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_第1页
电大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_第2页
电大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_第3页
电大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_第4页
电大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性的是(C)。A抽象性B严谨性C客观性D应用广泛性2.下列不属于生活数学特性的是(D)。A经验符号B非形式化C实践活动D逻辑和推理3.“算法化”是以(A)为价值取向的。A功利B数学素养C数学家D逻辑思维4.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性就是(A)。A大众化B公理化C逻辑化D算法化5.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C)。A大众化B形式化C算法化D公理化6.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特性的是(A)A精确性B发展性C过程性D实践性7.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内涵的是(B)A数学思想B解题能力C数学交流D数学价值8.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阶段,相称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B)阶段。A映象式阶段B动作式阶段C符号式阶段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度9.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结识包含要形成“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以及(D)。A科学数学观B抽象数学观C形式数学观D生活数学观10.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呈现具有(B)的特性。A系统性B直观性C精确性D完整性11.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称之为(D)。A分析B综合C观测D比较12.从一种判断作出另一种判断的思维过程称之为(D)。A分析B综合C判断D推理13.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D)四因素之间的连续的互相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A目的B内容C学具D环境1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A)等等的特性。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D发展性的课程目的。15.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C)。A基础性B普及性C科学性D发展性16.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的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D)等。A学生的需要观B国家的需要观C生活的需要观D儿童的发展观17.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的特性的是(C)。A注重问题解决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逻辑推理D注重数学交流18.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的涉及“一般性目的”和(B)。A知识性目的B过程性目的C技能性目的D总体性目的19.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C)。A运算规则B数的概念C图形分解的思绪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2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目的加强了过程目的与(B)。A知识性目的B体验性目的C技能性目的D总体性目的21.数学的学科的目的不涉及(D)。A运算能力B解决问题能力C数学交流D欣赏数学之美22.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的具体化表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A)。A情感与态度B运算与技能C数学交流D自信心2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的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D)等四个纬度。A数与代数B记录与概率C空间观念D情感与态度24.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D)。A数感B空间观念C应用意识D数学思考25.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记录与概率”以及(D)等四个领域。A解决问题B符号感C推理能力D实践与综合应用26.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B)。A基础性原则B学术性原则C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27.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A)。A统一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简明性原则D渗透性原则28.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的知识呈现”和(C)等这样三个特性。A论述体系的归纳式B以计算为主线C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D训练体系的网络式29.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B)。A代数初步知识B概率知识C几何初步知识D量与计量知识3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C)、记录与概率、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A应用题B运算C空间与图形D量与计量31.模仿例题式的配套练习涉及“完全模仿式配套”和(C)。A不完全模仿式配套B完全发明式配套C综合拓展式配套D层次性配套32.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选择上表现出(A)的价值取向的特点。A贴近儿童生活B强化过程体验C注重探究发现D提倡解题训练33.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A)两类。A发现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问题解决学习34.下列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是(C)。A选择阶段B领略阶段C问题阶段D习得阶段35.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A)等三类互相渗透与互相支持的不同的知识。A策略性知识B过程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D概念性知识36.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D)等三类。A逆运算B数量关系C解题思绪D策略37.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C)。A语言表述阶段B理解结构阶段C学会解题阶段D符号运算阶段38.从问题解决的活动性质看,儿童具有个性特性的数学能力类别重要有逻辑型和(D)两种。A几何型B具体型C概括型D计算型39.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重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C)三种。A计算型B具体型C调和型D概括型40.以语言为媒介的知识(概念)的间接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可以称之为(A)。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接受学习41.技能可认为动作技能与(A)两类。A心智技能B解题技能C学习技能D制作技能42、小学儿童已经开始建立了守恒性原则与(C)这两个最基本的逻辑原则。A分类规则B定量性C可逆性D推理规则43、从数学思维的直觉性看,认知学习中的数学能力可以分为“分析-逻辑性”和(A)两类。A几何—直觉型B分析—批判型C综合---概括型D计算---逻辑型4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A行为主义B格式塔理论C人本主义D“数学化”理论45.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A)这三个特性。A范例性B专题性C发现性D发生性46.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重要有:创设情境、(B)、检查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A独立探究B提出假设C理解发现D动手操作47.“再发明”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A数学化B认知C参与D学习准备48.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A客体性B思考性C单一性D接受性49.重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醒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A)的教学组织类型。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B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C探索-发现型教学组织D自主型的教学组织50.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B)的过程。A接受知识B数学活动C传递数学D解题训练51.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C)的关系。A传递与接受B控制与被控制C交互主体D知与不知52.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A)的过程。A建构B吸纳C传递D训练5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三个“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D)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A感受环节B执行环节C运动环节D反馈环节54.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A客体性B思考性C单一性D接受性5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重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C)。A探究参与B问题参与C认知参与D评价参与56.不属于情感参与要素的是(C)。A爱好B动机C认知D态度57.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基本构成要素的是(D)。A教学活动的共同体B教学活动的对象C教学活动的过程特性D教学活动的手段58.属于学生以问题的定向思考为起点,并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尝试性探索为特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A)。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59.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是(D)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60.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重要原则的是(D)。A准备原则B活动原则C个别适应的原则D需要原则61.“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称之为(B)。A照本宣科型策略B简朴对话型策略C任务驱动策略D思维交互型策略62.由教师是先创设一个能刺激学生探究的就有现实性的情境,学生则是通过自己(小组合作的或独立的)探究,发现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教学策略称之为(B)。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探索-发现式策略C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63.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涉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A)。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探索-发现式策略C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64.接受型的教学组织重要包含着“讲解”、“示范”、“呈现”以及(D)等这样一些具体的行为。A对话B操作C讨论D演示65.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方法的是(B)。A叙述式讲解法B探索—发现法C启发式谈话法D演示法66.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想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之为(A)。A叙述式讲解法B探索—发现法C启发式谈话法D演示法67.下列属于制约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变量的是(C)。A教育价值的理解B对学生特点的结识C对学业成绩的规定D教师的自身特点68.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C)。A操作材料B辅助学具C音像资料D计算机技术69.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B)A导向价值B甄别价值C反馈价值D诊断价值70.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C)。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71.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B)。A目的取向的评价B量化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72.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B)。A形成性评价B量化的评价C表现性评价D质性的评价73.以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D)。A形成性评价B量化的评价C表现性评价D质性的评价74.小学数学学业评估的原则涉及“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A)。A发展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结果性原则D甄别性原则75.不属于数学学业内容的是(D)。A对数学的价值的了解B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获得C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D数学解题速度与准确度76.下列属于获得性评价特性的是(C)。A表现性B生成性C预设性D过程性77.一种以学习内容以及具体的过程目的为参照的评价称之为(A)。A形成性评价B获得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78.以将某个预设的位置作为一个“常量”为特性的评价称之为(A)。A常模参照评价B目的参照评价C个性特性参照评价D表现性评价79.以双向的“商讨式”的语言交流活动为基本特性的教学评价方法是(B)。A临床观测法B交流访谈法C随堂测验法D研讨解析法80.概念与词汇的关系是(B)关系。A一一相应B内容与形式C内涵与外延D抽象与概括81.概念的结构涉及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D)。A定义B抽象C符号D外延82.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体要经历“分离”、“提纯”和(B)等三个环节。A表征B简化C描述D思考8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概念是属于(A)关系。A属种B交叉C对立D同一84.从正方形中抽象出长方形的过程称之为(C)。A强抽象B概括C弱抽象D分离85.从三角形抽象出直角三角形的过程称之为(A)。A强抽象B概括C弱抽象D分离86.属于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的是(A)。A分类B概括C抽象D定义87.下列不属于概念间相容关系的是(B)。A属种关系B对立关系C同一关系D交叉关系88.下列不属于用定义呈现概念的方式的是(A)。A语言描述B“属加种差”C发生定D约定式定义89.“平行”与“垂直”等概念是属于(B)类型的数学概念。A反映对象的性质特性B反映对象的互相关系C反映某些操作程序及其特性D反映组成客观世界关系与形态基本元素的本质特性90.不属于学生概念形成的重要过程的是(C)。A感知具体对象阶段B尝试建立表象阶段C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D抽象本质属性阶段91.不属于学生概念同化的重要过程的是(B)。A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B尝试建立表象阶段C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D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92.下列不属于在引入概念阶段的重要教学策略的是(A)。A多例比较策略B生活化策略C操作性策略D情境激疑策略93.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重要教学策略的是(C)。A多例比较策略B生活化策略C操作性策略D情境激疑策略94.不属于运算心理活动过程特性的是(B)。A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作B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结合C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D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和95.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重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B)等一些内容。A数的结识B运算方法C简便运算D理解算理96.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可以称之为(C)。A方法B性质C算理D规则9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B)学习为起点的。A方法B认数C概念D性质98.不属于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方式特点的是(D)。A淡化证明B逐步深化C合情推理D注重命题99、不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求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称之为(B)。A笔算B口算C估算D速算100、儿童的“数数”活动的第一个水平阶段重要是(C)。A在第一加数基础上的逐个数B按群数C逐个数数D按群加101、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B)等。A练习导入B问题导入C经验导入D算理导入102、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过程性策略”、“多样化策略”、和(A)等。A表现性策略B情境策略C针对性策略D注重算法思维策略103、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涉及“在实际情境中结识数”和(C)。A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B在实际情景中计算C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D在实际情境中解答问题。104、不属于良好数感特性的是(C)。A能充足了解数的意义B可以较快的辩识出数的相对大小C能不久的求出运算的结果D能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105、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性的是(B)。A直观几何B证明几何C经验几何D实验几何106、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几何学习内容与本来相比增长了(C)。A对称与平行B面积与体积C图形与变换D实验与证明107、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通过加工后所形成的(D)。A概念B图象C性质D表象108、不属于描述空间对象量的方面概念的是(B)。A长度B测量C面积D体积109、空间定位不涉及(A)。A空间形式B空间方位C空间大小D空间距离110、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重要是(B)A已有概念B生活经验C公理体系D几何命题111、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知觉的障碍重要表现在“空间辨认障碍”和(C)等方面。A空间想象障碍B性质理解障碍C视觉知觉障碍D空间描述障碍112、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水平1阶段也被称之为(B)。A前认知阶段B直观化阶段C描述阶段D抽象阶段113、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在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C)。A水平0B水平1C水平2D水平114、运用被构造出来的实物模型的阶段称(B)阶段。A具体B半具体C半抽象D抽象115、儿童在几何学习中获得对象性质的基础是(A)。A观测形体特性B形象生活图形C抽象图形本质D运用变式图形116、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B)。A问题的起始状态B问题空间C问题的目的状D问题的中间状态117、问题的客观方面就是指(A)。A课题范围B问题空间C目的状态D起始状态118、问题条件信息涉及“数据”、“关系”和(A)等。A状态B运算C问题D方法11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解决问题”、“设计方案”、(B)和“评价结果”。A填补认知空隙B执行方案C反思修正D调查资料120、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看,背景命题的检索阶段就是(B)阶段。A理解问题B设计方案C执行方案D评价结果121、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看,在头脑构造问题表征阶段就是(A)阶段。A理解问题B设计方案C执行方案D评价结果122、一般的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A)等。A探究启发式B尝试错误法C逆推法D逼近法123、一般的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要运用的方法有“试误法”、“逆推法”和(D)等。A算法化B顿悟C探究启发式D逼近法124、在问题情境的初始状态与目的状态之间提出一些子目的,运用不断的获得子目的的实现来逼近问题目的的问题解决方法称之为(D)。A算法化B顿悟C探究启发式D逼近法125、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为(A)。A问题表征阶段B明确条件阶段C感觉阶段D理解联想阶段126、不属于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的是(D)。A定势B问题的表征C认知策略D解题速度127.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以(A)为基础的。A发展问题表征能力B发展形式化的能力C发展尝试猜测能力D发展自由想象能力128、不属于小学概率与记录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C)。A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B提高科学结识客观世界的能力C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D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9、不属于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所呈现的小学“记录与概率”课程教学的目的方向的是(D)。A直观活动B过程体验C平常生活D基本概念130、不属于儿童形成记录思想过程特性的是(A)。A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B观念是随着着操作活动C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D数据的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数学具有(ACE)等特性。A抽象性B公理性C严谨性D系统性E应用广泛性2.属于“生活数学”特性的是AC)。A非形式B公理化C经验符号D数学世界E演绎体系3.不属于“现实数学”的特性的是(ADE)。A形式化B局部组织C生活经验D公理体系E直觉4.数学素养具有(ABC)等一些特性。A发展性B过程性C实践性D系统性E抽象性5.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数学学科,至少应具有(ADE)等的性质特性。A生活性B抽象性C严谨性D体验性E现实性6、人们对课程内涵的界定重要有(ABDE)等几个纬度。A学科、知识B目的计划纬度C内容体系纬度D经验、体验纬度E活动纬度7.构成课程的重要因素是(ABCE)。A教师B学生C教材D学具E环境8.属于我国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特性的是(ABCE)A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B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C螺旋式的课程结构D体验为住的课堂教学E笔纸考试为主的学业评价9.建国后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的的特点涉及(ABC)。A十分强调实用性B部分强调学科目的C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D比较强调问题解决能力E强调数学交流能力10.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的的基本因素是(ABE)。A社会的进步B数学的发展C教师的条件D学校的环境E儿童的发展观11.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涉及(ABCE)。A认数与计算B量与计量C几何初步D记录与概略E应用题12、从知识的领域切入看,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第一阶段(1—3年级)的“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包含(ABCE)等内容。A数的结识B数的运算C常见的量D式与方程E探索规律13.从知识的领域切入看,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第二阶段(4—6年级)的“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包含(ABDE)等内容。A数的结识B数的运算C常见的量D式与方程E探索规律14、从知识的领域切入看,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第二阶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重要包含(ABCE)等内容。A图形的结识B图形与变换C图形与位置D面积计算E测量15.数学思考重要涉及(ABDE)等思维活动。A数感B符号感C解题能力D空间观念E推理能力16.构成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素养结构重要涉及(BCDE)等。A解题B数感C记录观念D符号感E空间观念17.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规定重要涉及(BCD)等几个方面。A要充足反映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B要注意趣味性与可读性C要图文并茂并注意其直观性D要能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E要注意思考方法的提醒18.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任务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CDE)。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知识学习D技能学习E问题解决学习19.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是(ACDE)。A呈现材料B认知整合C讲解分析D理解领略E反馈巩固20.知识学习重要包含(ACDE)等几个阶段。A选择阶段B感知阶段C领略阶段D习得阶段E巩固阶段21.数学的运算技能学习基本过程是(ABE)。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法则阶段D程序阶段E自动化阶段22.小学数学认知学习任务大体可以分为(AD)等。A记忆操作类学习B发现学习C接受学习D探索性的学习E反馈巩固23.小学数学的认知迁移的实现重要取决于(ABDE)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A对象的共同因素B以有经验的概括水平C学习的内容D定势的作用E学习的指导24.儿童获得数学概念能力的发展具有(ACDE)等这样一些特性。A从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概念同化”为主B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C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D从结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E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25.儿童数学技能的发展包含(BCE)等这样几个规律。A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B从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C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D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E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的发展26.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体要经历(ACDE)等一些阶段。A语言表述阶段B掌握数量关系阶段C理解结构阶段D多极推理能力形成阶段E符号运算阶段27.数学观测能力至少具有(ABCD)等这样几个要素。A对象的概括化的能力B知觉的形式化能力C空间结构的知觉能力D逻辑模式的辩识能力E空间想象的能力28.程序教学模式的特性重要有(ABDE)。A积极反映B小步子C方法灵活D即时反馈E自定步调29.发现学习重要具有(ACE)等这样一些优点。A激发学生学习爱好B适应于所有学生C能促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提高D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高E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0.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具有(ABD)等本质特性。A是数学活动的过程B是师生互相作用过程C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D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E是师生获得数学训练的过程31.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毕学习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在(ABCD)等方面的某些特性。A主体性B实践性C探究性D合作性E爱好性32.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重要涉及(ABCD)。A客体性B接受性C单一性D封闭性E多样性33.转变学习方式重要是指(BCDE)。A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己探究B变单一形式为多样化形式C变单纯接受为探索发现与引导接受相结合D变概念获得活动为概念获得活动与问题解决活动相结合E变个体学习为独立探索与团队合作相结合34.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具有(ABCE)等的价值。A是教师拟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B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C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D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E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35.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依据重要涉及(BCD)。A对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规定B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结识C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结识和理解D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E对教师自身价值的结识36.构建教学策略的原则重要涉及(ACDE)。A准备原则B追求学业成绩原则C活动原则D积极参与的原则E个别适应的原则37.现代小学书许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像(BCD)这样一些有效的策略。A对话策略B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CHandson活动策略D探索—发现式策略E技巧性讲解策略38.从课堂学习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互相作用的基本模式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重要有(ADE)集中类型。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B讲解型的教学组织C讨论型的教学组织D问题解决型的教学组织E自主型的教学组织39.问题解决型的教学组织重要应注意(ACE)等几个问题。A对话B讲解C讨论D演示E操作40.所谓练习的科学性重要指(CDE)等几个方面。A练习要有科学性B练习要有理解性C练习要有针对性D练习要有层次性E练习要有多样性。41.学习评价的价值重要涉及(ABCE)A导向价值B反馈价值C激励价值D甄别价值E研究价值42.学习评价按其取向的角度可以划分为(ADE)A目的取向评价B质的评价C形成性评价D主体取向评价E过程取向评价43.小学数学学业评估原则重要有(ABE)。A发展性B过程性C控制性D甄别性E全面性44.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业评估重要内容的有(AD)。A学生的解题水平与技巧B学生对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C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D学生与别人合作的方式E学生数学技能的形成45.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从评价的功能角度可以分为(BE)。A表现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获得性评价D质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46.从评价的取向和追求看,学业评价可以分为(AC)A表现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获得性评价D质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47.常见的小学数学学业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有(ACDE)A解释性任务B记忆性任务C调查性任务D设计性任务E实验性任务48.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评价策略重要包含(ABC)A过程性B表现性C发展性D甄别性E全面性4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重要涉及(ACE)A注重目的达成原则B注重教学控制原则C注重行为表现原则D注重任务完毕原则E注重效果全面原则50.数学概念至少具有(BCDE)这样一些特性。A科学性B精确C特殊性D抽象性E系统性51.抽象过程中大体要经历(BDE)等几个环节。A感知B分离C分析D提纯E简化52.概念的分类包含着(ACD)等几个要素。A属概念B规则C种概念D分类标准E关系53.概念之间的相容关系涉及(ABE)A统一关系B属种关系C对立关系D矛盾关系E交叉关系54.数学概念至少有(BD)这样一些特性。A科学性B精确性C特殊性D抽象E系统性55.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不定义方式有(BCDE)A公理化B语言描述C枚举D直接运用E图形描述56.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定义方式有(ABDE)A集合定义B外延定义C枚举D发生定义E关系定义57.儿童获得数学概念大体都要经历(AC)等几个阶段。A感知阶段B理解阶段C表象阶段D分离阶段E思维阶段58.儿童在形成数学概念的不同阶段重要运用(BC)等不同的语言。A描述语言B直观语言C表象语言D抽象语言E概念语言59.经验对儿童的数学概念的影响重要表现在(ABCD)等几个方面。A经验对概念学习产生积极的效应B经验的用语和数学用语不一致C经验对概念学习产生悲观的阻碍作用D数学概念与平常经验在语义沙锅内混淆E数学无法指导响应的平常经验60.儿童运用“概念形成”途径获得数学概念大体要经历(ABCDE)等几个阶段。A感知具体对象B尝试建立表象C抽象本质属性D符号表征E概念的运用61.儿童运用“概念同化”途径获得数学概念大体要经历(BDE)等几个阶段。A感知具体对象B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C尝试建立表象D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E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62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从逻辑层面看重要包含(BCD)等一些内容。A运算技巧B运算法则C运算性质D运算方法E四则运算63.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内容特点涉及(ABCE)A以认数学习为起点B以整数四则运算为主线C小数与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学习与认数学习交织进行的D运算技巧是运算规则学习的重点E性质与概念学习是随着着运算规则学习而展开的64.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方式特点涉及(BCD)。A通过运算训练形成技能B淡化严格证明而强化合情推理C重要规则逐步深化D有些规则不给结语E以命题的形式给出所有的规则65.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重要有(ACE)。A生活经验是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B规则是通过大量的训练而形成的C规则的运用有明显的阶段性D丰富的生活情境扩展着对运算意义的理解E从实物表征运算到符号表征运算66.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重要可以运用(ACD)等策略。A情境导入B概念导入C活动导入D问题导入E运算导入67.下列描述小学空间几何知识特点对的的有(ACE)。直观几何B论证几何C经验几何D证明几何E实验几何68.我国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空间几何的学习增长了(BC)等内容。A图形与测量B图形与变换C图形与位置D图形与计算E图形与对称69.小学几何学习的重要目的从内容的特性角度可以描述为(BCDE)。A能描述出实物或图形的运动和变化B使学生获得有关线、角、简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觉映象C使学生能建立有关长度、面积或体积等的基本概念D可以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有较对的的估计E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辨别有各种特性的图形70.具体地看空间想象能力至少包含(BCDE)等几个要素。A能描述出实物或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的能力B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C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D依据模型抽象出特性、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E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71.问题的主观方面重要涉及(BCE)。A问题空间B起始状态C目的状态D课题范围E中间状态72.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重要涉及(BDE)。A状态信息B条件信息C初始信息D目的信息E运算信息73.数学问题中的条件信息涉及(ACE)等。A某些数据B某些规则C某些关系D某些范围E某些状态74.构成问题情境应有(ACD)等基本要素。A个体试图达成某一个目的B目的自身还不够明确C而个体与目的之间有距离D能激发个体凭借思考达成目的E包含着明确的规则或方法7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重要有(BCDE)。A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B能为学生的积极探索与发现提供一个空间与机会C能发展学生自我调控与反思修正能力D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E能帮助学生实现创新与发展76、问题解决具有(BCDE)等这样一些性质。A是一种整合所有技能的活动B是以目的为定向的C是在头脑内部与认知协同进行的一种活动D涉及一系列的心理运算活动E是具有个人化的活动过程77.一般看,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重要有(ABDE)等。A解决问题B设计方案C调整方案D执行方案E评价结果78.通常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ACE)几个阶段。A指向阶段B理解阶段C形成阶段D运算阶段E执行阶段79.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记录”的学习至少包含(BCE)等一些价值。A提高相应的解题能力B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C发展科学结识客观世界的能力D培养理解也许性问题的能力E提高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0.儿童形成记录思想过程特性重要有(ABCDE)A对数据特性的结识集中在外部的明显特性上B观念是随着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C数据的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D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E对记录样本的理解缺少经验的支持三、填空题。1.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应用广泛性)等特性。2.数学的严谨性特性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性、精确性、系统性)等方面。3.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结识包含要形成“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以及(生活数学观)4.成人数学与儿童数学的差异性表现在(数学学习的层次、数学活动的过程、结识并构建数学知识的方式)等方面。5.从“数学是属于所有的人”的观念来看,小学数学学科应具有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等特性。6.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经历着算法化、公理化、大众化等演变与发展过程。7.数学素养重要具有发展性、过程性、实践性等特性。8.推理通常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三种不同的形式。9.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连续互相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10.通常认为数学的课程目的可以提成实用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素养等三类。11.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的、内容标准和实行建议等方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1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的的基本因素重要有社会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发展观等。13.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基础性原则、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作用原则)。1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性。15、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凸现出(贴近儿童生活、强化过程体验、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性。16.我国21世纪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记录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17.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的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18.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涉及((1)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2)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3)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接受能力)等。19.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类互相渗透与互相支持的不同的知识。20.按照的对象的特性以及学习目的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21.知识学习过程大体包含(选择阶段领略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22.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的阶段)等三个阶段。23.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体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理解性的学习探索性的学习)等三类。24.小学数学的认知迁移的实现重要取决于(对象的共同因素、以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的作用)以及学习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25.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策略)等三类。26.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体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27.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以涉及(结识形体形状特性结识形体大小结识形体间的位置关系)等。27.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28.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异重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调和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29.无论哪一种程序教学模式,都具有(解释显示问题解答)这样相同的流程。30.程序教学模式重要有(积极反映小步子即时反馈)以及“自定步调”等这样一些特性。31.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等三个问题。32.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立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获得结论)以及反思评价等。33.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特性上重要突出(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性”。34.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特性重要包含着(是构建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发展情感的过程)等三个方面。3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36.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出(客体性单一性接受性)以及封闭性等这样的一些特点。37.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重要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等。38.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限度和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规定与评价)等。39.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重要涉及(爱好动机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40.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重要包含(浅层次的策略深层次的策略依赖教师(或家长)的策略)等几种状态。41.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起着(设计和组织引导、激励和促进诊断和导向)等角色作用。42,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包含着(教学活动的共同体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活动的过程特性)等三个要素。43.构建课堂教学策略具有(是教师拟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以及“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等的价值。44.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结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结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45.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原则除了“准备原则”、“活动原则”等外,还涉及(积极参与原则爱好性原则个别适应原则)等。46.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特点。47许多优秀的教师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验,构建了(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探索—发现式策略Handson活动策略)等这样一些策略。48.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重要有(接受型的教学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等三种不同的类型。49.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涉及(叙述式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以及实验法、练习法等。50.教学方法的抉择与组合,受到(教师对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教师对教学目的的确认教师对学生特点的结识)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几个因素的制约。5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重要具有(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支持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互作用)等这样一些价值。52.教学手段的抉择与运用,重要取决于(有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探索发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样的一些变量。53.学习评价除了具有“导向”、“反馈”等价值外,还应具有(诊断激励研究)等价值。54.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重要可以分为(目的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等三类。55.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估应遵循(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等三个原则。56.从评价的不同参照看,小学数学的学业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常模参照评价目的参照评价个性特性参照评价)等三类。57.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策略重要有(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5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重要应遵循(注重目的达成注重行为表现注重效果全面)等三个基本原则。59.由广大教师发明的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临床观测法交流访谈法随堂测验法)以及“研讨”等。60.数学客观性知识重要涉及(数学概念数学规则数学思想方法)等。61.概念的抽象过程包含着(分离提纯简化)等三个环节。62.概念的分帮助要有(分类必须是相称的分类所得各个属概念应互相排斥每次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以及“分类不能越级进行”等规则。6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涉及(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等三种不同情况。64.常见的小学数学概念不定义的方式重要有(直接运用语言描述图形描述)以及“枚举”等。65.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特性重要是指(在数学概念组织上的特性在数学概念获得上的特性在数学概念呈现上的特性)等方面的特性。66.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感知阶段表象阶段概念阶段)等三个阶段。67.儿童在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分别回运用到(直观语言表象语言思维语言)等三类不同的语言。68.儿童构件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重要涉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等。69.培养儿童构件数学概念的能力,重要可以从(重视表象的过渡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入手。70.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重要涉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方法)等一些内容。71.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的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参算的数的改变引起的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72.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等一些特点。73.从运算形式看,小学数学中有着(口算笔算估算)等不同的计算。74.小学数学运算规则之间重要包含着(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等三种关系。75.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重要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等策略。76.在儿童的运算规则揭示与理解阶段学习阶段中重要可以采用(借助实际情境获得对规则的理解借助对数的意义的结识获得对规则的理解逐步揭示规则的内部意义)以及“完满示范结构的导向”等策略。77.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巩固阶段与运用阶段中重要可以采用(过程性策略表现性策略多样化策略)等策略。78.发展儿童的数感涉及(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等三个方面。79.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80.儿童形成空间观念大体经历了(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等这样几个阶段。81.空间定位涉及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等的辨认。82.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水平1阶段”、“水平2阶段”和“水平3阶段”分别可以称之为(直观化阶段描述/分析阶段抽象/关联阶段)等。83.具体地看空间想象能力,其至少涉及(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依据模型抽象出特性、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以及“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等几个要素。84.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知觉障碍涉及(空间辨认障碍视觉知觉障碍)85.问题的主观方面重要由(问题解决的起始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状态问题解决的中间状态)等三个成分组成。86.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学问题重要由(条件信息目的信息运算信息)等三个成分组成。87.问题的条件信息可以涉及(一些数据一种关系某种状态)等。88.构成问题情境应有(个体试图达成某一个目的、个体与目的之间有距离、能激发个体凭借思考达成目的)等三个要素。8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四个心理过程。90.通常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分为(指向阶段形成阶段执行阶段)等三个阶段。91.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过程,重要有(算法化探究启发式顿悟)等策略可以供选择。92.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重要有(试误法逆推法逼近法)等三种。93.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策略有(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等。94.问题表征能力的基本要素是(能迅速抽取条件信息能有效确认运算信息能准确抓住目的信息)等三个方面。95.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强化“概率与记录”的学习,至少具有(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结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些价值。96.儿童形成记录思想的过程具有(观念是随着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数据的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以及“对记录样本的理解缺少经验的支持”、“对数据特性的结识集中在外部的明显特性上”等这样一些特性。97.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也许性的结识是逐步发展的对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结识受到经验的制约对事件发生的也许结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特性。98.小学数学记录教学的重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99.小学数学概率教学的重要策略有(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获得对事件也许性的体验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也许性通过让学生尝试设计方案去体验事件的也许性)等。四、判断题。1.作为儿童生活的数学,是一种非完全形式化的数学。(√)2、通过故意识的数学的经验活动而形成的平常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3、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4、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称之为“抽象”(×)5、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性。(√)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具有“学科取向”的特性。1.作为儿童生活的数学,是一种非完全形式化的数学。(√)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性。(√)8.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主观性知识“(√)9.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总体目的的论述采用的是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10.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取向。(×)11.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12.初步了解“不拟定现象”或“事件的也许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13.儿童的数学概念获得方式是逐渐由“概念同化”为主发展到“概念形成”为主的。(×)14、儿童的数学技能发展有一个从“内部的压缩的思维”到“外部的展开的思维”的发展过程。(×)15.“再发明”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16.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程序教学”。(√)17.源自于“启发学习”的理论称为“发现学习”。(√)18.“再发明”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19.学习方式就是指完毕学习任务时的行为方式。(×)20.认知参与策略与行为参与限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1.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组织和控制的作用。(×)22.“教学活动的过程特性”是课堂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23.自主型的教学组织最大的特性就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控制性减弱。(√)24.评价就是对测量的数据的一个解释的过程。(×)25.学习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判断。(×)26.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27.重要追求个体是否已经获得目的拟定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是获得性评价。(√)28.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29.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在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某中鉴定。(×)30.概念是对两种以上对象的共同特性的概括。(√)31.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两个基本形式。(√)32.概念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3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向相应的关系。(√)34.不断增长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35.枚举方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概念定义方法。(×)36.小学数学概念通常是以命题(定义)的形式予以呈现的。(×)37.在概念的引入教学阶段通常较多的是运用表象语言。(×)38.“多例比较策略”是建立概念阶段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一。(×)39.“操作分类策略”是建立概念阶段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40.空间表象就是指空间对象被个体内在的感知。(×)41.小学几何属于一种论证几何。(×)42.结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性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43.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问题空间”。(√)44.问题的客观方面就是指问题的“课题范围”(√)45.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不断逼近问题目的的操作称之为“算子“。(√)46.问题的条件信息就是指已经给出的数据。(×)47.数学问题的条件信息涉及给定的某钟状态。(√)48.数学问题的目的信息就源自于数学问题的自身。(×)49.定义明确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常规性问题“。(√)50.所谓问题表征就是指形成问题的空间。(√)51.问题解决具有个人化的活动过程的性质特性。(√)52.理解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构造问题表征的过程。(√)53.顿悟是最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之一。(×)54.逆推法是数学问题解决最常见的策略之一。(×)55.认知策略是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之一。(√)56.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可以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类。(√)57学习者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知识称之为客观性知识。(×)58.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59.空间几何重要就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或关系的一门学科。(√)60.所谓问题就是指需要解答的题目。(×)61.“概率与记录”学习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62.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称之为运算方法。(×)63.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64.问题的客观方面就是指“问题空间”。(×)65.记录的本质就从局部观测到的资料的记录特性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66.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一门通过专门加工的数学。(√)6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具有“学科取向”的特性。(√)68.将一连串动作经练习而形成纯熟的、自动化的反映过程称之为技能学习。(√)69.探究学习具有强调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参与、卷入和经历分析与结识过程特性。(√)70.通过故意识的数学的经验活动而形成的平常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7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螺旋式”特性。(√)72.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性的特点。(√)73.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的学习层次与认知学习的任务和目的规定有关。(√)74.“同化”和“顺应”是迁移的两种重要形式。(√)75.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学教学方式。(×)五、名词解释

1.数学:数学是一门撇开内容而只研究形式和关系的科学,并且一方面重要是研究数量的和空间的关系及其形式。

2.生活的数学:是指存在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那些非形式的数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交流和理解的数学。

3.观测:是指人们对周边客观世界的各个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自身存在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加以有目的的感知,从而来拟定或研究它们的性质或关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4.抽象:是指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放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5.现实的数学:建构主义认为,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现象,虽然这些现象经常是局部的,这就是所说的现实的数学。现实的数学事实上是由不同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用以支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决策和行为方式。

6.比较:是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

7.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对象和现象分解成个别部分,从而找出它的属性、特性等单独来考察的思维活动。

8.综合:是指将分析了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从整体来考察对象或现象的思维活动。1.课程标准:指某个学科教育的“整个思想和活动的结构”,是某一学科的教育理念、价值、内容、学习活动的实行以及评价方式等的总体规定,也就是指学科教育的一种规范。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各个学校的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行的指导文献。

3.课程目的: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成的规格提出的规定,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它是制定课程内容和拟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的规定。

4.主观性知识:是指学习者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性,仅仅属于学习者自已。主观性知识形成于学习者的数学活动过程之中,随着着学习者的数学学习而发展,反映着学习者对数学的真实理解。

5.螺旋式:在数学内容体系的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表现在对于同一“块”的数学知识,在每个年级阶段都要安排一定的量,而这些“量”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以及经验、认知和能力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加深与拓展。通过五年(或六年)的反复循环,形成完整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它的特点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数学知识系统的传授与知识的接受。

1.数感:数感是一种积极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间建立联系的桥梁。良好的数感至少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能充足了解数的意义;②能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③可以较快地辨别出数的相对大小;④知道数的运算的实际效果;⑤能将数学知识与他们周边环境中常见的物体和情境相联系。

2.数学思考: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之一,是指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思维结构,涉及发现、解释、描述、推理、证明、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

3.符号感:是指运用符号表达数学概念、数学关系、数学法则等。符号被用来进行计算和推理,是人们进行数学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4.应用意识:涉及结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积极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等。

5.直线排列式: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用环环相扣、直线推动、不予反复的排列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避免不必要的前后反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1.接受学习:是指将学习的所有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是指不将学习重要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3.技能学习:就是指将一连串(内部的或外部的)动作经练习而形成纯熟的、自动化的反映过程。

4.陈述性知识:(即概念性知识,也称叙述性知识)通常是由命题或图式表征的,如定义(命题)、公式、解决事情的法则、科学原理、定律、规则等都称为概念性知识。

5.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认知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或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定势:也叫定向或心向,指先于活动而指向一定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其实质就是关于活动方向选择方面的一种倾向性。

7.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测、分析、归纳和抽象的能力。

8.同化:是指将原有经验运用到同类情境中去,从而将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经验系统。

9.顺应:(也称异化)是指将已有经验有选择地运用到异类情境中去,使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并使原有经验获得改组,构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

10.能力:通常就是指构成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个体能胜任某种活动所具有的心理特性。

11.数学观测能力:是指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等所表达的数学关系、命题、图像或图形结构等迅速知觉的能力。

12.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连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性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与学习倾向的总和。

1.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获得数学意义的理解、能力的建构与情感发展的活动。

2.学习方式:通常指学生在完毕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并不是指具体的完毕学习任务的策略、方法或行为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完毕学习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在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等方面的某些特性。

3.学生参与:重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限度。它涉及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4.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它涉及爱好、动机、自信心、态度等因素。

6.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层次。1.策略:是指介于理念与方法、手段之间的一种行为的基本指导方略,它是一种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建立若干评价变量的行为指导体系。

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的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式与方法抉择或创设的方略。

3.方法:通常就是指向特定目的、受特定内容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4.叙述式讲解法:是指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5.启发式谈话法: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6.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来概括出典型本质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7.演示法:通过教师向学生呈示或演示,让学生去观测,从而使学生发现对象的本质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8.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和收到从学生中来的反馈的手段,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用以交流的媒体。

1.学习评价:对学习行为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包含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2.学业评价: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的过程。

3.量化的评价:哲学基础就是科学实证主义,它强调的是从数量的分析出发,来推断或判断某一对象的成效。

4.质性的评价:哲学基础就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它强调的是评价的主体取向,即强调评价是对主体的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5.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习内容以及具体的过程目的为参照的评价,它重要是随着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6.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的与教学目的系统为参照的评价,它通常是发生在系统的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有时也被称为“结果评价”。

7.获得性评价:也称习得性评价,通常是以已经确认的教学目的为参照的一种评价,它重要追求的是对个体是否已经获得目的拟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

8.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即以共同在完毕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

9.常模参照评价:是将某个预设的位置作为一个“常量”,而预设的依据就是群体在测量时也许获得的一个平均值,也就是说,在编制评价量表之前,已经对群体成绩的平均值有了一个大体的估计,然后以这个“值”为参照来编制评价量表的难、易度。它是一种相对评价,它通常反映的是某一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10.目的参照评价:是一种将预设的课程目的(涉及发展性目的和习得性目的等)作为一种参照,然后通过某种测量的方式,来评估某一个体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的评价方式。

11.个性特性参照评价:是以某个个体已有的基础作为一种参照的一种评价。

12.研讨解析法:是一种参与式教学评价的方法,即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通过对课堂活动的过程或行为的研讨式的分析,从而获得基本的评价。

1.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要素。

2.内涵:反映事物与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之为概念的内涵,它是概念的质的反映,表达概念反映的是什么样的事物。

3.外延:反映事物与对象本质属性的类的称之为概念的外延,它是概念的量的反映,表达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

4.弱抽象:也叫“扩张式抽象”,即指从原型中选取某一侧面特性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普遍和更一般化的概念,使原型变为抽象后概念的一个特例。

5.强抽象: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原型的概念内涵中加上新的本质属性的限定,从而构造出新的概念。

6.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所有包含(真包含),也即指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真子集,则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属种关系。

7.对立关系:也称为反对关系。指一对概念的外延之间并不相交(没有交集),并且概念所得的外延之和小于上位属概念的外延。

8.集合定义:也称为“属加种差”定义方式。这是数学概念最常见的一种定义方式。它是采用先取被定义概念的上位属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加上被定义概念与其最临近概念的本质属性之差的方式来定义的。

9.发生定义:就是通过对被定义项这个对象的发生过程的描述定义,它往往是在描述发生的过程中蕴含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又经常揭示对象在性质上的惟一性。

10.关系定义:就是将已知一事物的关系作为“种差”的一种定义方式,这种关系表白了这种事物(被定义项)区别于其他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属性。

11.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地发现并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数学认知结构的顺应过程,即将已有经验有选择地运用到异类情境中去,使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并使原有经验获得改组,构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2.概念同化:是将概念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学习者运用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概念来理解并形成新的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即将原有经验运用到同类情境中去,从而将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经验系统的过程。

13.表象:是儿童从直观对象到抽象概念之间的一个桥梁,即学生构建数学概念时,一方面要去结识一类事物的某些具体的事物或事例,然后在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结识基础上,建立该类事物的表象。表象就是对对象的一个整体的“映象”,而在这个“映象”,包含着对象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所有属性,包含着对对象的外在结识,也包含着对对象的内在结识,是在直观感知基础上,并在语言(更多的是外部语言)支持下,通过对对象的分析与综合等思考的产物,其基本特性就是还没有真正摆脱对具体对象的依赖,但它是儿童形成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1.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称为算理。

2.运算方法:是指运用四则运算求某种量,或者两种量换算的具体方法,通常被称之为常规方法。它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四则运算与现实世界互相联系的桥梁。

3.口算:又称心算,是指不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求出结果的一种方法。

4.笔算:借助笔且运用列式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求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5.估算:事实上就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是个体依据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作出的一种大体的判断。

6.速算:事实上是一种经常需要用到一定的方法、性质或规则的口算,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运算过程中,通过对自已的经验总结而归纳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口算。

7.例—规教学模式:就是指先向学生呈现某一规则的若干例证,通过引导学生的观测、尝试或讨论等获得,来发现并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较为合用于规则的上位学习。

8.规—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先向学生呈现某个规则,然后通过若干的实例来说明规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合用于规则的下位学习,其条件就是学生必须掌握构建规则的必要概念。

9.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而情境自身则蕴涵着某一个规则命题。情境刺激着儿童的爱好和注意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