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_第1页
儿科合理用药_第2页
儿科合理用药_第3页
儿科合理用药_第4页
儿科合理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儿科合理用药第1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生儿期:出生以后28天内2.婴儿期:<1岁3.幼儿前期/书-幼儿期:1-3岁4.幼儿期/书-学龄前期:3-6岁5.童年期/书-学龄期女:7-11/12男:7-13/146.青春期/少年期儿科用药对象:按解剖生理特点分期2第2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科药学(PediatricPharmacy)

药学科学应用于儿科医学领域交叉形成的新兴药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容: 儿科药学基础理论(儿科药理)

儿科合理用药(儿科临床药学) 开发儿科药物(儿科药剂) 质量控制与评价 儿科中药与中西结合等3第3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科药物治疗现状

(PediatricDrugTherapy)1、专属的儿科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科临床试验资料2、小儿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易感性高,易受药害,影响生长发育3、小儿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差,缺乏必要的配合能力与表达能力,波动用药。滥用药物现象较成人突出4、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儿童被迫用成人药(300/11500)儿童生理特点生长:机体和器官的增大发育:功能的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机体自身免疫建立4第4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了解新生儿的合理用药

了解婴幼儿合理用药

掌握儿科合理用药原则

了解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补充 Outline5第5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生儿(neonate,newborn)

是指离开母体结扎脐带~出生后28d内的小儿

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首次独立面对外界生存环境,需要完成的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因此,新生儿阶段是人类自身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药物治疗表现特殊性。第1节新生儿合理用药6第6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

肝肾发育不全,药物代谢及排泄功能差

2药物代谢及排泄功能随体重、日龄增加而完善

3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大,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按成人量机械折算,也不能套用年长儿用量

4

血脑屏障功能不佳,药物相对容易进入脑内

6

皮肤粘膜体表面积大,血液丰富,某些外用药、透皮制剂容易吸收总体生理状况及特点:7第7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途径吸收特点对药物的影响im肌肉少、循环差,肌注吸收不规则循环差,药物吸收延迟循环量骤增,可导致吸收过速而中毒iv.gtt莫非氏滴管5~10%GS作输液载体,忌快、忌持续!药物吸收稳定,是最常使用的给药方式但应注意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医源性高渗血症:颅内出血、高血糖、坏死性肠炎TDS粘膜娇嫩、血管丰富、穿透性高口腔、喷雾、直肠栓剂、经皮给药,吸收较迅速而充分,但局部有炎症或破损时应防止中毒药物吸收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药物吸收影响很大哺乳给药8第8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9第9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途径吸收特点对药物的影响po胃容量小胃呈横位易溢乳或呕吐,口服用药失败胃排空时间长胃内吸收↑十二指肠吸收↓胃酸低,10d无酸1

对酸不稳定、弱碱性药物吸收↑,如“氨苄青霉素”2

药物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大肠蠕动快肠道吸收减少肠道微生物菌种不同尚未健全,影响药物在肠内的转化与吸收,个体差异大口服药物吸收10第10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物分布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特点1体液成分及体脂:体液量大(80%),细胞外液占45%,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药物Vd↑:Cmax↓、t1/2↑、细胞内药物浓度高(内/外<成人)脂溶性药物:游离↑,脑部↑2血浆蛋白结合率:蛋白合成少、亲和力低、胆红素竞争结合游离药物↑药物敏感性↑易形成核黄疸:水杨酸类、磺胺类、安定→置换胆红素→核黄疸3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通透性高药物容易进入中枢1.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2.全麻药、镇静催眠剂、吗啡等可造成中枢损害11第11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年龄越小肝药酶越不成熟经肝代谢的药物t1/2↑↑2.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灰婴综合症胆汁不易排出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易蓄积氯霉素药物不良反应↑表9-2:茶碱、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代谢12第12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有效血流量仅为成人20%-40%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

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清除减慢→t1/2↑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地高辛等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25%-40%肾小管排泄能力仅为成人20%-30%药物排泄13第13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节婴幼儿合理用药14第14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生长迅速,某些系统易受药物影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2

肝肾发育逐渐完善,代谢及排泄功能加强

3

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或习惯性便秘、呼吸系统疾病

4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早期不易辨识

5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幼儿体内,造成不良后果总体生理状况及特点:氨基糖苷类药物15第15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药物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

1.胃酸:pH逐渐接近成人(3个月)

2.胃容量:有所增加

3.胃排空:较新生儿期加快

4.常见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药物吸收结果: 药物吸收比新生儿期加快16第16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药物分布体液量:占体重70%,细胞外液占35%(成人20%)

水溶性药物Vd仍高于成人,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脂肪含量增加 脂溶性药物Vd比新生儿期增加血浆蛋白含量较低血脑屏障功能仍不完善17第17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药物代谢影响代谢的因素

1.肝脏相对重量是成人的2倍

2.肝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主要代谢酶基本成熟结果: 肝代谢速率比新生儿期加快,某些药物甚至高于成人,使许多经肝代谢的药物t1/2比成人短18第18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药物排泄婴儿肾功能迅速发育:

1.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流量在6-12个月时达到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肾小管排泄能力在7-12个月左右接近成人水平结果: 某些经肾清除为主的药物,排泄较成人快,

t1/2比成人短19第19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母乳哺养时用药容易进入乳汁的药物

1.脂溶性高

2.蛋白结合率低

3.有机碱性药物应禁用药物

激素类、避孕药、抗代谢药、抗甲状腺药物、溴隐亭、麦角碱等宜慎用药物

镇静剂、抗惊厥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暂停授乳药物

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放射性检查药物等20第20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节儿科合理用药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计算好适当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选择合适剂型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慎用对新生儿特有反应的药物21第21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

新生儿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至导致核黄疸

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界限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如氟喹诺酮类影响幼小动物软骨发育,儿童禁用注意对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不同

敏感-各种兴奋剂、阿片类、利尿剂等 不敏感-中枢镇静剂、阿托品、洋地黄等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22第22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确定剂量Ⅰ按年龄折算Ⅱ按体重计算Ⅲ按体表面积计算Ⅳ按药动学参数四种方法较科学

方法基本思路:以成人剂量为标准进行换算,未考虑各种药物在小儿体内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也没有考虑小儿自身的一些生理功能特点,特别是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使用时应综合考虑。23第23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用药剂量简易计算式:婴儿剂量=[0.01×(14+月龄)]×成人剂量(≤1岁)儿童剂量=[0.04×(5.5+年龄)]×成人剂量(1-14岁)方法Ⅰ按年龄折算月龄或年龄成人剂量分数月龄或年龄成人剂量分数新生儿1/244~7y1/4~1/31~6m1/24~1/127~11y1/3~1/26m~1y1/12~1/811~14y1/2~2/31~2y1/8~1/614~18y2/3~全量2~4y1/6~1/4

剂量偏小,个体差异大,不同药物-根据说明书而定24第24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临床医生常用:25第25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法Ⅱ按体重计算说明书给定←儿童标准剂量/kg←成人标准剂量/kg

该式以成人体重平均为50kg为基础,考虑到多数药物的儿童剂量较成人略大,因此可以适用。可用于各个年龄段儿童,且基本适于各种剂型。26第26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

D儿童=d/m2儿童×儿童体表面积

D儿童=d/m2成人×儿童体表面积/1.7

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体表面积(m2)=0.035×体重(kg)+0.1

——≤30kg

体重>30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每增加5kg(书表9-4各月龄、年龄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换算表)方法Ⅲ按体表面积计算27第27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法Ⅳ按药动学参数

按药动学参数来计算设计儿童给药方案是更为科学和合理的给药方法,其原理是根据TDM计算出药物的各种药动学参数,如以上公式,用药时再计算按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所需的剂量

实际受限,理想模式28第28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选择给药途径

常用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液体制剂注射给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注,皮下注射慎用经皮肤粘膜给药:小儿的退热贴、脐贴、灌肠、塞肛等吸入或雾化治疗 给药途径选择依据——病情轻重:急症、重症患儿多采取注射给药,尤其是静脉滴注;轻症多口服给药患儿的年龄:新生儿一般不采用口服给药,不能口服的患儿可以采用鼻饲用药目的:对于哮喘或不会咳痰的婴幼儿,可以采用吸入或雾化治疗药物性质及作用特点:地西泮灌肠比肌注吸收快,能更迅速的控制惊厥29第29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选择药物剂型

常用药物剂型

——口服剂型: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注射剂型:与成人相同皮肤粘膜给药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吸入或雾化剂型:气雾剂、干粉、雾化液等

剂型选择的依据

——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便或不良后果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30第30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药物监测-用药后疗效与ADR观察意义:某些药物安全范围窄,剂量略增加即可发生中毒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药物代谢及药物反应性呈现较大差异即使同年龄患儿,用药个体差异也很大药品名称日剂量血药浓度用药选择地高辛5μg/kg,bid0.5~2.5ng/ml室上性心动过速苯巴比妥15~20mg/kg负荷量3mg/kg维持量15~40ng/ml防治早产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控制惊厥氨茶碱5mg/kg负荷量2~3mg/kg维持量4~15μg/ml,有效7~13μg/ml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和代谢紊乱引起的呼吸暂停31第31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童用药病例患儿,女性,1岁,体重10kg,因发热、哭吵、轻咳伴流涕入院。查体:体温39.2℃(肛表),两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拟肺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问:如何选择治疗药物,并确定治疗方案?退热药物选择抗感染药物选择是否需要使用止咳化痰药物?32第32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退热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3岁以下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应避免使用。但FDA推荐为婴幼儿退热用药;布洛芬:6m以下小儿慎用;吲哚美辛:在幼儿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达18-28h,对幼儿血小板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产生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如肾毒性、出血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因此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同时可以辅以酒精擦浴、冰枕等物理降温方法33第33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退热药物剂型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上海强生)混悬滴剂:100mg/ml,15ml/瓶混悬液:32mg/ml,100ml/瓶片剂:650mg/片,6片/盒布洛芬:美林(上海强生)混悬滴剂:40mg/ml,15ml/瓶混悬液:20mg/ml,100ml/瓶片剂:300mg/片,20片/盒√√√√34第34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退热药物剂量确定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上无2岁以下幼儿用量。参照国外用量每次10-15mg/kg,该患儿应使用剂量为100-150mg/次。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次

混悬液:3-5ml/次布洛芬:每次5-10mg/kg,该患儿应使用剂量为50-100mg/次。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次

混悬液:3-5ml/次35第35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科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这类不良反应一般由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过量的vitA、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引起。儿童锥体外系反应,这类不良反应易由胃复安等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失调是神经抑制综合征的先兆,如果没有正确的用药指导,不可随意给儿童用药。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这类不良反应一般由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

第36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科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这类不良反应易由氨基糖甙类药物。儿童泌尿系统损坏,这类不良反应通常由磺胺类、庆大霉素、感冒通等药物引起。听力受到损坏,这类不良反应易由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引起。第37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科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导致中毒,这种不良反应容易由滴鼻净、大剂量的VitA引起。生殖系统受到影响,主要由细胞毒类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等造成。第38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补充1对药物的超敏反应2药物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3高铁血红蛋白症6灰婴综合症5神经系统毒性反应4新生儿出血39第39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对药物的超敏反应

中枢神经发育不全 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如吗啡致呼吸抑制

肾排泄能力低下 洋地黄制剂易中毒

肾功能未完全建立 对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水杨酸盐、碳酸氢钠、利尿剂慎用;

另有报道,氯丙嗪可诱发麻痹性肠梗阻

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急性胰腺炎40第40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物引起黄疸和溶血的途径改变红细胞膜稳定性影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再吸收利福平:竞争胆红素受体新生霉素: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合成维生素K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呋喃唑酮减少肠蠕动的药物杀灭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2药物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41第41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G-6-PD辅酶ⅡNADPHGSH正常红细胞膜稳定因素GSH维持膜上-SH基处于还原状态还原当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SH溶血

氧化性药物当G-6-PD缺乏药物改变红细胞膜稳定性——溶血42第42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黄疸血红蛋白铁卟啉珠蛋白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肠道排出利福平新生霉素

生理性黄疸:血细胞破坏、血清蛋白含量低,2-3d出现,2w自然消退。药物-高胆红素血症:43第43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生儿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1904年,由Schmol命名而来。死亡率50%-70%,幸存者75%-90%留有中枢神经后遗症,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

药物致核黄疸: 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使游离胆红素升高→亲脂性,与脑磷脂亲和力强→神经细胞胆红素浸润 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脂肪乳等,临床宜选用无竞争力的药物(头孢噻肟)44第44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和黄疸的药物类别代表药物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乙酰水杨酸抗疟药伯氨喹、氯喹合成抗菌药长效磺胺、硝基呋喃类抗生素新生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利福平、头孢哌酮、头孢曲松CNS抑制药吩噻嗪类、地西泮其它合成VitK、二巯丙醇45第45页,课件共51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输入白蛋白或血浆,减少游离胆红素;使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5mg/(kg.d)等,增加肝脏消除胆红素的能力(临床”退黄”常规);使间接胆红素分解和排出,如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