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考研专业综合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下列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中,由凯米斯倡导的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2.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要素教育D.科学教育
3.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古希腊法》C.《汉谟拉比法典》D.《国法大全》
4.平面图形由一等边△ABC与半圆CDB组成(如图1所示),其面积为若将此图形绕其对称轴旋转180°,则得到的旋转体的体积为()。
5.以下关于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投资者都是风险中立者B.证券市场是有效的C.多种证券之间的收益都是相关的D.投资者具有不满足性
6.正常商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7.下列表述,不属于“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的表现的是
A.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B.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C.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D.研究风格是实验和思辨
8.根据可贷资金理论,以下因素的变动会使债券需求水平上升的是()。
A.总财富量增加B.预期利率上升C.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D.债券流动性降低
9.正义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自古就是法的核心价值,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国家,对正义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很大差别,但基本含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此所反映的正义的特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义既有阶级性又有社会性
B.正义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正义既具有超时代性又具有时代性
D.正义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
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11.金本位制下,()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货币含金量B.铸币平价C.中心汇率D.货币实际购买力
12.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
13.在研究“高考改革的阻力”这一课题的过程中,研究者想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家长们并没有时间做问卷,但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进行访谈,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将家长问卷更改为家长访谈。这一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行动研究D.混合研究
14.根据国际收支说原理,导致本币升值的因素是()。
A.外国价格水平上升
B.本国国民收入增加
C.外国利率水平提高D.资本大量流出
15.如果某公司业绩较好,未来发展趋势被投资者普遍看好,现该公司决定增发新股,则该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应采取以下哪种定价方式?()
A.平价发行B.时价发行C.折价发行D.中间价发行
16.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用的是以()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A.保护原则B.属人原则C.属地原则D.普遍原则
17.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C.《法经》首次开创了成文法典刑法总则篇目为首的编纂体例
D.《法经》为中华法系的独树一帜作出了贡献
18.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的()阶段。
A.立法准备B.由法案到法C.立法完善D.提出法案
19.在国际收支理论中,哈伯格条件比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具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A.哈伯格条件考虑到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B.哈伯格条件考虑到了国外对本国货币贬值的回应
C.哈伯格条件考虑到了贬值通过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D.哈伯格条件同时考虑到了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
20.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
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1.教育研究中不仅要采用定性分析,也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阶段属于
A.古希腊时期一16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
22.
23.在以下情况下,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对均衡就业量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古典情形(货币中性)B.凯恩斯主义一般情形C.极端凯恩斯情形D.以上选项均正确
24.委托代理人转委托不明,且转委托代理人有过错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失应()负连带责任。
A.由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转托代理人向第三人
B.由委托代理人与转委托代理人向第三人
C.由被代理人与转委托代理人向第三人
D.直接请求被代理人承担责任,而由委托代理人和转委托代理人向被代理人
25.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的是
A.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B.不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C.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D.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
二、多选题(10题)26.部门法划分的原则有()。
A.客观原则B.目的原则C.平衡原则D.稳定原则
27.犯罪未遂的表现形态包括()。
A.犯罪目的未实现B.犯罪结果未发生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
28.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禁止不确定的刑罚B.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C.禁止行为后的重法D.禁止采用习惯法
29.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危险犯?()
A.破坏交通设施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绑架罪D.故意杀人罪
30.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关系哪些是正确的?()
A.法律具有“两面性”,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
B.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C.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3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
A.水流B.森林C.山岭D.荒地
32.在下列属性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为()。
A.阶级性B.国家强制性C.物质制约性D.人民性
33.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相同之处主要有()。
A.犯罪主观方面相同B.犯罪主体相同C.犯罪行为方式相同D.结果要件相同
34.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A.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C.以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
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35.某甲从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先后拐卖妇女10余人,其中在拐卖的过程中,还强行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三名,强迫二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一名被拐妇女因不堪折磨而逃跑未成,某甲为灭口而将其杀害。对某甲应以哪些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A.拐卖妇女罪B.强奸罪C.故意杀人罪D.强迫卖淫罪
三、判断题(3题)36.总效用决定一种商品的价格,边际效用决定消费数量。
A.是B.否
37.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A.是B.否
38.故障类型是故障出现的状态,也是故障的表现形式。
A.是B.否
四、简答题(5题)39.简析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0.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
41.试述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42.呼吸衰竭为什么可引起心力衰竭?
43.简述波斯纳关于概念转变条件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2题)44.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事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拿起一木板凳递与其夫,乙持木板凳与甲相抗,不料板凳上的铁钉打中甲太阳穴,致甲死亡。
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与其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45.从2003年至2005年,甲一直在A商店购买“三中”牌奶粉给其儿子食用。2008年,甲从新闻报导中得知2003年至2005年生产的“三中”牌奶粉均含有三聚氰胺,甲带其儿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的身体已经因为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食物造成伤害。经过调查得知,2003年至2005年生产的“三中”牌奶粉是由B公司生产,但“三中”牌商标是由c公司所有。(首都经贸2009年研)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
甲的儿子对A商店是否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凯米斯倡导的是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2.B在教育目的上,洛克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绅士,他认为,一旦绅士受到了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会都上正轨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C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世界古代法律概况的了解。《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449年,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国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时期制定的,反映了简单的商品经济关系,是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本题问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这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法的代表,故选C,A、B、D均不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战国时魏相李悝制定的《法经》,这也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
4.C答案是:C。
[分析]设半圆BDC的直径BC=2r,
5.A[参考答案]A
[分析]
马科维茨为了抽象说明理论的本质,作出了下列多种假设,作为研究资产组合理论的前提条件:①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即投资者能得知证券市场上多种证券收益和风险的变动及其原因。②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即投资者都愿意得到较高的收益率,如果要他们承受较大的风险则必须以得到较高的预期收益作为补偿。在投资学理论中,风险是以收益率的变动性来衡量的,一般用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来表示。③投资者具有不满足性,即投资者根据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选择证券组合,而他们所选择的证券组合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④多种证券之间的收益都是相关的,即如果得知每种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有可能选择最低风险的证券组合。
因此,本题应选A。
6.D[参考答案]D
[分析]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也使需求量减少,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7.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特点。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的特点有:(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历程上前进了一步。(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8.A解析:表2-2概括了各种因素变动对债券需求的影响。
表2-2各种因素变动对债券需求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9.A正义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正义的普遍性即正义所反映的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与人类生活的根本理想;正义的特殊性是指这种反映根本理想的普遍正义,始终只能是在具体的和特殊的人类生活境况之中存在并得到实现。B选项表述正确。正义既具有超时代性又具有时代性。正义的超时代性表现为正义与人的存在和发展相一致,正义反映了人所具有的共同情感、理想和需求;正义的时代性表现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正义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又是彼此有区别的。C选项表述正确。正义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正义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共性,这些共性不以具体的人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差异因素的存在而发生改变;正义的主观性是指现实生活中正义观念的某些具体内容始终与人们的具体生活状况及其感受直接相关,因而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D选项表述正确。题干所述材料并不表明正义的阶级性和社会性,A选项表述错误。
10.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其监督属于社会监督,A项正确。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均属于国家监督。所以该题选A。
11.B
12.A按照考证的目的,学者们一般将史料的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以下两种:①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②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题干所述为外部评论。
13.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即所设计的研究将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的验证,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涉及面广的问题,或者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有操作性。行动研究是一种不十分严格的实验研究,可以称为“准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具备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如假设、控制和检验。这个假设是可以在行动中不断调整的;它也不要求严格的控制,并不一定设置对照组。混合研究是在单一科研项目中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混合使用的研究策略。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14.A
15.B[参考答案]B
[分析]
时价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以当时市场上的价格水平为基准加以确定。按照时价发行新股,一般是那些业绩较好的公司,其股价在证券市场上呈现出看涨的趋势,因而可以以远高于股票面值的价格发行。时价与面值之间的差额就成为发行溢价,由此带来的收益归股份公司所有。采取这种方式发行,股份公司可以有效地筹措资本,也可以从降低的股票发行成本中增加收益。
16.C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具有效力,它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属地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地域为标准,主张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均不适用本国刑法。(2)属人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人的国籍为标准,主张凡是本国公民,无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非本国公民犯罪,均不适用本国刑法。(3)保护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侵害的对象是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4)普遍管辖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了为国际公约、条约规定所维护的各国共同利益的,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均适用本国刑法。我国采取的空间效力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
17.C考查要点是《法经》。《法经》是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制定的,可见,A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可见,B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法经》一共六篇,其中的第六篇《具法》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但是该篇目并不是列在法典之首,而是放在法典之尾。开创成文法典刑法总则篇目为首的编纂体例的法典是《曹魏律》,而不是《法经》,因此,C项表述错误,是正确答案。《法经》首次开创了成文法典编纂的先河,这为以后中华法系的独树一帜奠定了基础,可见,D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
18.C解析:本题考查立法解释与立法的关系。根据《宪法》、《立法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形式。立法过程则分为立法、准备、由法案到法、立法完善三个阶段。立法解释是法律颁布后,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法的含义不明确或法与法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由有权主体作出解释的活动,因此,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中的立法完善阶段,C项正确。
19.C解析:出口和自主性进口的变动除了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导致诱发性进口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基于此,以哈伯格(A.C.Harberger)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将贬值由弹性论所说的需求替代效应与这一收入效应结合起来,修正了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这一条件不再是马歇尔—勒纳条件,而是更严格的哈伯格条件(Harbergercondition):
ηx+ηm>1+m
式中,m表示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
显然,哈伯格条件比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它考虑了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定更接近于非充分就业的现实。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20.BA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C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从头部到下肢”的顺序发展。D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儿童发展具有模仿性,但题干所表达的并非此意。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遗传物质的成熟阶段是教育的重要条件,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超越人的发展阶段,教育及任何的训练是不成功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
21.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呈现出了如下特征:教育研究中不仅采用定性分析研究,而且使用定量分析研究手段,并产生了如何处理好观察与实验、科学事实与因果性解释、归纳和演绎、类推与概括关系等问题。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22.B
23.C[分析]
图2-4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和就业量的影响。这里考虑的是由于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如果宏观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即古典情形或凯恩斯主义的一般情形,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对无弹性的,例如说,如图2-4所示的AD1,那么总供给曲线右移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从P1到P2),且总供给有较大增长(从Y1到Y2)。由于古典情形或凯恩斯主义的一般情形均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以在上述情况下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就业量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宏观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即接近于极端凯恩斯情形的部分,例如图2-4所示的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对均衡价格水平和总供给的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就业量。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根据凯恩斯理论,是处于经济萧条阶段,即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24.D解析:根据《民通意见》第81条的规定,因委托代理人转委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故选D。
25.B本题考查的是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教育思潮。它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拓宽了新教育理念的基础,对20世纪教育科学化历程有重要的贡献。主要观点有:(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一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一将实验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因此,答案为B。
26.ABC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的了解,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1)客观原则;(2)目的原则;(3)平衡原则;(4)发展原则;(5)主次原则。故本题答案选A、B、C,选项D中的稳定原则不属于部门法划分的原则。
27.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犯罪未得逞,换句话说,就是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未实现,他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未发生。因此,A、B均属于犯罪未遂的表现。同时,犯罪未遂作为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本身就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所以D也应当选。从犯罪未遂的具体表现形式看,犯罪未遂包括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因此,C也属犯罪未遂的表现。
28.ABCD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法定化和明确化,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1)习惯法;(2)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3)行为后的重法;(4)不明确的罪状;(5)不确定的刑罚。
29.AB解析:所谓危险犯,指的是这样一种犯罪形态:其犯罪既遂的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但是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破坏交通设施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险犯。绑架罪属于行为犯,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二者均非危险犯。
30.ABCD解析: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两者起源的时间不同。道德在原始社会(或初民的社会)作为独立的或与宗教、习俗(习惯)相混合的形态而存在。但国家的实在法(国法、法律)只是随着一定条件的成熟,如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语言文字的发达等,才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出现的。(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是约定俗成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之中,通过文字表述,以诸如社团章程、公约、守则、决议等形式存在,其内容也是比较抽象的,其制定、修改和废除程序也很不严格。法律是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而存在的,其成文形态多为法典、法规等具体的规范性文件,它们的制定、修改和废除都有严格的程序性规定。(3)两者具体内容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一般地说,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肯定,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也规定人们的权利,而且通常以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作为条件。道德的内容则不同,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也不要求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因此,在法学上有一种看法,说法律具有“两面性”(既重视权利又重视义务),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只重视义务)。(4)两者的实现方式和手段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可见,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道德正是以此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法律则不同,它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以国家机器为后盾,通过外在的强制(法律制裁)来强迫人们遵守。(5)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看,道德调整的对象不仅是人们现实的行为,而且还包括人们的思想、品格和行为的动机。所以A、B、C、D均是正确选项。
31.BCD[答案]BCD
[评析]考查要点是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因此,B项,C项、D项是正确的;A项是错误的。
32.AC解析:法的本质属性为统治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其他属性都是这两个属性在不同方面的反映,是这两个属性的表现形式。
33.BD解析: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的相同之处在于:(1)犯罪主体相同,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侵犯的客体相同,均是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3)结果要件相同,均要求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行为方式方面则存在明显区别:在主观方面,玩忽职守罪为过失,而滥用职权罪为故意;在行为方式方面,玩忽职守罪主要表现为以不作为的方式,不履行职责或者怠于履行职责,而滥用职权犯罪则主要表现为以作为的方式超越权限,处理无权处理的事务或者不顾职责的程序和宗旨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务。因此,只有选项B、D属于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的相同之处,而选项A、C则是属于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的区别之处。
34.ABD解析:《刑法》第269条是关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规定。该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三:其一,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其二,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其三,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选项C不属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
35.AC解析: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另定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的,仍按照拐卖妇女罪论处,但是,这里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并不包括故意杀人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的,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36.N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边际效用MU和货币的边际效用λ(通常假定不变)共同决定。根据公式可得结论。另外MU=0,或者总效用最大时候的消费数量即为商品最终的消费数量。
37.Y
38.Y
39.《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佛寺中展开的崔氏一家扶灵归葬小姐却生出一段风流韵事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喜剧色彩。张生勇救崔家与莺莺坠入情网老夫人却突然“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矛盾激化剧小出现第一个戏剧高潮。之后崔、张与红娘三个年轻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戏剧冲突转移到年轻一代内部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封建礼教和反抗力量斗争的深化。崔、张二人感情秘密得到满足以后又出现“拷红”高潮然而气急败坏的老火人竞被红娘“四两拨千斤”的一席话轻易拿下。老夫人虽退却勉强许婚封建家长和年青一代的矛盾却并未根本解决张生不得不赴考二人暂时分手。张生中举以后老夫人意欲二次赖婚然而崔张不渝的爱情以及多方力量的支持共同化解了这最后的冲突真正“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属”。《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佛寺中展开的,崔氏一家扶灵归葬,小姐却生出一段风流韵事,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喜剧色彩。张生勇救崔家,与莺莺坠入情网,老夫人却突然“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矛盾激化,剧小出现第一个戏剧高潮。之后,崔、张与红娘三个年轻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戏剧冲突转移到年轻一代内部,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封建礼教和反抗力量斗争的深化。崔、张二人感情秘密得到满足以后,又出现“拷红”高潮,然而气急败坏的老火人竞被红娘“四两拨千斤”的一席话轻易拿下。老夫人虽退却,勉强许婚,封建家长和年青一代的矛盾却并未根本解决,张生不得不赴考,二人暂时分手。张生中举以后,老夫人意欲二次赖婚,然而崔张不渝的爱情,以及多方力量的支持,共同化解了这最后的冲突,真正“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属”。
40.(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体的内容概括及评论)。(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本题考查的是文献综述。使用教育文献不能仅仅停留在查阅上,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应该具有综合分析文献的能力以及写出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熟知教育文献综述的组成部分。
41.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如下(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使之进一步减少。(3)FDP的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如下(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感悟分享》课件
- 《职业适应与发展》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课件
- 2024教师发言稿(34篇)
- 艺术与人生和社会的关系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员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员管理】
- 教程adams压缩包群文件msc event files
-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已处理)
- ICU病人早期康复-ppt课件
- 药品开发与上量-宿家荣
- 海商法术语中英对照
- 北京海淀区初一上数学期末试题(带标准答案)_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中丙酮的回收工艺操作
- 【家庭自制】 南北香肠配方及28种制作方法
- 厂房施工总结报告
- 先进物流理念主导和先进物流技术支撑下的日本现代物流
- 建筑小区生雨水排水系统管道的水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