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1.gif)
![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2.gif)
![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3.gif)
![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4.gif)
![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fefd6db5484597e1dc0af26c2295388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6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宜都市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3、项目主管部门:宜都市财政局4、项目承建单位: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5、项目负责人:裴学中钟世泉(二)项目背景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目前,总产量达1.1亿吨,贸易量位居农产品第三位。2008年我国柑橘总产量达2000万吨。近几年来,宜都市的柑橘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面积达28.7万亩,产量34.77万吨,柑橘系列产值达到15亿元,已成为全市29.2万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柑橘面积与产量均占居湖北省第二位。利用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措施实施的柑橘精品果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柑橘精品园生产的精品蜜柑以其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营养丰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2%以上(最高达14%),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好评,农业部、省农业厅领导多次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宜都市柑橘标准化建设项目区位于柑橘主产区的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和陆城镇,项目区连片,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岸,紧邻318国道,水陆两路交通便捷。项目区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优质蜜柑基地的建设基础上,随着水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较有名气的蜜桔生产基地。但由于受过去“矮密早丰”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桔园密度偏大、建园质量不高、部分桔园树龄老化(有的已达40年以上,都陆续达到了柑橘栽培的经济寿命年限)等突出问题,且基地内的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老化,基地配套建设亟待升级改造。因而,建设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和可行。(三)项目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落实好2009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09〕1号)、《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加快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县)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柑橘产业生产能力和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宜都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编制本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二、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一)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概述宜都市地处武陵山余脉,位于鄂西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处东径111°05′47″—111°36′06″,北纬30°05′53″—30°36′03″之间,东邻枝江,南接松滋,北与宜昌,西南与五峰、长阳毗邻。全市版图面积1357km2,其中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8.4%,平原占11.6%,市内平原、丘陵、半高山呈梯级分布,西南高,东北低,海拔38-1081m。是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的年平均温度16.7℃,≥10℃活动积温5354.4℃,年降雨量1233.8mm,且雨热同季,无霜期273.3天,年均日照时数1641小时。地理、气候条件极适合柑橘的生产发展,是全国柑橘宜都地处鄂渝湘三省交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从市政府陆城至三峡机场仅25公里,市域内有宜昌、枝城两座长江大桥,有我国九大水铁联运港之一的枝城港,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构筑起立体交通网络,柑橘产品外销十分快捷、方便。宜都市柑橘规模优势明显:截止2008年,宜都市柑橘28.7万亩(挂果面积17万亩),产量34.7万吨。2008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产达到2040公斤/亩,全市人均占有柑橘总量达到0.88吨,2008年水果总产值4.1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柑橘系列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宜都柑橘曾于2001年被农业部、外经部定为首批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2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柑橘生产优势区域,同时纳入全省九大农产品优势区域规划;2003年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优质水果工程示范县(市)和无公害创建示范县(市);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宜都市同时还是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县(市);全国柑橘富民强县项目示范县(市);全省优质柑橘板块重点县(市)。宜都蜜柑荣获2008年度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20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水果大市”。宜都市柑橘苗木繁育体系健全:宜都建有大型柑橘苗木繁育场5家,其中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大堰堤村的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该场于2002年3月正式动工,2005年5月第一期项目建设完工,总面积1900亩,其中:核心区100亩,示范园及育苗圃1800亩。拥有种质资源圃10亩,采穗圃40亩,母本园20亩,组织培养和检测化验室1200平方米,网室1644平方米,温室2496平方米,引进储备了国内外优良柑橘品种100多个。目前已向社会提供优良苗木700多万株,销到湖北、湖南两省近20个县(市)。另外,宜都市具有20多年柑橘容器育苗的经验和500多人的专业嫁接队伍,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有规模化育苗的土地条件和隔离设施。宜都市柑橘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狠抓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开展柑橘产后加工,是我市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我市从1999年开始引进意大利洗果打蜡生产线设备,到目前全市共有产后商品化处理90家,共有柑橘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包装生产线95条,年加工能力70万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18家,定单面积达到40万亩。湖南石门、澧县以及本省的松滋、公安等周边县市柑橘客户也将柑橘运到我市进行初加工后集中销售,鄂西南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在我市基本形成。此外,还有16家企业在外省市投资建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辐射带动了省内外果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2003年,我市引进浙江丰岛集团宜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走向成熟,年产量已达到20000吨,产品全部销往欧洲,每年就地解决我市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为农民直接增收500多万元。目前全市桔瓣罐头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另外,有占地2000㎡的通风贮藏库1家,一次容量2000吨。还有制造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的企业2家,可年生产各类型号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00多条。全市还有柑橘生产合作社21家,在我市柑橘产、供、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柑橘健康发展。宜都市柑橘品牌初见成效:宜都历来重视柑橘品牌建设,全市柑橘基地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认证了4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鄂柑2号新品种已于2004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面向省内外推广,全市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宜都蜜柑”集体商标于2005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以其品质上等,被评为全省十大名果,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2008年8月,宜都市柑橘协会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全省获得证书的6个单位之一。登记保护的产品为“宜都蜜柑”,生产基地1.5万公顷,年产量23.4宜都市柑橘生产保障体系健全: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柑橘产业的发展将柑橘产业纳入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列入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对柑橘产业的发展实行“六个一”的领导责任制,即一名市级领导、一名科级干部、一套技术专班、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并成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体系。二是资金投入力度大。市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给予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本级财政每年直接用于扶持柑橘发展的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从2006年起,全市对新发展集中连片50亩或农户连片发展1亩以上优质柑橘的单位或农户,每亩按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带动农户新发展柑橘4.63万亩。另外,市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对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柑橘加工企业、种植专业村和营销能人实行重奖,全市共兑现柑橘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470万元,近三年市财政用于精品果园建设的资金达到600万元。三是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宜都市柑橘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全市直接从事柑橘栽培的专业技术人员3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有1人被评为宜昌市级专家;从事深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有种柑能手和农民技术员1000多人;2008年市政府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签定了柑橘产业开发合作协议,长期聘请5名著名柑橘专家为技术顾问。(二)制约宜都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桔园密度大、建园质量参差不齐。宜都市的柑橘栽培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发展高峰,由于当时温州蜜柑的栽培还没有一个较规范的技术标准,在柑橘基地发展上:一是过份强调“计划密植”,定植最大密度达到333株/亩,柑橘树成林后没有按计划疏株间移,导致目前大多数柑橘园定植密度都在60株以上。二是建基地时没有深翻改土,更没有施入有机肥,导致大部分柑橘园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建园质量不高。2、栽培品种良莠不齐。由于大规模发展时,柑橘苗木比较紧缺,在建园时“饥不择食”,只要是柑橘苗,便定植建园,导致品种混杂,良莠不齐。3、部分桔园树龄老化(有的已达40年以上,都陆续达到了柑橘栽培的经济寿命年限)。红花套镇的红花套村、吴家岗村、窑坡垴村、渔洋溪村,高坝洲镇的大战坡村、陈家岗村、白洪溪村,陆城镇的亮家垴村、龙窝村、驿马冲等村是我市最早发展柑橘的村,目前已有部分柑橘树树龄达到40年,这部分树由于早期发展,管理没及时跟上,病虫危害较重(特别是天牛蛀食严重),部分树丧失了栽培价值。4、基地内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老化。我市大部分柑橘生产基地交通主要依靠已硬化的村级公路,基地内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受农村经营体制制约,基本没有配套,或配套了又年久没有养护,这些设施基本没有配套。(三)宜都项目区柑橘发展情况本项目区位于柑橘主产区的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和陆城镇,项目区连片,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岸,紧邻318国道,水路陆路交通便捷。现有柑农1.5万户、2.86万人,种植面积10.5万亩亩,年产柑橘16.89吨,创产值21588万元,利润6476万元。近几年来,项目区率先在全省实施以无公害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措施为主体的柑橘精品果园建设,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好评,2007年度湖北省柑橘板块和精品园建设现场会、宜昌市三园建设现场会、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都在我市召开,宜都经验正在各地开花结果。我市在精品果园建设过程中探索和总结的“十个一”技术措施深受欢迎、深入人心。2007年4月19日,省委办公厅在第9期工作简报上以《发展壮大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题,专门介绍了我市围绕果品质量做文章,实施“十个一”的技术措施及创建柑橘精品园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到2008年,全市精品果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柑橘精品园生产的精品蜜柑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营养丰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3%以上。2008年,“宜都蜜柑”王被拍卖到880元/公斤,精品蜜柑每公斤售价10元,畅销沃尔玛、家乐福、中百仓储等大中型超市。在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外国专家品尝了宜都蜜柑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在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和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纷纷向客商推介宜昌蜜桔·宜都蜜柑,宜都蜜柑在汉出尽风头,掀起了市民争相抢购的热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教授称赞宜都精品蜜柑是湖北柑橘的优秀代表,宜都精品果园建设是我省以及全国柑橘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项目区很早就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的贡献作用,因此,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应用,现有从事柑橘生产的科技人员38人,由于这些人员长期扎根于基层,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能胜任柑橘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本项目实施的工作。三、项目建设标准及内容主要建设两大内容:一是以2万亩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整体密改稀、改良土壤为核心的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改造工程。二是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核心的设备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配套工程建设。三是以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优良种苗培育工程。四是以“宜都蜜柑”品牌为核心的宣传、创建驰名商标工程。五是以科技普及为核心的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工程。(一)2万亩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以实施密改稀,抽槽改土,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生态果园,完熟采收为重点,达到提高柑橘品质,增加效益和省力化的目标。具体建设地点是:红花套镇8000亩,高坝洲镇8000亩,陆城街道办事处2000亩,农业“三场”2000亩。1、建设标准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按照每亩40-55株的标准,因地制宜,采取隔行或者隔株的方式进行间移间伐,同时对过多的主枝进行疏剪处理。大冠改小冠(丰产优质的树形):控制树体高度,早熟和特早熟蜜柑品种树控制在2.5米左右,中熟树控制在3米左右。并使其形成紧凑的优质丰产的树形。抽槽改土,提高地力:全园抽槽改土。在离主干80—100厘米沿行带抽槽,槽宽60-80厘米,槽深50-70厘米,通槽两头要与排水沟相通。槽内分层施入(槽底)桔树枝干等有机无机肥。2、建设内容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柑橘园密改稀于当年采果后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和第二年春季2月中旬到3月中旬进行,同时对较荫蔽柑橘园要进行大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通过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和大枝修剪后使柑橘树叶面积指数控制在4-6之间,柑橘园覆盖率控制在85%左右。在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的同时对柑橘园原有的小叶龟井、小叶尾张等劣质品种或树龄30年以上没有经济价值的树进行淘汰,全部挖除,结合密改稀疏株间移多出的良种柑橘树进行补植。大冠改小冠(丰产优质的树形):大枝修剪,回缩与疏剪相结合进行。改善老果通风、透光条件,使树体冠高幅大变得紧凑,便于田间管理操作,促使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抽槽改土,提高地力:在柑橘园行间抽槽宽60-80厘米,槽深50-70厘米的通槽,两头要与排水沟相通。槽内分层施入(槽底)桔树枝干等、过磷酸钙肥料(中层40厘米处左右)有机无机复混肥(上层20厘米左右)等肥料后回填。亩施枝杆、渣草等有机物1500公斤左右。磷肥150公斤,有机无机复混肥150公斤。实施精准施肥:实施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是柑橘园改造提升技术措施的重要环节,结合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每100亩柑橘园取一个土样,进行化验检测,将检测结果,形成桔园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到桔农指导农民合理购肥适时科学施肥,同时进行叶面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加强病虫综合防治:一是搞好农业防治,通过改良耕作制度,实施深沟抬田,合理修剪,配方施肥等措施,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病虫难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培养健壮的树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二是搞好物理防治,柑橘园挂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每30-50亩布设杀虫灯一盏;使用黄色粘虫板利用害虫趋黄性诱粘害虫,每亩柑橘园布挂15-20张;三是开展柑橘园释放捕食螨,实施以螨治螨的生物技术;四是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之关键是找准施药时机,应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群防群治。农药的选择要严格按柑橘无公害生产要求,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农药新品种,降低柑橘鲜果农药残留,严格控制使用植物激素,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减少柑橘园化学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应用植物源、矿物源农药;五是搞好预测预报,做到准确、及时防治。加强生态果园建设:结合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栽培技术,抓好的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抓好精品果园建设:重点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集成柑橘园铺设反光膜控水增糖等新技术,生产高品质的精品蜜柑,同时抓好柑橘设施栽培的示范工作。抓好柑橘无公害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柑橘无公害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主要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检测手段,强化柑橘生产投入品,产地检测监测管理,实行责任人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柑柑橘无公害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把生产基地环境监测评价以及外来污染防治作为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好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在柑橘精品果园建设中要做好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台账。完善柑橘园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水、渠:保证施肥施药及灌溉用水充足,做到旱能灌,渍能排,排灌畅通;二是电:低压(220V)电线到柑橘园,确保果园生产用电需要;三是路:在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情况下,根据需要结合果园面积大小设置主干道,支干道和操作道,主干道宽4米,路面硬化,与果园外交通干道相连,贯穿全园,支干道宽3米连接主干道,通向桔园各小区,操作道宽1-1.5米与支干道和每块小区相连;四是沟:项目区内排洪沟实现“两面光”。建设标准化柑橘园2万亩地点及计划表所属乡镇改造区域改造计划(亩)所属乡镇改造区域改造计划(亩)红花套镇乡镇合计8000高坝洲镇白鸭垴村800周家河村1000宋山冲村800吴家岗村1000陈家岗村1200红花套村1000大战坡村1200杨家畈村1000白洪溪村1000渔洋溪村1000青林寺村500窑坡垴村1000陆城办事处乡镇合计2000南桥村1000宝塔湾村300鄢家坨村500龙窝村300大溪村500亮家垴村500高坝洲镇乡镇合计8000太保湖村500中坪村400驿马冲村400湾市村400柑橘示范场800曾家岗村600大堰原种场800皓光村600果茶示范场400天平山村500全市总计20000(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兴建鄂西南柑橘交易大市场。集柑橘洽谈、展示、交易检测、加工、培训于一体,占地100亩。2、进一步做好柑橘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处理。引导柑橘打蜡民营加工企业引进意大利、西班牙等洗果打蜡生产线95条,新发展柑橘洗果打蜡企业5家,使全市达到93家,年处理能力70万吨以上。并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优势,辐射带动省内外柑橘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把宜都建成鄂西南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销售集散中心。3、进一步扩大桔瓣罐头深加工规模。我市从2003年开始引进浙江丰岛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企业已走向成熟。2008年产量已达1.5万吨,产值1.1亿元,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今年将着力支持丰岛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宜昌银河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帝元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宏流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桔瓣罐头深加工企业,做好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等工作,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壮大企业规模,力争年内全市桔瓣罐头深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4、进一步激活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把培育农村专业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切入点,加大引导、服务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农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截止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43家,其中柑橘专业合作社达到19家(上半年新发展6家),另外,湖北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在红花套柑橘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宣告我市首家集团合作社正式诞生。今年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行,力争柑橘专业合作社达到20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农民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宜都合作社集团“领头军”的作用,利用“宜都蜜柑”品牌优势,实现产前为柑农提供信息做“红娘”、产中指导技术当“保姆”、产后助销成“货郎”。5、搞好柑橘的储藏保鲜,进一步提高效益。指导农民建设简易储藏室5000个,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信息合理调度柑橘销售,最大限度地提高柑农的经济效益。6、抓好柑橘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设备的生产,确保加工率达到100%。搞好宜昌新丰机电有限公司、宜都市凹凸特种设备厂等2家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扩能扩建,确保年生产能力达到300条生产线,以满足柑橘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的需求。(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为老果园更新置换提供优良种大苗,繁育场地重点选择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和宜富民苗木场,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位于宜都市枝城镇,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方便,技术力量雄厚,为湖北省及中南五省培育供应了数千万株优质柑橘等水果苗木。计划培育该场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良柑橘品种—鄂柑2号苗木10万株。(四)加强品牌创建和宣传力度坚持用品牌聚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以品牌抢占市场的观念,全面推行柑橘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坚持产前抓投入、产中抓规范、产后抓准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一是完成“宜都蜜柑”由宜都市级地方标准升为省级地方标准。二是充分利用“宜都蜜柑”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专用权,进一步整合品牌,促使全市柑橘打蜡加工企业统一规范使用“宜都蜜柑”商标,不断提升我市柑橘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我市柑橘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宜都蜜柑”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四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效益”的观念,狠抓精品名牌的培育,将“宜都蜜柑”申报为省级名牌产品,不断增强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五是抓好“三品”认证,进一步抓紧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逐步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三品”的一体化认证。六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宜都蜜柑,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积极组织柑橘加工企业参加农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宣传、展示、推介宜都蜜柑等特色农产品。认真做好“农超”对接活动,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宜都蜜柑进入大超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五)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1、聘请大专院校,寻求高科技支撑。一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等为我市柑橘产业工程技术顾问和技术协作单位。二是以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适合我市柑橘标准化生产工程、种苗工程、植保工程、贮藏加工工程、信息化工程等柑橘工程技术,集成组装柑橘产业新技术,用科技进步来保障特色农产品宜都蜜柑特有的品质,稳定和增强其品质优势,为我市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培育提高我市与华中农业大学历经20多年共同培育出来的早熟温州蜜柑新品种―鄂柑2号的知名度,不断发展壮大柑橘龙头企业和宜都蜜柑品牌,继续给予柑橘“948”、跨越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培训提高我市柑橘技术骨干,全面提升我市柑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构建培训网络开展多层面培训及示范,普及种柑新技术。一是构建省以技术协作的大专院校为主的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市级技术骨干50人,市以农广校为依托,以“田头学校”、“面对面”、“手把手”等方式培训项目区乡级技术骨干350人,乡、镇(办)以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培训科技示范户和种柑能手3500人,项目村以村委员(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培训种柑大户5000个,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各有侧重的五级培训网络,开展以柑橘标准化生产、植保、种苗、贮藏加工、信息化等五大工程技术为主的柑橘工程技术培训,实现培训方式的重大转变。二是全面推行“十个一”的技术措施。即家家户户“一本书”、配方施肥“一张单”、每块桔园“一盏灯”、生物防治“一袋虫”、诱杀害虫“一块板”、生态栽培“一口池”、谨防果伤“一张网”、控水增糖“一张膜”、生产投入“一本账”、延迟采收“一个月”,提高柑橘服务工作者和柑农的技术水平,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全市柑橘支柱产业,促进我市柑橘产业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3、组建柑橘技术服务队,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指导培训学员建立示范园。试验、示范是农业科技人员的看家本领。从过去培训的情况看,学员们对试验、示范感到很神秘,也觉得很难做。在培训采取由学员提出课题,带课专业教师指导设计,“手把手”的完成试验、示范过程的方法。二是安排培训学员建精品样板园。为使理论与生产对接,在培训中安排学习柑橘专业的学员,参与了精品果园建设。教师们按照“十个一”的技术要求,敦促学员在所在项目乡镇精品果园建样板基地实践。三是在项目区挑选学员扩建柑橘服务队。根据柑橘生产的各个时节,从各级培训学员中挑选学员,按照农民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组建柑橘技术服务队,每个项目乡镇100-200人。柑橘技术服务队实行讲课“面对面”,服务“手把手”,管理“五统一”,即统一服装、统一工具、统一培训、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四、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年限为一年,即:2009年6月—2010年3月。项目进度安排如下:(一)2009年6—7月完成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上报省财政厅审批。(二)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完成2万亩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密改稀、桔园土壤改良工作,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工作。(三)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完成精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生态果园、精品果园建设及无公害监管工作(四)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扶持龙头企业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成品牌创建与科技培训工作。(五)2009年8月至2009年3月完成改换品种所需苗木繁育工作。(六)2010年3月份工程全面竣工验收。组织专班对2009年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向省财政厅、省水产局通报验收情况。项目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建设时间2009年2010项目名称67891011121231、实施项目申报2、2万亩柑橘示范基地密改稀3、2万亩示范桔园土壤改良4、核心区水、电、路配套5、精准施肥6、综合防治病虫、7、生态及精品果园建设8、无公害监管9、培育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10、品牌创建11、科技培训12、苗木繁育13、改换品种五、资金投入概算项目计划总投资79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1427万元(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1000万元、整合宜昌市级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整合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397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5563万元。具体概算如下:1、建设标准化柑橘园2万亩。投资4990万元。①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投资1000万元。每亩投工10个,按50元/个工计算。②大冠改小冠投资300万元。每亩投工3个,按50元/个工计算。③抽槽改土,提高地力投资1600万元。每亩投工400元,投肥400元。④实施精准施肥投资140万元。每亩投资70元。⑤加强病虫综合防治300万元。每亩投资150元。⑥加强生态果园建设投资300万元。实施3000亩,每亩投资1000元。⑦抓好精品果园建设投资300万元。实施3000亩,每亩投资1000元。⑧抓好柑橘无公害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投资50万元。⑨完善柑橘园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一是水、渠配套U型渠25000米,投资规模50万元。二是低压(220V)电线配套投资200万元(主要是电杆、电线)。三是路:4米宽主干道10公里,投资150万元;3米宽支干道30公里,投资300万元;1-1.5米宽操作道50公里,投资150万元。四是排洪沟5000米,投资150万元。2、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2500万元。①兴建鄂西南柑橘交易大市场投资1500万元。②进一步做好柑橘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处理。投资500万元。③进一步扩大桔瓣罐头深加工规模。投资200万元。④进一步激活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投资100万元。⑤搞好柑橘的储藏保鲜,指导农民建设简易储藏室5000个投资100万元。⑥抓好柑橘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设备的生产。投资100万元。3、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投资100万元。在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培育鄂柑2号、山下红、日南1号良种大苗10万株,苗高1.5米,树幅1米,末级梢100条。每株培育成本10元。为柑橘标准化基地置换优良品种提供大壮苗。4、加强品牌宣传投资300万元。①“宜都蜜柑”争创全国驰名商标申报费用200万元。②“宜都蜜柑”争创湖北省名牌产品费用10万元。③“宜都蜜柑”参加全国全省农业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费用70万元。④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费用20万元。5、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投资100万元。①印发技术资料20万元。②组建柑橘技术服务队、农机服务队60万元。③聘请上级专家10万元。④新品种、新技术推广10万元。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概算表项目建设情况单位数量建设标准(元)总投入(万元)中央投入(万元)合计79901000一、2万亩柑橘核心示范区建设499010001、密改稀、疏株间移间伐10个/亩2000050100010002、大冠改小冠个3503003、抽槽改土,提高地力亩2000080016004、精准施肥亩20000701405、病虫综合防治亩200001503006、生态果园建设亩300010003007、精品果园建设亩300010003008、无公害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亩2000025509、核心示范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1000①水、渠配套U型渠米250002050②低压(220V)电力设施配套220V台套4500000200③4米公里10150000150④3米公里30100000300⑤1-1.5米公里5030000150⑥核心示范区排洪沟米50003000150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001、兴建鄂西南柑橘交易大市场平米2000075015002、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处理万吨51005003、桔瓣罐头深加工万吨5402004、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个10101005、储藏保鲜,指导农民建设简易储藏室个50002001006、产后洗果打蜡初加工设备生产台套10100000100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1001、培育鄂柑2号、山下红、日南1号良种大苗万株1010100四、品牌宣传与创建3001、创全国驰名商标个12002、创湖北省名牌产品个1103、全国全省农业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场次4175000704、各种新闻媒体宣传20五、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1001、印发技术资料万份82.5202、组建柑橘技术服务队、农机服务队支2030000603、聘请上级专家场次1010000104、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场次50200010附: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宜都市项目区投资计划表单位:万元六、支农资金整合方案整合的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围绕柑橘产业发展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社会投入用于本项目中财政资金支持以外的其它项目建设内容。(一)财政资金整合方案围绕宜都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引导,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1427万元和社会资金5563万元支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1、整合中央财政支农资金1000万元。主要是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2、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1000万元。(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0万元;(2)水果大县奖励资金100万元;(3)沼液微灌等农村沼气项目资金50万元;(4)农业机械购置补专项资金100万元;(5)低岗林改造资金650万元。3、整合宜昌市级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1)农田水利用于柑橘产业发展上的“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2)用于柑橘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10万元。3、整合县级财政支农资金397万元。(1)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资金60万元;(2)扶贫整村推进用于柑橘产业发展的资金10万元;(3)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万元;(4)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50万元;(6)柑橘病虫综合防治资金32万元;(7)柑橘基地道路硬化资金100万元;(8)庭院净化补助资金30万元;(9)用于柑橘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资金5万元。(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投资积极性,积极参与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农民增收双赢目的。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扶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5563万元。1、企业投入1100万元;2、受益者投入1100万元;3、合作组织投入1080万元;4、信贷资金620万元;5、受益者投工投劳1663万元。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案表编制单位:宜都市财政局单位:万元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00财政投入小计中央省级小计1000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0农村沼气项目资金50低岗林改造专项资金650农业机械购置补贴100水果大县奖励资金100地市小计30小型农田水利以奖代补资金20柑橘产业发展资金10县级小计397扶贫整村推进资金10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农村道路硬化100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50柑橘病虫害防治32庭院净化补助资金40农产品检测5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60社会投入小计5563信贷资金620企业投入1100合作组织投入1080受益者投入1100受益者投工投劳折资1663合计7990七、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途和补助标准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殖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20000亩,投资79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基地柑橘园的密改稀、土壤改良等升级改造。本项目以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以引导,加快全市优质柑橘标准化生产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宜都蜜柑”知名品牌。建设以红花套镇、高坝洲镇、陆道街道办事处三个柑橘主产区为核心区的柑橘老果园改造建设基地,提高柑橘产量,提升柑橘品质,促进丰产、优质、高效的柑橘板块基地的形成,其资金1000万元全部投向柑橘园密改稀、疏株间移的补助。补助标准:每亩补助500元,2万亩合计补助1000万元,来源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实施老果园改造。八、组织保障措施(一)项目管理1、强化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庄光明为组长的宜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由裴学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以联席会议的形式,统筹协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和项目资金安排等有关工作。由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成立项目建设技术专班、由市监察局和市审计局成立项目纪律专班、由市财政局成立财务管理专班。项目建设单位也相应成立项目实施协调专班、工程技术专班、质量监督专班、财务管理专班。2、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和监理制。项目实行招标、投标、竞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和供货商。将工程建设任务交给独立的社会监理机构,由其具体组织、管理和监督工程建设的实施活动。使用资金实行按监理质量付款的办法。实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制约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项目建设合同意识,有利于保质保量按时完工,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建立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奖惩机制,根据项目评价结果,对绩效突出的区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区域,减少扶持或停止扶持,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差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布主管部门电话,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4、加强项目检查验收制度。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承建单位的方案编报、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方案实施、实施效果、日常管理等方面。财政和农业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完成情况以各种形式进行督办。同时,对项目整合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确保项目各项目标顺利实现。5、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支农资金整合,介绍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好的经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在电视台、电台、网站开辟专栏,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开辟专刊,编发工作简报,集中报道整合工作及项目建设情况,形成上下齐心、多方配合、人人参与的项目建设氛围。6、打破局部观念,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变、加强协作、合理分工”的要求开展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工作。各类支农专项资金按照原渠道进行管理,原各主管部门承担的管理职责不变。一是加大地方财政对支农资金的投入,区分轻重缓急,合理调度,确保地方财政按现代农业产业规划落实安排资金;二是完善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引导方式,形成以农民自主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三是对项目区经营性建设项目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资金、工商资本通过独资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项目建设。7、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在项目区培育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为核心的10家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开展社会化大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资金管理1、实行市(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制度。上级资金全部由市财政局设立项目专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单独核算。并根据实施进度提出资金拨付计划,市财政局审核后下达至项目承建单位所在地财政所(分局)专户。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及文件精神,严格项目管理,做到项目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并及时上报项目实施的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状况。2、建立项目建设资金审批拨付制度。严格按项目工程形象进度分批次拨付至项目单位、建设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大宗物质实行政府采购,以奖代补资金由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班验收后,拨付至项目建设单位。3、实行项目资金跟踪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财政部门安排人员、组织专班,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4、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凡是上级补助资金、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在项目所在地将项目建设内容、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方式、工程质量、补助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告、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5、项目资金检查验收制。全过程监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施工质量,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6、项目资金审计制。项目完成后,由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及评价。附:宜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庄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蒋正雄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程鹏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员:裴学中市财政局局长李平市农业局局长姜晶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卞于林市水利局局长郑升烈市林业局局长董学炎市科技局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裴学中市财政局局长副主任:黎孔金市财政局副局长孔祥亭市农业局副局长程文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成员:陈玉琼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钟世泉市农业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周心万市农业局计财科科长于芝兰市水利局计财科科长黄传喜市林业局计财科科长优质柑橘发展项目实施工作专班:负责人:陈玉琼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工作人员:辛丙元市财政局农业科副科长程仁平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蔡永喜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岳建平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彭泽玉湖北省良种苗木繁育场场长陈元超市果茶示范场场长陈世贵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理事长九、项目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中央财政项目的实施,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种植标准化及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的柑橘标准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项目区柑橘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良种化、区域化、品牌化、特色化,达到项目区“一个体系”改善,实现“三个提高”和“一个增加”。即项目区果园基础设施体系改善,生产抗灾、减灾、避灾能力提高,基地生产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优质柑橘产品品质提升和产量提高,项目区柑农收入增加。将项目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柑橘示范基地和宜昌优质蜜柑供应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柑橘产业升级和特色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此推动全市柑橘特色强市建设,促进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具体目标1、项目区内2万亩标准化基地单产明显提高,由现在3000公斤提高到3500公斤,亩增产500公斤,提高10%以上。2、项目区内柑橘品质明显提升,优质果品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75%,增加5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5-1个百分点;通过3000亩柑橘精品果园建设,促进柑橘品质极大提升,在全市乃至全省柑橘产业中起到示范作用。3、项目区内柑橘品种结构趋于合理,达到早熟品种60%,中熟品种40%比例的合理结构,做到园相美观,品种优良,熟期结构合理。4、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项目区农民单项增收300元左右。5、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项目区内水、电、路、沟、渠等设施配套。十、预期效益(一)经济效益1、项目完成的,提升改造的2万亩老果园,推行标准化生产、改善品质、提高优质果品率。2万亩柑橘园平均产量达到3500公斤,每亩增产500公斤,则新增产量1万吨,按1200元/吨计算,每年增加产值1200万元。该项每年为项目区三个乡镇的2.86万果农人平增加收入419.6元。2、由老果园改造提升示范,带动全市柑橘产业的发展,使加工企业新增加2万吨桔瓣罐头,增加收购中小果4万吨,按增100元/吨订单收购,年增农民收入400万元。(二)生态效益优质柑橘标准化生产项目的实施,果园建设是选择具备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生产基地,同时对基地的生态环境加以建设和保护,使其达到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环境技术条件。果园改造提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大地园林化,美化环境;通过沼液微罐等生态果园建设以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项目区果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少,并对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均有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无公害生产资料,减少使用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通过实施控水增糖、完熟采摘等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带动柑橘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三)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通过培训,可更好地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和优质果品率,提高生产效益。同时还将辐射带动本市及周边地区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水平,使全省柑橘生产水平上档升级。转移大量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加工企业(含产后处理)可增加1000个就业岗位,企业用工以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为主,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可帮助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防治污染,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生产开发的无公害柑橘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和健康的特点,进行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示范,有利于农业从低质低效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十一、相关附图、附表(一)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区位图(二)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现状图(三)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规划图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主管单位与建设单位 11.3报告编制依据 21.4报告研究内容 31.5建设地点及基地占地 31.6建设内容及规模 4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8报告研究结论及建议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市场分析 133.1双低菜籽油市场现状分析 133.2菜籽油市场需求预测 143.3富硒双低菜籽油市场营销策略 153.4富硒双低菜籽油市场竞争力分析 19第四章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214.1建设地址 214.2区域概况 21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55.1产品方案 255.2技术方案 255.3设备方案 325.4土建工程 335.5公用工程 365.6原材料供应 40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16.1劳动安全卫生 416.2消防 44第七章环境保护 457.1环境保护标准 457.2环境影响分析 457.3环境保护措施 467.4环境影响评价 49第八章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518.1节能 518.2资源综合利用 54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69.1企业组织机构 569.2人力资源配置 579.3人员培训及劳动制度 58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 60HYPERLINK"file:///H:\\准备修改传百度文档\\准备上传1111111\\已传1\\富硒双低菜籽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自动式双面研磨床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土地厂房买卖合同
- 空心砖采购合同
- 石材采购合同范本
- 涂料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配送合同
-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样本
- 2025农村简易买卖合同
- 2025如何确定劳动合同的成立商业保理资格
- 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
- 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概览-美国国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48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