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培训_第1页
医疗机构培训_第2页
医疗机构培训_第3页
医疗机构培训_第4页
医疗机构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培训医疗机构培训第1页依法执业传染病汇报管理临床试验室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放射诊疗管理临床用血管理医疗广告管理机构依法执业人员依法执业病历、处方管理特殊药品管理母婴保健管理性病诊疗管理医疗机构培训第2页机构依法执业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必须在使用期内并按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在醒目位置。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责任人、全部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诊疗科目、床位(牙椅)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医疗机构培训第3页实际开展诊疗科目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核准诊疗科目相符。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印章、牌匾以及医疗文书名称应与核准登记医疗机构第一名称相同,内设业务科室名称规范(除“科”、“室”外,不得使用如“中心”等)。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培训第4页人员依法执业医师要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以及《医师执业证书》(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按注册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医技人员:出具辅助检验或检验汇报人员有相关资格医疗机构培训第5页卫生部关于医学生毕业后暂未取得医师资格从事诊疗活动相关问题批复卫政法发[]357号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第一年后未取得医师资格,能够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但不得独立从事临床活动,包含不得出具任何形式医学证实文件和医学文书。医疗机构培训第6页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

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普通医疗服务。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不得执业。医疗机构培训第7页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包含:1.无资格人员

2.取得资格但未经注册登记人员

3.医务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培训第8页视为使用非卫技人员使用卫技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诊疗活动安排未取得执业资格医学毕业生独立从事临床工作使用未取得处方权(被取消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使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医疗机构培训第9页病历、处方管理使用取得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使用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第二十九条“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医疗机构培训第10页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置专(兼)职人员,详细负责本机构病历和病案保留管理工作病案首页要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通知》要求书写病历应由对应医务人员署名,无资质人员不得署名医疗机构培训第11页病历书写要文字工整,字迹清楚。病历修改应符合要求,并由修改医师署名,注明修改日期不得私自涂改病历,不得伪造病历相关知情同意书齐全,并经符合条件人员(患者或家眷)签字医疗机构培训第12页使用含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定、查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医疗机构培训第13页特殊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组织,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建立健全并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制订岗位人员职责,定时组织检验,做好检验统计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评合格,取得处方资格医疗机构培训第14页入库验收应双人签字,专簿统计(内容包含: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使用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储存实施专员负责、专库(柜)加锁,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统计(内容包含: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使用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医疗机构培训第15页麻醉、精神药品库必须配置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其它使用存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应该配置必要防盗设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纪、身份证实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专用帐册保留应该在药品使用期满后不少于2年。医疗机构培训第16页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最少保留3年,医疗用毒性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最少保留2年医疗机构培训第17页母婴保健技术管理

必须持有有效《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评合格证》。开展项目与许可项目相符。(婚前医学检验、产前诊疗、遗传病诊疗、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助产技术)。医疗机构培训第18页禁止非医学需要判定胎儿性别规章制度健全,相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判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醒目标志。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性别判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不得出具虚假医学证实违法行为医疗机构培训第19页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室设施设备及人员符合要求开展产前诊疗设施设备及人员配置到达要求医疗机构培训第20页性病诊疗管理卫生部91年8月12日颁布《性病防治管理方法》要求管理性病有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八种。其中艾滋病、淋病、梅毒又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管理乙类传染病。医疗机构培训第21页医疗机构开展性传输疾病专业诊疗活动需要尤其许可,必须符合《传染病防治法》、《性病防治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尤其要求,标准上仅核准开设皮肤科医院不能够进行性病确实诊和治疗活动。医疗机构培训第22页在未取得性病诊疗可许资质医疗机构内,一名医生面对首次就诊性病患者,能够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接触史、非特异性试验室检验等方法作出疑似病例、汇报病例或者临床病例等初步诊疗,并按要求做好统计、作出疫情汇报、及时转诊,这么行为应属正当合规行为,不应该认定为违法行为;但深入经过血清学、病原学等特异性试验室检验来确诊和治疗性病行为当属违法行为,医疗机构培训第23页卫生部《关于妇科开展性传输疾病诊疗活动定性问题请示》(卫政法发[]422号):“患者在各类医疗机构妇科就诊时,如主要诊疗为妇科疾病,其它诊疗含“尖锐湿疣”等妇科生殖道感染疾病时,妇科能够作对应处理:如主要诊疗为性病,则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转诊、汇报。”医疗机构培训第24页传染病汇报管理建立并执行疫情汇报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等。有专门部门或者人员负担传染病疫情汇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统计规范、完整。传染病汇报卡填写规范、完整、按要求保留。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汇报及时无漏报、瞒报、缓报。医疗机构培训第25页院内感染管理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设置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设置合理,含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防护用具。有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对不具备收治能力患者及时转诊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人员组成符合要求,并按要求推行对应职责设置独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和业务工作医疗机构培训第26页加强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原因监测、感染事件调查加强高危科室消毒隔离办法和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力度开展医疗器械、用具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使用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培训第27页医疗废物管理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按要求分类搜集、包装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符合相关要求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运输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医疗废物暂存处选址合理,设施、设备应到达相关要求,警示标识显著医疗机构培训第28页索取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贮存地点外不得倾倒、堆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污水处理设施(或站)运转正常。污水处理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并统计医疗机构培训第29页医疗机构培训第30页医疗机构培训第31页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培训第32页医疗废物暂存间(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输人员及运输工具、车辆出入;

(二)有严密封闭办法,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预防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安全办法;

(四)预防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防止阳光直射;

(七)设有显著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

医疗机构培训第33页医疗废物处理标准

禁止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锐器盒中,运输时不得放入搜集袋中,以防运输时造成锐器伤。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针头、刀片等锐器。可疑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废物需消毒,可放入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小时。无法消毒且不会在运输中造成污染物品(损伤性废物除外)用双层搜集袋搜集,以防搜集、运输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搜集袋上尤其说明地方写明详细情况。医疗机构培训第34页全部长久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出包装物或者容器3/4,应该使用有效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封口紧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检验科、试验室等高危险废物,应该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搜集处理。医疗机构培训第35页医院医疗废物专职运输人员天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医疗废物按照要求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暂时贮存地点。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办法,并开启意外事故紧急方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兼职人员或科室责任人汇报,由其向院感科上报。处理结束后写事情经过与今后预防办法,交院感科立案。医疗机构培训第36页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登记内容为日期、科室、医疗废物起源及种类、数量和重量,交付者与接收者双署名。登记本保留三年医疗废物必须由市卫生局指定单位接收,并依照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留转移联单。医疗机构培训第37页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输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禁止邮寄医疗废物。禁止经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培训第38页

医疗机构培训第39页临床试验室管理按照核定科目设定临床检验项目,不得超范围开展临床检验服务。试验室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试验室安全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试验室责任人应经过省级培训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含有对应专业学历,并取得对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进行检验医疗机构培训第40页检验汇报内容符合要求,诊疗性临床检验汇报应该由执业医师出具,非临床试验室不得向临床出具临床检验汇报按照要求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办法。按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统计(包含标本接收、标本储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及耗材使用情况、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汇报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统计保留期限最少为2年。)试验室工作人员应配置必要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并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培训第41页放射防护管理必须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工作必须含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必须含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置必要防护用具和检测仪器含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医疗机构培训第42页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疗人员必须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要求》要求放射诊疗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验,参加专业级防护知识培训,并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档案。必须配置工作人员、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具工作场所及相关设备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对工作场所及相关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要求经有资质机构进行放射防护及状态检测,检测汇报完整规范医疗机构培训第43页临床用血管理应该设置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科室责任人组成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输血科(血库),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血液交接登记完整规范,相关资料保留10年交叉配血进行复核并统计完整医疗机构培训第44页按要求留取血样(7天)和输血后血袋(1天)并按要求条件进行保留

无私自采血现象

有专用储血冰箱,不一样血型血液分别存放,并有显著标识。血浆储存符合要求(全血、红细胞、代浆血2-60C;血小板20-240C,6小时内输注)。储血冰箱每七天进行消毒一次。储血冰箱每个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结果合格

储血保管人员做好储血冰箱24小时温度监测(每日4次),并统计。医疗机构培训第45页医疗广告管理非医疗机构不得公布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公布医疗广告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二)医疗机构地址;(三)全部制形式;(四)医疗机构类别;(五)诊疗科目;(六)床位数;(七)接诊时间;(八)联络电话。(一)至(六)项公布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内容一致。医疗机构培训第46页医疗广告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一)包括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品;(二)确保治愈或者隐含确保治愈;(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四)淫秽、迷信、荒诞;(五)贬低他人;(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它社会社团、组织名义、形象作证实;(七)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八)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禁止其它情形。医疗机构培训第47页医疗广告中禁止出现以下内容:(一)有淫秽、迷信、荒诞语言及其文字、画面;(二)贬低他人;(三)确保治愈或者隐含确保治愈;(四)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五)利用患者或者其它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六)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医疗机构培训第48页(七)单纯以普通通信方式诊疗疾病;(八)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不宜进行广告宣传诊疗方法;(九)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包含军队单位、军队个人和冠以与军队相关任何称谓)、医疗机构内部科室名义公布医疗广告;(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中核定医疗机构名称不符、或者使用其它不规范名称;(十一)与药品相关内容,包含药品名称、制剂以及医疗机构自制中药配方药品、中药汤剂等;(十二)包括推销医疗器械内容;医疗机构培训第49页(十三)从业医师非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用语,包含“XX博士”、“XX教授”、“XX教授”等;(十四)使用未经过临床验证、评定诊疗方法,或者不确定、不规范诊疗方法;(十五)诊疗科目、诊疗方法等宣传内容超出卫生行政部门核准范围;(十六)违反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内容。医疗机构公布医疗广告,应该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机构培训第50页医疗机构违反本方法要求公布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更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能够责令其停业整理、吊销相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公布医疗广告,按非法行医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51页医疗机构警告停业整理吊销相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行医处罚非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培训第52页

情节严重认定:(一)无《医疗广告证实》公布医疗广告;(二)伪造《医疗广告证实》;(三)使用过期《医疗广告证实》公布医疗广告;(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暂缓校验期内公布医疗广告;(五)因公布违法医疗广告引发医疗事故;(六)一年内因公布违法医疗广告被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更正两次及以上;(七)一年内因公布违法医疗广告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立案处罚两次及以上。医疗机构培训第53页医疗美容服务略医疗机构培训第54页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私自执业1、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a.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私自执业→设置者(个人或组织)→《条例》第44条

b.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公布医疗广告→依据《医疗广告管理方法》20条:依据《条例》第44条给予处罚2、视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a.对外承包科室→依据[]224号批复第一条第(五)项:依据《条例》44条与46条分别对发包方与承包方行政处罚

b.对外出租房屋→依据[]224号批复第一条第(五)项:依据《条例》44条与46条分别对出租方/承租方行政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55页c.医疗机构私自变更执业地点→依据[]312号/[]224号批复;依据《条例》44条行政处罚

d.个人未经同意设置诊疗场所进行诊疗活动→依据[]81号批复:依据《条例》44条行政处罚

e.医师在家中私自诊疗病人→依据[]428号批复;按照《执业医师法》39条或《条例》第44条给予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56页常见几个情况:1、医疗机构(主要为个体诊所)出卖、出借、转让标有医疗机构名称票据、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以及病历卡、处方笺、各种检验申请单、汇报单、检验证实文书、疾病证实、出生证实、死亡证实等医疗文件;2、医疗机构将其科室出租外包给其它机构或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四)、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培训第57页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3条第1款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6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79条进行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58页(二).医师违法执业常见情形:1、违反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2、因为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3造成医疗事故;4、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疗、诊疗、流行病学等证实文件或相关出生、死亡等证实文件;5、隐匿、伪造或者私自销毁医学文书及相关资料;6、使用未经同意使用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7、不按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放射性药品;8、未经患者或家眷同意,对患者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9、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10、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11、发生自燃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12、发生医疗事故或发觉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故或非正常死亡,不按要求汇报。医疗机构培训第59页另外还有详细情形:医师走穴、在非医疗机构执业、超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而进行手术、未取得处方权或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未按照《处方管理方法》要求开具药品处方、以及违反《处方管理方法》其它要求(如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使用代号,此种情况民营医院较多)造成严重后果。医疗机构培训第60页法律责任:依据《执业执业医师法》第37条,能够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至1年执业活动;情节严重,吊销其执业证书;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机构培训第61页护士违规执业常见情形:1、发觉患者病情危急未马上通知医师;2、发觉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要求,未依照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要求提出或者汇报;3、泄露患者隐私;4、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医疗机构培训第62页法律责任:违反《护士条例》第16、17、18、19条,依据《护士条例》第31条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医疗机构培训第63页医技人员违法执业常见情形:1、检验、药剂、放射、B超、心电图等医技人员无对应资格、职称;2、上述人员超越执业范围执业;法律责任:按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进行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64页不正当伎俩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常见情形:以提供虚假聘用证实、相关学历证实、医师资格证书或有意隐瞒、篡改医师不予注册情形或经过买卖、转让、租借、伪造、变造等不正当伎俩非法获取《医师执业证书》。法律责任:依据《执业执业医师法》第36条要求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培训第65页(五)、出具虚假医学证实文件常见情况:1、未经医师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出具疾病诊疗书、健康证实书或死亡证实书等;2、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出具出生证实或死产汇报书;医疗机构培训第66页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2条,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疗证实书、健康证实书、或死亡证实书等证实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实书或死亡汇报书。医疗机构出具虚假证实文件可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9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82条给予警告、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有以下情形之一处以500至1000元罚款:1、出具虚假证实文件造成延误诊治;2、出具虚假证实文件造成患者精神伤害;3、其它危害后果。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还可依据《执业医师法》37条对医师处罚)。医疗机构培训第67页常见情形:(1)使用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人员从事医师执业活动。(2)使用从事本专业以外诊疗活动卫生技术人员;(3)使用医学院校实习生、刚毕业1年内大学生独立从事诊疗活动;(4)使用未取得职称检验人员、药剂人员、护士等;(5)助理医师开处方;(6)变更了执业地址医生开处方。(7)使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8)使用未取得处方权人员、被取消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9)、使用非医疗气功人员开展医疗气功活动。(10)、使用未经注册外籍医师。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医疗机构培训第68页法律责任: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8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8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81条,责令其马上更正,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有以下情形之一,处以3000~5000元罚款、并能够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2、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给患者造成伤害。医疗机构培训第69页(六)、私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常见情形:医疗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医师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评合格证书》、《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私自开展婚前医学检验、遗传病诊疗、产前诊疗、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和从事家庭接生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超出许可范围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医疗机构培训第70页法律责任:《母婴保健法》第32条要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验、遗传病检验、产前检验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必须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未经同意私自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可依据《母婴保健法》第35条《母婴保健法实施方法》第40条进行处罚:给予警告、责令停顿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处5000元以下2万元以下罚款)。医疗机构培训第71页(七)、采取技术伎俩对胎儿进行性别判定被处罚主体认定: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医务人员。法律责任:《母婴保健法》第32条第二款要求禁止采取技术伎俩对胎儿进行性别判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除外;依据《母婴保健法》第37条、《母婴保健法实施方法》第42条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顿违法行为。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进行胎儿性别判定两次以上或以营利为目标进行胎儿性别判定,撤消对应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医疗机构培训第72页(十)、逾期不校验仍从事诊疗活动被处罚主体认定:医疗机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2条要求床位不满100张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床位在100张以上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一次;不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5条,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培训第73页(十一)、违法公布医疗广告《医疗广告管理方法》经修订后由国家工商现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公布,并于年1月1日起施行,该方法修订后有以下特点医疗机构培训第74页1.严格要求了医疗广告公布内容:只允许出现内容: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全部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络电话。不允许出现内容:①包括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品;②确保治愈或隐含确保治愈;③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④淫岁迷信、荒诞;⑤贬低他人;⑥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它社会社团、组织名义、形象作证实;⑦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⑧法津法规要求禁止其它情形。另外还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公布医疗广告;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公布或变相公布医疗广告;相关医疗机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能够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医疗机构地址、联络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同一时间段或版面公布该医疗机构广告。医疗机构培训第75页常见违法情形:1、未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医疗广告审查证实》私自公布广告。2、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实》内容分布广告。3、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变相公布医疗广告。4、以医疗机构科室名义公布广告。5、以社会公众人物为模物、以教授、患者形象出现,介绍一些案例,虚构一些情节,误导消费者。6、公布医疗广告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7、利用医疗机构第二名称公布广告,等等医疗机构培训第76页法律责任:《医疗广告管理方法》第3、5、6、7、16、17条对公布医疗广告作出了非常详细要求,依据《医疗广告管理方法》第20、21条要求:医疗机构违反本方法要求公布医疗广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更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能够责令其停业整理,吊销其相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