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五-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名师获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五-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名师获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五-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名师获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五-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名师获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五-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素材1.原始资料三星堆青铜树所蕴藏的社会内容三星堆铜树所蕴藏的社会内容主要为:蕴藏着浓郁的宗教思想,这种宗教思想和早期巫术有关,其意义为通天达地之神树;三星堆出土的具有这种特定意义的“树”,具有生命繁衍茂盛、万古长青的生殖力的崇拜意义;树—神树—社树,自然又成为本土本族的保护神、社稷神,这类具有特定的宗教思想和巫术色彩的“神树”被赋予早期社会崇拜或图腾意义。──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三星堆青铜文化研究》第137页。祭祀坑内的人像群可能具有类似“人牲”“人殉”的代用品的某些特征考古资料表明,三星堆文化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根据遗址内所发现的城墙、祭祀坑、大型房屋(宫殿)遗址,以及大批礼器,苏秉琦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古国、古城、古文化遗址”。在这个城址中,还发现了两个双手被反缚,双膝下跪,高约15厘米左右的石雕奴隶像。在这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奴隶制城邦中,其青铜文化及雕塑艺术已打下了古蜀王国政治经济的烙印。三星堆一号祭祀坑有13个青铜人头和跪坐小人(K1:293)埋在一起,二号坑是41个青铜人头和9个大小铜人、24件面具、面像埋在一起,尽管二坑有时间差,但其铜像分别为整体被埋葬。从文献上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在殷人心目中,天神、地祇、人鬼(祖先)是永存的。这些神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活人的一切,均由这些神支配,所有的事情,都应向神请示,要给神灵奉献各种祭品,包括人在内,即“人牲”。仅安阳殷墟王陵区公共祭祀场,共埋“人牲”总数已在2000人左右。黄展岳先生在研究殷墟祭祀活动时指出:“祭祀天神、地祇多在王宫举行,祭祀祖先神灵,大多在宗庙或墓地举行;作为‘人殉’的,有办事的贵族、有供淫乐的妃妾、有供奉的武士、有供杂役的奴仆、以及驾驶车马的御奴,所有这些特殊人,都不超出近亲、近臣、近侍的范围”,作为“人牲”的,则包括了大量的奴隶和战俘。用人像雕刻代替活人充当“人牲”、“人殉”的事例,在中外雕塑史上是不胜枚举的。如前中央研究院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带着桎梏的男女奴隶陶塑,安阳殷墟M5出土的两尊跪坐人像、安阳古墓出土人物立像(现藏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瑞典地中海博物馆所展出的距今2700年的前塞浦路斯群岛发现的陶塑群像,就是站立在祭祀坛的数十个全身大小人像,他们正是代替活人参与祭典。现存于伊拉克博物馆和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的著名苏美尔时期的马尔阿布神庙摩苏尔石雕人像高低错落,他们原排列在庄严的祭坛上,专家们认为,“制作雕像很可能全出于宗教目的”。三星堆青铜像的意义亦可想而知,在于宗教目的,它们在埋于坑之前,原来可能正是宫殿中的祭典活动使用的人像,或者装饰物,在埋于祭祀坑时,又充当了“人祭”的代用品,只不过它被葬于祭祀坑,而不是墓葬。──李绍明林向赵殿增主编《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第107—108页。青铜雕像群所表现的社会内容三星堆青铜人像群依其社会内容可以分为几组。(一)处于上层社会地位的人物。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那尊通高260.1厘米的大型青铜人像最引人注目。(K2②:149.150)他高冠、左衽、装饰华丽,双手圈握,戴脚镯。判别其身份主要依据有三。A:《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一带的部落“椎髻、耕田、有邑居。”《蜀王本纪》又记有古蜀人“椎髻左衽”。他左衽而不椎髻,脑后留有一条小辫子;有椎髻的铜像在一、二号坑中均有发现,他们或下跪(K1:293)或被砍头(K2②:83)。可见这位身居平台的“蜀人”并非“不知礼乐”的一般蜀民。B:他双手圈握,有学者依据同坑出土的另一尊残身小铜人手执琮的事实,认为他可能手握琮。《周礼·大宗伯》记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进入奴隶社会,琮成了祭祀的礼器,使用这种礼器的,一般为巫师。这类巫师,既是部落首领,又主持宗教活动。C:他赤脚,且戴脚镯,有学者认为,他与“萨满文化”有关,而这类萨满文化的主持者,一般为部落首领或群巫之长。以上推论,可以说明,祭祀坑中,确有上层人物的代表。如二号坑中,还出土了小站立人像(K2③:292.2),他身披铠甲,盛气凌人,一副将军风度。在殷墟的“人殉”墓葬中,有统治者的近亲、侍臣、贵姬或武士,在殉葬中有上层人物的代表。在祭典中,用上层人物的雕塑供顶礼膜拜也是常见的。古埃及第十八—十九王朝距今3500年左右的卢克索神庙柱廊中,就雕刻有一部分大型贵族像。三星堆祭祀坑中出现上层人物雕像是符合上古先民祭祀、祭典的习俗的。(二)处于下层社会的人物。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中,有不少跪像,仅那棵高度在4米左右的铜树座上,就跪有3人。在筛回填土时,还发现了一个高仅3.5厘米的残腿跪人。这些跪人大都椎髻,有的则盘辫于头上。这些人像和《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椎髻、耕田、有邑居”的记载相似。这些跪人,属于“耕田人”或者奴隶,他们双手拱握于胸,呈听命状。这类神态的人物,多见于中原地区商代墓葬中。1976年在安阳殷墟5号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跪人像,学术界一般已认定这类跪人为“奴隶形象”。在三星堆二号坑中,还有顶着酒尊(或礼器)的劳动者残像,这类人像和立于方座之上能“通天达地”的上层人物比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青铜人像群中,有50多个人头,这些孤零零的人头,有的椎髻(K2②:83),有的戴帽(K2②:121)、有的光头或者毛发稀疏,其颈部大多呈倒三角形,有被“砍”的可能。在中原甲骨卜辞中,有羌人被“伐”的记载。三星堆发现的这些被“砍头”的人像,可能应属“战俘”或“奴隶”。在中东地区上古雕塑中,也有奴隶的形象。如埃及第十八王朝(距今3000多年)的奴隶铜像,这是双手被反缚、上身赤裸着并低着头的奴隶。在埃及第六王朝(距今4000多年)的石灰岩雕像中,也有同类跪人出现。在上古雕塑中,表现奴隶的雕刻当然也就不是个别现象,这已为美术考古所证实。(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物。这个青铜群雕之中,有一位单脚下跪,双手放在右膝上,带着双尖的武士帽,束腰,穿鞋。(K2②:04)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双眉、眼球及眼眶均涂有一层黑彩。他在这群人中,亦非高大魁威,他是类似浮雕状的单面小铜人,他虽衣冠楚楚,但不具主持“萨满”活动的巫师特征。并且他单脚下跪,呈听命状。他不算能“上达于天”的巫师,也不是能立于高台之上的部落首领。但他不椎髻、不光头、不盘辫,不具被“砍头”的特征,因此不属奴隶和战俘。他算中间阶层的人物。在苏美尔文化中,幼发拉底河畔的玛里,曾发现大量雕塑作品。如《女乐师长马尔·南希》坐像(现藏伊拉克博物馆)、古巴比伦时代的《抱献牲者像》(现藏阿勒颇博物馆),这些距今近4000年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中层社会的生活。在古埃及王朝时期的雕塑作品中,“为了满足现实的追求,雕刻上面采用着色法,一般雕像都用墨加画眼圈。皮肤、发饰、衣着等,悉照实物涂加彩色”。如埃及第十一王朝的少女着色木雕像(现藏埃及博物馆)。这种方法,多用于中上层社会人物,从中可以为我们研究三星堆青铜雕像中的那些描眉画眼者找到一些启发。(四)被神话了的人物或饰件。这类人物在整个青铜雕像中占有核心地位。有人(或兽)面具、面像,人面形饰件,他们中有的鼓眼龇嘴,(K2②:60),……有的眉间饰有立体夔纹饰件(K2②:100),有的眼球外突达16厘米(K2②:148)。这群人中,有天神、地祇、人鬼,有的就是祖先神的偶像。这是一个由神、鬼、人混为一起的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集合体。这类青铜像,有的可能与鬼神像有关,如薄型面具(K2③:229),头饰云雷纹状角,双眉展开,且向内勾,圆瞪两眼,上下两排牙齿咬紧。从龙山文化中,可以找到同类型面具——“鬼神像”。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认为,从殷墟益都苏埠屯一号墓发现“钺”上的被称为“饕餮”的鬼神像,可以上溯到龙山文化,上溯到河姆渡文化的太阳神。三星堆发现的如同“饕餮”的面具,也可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另一方面,三星堆的青铜雕像中,有的可能与蜀之先王蚕丛及人皇始祖烛龙以及人鬼的神话传说有关。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那三尊被称为“纵目人”的青铜大型面具上。《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的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西北海之外……有神……直目正乘……是烛九阴,是谓烛龙”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其为物人身黑首纵目”,人皇、蜀之先王、人鬼均“纵目”,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面像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大人头偶像或神像崇拜在国内外均有事例可以枚举。《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钟璩金人十二,各重千石”。尼阿玛特认为古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其高达六米的头部,很可能是哈夫拉王的容貌。著名的“前欧洲”(Pre-European)文化中的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600尊左右的巨型石人像,其中,有的高达21米,最重的达40吨。专家们认为,这批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可能与宗教祭典有关。在秘鲁海岸发现的位于堆卡·德·路斯·雷耶斯(HuacaDaLosReyes)的三个巨型土坯人头雕像,其模样类似三星堆文化中的薄型面具(K2②:60),这些龇牙咧嘴,楞睛鼓眼的距今3000多年的作品,专家们认为,这是古印第安人崇拜神灵的产物。可以看出,制作大人头神像,用于宗教祭典活动,是世界上古雕塑艺术的共同特征。──李绍明林向赵殿增主编:《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第108—110页。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象征含义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中那些头戴面具的造型,显然都带有巫的特点,显示了它们作为祭祀者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又远非那么简单,不是单纯的面具,而是面具与人像或人头像的合铸,而且数量众多规模可观,展现了复杂的多层次的丰富含义。从第一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代表着古蜀国巫祝的身份,象征着古蜀国的一个群巫集团,应是古蜀国神权的象征。青铜立人像双手作握物奉献状,表明了其特殊的身份象征,应是能够沟通天地传达上帝鬼神旨意之类的人物。如果说青铜立人像象征着主持祭祀活动的最大的巫,那么众多的可能套在或镶嵌在木制或泥塑身躯上使用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就是象征陪祭的巫了。它们代表的应是古蜀族和古蜀国宗教首领阶层。从第二层象征含义来说,它们也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既代表着神权,同时又是王权的化身。在文明的早期阶段,神权和王权通常是融合在一起的,统治者往往通过宗教神权来加强和体现其王权,而行使宗教神权者也总是执掌王权的统治阶层。三星堆古蜀时代的宗教祭祀活动,便具有强化神权和王权统治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大都认为,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头戴冠冕,身穿华服,形态尊贵,可能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而其他众多的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个个气概英武,可能代表着古代西南地区各个部落杰出的首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古蜀国统治阶层。显而易见,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显示的是类似于神的面容,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大型祭祀活动是团结凝聚古蜀国各部族各阶层的重要形式,其核心则是高度融合的神权和王权统治。从第三层象征含义来讲,神奇的青铜纵目人面像,既有人的特点又有神与鬼的夸张,显示出了浓郁的图腾、神灵意味,象征的可能是古代蜀人的崇拜偶像。也就是说,在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中,并非千篇一律全都是祭祀者的象征,其中也有被祭祀者或神灵偶像的写照。在古代各民族心目中,崇拜的祖先神灵具有无上的法力,往往被神化并表现为具有人兽合一特征的偶像。青铜纵目人面像既有兽的某些特征,又有人的五官脸部造型,还有神灵的想像(额际卷云纹装饰),充分显示了象征含义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它所代表的不是人的表情,而是神秘世界中某种神灵可能有的表情,所要产生的也不是亲切感而是恐惧感和震撼心灵的效果,从而达到对这些神灵偶像发自内心的崇拜。综上所述,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群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含义。其中有祭祀者的形象塑造,又有被祭祀的祖先神祇和神灵偶像。祭祀者中有雍容华贵气度非凡的蜀王和群巫之长,更有数量众多威武豪放的部族首领和群巫。它们既是群巫集团,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它们在规模宏大的祭祀场面中,很明显地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向神灵偶像的崇拜祭祀,是为了得到祖先和众神的庇佑,加强神权和王权的影响和统治。这些精美非凡的青铜群像,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祭祀场面,更是古蜀人间王国和神秘世界精彩生动的展示。──黄剑华《三星堆——震惊天下的东方文明》第52—53页。青铜面具与人头像众所周知,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在总体风格上讲究的是四平八稳、重若泰山,中原地区发现的超大型的鼎和罍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这是殷商时期的统治者们妄想王权千年稳固的青铜之梦。而古蜀文化中的“青铜之梦”则不具备这种稳固的理性;相反,它们显得更为自由诡秘、飘逸大胆,想像力十分丰富、奇特(著名考古学家孙华先生就说,中国南方的古代器物具有头重脚轻的特点)。当然,人们在面对古蜀文化中的这些青铜头像和面具时,很容易想起古老的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因为在近东和西亚,国外的考古学家已为我们揭示过这种神秘的青铜文化类别。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发现了公元前30世纪的青铜人头像,埃及古王国也有用青铜铸造人头像的历史,古代印度文明、爱琴海文明同样以青铜“面具文化”和“头像文化”著称;在伊拉克,人们甚至还发现头部和双臂都用金箔包裹的人物雕像;西亚古代艺术中的雕塑品,也常常覆盖薄如蝉翼的金箔,这和三星堆的人头像、面具,以及部分人头像上的金面罩是不是很相像呢?而且,三星堆出土青铜人头像和面具,其造型特征已经明显脱离中国人(或古蜀人)的面部特征,更多地趋向于欧洲或西亚人种,洋溢着一股异国情调;它们的脸不是一团和气的东方面孔,而是棱角分明、线条粗犷陷于沉思的那种,这是个难以解释清楚的现象。同时,三星堆青铜文明让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巅峰状态,它没有把它的发展过程展示给我们。根据考古学家们长期的经验,在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明出现以前,还应当有一个“泥塑像”或“木雕像”的试验摸索阶段;或者应该出土一些粗糙的青铜试制品,但这一切我们都无缘目睹。究其原因,是因为古蜀人一开始就把手艺操练得如此娴熟呢?还是因为我们至今仍没有发现那些早已被扔进垃圾堆的试制品?无论如何,这些神秘的人头像和面具不会突兀而来,它们的产生只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外部文化移植或借鉴过来,一是真正的蜀人造。判断这两种可能性时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古蜀文明毕竟是传统中原文明以外的一种,蜀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发明能力完全有可能超越我们的想象,显得突兀又有什么奇怪的?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一共出土人形面具22件,青铜人头像57件。人头像一般高40~50厘米,最小的一件仅有10多厘米,它们的鼻子很高很大,嘴几乎咧到耳根部位,眉毛以夸张的姿态斜着上扬,几乎占据了额头的“半壁江山”,眼睛是斜竖着的三角大眼,目光稍微向下,既像是沉思默想,又像在俯视着芸芸众生;耳朵大而张扬,整个面部特征有一种轮廓分明的阳刚之美,比中国人的五官更突出、更严厉和深沉。虽然多数人认为它们不一定是写实的作品——因为神灵或偶像总是出于人们的凭空想像,但我们不要忘了,这组人头像是和中国传统寺庙里的造像绝然不同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是人而不是神,它们身上透露出的人的生活气息超过了神的气息。比如:肥厚的耳朵都有圆形的穿孔,额头上刻画着清晰的发际线,脑后的发饰分成辫发、椎髻和短发三种。所有头像的面部、头部都残留着的口唇朱砂和发饰黑彩,也就是说,这些头像最初是蛮漂亮的,都有着乌黑的发辫和鲜红的嘴唇,像是一位坐在轿子里等待出阁的新娘。二号坑还有一件头像被格外地施加了浓墨重彩,它的眼眶被黑彩涂过,耳孔、鼻孔和口缝一律用朱砂遍抹。几乎所有头像的发饰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令人想起人群里面细微的个体差别,而真正的神偶除了一张模糊的面影外,会有如此生动、细致的差别吗?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和面具在造型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因为它们各有各的模具,绝不重复或雷同,只保持大体相同的风格。每尊人头像的下方(颈部)有一个倒三角形的利锥,据推测,是便于插在木质或泥塑躯体上,以利于并排陈列于神坛四周。它们可能是古蜀民族大联盟的群体象征,每一尊头像都代表了一个部族的祖先神偶,他们长时间呆在宽大而幽深的神殿内,像一排默默无闻的已故的祖先。三星堆出土的人形面具,与前面所谈到的人头雕像在造型风格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即浓眉大眼,耳朵外张,鼻翼高耸,耳垂穿孔。为了悬挂方便,还在面具的后部下缘穿孔;面具的眼眶、眼球、眉毛、颧骨处全部抹着黑彩,而口唇部位则涂朱砂。这些涂着鲜亮的红色和黑色油彩的青铜面具,平日是挂在神殿四周的墙壁上呢?还是集体出现在巫师主持的仪式上?古蜀人会戴上这些面具──像戴上川剧脸谱一样围着一堆篝火尖叫着跳舞吗?面具中还有一种“半人半兽”形的面具,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虽然在造型风格上,它跟“人形面具”无大的区别,但在眼球和耳朵的塑造上,却是大大地出人意料。它的耳朵呈现出明显的兽类特征,宽大地向两边展开着,形同张开的鸟翅或竖立起来的兽耳,十分夸张。而眼珠则突破眼眶,呈柱状朝前突出,有如蟹目。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文献中“蚕丛纵目”最形象的说明。过去,人们对“纵目”的解释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它是额头正中多长了一只眼睛,有人认为“纵目”即是眼睛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