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_第1页
运动生物力学_第2页
运动生物力学_第3页
运动生物力学_第4页
运动生物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物力学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页,共135页。目前國際潮流,無論是政治.經濟.醫學.教育.體育.競技與電腦科技等,均已邁向精緻分工.運動科學也順著時代潮流而誕生.運動生物力學(sportsbiomechanics)就是運動科學(sportsscience)中的分支,sportsbiomechanics名詞的出現來探討人體運動的現象,大約只有四十年的歷史,舉凡訓練量化.場館設施改善.器材更新等均有驚人成就.2004雅典奧運勇奪史上最光榮2金2銀1銅.2005世大運超空前6金2銀4銅(上屆大坵3金3銀5銅)等佳績,科研介入,功不可沒.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页,共135页。目錄第一章運動與力學基本概念回顧

第一節力學基本概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第四節運動定律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页,共135页。目錄第二章運動生物力學導論

第一節生物力學(Biomechanics)第二節運動生物力學(Sportsbiomechanics)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第四節如何學習運動生物力學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页,共135页。目錄第三章運動技術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第一節何謂定性分析?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第三節定性分析之限制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页,共135页。目錄第四章運動技術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第二節儀器紀錄法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页,共135页。目錄第五章動力學專題研究第一節動力學文獻選讀第二節Gaitway儀器操作與實習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页,共135页。目錄第六章運動學專題研究第一節運動學文獻選讀第二節動作分析系統儀器操作與實習(APAS;Kwon3D)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页,共135页。第一章運動與力學

基本概念回顧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页,共135页。第一節力學基本概念長度(length)位置,角度(position:locationwithrespecttoaparticularreferenceframe)時間(time)(displacement:changeinposition)(eg:anklepath)先後順序、持續性(EMG)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页,共135页。第一節力學基本概念(續)質量(mass)

物體(mass)效應(displacement)

外力(force)地心引力當F1=F2,且m1>m2時,則V2>V1∵W=mg,當m1>m2時,W1>W2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页,共135页。第一節力學基本概念(續)力(force)外在效應(外力)(externalforce)-改變物體之運動狀態內在效應(內力)(internalforce)-改變物體型態大小、方向與施力點任一改變,效應即隨之改變省力與費力(槓桿原理)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2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目的:包括下列測量以瞭解與評估運動現象:速度(velocity)旋轉(rotation)(角度變化)加速度(acceleration)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3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速度(velocity)(changeinpositionwithrespecttotime)長度性速度:e.g12分鐘跑走時間性速度:e.g400公尺瞬時速度:e.g計速器分速度初速度水平速度(投擲)垂直速度e.g一位短距離跑者之體角為30°,速度為10m/sec,求其水平與垂直分速度?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4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速度(velocity)平均速度角速度:物體轉動時角位移之時間變率(θ為弧度,弧度=57.3°)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5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旋轉(rotation)(角度變化):作用力沒有通過重心時所產生之運動現象。(e.g橄欖球,來福槍)身體動作之旋轉(e.g踝關節路徑)運動器具之旋轉原理:旋轉體上某一點之直線速度與該點至旋轉中心的距離成正比。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6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旋轉(rotation)(角度變化)力矩(torque):T=f×d為力與力臂之乘積轉動慣量:等於質量與旋轉半徑平方之乘積。(e.g球拍加重、球桿加長、握棒方式、鏈球、跆拳踢擊…)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7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加速度(acceleration:changeinvelocity

with

respecttotime):乃速度變化之能力。正加速度:物體向前推進或移動,愈來愈快。負加速度:向後移動或愈來愈慢。零加速度:不動或等速移動。重力加速度:9.8m/sec2,但因受空氣阻力影響,拋射體向下加速度並非固定。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8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加速度:乃速度變化之能力。角加速度:角速度之時間變化

直線加速度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9页,共135页。KinematicsDynamicsKinetics(取自MillerDorisI,Biomechancisof

sport,pp40-63))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0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基本概念(續)平衡與穩定影響穩定平衡因素重心落在支持基底內基底面大小(投擲迴轉)重量(重量上升、穩定上升)但不適敏捷性快速之項目重心高度迴旋(eg陀螺、腳踏車)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1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

落體(垂直拋射運動)

輕而拋射線高的物體因受空氣阻力之影響,水平速度漸次減慢至零而只剩垂直速度,造成拋射而直線下落之運動現象.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2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

落體(垂直拋射運動)

自由下落之物體受牛頓地心引力理論重力加速度之影響,造成物體不斷增加下降之速度。對於判斷物體下落之位置與時間,顯得格外重要。例:球超網高1.2m,求所能扣球時間為何?(t=0.495sec)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3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拋射體(物體離開地面或支撐點)拋物線當空氣阻力不足以影響物體拋射之軌跡(落體)時,該物體便產生一個弧形的軌跡,此種物體移動之路徑,數學上稱為「拋物線」(Parabola)。且該物體受地心引力作用以9.8m/sec2的固定加速度落向地球。運動員對於拋射體飛行路徑之判斷能力可以影響接住或投擲拋射體之技術,但有時運動員本身也是一種拋射體。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4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拋射體

影響拋射體運動的三個主要變項(自變項)最大高度水平距離飛行時間拋射出手速度、角度高度e.g高爾夫球桿長短速度桿頭擊球面角度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5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拋射體

影響拋射體運動的三個主要變項(自變項)何者較重要如何預測與推估(regression).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6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拋射體

拋射體運動的三個主要變項

影響水平距離之因素為何?水平距離=Vo^2sin2Q/gQ=tan-1Vy/Vx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7页,共135页。第三節落體與拋射體(續)拋射體

拋射體運動的三個主要變項當角度=90°時可得空中時間最長、高度最高;當角度=45°時,起點高度=落點高度時,可得最遠水平距離;當角度>45°時,起點低於落點,水平距離↑;當角度<45°時,起點高於落點,水平距離↑。e.g棒球傳球與接高飛球之判斷,自外野傳至本壘以彈跳一次就達本壘之球速最快,否則拋物線直接傳回會使空中時間增長(因垂直方向分速度↑)。e.g跳遠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8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功能用來預測或操控物體未來之運動形式。慣性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且質量↑慣性↑(T.E=PE+RKE+TKE,M=mv)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29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慣性定律之應用:推鉛球撐竿急速運(盤)球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0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加速度定律力量加諸物體而產生加速度之移動,其活動時之加速度與力量大小成正比(e.g人力推車)。

力物體(骨骼、肌肉)外在效應(移動、滑動、滾動…)內在效應(張力、壓力、剪力、扭力…)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1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加速度定律

加速度於運動上之應用:正加速:負加速:標槍wilson網球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2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反作用力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出現,且力量相同、方向相反。e.g跑步速度↑(V=SL*SF),則著地時間↓,空中時間↑,地面反作用力↓,因此速度無法突破極限(另一為手臂擺動與下肢擺動無法配合)。

屈臂以減小轉動慣量,加快擺臂速度

步頻加快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3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反作用力定律

影響反作用力之因素:表層差異反作用之方向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4页,共135页。第四節運動定律(續)

討論:

力學理論如何應用在投擲項目上?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5页,共135页。第二章運動生物力

學導論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6页,共135页。第一節生物力學乃結合生物學(biology)與力學(mechanics)而成的一門科學。原本應用於醫學、復健、解剖及太空科學之研究方面,由於針對病患走路之研究,效果頗佳,因此將生物力學的觀念與研究方法應用在人體動作分析上而形成所謂「運動生物力學」(sportbiomechanics)。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7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生物力學

乃描寫、分析與評估人體運動時,身體之內在與外在力量,以及這些力量所造成影響的一門學問。亦即根據生物學與力學之觀點與方法來分析評估人體動作,以改善運動技術,提升運動成績為目的。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8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生物力學(續)

運動生物力學分為靜力學.動力學.運動學.材料力學與流體力學等領域,根據研究目的使用儀器也有所不同.運動學是研究人體在空間的線性及角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一門學問,最常使用的器材是高速攝影機.動作分析系統和電腦等.靜力學與動力學是研究作用於人體或其使用器材的內力及外力的一門科學,所研究的力包括重力.GRF,最常使用測力板.張力計及加速規等.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39页,共135页。第二節運動生物力學(續)

主要研究內容有針對肌力(EMG)、運動中各關節活動範圍與模式、地面反作用力、動作分析(motionanalysis)與步態分析(gaitanalysis)、身體活動效率與最佳化動作模式(optimization)之建立等。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0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

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著重於分析方法,對運動員之身體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之姿勢進行定性和定量之評定,並導出造成其差異之原因,進而擬定訓練處方與改進之道。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1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

通常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有下列種類:直接觀察視覺之觀察乃最早期之研究方法,雖無法獲得正確而客觀之數據,但亦可作為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參考依據(定性分析)。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2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身體測量(anthropometry)測量身體建立各肢段之重量、體積、密度、重心、位置、轉動貫量等資料→進一步分析身體重心位置與各關節應力之相關情形。包括有直接測量法、屍體解剖法、反應力板法、浸水法、攝影法與數學模式法等。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3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身體測量(anthropometry)目的:測量身體重心原理:力矩平衡原理單肢段雙肢段參肢段多肢段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4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時間分析目的:瞭解人體或肢段在各段距離間行進之速度變化情形。儀器:分段計時器例如:測量跳遠助跑最後十公尺之四步速度變化情形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5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攝影分析(cinematographyanalysis)目的:將人體活動之過程紀錄下來,以進行更多、更精確、更客觀之人體活動分析,乃最廣泛被使用之研究方法。工具:高速攝影機(e.gpeak5)、錄影帶、監控器、Trigger(同步儀)與數位化軟體、座標比例尺等。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6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攝影分析(cinematographyanalysis)座標比例尺:進行座標值與實際值之轉換,將數位化座標與實際長寬之比例,建立線性關係,比如:水平軸H=AX+B垂直軸V=AY+C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7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角度測量器(electrogoniometry)分析目的:分析人體關節在活動過程中變化之情形。工具:角度測量器、擴大器(amplifier)、示波器(oscilloscope)。方法:將角度測量器置於關節中心位置,並且固定其兩軸於相鄰肢段之縱軸上,使得角度器之兩軸隨肢段之活動而改變其角度測量值。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8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分析目的:測量人體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肌肉電位變化情形,以了解人體不同部位肌肉參與之強度、時間順序與相互之合作關係,以作為運動技術分析之重要資料來源。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49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分析方法:電極法實例:跑步各階段各主要肌群之EMG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0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測力板(forceplate)分析目的:在測量人體運動過程中,作用於外的力量大小、方向、作用力之位置、衝量、壓力中心分佈、著地時間、第一、第二峰值等,亦為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1页,共135页。第三節運動生物力學之研究方法(續)測力板(forceplate)分析原理:在Kistler測力板的四個角落內,各裝有三個方向的壓電材料感應器(piezoelectric,又稱sensor)可以接收到從測力板上傳來不同方向的力量資料.F1=Fx1+Fy1+Fz1,F2=Fx2+Fy2+Fz2

F3=Fx3+Fy3+Fz3,F4=Fx4+Fy4+Fz4

F1+F2+F3+F4=合力(其作用點即為壓力中心)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2页,共135页。第四節如何學習運動生物力學

運動生物力學乃一門整合之科學,包括下列諸學科:相關學科物理學(運動學、靜力學、動力等)數學(微積分、三角函數、線性代數)統計學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電腦操作能力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3页,共135页。第四節如何學習運動生物力學(續)主要專業分析能力:由於運動生物力學主要測量人體之運動現象,因此下列專業分析能力是必備的:分析與解釋測量結果攝影分析之能力建立人體運動模式之能力處理實驗數據之能力攝影與測力板資料相互驗證之能力肌電圖分析能力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4页,共135页。第三章運動技術

定性分析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5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性分析?

凡是研究資料之蒐集不是以度量作為計數之研究方法稱之為「定性分析」研究法,其資料蒐集之方法包括有調查、觀察與訪問等,其目的乃在針對局部現象(關鍵性動作)之了解,而非全面性與普遍化。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6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性分析?(續)

特徵:針對人體活動過程進行觀察重描述而非量度重發生之過程(因)而非結果長期或多次對小樣本之觀察(樣本次數)建立模式以為定量分析之基準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7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性分析?(續)優點:針對動作之優劣可立即提供修正(回饋)節省時效與人力、財力適用教學與訓練上對於較大(明顯)錯誤之動作可立即矯正

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8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性分析?(續)缺點:研究者若缺乏專業知識與能力,很難觀察出動作之優劣與缺點之所在時間較短且複雜之動作不適合使用此法信度與效度令人質疑觀察之動作缺乏代表性不適合於研究上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59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來分析運動技術之過程包括:(Thomas&Nelsom,1990)一.定義研究主題二.建立模式

(一)決定運動最後結果(二)細分運動最後結果(三)蒐集資料

(四)分析資料(五)回饋與建議

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0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

使用定性分析方法來分析運動技術之過程包括:(Thomas&Nelsom,1990)定義研究主題選擇某一特定動作作為研究主題乃是確保該研究價值之所在,絕不可為研究而研究。必須為解決問題而研究,比如跳高之起跳動作、網球之發球動作與短跑之著地動作以及投手重心之位移等關鍵性動作。

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1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建立模式動作分析乃由動作之結果推導到原因,亦即必須先確定結果為何?再決定影響(產生)結果之要素,進而再細分該些要素。通常運動之結果包括有:長度、高度、距離、得分、時間與重量等客觀性結果以及評分與優劣(順暢)等主觀性結果。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2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力學模式建立之步驟如下:一.決定運動之最後結果二.細分運動結果三.資料蒐集四.資料分析五.回饋與建議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3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力學模式建立之步驟如下:

決定運動之最後結果(Hay&Reid,1988)客觀性-可直接測量的主觀性-不能直接測量的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4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力學模式建立之步驟如下:細分運動結果數學方法:跳遠距離=起跳距離+飛行距離+著地距離-後倒距離機械學方法:e.g跑步,時間(秒)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5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時間距離速度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6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決定影響細分結果之要素

速度步幅步頻起蹬距離飛程著地距離地面時間空中時間起蹬速度起蹬角度起蹬高度空氣阻力重力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7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決定影響細分結果之要素

Temporalpatternsinrunning(BIOMECHANICSIVpp.106-110)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8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重要細部動作說明(飛程與空中時間)起蹬速度:大腿後擺與加速度、膝關節伸展速度、踝關節下蹬等起蹬角度:臀部上提、軀幹前傾起蹬高度:膝關節著地期之伸屈(cushioningphase)空氣阻力:體型、服裝

重力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69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資料蒐集直接觀察法-適合於簡單之動作教學或短時間之體育教學,提供教學立即回饋。間接觀察法-照相或攝影方式,收集動作過程,對於很快卻較複雜之動作進行反覆分析研究。

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0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注意:所觀察之動作需具代表性(無熱身或疲勞情況下不宜)不能以單一次動作作為分析之用(15次至20次為宜)觀察者之位置應適中,e.g跑步動作分析資料前勿對學生提供任何訊息

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1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資料分析目的:根據力學模式評估受試者運動技術之優劣進行所謂「質」的分析,來分析運動技術之力學組成要素。e.g跳遠距離=起跳時身體重心與起跳板之水平距離+飛程+落地時身體重心與著地點之水平距離,再細分各要素。第七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2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資料分析e.g跳遠距離(R)=起跳時身體重心與起跳板之水平距離(S1)+飛程(S2)+落地時身體重心與著地點之水平距離(S3),再細分各要素。R=S1+S2+S3=3.46%+88.74%+7.80%(取自VladiminPopov)第七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3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資料分析一流跳遠運動員起跳之速度,角度與成績之關係:(速度利用率)(許樹淵,pp512)運動員成績速度(呎/秒)角度模擬最佳化角度G.Bell25呎5吋29.8521度50分40度33分R.Poston27呎2吋31.2929度50分43度39分O’Wen26呎8吋30.1822度43度35分E.Shelby26呎30.5020度43度37分Ovanesian26呎10吋30.34

20度10分43度35分第七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4页,共135页。第二節定性分析之步驟(續)回饋與建議目的:提供選手改進缺點以提升運動表現。作法:提出評價,說明錯誤動作對運動表現之影響,以及改進方法與程序。(診斷矯正最佳化)第七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5页,共135页。第三節定性分析之限制

缺乏外在效度小樣本或屬個案研究,推論至他人有其困難度。因此做結論時需謹慎。

第七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6页,共135页。第三節定性分析之限制(續)

模式之正確性模式之建立因研究者之專業與經驗(e.g無跳高經驗者)而很難一致,沒有一成不變之模式。效度與信度(validity&reliability)因研究方法乃是以研究者之判斷為主,因此其對技術之評估與推論易流於主觀。

第七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7页,共135页。第四節定性分析文獻介紹

網球發球之定性分析(發球力學模式)(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1994,6.pp.377-378)第七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8页,共135页。第四章運動技術定量分析第七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79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凡是使用儀器針對所關心變數(自變數與依變數)在控制之下進行實驗以蒐集資料之過程。資料之取得並非來自研究者之慣常、權威、直覺或推理。

第八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0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續)定量分析法乃屬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過程包括有:建立假設(eg:跳高與鉛球))所謂「假設」(hypothesis)乃是對待解決問題提出暫時或嘗試性之答案。假設需為解決問題,具實用性與價值性.第八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1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續)蒐集資料(data)(B.H&B.W控制一致)

蒐集假設性之資料以驗證假設之真偽以解決問題,因此資料必須盡量直接與假設有關,也因此「實驗設計」(experimentaldesign)是必需的。

第八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2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續)實驗設計目的:(如:稻米收獲量)一.決定所要操弄的自變項與所要觀察的依變項二.考慮控制哪些外來無關變項,以觀察此自變項對依變項所產生之影響三.實驗設計如果錯誤或不當,不但不能獲得正確答案,可能造成錯誤或與事實相反之結論.第八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3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續)處理並分析資料實驗所得資料通常是雜亂無章的,必須使用統計方法以達(一)簡化所得資料,了解其分佈情形(二)檢驗變項間關係之有無程度。(有相關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第八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4页,共135页。第一節何謂定量分析法?(續)獲得結論結論之獲得必須根據證據(資料),而不可訴諸情緒,經由適當實驗設計蒐集資料以及統計分析後,可以判定哪些事項對所研究之主要事項產生影響。

第八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5页,共135页。第二節儀器紀錄法

儀器是實驗所使用之工具,以幫助研究者獲得和處理資料之用,乃不可或缺之工具,對於儀器使用之知識與相關之研究必須常接觸與吸收。

第八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6页,共135页。第二節儀器紀錄法(續)儀器使用之目的:可呈現刺激-反應效果操弄自變項以觀察此項改變對依變項所產生之影響(量角器跑步機)控制實驗條件(環境)除了所操弄變項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會使依變項發生改變,必須設法把該些因素之影響力消除,以免干擾實驗結果。(e.g速度與地面反作用力.能量消耗)第八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7页,共135页。第二節儀器紀錄法(續)--測量或紀錄運動表現(行為)儀器可針對受試者之動作是否隨實驗處理(自變項)之不同而有所改變加以測量紀錄(e.g攝氧量自2m/s起)處理實驗資料原始資料(rawdata)乃一群零散之數據,無法看出其中意義,研究者必須利用儀器(電腦)將這些資料加以處理。第八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8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誤差(error):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人體實驗誤差之發生乃不可避免。真實值未知,實驗力求測量值符合真實值,通常以多次之測量值之平均數代表真實值。(測量值=真實值+_誤差值),誤差值越小則測量值信度越高.

第八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89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誤差之來源:人為因素e.g讀取碼表時間,看錯或登記錯儀器因素e.g操作方法錯誤或未經校正與實際情境不符e.g跑步機上測量最大耗氧量(treadmill&douglasbag)成長與練習練習與否會影響測量值第九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0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誤差之種類:

系統誤差:乃指實驗之精確度(accuracy),亦即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吻合程度(效度)(validity),通常以標準差(δ)來表示,公式為校正可減少誤差。

第九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1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eg:甲班100m成績若乙班SD=0.43NtrXn–X(Xn-X)^2112’’3-0.020.0004212’’40.080.0064312’’60.280.0784412’’1-0.230.0484512’’2-0.120.0144M=12.32SUM=0.148S.D=0.1923534SD<M甲班效度>乙班第九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2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誤差之種類:

隨機誤差:乃指實驗之精密度(precision),可說是實驗結果之再現性(reproducibility),又稱「信度」(reliability),或可靠性。經得起檢驗的.第九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3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信度之種類:

一.短期資料的信度(一)器材:相同器材,相同實驗,但資料獲得沒有一致性,導致誤差值極大.如:肌電的電極片貼紮位置.肌表層流汗等.(二)受試者:受試動作前後差異大,如:初學者的動作為非常態,應多次重覆測試.(三)研究者:本身觀念是否偏執而導致執行的偏差,如:問卷內容的設計.第九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4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信度之種類:

二.長期資料的信度(一)器材:長期多次的相同實驗,器材的架設是否移位,如:攝影時是否相同距離.高度.水平與快門等.(二)受試者:外在的運動環境與內在的選手動作穩定性,以求得客觀的常態資料.(三)研究者:是否建立常態的紀錄資料.第九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5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建立資料信度之方法:

一.研究者內在信度的建立(一)多位研究者共同蒐集相同信號,由最高專業者審視訊號.如:在肌電與測力板測量中如何找出正確的攫取內容.(二)多種器材共同蒐集訊號,相互比對其訊號的認知差距.如:同步測試後,相同時間點在不同資料上的解釋.第九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6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建立資料信度之方法:

二.測試過程外在信度的建立(一)必須說明器材場地設計使用與訊號攫取的方法.(二)受試者對象.等級.分組,與實驗題目的關係必須說明.(三)受試情境與場地環境的統一.如:相同的問卷,戶外實驗時的相同環境控制等.第九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7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效度的種類:

實驗設計的結構內容必須符合題目所需的內容,才是有效用的資料,無效用的資料即使訊號攫取過程正確(信度高),也無意義可言.一.表面效度:如兩種不同跳水方式在跳板的反作用力測試,兩種動作必須明顯區分.

第九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8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效度的種類:

二.內容效度:如動作分期是否完整,以備客觀處理.三.預測效度:如選才的實驗,變相的選擇正確則結果預測性高.四.一致效度:如肢段重心的測量,不同的測量器材結果都相同.五.結構效度:如同一訓練法實施於不同程度的受試者,結果皆顯著表示效度高.第九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99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影響資料效度的因素:

一.內容效度:指實驗變因的控制如器材.研究者與受試者所致的訊號誤差大,則使實驗的自變項與因變項無法操控.二.外在效度:指實驗結果的重覆驗證,如A藥對人類(不分性別.年齡…等)是否相同有效,以外在效度重覆驗證內在效度.第一百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0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誤差的來源一.蒐集前(一)不當的校正值(二)不當的使用儀器(如電極片不乾淨,導致雜訊)(三)不正確的測量位置(四)儀器本身的精確度(五)電流與電壓不穩(六)外在環境的不統一(如溫度)第一百零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1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誤差的來源二.蒐集階段(一)取樣頻率設定錯誤(易失真)(二)不當的拍攝距離(焦距)(三)攝影機機身不水平(四)多台攝影時的高度距離不一(五)遙控啟動振動攝影(六)機身移位第一百零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2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誤差的來源三.資料處理階段(一)影像太小(影像是實體的20-25%最清楚)(二)畫面清晰度與解析度不清影響點選關節(三)研究者對動作的熟悉度與人體解剖不夠瞭解(四)點選關節後轉換數位化時的頻率不當(五)太疲累注意力不集中第一百零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3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資料誤差的來源四.資料分析階段(一)文獻閱讀不詳(二)統計考驗方式錯誤(三)軟體操作不熟練第一百零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4页,共135页。第三節實驗與誤差(續)如何減少誤差?增加測量次數可使信度提高(eg:strides)儀器校正可使效度增加平滑數據(smoothingdata)(eg:傅立葉函數)原始資料通常曲折不平滑,且只能概略代表真實值之範圍。第一百零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5页,共135页。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肢段(segment)資料建立之重要性目的:定量分析主要在蒐集人體運動過程之運動學資料以為分析研究之用.在人體運動之研究上,大多是將人體之動作拍攝紀錄下來,再進行數位化(digitizing),才能計算運動過程之重心、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等運動學資料,以作為傷害或復健與運動訓練之參考。

第一百零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6页,共135页。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續)肢段(segment)資料建立之重要性

在進行數位化後,需要有人體肢段之基本資料比如肢段重量、肢段重心、肢段轉動慣量與肢段旋轉半徑等,才能進行重心、位移等運動學變數之計算。

第一百零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7页,共135页。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續)資料內容:人體肢段資料包括

肢段重量(王金成pp.58)肢段通常分為頭與頸、軀幹、上臂(左右)、前臂(左右)、手(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與腳(左右)等14個肢段17個關節點,各肢段重量通常以該肢段與全身重量之比例來表示。

第一百零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8页,共135页。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續)資料內容:人體肢段資料包括

肢段重心(Winterpp.150-152)以肢段縱軸上之重心位置到肢段近端或遠端之距離,與該肢段總長度之比例來表示。

第一百零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09页,共135页。第四節人體肢段資料之建立(續)肢段轉動慣量(momentofinertia)以各肢段中心位置對肢段縱軸之轉動慣量來表示(I=mr2)。肢段旋轉半徑(radiusofgyration)肢段重心距近端或遠端之長度。第一百一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0页,共135页。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位置設定(marker)之目的

為了幫助研究者對於肢段與關節點之認定以減少數位化所造成之誤差.第一百一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1页,共135页。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續)位置設定(marker)之目的在攝影分析人體動作之過程中,研究者為了簡化人體動作,通常假設人體肢段為固定剛體(rigidbody),且以肢段重心點代表該肢段,以肢段之兩個端點來表示該肢段之位置,但在這種假設下所建立之人體動作分析資料,只可說是近似人體之動作,與真正之動作往往有些差距,這種誤差如果太大的話,可能就會與事實脫節,唯有將這些誤差盡量減少,所分析之動作才會與事實相符,才能近一步改善動作。第一百一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2页,共135页。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續)在上述誤差中,肢段數位化(digitizing)通常是其主要來源,為了減少數位化所造成之誤差,研究者通常會在受試者身上貼上記號,來幫助關節或肢段位置之認定,尤其是在走路、跑步或跳遠等二度空間之動作分析中,更有其必要性。

第一百一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3页,共135页。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續)記號數量之選擇依據肢段數目先設定人體是由多少肢段所組成,通常二度空間由十段、三度空間由十四段所組成。根據動作之特徵當記號被身體遮蓋或受動作角度影響而偏離原定位置時,記號位置必須重新考量。依特定動作而不同e.g分析腳與地面之接觸動作,則記號必須遍及踝、後跟、第五蹠骨及腳尖等。第一百一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4页,共135页。第五節人體肢段記號位置設定(續)考慮記號之大小太大易使資料不夠精確,太小則可能在影帶中不易顯現(不易反光),但有時為了拍攝整個身體之動作過程,必須採取較遠之焦距,記號大小之選擇必須慎重。將動作簡化攝影分析法一直努力將動作簡單化而能正確地分析動作。記號愈多雖能表現更真實之動作,但使資料處理與分析增加困難,因此並非愈多愈好。

第一百一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5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肢段重心計算(Winter,p51)

腳掌重心已知腳掌重心為全腳掌之50%處,某張畫面(frame10)之踝座標為(84.9,11.0),第五蹠骨座標為(101.1,1.3),求腳掌重心在何處?解:x=0.5*(101.1-84.9)+84.9=93.0y=0.5*(11.0-1.3)+1.3=6.15frame10C.O.G=(93.0,6.15)第一百一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6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續)股(大腿)骨重心(Winterpp.51)

已知股骨之重心位於距臀關節43.3%處某張畫面(frame10)之臀關節座標為(72.1、92.8),膝關節為(86.4、54.9),求股骨重心位置?解:x=0.433*(86.4-72.1)+72.1=78.3y=92.8-0.433*(92.8-54.9)=76.4frame10C.O.G=(78.3,76.4)第一百一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7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續)重量與重心位置已知某甲體重80㎏,其各肢段之重量比例如TableA.2(WinterP.151),各肢段長度如TableA.l(WinterP150)試求腳掌、脛骨、股骨與軀幹(H.A.T)各肢段之重量與重心位置為何?解:肢段重量=w*?肢段重心=length*?第一百一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8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續)多肢段重心計算(WinterP.56)計算多肢段重心之前,必須先知道各肢段之重量以及該張畫面時各肢段之重心位置(座標),亦即求各肢段重心之總合位置。公式如下:-------(1)第一百一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19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續)-------(2)為第某張畫面各肢段重心在X軸之位置(含左右兩肢段之和)亦即上式(1)應為(式中f為各肢段與全身重之比例)同理,第一百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十五分。第120页,共135页。第六節運動學資料之計算(續)【實例】(WinterP56)某選手跑步週期中第15張畫面之肢段重心座標分別如下:x1y1x1-1y1-1右腳掌(0.929、0.062);左腳掌(0.56、0.156)右脛骨(0.884、0.358);左脛骨(0.743、0.416)右股骨(0.863、0.773);左股骨(0.846、0.760)右H.A.T(0.791、1.275);左H.A.T(0.7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