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型课件_第1页
第三章-血型课件_第2页
第三章-血型课件_第3页
第三章-血型课件_第4页
第三章-血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血型与输血检验

2023/5/101

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2ABO血型系统3Rh血型系统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4血型的概念血型是血液成份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标记,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状。

输血的概念是将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一)红细胞血型分类2.血型集合

血型集合(bloodgroupcollection)是指在血清学、生物化学或遗传学特征方面有相关性,但达不到血型系统命名标准且与血型系统无关的血型抗原。3.高频、低频抗原组

是指尚不能归为血型系统和血型集合的抗原。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二)红细胞血型ISBT命名和表述规则1.红细胞血型抗原表述方法(1)6位数字表述方式:6位数字的前3位数字表示某一血型系统(001~030)、血型集合(205~212)或血型系列(700低频率抗原,901高频率抗原),后3位数字表示抗原的特异性。(2)字母/数字表述方式:血型系统符号用2~4个大写字母表示,血型抗原用字母加数值表示。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二)红细胞血型ISBT命名和表述规则2.红细胞血型表型的表述方法

在血型系统符号后加一个冒号,再一一列出表示抗原特性数字,各抗原编码号用逗号隔开,抗原阴性(缺失的)则在该抗原编号前加一个减号(“-”)。3.红细胞血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表述方法

基因和基因型用斜体的大写字母和数字表示,大写字母表示血型系统,数字表示基因所编码的抗原,字母与数字间留一空格或将空格改为星号,两个等位基因之间加一斜杠。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分型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分型及其抗原抗体和基因型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二)ABO血型抗原与基因1.ABO血型抗原生化结构红细胞抗原糖分子多肽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二)ABO血型抗原与基因3.ABO血型基因遗传亲代与子代ABO血型遗传14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二)ABO血型抗原与基因4.ABO血型抗原表达37天的胎儿就可以产生A、B抗原,5~6周胎儿红细胞已可测出抗原的存在,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到20岁左右达高峰。5.ABO血型抗原存在部位血型载体糖链Ⅱ型载体糖链:细胞表面-血型抗原ⅠⅠ型载体糖链:体液-血型抗原15血型物质主要作用:辅助确定ABO血型,特别是对ABO抗原表达较弱者的血型鉴定或ABO血型亚型的鉴定。血型物质血型物质可中和ABO血型系统中的天然抗体,不中和免疫性抗体,有助于鉴别抗体性质。不同血型混合血浆因血型物质相互中和血型抗体,可不考虑血型问题。检测羊水中的血型物质,预测胎儿血型。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三)ABO血型抗体天然抗体(IgM)和免疫性抗体(IgG)特点17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四)ABO血型亚型

亚型是指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性能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五)特殊ABO血型1.B(A)及A(B)表型2.cisAB3.获得性B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三、Rh血型系统(三)Rh抗原及抗D抗原1.Rh抗原种类及强弱2.Rh表型3.D抗原种类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三、Rh血型系统(四)Rh血型抗体1.抗体性质

Rh抗体主要是后天免疫而产生,如通过输血或妊娠等。2.抗体种类

Rh血型比较常见的抗体是抗D、抗E、抗C、抗c和抗e等5种。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一)H血型系统H血型系统ISBT命名为H,数字序号及数字表示为018。该系统只有1个抗原,即H抗原(H1:018001)。(二)Lewis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ISBT命名为LE,数字序号及数字表示为007。1946年发现该血型抗体,并以该患者的姓氏Lewis命名。(三)MNS血型系统MNS是继ABO血型之后,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ISBT命名为MNS,数字序列002,目前已经确认的抗原有46个。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四)P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是第三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ISBT红细胞膜抗原命名专业组将这些抗原分为:P血型系统(P1,003)、Globoside血型系统(P,028)和血型集合(209)。(五)Kell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ISBT命名为KEL,006,目前ISBT已确认的KEL抗原有22个,如K(KEL1:006001)、k(KEL2:006002)等。4红细胞抗体筛查及鉴定5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自动分析6吸收放散试验第二节RBC血型及相关检验一、ABO血型鉴定(一)盐水介质试管法1.原理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与相应的IgM型抗A、抗B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发生特异性结合,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一、ABO血型鉴定(一)盐水介质试管法2.试剂

人血清ABO血型抗体(1)标准血清

人ABO血型单克隆抗体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一、ABO血型鉴定(一)盐水介质试管法2.试剂(2)标准红细胞悬液3个以上的健康人血液,按A、B、O型分别混合后,经生理盐水洗涤3次,用压积红细胞配成2%~5%红细胞悬液。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一、ABO血型鉴定(一)盐水介质试管法3.简要操作(1)正定型:标准血清+待检者红细胞悬液(2)正定型:标准红细胞悬液+待检者血清一、ABO血型鉴定(二)盐水介质玻片法(三)微柱凝胶介质血型卡法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红细胞凝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悬浮在凝胶的上层或中层,呈阳性反应;游离红细胞离心时可以通过凝胶间隙,沉于微柱管的底部,呈阴性反应。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

患者:避免使用影响血型鉴定结果的药物。

器材及试剂: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污染,试剂质量应符合要求,凝胶卡封口完整,凝胶避免干涸及气泡,有效期内使用。

操作:先加血浆或血清,后加红细胞悬液,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注意反应温度,观察结果仔细,必要时使用显微镜。

标本:新鲜,防止细菌污染,不能使用溶血标本,红细胞悬液浓度适当;血浆标本用EDTA-K2或枸橼酸盐抗凝。质量保证方法学评价: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①标本造成张冠李戴。②使用溶血标本或误把溶血现象当作不凝集。③血清与红细胞悬液比例不当。④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⑤离心速度、时间不当。⑥试剂失效或受细菌污染。⑦器材不清洁、不干燥。⑧试验时温度过高。⑨登记时出现错误。①抗体形成不足或水平降低;②疾病影响;③药物的影响;④血清中本身存在ABO血型以外的抗体或因大量输血出现意外抗体,干扰定型。①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②产生类B抗原;③细菌污染:导致红细胞上的T抗原被激活,出现多凝集或全凝集现象。血清标本红细胞标本技术性错误二、Rh血型鉴定(一)盐水介质试管法(二)酶介质法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二、Rh血型鉴定(三)其他方法1.抗球蛋白试验不完全抗体因分子量小,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与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致敏,但不发生凝集。抗球蛋白可与红细胞上结合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将致敏红细胞连接,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2.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质量保证:①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悬液浓度应适当。②每次实验均需做阳性、阴性对照。③阴性应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④观察结果时应轻轻摇动试管,不可用力振摇。①不能选用酶介质法用于M、N、S、Fya和Fyb抗原检查此类系统。②酶试剂易失效,每批试剂要分装冻存,融化后一次使用。③酶试剂的量应按照实验要求加入。④注意37℃水浴的温度。酶介质法盐水介质法方法学评价:三、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主侧是受血者血清(receptorserum,RS)与供血者红细胞(donorcell,DC)相配的一侧,次侧是受血者红细胞(receptorcell,RC)与供血者血清(donorserum,DS)相配的一侧,两者合称交叉配血。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受血者供血者主侧次侧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阴性阳性三、交叉配血试验(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42三、交叉配血试验(二)抗球蛋白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可分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球蛋白同种异型抗体三、交叉配血试验(三)低离子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大量阳离子,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间距缩小,发生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抗体致敏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产生不可逆的特异性凝集。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质量保证:(1)标本新鲜,应防止污染,且无凝血、溶血。(2)实验器材应清洁干燥,为防止交叉污染。(3)认真查对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提供的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等是否一致。(4)交叉配血发生溶血或凝集现象,是配血不合的反应,首先应考虑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和Rh血型鉴定是否有错,须重新鉴定血型,必要时可进行抗体筛检。(5)如果患者在48h内输入1600ml~2000ml以上的血液,需要多个供血者,除了患者与供血者需进行交叉配血外,供血者之间也应进行交叉配血,防止供血者之间血型不合。(6)结果观察要仔细,必要时要用显微镜检查证实。仔细核对配血结果,认真填写报告和登记,准确无误后发出报告。(7)配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应置冰箱保存。质量保证:①本法仅用于检查ABO血型系统IgM血型抗体与抗原是否相配合。②宜用试管法进行交叉配血,不能采用玻片法。本法适用于有输血史和妊娠史,血液中可能产生免疫性抗体的患者使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应抽取48小时内的标本。①可选择EDTA-K2抗凝,用血清做试验效果更好。②本法对Kell血型系统的抗体检测不理想。③凝聚胺只能使正常红细胞发生凝集,对缺乏唾液酸的细胞无作用。④主要用于急诊抢救患者的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凝聚胺介质法盐水介质法方法学评价:发现ABO血型鉴定的错误临床应用:123发现亚型不合的情况发现其他的血型抗体或不规则抗体四、红细胞抗体筛查及鉴定(一)不规则抗体筛查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待检者血清+谱红细胞红细胞凝集反应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四、红细胞抗体筛查及鉴定(二)不规则抗体鉴定五、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自动分析自动化血型分析技术可应用于:①ABO血型鉴定。②Rh血型鉴定。③交叉配血。④抗体筛选。⑤抗体鉴别。1.U型微孔板法

为96孔U型PVC板,在中心血站进行献血员大批量的ABO血型鉴定时,与全自动加样仪器、酶标仪联合使用。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五、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自动分析2.V型梯度微孔板未凝集红细胞沉降后从V型梯度微孔板孔中的梯度上滚落到孔底部,凝集红细胞沉降后挂在V型梯度微孔板孔中的梯度上,通过摄影技术自动判断结果。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五、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自动分析3.血型定型试剂卡法

主要应用于大型医院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等。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六、吸收放散试验抗体与相应抗原在适合条件下可发生凝集或致敏,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如改变某些物理或化学条件,抗体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解离下来,此种试验方法称为吸收放散试验。(一)吸收试验冷抗体与相应抗原在4℃反应最强,常用冷吸收试验。温抗体与相应抗原在37℃反应最强,常用温抗体吸收试验。(二)放散试验一般ABO抗体首选热放散方法;Rh抗体首选乙醚放散方法。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鉴定抗体特异性鉴定溶血性疾病抗体浓缩低效价抗体证实红细胞上的弱抗原去除血清中的抗体分离、鉴定混合抗体吸收放散试验的临床应用:1人类白细胞抗原分类2HLA抗原及抗体3粒细胞抗原系统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一、人类白细胞抗原分类(一)与红细胞共有的血型抗原表达一些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如ABO、P、Lewis、Diego、Ii、MNSsU、Kidd、Kell血型系统中的抗原。(二)HLA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MHA),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其编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在人白细胞表面被发现,故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或HLA分子。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一、人类白细胞抗原分类(三)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血型抗原主要有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抗原(HNA-1a、HNA-1b、HNA-1c、NB、NC、ND、NE等)和淋巴细胞上的Gr系统抗原等。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二、HLA抗原及抗体(一)HLA抗原表达基因1.HLA-Ⅰ类基因

包括经典HLA-Ⅰ类基因和非经典HLA-Ⅰ类基因。2.HLA-Ⅱ类基因

包括经典HLA-Ⅱ类基因(DP、DQ和DR)和非经典HLA-Ⅱ类基因(LMP、TAP和DM)。3.HLA-Ⅲ类基因

包括C4B、C4A、C2、Bf、TNF和HSP70基因。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二、HLA抗原及抗体(二)HLA抗原HLA是一类糖蛋白,HLA按其分布和功能分为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HLA-Ⅰ类抗原包括HLA-A、B、C抗原,HLA-Ⅱ类抗原包括DR、DQ及DP抗原。(三)HLA抗体人类容易通过输血、妊娠及移植等免疫刺激形成同种免疫,产生HLA抗体。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二、HLA抗原及抗体(四)HLA抗原抗体检测1.HLA血清学检测

(1)HLA抗原检测常用的方法有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和ELISA法。(2)HLA抗体检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淋巴细胞毒法、流式细胞仪法、ELISA法等,其中流式细胞仪法和ELISA法较淋巴细胞毒试验敏感,特异性较好,可用于鉴定抗体的特异性或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型。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二、HLA抗原及抗体(四)HLA抗原抗体检测2.HLA细胞学检测

HLA细胞学分型技术是对HLA-D抗原特异性进行分型,检测方法主要有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MLC)、纯合分型细胞(HTC)和预致敏淋巴细胞试验(PLT)。3.HLA分子生物学检测HLA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以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移植医学: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能否存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受者HLA型别是否匹配。输血:HLA抗原可以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荨麻疹等多种输血反应。疾病的诊断:一些疾病与HLA有关。亲子鉴定:HLA系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在亲子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意义三、粒细胞抗原系统(一)粒细胞抗原1.与其他细胞共有的抗原2.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分别为HNA-1a、HNA-1b、HNA-1c、HNA-2、HNA-3a、HNA-4a和HNA-5a,归属于5个粒细胞抗原系统。(二)粒细胞抗体多数为IgG类,但也存在IgM抗体,以及IgM与IgA的混合抗体。(三)粒细胞抗原抗体检查1.血清学检测2.HNA基因分型技术(四)粒细胞抗原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的临床意义是粒细胞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临床疾病。第三节

白细胞抗原系统1

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2血小板血型系统抗体3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查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临床意义4一、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一)血小板相关性抗原1.与红细胞血型系统共有抗原血小板表面存在ABH、Lewis、Ii、P等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2.与HLA系统共有血型抗原血小板膜上存在HLA-Ⅰ类抗原,包括HLA-A、HLA-B抗原和少量HLA-C抗原,这些抗原位于血小板内膜,是血小板膜的组成部分之一。(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又称为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是血小板膜糖蛋白携带的一类特异性抗原。目前免疫血清学已经确定了24个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归于6个HPA系统即HPA-1~HPA-5和HPA-15系统。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二、血小板血型系统抗体1.HLA抗体2.血小板特异性抗体3.血小板自身抗体三、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查(一)血清学检查1.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兔抗人IgG+IgG抗RhD致敏的红细胞(指示细胞)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血小板阳性(结合血小板抗体):覆盖在固定的血小板单层上阴性(未结合血小板抗体):指示细胞聚集在孔底中央三、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查(一)血清学检查1.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应用:①血小板抗体筛选;②血小板交叉配型;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2.其他试验

主要有微柱凝胶血小板相容性试验、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捕获血小板抗原试验等。(二)分子生物学检查国内外已广泛开展HPA基因分型工作。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123诊断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四、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查临床意义1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2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3献血者健康检查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4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5血液检验6成分血制备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7血液隔离与放行8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一、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一)分类1.血站2.单采血浆站(二)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职责1.血液中心主要职责

①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工作。②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③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④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液的集中检测任务。⑤开展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等。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一、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二)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职责2.中心血站主要职责

①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②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③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等。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大专院校和企业宣传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宣传招募媒体或各种宣传日进行宣传招募献血者回访进行动员招募街头采血车、献血屋宣传招募血费报销窗口进行宣传招募二、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三、献血者健康检查(一)献血者一般检查项目及合格标准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体格检查合格标准三、献血者健康检查(二)献血前血液筛检项目及合格标准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血液初筛合格标准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一)献血场所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献血场所献血车临时献血场所固定献血场所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二)血液保养液(三)血液采集

1.采血容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三)血液采集2.血液采集程序及要求静脉穿刺→固定针头→敷料保护穿刺点→献血者做握拳和松手动作→每90秒混合1次血液和抗凝剂→保持一定采血速度。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四)血液采集后的保存与运输冷链是指为了保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从采集到用血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使其处于恒定的低温状态的一系列整体冷藏方案、专门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体系。需要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全血,室温或20℃~24℃保存与运输,其它全血在2℃~6℃条件下储存,2℃~10℃运输。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五、血液检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献血后血液检测合格标准六、成分血制备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制备方法将采血袋采集的全血离心分离制成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血细胞分离机从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采集出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而制备成单采成分血。六、成分血制备(一)RBC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二)血小板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三)单采粒细胞制备和保存使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粒细胞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的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保存温度为20℃~24℃,保存期24小时,应辐照后尽早使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四)血浆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五)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和保存制备: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2℃~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剩余的白色冷不溶解物,在1小时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称为冷沉淀凝血因子,俗称冷沉淀。保存:温度低于-18℃,保存期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24小时内输注,解冻并在开放系统混合后应4小时内输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六)辐照血液使用照射强度为25Gy~30Gy的γ射线对血液制剂进行照射,使血液制剂中的T淋巴细胞失去活性所制成的成分血。经辐照后的血液制剂,其质量控制要求与原血液制剂的要求相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90六、成分血制备(七)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指利用物理学、化学、靶向核酸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成分血中的病原体去除或杀灭,从而减少输血传播疾病。七、血液隔离与放行(一)血液隔离1.物理空间隔离2.BMIS隔离3.人工隔离(二)血液放行对于已经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给予解除隔离状态,使其处于可发放状态,即可以发放供临床使用,称为放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91八、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一)血液储存(二)血液发放建立和实施血液发放程序。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发放前应检查血液外观,外观异常的血液不得发放。对发放的血液应有详细记录。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92八、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三)血液运输运输温度:①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不含冰冻红细胞)应维持2℃~10℃。②冰冻血浆、冷沉淀应在冰冻状态。③血小板应在20℃~24℃。④冰冻红细胞应在-65℃及以下。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931输血科(血库)主要职责2血液预订、入库、核对及贮存3临床输血程序第六节

临床输血临床输血4一、输血科(血库)主要职责(一)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二)主要职责1.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2.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3.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4.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第六节

临床输血95二、血液预订、入库、核对及贮存(一)血液预订最佳血液库存量一般为7天常规医疗用血量。(二)血液入库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三)血液核对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四)血液储存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第六节

临床输血96三、临床输血程序(一)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告知与输血申请1.患者评估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输异体血及选择何种血液成分最适合。2.患者告知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后方可输血。3.输血申请申请单由主治以上医师核准并签名,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第六节

临床输血97三、临床输血程序(二)标本采集、送检与接收1.血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的血液标本用于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和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标本应严格要求能代表受血者当前免疫学状况。2.标本运送标本运送要注意唯一标识原则、生物安全原则和及时运送原则。3.标本接收及处理

血标本接收应该严格核对,不符合要求标本应拒收。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保存于2~8℃至少7天。第六节

临床输血98三、临床输血程序(三)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要进行HBsAg、HCV-Ab、HIV-1抗体、HIV-2抗体、梅毒抗体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四)输血相容性检测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等。(五)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第六节

临床输血99三、临床输血程序(六)血液输注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3.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七)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后由临床医师及时评估输血治疗效果,必要时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第六节

临床输血100四、临床输血(一)全血输注1.适应证急性大量失血、血液置换或缺乏相应成分血时应考虑大量输血。2.剂量及用法

全血的输注主要是补充红细胞的同时补充血容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贫血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第六节

临床输血101四、临床输血(二)红细胞输注1.适应证第六节

临床输血102四、临床输血(二)红细胞输注2.剂量及用法(1)剂量:1个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约含Hb25g,输血后一般可提高血中Hb20g。(2)用法: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价是否输血的主要参考指标。急性贫血时Hb>100g/L以上可以不输血,<70g/L可以考虑输血,介于70g/L~100g/L时,应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决定是否输血。慢性贫血患者,Hb<60g/L时应考虑输血。第六节

临床输血103四、临床输血(三)血小板输注1.适应证

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取决于病人的临床病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计数及功能。2.剂量及用法(1)剂量不必一次输注达到血小板预期值,可以先输2个单位,根据血小板计数结果,再决定输注量。(2)用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血小板输注,输注速度宜快,以患者最大耐受速度进行。第六节

临床输血104四、临床输血(四)单采粒细胞输注1.适应证

用于治疗因粒细胞缺乏症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时。2.用法和剂量

从血液分离开始到给患者输注,在4小时~6小时内完成。第六节

临床输血105四、临床输血(五)血浆输注1.新鲜冰冻血浆输注(1)适应证:①补充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大剂量输血引起的凝血因子稀释、双香豆素抗凝过量。②DIC。③TTP。(2)剂量和方法:应用是先融化后再输注,如不能及时输注,应保存于4℃环境,并不得超过24小时。2.冰冻血浆输注(1)适应证:主要用于FⅤ和FⅧ以外的凝血因子缺陷患者的治疗。(2)剂量和方法:同新鲜冰冻血浆。第六节

临床输血106四、临床输血(六)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适用于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患者。第六节

临床输血107四、临床输血(七)自身输血1.自身输血的优点

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染病,避免同种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为稀有血型的患者解决了输血上的困难等。2.自身输血的方式(1)储存式自身输血(2)稀释式自身输血(3)回收式自身输血第六节

临床输血108四、临床输血(八)大量输血美国血厍联合会(AABB):是24小时以内输血量达到患者总血容量,或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患者总血容量的二分之一,我国:指在24小时内输注红细胞大于或等于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