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1.gif)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gif)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3.gif)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4.gif)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2e4ca431648eb7d616c298cee59655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PAGE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下面请看有关报道:播放视频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被称为“三农”问题,自古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关乎国家兴亡,影响文明进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展示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展示“神农”图片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资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卷二思考: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即时训练: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农业的发展概况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远古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资料:《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想一想: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下列图片说一说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过程即时训练:《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2、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资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资料: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汉书·食货志》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源是什么,有何影响?即时训练:春秋后期郑国的子驷执政时,“为田洫”(修筑井田的经界)侵犯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被贵族杀掉。接着执政的子产向土地私有者作了妥协,只是把土地私有者及其土地按“伍”编起来管理,即使这样也曾引起反对。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井田制已经瓦解B.新旧贵族矛盾尖锐C.土地私有渐成潮流D.郑国引领时代潮流悯农诗唐·李绅悯农诗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苦呢?产品分配: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沉重赋税①含义②种类(2)沉重的力役①含义②形式(种类)(3)影响4、水利建设: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井渠和王景治黄河(2)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朝:筒车宋朝: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即时训练: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隋、唐时期
C.战国、秦汉
D.宋、元时期农业经济的特点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3、土地制度:4、经济形态:5、经营方式:欣赏视频材料:《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music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music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思考,该选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有何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结合《天仙配》唱词,指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有何特点?即时训练: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3、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4、“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思考:古代中国社会中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以史为鉴:(学生讨论)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参考: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2、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3、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4、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5、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6、政府应减灾减负。小结:板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即政治模块,对古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直观的了解,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还是要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讲解,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教材分析:⒈本课在整个专题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结构明确,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四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五目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教材还通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栏目回放,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土地问题。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测练习】对点练习: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3、春秋后期郑国的子驷执政时,“为田洫”(修筑井田的经界)侵犯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被贵族杀掉。接着执政的子产向土地私有者作了妥协,只是把土地私有者及其土地按“伍”编起来管理,即使这样也曾引起反对。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井田制已经瓦解B.新旧贵族矛盾尖锐C.土地私有渐成潮流D.郑国引领时代潮流4、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隋、唐时期
C.战国、秦汉
D.宋、元时期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6、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7、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8、“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课后检测:1、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2、《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3、《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5、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6、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上,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C.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7、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董猬《救活荒民书》(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4分)(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课后反思】本课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但是人民版教材中居然根本没有篇幅涉及到土地制度,再加上学生初中没有学过这方面的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由于土地制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加上课本上缺少这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做笔记,在备课时参考了浙江省的会考纲要,里面并未要求掌握土地制度,所以在教学时省略了土地制度的内容。【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目标】1、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华带篷蹦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质量标准的制定》课件
- 《嘎达梅林》课件
-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静力平衡》课件
- 胶质瘤幻灯片
- 2024年健康教育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练习题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环境监测初级练习试卷附答案
- 新能源二手车练习试题及答案
- 会议礼仪颁奖培训课件
- 保卫管理员培训课件
- 违停抓拍方案
-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样本
- 售前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2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3章课件
-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课件
- 幼儿园园长的法律意识与法律风险防控
- 破伤风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