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_第1页
第15课《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_第2页
第15课《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_第3页
第15课《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_第4页
第15课《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必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

彭荆风1.回顾略读的方法。

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生字词或者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里的故事。

3.按照时间来复述课文,再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看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归纳: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

”这一疑问来展开故事情节?明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2.文中的哪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人物做好事的时间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

人物做好事的时间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我和老余现在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现在送粮食,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尽力补上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一群姑娘前几年,姐姐出嫁后照料小屋向解放军和姐学习,接姐姐的班解放军十多年前砍树割草盖小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解放军盖小屋后照料小屋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3.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发生了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好处:

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课堂小结

1.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

2.顺着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布置作业

1.思考“思考探究”三,完成“积累拓展”四。

2.阅读《火车上的见闻》一文,完成文后练习题。

1.读课文,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说说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实写;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虚写;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2.朗读这些描写梨花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对全篇结构所起的作用。

点拨: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注意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1)在开头:开门见山,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等;(2)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3)在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等。

3.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这一标题有何妙处?

“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1.本文的标题以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深刻、含蓄而且很美。如果抛开这一点,不去考虑,这篇课文要是以“学雷锋”为题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读完本文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讨论。课堂总结1.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

2.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