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十五夜望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课前,老师为大家来了一首现代诗,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2、学生从这首诗中听出了中秋之时和相思之情。

3、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在团圆节里思念未能相聚的人们,这份情感可以说是亘古不变,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古人的诗,也是中秋思乡怀人之诗。《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关于对作者的了解,这些我们课下已经布置做过预习了。

二、读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1、试读古诗,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2、提示需要注意的读音:你们注意到那个老师标注了读音的字吗。你们是否感到疑惑,这个字为什么读作四声?

3、补充资料: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份资料。找同学来读一读。

古代,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思做名词基本都是si(四声)。比如:“幽思”“旅思”“秋思”“心思”“忧思”“精思”“情思”“愁思”等等。做动词基本都读si(一声)。比如:“相思”“遥思”“思乡”“思人”“思索”“思古”、“深思”、“苦思”、“长思”等等。

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是四声了吗?再次齐读诗句,读准字音。

读好诗的节奏,出示平仄符合,指导平仄朗读的要求。

叶嘉莹先生曾经说声音中有诗歌一半的生命。她说的声音就是这种赋予平仄变化的长短相交的声音。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练习读诗,尝试着读准这首诗应有的格律和节奏。

请同学逐句读诗,指导纠正朗读。

学诗不能光用眼睛学,还要用耳朵学,用嘴学。所以要会听,这美好的声韵是怎么表达出来的,要去读,把诗歌原本的生命力和美感还给它。学生再次练习读诗句,挑战读整首诗。

让我们一起把整首诗读一读,把声音可以适当的再放低一点,放慢一点,用你的声音,带人走进八月十五的夜晚,让人感受到你在这个月夜里所传达的相思之情。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古诗,创意表达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思考问题:古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试着去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有怎样的一种感受待会儿请同学们尽情交流。想到什么说什么。开始思考吧。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思考感受。

3、引入《唐诗素描》,为学生提供新的角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篇特殊的文章,是一个叫曾东的作家,他写了一本书叫《唐诗素描》。他把《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感受重新进行了描绘,我读给你们听。

秋月挤过树荫,洒满了庭院。那是今年的第一场霜雪么?薄薄的,柔柔的,仿佛老母亲的一头银发。几只歇息的鸦鹊,被一束明亮的清辉惊醒,在一丝隐隐的寒意中,又拉开了聒噪的嘴巴。庭院里,一个徘徊的影子,踩碎了一地的乡愁。

清冷的夜露,在一片叶子上集合,又顺着叶脉的手掌,浸入了一朵淡黄的桂花。一些寂寞的香气,在静寥的夜空中坠落。

而那轮月上,广寒宫前的桂树也开花了吗?执斧的吴刚,是不是折下一枝,送给了月中弄影的嫦娥?这一切,只有守在树下的白兔知道,只有从月亮身边路过的云朵知道。

中秋月啊,今夜,有多少人醉倒在你圆圆的酒杯里?又有多少人在梦中踏上了一条月光的道路,然后,在老家斑驳的门前,轻轻叩响了温暖的柴扉?

酒醒后,那茫茫的秋思,又会落在谁的心头?青天不说话,月亮不说话。唯有那只已空的酒壶,依稀听到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4、分析不同,尝试创意表达训练:

这篇文章,它与我们平常的翻译有什么不同?下面咱们做一个练习,请你任选一句或两句诗,像曾东一样,用丰富诗歌画面和情境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尝试进行创意的表达。

5、学生展示作品。

6、曾冬的《唐诗素描》里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古诗,他还有一本《宋词素描》,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其实这种创作方式许多作家做过,也有许多当代的诗人用新诗,也就是现代诗的方式重新解构了许多传统的古诗。

四、谁以明月寄相思

1、检查预习,拓展其他寄月相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哪些诗作也用明月抒情抒怀。

2、分析不同,体会诗句的特别之处:都是写望月怀人,望月思乡,有何不同?

举头望明月今夜月明人尽望

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秋思落谁家

3、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人尽望与落谁家,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人之景,一人之情。【板书:人尽望】【板书:落谁家】

4、再读古诗,读出情感。

王建作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格局和眼界,不再局限于自己在中秋月的一种思念,而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一位又一位离乡之人。这种视角造就了这首诗的伟大。让我们一起再读这两句,再去感受一下“人尽忘”“落谁家”这份特殊的情感。

5、升华情感,体会别样的情怀。

王建这首诗了不起就在于他推已及人,写了千百年来人们共有的一种情感,天空中挂着同样的明月,王建却有别样的情怀。【板书:同样的明月别样的情怀】

6、资料补充,拓展积累,引发新的思考。

其实明月作为抒怀的对象,从先秦时代的《诗经》就开始了。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唐朝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写过这样的诗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止,宋朝的苏轼也在词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直到今天,近代诗人艾青在《我的思念是圆的》里也写到: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你认为是什么将这些人串联在一起的?

7、古代的人借明月思乡,今天的人也借明月思乡。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情相似。跨越千年,一轮明月映照下的相思之情没有变化。正是这些古老优美的诗句,和那一轮永恒不变的月亮,跨越时光历史的长河,千百年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基因中,注入了亘古不变的同一种情感。这样的情感,绵延千年而不止。

五、明月何以寄相思

1、明月何以寄相思:为什么几千年来这么多的诗人、文人特别喜欢用于明月寄相思我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月亮的特点:月圆月缺、月清月冷、月孤月寂……

2、明确意象——“月”:所以我们看见那明月,在诗人笔下,在读者的眼中,还仅仅是一轮月亮吗?这样的物象,我们就称之为意象。

3、教师小结: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中国诗坛的上空悬挂着一轮永恒的月亮。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以后,如果在想念亲人朋友的时候,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低头写下一首寄月相思的小诗,让我们中国诗坛上空的这轮月亮恒久地悬挂下去。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教学反思】

《十五夜望月》一诗,无论是诗词的题目和诗人还是内容和思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都不大。因此,我把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放在了课下,利用宝贵的课上时间,开展了一些更有创意的,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了练习。我引入了曾冬的《唐诗素描》一书,带着学生一起进行了创意表达的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