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PAGEPAGE1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建设业主与编制单位 11.2编制依据与范围 11.3项目概况 21.4结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的必要性 10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143.1旅游资源概述 143.2旅游资源评价 16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 204.1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204.2旅游业市场发展机遇和前景分析 224.3民族特色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304.4西昌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304.5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31第五章建设条件 365.1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365.2社会经济概况 375.3自然条件 385.4外部政策条件 41第六章建设方案及内容 436.1方案设计原则 436.2核心景区构成 446.3主要建筑方案 496.4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52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 547.1环境影响分析 547.2节能措施 58第八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18.1管理机构 618.2项目建设管理 61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49.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49.2总投资 659.3资金来源 67第十章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810.1经济效益 6810.2生态环境效益 6910.3社会效益 70附件:附件1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2西昌市城市规划用地审查意见附件3环评批复附件4节能评估审查意见附图:附图1区位分析图附图2总平面图附图3效果图一附图4效果图二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建设业主与编制单位1.1.1项目名称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1.1.2建设业主名称: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地址:西昌市胜利路122号法定代表:马文辉1.1.3报告编制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1.2编制依据与范围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7、《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西昌市旅游发展规划》(2002年-2015年)9、建设业主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数据10、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1.2.2编制范围本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则,对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设项目,阐述项目的背景,论证其必要性,落实开发建设的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并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3项目概况1.3.1建设地址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位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规划的范围为以一环路东段南北两侧规划为一个街坊为界,西至三岔路口南路,东至三岔口东路,一环路长约2.45公里,规划面积约600亩。1.3.2根据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及其他同类似城市公园的游人数量来看,本项目游客规模为2010年接待85万人,2013年接待100万人,2015年接待120万人,2020年接待150万人。1.3.3本项目占地面积约600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15个广场、街头绿地(含水景建设5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路灯及生态绿化甚至周围的建筑立面风貌控制等。1.广场及街头绿地工程:丝路广场(8500m2)、汉阙广场(8600m2)、民俗休闲广场(1150m2)、青铜器文化广场(1000m2)、丝绸文化广场(1100m2)、茶马文化广场(1000m2)、名人广场(900m2)、“红-明”广场(6500m2)、“橙-日”广场(6500m2)、“黄-月”广场(6500m2)、“绿-山”广场(6500m2)、“青-松”广场(6500m2)、“蓝-水”游园(6500m22.主要构筑物:唐城遗址博物馆(3500m23.本项目配套建设工程:建设分享包括景区标示牌(100个)、垃圾桶(150个)、垃圾中转站(1个)、旅游厕所(3座)。4.周围建筑里面风貌改造工程:包括建筑风貌改造(20000m21.3.4本项目建设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包括丝路广场和汉阙广场,其余则将以上几个分部项目同时进行,项目建设工期两年(2009年至2010年)。1.3.51.总投资经测算,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建设总投资1.36亿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2.资金筹措自筹资金:项目业主自筹集资金0.25亿元。申请国家资金:由于项目属公益性项目,自筹金额有限,拟申请国家资金1.11亿元。1.4结论西昌及其周边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民族风情独特,是川西南旅游线上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实施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正是利用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同时项目的建设将为构建川西南旅游走廊、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对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推进“四个跨越”、做好灾后重建与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均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建设条件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建设方案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主席鲍姆加腾曾表示,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旅游者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1.2旅游强省是四川省的战略目标之一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和旅游资源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奇山异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巴蜀大地。这些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潜力巨大。许多景观不仅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特色鲜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垄断优势,对中外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四川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0%以上,大熊猫作为旅游资源,与长城、兵马俑齐名。四川可谓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九寨黄龙享誉全球,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名扬四海,杜甫草堂、青城山久负盛名;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兴文石林、自贡恐龙、西昌邛海、沪沽湖母系社会、海螺沟冰川、三星堆古文化、三国遗迹等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川酒、川菜、川戏、民间歌舞、蜀汉书画等等都对海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四川省立足省情,加快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把旅游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提出了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旅游业较快发展。根据《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四川省将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接待入境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旅游新增就业人数30万,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促进中国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经济强国跨越的重要支撑点,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四川省不但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四川省既与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接壤,又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相连。在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旅游业大发展中,四川具有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必将充分发挥四川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关联带动作用。四川省旅游业的崛起,必将带动西部大部分地区旅游业的崛起。2.1.3西昌市远近闻名的历史渊源与历史遗产保留的完好性西昌城区是在明建昌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墙虽然大部分被损毁,但城市的基本格局仍较完整的保留下来。这是西昌城区独有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如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以后辖也虽不断发生变化,担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同时,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历史上,司马相如、司马迁、诸葛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杨升庵、石达开、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过,迄今,孔明寨、蒋介石“特宅”等历史遗迹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观瞻。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彭德怀、贺龙、李富春、郭沫若、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乔石、李鹏、江泽民等先后来过西昌视察,均留下诸多墨宝。西昌的古迹主要有西汉土城遗址、无名汉阙、唐代白塔、南诏景庄王庙、罗罗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门等。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大顺”纪年砖在古城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大顺”城砖为四川首见。城内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汇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诗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留下他们的墨迹,此外,在建昌古城以东2公里外的姜坡顶上,迄今还遗存着当地人称的“月鲁城古堡”。现场鉴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着战时的工事、石炮等遗迹、遗物。对历史如此悠久、历史遗产保存如此完善的西昌城区进行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的建设,将是一项对历史、对旅游、对经济、对人民群众都意义非凡的壮举!2.2项目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既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她的建成将是西昌地区落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四个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于弘扬西昌历史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民族地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1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对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个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关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立足西昌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对西昌旅游景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吸引更多的游客,使之转变为带动西昌经济繁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进一步推动凉山州的旅游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富强、稳定和边疆安全;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对于丰富各族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利于缩小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对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符合中华民族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利益。2.2.2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昌地区社会稳定西昌市是一个汉、彝、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将带动全市各族同胞共同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这不仅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调整优化城镇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市域经济。为把西昌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西昌做出贡献,努力营造政治安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2.2.3进一步美化西昌地区人文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西昌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是全州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州域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城市。西昌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其基础设施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但目前城市人文环境建设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给予了西昌宝贵的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的带动,所以城市景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城区内整个民俗风情景观环境尚不理想。本项目将以传承和发扬彝族民俗风情为中心,营造富有城市个性的四座廊桥及五个民俗彝族村寨,进而改善西昌景区的人文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西昌乃至整个凉山州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的建设它使旅游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提高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强化旅游业成为西昌的支柱产业,更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对于加快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建设势在必行。2.2.4西昌市是凉山州的中心,四川省五大旅游发展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旅游节点。西昌山川秀美,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物种多样,自然风光旖旎,民俗文化璀璨,历史遗迹众多,市内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物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明显。邛海、泸沽湖蜚声海内外。在攀西阳光旅游度假区建设中,西昌市的邛海、泸山、泸沽湖景区被列入了精品旅游区。西昌旅游景区已成为游客了解彝族风情文化和观光游览胜地。通过西昌市凉山彝族民俗风情生态走廊建设,可以提升西昌市域内景区的品味、增强吸引力、参与性,延长游客在城区的停留时间,同时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综合型旅游的发展,实现西昌市城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意义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为川西南旅游景点的串线组合和营销推广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扩大西昌旅游的吸引力范围、提升西昌旅游景区档次、巩固西昌在凉山州旅游格局中的影响力,在四川西南线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优化川西南区域旅游格局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3.1旅游资源概述西昌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其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沉淀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航天高科技景观,颇具特色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气候条件资源优越,生态环境优奖,为旅游业大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表3-1)。表3-1西昌市旅游资源分类简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基本类型代表性景区(点)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名山螺髻山、泸山、牦牛山、磨盘山等蚀余景观黄联土林、摩挲沟土林、小庙红土林峡谷雅砻江大峡谷洞穴螺髻山仙人洞、人箐乡岩溶溶洞等冰川遗迹螺髻山冰啧层、冰川刻槽等标准地层剖面大箐梁子组地层剖面等水域风光类风景河段海河、安宁河、雅砻江等湖泊邛海、螺髻山冰川湖等温泉川兴温泉、佑君温泉等天象景观类日照景观西昌阳光、邛海泸山日出、螺髻山的日出、霞光和佛光等云海景观螺髻山云海等月景邛海夜月等雨景泸山卧云烟雨等生物景观类森林螺髻山原始森林、螺髻山森林垂直带自然资源生物景观类古树名木泸山光福寺汉柏、唐柏、卧云山庄唐柏、青龙寺黄桷树等奇花异草螺髻山扇蕨、棕背杜鹃、西康玉兰、康定木兰、大王杜鹃等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螺髻山等人文旅游资源高科技类高科技基地两昌卫星发射中心古迹与建筑类人类文化遗址西昌汉、晋、唐、明、清占城、川兴陈氏(进士)民宅、孙氏公馆等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泸山光福寺、文武殿、蒙段祠(恢复)、青羊宫、瑶池宫、五祖庵、西昌礼州文昌宫、泸山观音阁、三教庵、文吕宫、海南乡灵鹰寺等楼阁西昌古城门楼等塔古白塔、樟木、礼州、阿七字库塔等陵园佑君镇丁佑烈士陵园等墓小庙天王山汉墓群、阿七乡邛人大石墓等摩崖石刻西昌地震碑林、人箐乡罗卜惹岩画群等特色城镇与村落礼州古镇、佑君古镇、大箐乡弊族村寨、西昌古城等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休闲求知类农林牧渔场西乡乡业花卉基地、琼海生态渔业、佑君生态果林、螺髻山畜牧场、大箐乡万顷飞播林、樟水樱桃林、川兴桃花林等疗养及消闲设施卧云山庄、邛海沿岸度假村、天人山庄等健身、休闲设施邛海水上运动中心、安宁洞小庙水上体育运动中心、登山公园邛海公园、凉山民族风情园、海河公园、南山生态园区等市日庆典活动彝族火把节等购物类地方旅游商品航天发射纪念品、彝族漆器、民族服饰等手工艺品,松茸、荞麦、白魔芋、干菌、木耳、花椒等土特产等地方风味小吃砣砣肉、烤乳猪、杆杆洒、野生菌类、黄焖鸡、醉虾、银鱼、鸡丝凉面、西昌米粉等名菜小吃3.2旅游资源评价3.2.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西昌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品位较高、具独特性,其主要特点:1.旅游资源丰富,组合良好市域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分布广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合良好,互相融合分布,如西昌市的阳光生念、航天高科技和彝族风情三位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空间位置组合佳,相得益彰;市域资源与周边资源相互串联形成时空互补的网络或大线。2.品位较高,独具特色市域旅游资源中,导向性资源多,品位高,具有特色,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西昌阳光度假、卫星发射中心、凉山彝族风情等等。当本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西昌市域内的又一独具特色的“人无我有”。3.高科技一卫星发射中心,不可替代性中国唯一一个对国内外游人开放的军商两用的卫星发射中心,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这里现代化的航天技术与礼州古镇相邻,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渊源关系,构成具有跨世纪特点的旅游资源。通过引人注目的卫星发射基地吸引游客,而游客一旦来了西昌,那么西昌市域内的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将以其历史、人文、生态等特色展现在各地游客眼前,极大的提升西昌市城市形象档次。4.区位条件好,开发条件优越。市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都很方便。此外,西昌经济实力在凉山州较强,生态环境优美,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条件。综上所述,本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的优势存于阳光生态好、科技含量高、民族风情浓。同时,市域内集聚了上述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开发不同类型、不通层次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3.2.2旅游资源等级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和开发条什,可将西昌市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如下等级:一级(导向性)旅游资源:邛海、泸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螺髻山风景区;二级(重要)旅游资源:大箐乡彝族村寨、黄联土林、礼州古镇、两乡乡花卉基地、丁佑君烈士陵园;三级(配套)旅游资源:安宁河小庙水上体育运动中心、樟木樱桃林、小庙天王汉墓群、川兴桃花林、川兴陈氏进士民宅(明清)建筑、螺髻山仙人洞岩溶溶洞、青龙寺、佑君生态果林区、阿七乡大石墓等。3.2.3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根据资源价值、旅游效益,开发条件等指标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次序进行综合评判的过程。西昌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选取以下3个侧面的12项指标来刻划各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潜力:①资源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等3个指标;②旅游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3个指标;③开发条件:包括位置交通、地域组合、景观容量、客源市场、投资条什和施工条件等6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评价因子指标值以满分取100分标记,以全省为参考背景进行打分,然后采用指标值的加权求和模型计算了各景区(点)的总得分(表1—2—2),其排序为:1.邛海—泸山旅游区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旅游区3.螺髻山旅游区4.凉山民族风情园—彝族村寨旅游区5.黄联土林地貌奇观旅游区6.礼州古镇旅游区7.四乡乡生花卉基地旅游点8.佑君镇丁佑君烈士陵园旅游点9.佑君生态果林旅游点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成后,根据上述综合评价,本项目将会位列前三。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4.1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4.1.1世界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近50年来,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从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情况分析,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一直占据绝对地位。远程国际旅游的客流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东北亚。西欧和北美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和接待地区,这也决定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客流也是国际远程旅游中最大的客流。但山于西欧、北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客流输出增幅空间有限,有些国家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极限”,接待能力增幅有限,短期内远程旅游客流增幅空间不大。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具备了产生大量国际旅游客流的条件,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美旅游者,而且也向欧美地区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客流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市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和极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游客产生地和接待地。4.1.2我国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即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狂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30个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不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80年以前,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的提高;“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业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技术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5年旅游业各项指标整体提升,2006年再次大幅度的攀升(见表4-1)。表4-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表指标八五时期九五时期20052006入境人数(万人次)21200328481202912494.21年均增长速度(%)11.112.510.33.9旅游创业(亿美元)275652292.96339.49年均增长速度(%)31.413.213.815.9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22.134.412.1213.94年均增长速度(%)18.93.41015.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713.71214852866230年均增长速度(%)50.218.212.217.9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的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的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935亿元,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4.2旅游业市场发展机遇和前景分析4.2.1世界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前景分析1.世界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1)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这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尽管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但对话交流、和睦相处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也越来越成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普遍选择和重要途径。(2)国际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在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旅游业的转移也在加快。长期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一直以欧美为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增长迅猛,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最为活跃的区域。这将加速世界旅游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有利于世界旅游发展的多元化发展。2.世界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1)旅游市场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各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跨国旅游活动将日趋活跃,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将迅速扩大,旅游市场全球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绝大多数国家的旅游市场将逐步融入世界旅游市场。随着各国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收入人群可望有更多的人逐步达到小康水平,中产阶层人群将逐步成为主体,富有阶层人群数量将明显增多,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旅游将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市场将趋向全球化。(2)旅游形式多样化由于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世界旅游市场结构将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旅游方式所取代。传统的旅游方式(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已不能满足人们“自我爱好”、“自由娱乐”、“情感展示”的要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尘,探险旅游(如徒步、登山、漂流)、健身、观鸟、摄影、探求文化和精神根基的知识性旅游等将大受欢迎,旅游方式必将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3)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世界旅游市场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世界旅游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六大旅游市场格局体系中,欧洲、美洲(主要是北美)依然构成世界旅游市场的两大主体,总体趋势呈现出欧美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在未来的10—20年内,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中国、泰国、新加坡成为世界新兴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旅游市场欧洲、美洲、亚太“三足鼎立”的格局体系将得以形成和确立。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超过美洲,成为仅次于欧洲市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市场。世界旅游组织对未来的国际旅游作了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0亿人次,2015年12亿,2020年16亿。2000—2020年国际旅游活动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4%。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0,000亿美元,国际旅游年增长率为6.7%,远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与此同时,也将成为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见表4-2、表4-3)表4-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预测表国家接待人数(万)市场份额(%)中国137108.6美国102406.4法国93305.8西班牙71004.4中国香港59303.7意大利52903.3英国52803.3墨西哥48903.1俄罗斯47102.9捷克44002.7资源来源:世界旅游组织表4-3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出境游客预测表国家出境旅游人次(万)市场份额(%)德国1635010.2日本141508.8美国123307.7中国100006.2英国96106.0法国37602.3荷兰35402.2加拿大31302.0俄罗斯30501.9意大利29701.9资源来源:世界旅游组织4.2.2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分析1.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机遇分析(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为我国旅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广泛深入开展民间外交,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繁荣兴旺,古老的东方神韵与现代的文明风采交相辉映,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吸引广大国际旅游者的重要动因。(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国旅游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机遇。一个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这一临界值,沿海发达地区早已超过这一临界值。“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快车将在大众旅游时代驰骋前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将继续加快,与此同时将创造和形成大量新的现代旅游资源和现代旅游产品,大大增加我国旅游资源总量,丰富旅游产品,满足广大国内外游客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3)国内内需不断扩大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将为我国旅游业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提供机遇。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投资与消费的增长不协调。立足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政策性选择。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进一步扩丈国内需求,加上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这为我国国内旅游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增长预期。(4)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做大做强国内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把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些都为服务业“龙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创造新的动力机制。(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从而为增加我国旅游消费总量提供了机遇。建设新农村使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改革己进入新的阶段,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并将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从而为增加我国旅游消费总量。其次,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基本都在农村,农村面貌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全国的旅游环境。第三,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出大量新的农业旅游资源,大大增加我国旅游产业的总供给。(6)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和产出能力提供了机遇。城市既是现代旅游重要的资源,又是现代旅游的主体,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行、住、吃、游、购、娱的主要载体。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国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会有新的提升。2.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2)西部旅游发展速度加快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也迎来新的机遇。(3)国内旅游增长迅速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8%。(4)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趋于追求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且富于刺激性的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使得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5)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4.3民族特色旅游市场前景分析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2020年旅游发展》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旅游业有望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旅游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民族地区旅游业要成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支点,就要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民族生态旅游市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民族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青睐。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我国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资源,将民俗风情展示所在区域作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旅游与民族团结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4.4西昌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凉山州旅游资源丰富,要促进凉山州发展,必须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业对全州经济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要把自然景观与彝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彝族文化内涵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要十分注重旅游精品的培育,促进旅游资源上挡升级,充分挖掘凉山州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一批名牌产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其中,在凉山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培育凉山州旅游品牌。同时积极配合四川省旅游环线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全州争取使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显著增加,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全州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龙头产业,为全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过努力,把凉山州建成西南地区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世界级观光、探险旅游和度假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和彝族文化旅游目的地。4.5项目市场前景分析4.5.1西昌市旅游市场现状1.四川省入境旅游现状2001年,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入境旅游者仍然主要集中在重点、热点旅游区;成都、阿坝、乐山、绵阳4市、州入境旅游人数占全省入境旅游总数的96.2%,在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西吕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西昌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在全省只占有很小的份额,仪为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0.13%。国家旅游局资料表明,国际旅游者来川的主要游览目的是观光度假利商务活动,这无疑显示了西昌的旅游资源对国际旅游市场是具备相当的吸引力的,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彝族风俗民情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如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将是西昌国际旅游所面临的挑战。2.西昌市旅游市场现状根据西昌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2001年,西昌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58.02万人次,旅游收入1.876亿元人民币,尤其,2001年“五一”节接待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0.98万元,发展势头非常可喜。但也要看到,西昌市在全省所占的份额仍然非常小,2001年西昌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仅为仝省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的2.5%,与西昌市拥有的旅游资源所应有的表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4.5.2客源市场分析省旅游局2000年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了来访西昌市游者的如下特征:以中青年城镇居民为主,分别占71.33%和76.8%;职业构成主要为专业文教科技人员(25.69%)、企业管理人员(24.77%)、服务销售人员(13.76%)和公务员(11.7%);出游目的主要是休闲观光度假(29.36%)、商务(26.15%)、探来访友(14.9l%)和会议(10.55%);旅游方式以散客为主:(个人或与亲朋结伴出游的占64.22%),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占13.99%;旅游者对西昌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主要为:卫星发射基地、山水风光、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物古迹;854.5.3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由于本项目位于一环路,人流量大,且兼顾了居住功能,因此此处游人容量比一般公园大,经初步测算,瞬时游人容量为1850人,最大游人日容量为7500~8000人,年容量为150~200万人次。4.5.4游客规模预测根据四川省及西昌市客源增长趋势,综合考虑“十五”社会经济计划,并考虑配合梁山彝族民族风情生态走廊项目建设及周围占较大面积居住功能分区,对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的游客预测如下:2010年接待85万人,2013年接待100万人,2015年接待120万人,2020年接待150万人。4.5.5目标市场定位1.国内市场根据西昌客源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社会背景,西昌优先考虑以下重点目标市场。(1)基础市场:单位组织的集体考察和文化生态研究市场。以民族文化生态为背景打造的融历史回顾、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民族团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生态产品——生态西昌一定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积极争取中央文化部门及其省委省政府支持,进行大手笔的宣传造势,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大市场。(2)重点市场: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主的四川省内市场和重庆市场西昌旅游的旅游者以四川省内游客占主体,约占总数的50.3%。四川省内游客又以成都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是四川省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人口有600多万人,城市居民收入高,出游能力强,旅游半径相对较大,此外,成都也是四川旅游客源集散中心,拥有一大批以成都为枢纽的中转客源,市场潜力巨大。重庆直辖市是距成都相对较近的另一特大城市,旅游客源充沛。(3)机会市场:广州、上海等国内其它各地市场此客源市场属于机会市场,这一市场为国内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高、出游意识较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求和品位要求较高,但是有全国独特的迥异于上述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与特色活动,随着西昌文化旅游产品的成熟及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对该市场应有巨大的吸引力。2.入境客源市场西昌所在的凉山州目前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外国游客旅游目的地。仅2005年,四川省接待的外国人占入境旅游者的61.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凉山州对外国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对西昌入境旅游市场作如下细分:国外一级目标市场:港、澳、台、海外华侨等华人市场:国外二级目标市场:日本、韩国等东南亚短程市场;国外其余目标市场:北美与西欧(主要在英国、德国欧美远程市场。法国)、澳大利亚等欧美远程市场。3.目标市场开发时序具体的说,可按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三个时间段对西昌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设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前期(2009—2010年),将集体组织的学习考察等一级目标市场作为开发重点,通过对一环路东段的改造,树立西昌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全面提升西昌市城市形象档次。近期内以“历史、文化、生态城区”为主要宣传点,吸引集体组织的游客。中期(2011—2015年),在继续开发国内一级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主的四川省内市场和国际一级目标市场,坚持精品意识。中期主推建昌文化,市场形象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作为开拓中期市场的名片。远期(2016—2020年),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开发建设,西昌作为建昌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和川西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将会被国内外主流旅游市场所接受,因而,这一阶段的市场开发重点可拓展到国内的三级目标市场和国际的二、三级目标市场的开发上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举的格局。

第五章建设条件5.1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5.1.1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有“月城”美誉的西昌,西昌市是凉山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信息中心,川西南和川滇结合部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心城市之一,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和物资集散地。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它南北长70.8km,东西宽62.8km。东邻喜德、昭觉、普格,南连德昌,西接盐源,北毗冕宁。市域幅员面积2655.21km25.1.2区位条件西昌市交通便利,成昆电气化铁路和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纵贯全境。成昆铁路是穿越凉山州重要运输干线,通过西昌境内长82km。西昌通过铁路可直达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北京等全国数十座大中城市。雅攀高速公路、国道108线和西木路、西巧路纵横交错,形成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西昌青山机场位于距市区13km处的安宁河峡谷地带,是国家4D型全天候机场,可起降B747、A124等大型客机,目前正在筹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开辟航线有西昌-成都、西昌-重庆、西昌-昆明-广州、西昌-西安-北京,拟开辟上海、香港、丽江等航线。西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是川西南物资集散地。5.2社会经济概况5.2.1人口民族西昌市现辖7镇、29乡、231个村、l764个村民小组,城区6个办事处、13个居委会。2000年底全国笫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西昌市总人口为61.79万人,城镇人口24.69万人,占总人口的39.95%,可见西昌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市域按民族分为:汉族、彝族、回族,其他民族;他们分别占总人口的81.5%、14.7%、2.8%和1%。5.2.2国民经济情况西昌市经历30年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快速上升。西昌市1999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在全省172个县(市、区)经济综合考核中排列第11位,并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少数民族县(市)首位。2000年,西昌市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年均递增11.2%。5.2.3产业经济发展概况2000年,西昌市国内牛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总产值41635万元,占l7.40%;第二产业总产值93450万元,占39.06%;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04133万元,占43.53%(图1~1—3)。从以上可看出,西昌市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商贸、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商品市场、集贸市场不断发展。但是与内地相比差距还大,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西昌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5.2.4投资环境西昌山川秀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农业优势明显,水电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政策环境稳定优惠,市场环境规范有序,人文环境开明开放。西昌市商贸繁荣,历来就是凉山州的贸易中心,具有很强的商贸辐射功能。近年来,交通、能源、邮电、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市内公共交通、环保以及水、电等生活设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劳务、科技、信息和房地产要素市场日趋活跃。5.3自然条件5.3.1地质地貌西昌市地处康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川西南安宁河宽谷中段,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其中最高点在螺髻山西昌、普格、德昌三市县交汇处海拔4182m;最低点在西昌德昌交汇处、雅砻江畔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m;相对高差3022m。全市绝大部分地域处于海拔1500m以上,由高原中山,宽幅平原、山间盆地组成,形成“八分山地二分坝和坝内八分土地二分水”的地貌形态。5.3.2气候西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御寒避暑胜地,素有“小春城”之称。西昌市年均气温为1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5℃,比昆明高1.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6℃,比昆明高2.8℃,是我国全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西昌市的大气质量良好,1998年二三项指标中,总悬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均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硫指标略低于一级标准。因而,市域内空气透明度高,天蓝气爽。西昌的夜晚,月亮格外皎洁,又有“月城”之美称。5.3.3河流及水文特征西昌市的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安宁河、雅砻江均为北南走向,市域内三十多条山溪涧呈不对称羽状垂直注入安宁河,市东南有断陷湖邛海。主河道安宁河为雅砻江的一级支流,从市域北端入境,向南纵贯全境,两岸为安宁河河谷平原和邛海湖盆地平原,地下水丰富。5.3.4西昌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亚热带高山高原植物区系。植被垂直带谱类型为: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业热带高山、亚高山灌丛,亚热带稀树灌木草被,山地草甸。市域内植物种类繁多,共分12类、233科、523种。即油脂类(36科、64种)、芳香油类(18科、29种)、纤维类(19科、36种)、单宁类(29科、64种)、淀粉类(3l科、67种)、野果类(21科、72种)、珍稀植物类(12科、34种)、花卉类(8科、66种)、野生蔬菜类(33科、53种)、色素类(6科、14种)、其他类(10科、24种),林下分布着繁多的野生菌类,全市共有野生菌141种,其中:食用菌84种、非食用及有毒菌类57种。属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近30余种,占全省保护总数的34.2%,其中有长苞冷杉、德昌杉、连香树等。迄今,螺髻山仍存有莽莽原始森林,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为罕见的“植物王国”。另外,天然野生花卉资源,名贵中草药资源和食用菌类异常丰富。市域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高等动物近400种,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小熊猫、穿山甲、金猫等30余种,还有许多珍稀种类,如豹猫、四川湍蚌等。5.4外部政策条件西昌市委、市政府抓住中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攀西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辩证识市情,理智定思路”决定以旅游业为切入点,培育旅游产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市委、市政府确定借助沿海及国外资金投资西移的机会,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目前,西昌市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颇为便捷。境内成昆铁路已实现电气化,108国道全为柏油路面,雅攀高速公路泸沽至黄联关段74.4km已建成,有3条出口省道,青山机场目前正在筹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市内交通网络也己形成。市域内各乡镇通讯光纤程控化,移动电话迅速发展,交换机总容量达35万门,市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2.8部,建成了以西昌为中心C3本地网,移动电话达6万户。西昌市建有输变电站9座,容量270万千伏安,国家50万伏和220干伏高压输电线经过西昌,且设有开关站。西昌市自来水厂3座,日供水超过10万吨。自来水普及率99.61%,城市气化率25.10%,城区绿地率15%,城市公交营运车辆达300多辆。2000年底城市化水平达到39.95%。城区建设发展迅速,修建了10条主街道,12.7km的机场路,10余座彩虹桥;开发建设了健康、文汇等6个小区;新建了火车站花园广场、设施完善的饭店等。目前,西昌市内不同级别的饭店宾馆约有l33家,星级宾馆10家,拥有众多的度假村等接待服务设施。西昌境内已注册旅行礼共l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16家。西昌国际旅行社等拥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具备全方位服务的条件。西昌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施优惠政策,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品牌,为本市所用。1993年至1997年西昌市已经累计引进内资158项、2.33亿元,引进外资1400万美元,开办“三资”企业l8户。2000年,西昌市全年共引进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l77200万元,已到位资金12368万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综上所述,西昌市旅游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经济发达,投资政策优惠,营造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并且随着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的开发打造,西昌市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投资环境,旅游业、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必将吸引更多人来西昌投资,西昌市必将成为西部投资的一块热土。

第六章建设方案及内容6.1方案设计原则项目是一个集旅游度假、商业消费、休闲养生、居住疗养、文化交流、娱乐休憩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市政开发项目,本项目用地为西昌市中心区域,是西昌市海河沿线区域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项目用地纵越海河,横跨东河,整体地势平坦开阔,地形分散且狭长,地理位置甚佳,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方位的和谐共生是本项目设计根本,本项目作为西昌市举足轻重的城市节点如果得以实施将为普通大众提供良好的居住、休闲、生活空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方针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体现,演绎出一种真真切切的生态、文化、历史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篇章。在方案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积极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园建设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2.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造园手法灵巧含蓄,深值我们继承和发扬。设计时,要在公园中体现我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讲究含蓄、蕴藏意境的特点,充分运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等造园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古典园林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设计进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中西结合。3.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4.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5.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6.合理合法进行拆迁补偿,共建西昌和谐社会。6.2核心景区构成沿着一环路组织功能不同、规模不同、主题不同的各类景观节点,构成沿一环路的景观序列,从两端入口节点开始,逐步形成核心区景观高潮。每个节点都以当地的不同的特色事物为载体,使人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特有的“场所精神”。丝路广场:在一环路与三岔口南路交汇处形成景观广场,以清代风格为主体,作为从西进入一环路东段的入口景观展示节点。广场以“月城丝路”为主题,以雕塑、小品、喷泉等体现主题,增强广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展现丝路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广场一环路上设置一处清代风格的牌坊,展现当地建筑特点,作为入口景观的标志性建筑。汉阕广场:在一环路与三岔口东路交汇处形成以现代风格为主体的景观广场,作为东如一环路的入口展示节点。广场以汉代文化为主题,一方面与其东侧的汉城遗址形成呼应,同时也从此拉开“南方丝绸之路”历史展示的序幕。一环路与河东大道交汇处,形成整个景观的高潮地区。交汇处结合河东大道形成民俗休闲广场,将整个景观重点引入历史风貌核心区。景观节点向北延伸,结合唐嶲州城遗址设置名人广场,作为从北进入历史风貌核心区的入口景观展示节点。景观节点向东延伸,沿一环路形成一系列以丝绸之路各朝代贸易的特色物品为主题的广场,如青铜器文化广场、丝绸文化广场和茶马文化广场,以此展示“南方丝绸之路”的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俗休闲广场:位于一环路与河东大道交汇处,利用河东大道下穿后留出的地面空间形成。河东大道地面采用广场铺地,两侧各留一个车道解决区间到达交通,中间设置街心花园,并设置座椅,形成休闲的区域。通过广场加强河东大道两侧商业联系,促进商业、旅游业共同发展。在节假日时期,可利用道路广场组织民俗活动,增强商业和旅游氛围。在道路交汇处一环路上,也设置一个清代风格的牌坊,作为进入广场和核心区的标志。同时,在道路交汇处能看到河东大道旁的塔和一环路旁的唐代阁楼,成为一环路景观节点上的对景标志。青铜器文化广场:位于历史风貌核心区东南角,唐代风貌步行街东端起始区域。该广场以汉代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贸易的代表物品——青铜器为主题,广场结合周边唐代风貌建筑,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雕塑,展现神秘而悠久的青铜器文化。广场结合喷泉水体,与青铜器形成刚柔和虚实的对比,形成丰富和生动的广场空间。广场上尽量多设置一些花池座椅,给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而舒适的休闲空间。丝绸文化广场:位于历史风貌核心区沿一环路中部区域。该广场以唐代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贸易特色物品——丝绸为主题,通过设置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丝绸文化雕塑,塑造广场特色。同时,广场是唐代风貌街向明清风貌街过渡区域,通过广场开敞空间的融合和植物、雕塑、小品的搭配,来达到两种风貌的过渡。结合广场可布置大型树阵形成比较壮观的入口景观,同时也成为游人夏季躲避酷暑、冬季享受阳光的休闲空间,并结合周边饮品店,形成露天饮吧。茶马文化广场:位于沿一环路明清风貌街中部区域。该广场以唐代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茶马古道为主题,再现西昌当年商贸的繁荣和茶马古道贸易的艰辛。通过马与人的雕塑展现马帮文化,以烟、茶、药等贸易物品,突出茶马文化的特点。广场位于明清风貌街中,注意广场景观与周边建筑协调,广场中可结合雕塑,设置旱喷泉,形成动静对比,增添广场活跃气氛。名人广场:在河东大道与纬七路交汇处,历史风貌核心区西北角,规划一处名人广场。广场以西昌历代或与其发展历史有关的名人为主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比如西汉的司马相如、三国的诸葛亮、元代的马可波罗、清末民初的德国领事魏司等,都是与西昌和南方丝绸之路发展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名人,通过这些名人的雕像展现西昌丰富的历史人文。名人广场要结合唐嶲州城遗址,重塑唐代城墙风貌,同时有规划地保护一段现存城垣风貌,形成新旧、古今的对比。在广场上,考虑布置一处民俗表演的区域,并结合布置一些餐饮设施,形成集餐饮、表演、娱乐为一体的啤酒广场。在一环路沿线与其他道路的交汇处,成为小型的开敞空间,成为景观序列中的次要景观节点,形成主次分明的一环路景观。这些小型开敞空间作为市民活动休闲广场或游园绿地,可布置一些活动健身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将市民休闲活动吸引到一环路景观空间中来,构成街道景观中富有生机的一面。规划这些休闲广场和游园绿地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白等颜色为主色调,通过西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来展现“五彩”西昌的特点。“红—明”广场:位于一环路东段与土城巷交汇区域。该广场以红色为主色调,通过西昌礼州著名的“天灯”形式,来突出红色主题。广场上设置高低错落的以现代抽象手法表达的“天灯”形式,以玻璃现代材质表达“天灯长明”特性,喻意丝路灯塔,展现丝路上“天灯”的作用与内涵。广场宜采用红色调的地砖铺砌,周边宜多采用红叶、红花等植被进行搭配装饰。“橙—日”游园: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经七路交汇区域。该游园以橙色(金色)为主色调,选取金色的太阳来表达这一主题。明媚的阳光是西昌一大天气特点,同时泸山看日出也是西昌自然景观的一大亮点,因此选择太阳来表达橙色主题。游园通过景墙和金色太阳来表达日出泸山云海的壮丽景象,以金属丝线来表达撒下的万丈金色光芒。游园多采用橙黄色的花卉和观果植物进行装点。“黄—月”广场: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经六路交汇区域。该广场与“橙—日”游园形成一组以“日、月”为景观的广场游园。广场以黄色为主色调,以西昌著名的四大景观之一的“月”为载体,展现著名的建昌月而体现西昌的特点。广场通过景墙、池水和发光体的明黄色月亮造型来展现邛海升明月的优美景色。“绿—山”游园: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经五路交汇区域。该游园以“绿”为主色调,以山为载体,来展现西昌这个山水城市多山的特点。广场采用假山形式,配以绿色植物,来映射西昌郁郁葱葱的山林,并通过园林景墙搭配,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小游园。“青—松”广场: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纬九路交区域。该广场以“青”为主色调,以西昌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松、风、水、月”之一的松为载体,展现著名的泸山松而体现西昌自然景观的特点。广场以松柏为主景植物,以挺拔的松柏形成树阵广场,树阵下设置座椅,形成舒适惬意的休闲空间。在广场重要位置上种植一株粗壮而苍老的古松,展示西昌的悠久历史岁月。周边配以休闲长廊,形成一个古朴而亲切的广场空间。“蓝—水”游园: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纬七路交汇区域。该游园以“蓝”为主色调,同样以西昌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水”为载体,展示山水城市中邛海水的魅力。游园中心设置一个音乐喷水平台,在喷泉一角设置跌水,。在游园周边设置一些蓝色水珠形式的雕塑来突出主题。“紫—梅”广场: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纬六路交汇区域。该广场以“紫”为主色调,并在广场中心设置一座紫红色的金属三角梅雕塑。三角梅是西昌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之一。因此,采用三角梅形态的雕塑来代表西昌,成为广场主题。蓝—水”游园:位于一环路东段与纬六路交汇区域。。该游园以“白”为主色调,以西昌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风”为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