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1页
15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2页
15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3页
15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4页
15第一部分 板块三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③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斯大林模式”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重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易错练1不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允许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等小规模私有经济存在,但以自力经营、绝不剥削他人劳动为限。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趋向宽容B.国民经济的发展颇具不平衡性C.经济政策适度兼顾了本国实际D.私有经济成为社会的必要补充易错练2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赫鲁晓夫在《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说:“人们在执行一个有很高职位的人的建议时过于起劲,以致把一个新开展起来的改进措施搞过了头。……有些干部想迎合我……他们不首先为农民作好适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玉米。”这反映出()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苏联广大人民群众种植玉米积极C.玉米运动促进苏联经济迅速发展D.赫鲁晓夫承担了决策者应有责任考点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罗斯福新政(1)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②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③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④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影响①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②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③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点深化]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1)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2)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易错练3因主观臆断而误选从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易错练4因望文生义而误选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重点深化]“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易错练5不能准确理解题旨而误选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易错练6因脱离特定时空框架而误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开创了西方福利制度的先河C.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D.增加了国有经济的比重考向一紧扣必备知识命题点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命题点2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得出这一结论的有力依据是()A.新政在各项法律下得以实施B.罗斯福政府有力改善了民生C.国会对罗斯福政府弹劾失败D.新政时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拓展从计划和市场的角度谈谈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3)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命题点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7·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考向二着眼关键能力命题点4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2019·全国Ⅱ卷,35)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命题点5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并调动所学知识分析(2019·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考向三注重学科素养命题点6(时空观念)把握相关时空概括说明史实(2018·全国Ⅲ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命题点7(唯物史观)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017·全国Ⅲ卷,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命题点8(唯物史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2018·全国Ⅲ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命题点9(史料实证)比较、分析不同观点的史料(2017·全国Ⅱ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拓展战后苏联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考向四坚守核心价值命题点10关注民众生活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命题点11推动社会公平1957年一项调查发现,用于卫生、养老金、家庭补贴和援助方面的公共支出(不包括住房和教育)就占联邦德国国家收入的20.8%。这主要是因为联邦德国()A.用收入调节实现社会公平B.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C.保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D.推行“中央统制经济”的模式拓展罗斯福新政有关民生方面的启示第一,罗斯福政府从第一轮新政开始,就十分重视对因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入贫困的人口的救济,并通过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提供援助。在特殊时期,政府投资既要考虑其效用和效率,更要注重创造就业岗位。第二,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罗斯福新政的经验说明,危机期间社会最容易形成共识,是推进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最佳时机。第三,在危机时期,民众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基本保障需求尤其强烈,是完善社会政策和推进制度建设的大好时机。增加政府对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危机时期最有利于把扩内需、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政策。答案语言的组织与表述训练1.答案出自材料的部分,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概括时注意对材料信息进行升华和深层次的认知,避免直接照搬材料原词或原句。2.注意审题,根据每一问的分值确定答案要点数量的多少。如果设问分值是6分,答案要点至少不要少于三点。3.答案语言要简洁,忌用长句子,要用学科术语,忌口语化及表述不严谨的语言。4.回答背景(原因)、作用(意义)时,尽可能从多个角度作答。答“趋势”要答出变化,答“特点”要高度概括,都不能仅仅是叙述史实或照搬材料。5.如果部分答案拿捏不准,在组织答案时可以多答,千万不要少答或不答。6.答案要做到“四化”:整洁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2016·全国Ⅲ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指导语审准题是关键。“共同目的”要从材料的关键信息中概括,注意“孤苦无靠”“社会不安定”“仁政”等关键词句。“救济方式”要求比较异和同。注意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升华和深层次概括,例如:明清通过法律,英国通过济贫法救济可升华为“立法保障”。试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指导语注意本设问分值是7分,要点不要少于三点,联系所学知识从福利的保证、种类、覆盖面和受惠面等方面概括。试答:找准比较的角度一般来说,已经设定了比较点的题目按照要求比较即可。例如本题中中英救济方式的异同,可以从救济力量、被救济的对象等方面比较相同点,从指导思想的角度比较不同点。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比较点。具体有以下四种:(1)历史事件类的比较,一般可分为背景、过程、结果三大块。涉及背景的比较项有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涉及过程的比较项有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涉及结果的比较项有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2)历史现象类的比较,可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3)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从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考虑。(4)政治、经济制度类的比较,可从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考虑。针对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灾害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和“人间福地”。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有关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的相关著述为例》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江河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灾难”的原因及面对“生态灾难”问题时采取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环保措施对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政府()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2.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3.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4.(2019·湖北省七市(州)协作体高考模考)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5.苏联某领导人将实现社会主义和谋求国家强大的战略同步实施,提出:只有在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俄国的落后;只有走“捷径”,采取强制措施,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这种认识()A.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C.违背了苏联当时基本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6.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这一悬殊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气候与美国相比不利于农业生产B.苏联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工业方面C.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使农民缺乏积极性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不满7.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8.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9.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B.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D.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10.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11.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由此可见新政()A.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C.未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12.在克林顿总统(任期:1993年1月20日至2001年1月20日)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迎来“新经济时代”。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竞争市场调节B.国家干预全面调控C.紧缩货币削减开支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