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1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2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3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4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阶段,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发展,中国较西方相比,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3)交通上: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获得了一定的发展。(4)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呈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现了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京剧)成为文学艺术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出现总结性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3.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考点定位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明清时期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2.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3.明清,疆域开拓和巩固的过程及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措施。4.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主题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政治制度的变化废除宰相制度目的加强皇权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设立内阁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职责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宦官专权机构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权力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地方政治制度(选必1,P6)(1)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2)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图解历史明朝内阁地位的演变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P32-33)(1)科举考试形式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贡士”“进士”(2)官员考核明朝考满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3)官员监察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4.明朝张居正改革背景(1)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内容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结果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图解历史一条鞭法示意图辅以征收银两,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5.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概况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戚继光抗倭背景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造成巨大破坏概况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影响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葡萄牙、荷兰占据澳门、台湾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过程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概念阐释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6.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边疆关系蒙古族筑长城防御为防御鞑靼、瓦剌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战争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和议与册封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贸易交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藏族封授称号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机构管辖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女真族机构管辖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封授官号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概念阐释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是明朝于东北地区所设军事行政机构。其治所在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奴儿干(今特林)。其设立促进了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民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同时加强了明朝中央政权对奴儿干地区的行政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明清易代女真族建金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清朝建立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明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视角1明朝中央机构的变化材料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进行概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拥有票拟之权,但没有决策权,也不负责执行;德性高尚、政治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但品级较低;处理事务较为公平、客观。意义:能够缓冲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本质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拓展深化宰相制和内阁制的比较项目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点地位“百官之首”,地位巩固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帝个人信任职权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无决策权,遵旨拟诏,不参与施行,无属官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对皇权无约束力,强化君权视角2明朝的边疆治理材料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注:卫所制为明朝的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与唐代的府兵制相似)根据材料,对明朝管理边疆的举措及意义进行阐释说明。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措:遵循“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意义: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拓展深化明代民族政策的影响积极影响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维护和巩固了边境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融消极影响在具体执行中,有时单纯依赖征服,有时又一味强调政治安抚,未能真正做到“恩威兼施”“恩威兼施”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由此而导致的繁重徭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为镇压各地方的起义,又削弱了边境的防务力量把主要力量用在北部边防线上,而忽视了海防建设。尤其是影响了统治者对边患的认识,意识不到西方殖民者来华的根本目的是殖民掠夺主题二清的鼎盛与统治危机的初显一、清的鼎盛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君主专制的加强奏折制度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中枢秘书机构变化军机处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地方制度(选必1,P6)(1)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2)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文字狱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格,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概念阐释奏折制度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奏折制度下,只有部分官员有权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联系方式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因此有利于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3.清朝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P32-33)(1)官员考核考课: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2)官员监察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改变。4.疆域的奠定(1)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东南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意味着清王朝的疆域边界取得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承认北部和西北部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①1757年,清朝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南①清初,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选必1,P63)概念阐释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方式的制度,1792年正式设立。该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2)边疆统治的特点①专职机构: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②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③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概念阐释理藩院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理藩院初掌蒙古事务,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的设置,使得清朝中央政权有了统一管理藩属事务的机构;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3)清朝的版图与区划①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②管理: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图解历史清朝疆域范围二、统治危机的初显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不断背景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外部危机——闭关锁国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视角1清朝的中枢机构与边疆治理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而对皇帝独裁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进行阐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本特点:皇帝独裁;军机处与内阁进行政务分工;继承了满洲政治传统。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材料二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遇到的新问题及边疆治理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新问题:外国(沙俄)势力的侵扰。特点:有继承也有创新;因俗而治;恩威并用;设机构管辖。拓展深化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特别是清代,致力于维护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只得靠强权,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等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控制)。视角2盛世下的危机材料奇异的悲歌正是在同一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摘编自《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奇异的悲歌”的理解。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根源:中国: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专制;没有产生近代科技;对外闭关自守;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确立,积极对外扩张。影响:落后于世界潮流,埋下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拓展深化清朝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这是造成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2)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封建统治腐朽,吏治败坏。(3)军事上:军队装备落后、军队腐败等。(4)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科技发展受到制约。(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自守政策。(6)外部因素: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迅速崛起,特别是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逐渐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加快对外侵略扩张。(2022·湖南卷)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命题设计]聚焦考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发展;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情境设置本题设置清朝嘉庆年间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以南书房行走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一史料情境,说明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从而敬畏南书房行走的周兴岱,因此他才以此身份收受贿赂[解题指津]易错排查题目主旨是要表达周兴岱更愿意使用“南书房行走”来代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比之下不愿用“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的身份,官员俸禄并不是题目的主旨,且题目没有提到官员俸禄是否入不敷出,排除B项南书房在军机处设置之后地位就不如军机大臣了,但是题目中是在拿“南书房行走”与“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作比较,来突出皇帝的高度集权,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提到中央吏治是否混乱的问题,而是提到官员借助皇帝的权威为自己谋利的问题,排除D项关键能力本题需要具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南书房行走实质上是皇帝的机要秘书,不属于正式官职,但是却常伴皇帝左右,而户部侍郎是官员在中央政府的任职,二者相比,“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等于是在借助皇帝的权威来行事,所以反映了清朝前期君主的高度集权,故选A项[方法点拨]解答现象本质类题目一定要注意求答项中的“表明”“体现”“反映”“说明”等关键词。“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表明”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反映”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题目。一般规律和思路:首先弄清题干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现象上问“反映了什么”,最后结合其背景、阶段特征、目的(任务)等进行思考;其次定性分析法(分析现象、阶级、社会性质)是解答历史本质类选择题的重要方法。1.(2021·湖北卷)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明代颁行了大量的“例”以弥补“律”的不足,由此说明此举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A项正确;“杜绝”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这一做法不一定能够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排除C项;这一做法实际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2.(2021·天津卷)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答案B解析明初中书省总管天下文治,没有对其权力进行制衡,导致丞相擅权,故选B项;丞相个人贪权揽政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君主专制指君主独揽国家大权,不受限制和约束,与材料无关,且其在明朝之前已经逐步强化,排除D项。3.(2021·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西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长期战乱导致东北地区田野荒芜,人烟稀少,而非自然环境导致东北的落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奉天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掌握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弹劾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排除D项。4.(2022·聊城二模)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此建议被中央采纳。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 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 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高拱建议选拔年力精强、才气超群者担任边疆管理职务,体现了明朝边疆官员的选任,从惩处性向优选性转变,这是边疆治理被重视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隆庆年间边疆官员选任的变化,并未说明边官的晋升周期问题,排除A项;改土归流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内阁的建议被采纳,无法体现内阁的地位是否提高,排除D项。5.(2022·日照二模)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监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这一体制()A.标志着监察体制的专业化 B.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C.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D.实现了监察权的集中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实行“双重监察体制”,这一做法就使得其监察体制更为完善,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故选B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2·丹东二模)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答案A解析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批准”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比较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故选A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也就无所谓“相权”之说,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2.“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密揭与明代中后期政治变化有关系,密揭涉及内容多且重要性强,显示了内阁在中枢决策中的重要性,D项正确;密揭内容均是内阁制完善后一贯拥有的权力,不能说职能发生重大转变,排除A项;B项不符合内阁制的特征和属性,排除;“政治体制僵化”一般指拘泥旧制,缺乏灵活处置权力,导致政治运转丧失活力,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3.(2022·营口二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明英宗以冲龄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这反映明英宗幼年时()A.内阁制正式确立 B.专制皇权受到制衡C.决策权归于阁臣 D.阁臣地位略有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明英宗年幼,三阁老杨荣等创设了新的制度,更为重要的是“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由此可知,在明英宗年幼时期,阁臣的地位有所上升,故选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排除A项;阁臣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题干所述现象表明皇帝权力的强化,排除B项;明朝内阁阁臣并不具有决策权,排除C项。4.(2022·潍坊高三抽测)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例,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明代万历年间政府实行“掣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官员的任职地点。这些政策()A.意在避免地方官营私舞弊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D.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朱元璋有意限制官员的任职区域,开始是北人南用或南人北用,后期变成“掣签法”,旨在限制官员发展地方势力,形成众多的裙带关系进而徇私舞弊破坏吏治,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选官方式的调整,看不出是否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社会各阶层流动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限制官员的任职区域能够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但是不属于监察谏议制度的范畴,排除D项。5.明初对地方高层政区的管理实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三司分立,并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明后期陆续向各地派遣总督、巡抚,统驭三司,总揽地方权力,逐渐成为固定的职位。督抚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奠定了行省制度的基础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明后期陆续向各地派遣总督、巡抚,统驭三司,总揽地方权力,逐渐成为固定的职位”可以看出总督的设置有利于协调地方三司,提高行政效率,B符合题干的要求;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2022·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D.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郑和推行平等贸易、诚信交易,有利于中国与南洋、印度洋、东非的经贸往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故选C项;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与“在交易中……再不悔改”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初对外贸易,且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郑和讲求诚信贸易,促进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D项。7.(2022·济南十一校高三联考)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藩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A.固守宗藩体制 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C.强化海禁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朱棣敕谕说明朱棣把“四方海外诸藩王及头目人等”当成其属下进行训令,这完全是居高位者对下属的“赏赐”,据此可知在该时期,明朝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故选A项;题干并没有涉及扩展海洋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与强化海禁政策无关,排除C项;明成祖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这与时代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排除D项。8.(2022·金华十校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军机处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这是军机处所不能取代的。”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军机处只是处理全国军务的中枢机构B.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C.内阁职能并未完全由军机处所取代D.军机处与内阁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据材料“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这是军机处所不能取代的”可知,内阁职能并未完全由军机处所取代,仍然在发挥作用,故选C项;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内阁职能未受影响,没有提及内阁所处理文书的重要程度,排除B项;内阁的地位虽高,但无实权,不能制衡军机处,排除D项。9.(2022·十堰高三调研)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官员的考核最终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决策,会经常出现被改动的现象,体现了人治色彩,故选D项;官员考核只是皇帝强化对百官控制的一般手段,历代封建王朝都存在,难以体现“空前加强”的程度,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代官员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吏治公平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B、C项。10.(2022·嘉兴高三选考)清朝某王公言:“国家宠幸黄僧,并非崇奉其教以祈福祥也。只以蒙古诸部敬信黄教已久,故以神道设教,藉仗其徒,使其诚心归附以障藩篱,正《王制》所谓‘易其政不易其俗’之道也。”这一论述()A.说明了册封“班禅”的政治目的B.论证了对各民族地区的分而治之C.揭示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智慧D.折射出康熙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答案C解析清朝对蒙古地区设立了盟、旗两级机构进行管辖,改变了其政治,而尊重了蒙古地区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智慧,故选C项;清朝在藏族地区册封“班禅”的政治目的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政教合一”体制的领导,排除A项;清朝时期边疆地区民族管理的特点是因俗而治,并非分而治之,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儒家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11.(2022·丹东高三期末)1728年,清政府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重新确认了之前《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所规定的中俄东北段和中段边界,并规定清廷需开恰克图为口岸与俄通商,俄国在恰克图、尼布楚两地进行的贸易免除关税等内容。《恰克图条约》的签订()A.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发展与稳定B.表明清政府开始放弃锁国政策C.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典型体现D.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对华掠夺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看,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重新确认了之前条约所规定的中俄边境,进一步明确了中俄边境的划分,其签订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发展与稳定,故选A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才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恰克图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前签订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1861年改革之后才产生资本主义,排除D项。12.(2022·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明清时期,广东番禺一带盗匪猖獗,老鼠与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1780年,巡抚李公瑚得知番禺茭塘乡盗匪聚集,在镇压后认为茭塘乡的鼠山风水不好,于是命人将山脊挖掉用铁猫镇之。以上材料说明了()A.官员治理不善导致官匪勾结B.封建迷信思想危害地方治理C.贫民冲破海禁政策沦为盗匪D.康乾盛世之下社会危机浮现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一方面是沿海贫民竭力冲破政府禁令出海谋生求富,沦为盗匪;另一方面则是地方官吏(兵)借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官匪勾结,这些说明康乾盛世潜伏着各种社会危机,故选D项;官员治理不善导致官匪勾结,这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排除A项;材料“茭塘乡的鼠山风水不好,于是命人将山脊挖掉用铁猫镇之”说明封建迷信思想,但材料不涉及其危害,排除B项;C项也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2022·德州高三模拟)(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成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