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常考点_第1页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常考点_第2页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常考点_第3页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常考点_第4页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常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A.AB.BC.CD.D2、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新疆北部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大巴山地(2)“背篼军”的出现可以()A.方便城市居民生活B.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D.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

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

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

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A.功能分区明确B.功能分区不明确

C.零星分散D.呈放射状分布

(2)改造后,该街区()A.服务范围变小B.居民生活不便C.商业趋于集中D.特色街区消失(3)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A.产业结构调整B.空间格局优化C.环境污染治理D.交通网络变更4、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传统民居的样式和风格不尽相同。下图邮票呈现的是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四个传统民居所在地区中,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为越剧的是()A.甲B.乙C.丙D.丁(2)甲邮票中的民居建筑,多坐北朝南,正南正北方位感强。这主要是为了()A.防水防潮B.不占农田C.整齐美观D.防风取暖5、我国的几何中心坐标为33.45°N,111.48°E。下图示意2001~2016年我国城市创新重心在经纬度方向上的演变轨迹(未包括港澳台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期间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格局()A.由“南强北弱”转变为“北强南弱”B.由“北强南弱”转变为“南强北弱”C.由“东强西弱”转变为“西强东弱”D.由“西强东弱”转变为“东强西弱”(2)影响我国城市创新重心移动的区位因素差异主要有()

①区域政策②资金投入③人口数量④基础设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下列区域发展战略中,会加快我国城市创新重心呈图示整体趋势移动的是()A.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B.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C.西部大开发D.粤港澳大湾区

6、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可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径流。图5示意两种不同模式的植草沟结构,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研究发现,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植草沟能缓解城市内涝,主要源于其()A.加快汇水速度B.净化水中污物C.增加雨水下渗D.增加蒸发蒸腾(2)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体含沙量,防止堵塞B.减少管道制作材料,节约生产成本C.吸附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D.加大管道进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3)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是()A.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渗速度B.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下渗时间C.增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强下渗作用D.增加径流下渗面积,增大下渗总量7、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的太行山,是中国曲流峡谷(以下简称“曲峡”)发育最明显的山脉。通常情况下,丘陵和山地基岩中的河道是比较平直的,但流经太行山区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形成了众多犹如草原“蛇曲”一样的曲峡地理景观。图示意太行山区某段曲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河曲地段①②③处水流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2)图示河流①处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侧蚀B.下蚀C.搬运D.堆积(3)太行山曲峡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沿断层线发育形成河流B.受内力作用,河岸发生侧蚀C.河流继承了古河道的曲流形态D.河流下蚀,逐渐切开山脉8、读某地海岸地貌景观,完成下列小题。(1)在图中海岸无法看到的地貌为()A.海蚀柱B.海蚀拱桥C.沙滩D.溶洞(2)与图中海岸地貌形成关系紧密的是()A.冰川B.风力C.河流D.海浪9、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题。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地质作用与下图中的哪幅一致()A.B.

C.D.

10、张掖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下图为张掖某处丹霞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丹霞地貌色彩斑斓关系最密切的是()A.岩石厚度B.岩石成分C.水分含量D.阳光照射(2)下列地貌中,与张掖丹霞地貌形成原理差异最大的是()A.吐鲁番盆地B.黄土沟谷

C.长江三峡D.云南喀斯特地貌

11、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12、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下图为天坑局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区()A.主要岩石为石灰岩B.箐口天坑深度可达500米以上C.二王洞长约300米D.岩层受内力断裂下陷形成天坑(2)图中所示地区的水循环环节特点为()A.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B.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春汛C.蒸发旺盛、下渗缓慢D.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3)下列与武隆天坑成因类似的景观为()A.云南石林B.黄山怪石C.庐山飞来石D.新疆蘑菇石13、广西漓江一般水深2~3米,鱼群丰富。但漓江中游有一处水湾,是漓江水深最大的地方,常年河水中鱼虾不见踪影,被当地渔民称为“死水湾”。经探究发现,“死水湾”水底有暗河出口,水深15米以下鱼群丰富。下图示意“死水湾”分布。下图示意“死水湾”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图中河流的()A.a处西侧B.b处东侧C.c处南侧D.d处西侧(2)“死水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断裂下陷B.河流堆积作用C.河流搬运作用D.河流侵蚀作用(3)“死水湾”河段表层与底层鱼群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表层过度捕捞B.河水表层受到污染

C.暗河带来丰富饵料D.河底氧气较为充足

14、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B.bC.cD.d15、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图为天津市人口罗伦斯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的人口分布特点是()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人口密度很大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

(2)天津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

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

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

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

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16、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从21世纪中期左右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增速B.生育观念C.生育政策D.外来移民(2)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3)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17、“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气候干旱。1982年宁夏实施生态移民,将居民迁移到环境相对好的北部闽宁镇。该镇发展光伏大棚,棚上用太阳能发电,棚内种反季蔬莱、水果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制约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科技水平(2)闽宁镇发展光伏大棚,生产反季蔬菜、水果等,其改造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1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父母家过年,节后又外出务工形成的人口流动,导致“春运”非常紧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B.经济C.文化习俗D.生态环境(2)影响春节前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B.经济C.文化习俗D.生态环境(3)有利于缓解我国春运压力的根本措施是()A.缩短春节假期B.均衡发展各地经济

C.提高春运票价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9、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乡村土地无人耕种C.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性别结构的均衡化B.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20、“生活方式型移民”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喧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C.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2)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降低住房价格B.缓解人地矛盾

C.带动服务业发展D.改善环境质量

21、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所示()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2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最新出现的“海绵城市”使之出现了转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绵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树池对该城市水循环的影响有()

①增加地下径流②减少地表径流③降水量增大④植物蒸腾作用减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海绵城市”除了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还有利于()

①缓解淡水不足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加大生态耗水④减轻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B.下渗C.地面蒸发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持续减少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B.郁闭度大C.树种丰富D.冠层更厚24、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水循环环节中()A.①为水汽输送B.③为大气降水C.⑤为下渗作用D.⑦为地下径流(2)若图示植被遭到破坏,水循环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①增加B.④减少C.⑤减少D.⑥增加25、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影响较大。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甲、乙两处洋流相符的是()

A.AB.BC.CD.D(2)受气温影响,格陵兰岛上城市多分布在岛屿的()A.东南沿海B.西南沿海C.北部沿海D.中部地区26、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功能B.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C.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水循环D.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等的(2)图中乙处的作用为()A.“地球之肺”B.“地球之肾”C.“天然空调”D.“天然加湿器”27、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大气环流D.海水导热率

28、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面(1)~(3)题。

根据水循环原理,保护该地区现有的水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A.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储水量B.营造防护林体系,减少蒸发量C.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D.跨流域调水,增加来水量29、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②③⑥环节依次是()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C.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是()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0、沿海含水层为沿海低洼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一般来说,淡水位于含水层中密度较大的海水之上,在海岸线附近形成咸水楔,即咸淡水接触界面(如左图)。为抵御海水入侵,可通过注射井向承压水层注入淡水。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回灌淡水的温度对咸水楔的位置会产生较大影响(如右图)。黄河口含水层海水入侵严重,盐度较高,需要利用地表水回灌来抵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与潜水层相比,该地承压水层海水入侵更加严重,主要是因为()A.承压水层埋藏浅B.承压层厚度大

C.承压层透水性好D.承压水密度大

(2)与冷水相比,回灌热水()

①初期,咸水入侵面积下降更快②咸淡水达到平衡速度更快③咸水楔出现来回摆动的情况④8小时后,咸水楔来回摆动最明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及流域的水文形势推测,黄河三角洲最适宜进行淡水回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C代表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千米,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层,目前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该处称为____界面,其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32、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____,如地貌的侵蚀变化。3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实验用材:一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堆纸,并用火柴点燃。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空气____→热力环流。34、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_______,最中心部分称为________,中间一层称为________。35、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1)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机制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来维持稳定。(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____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人类系统运行产生的____排入自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其____能力,损害其____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____、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各种环境问题。36、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类型形成过程举例________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形成大渔场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英国北海渔场________流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秘鲁渔场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2)此图所示的节气是北半球____,日期是____月____日。(3)图中A点的时刻为____,D点的夜长为____小时,C点的时刻为____。(4)图中B、C、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等于0°的是____。(5)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D点的角速度为____。(6)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38、两个板块挤压运动的边界线称为____边界,两个板块张裂运动的边界线称为____边界。39、概念:因____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40、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____、南亚、欧洲西部和____。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1)据统计,荣防村大部分青壮年到珠三角地区外出打工,请说出原因。(2)荣防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会对该村产生哪些影响。(3)从2017年到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试说出原因。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四川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攀枝花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市具有四季不分明,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交通,开发旅游景点,构建特色文化,积极进行产业转型,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变。材料三如图为四川省攀枝花人口分布和迁入统计图,(1)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和迁入的特点。(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条件?(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43、读材料,回答问题。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很小但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台风和龙卷风的共性是风力强劲,能摧毁建筑物并伤害人畜,统称为风灾。下图为风灾自救方法示意图。(1)与地震不同,龙卷风和台风都可以通过气象台的警报提前获得信息,使人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做好预防工作。作为学生,且一人在家,举例说出你能做的应对措施。(2)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根据台风的组成特点,说明在家时应对台风风灾的注意事项。(3)根据图乙,说出在野外遇到龙卷风躲避时的自救防护方法。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遇到某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1)判断下列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2)在地震发生后一周的时间内,减灾工作的重点是________。你认为灾后不久的救援工作还将面临哪些新问题________?4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何题。下图是我国东部某中等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a、b两段东西向公路交通繁忙,具有明显的早高峰(出现在7时至9时)和晚高峰(出现在17时至19时),但车流的主流方向不同。(1)指出①、②两个城市功能区名称。(2)简述甲规划区建设商品房的有利及不利条件。(3)概括工业区分布特点及积极意义。(4)说明早高峰时段a、b两段公路车流的主流方向及成因。4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城市分布。(1)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指出与M地相比,N地的年降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3)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分析墨西哥人喜欢戴大草帽的自然原因。4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桑园小镇地处河南省鹤壁市上峪乡,南邻淇河,北依太行,是国家AAAA级景区。当地借美丽乡村,脱贫致富项目东风,创新乡村民俗“设计+建造+运营+增值服务”运营模式,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村委会对村里闲置的院落进行翻新,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砖木小院、复古小院等乡村民宿,吸引村民积极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桑园村立足当地实际,启动小吃民俗商业街、滑雪场、乡村酒吧、温泉养生等项目建设。分析桑园小镇乡村旅游采取“设计+建造+运营+增值服务”运营模式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效益。48、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49、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和(填写天体名称)之间。(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性、性、性。(3)图中E字母和F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质量和体积来看属于行星。(4)图中哈雷彗星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年。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行星,天王星属于行星。(5)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_______)A.距日远近适当B.体积和质量适当C.有液态水D.有卫星绕转50、图I和图II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I图II图III(1)图I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该日M地昼长小时。(2)计算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III)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此夹角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是。(3)读杭州站各月太阳总辐射量平均值分布图,描述年太阳辐射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_00B参考答案1、答案: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化工厂是对水源和大气有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河流下游,同时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故选C。2、答案:DAB【提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2)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说明“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3)本题主要考查“背篼军”逐步走向消失的原因。【解答】(1)材料信息表明,“背篼军”适合“爬坡上坎”,因此“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新疆北部以盆地地形为主,盆地内部起伏较小,排除A。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除B、C。大巴山位于南方地区,编制“背篓”的竹条、藤、柳条等材料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其它交通线密度较小,因此对“背篼军”的需求较大,因此“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大巴山,D符合题意。

故选D。(2)城市高楼较多,有许多交通通达度不高的小巷,因此“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A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收入水平不高,可以增加农村收入,但不可能解决农村增收问题,B不符合题意。“背篼军”涌入城市,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C不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对文化知识要求不高,因此不会提高农村教育水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3)城市工资水平升高,所需要的服务人群增多,对“背篼军”发展应有促进作用,排除①;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不会对“背篼军”的发展起削弱作用,排除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服务行业兴起,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导致大多数青壮年转向其他就业岗位,②④正确。

故选B。3、答案:BC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改造前,该街区都是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功能分区不明确。

故选B。(2)读图可知,改造后,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商业趋于集中。

故选C。(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造后,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主要体现的是空间结构优化。

故选B。4、答案:CD【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剧是江苏苏南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越剧”中的“越”指吴越地区。

故选C。(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民居多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采光取暖、防风防寒。

故选D。5、答案:BCD【提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况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图可知,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格局,2001~2016年整体向东南演变,重心在经度方向演变的幅度较纬度小,可知由北强南弱转变为南强北弱,B正确。

故选B。(2)影响我国城市创新重心移动的因素主要是区域基础设施、区域政策和资金投入,与人口数量关系较小,ABD错,C对。

故选C。(3)由分析可知,我国城市创新重心在2001~2016年整体向东南演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加快我国城市创新重心进一步向东南移动,D对。

故选D。6、答案:C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植草沟通过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加了雨水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进而缓解城市内涝,C正确。植草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沟内地表径流的汇水速度,A错误;植草沟虽能净化水中污染物,但题干限定在缓解城市内涝功能上,B错误;增加蒸发蒸腾对缓解城市内涝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2)结合上题和材料可知,植草沟可缓解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通过植草沟下渗汇入地下,需要快速排走,多孔隙的排水管利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进入管道排走,D正确。渗排水管管壁的许多孔隙对防止堵塞、净化水质的作用小,A、C错误;设置管壁孔隙,虽可减少制作材料,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D。(3)削减雨水径流量主要是通过下渗作用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台阶型生态植草沟特有的台阶型构造减缓了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了植草沟的雨水下渗时间,提高了植草沟的消纳能力,有利于吸纳更多雨水径流,进而增大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A错误、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植被覆盖程度,C错误;台阶型的坡面并不能增加径流下渗面积,D错误。故选B。7、答案:BD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由图可知,①位于河流的凸岸,②位于河流中央,③位于河流凹岸。(2)①位于河流的凸岸,②位于河流中央,③位于河流凹岸。(3)由材料可知,通常情况下,丘陵和山地基岩中的河道是比较平直的。【解答】(1)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可知,③位于河流的侵蚀岸,流速最快;①位于河流的堆积岸,流速最慢。由此可知,河曲地段①②③处水流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③②①。

故选B。(2)由图可知,①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可知,①处受流水的堆积作用。

故选D。(3)断层线一般较为平直,在不受其他作用的影响下,沿断层线发育形成的河流无法形成曲流。故A错误。

河岸发生侧蚀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而非内力作用。故B错误。

一般而言,河流很难在坚硬的基岩和崎岖的地形中做自由摆动。而流经太行山区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形成了众多犹如草原“蛇曲”一样的曲峡地理景观,主要是因为在早期的古平原面上已经形成了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和继承了原来的曲流形态。故C正确。

一般而言,河流下蚀形成“V”型河谷,侧蚀才易形成曲流。故D错误。

故选C。8、答案:DD【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图中分布有海蚀柱、海蚀拱桥、沙滩等;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2)图中海岸地貌主要是在波浪的作用下,不断侵蚀和堆积,形成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9、答案:B【提示】海岸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野柳的标志女王头是蕈状岩的一种,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因受到海水差异侵蚀而逐渐形成今日的面貌。其成因与海蚀桥一致,故B正确;

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故A错误;

喀斯特溶蚀桥为流水溶蚀地貌,故C错误;

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故D错误。

故选B。10、答案:BA【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1)由材料信息知,祁连山北麓张掖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砂砾岩,也叫含砾砂岩,是以不同粒径级配的砂岩颗粒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属于复成分砂岩。砂砾岩的填隙物主要为泥级细杂基(包括灰泥、云泥、粘土泥基)和砂级、粉砂级粗杂基,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含少量绿泥石和黄铁矿。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山峰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断变换,层次分明,因此与丹霞地貌色彩斑斓关系最密切的是岩石成分。

故选B。(2)由材料信息知,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吐鲁番盆地是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差异最大,A正确。

黄土沟谷、长江三峡和云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都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BCD错误。

故选A。11、答案:BCA【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说明壶穴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贵州绥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2)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故选C。(3)由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

故选A。12、答案:ADA【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喀斯特地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解答】(1)由材料“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可知,该地主要岩石为石灰岩,A正确;

图中纵坐标为海拔,从图中可读出箐口天坑顶部海拔为1200m,底部海拔为800m,深度为400米左右,B错误;

图中横坐标表示距离,从图中可读出二王洞长约3000米,C错误;

天坑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侵蚀,D错误。

故选A。(2)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夏汛,A、B错误;

该地以石灰岩为主,下渗速度快,C错误;

该地存在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与地表水相互补给,D正确。

故选D。(3)武隆天坑成因是流水侵蚀,云南石林与此类似,A正确;

黄山怪石主要成因为内力作用,B错误;

庐山飞来石主要成因为冰川作用,C错误;

新疆蘑菇石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D错误。

故选A。13、答案:BDC【提示】流水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河流弯曲处的外力作用以凸岸堆积和凹岸侵蚀为主,河流弯曲程度越大,这两种外力作用越显著,因此图中b处西岸堆积最强、东岸侵蚀最强。流水侵蚀使得凹岸处岸陡水深,因此“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b处东侧。

故选B。(2)从上题分析可知,“死水湾”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在凹岸侵蚀的结果。

故选D。(3)从材料可知,“死水湾”水底有暗河出口,暗河可能带来丰富的饵料,使得此处水下鱼群集中。

故选C。14、答案: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的变化。【解答】据图可知,a城市0-20岁人口数量比较多,50-80岁人口数量特别多,但是20-40岁的人口数量很少,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出;

b城市0-20岁人口数量比较少,50-80岁人口数量很少,但是20-40岁的人口比少年和老年人多了很多,说明有大量人口的迁入;

c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相对比较均衡,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故C项正确;

d城市20-40岁人口数量要多于少年和老年人口数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男性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说明有大量的男性人口迁入。

故选C。15、答案:B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天津市人口总量的40%集中在面积不到5%的土地上,而余下的60%人口却分布在天津市很大的土地面积上。说明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大。此图无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故选B项。由上题可知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40%的人口大量集中在市区,这样会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不会受人口分布的影响,②排除;人口集中在市区,使得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设施较为完善,不会减少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⑤排除。故选C项。16、答案:CDA【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婚配性别比是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之比。读图可知,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图示时间内婚配性别比大于1,表明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人口数量(这也是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造成的),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21世纪中期左右开始下降(注意该图表示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分配性别比,大龄未婚人口是指33~40岁的年龄组人口,21世纪中期左右,该年龄组的人口出生适逢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时期),C正确;经济增速、生育观念、外来移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故选C。(2)读图可知,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结合婚配性别比的概念可知,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使得农村的未婚女性数量减少,农村未婚男性数量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加大,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D正确;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收入更高,城镇大量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迁往农村的可能性小,AB错误;

图中显示农村婚配性别比大于城镇婚配性别比,且两者差距增大,如果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则农村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减小,而城镇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增大,结果是农村婚配性别比与城镇婚配性别比的差距缩小,C错误。

故选D。(3)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就要扭转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的现象,因此应当振兴乡村经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A对;与提高人口素质、发扬尊老爱幼传统关系不大,BD错;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口性别比,但相比于A选项而言,该措施见效较慢,且该措施我国已倡导多年,并且“鼓励生育”描述也不是很恰当(注意鼓励生育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C错。

故选A。17、答案:C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8、答案:BC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考查缓解春运压力的措施。【解答】(1)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大量人口前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B项正确。政治、文化习俗、生态环境与外出务工关系不大,A、C、D项错误。

故选B。(2)我国传统文化中团圆的观念对我国影响较大,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因此影响春节前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文化习俗。

故选C。(3)缩短假期会增加春运压力,A错误。均衡经济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可以缓解春运压力,B正确。提高票价对春运运输的影响不大,C错误。改善城市环境与缓解春运压力无关,D错误。

故选B。19、答案:DB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一般是指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依靠在城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税收提高,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2)读材料及题干可知: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人们称之为“城归”。“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城归”人员在城市中的工作与学习使得自身的技能与素质提高,因此回归之后给农村带来人口红利升级。(3)“城归”现象一般是指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依靠在城市打工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税收提高,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解答】(1)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城市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大大提高,亟需大量劳动力,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返乡创业多是拥有资金、技术的人员,由于政策优势,回到家乡带动乡村全方位发展。因此,“城归”的发展方向并不局限于农业,且农田荒废现象,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导致的,故B项错误。

城市生活成本相对农村较高,环境污染严重,是促使其归家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带来影响。因此,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是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故选D。(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故B项正确。

故选B。(3)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使得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城归现象出现,大量青壮年人口回流,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故C项正确。

增加家庭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非社会效益,故A、D项错误。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并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B项错误。

故选C。20、答案:B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解答】(1)“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故选B。(2)“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生活方式型移民”会加剧迁入地人地矛盾;加剧迁入地环境污染;提高住房价格;带动服务业发展。

故选C。21、答案:B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甲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为农业区;丁GDP总量最大,建设用地比重接近100%(尚未到100%),建设用地比重大,应为商业区;乙和丙GDP总量相当,但丙建设用地比重更高,所以乙应为旅游区,丙应为工业区,B正确。

故选B。(2)结合分析可知,甲为农业区,其GDP总量最小。由于城市化,吸引大量年龄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向外转移,当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确;

农业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老人至此养老的吸引力不大,B错误;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不会因为经济水平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C错误;

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上升,但该原因对区域整体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所以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22、答案:A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在水循环中,生态树池能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对降水量的影响较小,植物蒸腾作用增强。

故选A。(2)海绵城市具有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的功能,将有利于缓解城市淡水不足、减轻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故选B。23、答案:AC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CB24、答案: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图示水循环系统中,①为大气降水,②为水汽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植被蒸腾,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作用,⑦为地下径流。

故选D。(2)若图示植被破坏,蒸腾量减少,降水略有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在短时期内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故选B。25、答案:B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甲处为北半球高纬度海区的暖流,水温较低,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乙处为北半球高纬度海区的寒流,水温较甲处更低。

故选B。(2)格陵兰岛西南部纬度偏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且受暖流影响,较其他地区气温高,是该岛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

故选B。26、答案:BD【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图示主要反映的是热带雨林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A错误,

B正确;

甲为降水、乙为蒸腾作用、丙为蒸发作用,缺少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能构成水循环,C错误;

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无法比较,D错误。

故本题选B.(2)乙环节为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水分,成为“天然加湿器”,D正确;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森林是“地球之肺

”,A错误。

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维持自然生态健康平衡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天然空调”主要指雨林对地球气温的调节能力,C错误。

故本题选D.【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7、答案:A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变化。【解答】(1)海水水温的垂直变化表现为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曲线①符合题意。

故选A。(2)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这主要是因为纬度越高,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越少。

故选A。28、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9、答案: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意义。【解答】(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⑥为水汽输送。

故选D。(2)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①错;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②对;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③对;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④对。

故选B。30、答案:BA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潜水层和承压水层咸水楔入侵的角度是相同的,因此承压水层海水入侵更严重主要是因为其厚度大,被咸水入侵的面积更大。故B选项正确。(2)由图可知,早期回灌热水曲线最陡,意味着咸水入侵面积下降更快,①正确;回灌热水之后,咸水入侵面积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即咸淡水达到平衡的速度更慢,②错误;回灌热水后,咸水入侵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咸水楔先向海洋移动,后又回到陆地一侧,③正确;地表水回灌8小时后,咸水入侵面积较稳定,咸水楔位置波动都较小,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3)春季地表干旱缺水,不适合再抽取地下水回灌;夏季水温高,回灌之后咸水入侵的面积大;冬季地表水冻结,不利于开展淡水回灌;秋季温度适宜,且地表水较为充足。故C选项正确。31、答案:

横(S)

纵(P)

地壳

17

软流

消失

突然下降(明显减小)

古登堡

液态(或熔融状态)

A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A波传播速度慢,2900千米附近消失,为横(S)波;B波传播速度快,为纵(P)波。(2)根据图片信息,C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位于最外层,为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软流层位于地幔,为岩浆的发源地。(3)根据图片信息,F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该处为古登堡界面;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可以推测以下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4)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内能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B错误;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速度快,先感受到纵波,C错误;海洋中地震可能诱发海啸,对海洋航行和沿海地区产生破坏性影响,D错误。故选A。小提示:本题属于基础性记忆内容,较为基础。32、答案:演化解析:略33、答案:

空气垂直运动(空气上升或下沉)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由材料“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可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在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中,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上升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沉区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产生了促使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进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小提示: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34、答案:

地壳

地核

地幔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难度较低。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即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地核与地幔之间以古登堡面相隔,地幔与地壳之间,以莫霍面相隔。小提示:35、答案:(1)

太阳能

自我调节(2)

自然资源

废弃物

调节

支撑服务

大气污染解析:略36、答案:

寒、暖流交汇

上升解析:略37、答案:(1)南回归线(2)

冬至

12

22(3)

12

12

10(4)

D

C(5)

D>A>C>B

15°/时(6)

C<B<D<A

C<D<A<B解析:本题以光照图(侧视图)为背景,考查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等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1)晨昏圈与南北极圈相切,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回归线,再结合南极圈内有极昼,可知太阳直射点为南回归线。(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节气,每年12月22日前后。(3)光照图中隐含特殊地方时,图中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A点与6时差了6小时,且位于东面,故为12时;D点位于赤道,昼夜等长,因此夜长为12小时;C点与6时差了4小时,且位于东面,故为10时。(4)D点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0°;C点位于晨线上,故太阳高度等于0°。(5)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除极点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均为15°/时。(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近大远小的规律,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由远及近分别是CBDA,故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D<A;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则相反。太阳直射南半球,C、D点位于北半球,且C纬度更高,故昼长C<D;A、B位于南半球,且B纬度更高,故昼长A<B;因此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D<A<B。小提示:38、答案:

消亡

生长解析:两个板块挤压运动的边界线称为消亡边界,两个板块张裂运动的边界线称为生长边界。39、答案:强冷空气解析:略40、答案:

亚洲东部

北美洲东部解析:略41、答案:(1)容防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人多地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基础设施完善;空间距离较近。(2)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老人,老龄化加剧,社会工作难度加大;劳动力流失。(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距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涉及到人口迁移的原因、迁移的影响等,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从迁出地来说,容防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是该地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基础设施完善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两地空间距离较近,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荣防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由较落后的农村迁往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打工。(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回答。人口迁出荣防村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但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故会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老人,使当地老龄化加剧,社会工作难度加大;同时青壮年迁出导致劳动力流失,导致土地撂荒等。(3)通过阅读柱状图可以看出,从2017年到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导致。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距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要求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导致农民工重新选择迁入地。小提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差异增大导致人口迁移,经济差异减小减弱人口迁移。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42、答案:(1)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本题以养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重点考查知识和迁移和图表信息的阅能力。(1)特点:由图可知,该地人口分布不均,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东部和北部人口密度大;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2)结合当地的纬度、光照、交通、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分析。攀枝花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多条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保护较好,环境优美;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3)本题考查人口迁入对环境的影响。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可以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小提示:43、答案:(1)检查窗户坚固情况,并关闭窗户,及时做好防护。(2)台风风力大,在家时务必远离窗户,躲到与风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如图甲中所示),以免受伤害;强风过后不久,“台风眼”到来,天气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但台风并未完全结束,台风的风灾过程是大风一平静→大风。要等到台风彻底结束后才能放松警惕。(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用手护住头部,遮住口鼻;同时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救灾措施,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1)设问在收到风灾预警,且一人在家的情境下的应对措施。由于风力大,要关注窗户的坚固程度,并提前关闭窗户(自救防护),合理即可。(2)在已知台风结构的条件下,考查在家应对台风的注意事项。台风的发生过程也有相应的三个阶段:大风→无风→大风,对应的措施是:大风时要远离窗户,躲到与风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图中所示),以免受伤害;其次注意台风经过的完整的三个阶段,不要提前结束防御而造成伤害。(3)设问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的自救防护方法。据图乙可知,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可就近寻找洼地,伏于其中,且用手护住头部、遮住口鼻,同时远离大树、电线杆等,以防被砸或触电。小提示:44、答案:(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匍匐前进不易窒息。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2)

救人

疫情可能会发生;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受灾人群会产生心理疾病等。解析:本题通过各种灾害发生时的示意图,考查学生在灾害发生时必要的自救和互救常识以及地震发生后的后续救援工作,意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1)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内容。①不正确,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顺泥石流方向跑会被掩埋;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而烟雾中含有许多颗粒物,一旦吸入会对呼吸道产生极大伤害,用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不会直接吸入了,不易窒息;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逃往高处;⑤地震发生时,抱头曲体躲在屋梁下,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不应躲避在屋梁下;⑥地震发生时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是正确的。由于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可以保护头部。(2)救人是在地震发生后一周的时间内,减灾工作的重点。灾后不久的救援工作将面临的新问题有:①疫情、病情的防控工作。由于地震,整个区域的供水系统、居住环境、卫生设施被破坏,社会群体免疫力下降,这给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疫情发生。此外,震后房屋倒塌,粮食受潮霉变、腐烂变质,存在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②应对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强烈而频繁的地震会诱发滑坡,如果有暴雨,则又可引起泥石流的发生。③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重大地震灾害会造成身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会使经历者出现严重心理失衡,意志失控、情绪紊乱等心理疾病。小提示:45、答案:(1)①商业区,②住宅区。(2)有利:靠近工业区(购房市场);不利:污染严重(环境差,交通不便)。(3)位于郊外,对城区(居民区)污染小(地价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4)a路段:向西(①区),由②区到①区上班;b路段:向东(工业区),由②区到工业区上班。解析:本题组主要以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为材料,考查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观察力的综合素养。(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城市规划图的判读。由图可知,①位于城市中心,地价最高,是商业区,②在商业中心的外围,占地面积大,是住宅区。(2)甲规区建设商品房的有利条件是靠近工业区,工人数量大,购房人群多,市场广阔;不利条件是:靠近工业区,污染严重,环境差,交通不便,影响购房欲望,价格较低。(3)由图可知,工业区分布特点是位于郊区,靠近交通线;其积极意义是降低对城区的污染,工厂占地面积大,该地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线,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成本。(4)早高峰时段a、b两段公路车流的主流方向及成因分别是:a路段:主要是离城区较近,到城区上班的的白领阶层居民向西(①区)上班,由②区到①区上班;b路段:主要是产业工人到工业区上班,即是向东(工业区),由②区到工业区上班。小提示:46、答案:(1)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