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形象分析_第1页
红娘形象分析_第2页
红娘形象分析_第3页
红娘形象分析_第4页
红娘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元曲创作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它以其光辉的主题思想,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独特风格和通俗的文学语言著称于世。它如同我国文坛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观众与读者,震撼着他们的心弦。在我国,《西厢记》是家传户诵的名作;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西厢记》的许多佳词丽句脍炙人口;红娘的“知名度”,恐怕也不在宝、黛二玉之下。应当说,就单个作品而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座相对峙的高峰、两颗相辉映的明星,那就是《西厢记》和《红楼梦》,然而《红楼梦》要比《西厢记》晚出四百多年的时间。在国外,日本的河竹登志夫的《戏剧概论》将《西厢记》和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印度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并列为世界古典三大名剧,则从更广阔的世界戏剧史的高度,给《西厢记》以精当的评价。《西厢记》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以及思想内容的反叛性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和无数观众,它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与他在剧中成功塑造了张生、崔莺莺、老夫人、红娘等经典形象不无关系。而在这四个形象当中,红娘被公认为是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西厢记》全剧共316支曲,由红娘唱的有106支,仅次于张生的116支,多于莺莺的82支,约占全部曲词的三分之一,红娘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1]。有了这充足的笔墨,作者就可以从容的对红娘的形象进行塑造,并且在该剧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和张生更加生动逼真。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不可能得以发展;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更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她虽然是相国小姐的一个贴身婢女,但热心奔波于崔、张之间,为他们的爱情牵线。她始终站在崔张二人的一边,做他们的同盟军,顽强地同象征着封建势力的老夫人作斗争。在一定意义上说,红娘好比催化剂一样催生了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使观众和读者为她的警聪颖悟,调皮灵慧,能言善辩而喝彩,但在一片赞誉声和欢呼声中也有微弱的、不同的声音,么书仪在其《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一书中的第十二节“元剧与社会刍议”中独具慧眼的指出红娘的形象除了高大的一面外,还有其复杂性的一面。[2]这复杂性主要指红娘为助张生、莺莺二人结合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为自己有所考虑。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有见地的,它改变了以往将红娘看作是“平面人物”的观点,以“立体人物”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物,使红娘的性格更具立体性,也就更有艺术魅力,从而可以更深地挖掘出红娘这个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一、

红娘形象的喜剧性

在《西厢记》全剧中,由于莺莺的矜持和犹豫,张生的迂笨,红娘是他们爱情的热心帮助者,同时也诙谐调皮,泼辣的对他们常予以善意的戏弄,这正是红娘喜剧性格的形成原因。(一)诙谐调皮在《西厢记》里,王实甫把红娘放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在《借厢》一折中,红娘代表老夫人来联系、落实斋祭之事,但红娘的出现和情节的转换却十分自然。从张生眼中看红娘“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轻狂”,不禁脱口而出的赞美一声“好个女子也呵!”【脱布衫】,【小梁州】二曲描绘红娘玲珑剔透,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金圣叹赞美:“如从无心月窟雕镂出来。”曲终处画龙点睛地突出红娘的通身灵慧,从双目中射出:“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偷”、“抹”二字写出聪颖少女目光的敏锐尖利和诙谐调皮,无疑是举重若轻、巧夺天功的大手笔。当崔、张刚刚萌发的爱情含苞待放时,请宴之后,却被老夫人冷酷的严霜冻僵冻死。崔、张陷入彻底无望极度痛苦的窘境。孤独困苦中,张生求红娘为小姐达意及自己欲为情而死的言论与举动,一方面进一步表达张生对莺莺爱慕的程度,对爱情追求的执着与专一。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在紧要时刻,他的思想简单、无计可施、书生气十足的迂笨的性格。这时,因为张生的真情、志诚与老实的品格,赢得了红娘的同情。红娘的同情,既表现在继续善意的嘲讽他,奚落他,又表现在第一次为其出“以琴挑之”的主意,使绝望中的张生又见到一线光明,红娘的主意在戏剧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助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过程中有绝处逢生的神效。红娘告诉张生夜间弹琴,听咳嗽之后更换曲调,抒发自己悲痛与爱慕之情。按理讲,红娘亦应告诉莺莺,但她不能。一方面,莺莺是她的主人,主仆的身份不能变动;另一方面,莺莺的矜持、内向,红娘很明白,她虽然喜欢张生,但不直说明言,而是以封建伦理规范的“淑女”形象出现。因此,在《琴心》这场戏中,红娘不仅不能告诉她真情,而且也不得不采取引导的方式,使其“就范”,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主仆之间,这一个明白、一个糊涂,一个装假、一个坦然,一个提心吊胆、一个落落大方,两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很好的表现了灵慧、调皮的性格特点。红娘虽出身寒微、地位低贱,但聪明伶俐、是非分明。她厌恶老夫人老奸巨猾、背信弃义、至于小姐,她更清楚其喜欢张生。因此,她愿意为其做好事,那就是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其传递信息,背着莺莺给张生出主意想办法。莺莺小姐由于出身地位所致,常常在她面前将真实的感情隐去,装模作样做出许多假相。红娘深知莺莺的心理,又不敢去揭这层薄纱,只得采取以真对真、以假对假的方式去对付莺莺的假相,因此,闹出许多笑话来。(二)乖戾诡秘张生迫不及待地向红娘所作的自我介绍,十分可笑,也自然真切的表现了张生的实在、迂笨,在轻狂中显出老实,平常数语中却是人物的两重性格的自然融合,又是作家的天才独创。而红娘的抢白,应对明快,语言犀利,使张生骤遭迎头痛击之下,无言以对。红娘的批评落地有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红娘引经据典,看似不符合没有文化的奴婢少女之实际,实际上红娘并非普通的丫环,而是群丫环中的“这一个”(黑格尔语),即具有典型意义的丫环中的精英人物。[3]她灵慧异常,记忆过人,必在莺莺读书时,因伺候在旁而得以旁听,已将经书中不少名句默识心中。故能见机发言,脱口而出。此更见红娘的警聪颖悟。面对陌生青年的轻狂语言,出于维护主家声红娘在与夫人争辩时,对老夫人晓之以理,临危不乱,机智过人,思路清晰,口齿伶俐,妙语连珠,是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典型。蒋星煜先生认为:“《西厢记》为戏剧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成功的范例,那就是在主要人物张君瑞、崔莺莺二人基本不上场的情况下,把《堂前巧辩》写成为最使人惊心动魄的一个急转直下的关目,并且成为全剧的高潮,因为这一场戏确是矛盾冲突最尖锐最集中,而且也得到了解决。”郑恒赖婚,红娘向郑恒摆事实道理,为张生的品行、才华作有力的辩护,怒斥郑恒的蛮横、下流和自恃门第的骄横。她直斥郑恒:“你倚父兄仗势欺人。”又针对郑恒“穷士则穷士,做官的则是做官”这种“老子英雄儿好汉”式的封建血统论,理直气壮的驳斥:“你道是官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不本分。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不仅为张生,也为天下寒士出气,也反映出了红娘的能言善辩,是非分明,机智过人的性格。红娘对张生人格与才能的称道,表达了她的敬重;对老夫人失信的抨击,表达了她的怨恨;对崔、张相爱及其婚姻的称赞,表达了她的喜悦;对他们痛苦的现状,表示同情。红娘见到张生,并未问及他爱情受阻的烦恼,安慰他珍惜身体,而是直接讲出那边小姐烦恼悲痛,害相思的表现及对张生的关切。红娘这样做,就是让张生更加了解莺莺、知重莺莺、怜惜莺莺。红娘是戏中讲道学最多的人,对四书五经和封建礼教颇为熟悉,对其中正确的观点,既自己信奉,也用来要求别人,指责过陌生青年张生打听、盯梢良家女子的“轻薄”行为;又义正辞严的教育老夫人;在郑恒面前表扬张生的品行,都属于引用恰当。可见其生活在有品行有修养的礼仪之家,近朱者赤,受到有益的熏陶,但当封建礼节束缚人的天性,有碍崔张合理感情时,她又敢作敢为,摒弃如土,显出了红娘的优秀品质。王实甫在《西厢记》塑造红娘这个艺术形象,无论在思想意义和艺术描写上都达到最高的成就,只有《红楼梦》中的丫环艺术形象才能与前后辉映和互相媲美。[5]红娘虽然不认识字,但在科举盛行因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的封建社会,红娘对文化修养亦必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故而时而卖弄几句,又智慧过人,故而又引用确当,很有力量。红娘引用经书,坚持的是传统道德和礼教中的合理部分,她鼓励、帮助崔张私合,敢于冲破传统道德、礼教中的糟粕之束缚,显示她处世做人有极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三、

红娘命运的必然性

王实甫把红娘塑造地形象饱满,将她的精神世界浓浓的渲染了一笔,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动人心弦。红娘的形象趋于完美化,成了封建婚姻的斗士,通向美满婚姻的纽带。在《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塑造地具有真实性并非理想化的一味崇高。红娘的热心肠也要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一)势所必至、理之当然蒋星煜先生指出:“按照唐代社会风尚,按照故事发展的走向,这红娘在莺莺未嫁时是夫人派在她身边的行监坐守的贴身丫环,也是莺莺生活上最亲密的伴侣。莺莺出嫁时红娘十之八九将作为侍妾陪嫁给张生;红娘的前途如果没有重大意外波澜,她成为张生的二夫人是势所必至,理之当然。”[6]此杂剧中能够突出红娘性格细节主要有下面几处:张生第一次见红娘就联想到:“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一本二折)红娘在莺莺燃香许愿时一语道出莺莺所期盼但没有说出的愿望:“姐姐不祝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愿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一本三折)在助崔张二人结合的过程中,红娘三次和张生谈到答谢的事情。第一次,张生恳求红娘送信给莺莺时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谢小娘子。”红娘狠狠地斥骂了张生:“哎,你个馋穷酸倈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赀?”(三本一折)第二次,在三本四折“佳期”之前,在张生表示“今夜成的事,小生不敢有忘”的时候,红娘答道:“你口儿里浸沉吟,梦儿里苦追寻。往事已沉,只言目今,今夜相逢管教恁。不图你甚白璧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三本四折)第三次,在当天晚上,红娘抱了衾枕,引莺莺来到西厢,见到张生又问他:“张生,你怎么谢我?”张生因心思全在莺莺身上,又不敢再提金帛,因此,匆忙答道:“小生一言难尽,寸心相报,惟天可表!”(四本一折)红娘对张生是有好感的,她看重张生的至诚、老实与忠厚,还夸奖张生“天生聪俊”,“文章魁首”,“洛阳才子”,以至于出现了和自己原来不一样的一贯性格的表现:“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二本三折)在张生绝望、无计可施的时候还开导、鼓励他:“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鲲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休为这翠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三本一折)(二)脱离奴籍、改变命运细细分析揣摩上面几处细节,对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红娘的形象是很有帮助的。作为一个少女,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女,她对自己的情感变化感触应该很深,但作为一个奴婢、丫鬟,她深深的知道自己没有和张生结为连理的可能性,一是她是奴婢没有自由身,二是元朝明令规定:奴仆和平民不能结婚。所以当老夫人做出“有退兵之策的,倒赔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的承诺时,这时不单莺莺、张生两人高兴,红娘也自己心里暗暗窃喜,因为能与张生在一起的可能性产生了,能和莺莺一起来伺候张生,就算是铺床叠被,她也是非常的愿意。这可以从几个角度加以分析。首先,是红娘对莺莺心事的了解,她和莺莺长期相伴,加之自己也是一位妙龄的怀春少女,能够洞明莺莺的心事一点儿也不出奇。更能表明她发出这个行为时的思想状态的后半句“拖带红娘咱!”,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和莺莺相伴多年,感情深厚不忍离开,还是又什么别的原因?是后者,是红娘在考虑自己的将来,也希望能有个好的去处。吴晓铃认为:“满头花,拖地锦”是金元时代的结婚礼服,红娘向张生提出的答谢条件是做个陪嫁的小夫人,从女婢变成妾,便成为自由公民的“平人”了。关汉卿名著《调风月》杂剧里的燕燕不也是向小千户要“满头花,拖地锦”吗?两个小妮子的目的是等同的。”[7]这表明,红娘对自己的处境是清楚的,也是有考虑的。其次,从张生见到红娘的联想看,张生对与莺莺成亲后怎样安排红娘也是有准备的,他会给红娘一个说法的。再次,红娘对张生有好感是很自然的,但她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本和莺莺竞争,见到自己喜欢的人因为相思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安慰他一下,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最后,红娘几番向张生提到感谢的事。这其中既有开玩笑的成分,也有内心真实想法的成分。在剧中,红娘对张生有多个称呼,什么“傻角”、“花木瓜”、银样鑞枪头”等等,明显是带有玩笑成分,虽然她不是当面这样称呼张生。至于她最后一次索谢,确实有跟莺莺一起嫁给张生的想法,虽然是个小夫人,但也是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元代社会有明确的良民、贱民之分。“名编户籍,素本齐民,谓之良;店户、倡优、官私奴婢,谓之贱。”奴婢在元代被称为驱口,“谓被俘获驱使之人”。在元代社会,奴婢的社会地位最低。[8]红娘虽然是相国小姐的莺莺的贴身女婢,但依然改变不了她贱民的身份,她也想通过赎身脱离奴籍,所以她有想成为张生小夫人的念头,并有所行动,一点也不奇怪,反而十分正常。

结论

在元代那样的环境里,虽然爱情和婚姻还是两码事,但是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年轻人已经多了起来,莺莺、张生和红娘也由此而产生了。正是由于红娘理解了莺莺的心意,看到了张生的为人至诚和老夫人的可耻耍赖,她就愈来愈积极地为崔、张二人奔走。这说明红娘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