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_第1页
冬天里的春天_第2页
冬天里的春天_第3页
冬天里的春天_第4页
冬天里的春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天里的春天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长篇小说01内容简介人物介绍作品评价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目录0305020406基本信息《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结构独特,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冬天里的春天》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主人公于而龙抗日时期是石湖游击队的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是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重返故乡是要为他的亡妻、游击队指导员芦花三十年前不明的死因解谜,找出打黑枪的凶手。于而龙和芦花当年都是石湖贫苦的渔民,为了还高门楼王家的债,于而龙喝了药酒到冰湖中捉鲤鱼险些丧命。他们在党的指引下毅然举起了革命的火把,与高门楼王家斗,与日寇、湖匪斗,出生入死战斗不息。于而龙后来又作为骑兵团长,驰骋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作为第一批创业者,在沼泽地里建起了大工厂。可是他的结发妻子早在三十年前就不幸牺牲。芦花有着异常坚定和敏感的阶级感情,她与高门楼王家有着不共戴天的阶级仇恨。她像一尊威严的战神,把王家老大的头颅掷在老二王纬宇的面前。王纬宇则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几十年来一直隐藏在于而龙身边捣乱,表面上却假装“革命”,刨掉自己父亲的坟墓,用血写入党申请书,开口闭口是“阶级斗争”,又利用游击队的求胜心理作出错误决定,险些使全队覆灭。在工厂又搞什么“红角”,凡事“左”三分,最后他刽子手的面目终于被揭露了。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只有一个作家唱独角戏的年代,斯其时也,一方面是《诗经·小旻》里的那句“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弄到如此不堪收拾的地步;一方面是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隐隐约约的异动,势必要来的转机,正在形成当中。那时,李国文已年过半百了,开始构思在“大地、人民、母亲”这样一个母题下,来写《冬天里的春天》这部长篇小说。

人物介绍人物介绍于而龙于而龙本是一个贫苦的渔民,后投身革命,先后任石湖游击队队长、骑兵团长、大型军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既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又是一个与诗人交朋友、拜专家为师、热爱生活、懂艺术、可以整本地啃外文原著的干部。他具有多方面的性格优点:勇敢、勇猛、坚强、倔强、富有牺牲精神、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与时俱进、重感情,讲义气、有亲和力、有责任感。石湖游击队成立后,他任队长;他走的是艰难的路,也是光荣的路。解放后,大型军工厂动力实验厂建立之后,他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他也有一些性格缺点:率直、轻信———王纬宇多次耍阴谋诡计,麻皮阿六耍苦肉计,他都应该识破但最终没有识破;暴躁,爱冲动———在去营救赵亮前,老林哥不慎把一个装着银元的“美孚”油箱掉进了湖中的塘河里后,他暴跳如雷,粗暴地伤害多年来任劳任怨的老战士……总的来看,于而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王纬宇王纬宇是三王庄的大户王敬堂的二儿子,先后任石湖游击队参谋、副队长、南方某省文教厅厅长、工厂副厂长、工厂党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作品鉴赏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作品鉴赏主题思想《冬天里的春天》与十七年“红色经典”那种豪壮、一往直前的革命言说方式不同,《冬天里的春天》是站在反思的角度来书写革命的,它带有更多的怀疑、感伤甚至幻灭色彩。把它与《红旗谱》作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红旗谱》写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囊括几十年的斗争风云,虽然期间也有各种挫败,然而革命的气势从未减弱,革命的目标一直很明确,真正描绘了一幅革命的宏图。《冬天里的春天》却没有这种大气、乐观,它反反复复纠葛于那些失误、教训中,思考革命的代价、革命的结果,以及革命后的当下现实。因此它不可抑制地透露出一种对革命的怀疑之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对革命过程的审视在《冬天里的春天》中,革命始终是被或浓或淡的雾气所笼罩的。雾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小说开头第一句便是“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此后多处,尤其是当写到革命受挫、前途未卜时,都会出现这样的雾。再明显不过,这雾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暗示了旧势力的强大,斗争头绪的扑朔迷离。在一般的描写革命的小说中,格调多是明朗的,即使写挫折也是轰轰烈烈,《冬天里的春天》却独辟蹊径,用“雾”作喻,这不能不说是特殊。笼统地说大雾弥漫代表黑暗势力对革命的阻挠又是不够准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到一个人物,即王纬宇。每当于而龙回忆起自己与王纬宇几十年的合作、较量,总感到力不从心。这位地主家的二公子、历史系大学生,被形势所迫,在抗日之初就加入了游击队,他的确曾拼死为革命出过力,而然背地里又阴谋不断,一次次让于而龙等陷入险境,使得革命道路变得更为曲折和艰难。艺术手法一、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冬天里的春天》并不是按事件的自然顺序发展情节,时而过去,时而现在,时而又将来,从时间观念上讲,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从空间范围而言,也是忽左忽右。小说将从上世纪30年代末到粉碎“四人帮”近四十年的生活的回忆,穿插在于而龙三天三夜的故乡之行的经历和见闻中,内容高度浓缩。这是传统小说难以驾驭和完成的。在这里,作者不仅巧妙的借用了戏剧的暗转、电影的蒙太奇,而且采用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及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过渡形式,并将这多种因素熔于一炉,“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开篇伊始,我们的女主人公芦花在大年初一的清晨,为了救出自己的丈夫,当年石湖支队的支队长于而龙,在大雾中踏上了黑斑鸠岛。但立足未稳,潜伏在黑暗中的内奸向她射出了罪恶的子弹。这时,仿佛戏剧中的暗转,随着芦花倒下,帷幕也拉上了。待幕启开,出现的是一幅恬静、朦胧的石湖晨景,时间由上世纪30年代一跃而为70年代末,芦花的丈夫,如今的老干部于而龙,似乎是悠闲自得地正在湖心岛上垂钓。暗转是戏剧演出中时间、地点变换的一种方式,小说借用这种结构方法就免去过渡时繁琐的交待。当于而龙独自划着一只舢板向三河镇驶去的时候,他感情的潮水,有如滚滚长江,势不可挡,久已沉睡的苍茫万古之意,一齐涌上了心头。过去生活的回忆像镜头转换似的化去,众多的历史画面,那阴惨的,暗淡的,苦涩的,酸痛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推过来,平行而又交叉,很明显是借用的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它不是用概念思维来获得认识,而是通过两个以上的镜头的对列,使观众领悟到蕴藏在镜头之间的新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作品评价作品评价在中国当代小说之林中,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是一部在表现形式上颇具特色的小说。它不仅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其意象的摄取也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在吸收中外小说特点的同时,对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大胆的借鉴,形成了新颖别致的风格。——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工业大学传播系副教授余习惠

《冬天里的春天》是一部艺术形式大胆创新的作品。它在吸取了中外小说特点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抒情诗般的内容完美展现给读者,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刘锋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国文(1930-2022

),生于上海。念过戏剧学校,当过文工团员,去过朝鲜战场,做过文艺编辑;1957年因写小说《改选》,还曾被划过“右派”。1979年又写小说《月食》,重新回到文坛,此后出版过长篇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