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会思辨深刻立意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指出,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2021年全国高考8套试题,其中有7套是关系型思辨作文。全国甲卷:“有为与可为”全国乙卷:“修身、矫思、立义”全国新高考Ⅰ卷:“强与弱”全国新高考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浙江卷:“取与舍”……
大多为二元思辨。思辨之重要性2022年全国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题,都是思辨性话题。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全国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多呈现三元思辨关系。随着话题内容在广度上的拓展,必然带来深度思考上的难度,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之重要性学会思辨深刻立意典题示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典题示例审题指导在审题上,首先要审清三个概念的语境义:1.选择(1)汉语词典意思:挑选、择取。理性选择包括辨别、比较、筛选、分析、明确等过程。(2)材料中涉及的显性信息有:科学家强调“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致力于科技攻关、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这是她的选择;摄影家认为“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这是他的选择;建筑家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格局,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这是他的选择。(3)根据语境界定:选择的原因有很多,选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这样的选择都是出自热爱、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国家社会需要的选择,是可持久的正确的选择。第一步,结合材料明确概念内涵,形成准确判断。典题示例2.创造(1)汉语词典意思:发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建造、创造(撰写文章及文艺作品)。(2)材料中涉及的显性信息有:创新发展;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改变……模式,建造……作品。(3)根据语境界定:以“发明”为主,产生出一个新的东西来。(4)本质(材料指向):具有开拓性、独创性、探索性、价值性等特征。但创造并不是全然抛弃传统,也不是断然否定前人,而是在传承中创新。3.未来(1)汉语词典意思:没有到来、未到,尚未发生;佛教里指来生来世,将来。(2)材料中涉及的显性信息有:开启未来的力量;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几代人仍然觉得美好。(3)语境义:将来,前景,个人前途或集体的前途、希望之所在,新一代有生力量,指向未来的引申义,等。典题示例第二步: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个关键词并不是并列关系,“选择”是前提性的,是基础;“创造”是关键性的,是核心;“未来”是成果性的,是目的。只有正确选择才能面向未来;只有创新创造才能赢得未来。正确选择+创新创造=开启未来。
除了概念的逻辑,这三个词还包含着内涵层面,即“小我”和“大我”、当下和未来之间的思辨:“小我”的选择和创造,不仅让自己的未来变得美好,也让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更加坚定有力,反过来,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也会影响“小我”的选择和创造;前人的选择和创造,让他们对未来的所愿成真,成为了我们今天的选择与创造的新起点。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三个概念之间的彼此联系,然后写作的思路就清晰了。典题示例参考立意:(1)每个青年都必须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事业,让自己的选择能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推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为国家带来美好的前途。(2)每个青年要创造性地工作,运用新知识,采取新方法,体现新思维;要重视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注重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打造有创意有个性的产品。(3)每个青年都应当立足未来,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极力打造有民族血脉的、永不过时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范文展示热爱驱选择
创造向未来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百年壮阔。1922年到2022年,百年历程中,一代代共青团员勇于选择内心的热爱,驱动奋发的创造引擎,走向未来的脚步愈发坚定。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在不同行业踔厉奋发的时代明星和英雄。当然,当今的明星和英雄,并不单单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染战场的战士,在和平时代,那些以嘉言懿行获得社会认可、成为国家集体记忆的人,就是明星和英雄。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是的,我们通过这些明星和英雄的选择与创造,一定能看到了开启未来的力量!范文展示
选择所爱,苔花当作牡丹开。
“森林中有两条路,我选择人烟稀少的那一条。”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罗伯特坦言选择所爱。是的,一生太短,何不追寻内心的热爱,悍然赴之?于是我看到要让裁判挑不出毛病的武大靖,看到耶鲁毕业却回乡致力乡村发展的秦玥飞,看到毅然选择北大考古系的山村女孩钟芳蓉……他们以心灵触及心灵,用灵魂震撼灵魂。是的,心有旖旎的人,从来不怕旁人煞风景;逐日移山的人,从来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而每一份对热爱的选择,都蕴含着苔花学做牡丹开的心气。创造出新,铅刀亦有干将志。
当科学家发出“创新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的呼喊,我们应该意识到,新时代不仅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无限机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发展就会受制于人。我们的核电“华龙”、射电望远镜“天眼”、导航系统“北斗”、量子计算机“九章”等这些大国重器惊艳世界,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和人文传承相结合的产物。“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我还有热忱,我渴望创造以出新。用铅刀磨练干将,以创新造就不凡,新时代的光辉会照耀到每一个人,天道酬勤的国度不会辜负奋进创新者。奔赴未来,萤烛终比日月光。建筑家认为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就要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其实人亦然。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所以,当一个人心怀梦想时,他将在梦想指引下,描绘出人生的精彩画卷。想一想小米创始人雷军,再想一想李彦宏、马化腾这些人,他们都曾一度渺小如尘埃,最终不都是心存理想,不甘平凡,从而创造了非凡?希望我们青年能如鲁迅先生所期望的:常怀少年意气于心中山河,不啻萤烛微芒,造炬终比未来日月光!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为的。塞涅卡说过:“我们何必为生命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是的,正确选择,不负当下,坚守信仰,展望未来——如此,山河可待,繁花盛开。思路图解策略一:将概念分门别类例:老实人不会吃亏按程度,分为小亏和大亏、局部亏和全亏;按影响时间,分为眼前亏和长远亏;按存在形态,分为有形的亏和无形的亏、物质的亏和精神的亏。又如:绿色生活“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绿色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的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第一步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例:老实人不会吃亏“老实”:从性格的角度,等同于温顺、木讷;
从能力的角度,等同于笨拙;
从道德的角度,等同于诚实守信;
从行为的角度,等同于循规蹈矩。策略二:多角度界定概念1.概念的本义和引申义、深层意义。
如“有话好好说”里的“话”,本义是日常生活中说的话语,但在这个题目中,它表示的是“意见”,往往是“不同意见”甚至是冲突性言语。因此,行文中就需要把这层意思明确出来。2.概念的具象性意义和抽象性的比喻义、象征义。
如“绿色生活”中的“绿色”是一种隐喻,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里的“坎”,原指一种土埂,后来比喻为道路上的障碍,议论文中一般象征人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艰难之处。
类似的概念还有“门”“窗”“镜子”“路标”“界碑”“方向盘”“天平”“锁”“钥匙”等。行文中一般从具象意义开始,通过概念界定转到比喻义或象征义。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策略二:多角度界定概念3.概念的通常意义和新解。
如“不求甚解”一词,通常情况下形容不好钻研、浅尝辄止的读书习惯,但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把这一概念的通常意思一下子颠覆过来,赋予它很多积极意义,如浏览式的读书也很重要,有的书不必全解,读书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功利心。文章的价值和新意,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概念的界定。这种“新解”式的概念界定,用来写翻案性或商榷性的议论文最容易得到好评。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策略二:多角度界定概念4.模糊意义与具体的意义。
有时候,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比较模糊,似乎有很多阐释角度,但又常常让人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概念,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它具体化。如上海卷优秀作文《杂——多元、包容、多角度》的第一段写道:“杂”常常和杂乱、繁杂同生,在人们心中就是“杂七杂八”“七上八下”“脏、乱、差”。我倒不这样认为。可曾听说“杂学”一词?杂,既然能提到学问的高度,可见杂也有杂的妙处。
概念界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核心概念从众多可能意义中剥离出来,并赋予它只有在本文语境下才成立的特定意义。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概念分析1.下定义
采用下定义的方式对概念进行阐释,是一种最简洁、最务实的概念阐释方式,有利于直观地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般采用“……是……”“……的本质(实质)是……”“所谓……,就是……”的判断句式。
如:1.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时,即使没有人监督自己,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2.盲从是指那些对某件事缺乏亲身感受,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盲目跟从别人的行为。
3.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4.何谓本手?“本”为木之根,是一件事情得以成就的基础。按着本手下棋,我们棋出有数,稳扎稳打,路出有招,如水入万渠,各成世界。它是路遥在动笔写《平凡的世界》前认认真真在陕北窑洞翻阅十年报纸的无限耐心。没有老老实实做学问的笨功夫,钱钟书怎能写出《围城》里的许多妙语?没有规规矩矩按着前人的正确经验在实验室里搞程序、跑数据,申怡飞怎能开创震惊中国的极化码平台,成为中国5G技术的开创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走过苦练本手的路,才能为“扶摇而上”的妙手打下坚固扎实的基础。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对概念进行诠释,就是对概念的外延进行充分扩展。例1.初心,是历经风雨吹打也不曾动摇过的对梦想的执着;初心,是即便眼前一片锦绣繁华也不为利益所驱的操守;初心,是深知世道丑恶却依旧保留内心最纯真的温柔与善良。例2.何为中国?凝聚着不朽、不倒、不屈、不退、不散之精神的长城,便是中国。何为中国?憨厚、真实、坚毅、热爱自然的大熊猫便是中国。
例3.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时,用五层色彩层层叠叠画成,尽管最初的第一层底稿在画中已几乎看不出来,但这层底色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全画的基调,不论是国画还是西方的油画,底色都起着基础的作用,确定了整幅画的结构与风格。画如此,人亦如此。一个人的精神修养与他遵守的人生准则,就是一个人的底色。正是这层底色,奠定了人生走向。2.作诠释概念分析议论文要具有辩证思考的哲学思维,才能让作者的观点更加使人信服。界定“核心概念”不仅要防止错解,还须避免狭解。对核心概念进行分析时,借助近义的概念进行辨析,不仅能有效地展开议论,而且能使文字带上思辨色彩。例1.平庸并不等同于平凡。平凡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境遇,体现着一种平常人生的价值观。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平凡的人,可以无过人之才,可以默默无闻,但不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不能没有理想与追求,不能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生活平凡,成就一般,永远不能成为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理由和借口。所以平凡与平庸,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两者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个性在于,平凡是中性的,指人有一颗平常心,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生活和工作。平庸则有贬义,指消极颓废、没有追求、无所事事、碌碌无为、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生活没有个性,没有张力。
这段文字在论证过程中引入了与"平庸"类似而又不同的"平凡"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使核心概念"平庸"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消极性特征凸显出来。3.借助近义概念进行辨析概念分析
例2.学会品味时尚,能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体验新生事物的脉动,随时用新鲜的营养补充自己的大脑和心灵。然而,做一个时尚的人,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赶时髦:前者需要我们运用"脑髓和眼光",精心择取流行元素;后者则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容易使我们在时髦大潮中丧失自己的个性。放眼看去,满街黄发韩装,谁又能说自己是选择了时尚,而非被时髦的潮流裹挟?新时代的人类,对此不得不深思慎取、理智选择。
这段文字在论证过程中引入了与"时尚"类似而又不同的"时髦"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用"赶时髦"的盲目性与"品时尚"的理智个性进行对比,使主体概念"时尚"的内涵更加清晰,也驳斥了一些由于概念辨析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观点,从而使论证走向完善、完美。概念分析概念分析
例3.弯路是否就是歧途?不,弯路不等于歧途。歧途会将行人导入错误之途。曾投身革命反抗封建帝制的汪精卫,后来却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靠日本,沦为汉奸,走上的是歧途;莎士比亚笔下凯旋的将军麦克白,被权力和金钱吸引,弑君谋权,走上的是歧途。但弯路,无论弯有多大,即使是九曲十八弯,甚至让行人已然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但终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行人终会走出弯路,回归正途。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弯路",但"弯路"不是"歧途",无须逃避,只要大胆去走,终将回到正途。
这一番辩证分析形象生动,有理有据,使得文章的核心词"弯路"含义清晰,也使得整篇文章观点鲜明,思想深刻。
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阐释的主要目的,是将核心概念从众多可能的意义中剥离出来,赋予它只有在本文语境下才成立的特定意义。而这个特定意义就是此篇议论文写作的中心,通常情况下也是这篇文章新颖和深刻之所在。因此,在写作中锤炼对核心概念阐释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课。概念分析4.分解式即将核心概念拆分为具体的字或词,进行分解式阐释。分解式阐释有利于逐个辨析关键概念具体字词,在分解中透彻理解,在理解中整合提炼,从而把握住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例1.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例2.何谓思考?答曰:观其形,觅其义,悟其道。思,须叩问心灵,触至灵魂;考即考据,考究,脚踏实地,才不致变考为朽。从思到考,是发现自我与探索世界的有效途径。独立,是思考的特性;思考,是行动的前提。策略三:辨析概念,发现差异性与矛盾性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概念辨析是为了发现差异性、矛盾性。无矛盾不分析。差异性和矛盾性是议论文写作中概念辨析的出发点。因此,假如讨论的话题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矛盾对立的概念,引入别的概念,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差异以及彼此间的关系,来制造矛盾、发现主题,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典例】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涵意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选自《寒门贵子,贵在“奋斗”》,原载《人民日报》)正如文中提到的,“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涵意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而本文对于“贵”的明确界定在于,“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如此一来,要论证“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便容易下手,也便于阐述清楚了。与此同时,作者还论及“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以及“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这样的剖析与思辨合乎事理,颇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明确概念内涵,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
并列共存关系有条件转化关系融合互补关系第二步构建核心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并非绝对关系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1.并列共存关系
(大联考作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指的是装饰、纹饰,“质”是内容、本质。在施展技艺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胜文”会粗野,“文胜质”会华而不实,故而,既不能重质轻文,也不能重文轻质,而应该“文质相称”。
但也有例外,在毛笔的制作中,笔杆会取用竹、牙、玉、瓷等不同材料,并加以雕琢、描绘、镶嵌的修饰,但毛笔操持自如、流畅书写的首要功能始终没有让步于费尽心机的巧饰。而紫砂茗壶的制作,则注重融会文人的品茗之道,在形制上缩小,线条上追求自然、雅致,如此砂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上时,才更加符合品茗的意趣。
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文”“质”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要求我们对“文”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材料不仅对“文”“质”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先给出了一般情况的理解,即“文质相称”,随后分别借用毛笔制作和紫砂茗壶制作的理念,对“文”与“质”的关系做了更多元的阐述。从毛笔的制作可知,有些情况下“质”比“文”重要,再华美的装饰,如果没有“质”做内核,都是没有价值的。从紫砂茗壶制作饰以精美的纹路装饰,使之更符合品茗的意趣可看出,有些情况下,“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质”得到更好地发挥。启示学生不能一味否定一方,应该结合生活审美、文化认知、社会需求等条件展开分析。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范文展示厚质之道盈于中巧文之美成其外深思古典美学,汲取先贤智慧。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句仍幽幽回荡,在我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诚然,文质相称是自然法则中最和谐理想的状态;文质兼美是中华之美的核心思想。故曰:我们须厚质之道盈于中,巧文之美成其外。厚质之道盈于中,洞悉本质,朴实致远。“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记为何出发。”是的,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曾以《素面朝天》一文,阐述其不化妆的原因。不化妆并不因盲目自信,并非对自己的容貌完全满意,而是深知以真实的自己亦能一展风采,亦是光彩夺目,又何必把真实的自己掩盖在厚重的脂粉下呢?是的,我们唯有厚质之道盈于中,方能眼明心亮砥砺行。巧文之美成其外,采撷繁花,雕镂升华。“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的香草美人之说启迪我们,夯实了厚质的基础后,我们方能追逐神思玄妙的巧文之美。大国网红李子柒,她在还原农家本真生活时,选取青砖白瓦、竹林山涧为题材,精心裁剪画面,让我们领略绝美的田园画卷,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巧文是升华,是匠心独运,是少女的那副珍珠耳环,是不动声色中难以言喻的那抹大美……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质胜文则粗野鄙陋,文胜质则华而不实。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其实,毛笔制作在着重流畅书写的功能时,亦会取用竹、牙、玉、瓷等不同材料做笔杆,并加以雕琢、描绘、镶嵌;紫砂茗壶追求线条自然雅致,点缀在精舍几案上养人眼目,也不妨碍它蓄满“农夫山泉”,随时让我们一品茶香——于是我们明白,文与质不偏不倚、相辅相成才能使其大放光彩。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我们须慎思本质,躬行万事,厚质之道盈于中;我们当蓬勃生命,精雕细琢,巧文之美成其外。如此,我们方能一睹梦想尽头的星辰大海!
【思路图解】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2.有条件转化关系有条件转化,指的是题目的两个(或多个)概念、要素间呈现一种有条件地“由A向B转化”或者“A与B之间可相互转化”的关系。【典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文题材料于“体育之效”中隐喻“强弱之变”,注重了对考生内在的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区分。强弱虽然有天生的因素,但视后天的因素,极有可能发生反转。也就是说强者弱之,弱者强之,都是可能发生的现象。确立观点时须想明白:强与弱是如何实现转化的?(主要该思辨的是弱者如何转强)回答可以有:其一,弱者要“变而为强”,离不开“勤自锻炼”。“勤自锻炼”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要“炼心”,即渴望自身变得强大,坚信可以做到触底反弹、成功逆袭;二是要“炼身”,即练得一个好身板,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三是要“炼智”,即智慧地把握好用强用弱的边界,时而“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时而“强势反击、一招制敌”。更为关键的是,这“三炼”离不开持之以恒,需要一个“勤”字,需要一个“耐”字,因为由弱转强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会“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其二,要相信“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因此而“不必自悲”。可结合实例,阐明如下事理:天大地大,不管是哪一方面的“体”,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效”,你都要坚信,只要肯拼、肯干,甘于流汗、流血,弱小的你就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范文展示强弱无藩篱坚冰强者须久久为功
“强者为强,弱者为弱?”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下,不少人对强与弱的认识逐渐固化。其实毛泽东在百年前已给出了答案——生而强者未必不可弱,生而弱者未必不可强。人的身体状况如此,小到人生百态,大到社会原野、大国风姿又何尝不是如此?强弱本无界限,在人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二者能相互转化。因此,可以是生而强而不向负态衰退,但真正的强者,是在久旱中创造甘霖,在沙漠中汇聚绿洲,纵使土壤瘠薄,青春之花依旧葳蕤挺立,彰显强者风范。
(开篇:照应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从毛泽东关于体育现象的论述中提取本质内涵——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强弱关系为何?我们必须明确,世间并不存在一条普遍性的公理,能把“强”与“弱”一刀两断。“强”的实现本就不依赖于“强”,它可以是由弱到强的正态转化;“积贫积弱”的格局也并非酿造于弱,它可以是由强到弱的负态转化。“强者更强,弱者愈弱”“强者田连阡陌,弱者无立锥之地”的说法实乃谬误。
(是什么:强与弱的关系。强与弱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强大之万里长城,锻造于日砖月瓦的叠叠积累;积弱之万丈深渊,迸裂于山崩石解的层层坍塌。躬逢新时代,唯有辨析好强与弱的来源与根基,厘清二者的转化条件,方可成就强者的宏肆格局。且看那所谓“强者”,他以天资聪慧闻名朝野,却落得江郎才尽的仲永之伤;且看那所谓“弱者”,两手空荡荡,却以行军作战般的积累与谋略,成就了商业界“史玉柱”的不朽传奇。前者已有东风之便,却因自身主体的不慎烧毁了己军的战船;后者是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却在极夜中点燃了强者的明灯。(对比分析)马克思切中肯綮:“世界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强弱的绝对运动性告诉我们,日锻月炼,体格可健魄;日静月默,体格可瘫弱。强与弱转化的源泉,在于生命主体的能动性与量的积累,在于日居月诸的久久为功与正向转化。(为什么:躬逢新时代,唯有辨析好强与弱的来源与根基,厘清二者的转化条件,方可成就强者的宏肆格局。)范文展示
涓流虽寡弱,浸成滔滔江河;爝火虽微羸,最能万古燎原。(整句对仗)迎着时代的猎猎旌旗,我们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和急先锋,必须在溯得强弱之源后胼手胝足,共同践行,以每个青春主体的强大钙质,铸起中国巍峨之强劲青松与不屈的脊梁!看,我们把美国的技术封锁作为奋发图强的契机,“墨子”升空,“蛟龙”潜海,“九章”计算,“大疆”启航!听,我们把风尘蚀声变成松风竹音,“扶贫——扶智——扶志”,引领无数贫困村自立自强!回首百年前,星燧贸迁,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肩上的中国,强邻环列,虎视鹰瞵,内忧外患,积贫积弱——而百年征途中,共产党人将朽木生花,由枯转荣,今天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可计日而待。而我们青年一代,当以自身之“强”摒除外界“余弱”,构筑起中国明日的强大丰碑!(怎么做: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和急先锋,必须在溯得强弱之源后胼手胝足,共同践行,以每个青春主体的强大钙质,铸起中国巍峨之强劲青松与不屈的脊梁)
不啻微芒,造炬为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一时强弱,在乎天资;千秋强弱,在于恒持。身强不炼,亦成佝偻;体弱常锻,可成健硕。生于沃土,尚存凋零;根于贫瘠,亦能黼蔀。(四字短语的运用,让文章读起来气势更加强烈)个体之价值,在于克弱维强;民族之鸿猷,在于不骞不崩,由枯转荣!范文展示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3.融合互补关系【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工笔”追求刻画细致,局部精细;“写意”追求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岭南画家善于糅合两种表现形式:“写意”中用“工笔”,在宏大间点睛;“工笔”中有“写意”,于细腻中传情。然而,若两者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笔墨流俗,立意缺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思辨类作文。什么是“工笔”和“写意”,材料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工笔”着眼于细节,追求刻画细致;“写意”着眼于整体,追求意境宏大。用《之江新语》中形象化的比喻,“写意”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工笔”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精神。
岭南画家善于糅合两种表现形式——“工笔”中有“写意”的精神高度,“写意”中也有“工笔”的点睛。由此可知,好的画作要兼顾“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形式。整体和局部,对画家来说不可偏废,否则会导致笔墨流俗,立意缺失。考生在行文过程中,需要阐释清楚二者的关系。对于个人而言,“写意”好比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规划人生时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理想信仰的旗帜。“工笔”好比做人做事注重细节,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写意”好比战略方向和愿景。“工笔”则是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处环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范文展示
岭南画家的画作广受好评,在于其熟练运用了“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写意上整体笔墨,追求意境宏大;在工笔上刻画细致,追求局部精细。致广大而尽精微,方得始终。
描写意以致广大,在于整体把握宏观布局。跳脱自身的局限,站在新的高度观察事物,掌控全局,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无论是老子想到的“楚王遗弓,得之”,还是苏子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都站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审视自身,审视世界,向后人传递了得失相衡的全局观。这种全局观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具有启示作用,比如曹冲称象中对象重量的整体代换,又如郭橐驼的顺木之天,不拘小节,以致“其天者全而其性得”。运用“写意”手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描写意而绘工笔
致广大而尽精微范文展示绘工笔以尽精微,在于细腻刻画,精益求精。有了完备的布局,进一步进行工笔细描,方可在宏大中点睛。绘工笔是达到新高度的必要条件,你需要杜甫的执着,另辟佳句,不惊不休;需要卢延让的求索,捻断茎须,只为一字;还需要贾岛的冥思,两句三年,一吟泪流。有人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但胜负高下之分往往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庖丁解牛不仅整体把握着牛的轮廓,而细腻的游刃于筋骨交错之间,令人叹为观止。工笔是作品的重要部分,粗糙的工笔会影响写意的完整性,而细致的工笔方可画龙点睛。
“写意”是“工笔”描绘的基础和根基,而工笔则在细节处传达着写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若写意完备而工笔欠佳,则往往词不达意,甚至会变成“假大空”的劣质品;若重视工笔而忽略写意,则会不知所云,甚至一叶障目,偏离主题。工笔与写意也具有当代价值。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既要在整体上把握航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追求工匠精神。二者融会贯通才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意重在整体笔墨,工笔在于精细雕琢,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于方方面面中给我们深刻启迪,于写意中彰显大智慧,于工笔中进行精钻研,描写意而绘工笔,致广大而尽精微。范文展示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4.对立统一关系【典例】(202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涉及的二元对立关系有两组:“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感到担忧”与“觉得正常”。涉及到的“二元”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个人从“小时候”到“长大后”的成长变化问题,还有“喜欢发问”和“看重结论”的认知偏好问题,更有“有人”对此现象的“感到担忧”或“觉得正常”问题。“发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对象世界的好奇和主动追问,是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呈现动态的、不确定的追求。发问是不可小觑的。喜欢发问,表明一个人对世界、对万物,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往小处说,发问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往大处讲,发问是人类、是社会文明、是历史巨轮不断进取的源动力。哪怕是孩子气的发问,也有价值。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背后,往往总有一种不断逼近事物本质的力量,又或者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的根基,忽地晃动一下。这世间有多少好答案,正在等一个好问题,然后它们破土而出、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结论”意味着客观性的存在,则是主体性削弱的表现,带有更多被动接受的倾向,呈现静态的、确定的取向。当然,看重结论,并不是局限在已有的事实之中,结论是思索的造物,人得具备科学思考的能力、判断力以及吐故纳新、向真理低头的勇气。构建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材料中,“小时候”“长大后”的时间跨度作为预设的条件,隐含了时空关系、条件关系的变量。发问本不应该有年龄的限制,却为何止于小儿之口?是什么剥夺了人通过发问不断进取的天性呢?是时代竞技的主旋律中,发问变成了示弱的代名词吗?抑或,人迷恋于独立自主的人格假象,不愿意以“发问”自污自损吗?一个不善于提问的社会环境、一个不善于发问的人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刻意地忽视,它的负面影响始终存在着。值得担忧的是,好奇心、求知欲是否占据重要的位置,更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依然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直面问题的勇气。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再者说,即便一个人长大成人,受过了现代化的系统教育,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足够聪敏,世界对于他而言,依旧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谜题的游乐园。但是,要注意二元对立不是如同“强与弱”那样鲜明的对立,二者也是统一的:小时候喜欢发问,并不意味着不看重结论;长大后看重结论,并不意味着轻视发问。材料虽然制造了这两个人的观点的对立,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了两个孤立、割裂的年龄段在认识事物时所采纳的方法的巨大差异,而忽略了、忘记了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发问也要接纳结论),同时也忽略一个人随着成长发生的变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发问是起点,结论是终点,中间还有求证的过程。写作中,我们可以反思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好奇心的消散”和“提问能力的丧失”;也可以视其为“正常”,从个体成长及其认知规律的角度加以证明;还可以认可两种态度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表达“需要警惕,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的态度。范文展示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在老子心中,童心童趣或许更加关联他心中无可替代的道。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这也许符合成长规律,无需太过担忧,但也不能完全视为正常。如果人的成长必须以失去童心童趣的天性价值为条件,那一定是世界的资源配置出了问题,主客观因素没有很好地调和,那就是一种损失。喜欢发问是大部分孩子的特点,口无遮拦,童言无忌,对别人来说有好也有坏,但从求知的角度来说,对自身的成长却非常有利。古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普列汉诺夫也曾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保有一颗探索的童心范文展示这些都说明了勤问、敢问、乐问、善问是求知和成长的妙法,重要的是应该保有求知欲、好奇心和诚敬感,这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美德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福州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晟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各地供电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修复工程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江苏地区二手车置换及销售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农业项目工程合同外包方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备二手变压器销售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智能医疗设备研发与供应合同
- 大学美育-美育赏湖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英语试题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2024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思维导图-市政
- 蔗糖羟基氧化铁咀嚼片-临床用药解读
- 幼儿园小班教案《垫子多玩》
-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培训课件
- 论药品管理在药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