,丁银折算不均,这样会逐渐拉大区域发展的差距,D项正确;有的地方负担变小,不会引发群体性民变,排除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银明显不均衡,排除B项;仅从一省的丁银负担状况,不能得出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根据材料“合并编派”“缴纳征银”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税收政策为一条鞭法,它使赋役货币化,使较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废除人头税是清代的摊丁入亩,排除A项;仁政思想体现民本理念,一条鞭法的目的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并不是统治者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排除B项;一条鞭法并未抑制土地兼并,且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财政制度的演变与国家治理能力基本同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运与民生之间的联系,A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民心向背是明朝灭亡的决定性因素,而非财政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D项正确;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是晚清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9.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户籍制度中的主客户以有无常产、是否承担国家税役负担为划分依据”,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流动,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租佃制,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根据有无财产进行收税,并不会加重客户的赋税负担,排除B项;宋代的户籍制度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并不会加剧社会的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乾隆年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反映的是摊丁入亩的赋税政策,以土地作为实际征税标准,废除了人头税,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从而激化了人地矛盾,D项正确;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有助于减轻百姓负担,排除A项;“消除”说法错误,排除B项;废除人头税,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从而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11.A【详解】根据材料“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可知,材料一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A项正确;根据材料“赋不加敛而增入”可知,材料二认为两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排除B项;白居易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但是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员腐败有失偏颇,排除C项;材料一认为两税法的失败在于官吏的腐败,材料二认为两税法没有加重百姓负担反而增加了政府收入,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两税法的,不能说“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据所学可知,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这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小农经济产生,租佃制就已出现,而不是秦汉,排除B项;宋元时期尤其是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因此租佃制的发展较为普遍,排除C项;明清时期也是租佃制发展较为普遍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唐朝这一时期税户数不断减少,到807年减少了十分之七,而赋税总额减少了不到一半,没有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政府控制人口减少,财政困难,于780年推行两税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收入,B项正确;唐朝时期农业税依然是主要税源,排除A项;这一时期税户减少的主因是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掌握的地区及人口减少,排除C项;输“庸”代役主要是唐前期的赋税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试题分析:整个表格分支出与收入两部分,收入:8500(钱),在支出中:供给官府(赋役两部分)2889(钱),开支部分:7950(钱),总的开支:10839(钱),支出多余收入,故A项正确,西汉的生产力获得提高,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B项错误;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是主要特点,受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其中官府开支所较家庭开支占比例较小,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15.B【详解】“一条鞭法”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答案为B项。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C项;这种改革没有推动经济政策的改变,排除D项。16.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46-1847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数量增多,但税额不升反降,19世纪50年代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也并未缴纳足够的关税,这说明当时的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广州海关的渎职,与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剧增无关,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逐渐解体,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广州海关自身的问题,与列强扩大侵略无关,故D项排除。17.(1)原因:美国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政府经济职能的加强;美国参加一战,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收入群体发展;加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间接导致的投资热潮加剧了金融风险。(2)特点:起步晚,准备时间长;政府重视;税源基础薄弱;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较低。根源: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征收所得税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所得税的税率及征税标准过时或不科学,可能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得出美国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从政府职能角度分析,得出政府经济职能的加强;依据材料“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后,美国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货膨胀”,得出美国参加一战,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影响:从财政收入角度分析,得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从发挥税收杠杆的角度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收入群体发展;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分析,得出加重了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依据材料“二是不再一味地追求现金收益,而是通过购买股票来增加资本收益。普通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对象”,得出间接导致的投资热潮加剧了金融风险。(2)特点:依据材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心改革税制,积极筹办征收所得税机关事宜,历时近10年”,得出起步晚,准备时间长;依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心改革税制”,得出政府重视;依据材料“但南京国民政府的所得税税源远不及发达的贡本主义国家丰裕”,得出税源基础薄弱;依据材料“民国时期,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都不占主要地位。”,得出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较低。根源: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分析,得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从所得税的功能分析,得出征收所得税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所得税征收的历史经验分析,得出所得税的税率及征税标准过时或不科学,可能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18.示例1:观点: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