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下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曹刿,春秋时鲁国人。四、重点字词1.师:军队。2.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3.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一前662年在位。4.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5.间:参与。6.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7.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8.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9.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0.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11.遍:遍及,普遍。12.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13.加:虚夸,夸大。14.信:实情。15.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16.福:赐福,保佑。17.狱:指诉讼事件。18.察:明察。19.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0.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21.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2.从:跟随。23.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4.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25.败绩:大败。26.驰:驱车追赶。27.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28.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29.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30.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3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作:鼓起。32.再:第二次。33.竭:穷尽。3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5.测:推测,估计。36.伏:埋伏。37.靡:倒下。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六、问答题1.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战争的性质?答:“齐师伐我”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是齐国侵略鲁国的非正义战争。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迎战草率?齐师攻打鲁国,而鲁庄公仓促迎战,说明了什么?

答:①“公将战”。②说明了鲁庄公对战争的认识浅薄,目光短浅。3.曹刿作为布衣平民,在“齐师伐我”之时,请求拜见鲁庄公,其原因是什么?答:他认识到统治者目光短浅;他对此次战争有深远的考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从乡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乡人对国家战事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对塑造曹刿的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①冷淡,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②与曹刿的态度、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5.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②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绕“鄙”来写鲁庄公,围绕“远谋”来刻画曹刿的。(为下文作铺垫)6.在曹刿看来,鲁庄公说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一句中“人”指什么样的人?曹刿为什么认为这是小惠?

答:①鲁庄公身边的近臣。②曹刿认为这种恩惠不能遍及百姓,不能赢得民心,因而是小惠。7.对鲁庄公提出的第二个条件“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为什么认为这只是小信?

答:因为这不过是例行的宗教礼节,并非对百姓的真诚许诺,不能取信于民,因此是小信。8.曹刿为什么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作为作战的条件?答:因为国君尽职尽责,就是对国家和百姓的大恩惠、大信用。9.战前对话中,曹刿两次否定庄公,直到庄公认识到“以情”治“狱”的重要性,曹刿才给予肯定。由此可以看出曹刿具有怎样的作战观念?答:曹刿有民本思想,认为要想战胜必须先要取信于民,得到国民的支持与拥戴,才会有胜利的把握。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远谋”是全文的线索和总纲。揭示了曹刿请见的原因。“远谋”与“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鲁庄公目光短浅,和曹刿的远见卓识。为下文写鲁庄公的、曹刿的远谋张本。

11.“何以战”一问,表明曹刿怎样的思想特征?

答:曹刿深谋远虑,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12.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答:两次答话看出庄公具有“鄙”的特点。因为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左右侍臣施加小恩小惠和神的保佑上,百姓不会服从。

13.曹刿为什么最后同意鲁庄公跟齐国作战?

答:因为鲁庄公领悟到尽力作好本职的事,百姓会服从他,这是治国之本。1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

答: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15.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6.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庄公的行动“将鼓之”,“

将驰之”,可以看出庄公怎样的特点?

答: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军事上无知,目光短浅。17.曹刿在指挥作战时,语言简捷明快,两次“未可”、“可矣”,体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答:果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机。

18.敌人三鼓而后鼓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避敌锋芒,养我军的锐气。

1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曹刿细心观察敌情,这也是他恰当的把握追击时机的根据。20.在交战中,曹刿两次阻止鲁庄公,但只作出判断并没有解释原因,为什么?

答:①在紧张的战斗中无暇解释,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氛围。②巧设悬念,为下文写战后总结战术埋下伏笔。③简短的语言更能表现曹刿果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善于把握战机的特点。

21.第二段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此段以写鲁方的战术决策为主,重点写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战斗的情景上。这样写能使曹刿和鲁庄公形成鲜明的对比,借鲁庄公的鄙更能突出曹刿的远谋。22.请你谈一谈“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构上)②表现鲁庄公的愚钝,军事上无知,反衬曹刿的远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内容上)23.本文记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既然是记述战争,战争的经过、场面应是主体,而作者却为何详述战前、战后,而简单的概括记述战争过程呢?

答:①文章题目是论战,战前的谋划和战后的经验总结最能突出“论”,因此要详写。②从文章塑造人物的特点来看,战前的谋划和战后的经验总结最能突出曹刿的远谋,因此要详写。③从史书的意义上看,写历史是为了后人总结经验教训,而不在于事实本身。因此要突出“论”。24.你认为,在齐鲁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所以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的原因是什么?

答:鲁国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军事上,讲究战术,能够把握时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后发制人。25.鲁庄公形象的塑造对于表现曹刿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作者将鲁庄公的形象与曹刿的形象作对比,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用鲁庄公政治上的无能和军事上的无知来衬托曹刿的政治远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