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_第1页
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_第2页
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_第3页
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_第4页
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行官员问责复出制度中问题及完善,行政法论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特大事故灾难不断发生,为了回应社会的关注,我们经常对相关的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但在这种严肃问责过后,被问责的官员不久又违法违规悄悄复出或被媒体发现。反复出现的这种情况给我们的问责制度和和的形象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笔者发现现行的官员问责复出制度问题较多,明显不适应时代对法治的呼唤,急需大力进行法治化改良,应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改良和完善,使该制度能得到规范并切实贯彻执行,起到好的社会效果。一、对官员问责复出不规范问题高度重视,深入认识其危害性问责-免职-快速复出,已成为一些地方应付舆论的一种方式。当上级震怒、舆论关注时,鉴于形势,严厉问责,已成公关手段。被问责者成带薪休假,老百姓成为忽悠对象。这是社会上很多人对官员问责复出的看法。我们的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我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假如让老百姓以为我们是忽悠他们的人,那么,我们要获得其信任和支持就比拟难。笔者以为,官员问责复出的不规范,首先,损害了问责制度的权威,损害了法治的权威。试想,问责复出制度被老百姓以为是忽悠时,它还有什么权威。其次,损害了和的权威,使的执政合法性和公信力遭到挑战。由于我们的内法规和法律是制定或领导人民制定的,但在现实中却得不到认真执行或应付性执行。最后,使我们现行的有关预防和应对事故灾难的制度布置停在纸上,不能发挥促进和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突发事故还会经常发生。所以有人非常不安地说到,近年来经媒体曝光的官员复出时有三无现象,即无理由、无根据、无程序,才令官员复出丧失了最基本的公信力。综观所有案例,不难发现复职原因要么无可奉告,要么语焉不详,更关键的是涉事官员要么低调复出,要么违规复出.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日前点评道,如今被问责大面积、几近100%复出,免职如休假,真的让民心伤不起啊。由于官员复出乱象,不仅违犯了问责制对渎职官员进行惩罚的初衷,也毁坏了公众对的信任,最终必将削弱的公信力[1].二、官员问责复出不规范背后的现行法律、内法规的统一、完善、明确问题现行的官员问责复出的相关规范主要来源于7个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有(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内法规有(政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出台的(政领导辞职暂行规定〕中办国办2018年联合下发(关于实行政领导问责的暂行规定〕。一是官员问责的处理类型不一致。(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公务员的处分类型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和撤销职务、以及开除。(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对的纪律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内职务;留观察细看;开除籍。(关于实行政领导问责的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政领导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及免职。二是官员问责的处理期限不一致。(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公务员的处分期限规定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和撤销职务24个月。(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遭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内提升职务和向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外职务。遭到撤销内职务处分,二年内不得在内担任和向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遭到留观察细看处分的,恢复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内担任和向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而(关于实行政领导问责的暂行规定〕(政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有上列不同规定。三是这些规定除有明确的问责复出期限外,对问责复出的条件、程序都没有更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为现实中经常出现的违规复出埋下了伏笔和隐患。四是由于我们的官员大多为,也是公务员,既有内职务,又有行政职务,在法律法规与内法规对问责方式和期限规定差异不同很大的情况下,在政关系很难准确界定的情况下,怎样正确适用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能够讲是产生问责与复出混乱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规定的不同且无适用规范,就为任意取舍、适用规定的人治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对官员的处理能否公平公正,具体表现出权责的一致性和问责的严肃性,而且反映问责复出规定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三、对官员问责复出规范进一步统一完善并严格执行,切实树立法治的权威按2020年12月4日***讲话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气力、各政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施行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查。内法规是要管、从严治的根据,的必须遵守。我们要从从严治的要求来考虑和对待相关规定,内法规严于法律,但法律的处理惩罚重于内法规。如对问责的官员进行职务去除时,如内法规规定的停职检查、免职,与法律规定的撤销职务适用有冲突时,应做出撤销职务的决定,而非惩罚性不明的免职处理。能够考虑创新性地建立包含内法规系统、国家法治系统和导法规系统的导法治〔领导法治〕体系来解决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问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四个擅长:擅长使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擅长使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擅长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施行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擅长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权威、维护全全国团结统一。四个擅长的提出是中国领导和人民主权同时存在的必然要求,导法治要求将擅长上升到制度层面,导法规体系就是擅长的制度化和规范化[2].笔者以为,就当前情况来看,内法规的个别规定如与法律不一致,应按法律办理。因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适用对象、范围、方式上有些不同。但我们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官员很多都是,而且法律是领导人民制定的,应当带头遵守,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其次,理清问责官员的责任关系,把纪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分清,该承当什么责任就承当什么责任,不能用纪责任来取代行政和法律责任,也不能用行政责任来取代纪责任和法律责任。问责制固然发展起来了,但是其背后所跟的理由、事由还没有分开,在适用上会出现问责制与纪律处分的关系有一定的模糊性。当同样的一个事情,既够得上问责,也够得上处分,应该是问责归问责,纪律处分归纪律处分,刑事责任归刑事责任,三大责任体系并列。但是,现实运用中,三者的模糊性却由于事由没有分得很清楚。[3]最后,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对被问责的官员复出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布置问责复出官员时,先要看问责原因。对那些因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严重违法,对重大事件有直接责任,致使民怨沸腾、社会影响恶劣的官员,不能允许复出。对那些基本素质较好,因工作不力、失误引咎辞职的官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复出。应制定完备的官员复出法律法规和内法规,明确规定官员复出的条件、时间以及职位限制,分类布置不同责任官员的复出。同时严格官员复出程序,对官员复出提名与颁布、复出的考察、复出的讨论决定、复出公示与监督及复出任职试用等方面加以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只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官员问责复出才能服众,才能发挥法治的气力,才能维护和的公信力,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