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_第1页
哲学生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_第2页
哲学生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_第3页
哲学生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_第4页
哲学生活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认识论第四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联系、发展、全面、创新)(实践、认识、真理)单元导航: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1页,共52页。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第2页,共52页。自主学习课本86-88页并完成以下问题(3分钟)1、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3、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第3页,共52页。(1)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至多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活动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2)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这就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1)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P86探究活动,思考:

第4页,共52页。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法律思想D.混合所有制经济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1.含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DF第5页,共52页。探究思考:上述四则镜头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镜头一鲁迅说过:“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碴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镜头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进城务工者的称呼经历了盲流→打工仔→农民工→城市建设者这样的变化。镜头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镜头四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表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人们奋发图强。探究活动二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第6页,共52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第7页,共52页。

2.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8页,共52页。

2.辩证关系(1)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方法论要求】第9页,共52页。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第10页,共52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11页,共52页。思考: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第12页,共52页。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3.实践观在社会历史观的地位(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关键是把社会的本质理解为实践,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最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实践生成了全部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想,实践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第13页,共52页。自主学习课本(P88-90)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3.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14页,共52页。(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阅读教材P88-90的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其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那么,推动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是什么?(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第15页,共52页。探究活动三材料一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探究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适应生产力时,推动生产力发展;否则,阻碍生产力发展。第16页,共52页。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其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商品的能力)(包括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第17页,共52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被应用於生产过程,渗入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可引起他们素质的变化,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第18页,共52页。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一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第19页,共52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注: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点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第20页,共52页。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21页,共52页。探究活动五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新常态是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投射反映到法治领域,必然对法治建设提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要求。同时,依法治国强化经济基础,中国的政治生态由此将吹来新风,面临下行压力与转型难题的中国经济也将迎来新的红利,并全面释放市场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和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探究思考: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新常态?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要完善调整,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推进依法治国,将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22页,共52页。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⑴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按劳分配制度

F大机器生产

G人民代表制度

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BCDGH第23页,共52页。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第24页,共52页。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规律的内在关系这两大基本矛盾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并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第25页,共52页。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规律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两大基本矛盾;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第26页,共52页。为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浙江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突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B.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革D.机构精简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解析]A。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体现了机构改革是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说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可见A项符合题。B、D两项不分条件和情况,一概而论,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中“扩权强县”的信息。A第27页,共52页。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C第28页,共52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第29页,共52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规律的束缚

[解析]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C项错误,彻底变革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D项“突破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A第30页,共52页。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D第31页,共52页。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教材P91-92,自主思考: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如何?道路如何?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依靠什么方式解决其基本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即阶级斗争、改革等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32页,共52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抗性非对抗性阶级斗争(直接动力)改革(强大动力)阶级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第33页,共52页。学习提纲(P88-90)学习要求:(自学与互学相结合)通过学习在书上找出相应的答案5分钟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什么)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34页,共52页。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映、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实践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第35页,共52页。【易错点:判断并说明理由】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3.上层建筑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点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点评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上述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点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第36页,共52页。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点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点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点评: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点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第37页,共52页。“锄禾日当午,春运订票苦。网订又电话,忙了一上午。忙了一上午,车票还没谱。过年回不回,心里很痛苦。”一首打油诗道出了众生对春运订票的无奈。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第38页,共52页。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虽不足以让人们跳出快生活的桎梏去实现“慢生活”,但“慢生活”的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回归自然、轻松和谐,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C.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A第39页,共52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答案]A

[解析]B项夸大了精神的作用。C项错误,错误的意识也反作用于事物。D项与题意无关。第40页,共52页。(2014•山东文综•T41(2)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第41页,共52页。【解题指南】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立法工作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根据设问,该题属于依据类题目。首先要阐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解析】围绕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可以对接的原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42页,共52页。材料: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社会发展规律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第43页,共52页。第一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中央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交往的实践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前提。第二问: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出发,逐步推进。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我国进行一些重要改革,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第44页,共52页。材料一: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论坛讲话时强调,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结合材料,从

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第45页,共52页。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发人民团结奋进,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第46页,共52页。材料一: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论坛讲话时强调,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1)结合材料一,从

“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14分)

37.(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4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发人民团结奋进,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4分)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4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树立群众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