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7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第7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第7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第7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第7单元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测试(七)(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842年初,宪章派向议会提交的新请愿书中,与1839年提交的请愿书相比,新增加了()①限制工时②提高工资③改善劳动条件④要求普选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842年的新请愿书重申了《人民宪章》原有的政治要求,还提出了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④是二者的相同点。答案A2.宪章派进行第一次集会的目的是()A.要求争取政权 B.要求控制议会C.要求实现普选权 D.要求提高工人工资解析宪章派第一次集会的目的是争取普选权。答案C3.19世纪40年代,给英国宪章派和工人群众以极大鼓舞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二月革命C.北美独立战争胜利 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解析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发生后,宪章派和工人群众更为振奋,掀起了更为深入的斗争。答案B4.英国有句俗语:“牛打江山马坐殿”,在19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中,起了巨大作用却没有取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牛”是()A.农民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但在改革中起过巨大作用的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却收获很少。答案D5.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 B.持续时间长C.影响大 D.斗争曲折解析宪章运动的斗争纲领就是《人民宪章》,目标是争取普选权;宪章运动从1837年一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持续了20多年;宪章运动对世界以及欧洲近代民主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运动中出现了三次高潮,最后失败。答案A6.“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得票143万张,在帝国议会中占35席;1893年得票达180万张,议席增加到44个,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由此看出在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合法斗争也取得重大成果,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B.资产阶级空前强化警察军事机器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D.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解析19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有了进一步保障。答案A7.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①工人掀起争取8小时工作日斗争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③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建立④第二国际诞生⑤列宁主义诞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解析列宁主义诞生于1903年,属于20世纪初,不属于19世纪,故排除⑤。答案A8.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第一国际成立背景时找到以下几个材料,符合当时史实的是()①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迅速②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露,工人运动高涨③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④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国内的阶级矛盾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普法战争发生在1870年,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其中①②为客观条件,③为主观条件。答案C9.中国共产党为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A.组织撰写批判文章回击B.严正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挑衅C.皖南事变后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D.在延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析D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回击国民党无关。答案D10.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产党活动,应尽量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要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它表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解析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所以蒋介石不敢彻底破坏统一战线;同时由于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使蒋介石寝食难安,所以他要千方百计的反对、限制共产党的发展。答案B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我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始终存在着三种力量和三种道路。下列对这三种力量和道路叙述正确的是()①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②地主官僚买办集团——主张依靠帝国主义力量,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③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三种力量分别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他们的政治主张分别是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人民共和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C12.国民党集团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从正式建立到在大陆的统治垮台总共存在了()A.15年 B.37年C.18年 D.22年解析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建立到1949年灭亡,共存在了22年。答案D1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民主的最大区别是()A.前者真正实行民主,后者真正实行的是独裁B.前者主张用革命手段实行民主,后者主张用改良手段实行民主C.前者主张抗日,后者主张妥协D.前者主张“三三制”原则,后者主张以法治国解析国民党根本就不真正实行民主,所以任何手段都是错误的,应排除B;C与题干无关,应排除;国民党主张独裁,根本不想以法治国,也应排除D。故选A。答案A14.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准备登上一架飞机。毛泽东等人此行的任务是()A.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B.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C.去河北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D.去湖南韶山冲老家祭祖解析抗战胜利后,为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毅然去重庆谈判,以争取和平民主。答案A15.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和国民党分别召开了“七大”和“六大”,两次会议所谈论的问题不包括()A.民主与专制 B.联合政府和一党独裁C.和平与内战 D.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解析根据教材基础知识,D项是两次会议没有涉及的内容。答案D16.抗战时期,中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等文章的目的是()A.揭露《中国之命运》的反动实质B.歌颂中共的丰功伟绩C.向全国人民阐明中共的革命纲领D.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挑衅解析1943年春,国民党出版《中国之命运》,伪造中国历史,污蔑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共接连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等文章,揭露该书的反动本质和蒋介石推行法西斯统治的阴谋。答案A1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渐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①一党专政②保甲制度③特务统治④“三三制”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④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边区民主政治的原则,与题干无关,应排除。答案A18.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特别推崇的马克思的贡献是()A.领导巴黎公社 B.改良空想社会主义C.参与领导第一国际 D.组织第二国际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选项没有,故求其次;A、D与马克思无关,应排除;马克思并没有改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吸收了其合理的成份,应排除B。故选C。答案C19.1946年秋,蒋介石不顾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坚持召开“国民大会”,这是因为()A.彻底打败了中国共产党B.占领了张家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C.镇压了学生运动和民主党派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解析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不顾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召开了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答案B20.1948年初,在香港进行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的领导人是()①沈钧儒②章伯钧③闻一多④李公朴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1948年初,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改组中国民主同盟。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类人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也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英国1832年的改革法案材料二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予深切的厚望,希望他们所受的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因而获得消弭。……人民竟受了欺骗,此种卑劣行为实令人痛心。……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一个掌权派移交到另一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英国的全国请愿书材料三凡具有下列各项资格的男子,得有权在1868年及以后登记作为选举人,即(1)已届成年,并未被剥夺法律行为者;(2)在任何一年7月最后一日,并在此以前十二个月中一直以房主或房客资格在该镇选区内任何住宅居留者;(3)……诚实无欺地缴纳自1月5日以来的一切救济金者;凡在任何住宅与人合住的男子,不得沿用本节规定登记作为选举人。——英国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请回答:(1)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变化,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8分)(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在选举权规定或要求上的差异。(6分)(3)英国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与1832年改革法案相比,有什么改进?为什么会有这些改进?(6分)答案(1)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材料一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2)材料一调整了选区的名额分配,但对选举权仍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材料二则要求实行普选。(3)1867年的法案对财产限制有所降低,扩大了选民范围。原因:这是由于工人阶级斗争的推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职能调节作用的结果。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结各宣传机关……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的密令材料二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遵行命令与俯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材料三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材料四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