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需要B.气质C.动机D.兴趣

2.下列关于网络成瘾描述不正确的是()

A.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

B.网络成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状况

C.网络成瘾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

D.网络成瘾个体在烦恼和情绪不佳时不会上网

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

4.学生在解决任务的时候,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5.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科尔伯格D.维果斯基

6.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A.讲解、谈话、报告、陶冶B.讲解、谈话、讨论、感化C.讲解、谈话、示范、参观D.讲解、谈话、报告、讨论

7.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心理状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8.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著作是()

A.卢梭的《爱弥儿》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9.在西方,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宾塞C.卢梭D.布鲁纳

10.经过讨论,学校决定把全面发展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决定只有成绩达到90分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评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全面发展教育是当代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C.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对学生的平均发展的评价

D.实现全面发展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的

二、填空题(10题)11.教学过程以____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2.第一个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____

13.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____

14.电影、电视都是按____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15.掩耳盗铃眼不见心不烦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____

16.《学记》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喻,指出了教育在____的发展中的作用

17.新生儿与____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18.谈虎色变是____的条件反射活动

19.____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____作用

三、名词解释(5题)21.受教育权

22.教师

23.学制

24.学科中心课程论

25.师生关系

四、论述题(5题)26.请结合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7.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8.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29.这位教师的举动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30.简述心理的实质

五、案例分析(2题)31.某学生十分聪明,但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总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靠小聪明就能过关。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归因理论分析

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32.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论?

六、简答题(1题)33.备课有何意义?教师怎样备好课?

参考答案

1.BB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需要、动机、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范畴

2.DD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为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会出现异常情绪体验等。因此D项说法错误

3.D本题考查解释智力测验结果的依据。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常模,以使测验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将测验施测于一个标准团体,即总体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是制定常模的必要条件。参加测验的每一个人所得原始分都要与常模团体相比较才能做出解释,即指出该分数在总体中所处的位置。D项正确。

4.AA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5.DD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6.DD说服法的方式包括: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法等。②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如参观、访问和调查

7.A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属于双趋冲突

8.C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故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著作是《大教学论》

9.BB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10.C该教师用分数来限定评优资格,这种做法过分强调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既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A项正确。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标准原则忽视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缺乏对学生的综合性全面的评价。因此,只有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C项错误。全面发展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也是当代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的。故B、D两项正确。

11.认识活动

12.赫尔巴特

1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14.动景运动

15.否认

16.人

17.青春期

18.第二信号系统

19.因材施教原则

20.动力

21.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指个体享有的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2.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2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学制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

24.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6.(1)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有:①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部迅速发育,母乳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满足脑细胞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进而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②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③教育与教学。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分不开的。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仅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④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⑤主观能动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做到:①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②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③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⑤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7.(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即指人的知觉系统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即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即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28.(1)适应性活动。人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2)无关动作减少或停止。当人们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些无关动作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就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人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的屏息现象。此外,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29.(1)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前提是刺激物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否则可能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2)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很好,但可能事与愿违,图画、花草、植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即注意力去学习。(3)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这些新异的刺激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上,而影响专心听讲

30.(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31.(1)这种归因不正确

32.(1)课程理念提倡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课堂教学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就书本上的知识来讲,而是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学生个人的观点,提倡学生对《长城砖》的内容提出质疑。(2)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3)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4)该案例中的老师恰当地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