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新一线岳麓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2019历史新一线岳麓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2019历史新一线岳麓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2019历史新一线岳麓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2019历史新一线岳麓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eq\b\lc\|\rc\(\a\vs4\al\co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_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成就: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1953年,全国各地普通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建立。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速度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左”倾错误发展(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表现: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4)后果:①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2)内容:1960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作用: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轻巧识记]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易错提醒]“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名师点拨]“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概念阐释]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指的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轻巧识记]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一五”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2.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三大改造前后的变化[材料一](1)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教你读史]结合图片中的“农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判断。[提示]农业合作化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材料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由于这是一个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因此……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六十年国事纪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后与建国初相比在经济领域有哪些改变?[教你读史]利用材料中“经济成分”“管理体制”等关键信息进行对比。[提示]改变: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三大改造前后的变化方面改造完成之前改造完成之后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存在大量私有制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社会各阶层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管理体制市场调节与计划管理相结合国家实行单一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启示[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教你读史]根据“鼓足……干劲”“较短时间”等信息可推到当时的社会心态。[提示]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材料二]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8666671223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教你读史]细致观察数据的变化,工业领域中钢产量经历了大幅升→降→升的过程;农业整体成下滑趋势。[提示]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探索20年中的“左”倾现象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1)改革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一五”计划既是中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题组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为了解决所有制问题推行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选B为了“解决所有制”,新中国在生产关系领域发起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的改造,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无关。2.观察下图,这一材料()A.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表明股票投资的理念得到人们认可C.说明中国开始组建合作性金融组织D.反映国家对手工业发展道路的探索解析:选D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图片“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股金证”只是内部社员的,不能充分表明人们认可“股票投资”,更不能表明是“合作性金融组织”,故B、C两项错误;三大改造中,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装订合作社”相符,故D项正确。3.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解析:选B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题组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教训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B.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C.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D.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解析:选D歌谣反映的是不切实际的浮夸风,违背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5.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B图片与勤俭节约无关,故①错误;猪肉以0.02斤计算,是非常少的,说明当时物资匮乏,故②正确;计划经济之下,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故③正确;图片时间1961年,正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6.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下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A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以及时间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项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选A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解析:选B新工厂建立的选址位置的变化说明改善了我国工业原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格局,故B项正确。3.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解析:选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造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项正确。4.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解析:选A当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下“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因此要走集体化的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5.图1、图2分别为1958年关于公共食堂的一幅老照片和一张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群众生产热情高涨C.经济政策脱离实际 D.放弃苏联经济模式解析:选C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在1949~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公共食堂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的平均主义特点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失误在于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实际水平,故C项正确;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6.“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 B.“大跃进”C.“八字”方针 D.八大决策解析:选B“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现象开端于()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50年代末期C.20世纪60年代末期D.20世纪70年代末期解析:选B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B项正确。8.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