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_第1页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_第2页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_第3页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_第4页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书屋第90页共90页鲍鱼养殖技术鲍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鲜品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鲍的足部肌肉很发达,约占软体部的40%,富含氨基酸,其中苏氨酸0.61(克/百克干品,以下相同)、缬氨酸0.96、蛋氨酸0.45、异亮氨酸0.68、亮氨酸0.86、苯丙氨酸0.40、赖氨酸0.74、组氨酸0.51、精氨酸0.90、天冬氨酸0.87、谷氨酸1.39、丝氨酸0.63、甘氨酸0.87、丙氨酸0.75、脯氨酸0.70、酪氨酸0.75、胱氨酸0.26,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我们平常食用的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因此,鲍的味道非常鲜美。国外已把鲍软体部的提取物“鲍灵素”用于制药,对抑制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此外,鲍壳既是名贵的中药材(俗称“石决明”),还可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材料。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鲍的销售价格昂贵。据2002年的资料介绍,一只活的壳长12~14厘米(重量约250~400克)的澳大利亚产绿唇鲍,其售价为50。7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15~580元/只);一只活的壳长约15厘米(重量约400多克)的日本产大鲍,其售价高达90~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40—830元/只)。我国产的壳长7厘米以上的活皱纹盘鲍,近几年来售价一直不低于350元人民币/公斤。世界上主要产鲍国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南非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1996年全世界鲍的自然采捕量约为9996吨,其中最高为澳大利亚4339吨,其次为日本1941吨。我国近年来鲍的人工养殖产量增长很快,2001年全国鲍的养殖产量为7662吨。由于鲍的经济价值很高,世界各产鲍国十分重视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日本是世界上鲍产量较高、增养殖技术较发达的国家,苗种生产和放流增殖是其重点,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南非等国主要以自然采捕为主,最近几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红鲍的苗种生产,并且采用大型露天水池进行成鲍养殖。在墨西哥,除了把人工培育的鲍苗收容在笼内投放到海底养殖外,各地渔民还进行受精卵的放流增殖。我国对鲍的利用,过去仅限于自然采捕。近20年来,从南方到北方都开展了鲍的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在辽宁、山东、福建等地,一批具有先进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鲍育苗场和养殖场,每年都可生产出相当数量的鲍苗和商品鲍。我国的鲍人工育苗和养殖,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工艺和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发展鲍的增养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适合鲍人工养殖和放流增殖的海域广阔,而且近年来鲍的增养殖技术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发展鲍的增养殖事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一)鲍的主要种类与形态1.鲍的种类鲍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鲍约有近百种,其中经济种类有近20种。在我国沿海自然分布的鲍共有8种,其中经济种有皱纹盘鲍、杂色鲍、九孔鲍。2.鲍的形态结构鲍具有如下显著的外部特征:有一片耳状扁平的石灰质外壳从背部覆盖整个软体部;软体部分为头、足、外套膜及内脏块4部分。足特别发达呈扁平、宽大,占身体的绝大部分。(1)贝壳鲍具3层螺层,壳顶部偏于壳的右后方,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自第二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由小渐大、从右开始延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几个开口与外界相通,称壳孔或呼水孔。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壳表面为褐色或暗红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异常亮洁,具美丽的珍珠光艳色泽,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厚,具有片状内包遮缘,壳内面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右侧壳肌痕,在左前侧有一狭小的左侧壳肌痕,无厣(2)头部头位于身体的前端,在头部背面有一对深色细长的触角。在触角的外侧基部各有一粗的眼柄,一对黑色的眼点生于其顶端,在两触角之间有一扁平突出的头叶,在其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吻中央有一纵裂的开口即为鲍的口。在口周围有石小突起称为小唇。(3)足部足位于腹面,大而扁平,几乎与壳口相等,由于适于匍匐爬行与吸附的生活方式而变得非常发达。(4)外套膜外套膜是包围身体背面的一层薄膜,除左前端腹面和内脏囊前端与皮肤相连外,几乎整个外套膜内缘都与右侧肌相连。(5)内脏囊当贝壳去掉后,中央区有一大块右侧壳肌。内脏囊的主要部分环绕于右侧肌的下缘,呈一大块状,在其末端呈角锥状游离环绕于右侧壳肌的后方至右后方,该部分的色泽常因其最大面积的消化腺及雌或雄生殖腺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消化腺通常为深褐绿色,在成熟期雄性生殖腺呈浅黄色,雌性呈墨绿色,生殖腺仅包围于角锥体部分。3.引进品种的形态特征我国产及引进的经济种鲍的外部形态分别有以下主要特征:(1)皱纹盘鲍贝壳大而坚厚,螺层三层,缝合线浅,螺旋部极小,体螺层大。壳边缘有一排突起,末端3~5个开孔,是泄殖与呼吸的孔道,称为呼水孔。壳面深绿褐色,生长纹明显,具有许多不规则隆起的皱纹。(2)杂色鲍贝壳卵圆形,壳顶部钝,稍低于体螺层的高度,成体多被腐蚀,露出珍珠光泽。靠体蒜苗苷缘有6~9个呼水孔。贝壳还具有不甚规则的螺旋肋纹和稠密的生长线,生长线形成极为明显的裂襞。贝壳绿褐色,壳顶磨损部显露粉红色。(3)九孔鲍外部形状与杂色鲍十分相似,只是壳面上的肋纹不如杂色鲍明显,且壳背的呼吸扎为6—9个。(4)盘鲍体形为大中型,最大壳长可达21厘米,成体壳长一般为14~18厘米。本种鲍在外形上与皱纹盘鲍非常相似,但体形比皱纹盘鲍大。贝壳外表面的色泽也多为绿褐色或棕褐色,内面为带有多彩珍珠光泽的银白色。足及上足的外缘表面为浅棕褐色,常带有深色条状斑纹,足疏面多呈暗绿色;上足的边缘花边状,突起的分支比较复杂,呈树枝状。(5)大鲍鲍科中体形最大的一个种,最大壳长可达25厘米。壳为卵圆形,质地较厚,外唇稍薄,边缘平直;内唇遮缘狭窄,内缘稍向内倾斜。壳顶稍高,位于贝壳长轴线后端1/4处的右后方。壳孔突起较高,呈短管状,壳孔数4~5个。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棕红至棕褐色,内面银白色。足及上足的外缘棕黄色,足跛面多为淡棕黄色,上足突起呈简单(6)红鲍红鲍是全世界鲍科中迄今已发现的体形最大的一个种,已见报道的最大个体壳长可达28.5厘米、体重超过2公斤。贝壳为卵圆形。壳顶稍高,位于贝壳长轴线后端1/4处的右后方。贝壳厚重,外到稍薄,边缘比较平直;内唇遮缘宽大,最大宽度约15厘米,内缘侧稍向内倾斜。壳孔数2~4个,以3个居多,壳孔突起的高度比较高。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棕红至暗砖红色,常具有一条狭窄的红色壳边,有些个体壳面还带有深浅不同的块状斑纹;壳内面为带红色珍珠光泽的银白色。右闭壳肌痕大而明显,深绿色,位于壳内面近中部。足及上足的外缘表面棕褐色,常带有深色的条状斑纹,触手黑色。(7)、绿鲍体形较大,最大壳长可达25厘米,成体壳长一般在12.5—20厘米范围。贝壳卵圆形,与红鲍相比本种的壳形稍偏长些,质地也略薄。外唇较薄,边缘比较平直;内唇遮缘比红鲍稍显狭长。壳表面的肋纹与生长纹比较细密,肋纹比红鲍更为清晰。壳孔数4~6个,壳孔突起高度较红鲍略低,开孔较小。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红褐色或者橄榄绿色。花纹行状规则,沿壳孔突起的外侧常生有一条红褐色的带状斑纹;壳内面呈带有绿色与金色交映的银白色珍珠光泽,色彩鲜艳美丽;右闭壳肌痕明显,大都具有深蓝色的云状斑纹。上足表面常带有褐色和淡绿色条状斑纹,触手粗短,淡灰绿色。(二)鲍的内部构造1.消化系统鲍的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3倍多。消化系统由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消化腺、肠及肛门等部分组成。2.呼吸系统鲍是主要呼吸器官,位于心脏之前,外套膜中,一对,左鳃比右鳃略大。3.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围心腔中,被透明的围心腔壁所包围。具左右心耳各1个和1个梨形的心室。心室被直肠所贯穿。4.排泄系统具左右一对肾脏,左肾小,右肾较大,肾的中央背面靠近右侧壳肌左后方处有一缝形裂孔,为生殖产物排人肾腔之孔道。生殖产物亦由右肾孔排出至呼吸腔,经壳孔排出体外,故右肾孔亦同时用为生殖孔。5.生殖系统鲍是雌雄异体,但无两性的显著特征,无交接器也无其他的附属腺体。在近繁殖季节,生殖产物充满整个生殖腔,该腔位于体之背部,包盖于整个的胃、嗉囊及消化腺的表面,延展到右侧壳肌的左缘。成熟的精卵直接排人右肾腔经右肾孔至呼吸腔,从呼水孔排出体外。6.神经系统鲍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不集中,而且经过扭转,神经节延长和扁平。7.感觉器官一般的感觉表现在整个体表的皮肤上,在头叶、口、唇以及足口面、足腺区、鳃叶、外套边缘等部位的感觉细胞较多。尤其在头触觉、上足触觉、上足乳突、外套触觉、嗅检器、眼以及平衡囊等处的感觉细胞特别集中。(三)鲍的生态习性1.分布皱纹盘鲍为冷水种,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仅限于江苏以北的黄海及渤海水域,主要分布海区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部分岛礁周围,江苏北部沿海仅有少量分布。比较集中的自然资源产区有:辽宁省的大连市、长海县,山东省的长岛县、荣成市、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福建和浙江两省曾由北方海区试验引种并获得育苗和养殖的成功,使本种的增养殖水域又向南延伸至该海区。皱纹盘鲍垂直分布在水深l~20米处,20米以上的水深处较少见。杂色鲍、九孔鲍为暖水种。杂色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浙江、台湾等省的部分沿海水域。分布海域的常年水温10~28℃。杂色鲍垂直分布以水深3~10米较多。九孔鲍在我国的自然种群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东部以及澎湖列岛周围等海域。九孔鲍自然分布海域的水温比杂色鲍略低。盘鲍和大鲍原产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于日本茨城县以南,在日本海沿岸分布到北海道西南的小岛。盘鲍的自然分布水深为低潮线以下至15米,以水深2~4米范围内最多。大鲍自然分布的水域较深,大多分布在潮下带15。30米的水深,最深可达50米。2.栖息环境鲍喜欢栖息在海藻茂盛、水质清晰、水流畅通的岩礁裂缝、石棚穴洞等处。鲍常群聚在不易被阳光直射和背风、背流的阴暗处,经常腹足面向上吸附。岩礁洞穴的地形地势越复杂,栖息的鲍就越多。鲍有时生活在露天海底,杂藻丛中和海藻根基处,在石下缝隙、石头背阴面或侧面也常有鲍生活。在鲍的生活海区,虾蟹类、底栖鱼类、杂藻类、海参类、海星海胆类、螺类等较多。鲍的栖息场所可分为岩洞型、棚壁型、礁上型、裂缝型、石下型等五种类型。如皱纹盘鲍在平坦的岩礁表面很少见,而往往集中栖息在岩礁裂缝、岩洞以及背光的礁石侧壁等处;盘鲍以岩洞型居多;杂色鲍则以石下型居多。调查鲍的栖息场所,对选择适宜的海区,进行鲍的增殖有着重要意义。3.活动习性鲍的活动习性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在一昼夜中很明显是以夜间活动为主。鲍的摄食量、消化率、运动距离和速度、呼吸强度均以夜间为大,白天只在涨落潮时稍作移动。观察西氏鲍和盘鲍在水族箱中的活动情况,都是在日落后开始索饵,日出后运动到一定位置安定下来,其匍匐距离、运动方向、摄食时间、摄食数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也很难确定运动的一定规律,运动速度和距离也有很大差别。自然海区生活的鲍,虽然白天黑夜都能进行索饵活动,但以夜间为主。鲍夜间进行索饵活动后,黎明前不一定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鲍的活动习性直接受日周期、光线、水温、食物种类和数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鲍营匍匐生活,正常生活时头触角和外套触手充分伸展,靠近呼水孔的外套触手从孔中伸出,起感觉作用。鲍靠宽大的足部,在岩礁、石缝中爬行运动,并能吸附在岩石之上。鲍的吸附力很大,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充分吸附后,需用100公斤的力才能拔掉,所以在采捕时应趁其不备迅速取下。当受到惊动或遭敌害袭击时,鲍能迅速收缩头触角和外套触手,将足面紧贴在岩石上,借贝壳的保护,抵御敌害的侵袭。鲍的移动速度很快,一分钟可爬行50~80厘米,移动距离与时间有密切关系。据观察,杂色鲍的幼贝在水槽中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一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大致从夜间20时到凌晨3时为中心,很多幼鲍匍匐到水槽的壁面和水中的石面上。从解剖自然海区杂色鲍的胃含物来看,摄食时间也多半是从夜间到凌晨。鲍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随着水温高低而上下移动,冬春季水温最低时向深水移动,初夏水温回升后便逐渐向浅水移动,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处移动,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时,又移向浅处。鲍在生活条件较好和饵料比较丰富的条件下,移动性不大,幼鲍和老鲍定居性更强。4.摄食习性(1)鲍的摄食鲍是舐食性贝类。摄食时利用齿舌舐食藻类,边匍匐爬行边咀嚼食物,食物贮藏在食道囊和嗉囊中,摄食的食物种类,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鲍的担轮幼虫孵化后,仍然依靠卵黄内的营养物质,作为幼虫继续发育所需的能量来源,一直发育到匍匐幼体才开始摄食外源性食物。鲍的幼体摄食底栖硅藻,摄食时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活动,舐食基面上的底栖硅藻,从上足分化幼体开始,摄食量逐渐增大。稚鲍除了摄食底栖硅藻外,还摄食小型底栖生物、有机碎屑、以及藻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出现第一呼水孔以后,摄食量明显增加,l0毫米以上的稚鲍,可以摄食柔嫩的海藻叶片。再进一步发育,就可以像成鲍一样摄食了。成鲍为杂食性动物,食物种类以褐藻中的海带、裙带菜、鹅掌菜、羊栖菜、马尾藻等为主,还可摄食石莼、浒苔、礁膜等绿藻类以及石花菜、紫菜、江蓠、海萝等红藻类,成鲍还能摄食硅藻、高等植物的大叶藻以及一些小型动物,如挠足类、有孔虫类、水螅虫类等。稚鲍和成鲍还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主要由海藻粉(海带粉或裙带菜粉)、鱼粉(或其他动植物蛋白源)、添加剂(褐藻酸钠、维生素类等)、防腐剂(山梨醇、碘化钾等)、黏合剂、诱食剂等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加工而成。鲍的摄食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在一天中鲍的摄食主要是在夜间进行,白天很少摄食。据试验观察,皱纹盘鲍的摄食活动,从黄昏到日落摄食率逐渐加快,而从日落到半夜其累加摄食量基本呈直线上升。(2)鲍对食物的选择性鲍在多种食物同时存在时,对不同的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幼鲍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弱、可供选择的食物范围较宽;成鲍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强、可供选择的食物范围较窄,并且摄食单一性的倾向更为明显。试验表明:用几种海藻投喂不同年龄的皱纹盘鲍时,l龄鲍最喜欢摄食海带,其次为蛎菜(绿藻类)、红藻类;2~3龄鲍摄食海带、蛎菜与松节藻(红藻类),而不摄食其他几种海藻;4龄鲍只摄食海带和蛎菜。聂宗庆与燕敬平(1985)研究了皱纹盘鲍成体的摄食习性,在养鲍笼内同时混合投喂了海带、裙带菜、巨藻嫩叶、海蒿子、鼠尾藻、萱藻等6种褐藻,石莼、礁膜2种绿藻和红藻的石花菜,发现鲍最喜欢摄食的是巨藻嫩叶和裙带菜,对这2种藻类的摄食量分别占总摄食量的30.6%和20%,对海带的喜食程度占第3位。接着他们又使用海带苗和石莼两种食物混合投喂,结果鲍摄食海带苗占全部摄食量的88.8%,而石莼仅占11.2%。上述试验说明,鲍对各种食物的喜好程度是不同的,在多种食物搭配投喂的情况下,鲍首先摄食它最喜欢的食物。当然,鲍在被动摄食状态和饥饿状态时,对食物的选择性就变得不明显,它只能摄食仅有的食物。有趣的是,如果在投喂鲍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一些水果提取物,可大大提高鲍对配合饲料的选择性。日本学者原田胜彦曾研究了产于日本和外国的55种水果(主要是果肉及其提取物、果汁等)对盘鲍的诱食活性,结果发现:樱桃、葡萄、苹果、梨、李子、甜瓜、椰子汁等15种水果的提取物,对盘鲍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并且浓度越高、诱食作用越强,其中,以樱桃的诱食效果最佳。所以,用水果提取物作为鲍配合饲料的诱食添加剂,不仅使鲍增加了对配合饲料的嗜食性,而且有利于提高饲料效果。(3)鲍的壳色与食物的关系鲍的贝壳颜色与摄食的食物种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幼鲍的壳色与食物的关系较为明显,当鲍摄食的食物种类发生长时间持续变化时,其壳色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室内人工饲育条件下,皱纹盘鲍的稚鲍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壳色呈暗红色;摄食含有鱼粉和海带粉的人工配合饲料时,壳色变为翠绿色或灰白色;如果给幼鲍投喂石莼、浒苔等绿藻时,其多数个体的壳色也呈现翠绿色或灰白色。根据这一特点,司对人工饲育的稚、幼鲍投喂含有特殊食物色素的食物,利用其特殊壳色作为人工放流鲍苗的标志。在自然海域,北方的皱纹盘鲍长期摄食海带或裙带菜时,贝壳颜色多呈褐色或暗绿色;长期摄食马尾藻时,壳色呈暗褐色;长期摄食红藻类时,壳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南方的杂色鲍长期以硅藻为食物时,壳色呈枣红色;摄食石莼、浒苔、礁膜等绿藻时,壳色呈翠绿色;如果兼食硅藻和绿藻,其壳色则出现翠绿、枣红色相间的色纹;长期摄食江蓠等红藻类时,壳色大都偏向红褐色。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各种鲍都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摄食嗜好性,也就形成了鲍各自的贝壳颜色。所以,根据鲍的壳色,可以大致判断鲍自然栖息海域的海藻种类。但是,食物并不是影响鲍壳色的惟一因素。鲍的壳色往往与生活环境周围的岩礁颜色相似,这与许多生物的保护色一样,是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利用贝壳颜色作为伪装,防御敌害生物侵袭、自我保护的一种适应。此外,有人认为,鲍的壳色除与食物种类有关外,还与鲍自身的种类及遗传、代谢等内在因素有关。例如,同样摄食巨藻,红鲍生成的壳色呈砖红色,桃红鲍的壳色呈红褐色或绿褐色,而黑鲍则呈暗蓝黑色。5.生长(1)年龄与生长的关系鲍与绝大多数贝类一样,低龄时生长速度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附着在岩礁上的匍匐幼体开始,到长成商品鲍,大多数要经过2—4年的时间。皱纹盘鲍幼体的生长,从初期匍匐幼体阶段发育到围口壳幼体阶段约需3天左右,平均日增长10微米左右。从围口壳阶段发育到上足分化幼体需要10天左右,每天增长约40微米,上足分化后的幼体,个体增长逐渐加快,平均每天增长60微米以上,直到出现呼水孔的稚鲍。在人工饲育条件下,皱纹盘鲍前期稚鲍的生长,平均日增长一般为50~60微米左右。当年5月初采苗至6月中旬剥离时,稚鲍壳长可达3~5毫米。剥离后的后期稚鲍,平均日增长100微米左右,经4个多月的生长,至11月份,一般壳长可达12—15毫米,大者可达18毫米左右。成鲍的生长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不同种类的生长速度也有差异。如台湾省的九孔鲍,在自然海区第一年壳长可达4.1厘米,第二年5.8厘米,第三年7.1厘米,第四年7.8厘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2周年可达6.9厘米。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成鲍的生长速度往往与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各地不尽一致。例如,大连市水产养殖公司筏式笼养的皱纹盘鲍,下海时稚鲍壳长1.5厘米,养殖2周年,平均壳长达到7.1厘米,体重42克;养殖3周年,平均壳长7.8厘米,体重63.5克。(2)水温与生长的关系水温是影响变温动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外界因子。鲍是变温动物,其生长与水温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不同种类的鲍对环境水温的要求不同,每种鲍都有其相对一致的生长适温范围,在该水温范围内,鲍的生长速度较快,超出该范围,生长速度将明显下降。在适温范围内,鲍的生长速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反之,鲍的生长速度减慢。实际上,每种鲍在其适温范围内还有一最适的生长水温,当环境水温低于该水温时,生长速度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超过最适水温,生长速度反而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即使是在适温范围内也是如此。鲍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即在某一范围内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而在另一范围内生长与水温呈负相关;也可能在某一范围内水温对生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皱纹盘鲍的生长水温为10—25℃,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杂色鲍的生长适温为20—27%。九孔鲍在水温18~28℃时可正常生长。(3)饵料与生长的关系饵料也是影响鲍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饵料的种类及其数量都能对鲍的生长有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曾用20种海藻分别饲育壳长2.2。2.8厘米的皱纹盘鲍,结果为:饵料效果最好的裙带菜组鲍的壳长增长量为3.62毫米,体重增长量为0.95克;孔石莼组的增长量分别为2.07毫米、6.49克,增长量仅为裙带菜组的60%左右;马尾藻组则只有1.11毫米、0.04克,其壳长增长量不足裙带菜组的30%,体重增长量不足裙带菜组的5%;而效果最差的裂膜藻组,29天试验期间壳长几乎未生长,体重不仅未增长反而稍有下降,这说明饵料种类对鲍生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除饵料种类之外,饵料数量对鲍的生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据报道,日本北海道奥尻岛海域的皱纹盘鲍移殖到同纬度的喷火湾海域后,其生长速度提高了1倍以上。这两个海区的水温、饵料种类等都比较接近,造成其生长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喷火湾海域的饵料数量丰富。鲍的摄食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主要与水温及繁殖活动有关。如皱纹盘鲍在冬季水温低于7℃时基本不摄食,7℃以上摄食量逐渐增加,摄食旺盛季节为水温14~23℃,即春季和秋季:23~27℃时摄食量又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黄渤海的皱纹盘鲍,4~6月大量摄食,最为肥满;7~8月产卵期附近,摄食量减少体质消瘦,产卵后摄食量逐渐增加;11月份水温下降,摄食量逐渐减少。鲍的摄食量很大,据测算,每生产1吨皱纹盘鲍,大约需要20吨新鲜海藻。因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提供质量新鲜、数量充足的饵料,是保证鲍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4)光照与生长的关系鲍的生理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周期性,摄食等活动主要是在夜间或者黑暗状态下进行。光照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关系到鲍摄食时间的长短,必然会影响鲍的生长。鲍喜欢在夜间摄食,如果在夜间突然亮灯时,会使正在摄食的鲍爬向阴暗处。聂宗庆(1989)采用不同的日光照周期,对壳长2厘米左右的幼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周期越短,幼鲍的生长速度越快。其中24小时全黑暗组的壳长与体重的增长,分别为自然光照(每天光照12~15.5小时)组的154%与159%。美国学者观察了不同光照周期对红鲍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了1年,结果为24小时全黑暗组鲍的壳长增长量是自然光照组的2.58倍,摄食率和饵料效率均提高50%以上。6.繁殖(1)生殖腺发育特征鲍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角状消化腺的表面,发育成熟的生殖腺雌鲍呈浓绿色,雄鲍呈乳黄或乳白色。可根据鲍的外观特征和组织学特征,确定鲍的生殖腺发育状况。日本学者菊地省吾(1974)根据鲍生殖腺外观发育特征,用肉眼观察把鲍的生殖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0期为生殖腺极不发达、仅为一薄膜状包围消化腺,呈现消化腺的颜色,从外观上无法辨别雌雄;期生殖腺覆盖消化腺的面积很小,约占角状部表囱的1/3—1/2,从外观上可以辨别雌雄;Ⅱ期生殖腺覆盖面积增大,约占角状部表面的1/2~2/3,角状部膨起;Ⅲ期生殖腺充分肥厚隆起,生殖腺覆盖面积达到角状部表面的2/3以上,角状部先端由于充满生殖腺而呈钝圆状。用肉眼观察法由于无需杀死鲍即可观察,因而在生产上被广泛采用,但主观性较强,还会受消化腺膨起程度的影响,判断结果不十分准确。刘永峰等(1985)根据鲍生殖腺的外观、组织形态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特征,将雌、雄鲍的生殖腺发育周期各分为五期。①卵巢:a.第工期:休止期。卵巢极度萎缩,厚度约0.4~0.5毫米。生殖上皮中除了可以见到卵原细胞外,后期可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初级卵母细胞。卵母细胞附于卵泡上皮,呈梨形,长径不大于30微米。生殖细胞在本发育期内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b.第Ⅱ期:恢复期。生殖上皮内侧,直径10微米左右的初级卵母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部分卵母细胞已发育至30~40微米,细胞内颗粒增多,染色加深,同时细胞核增大,核仁清晰。本发育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卵原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数量的大量增加。c.第Ⅲ期:生长期。卵母细胞的数量及体积明显增长,在卵泡上皮内侧呈葡萄状排列。卵巢厚度增加,内部间隙变小。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开始出现油球及卵黄球。本发育期内生殖细胞的数量及体积的增长都比较明显。d.第Ⅳ期:成熟期。卵巢厚度增至3毫米左右,为全年中最丰满阶段。大量卵母细胞脱离卵泡上皮而进入卵巢腔,发育至直径110一160微米左右,形状近圆形,但因其在卵巢内相互重叠挤压,因而在切片中观察,有时仍为不太规则的多边形。本发育期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的体积增长以及形态的变化。e.第V期:排放后期。卵巢明显萎缩,厚度减至0.8毫米左右。卵巢内成熟的卵基本排放完毕,仅存有少量的残余卵细胞。②精巢:a.第工期:休止期。精巢极度萎缩,厚度约0.3~0.5毫米,精巢内部间隙较大。生殖上皮内侧有一定数量的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生殖细胞在本发育期内增长速度较为缓慢。b.第Ⅱ期:恢复期。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生殖上皮增厚,精巢内部间隙逐渐变小。c.第Ⅲ期:成熟前期。精巢厚度增至1毫米以上,精巢内部因充满精细胞和精子而变得几乎无间隙。d.第Ⅳ期:成熟期。精巢厚度增至2.4毫米左右,为全年中最丰满阶段。精巢内充满成熟的精子。e.第V期:排放后期。精巢明显萎缩,厚度降为0.7毫米左右,因精子的大量排出,精巢内间隙再次变大。各发育期的出现时间,随鲍的种类以及分布海区的不同而不同。在大连海区,皱纹盘鲍生殖腺上述各发育期的出现时间分别为:休止期10月上旬至翌年1月;恢复期2~4月;生长期雌鲍为5月上旬至7月中旬,雄鲍为5~6月;成熟期雌鲍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雄鲍为7月初至8月中旬;排放后期8月下旬至9月。(2)有效积温与生殖腺发育的关系水温是影响水生动物发育的重要外界因素,而有效累积水温又是促进其生殖腺发育成熟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积温是指每天的平均水温减去该种的生物学零度(生殖腺开始发育的下限水温)的总和。生物学零度与有效积温的生物学意义是指:某种生物的生殖腺必须在外界水温达到某一特定的下限水温(即生物学零度)以上时才能开始发育;而要使生殖腺发育成熟,必须在其生物学零度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即有效积温)。对不同种类而言,生殖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不同的。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7.6℃,因此可按下式计算皱纹盘鲍生殖腺发育的有效积温。日本学者菊地省吾等(1974)最早对日本产皱纹盘鲍的生殖腺发育与水温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他们以7组梯度的水温来饲养成鲍,每隔一定时间,任意抽取10只个体测量其生殖腺指数、亲鲍排放率、精卵排放量等,作为生殖腺成熟指标。通过试验观察和数学计算,得出了生殖腺指数的日增长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式以及生殖腺发育的下限温度(即生物学零度)。上述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7.6℃,就是菊地省吾根据试验计算得出的。通过多次试验发现,皱纹盘鲍的有效积温达到1000℃时。生殖腺已发育得很好。此时,雄鲍经诱导有100%的个体可排精;当达到1200"12时,排精量可达到最高峰;此后即使积温增加,排精量也不再增加。而雌鲍对积温的要求较高,需要达到l500℃时,才有100%的个体可诱导产卵。雌鲍的产卵量在有效积温500~1500%范围内,随着积温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饲养在20%恒温条件下,日本产皱纹盘鲍约需120天,可达到生殖腺充分发育的1500℃积温。刘永囊等(1982)对大连海区产皱纹盘鲍,也研究了其生殖腺发育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假定其生物学零度也为7.6℃)。其结果比日本海区所要求的积温偏低,当有效积温在500~l000℃之间,亲鲍排放率及产卵量都随着有效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当有效积温超过1100%后,雌鲍和雄鲍的诱发率均接近100%。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个海区的水温差别较大,大连海区的冬春季水温偏低,且时间较长,达不到日本海区所要求的有效积温;或者是大连产皱纹盘鲍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比日本产皱纹盘鲍低。(3)食物对生殖腺发育的影响食物是影响鲍生殖腺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水温一定的情况下,鲍的摄食量随着生殖腺的发育而增加,在生殖腺发育过程中,日摄食率(每天摄食海藻的湿重与鲍体重之比)会持续稳定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在生殖腺完全达到成熟期之后,其摄食率逐渐下降。日本学者浮永久等(1984)曾做过一个实验,将皱纹盘鲍的成鲍分为五组蓄养在17℃水温下,以第1组日摄食量为100%,其余4组分别为第1组的65%、40%、26%与17%,实验持续154天,前84天每天投喂裙带菜,其后每天投喂海带。实验期间,五个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7.1%、4.6%、2.8%、1.8%和1.2%。结果发现,上述五个组的生殖腺指数及亲鲍排放率都与日摄食率呈正相关,而且只有前2个组的亲鲍排放率达到了80%以上。这个实验说明,给饵量不低于鲍日摄食量的65%是保证其生殖腺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大型海藻中的裙带菜和海带,能满足皱纹盘鲍生殖腺发育的营养需求。食物和水温对鲍生殖腺发育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情况下,食物是主要制约因素;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水温则是主要制约因素。例如生活在温带及亚寒带的冷水性种类,其生殖腺发育主要受水温的制约;但是,鲍科中某些生活在暖温带及热带的暖水性种类,由于其常年生活于适温环境中,水温对生殖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有时很难像冷水性种类那样明确找出其生殖腺发育速度与水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在这种情况下,食物的影响作用要比水温重要的多。研究表明,皱纹盘鲍、盘鲍的生殖腺发育与水温呈较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在大鲍的生殖腺发育过程中,水温的影响作用明显减弱,而食物的影响作用则比较显著。(4)繁殖季节在自然海区中,鲍的繁殖季节因海域及种类向异,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同一种鲍的繁殖季节又随分布海域的不司而有所变化,繁殖季节与水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在周年温差变化较大海区的种类,其繁殖季节多在1~2个月之内,大多数鲍属于此种类型,如皱纹盘鲍、杂色鲍以及盘鲍、大鲍寺。而对于生活在周年温差变化较小的种类,则其繁殖期相对较长,在一年的大部分月份里都有成熟的性产物,但有较为集中的繁殖季节。如生活在热带海域的耳鲍、平鲍、多变鲍等都属这一类型。对于前一种类型来说,即使是同一个种,在不同的海域,其繁殖季节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在同一个海域,由于每年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变化,主要是受水温的影响。如皱纹盘鲍的繁殖期,在辽宁大连、山东长岛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产卵水温加23度;在青岛海域却提早到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产卵水温为17~20%,其繁殖高峰期出现在17。17.5℃;而南移至福建东山海域后,则提前到4月,产卵水温为21~24℃。杂色鲍在福建的产卵季节为5~6月,产卵水温为23~28℃。九孔鲍在台湾省的繁殖期为l0~11月,产卵水温为22~24℃。(5)产卵量鲍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性腺发育状况、产卵水温等因素有关。黄渤海的皱纹盘鲍一般3龄左右开始繁殖,其生物学最小型为4—4.5厘米,壳长5.6厘米以上的个体全部可以达到性腺成熟。杂色鲍的生物学最小型约为3.5厘米。皱纹盘鲍壳长6厘米左右的个体产卵量一般在80万粒左右;8厘米以上个体产卵量可达120万粒;最大个体产卵量可达200万粒以上。不同种类鲍的产卵量也有一定差异。如壳长6厘米的九孔鲍,其个体产卵量约为60万粒。壳长12。15厘米的盘鲍,个体产卵量可达600万~l000万粒。个体最大的红鲍,个体产卵量可达l000万~2000万粒。雄鲍排放精子的数量很大,一个壳长6厘米左右的皱纹盘鲍雄鲍,一次可排放几亿个精子。在室内水槽中,很容易观察到鲍的排放精卵现象。雌鲍在排卵时,一般先爬至接近水面的槽壁上,而后将贝壳缓慢向上顶起,再作急剧收缩,借以将卵从呼水孔喷到水中。雄鲍放精不象雌鲍那样作急剧收缩,精液是从呼水孔缓缓溢出,最初呈白色线状,而后慢慢扩散为白色烟雾状。鲍的卵为圆球形,外包一层不十分规则的胶膜,其比重大于海水,为沉性卵。卵的大小依种类不同略有差异。皱纹盘鲍的卵径包括卵膜为220微米,卵黄径为180微米左右。在人工催产的情况下,有时鲍会排出无膜卵,无膜卵属于不成熟卵,不能正常受精发育。皱纹盘鲍的精子头部外形为子弹头状,中段略长,尾部长达50微米,精子全长约60微米。7.鲍的生活史鲍的生活史从受精卵开始,经历初期发育阶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体、围口壳幼体、上足分化幼体,发育为稚鲍。稚鲍再进一步生长为幼鲍、成鲍。(1)鲍的受精过程生殖腺发育成熟的雄鲍和雌鲍,分别将精子和卵子排放到海水中,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鲍排放到海水中的成熟精子,与卵子相遇后立刻将卵子包围,最终精子穿过卵膜进入卵内,形成受精卵。(2)初期发育阶段受精卵的发生与温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皱纹盘鲍在水温22~23%下受精后15分钟,形成第一极体,接着不久出现第二极体,两极体并列于动物极的顶端。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在动物极一端卵黄粒稀呈浅绿色,植物极一端卵黄粒密聚呈深绿色。受精后的40—50分钟,卵进行第一次分裂,在卵轴平面上形成两个大小相等的细胞,称二细胞期。受精后约80分钟,与第一次分裂呈垂直面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相等细胞。受精后约2小时开始第三次分裂成为8个细胞。分裂面偏于动物极的一端,而与前两次分裂呈直角,在动物极一端的这4个细胞略为向右旋,这样就形成了上下不等大的分裂球,而且在位置上不重叠。约2小时40分第四次分裂成16个细胞,这次分裂产生与上次相反的左旋方向。由于连续地分裂,分裂球越分越多,至3小时15分形成了桑椹期胚胎。受精后约6小时,进入原肠期,此时胚体略呈椭圆形,植物极的4大分裂球由于被小分裂球外包而看不到,并在这个位置产生隆起,形成了原口。(3)担轮幼虫受精后7小时30分,胚体长220微米,宽180微米,在靠近大的一端长出一圈纤毛环,纤毛逐渐加长并且摆动力也加强,在顶端一束细长的称顶纤毛,此时即为担轮幼虫。由于纤毛环与顶毛不断摆动与冲击,在受精后约11—12小时,冲破卵膜孵化而出。此后,担轮幼虫就直接在水中游泳活动。担轮幼虫具有强的趋光性。健康的幼虫在水的上中层浮游,体质弱的活动力差,只能在底层附近转动。这些活动力差的幼虫,在以后的继续发育中有的产生畸形或死亡。(4)面盘幼虫受精后约15小时,在纤毛环的中间头部位置凹下行成面盘,在原口的相反位置,身体后背部的壳腺分泌出薄而透明的幼虫壳,成为初期的面盘幼虫。此时长为240微米,宽为200微米。26~28小时后,一对眼点、大的足部与厣已经形成,壳亦全部形成。此时若幼虫收缩面盘,软体部已可全部藏人壳内,壳口被厣所覆盖。其后,头部触角长出并逐渐伸长,并在足的两侧分化出上足触角。(5)匍匐幼体受精后约55—60小时,浮游的面盘幼虫将开始进入底栖匍匐生活,这时可观察到经过试探、定位、停留、变态、爬行等一系列动作。在试探期间,幼虫既能匍匐爬行,亦能在水中游泳;定位则是在一个有限的小区域内继续爬行,以及继续地摆动面盘纤毛;当它们找到一个适当场所后,就停止活动;接着举起壳的背部,让头触手的顶端接触基质一会儿,在认为情况良好时便停止活动,30分钟内变态。变态期间,带有24个纤毛细胞的面盘脱落。(6)围口壳幼体受精卵经过约6天的发育,幼虫壳长为300微米,宽220微米。壳1:1成喇叭状向外扩张,壳口的边缘加厚,称围口壳幼体。此后,随着围口壳的进一步伸展,壳口逐渐增大并趋向扁平发展。幼体吻发达,频繁地向左右伸缩活动,舐食附着基面上的单细胞海藻等食物,此时头部的触角增多,眼柄开始出现。位于身体后部的心脏跳动已明显可见,肝脏呈黄褐色(肝脏的颜色与食物有关),此时,肉眼所见为圆形。(7)上足分化幼体受精卵经过约19天的发育,贝壳有所增厚,表面具有明显的肋状壳纹,幼虫壳长达0.7毫米、壳宽0.6毫米,上足触角开始分化,足部发达,在基面上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8)稚鲍约一个月,当壳长达到2毫米左右时,在壳的左前方出现了第一个呼水孔。此时已初步完成变态期,接近成体形态,称为稚鲍。已具有上足触角10对左右,壳呈浅红色,足部吸附力较强,腮明显增大,腮腔内的水流随腮纤毛摆动从呼水孔排除。此后,稚鲍的生长加快,呼水孔数量亦逐渐增加,皱纹盘鲍稚鲍至第三(2.70~3.78毫米)或第四(3.05~3.78毫米)呼水孔形成之后,当新的呼水孔继续长出时,后面的呼水孔就被封闭上。其他种类稚鲍呼水孔开口亦和成体保持相同数目。(四)鲍的苗种生产1.育苗场址的选择(1)水质育苗场的建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长久之计,因而必须选择适宜的场址。在场址选择的各个要求中,应首先考虑水质条件。众所周知,在水生动物苗种培育中,良好的水质、健壮的幼虫、适合的饵料与科学的管理技术乃是育苗成败的四大关键。首先,海水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但鲍的生态要求仍有特殊之处。因此,对于建场海区的水质以及周边有可能影响水质的环境因素,都必须经过周详的调查与了解,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数据,并进行综合评估后方可决定取舍。在水质方面必须重视的有:①赤潮:赤潮对渔业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以往,赤潮并不经常发生,持续时间较短,范围也小。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经济开发尤其是人类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忽视,致使近些年来赤潮频频发生,持续的时间较长,范围也越来越大,造成对渔业,尤其是对海洋动物养殖业的危害与经济损失也日见明显与严重。而对赤潮的控制目前尚无良策。因此在选择鲍场地址时,首先要避开赤潮多发的海域,尽可能选择在大陆的突出部,潮间带较狭窄,潮流畅通,水深的岩岸或沙岸,以便免受赤潮的影响,或尽可能缩短影响的时间。②海水盐度:从鲍本身对环境的水质要求来看,海水盐度是重要的制约因子,要求周年盐度稳定在3%~3.4%范围内,即使是雨季,也应在2.8%以上。因此,应避免在河口或垦区口,潮间带较宽的浅滩、泥滩等易为淡水影响的环境选择场址。③pH值:海水的pH是反映水质状态的一个综合指标,通常pH应保持为7.6—8.4(一般在大多数海区是容易达到的指标)。④工农业与生活污水的污染:由于近代工农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工业排污、农药及生活污水对某些海区的水质已构成了影响,甚至是严重威胁。在鲍生活史中生命最脆弱阶段——从受精卵发生至匍匐幼体的发育与生长——对一切有害物质是非常敏感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些有害物质中如汞、铜、锌、镉、铬等重金属离子对所有动物都有严重威胁。此外,原油、氯化烃类、有机磷、硫化物、酚类等农药对水生动物亦有很大的毒害作用。由于鲍的自然生活环境多靠近外海,因而比起河口、内湾、浅滩的生物,对污染的水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所以对这些污染物质必须绝对避免。(2)其他注意事项由于我国沿海地处季风带,尤其是南方沿海,每年都受台风的影响,很自然地在选址时要考虑到台风袭击时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因此,建筑物不应建在风口或建在大潮高潮时遇台风能够袭击到的位置。除水质条件外,尚要考虑电源与交通因素。鲍苗的生产周期较长,有时甚至周年不息,从亲鲍升温蓄养、提早采卵受精到幼鲍的室内越冬饲养等过程的升温、充气、流水等,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电的供应。总之,场址要求海域不受工农业与生活污水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人的河口,盐度要求比较稳定,保持在3%一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4—5米以上;海水pH值应保持在7.6~8.4之间。此外,还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制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有常电供应外,还应配备发电机组。2.育苗设施的设计要求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1)亲鲍促熟蓄养池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1.3~1.5米,容水量1.5—2.0立方米。蓄养池室内应有升温保暖设备。亲鲍促熟池的需要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1000平方米的育苗面积,需30立方米水体亲鲍蓄养池。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2)育苗池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一般池长6~8米,宽0.9米,深0.6米。要求池底和壁表面光滑,以利于雉鲍剥离。池底要有2~3%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应粗些并伸出外池壁5厘米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用。池子一端设两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溢水主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3)过滤罐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过滤罐至少应建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过滤罐(池)铺设的沙、卵石的规格和厚度(4)沉淀池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总育苗水体的4~6倍,池深为5~10米,每个沉淀池容积为500~1000立方米,抽入的海水需经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入过滤罐。(5)预热池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必须设置海水预热池2个,轮换使用。预热池水体为总育苗水体的1/5—1/4。(6)越冬池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防止散热。(7)回水池提早育苗与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回水池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定。育苗室房顶部的采光要求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80%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线。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为减少劳动强度和操作管理方便,亲鲍促熟畜养池旁应留出一间空房作催产孵化之用。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亦应布局好。3.育苗生产需要的设备与仪器(1)透明波纹板采苗器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每只框架可装20片波纹板。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33厘米X42厘米,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每平方米采苗水面用量为4个框架。(2)紫外线灯管可用市售的波长2537A功率为30瓦的紫外线杀菌灯数支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3)活性炭过滤器可用直径200~300毫米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50~60厘米,一端用厚度为1.0~1.5厘米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40一50毫米的出水管,另一端为进水口为便于挟冼滤材米用法兰盘固定,法兰盘中心留一直径40~50毫米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一个回水管并安装一个阀门。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120X200×)、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4.亲鲍的选择促熟培育用的亲鲍应选择软体部肥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4龄个体,对于皱纹盘鲍壳长最好在8。9厘米,杂色鲍最好在6~7厘米。个体过大,有可能偏老龄化,诱导采卯时成功率往往不高;个体过小,产9_量少,卵的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采卵用的亲鲍除应具备以上条件外,还要求生殖腺的发育成熟良好,从外观上看,生殖腺成熟良好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状部丰满膨大,末端钝圆,膨起高度接近于或高于壳高。②生殖腺覆盖面极大,面积超过角状部的3/4以上。③生殖腺的后缘与角状消化腺之间分界线比较清晰。5.亲鲍的人工促熟方法过去在繁殖期从海上采捕自然成熟的亲鲍,难以诱导产卵,即便得到一部分精卵,幼体培育到11月中旬,稚鲍也很难达到10毫米以上,而且这些稚鲍的越冬死亡率很高,使用价值不大。另外,7、8月份采苗,因饲育水温已超过20℃,底栖硅藻繁殖缓慢,并且容易大量脱落,稚鲍培育前期的饵料难以满足,有时还会在繁殖期由于天气、海况变化无法从海上采捕到亲鲍,而使当年育苗生产受到影响。采用亲鲍促熟培育的方法可有计划的提早采苗,避开夏季水温高、饵料易脱落等不利因素,使鲍苗在入冬前达到大规格,还可以在一年内进行多茬育苗。水温对亲鲍的生殖腺成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那些生长于水温变化季节分明的温带海域的种类(如皱纹盘鲍),水温对其生殖腺的发育影响尤为显著。不同种类的鲍生殖腺所要求的水温不同,只有当水温高于某温度时鲍的生殖腺才能发育,因此有时也把该水温值称为该种鲍的生殖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把高于生物学零度的那部分水温称为生殖腺发育的有效水温,把日平均有较水温的积累值称作有效积温。每种鲍的有效积温必须达到一定值之后生殖腺才能够成熟。因此,通过采取调节培育水温和投喂优良的饵料等措施,可促进亲鲍的生殖腺提早发育成熟。邹纹盘鲍亲鲍的促熟培育方法为: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鲍3~4公斤(约30~40只),前期可雌雄混养,当雌雄性腺区别明显后要分池蓄养,雌雄比例为5:1~4:1,亲鲍入池后先在自然水温中稳定适应2~3天,然后每天按1℃的幅度递增,由自然水温逐渐升至20度恒温培养,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新鲜海带或裙带菜,翌日晨清除残铒,投喂量视摄铒多少而增减。一般每天按体重的10%~20%投喂,如果每天摄食量低于5%,则说明健康状况或培养条件不佳,应及时进行调整。做到每天清饵后全量更换一次新鲜海水,温差不超过1℃,临近催产时不能超过0.5℃,采用倒池法换水比较方便,培养过程中不可长时间中断充气,特别是夜间鲍摄食活动频繁时更不可长时间中断充气,充气量保持在每立方米水体l0~12升/分钟。6.亲鲍的诱导催产皱纹盘鲍约经3个月的升温培育后,当有效积温达到1000%左右时生殖腺发育成熟,外观丰满,略向外凸,覆盖角状器官的大部分,雌雄颜色鲜明,这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排放,具体诱导方法如下:(1)照射海水的制备选用长于紫外线灯管的玻璃钢水槽,加入水深30厘米的过滤海水(经活性炭过滤),水温控制在22度,2~3只灯管为一组,吊挂于水面以上5~6厘米处,盖上黑布,开始照射。紫外线照射海水的剂量在300~500毫瓦/小时/升较为理想,过小无诱导作用,过大则容易把不成熟的精卵刺激排放,造成孵化和培育的困难,照射剂量的计算方法为:照射剂量(毫瓦·小时/升)=紫外线灯管总功率(毫瓦)X照射时间(小时)÷照射水量(升)。应用本方法时应注意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直接照射时有可能导致红肿刺痛,在操作时应配带防护眼镜,并避免长时间直接照射皮肤。(2)采卵根据鲍多在夜间产卵的习性,采卵一般在夜间进行,尽量挑选角状部膨起、性腺饱满、覆盖面积大、性腺与肝脏的交界处界限清晰的亲鲍。雌雄比例为8:l。使鲍腹足朝上,盖上经海水湿润的干净纱布,阴干-/1,时,然后雌雄分开,每4~5只亲鲍放在一个产卵盘中,放入后便可向盘中注入紫外线照射过的海水,并尽量不再人为的惊动,这是如更换一次照射海水,往往换水后约30~40分钟,即见排放精卵。(3)人工受精①排精产卵行为:亲鲍经过上述阴干、升温、活性炭与紫外线照射海水的诱导刺激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产生效应一般是雄先于雌,开始是活跃爬行,接着表现兴奋,足部肌肉痉挛,抬起贝壳上下起伏,有时左右扭动。当肌肉往下收缩时便从第3~4呼水孔压出性产物,雄性精液呈烟雾状在水中缓缓散开,排精开始后,平均约10。15秒喷射一次,这样的动作可持续1~2小时,雌性的卵子呈深绿色圆球形,一粒粒分散地向上喷出约10~20厘米高处,再逐渐下沉堆积底部。当性细胞尚未充分成熟时,如经较强的诱导刺激,则会排放出呈块状、条.'吠或la无卵膜的卵子,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的卵子,其受精率很低或受精后产生畸形分裂的胚胎。有时当正常的卵排完后,再排出的性产物也会出现②精卵的收集:当发现雄体大量排放时,从中上层水体中收集一部分精液备用。对于继续大量排放的雄体,也可不断收集和更新海水,以保证受精用的精子时间不会拖得太长,使精子保持雌体旺盛产卵时,亦要经常倒出含卵的海水悬液,更换新鲜卵密度一般为15~20粒/毫升或以底面积计400~500粒/平方厘③授精方法:受精时最好取两个以上雄鲍的精液混合,稀释后加入盛有卵子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在镜下观察,一个卵子周围约有3~4个精子(侧面观)便可。可在短时间内分几次加入精液,避免一次性加入精液过多。(垒)洗卵:受精后30—40分钟,当卵子全部下沉时,即将中上层的清水轻轻倒掉(以不倒出卵子为原则),然后注入经活性炭过滤的新鲜海水,每隔30分钟洗卵一次,如此反复进行。7.人工孵化在水温21~22℃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1~12小时发育至担轮幼虫,破膜孵出,应及时选育。将上浮的幼虫倒入孵化箱或池中,沉底者弃之。培养密度应控制在10只/毫升左右,每30~40分钟轻轻搅动一次。大约在受精后24~26小时开始用200目筛绢网袋浓缩换水。为减轻机械损伤,浓缩时筛绢网袋应浸在盛有海水的盆中,水从盆的上沿缓缓溢出,浓缩后的幼虫迅速移到盛有新鲜海水的缸(池)中培育。选育后从第一次换水到投池采苗前,应每隔3~4小时用同法换水一次。孵化室光照,以100。200勒克斯为宜,水温保持21~22"12,室温应高出水温3~5℃,孵化期间不需投饵。8.采苗采苗前采苗板上必须培养好足够的底栖硅藻饵料,饵料的培养应在采苗前的40—60天开始。此外,还要作好育苗室、采卵孵化室、采卵及孵化用的水槽和用具等的清洗消毒,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按常规浸泡处理。投苗的前一天应对采苗板及采苗池等进行清洁处理。首先要杀灭采苗板上的桡足类及其卵,每立方米水加1~2克敌百虫。待12~16小时后结合换水再彻底冲洗采苗板以及池底、池壁等,将死亡的桡足类、老化的硅藻以及污泥杂物等一切有害物都清除干净,再注入新水(注水量高于采苗板5~10厘米即可)。同时将水温升至18~20℃。(1)采苗密度附苗密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出苗量,也关系到幼体的生长速度及剥离后的稚鲍的育成率。因附苗密度过高易导致饵料消耗快,幼体生长慢,剥离规格较小,最终的出苗量并不太高;而附苗密度低幼体生长快,成活率高,但出苗量也不会太高。试验证明:投入幼虫密度按采苗板面积计算,以0.1只/平方厘米较为合适,附苗率一般为40%~50%,即每片采苗板附苗400~500只。(2)采苗时间皱纹盘鲍受精卵在21~22℃下约70小时,开始由浮游面盘幼虫进入底栖匍匐生活,采苗多在傍晚进行,也就是在催产的第4天傍晚计数投池,此时投池能在短时间内同步附着,在育苗池内浮游的时间短,附着均匀便于管理。9.底栖硅藻的培养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在常见的底栖硅藻中以小型的卵形藻效果最好。底栖硅藻的培养应在采苗前1.5~2个月进行。在接种饵料前,要彻底清除板面和框架上的污物。方法是用0.05%的氢氧化钠浸泡1—2天,然后用清水反复洗刷干净。接种用的底栖硅藻,可从冬季盛有海水的室内培养池壁上刮取,也可到海区捞回鼠尾藻洗刷取得,选择舟形藻、菱形藻、卵形藻等小型底栖硅藻作为种源。将洗刷干净的采苗板一片片交叉重叠绑成捆。将其紧密排列半放于池内。加入适量的新鲜海水浸没采苗板为宜。然后将浓度很高的藻种经300目筛绢过滤2~3遍后倒入培育池内,充分搅拌均匀静止勿动。第二天将采苗板(捆)轻轻倒置,再用同样的方法接种采苗板的另一面。第三天即可将采苗板装入框架,并把框架有序排列于池内培养。板与水流成平行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使波纹板能够均匀地接受光照,有利于底栖硅藻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使水流畅通,有利于稚鲍的生长。饵料接种后光照强度以1500~2500勒克斯为宜,避免直射阳光和强散射光。并应经常上下倒转采苗板,这样不仅可以抑制绿藻的繁殖,而且能使饵料生长均匀。培养期间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1/2左右。换水后应根据换人水量相应补充氮、磷、硅、铁等营养盐。在饵料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桡足类的大量繁殖,若不及时清除,会导致饵料全部覆灭。清除方法是在培育池中加1~2克/立方米的敌白虫,24小时即可全部杀灭干净(对底栖硅藻生长并无损害),然后进行彻底清池换水,再重新加上营养盐。饵料培养期间,若有条件升温,可将水温保持在10~15℃.并定时或连续充气,这样做对底栖硅藻的快速生长和繁殖非常有利。10.采苗后的日常管理(1)换水幼虫尚未附着前,出口处需用200目筛网拦阻,以防幼虫流失,采用边进水边排水方式,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l/2左右,水温最好不低于18度,随着幼虫的附着和自然水温的升高,即可撤掉筛网并逐渐加大换水量,由一个量程增(2)控光为提高采苗板上的硅藻饵料增殖速度,抑制其他繁殖生长,光照仍控在1500-2500勒克斯之间,以延长培时间,加大剥离规格。(3)倒池由于采用流水法换水,不够彻底,所以宜每周倒1次,以便彻底清除池底杂物,达到全量换水的目的。(4)消除敌害主要敌害是桡足类,可用1毫克/升敌百虫液杀除。投药时先将药物完全溶解,冲稀后均匀洒入池中,静12~13小时后,全部换水清底,冲洗药液和桡足类尸体。此工作可配合每次倒池时进行。(5)观测每天测量水温2次,凌晨和午后各1次,并根据度变化随时调整换水量。定时检测育苗池水的pH、溶解氧、度等。观测幼虫、幼鲍的生长(皱纹盘鲍幼虫在第一周平均日长为15~26微米,以后增至50。60微米,约30天可长出第一水孔,即进入稚鲍期,以后日生长100—150微米),根据生长况判断是否正常,对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11.底栖硅藻和其他饵料的补充(1)施肥为了促进底栖饵料的不断增殖,每天清早换水后需要施肥,施肥量按氮:磷:硅:铁分别为:(3~4毫克/升):(0.3~0.4毫克/升):(0.3~0.4毫克/升):(0.04毫克/升)。(2)投喂扁藻为应付饵料不足,可预先培养大量扁藻,于每天晚上流水停止后投喂,每天投喂的藻液量为培育水体的2%一3%为宜。(3)投喂裙带或海带孢子在6。7月分别取回成熟的裙带或海带先进行洗刷、阴干2小时,然后放入高于海区水温3~5℃的过滤海水中,即可放散孢子,在培育池流水停止后把孢子水打入池内投喂。(4)倒板当板上硅藻饵料由于稚鲍摄食或其他原因造成脱落变为光板,稚鲍个体小,不到剥离规格时,最有效的手段是,采苗日寸尽量留出部分有底栖饵料的附苗板不采苗。以备出现光板时倒板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备用饵料板铺到育苗池内架好的网箱内(板与板朝一方向遮盖约2/3),可用软毛刷把光板上的鲍苗录离到备用板露出的1/3波纹板上,5分钟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剥离到备用板的另一面。12.稚鲍的剥离当附着板上的底栖硅藻基本上耗尽,即便是补充饵料也难以满足稚鲍生长所需要时,就要剥离进行平面饲育。目前最好的剥离方去是对波纹板上的鲍苗不经任何麻醉,直接用毛刷或海绵剥离。对框架上的鲍苗要用2%的酒精(市售95%浓度的酒精。每升海水中加入21毫升即可),浸泡3~4分钟,再用毛刷剥离。13.鲍的中间育成稚鲍的中间育成一般先在原育苗池进行,采用网箱流水平面饲养。将网箱水平悬挂于池中,网箱底部与池底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以利于水流畅通及池底沉积物的清理,网箱的上部应高出水面3~4厘米,以防稚鲍爬出,将深色波纹板平铺于网箱底部,稚鲍经计数后放于其上重新附着,笔者近年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稚鲍重新附着后去掉网箱,用细绳把波纹板平吊于池中的饲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减轻了洗刷、倒换网箱的劳动强度外,还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成活率。但排水慢、池底又存水的育苗池采用此法效果不佳。(1)饲养密度网箱流水平面饲养法,属于集约化饲养方式。放养过密也会影响稚鲍的生长和增重,故应以不影响稚鲍的正常生活与生长为原则。如按网箱底部的附着板面积计算,壳长5~6毫米的稚鲍以每平方米放养4000~5000只为宜。(2)流水量换水量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稚鲍的正常摄食、生长和饲养存活率,但过多会增加设备与能源上的浪费。一般稚鲍壳长6毫米以前,日流水量不应少于饲育水体的5。6个量程,壳长6毫米以后流水量不应少于8个量程。(3)饵料可自始至终采用人工配合饵料,配合饵料同海藻饵料(如海带、裙带菜等)相比来源丰富,不受季节限制,饵料效率高。壳长6—7毫米以前的稚鲍,需投喂粉末状人工配合饵料;壳长7毫米以后投喂片状固形饵料效果好。饵料的投喂量与个体大小和水温有关,一般每天的投喂量可掌握在体重的5%~6%,但必须依据稚鲍的实际摄食状况作适当的调整。由于稚鲍的摄食活动在夜间,每天傍晚投喂粉末饵料前,需先用水调和,然后均匀地泼洒到附着板上面,片状饵料则可直接投喂。(4)饲养管理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水的足量供给。每天清晨用虹吸法清除附着板上、网箱底部和池底的残饵和排泄物等。每周倒池2~3次,彻底清理池底杂物。还要经常注意爬到池壁离开水面的稚鲍,使其不至被干死。14.鲍的杂交育苗近年来,由于北方的皱纹盘鲍和南方的九孔鲍的育苗及养殖生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量死亡,使我国的鲍增养殖生产出现了大滑坡,经济损失惨重。自1997年以来先后在辽宁、山东开展了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大规模生产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将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技术要点及杂交苗的特性介绍如下:(1)亲鲍促熟皱纹盘鲍促熟积温700℃以上即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积温900%可完全发育成熟。但日本盘鲍特别是雌鲍性腺达到完全成熟积温需l300度以上(雄鲍ll0℃即成熟),要想使两种鲍同步发育成熟,必须将日本盘鲍比皱纹盘鲍提前1个月升温促熟。其他促熟设施、管理方法与皱纹盘鲍育苗相同。(2)催产与孵化催产与孵化方法基本与皱纹盘鲍育苗相似,但结果有所不同。(五)鲍的养殖1.养殖方法鲍的养殖方法大体有筏式养殖(分浮梗式养殖和筏架式养殖两种)、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潮间带围池养殖、潮下带垒石蒙网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底播放流增殖等方法。其特点及优缺点如下:(1)筏式养殖其特点是利用类似于海带、扇贝等的浅海养殖浮梗或木棒捆成的筏架和鲍养殖网笼,装人鲍苗进行人工投饵养殖。其优点是养殖设施器材投资小,生产成本低,管理较为简便,扩大养殖规模受限较少等。其缺点在于养殖海区水环境难以控制,受温度盐度变化、海水污染及病害侵袭等的影响较大,遇上大的风浪,筏架和笼子易受损失。(2)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其特点是在潮下带的岩礁和稳定的烁石或硬沙底质的海区,放置具有一定形状的网箱,装人鲍苗进行投饵养殖。沉箱有2~4米×2~4米×1~1.5米的钢架铺石块网箱、l米×1米×1~1.5米的钢架水泥底板网箱(山东)、混泥土沉箱(广东)和沉浮式网箱(日本)等几种类型。各有特点。前一种类型是用直径16~20毫米的钢筋焊接成箱架,箱内设置石块或混凝土制块等构成人工礁供鲍鱼栖息,箱架外用一定规格的尼龙或聚乙烯网衣缝合,起到防逃作用。网箱顶部留有2~4个长网袖口,以供放苗和投饵用,平时将袖口扎紧。沉箱养鲍的优点是投资小,生产成本低,鲍的生活环境自然稳定性好,成活率高。缺点是管理检查及收获麻烦。若采用沉浮式网箱,又有投资大的弱点。(3)潮间带围池养殖青岛地区大规模开发了这种养鲍方式。其特点是在潮间带的低潮区围筑半封闭式池塘,在池内投放石块等构筑人工礁,或设置类似于沉箱式的网箱,进行人工投饵养殖。所谓半封闭式,就是涨潮时水能漫过或自由进入池塘,落潮时池塘又能保存设定的水深,利用潮差进行水体交换。这种养鲍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小,生产管理灵活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大,生产效益高。缺点是受潮差、气温等影响较大,适宜海区不广阔。(4)潮下带垒石蒙网养殖本方式的特点,是在地质稳定的潮下带堆垒石块构筑小型人工礁,礁外蒙上防逃网,网的顶部设有供放苗和投饵用的长网袖口,进行人工投饵养殖。此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小且养殖效果好。缺点是养殖周期长时(超过两年),石堆内沉积物及敌害不易清理,管理、检查和收获比较麻烦。(5)陆上工厂化养殖所谓工厂化养殖,就是室内封闭(非露天)式精养。此方法有单层水池养殖、多层水池养殖、深水池立体养殖等多种方式。分叙如下:单层水池养殖:是采用类似如鲍育苗池规格的单层水池,内置养殖板或养殖板架,进行投饵、流水、充气(或不充气)和控温等的养殖方式。此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管理方便,养殖可控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缺点是厂房面积利用率低,养殖密度较低,建筑投资较大。此方式在大连等地应用较多。多层水池养殖:是在厂房内建筑一般为三至五层的支架式水泥池(也有用塑料或玻璃钢水槽的),池长3米左右,宽1米左右,深40~60厘米。除按单层水池养殖法进行生产管理外,还采用自上而下逐层流通水的养殖方式。此方式的优点是厂房面积利用率较高。缺点是建筑投资太大,操作管理不太方便,疾病蔓延时不易控制。这种方式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等率先兴起,80年代我国北方开始仿制,兴盛几年后出现萎缩现象。深水池立体养殖:是在深1.5米左右的水池中,放置可多层摞列的特制养鲍箱(笼),进行条件控制、投饵养殖的高度精养方式。此方式在台湾省等地首先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大陆,在福建、广东一带盛兴,继而传人北方部分地区。其优点是养殖密度大(是单层水池的10倍左右),设施投资较小,可控性强,生产效益高。但是,因养殖密度大,对管理的要求比较严(6)底播放流增殖由于鲍的周年移动范围不大,与游泳性动物放流的概念有别。这是一种粗放增养殖的方法。选择潮下带3~20米深且大型海藻较丰富的岩礁或大块石海底,清除敌害生物,播放幼鲍,进行看护管理。也可在底质稳定的海区构筑人工礁,进行播苗增养殖。待鲍长到商品规格时收获。鲍在自然海区中生活,移动距离很小。壳长0厘米的皱纹盘鲍一昼夜活动的水平距离离起始点最远80米左右,一年后移动最远不足200米。这种移动范围小的特点,对生产者来说,大大提高了放流回。此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极低,只要播放的鲍苗规格和密要篓导,,生产效率会很高。缺点是受海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清除敌害生物较为困难。另外,还有坑道养鲍、陆上露天水池养鲍等养殖方法。2.鲍养殖采用的饵料养殖鲍采用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1)天然饵料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鲍在自然海区生活所摄取的食物较复杂。种间和区域性种群间所摄取的食物虽然有所差别,但总的食物构成有其共同点。中后期幼鲍和成鲍,以褐藻类的巨藻、海带、裙带菜、爱森藻等,绿藻类的浒苔、石莼、礁膜、松藻等,红藻类的红皮藻、软骨藻、江蓠、紫菜等,以及底栖硅藻等种类为首选食物。鲍尽管具有摄食选择性,但具体的食物构成受生活海区的饵料生物资源及不同的季节所限制。当首选饵料生物种类匮乏时,也能摄食其他种类。从鲍胃含物检查出来的生物种类还有:酸藻、铜藻、喇叭藻、囊叶藻、马尾藻、鼠尾藻、海黍子、囊藻、网翼藻、刚毛藻、硬毛藻、蜈蚣藻、仙藻、石花菜、鸭毛藻等若干藻类,以及水螅虫、砂壳虫、贝类的面盘幼虫、小型螺类、多毛类幼虫、介形类、藻虾、水蚤等小量小型动物。鲍摄食同一种海藻时,首选嫩的,不喜欢摄食老的。尤蚓是对裙带菜、海带、巨藻等褐藻类表现的极为明显。但是,摄侧嫩藻的饵料系数较老藻的高。人工养鲍时投喂的天然饵料,应在考虑到易得性和批量的基础上,选择鲍较嗜食的饵料种类,如海带、裙带菜、江蓠、石割等。新鲜藻类缺乏时,也可投喂海带等的海藻干品。(2)人工配合饵料在天然饵料缺乏或需促肥时,应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国外研制鲍人工配合饵料已有近50年的历史(臣本)。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许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制工作。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研制生产的鲍配合饵料,在营养配方、加工工艺及饵料效果等方面达到了优质高效的水平。鲍的配合饵料,在营养配方方面依据了自稚鲍到成鲍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科学的营养配比,生产出了稚鲍饵料、幼鲍饵料、成鲍饵料等多种产品。在加工成型方面,同样名依据鲍的不同规格而加工出微粒状、颗粒状和薄片状等各种形状的饵料。在保型性方面也研制出了12小时至5天以上不等的耐溃散饵料。配合饵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还有保型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及诱食剂等组成。将鲍不能或不易单独食用的廉价原料加工成配合饵料后可收到天然饵料的效果,甚至比天然饵料的饲养效果还好。配合饵料的原料配比,一般按照蛋白质20%~30%,脂肪5%左右,碳水化合物20%~30%,矿物质1%~5%,维生素1%左右,保型剂(黏合剂)15%~35%,诱食剂1%~10%,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少量。原料中,多数属动植物产品,许多成分不易界定。不少饵料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原料配方,各种原料组分都有相似之处。一个好的饵料配方,最好是通过比较试验后具体确定。一般的饵料生产厂家,多以鱼粉、豆粕粉、贝(边)粉、鸡蛋、螺旋藻等做为蛋白源。以海带等海藻粉、麸皮粉等为糖源(碳水化合物)。以鱼油、鱼肝油、大豆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为脂肪源。以褐藻胶、a.淀粉及市售的饲料黏合剂等做为保型剂。矿物质中包括微量元素。尽管其他原料中有不同程度的矿物质含量,但饵料生产厂家还要适量添加NaCl、MgS04、NaH~P04、KH2P04、ca(H2P04)2、FeC6H507、ZnS04、MnS04、CuS04、C0Ch、K103等盐类做为混合矿物质。常以维生素Bl、B2、B3、&、B6、Bll、B12、A、C、D、H、K及肌醇等混合添加。常用苯甲酸、山梨醇、K、KBr等做防腐剂。常用维生素E做抗氧化剂。做为诱食刑,甜菜碱常被采用。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苹果、梨、李子、甜瓜、椰子汁等多种水果,对鲍有诱食作用,制作配笛饵料时,可选择添加。配合饵料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