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04月2023年湖南郴州市桂阳县高素质专业化党政人才引进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壹卷一.参考题库(共275题)1.在Word中,使用Delete键可删除光标后的字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在Word中,Backspace键清除光标前的内容,Delete键清除光标后的内容。所以题干表述正确。因此,本题正确。2.有位作家说:“负能量是在鞭笞别人的不好、责骂社会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讲完后告诉你,即使再苦,我依旧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一些。”有人先天是乐观向上的,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负能量的人时,你会发现他很快就会显示出一副疲惫的状态。那是因为情绪最容易感染人,当人总是处在这样的氛围时,心情也就自然容易变得抑郁起来。这段文字的言外之意是:A.要鄙视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B.负能量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C.人的情绪均由客观事物引起D.要靠近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通过某位作家的话引出正负能量的区别,接下来指出“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负能量的人”带来的问题,尾句分析原因,故作者意在解决这一问题,即远离负能量,靠近正能量,对应D项。A项,“鄙视”程度过重,且文段没有提及,排除;B项,“负能量的消极影响”是文段字面阐述的内容,并非作者的言外之意,排除;C项,“均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让正能量走进朋友圈》、《请远离负能量的人》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援引了某位作家的话,阐述了正负能量的区别,然后指出“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负能量的人”带来的问题,尾句通过“因为”解释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作者阐述负能量带来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出建议,解决问题,即远离负能量,靠近正能量。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推断文段隐含的主旨观点。首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用作家的话指出正、负能量的区别,第二句说明负能量会产生的不好影响,第三句针对第二句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根据原因分析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文段首先由作家的话引出正能量和负能量的话题,接着说明原本乐观向上的人会受身边负能量的人的影响,逐渐显出疲惫状态,尾句分析原因——情绪容易感染人,长时间处于负能量氛围中会使人抑郁。因此文段言外之意是,要远离负能量的的人,多靠近有正能量的人。对应D项的内容。A项的“鄙视”程度过重,排除。B项,“负能量的消极影响”文段已明确说明,非言外之意,排除。C项,“均由客观事物引起”表述绝对,与末句情绪最容易感染人的论述相悖,排除。故本题选D。3.贝多芬是(

)最著名的音乐家。A.德国B.英国C.波兰D.法国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因此,选择A选项。4.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

,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

的良知与渴望。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恒久基本B.永恒纯粹C.迷人坚定D.可贵率真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由“之所以······正在于······”可知,后文是对横线处的解释说明,根据“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渴望”可知,横线处体现出“长久存在”之意,A项“恒久”、B项“永恒”填入此空均可。第二空,与“良知与渴望”搭配。A项“基本”与“良知”搭配尚可,但“渴望”意为迫切地希望,与“基本”程度上不符,排除。B项“纯粹”指不掺杂质的,与“良知与渴望”搭配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读者卷首语-生命与美丽》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句子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A、B两项均含“永久”之义,与文段中的两个“始终”更能构成呼应,排除C、D。第三步,继续分析第二空,结合“纯粹”“基本”的语义,选出最契合语境的一项。第一空,与前后文的两个“始终”对应,此处填“恒久”“永恒”更恰当,排除C、D。第二空,文段意为美丽永恒的原因在于生命底蕴中流动着人类对世界的“良知与渴望”,此处用于形容良知、渴望,“纯粹”所表示的不掺杂其他成分的意思比“基本”更契合句意,排除A。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该空前“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可知,该空应体现“始终”也就是“时间长久”这一含义。C项“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D项“可贵”指值得珍视或重视。二者皆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A项“恒久”指永远、长久;B项“永恒”指永远、恒久。二者均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既要搭配“良知”,又要搭配“渴望”,同时保持和前句呼应。A项“基本”指根本的,与“渴望”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的,搭配“良知”“渴望”皆可,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5.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A.罚款B.滞纳金C.责令停产停业D.没收非法所得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B项,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所以,AC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6.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共聚厦门,共同开创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下列属于金砖国家成员的是()A.俄罗斯B.印度C.泰国D.南非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热点。

“金砖五国”(BRICS)引用了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印度(India)和南非(South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五国”。泰国并不属于金砖国家,排除C项。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D。7.这条商业街位于繁华市中心,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人流如潮,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车水马龙B.纷至沓来C.络绎不绝D.接踵而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强调的是交通繁忙、繁华热闹的的情景,A项词义与语境不符,排除;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而来: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两个成语强调的都是“到来”。络绎不绝:前后接连不断,形容车马行人来往频繁。而对于繁华的商业街来说,人们应是一种来来往往的状态,故“络绎不绝”更符合语境。8.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论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方式: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目的: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交往”解释成“过分密切交往”属于缩小本方的论题以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是对论题的解释和陈述理由,不存在扩大和缩小论题的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德国人很严谨”中的“德国人”是集合概念,而“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指的是“每一个德国人”,是个体概念,因此并没有扩大论题,而是偷换了概念,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人是对“人性”概念的扩大,善是对“本善”概念的扩大,以利于本方的反驳,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9.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故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管理人员需要去管理他人,兼顾他人的工作,协调各项工作,而员工只需要做到自我管理。因此,选择D选项。10.只选择历史类图书的有多少人?A.27B.30C.33D.40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容斥问题。设只选择历史图书的人数为x人,只选择哲学类图书的人数为(x+6)人,只选择文学类图书的人数为(x-14)人。那么未选择文学类图书的人数为:x+40+(x+6)=100,解得x=27。因此,只选择历史图书的有27人。因此,选择A选项。11.李某系甲小区业主,他经常带着5岁的儿子前往隔壁乙小区的公共健身广场,并使用该处健身器材。一天,李某在使用乙小区健身器材锻炼时,未注意到其儿子在一旁玩已发生破损的秋千。因秋千发生断裂,造成李某儿子摔伤。李某向乙小区物业公司索赔,关于法院如何认定乙小区物业公司赔偿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不应赔偿,因为李某未尽监护义务才是其子摔伤的主要原因

B.不应赔偿,因为李某并非乙小区业主

C.应当赔偿部分损失,因为其对小区健身器材未尽日常管理与维护义务

D.应当赔偿部分损失,因为其未阻止李某等非本小区业主使用该器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责任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乙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健身器材未尽日常管理与维护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选择C选项。

12.甲、乙两人是好朋友,8年前甲的年龄是今年两人年龄之和的1/5,5年后两人的岁数之差正好是甲今年岁数的1/3。甲今年(

)岁。A.9B.10C.11D.12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第二步,设甲的年龄为x,乙的年龄为y,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8)=1/5×(x+y)①,(x+5)-(y+5)=1/3×x②,联立两式解得x=12,y=8。因此,选择D选项。13.一个瓶子的瓶内容积为204cm³(见下图),瓶口向上正放时,瓶内水的高度为14cm,瓶口向下倒放时,剩余部分的高度为3cm,则瓶内的水的体积是(

)cm³。A.168B.178C.188D.198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第二步,图一中,图二中,,瓶内容积为204cm³,瓶内水的体积是(cm³)。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第二步,瓶内的水的体积一定可以被14整除,观察选项只有选项A满足条件。因此,选择A选项。14.在兴高采烈地为“第三次浪潮”欢欣鼓舞之后,我们发现能够在浪潮中乘风破浪自由畅游的只有“贵族国家”,而众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澎湃的高新科技浪潮时却________,无所作为。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举步维艰B.无所适从C.望而却步D.不知所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语境“我们发现能够在浪潮中乘风破浪自由畅游的只有‘贵族国家’”可知该空前后要表达“众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澎湃的高新科技浪潮时不敢前进”的意思。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举步维艰”指每一步都艰难,而文中发展中国家没有前进,不合语境,排除A项。B项“无所适从”和D项“不知所措”都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合语境。排除B项和D项。C项“望而却步”表示远远望到了而不敢前进,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15.黄某在甲公司工作15个月后怀孕,甲公司一直未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三个月内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B.甲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可以裁减黄某C.甲公司超过一年未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D.黄某可以自怀孕之日起享受165天带薪休假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错误,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三个月内”说法错误。B项错误,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因此,在黄某怀孕期间,甲公司不得裁减黄某。C项正确,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以及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选项中“165天”的产假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故正确答案为C。16.民法上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定金和支付的违约金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定金是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因此定金属于担保的一种形式;而违约金根本目的是制裁违约行为,是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两者性质并不一样。且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定金和违约金不可以同时选择。故表述错误。17.通常情况下,使用高压锅可以大大缩短食物的烹煮时间,节约能源。下列对其所用物理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锅内蒸汽的压强增大,导致水的沸点降低B.锅内水的沸点降低,导致蒸汽的压强增大C.锅内蒸汽的压强增大,导致水的沸点升高D.锅内水的沸点升高,导致蒸汽的压强增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常识。水的沸点受压强影响,当水所受的压强增大时,沸点升高。在标准大气压强下水的沸点为100℃,高压锅的原理相当于把水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于是高压锅内部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由于锅内水蒸汽的压强增大,导致水的沸点提高,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食物煮熟。故A、B、D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高压锅把水相当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随着压强的增加,水的沸点将高于100℃,高压锅内部因此而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很快熟了。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物理常识。高压锅又叫压力锅,压力煲,是一种厨房的锅具。压力锅通过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在高海拔地区,利用压力锅可避免水沸点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问题。其优点在于省时及节能,缺点在于不正确操作或有瑕疵时,有可能会爆炸造成伤害。高压锅应用的是“气压和水的沸点成正比”的原理,在高压锅内通过对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在密封环境下形成高温高压,使高压锅内部气压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且水高于100℃时沸腾,这样就会缩短饭做熟的时间。18.下列选项中风俗均与中秋节有关的是:A.燃灯、观潮、祭月B.赏月、喝雌黄酒、插莒蒲C.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D.乞巧、插柳、放风筝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中秋习俗有:吃月饼、观潮、祭月、赏月、拜月、燃灯、猜灯谜、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等。由此可知,燃灯、观潮、祭月均属于中秋节的习俗。因此,选择A选项。B项:喝雌黄酒、插莒蒲属于端午节习俗,不属于中秋节的习俗。B项错误。C项:观赏菊花、饮菊花酒、插茱萸属于重阳节的习俗,不属于中秋节习俗。C项错误。D项:乞巧是七夕节的习俗,插柳、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习俗,均不属于中秋节的习俗。D项错误。19.很多医学者专家提出过量饮用咖啡对健康有害。为验证过量饮用咖啡对心脏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两组被试者。第一组被试者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第二组被试者从不饮用咖啡。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中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组被试者。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过量饮用咖啡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A.研究发现,每日饮用2杯咖啡的人心脏功能未受影响B.在研究期间,第一组被试者每日的运动量大大小于第二组被试者C.除影响心脏功能外,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还易引发焦虑症D.第一组被试者中部分人每日饮用10杯咖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过量饮用咖啡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论据:第一组被试者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第二组被试者从不饮用咖啡。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中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组被试者。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每日饮用2杯咖啡,是否是“过量饮用咖啡”无法判断,不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第一组被试者每日的运动量大大小于第二组被试者,说明第一组患心脏病比例高有可能是缺乏运动导致的,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咖啡因还易引发焦虑症,与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不明确项。部分人饮用10杯仍然属于“5杯或5杯以上”,但这些人情况如何,选项并未提及,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论点和论据,要求选择最能质疑该论证的一项,可依次分析各选项是否能够削弱。题干根据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的被试者一段时间后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从不饮用咖啡的被试者,得出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这一结论。A项,无法界定每天饮用2杯咖啡是否属于过量,削弱力度有限。B项,指出实验结果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C项,说明咖啡会影响心脏功能,加强了题干结论。D项,属于无关项,也不能削弱题干。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过量饮用咖啡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论据:第一组被试者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第二组被试者从不饮用咖啡。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中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组被试者。要质疑论证,只需说明过量饮用咖啡并不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或者说明是由其他原因导致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而非饮用咖啡。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中“每日饮用2杯咖啡的人心脏功能未受影响”,不存在过量饮用,且“人心脏功能未受影响”与是否能够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无关,排除;B项中第一组的运动量远远小于第二组,说明可能是运动量小导致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说明测试的两组样本不具可比性,保留;C项中焦虑症并非题干论证的要点,属无关项,排除;D项中题干的论点在于“饮用过量是否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与数量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0.近年来,很多旅游演出的剧院和舞台充满新意和活力:舞台可搭在水面或山腰;座位席可移动、可旋转;观演方式有站着看的,还有走着看的……中国旅游演出舞台技术________,不断探索突破“老套路”,走出新模式,一个个新创意、新技术将舞台变得美不胜收,________地丰富游客的体验,让文化变得可以亲近和触摸。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身临其境

B.纷至沓来千方百计

C.独树一帜设身处地

D.突飞猛进想方设法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辨析备选成语含义,首先排除适用对象不符的B,然后结合语境,排除不含创新之义的C。第三步,辨析A、D两项第二空词语含义,排除不能修饰“丰富”的A。第一空,“纷至沓来”指接连不断地到来。通常用于形容人,不能用于形容“技术”,排除B。由“不断探索突破……”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中国旅游演出舞台技术在不断创新。“独树一帜”指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强调的是有独特风格,与文意不符,排除C。第二空,“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想法设法”含有努力想办法的意思。此处所填词语应充当状语,修饰“丰富”,“身临其境”与之搭配不当,排除A。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是指技术获得了发展。A项“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D项“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二者均符合文意。B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C项“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二者都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与“丰富”搭配不当,且语义不符语境,排除A项。D项“想方设法”指想种种办法,恰与“丰富”搭配,也就是想尽办法丰富游客的体验,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后文“不断探索突破‘老套路’,走出新模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舞台技术一直在更新,变化。A项“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D项“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置于此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纷”是多的含义,故该词语强调有多个主体到来,而文段中只有一个主体“舞台技术”,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C项“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多用于对比的语境,而文段并未将“中国旅游演出舞台技术”跟其他进行对比,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新创意、新技术”,D项“想方设法”指想尽办法,可与文段中“新创意、新技术”进行搭配,形容为丰富游客体验想尽各种方法,符合文意,当选;A项“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多与人搭配,置于此处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旅游演出:“新模式”莫成“老套路”》21.环境与生活方式能使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喝茶也能让人发生这种变化,但其作用仅限于女性。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喝茶的女性的确出现了基因表达改变的现象,并且不少变异的基因与癌症和雌激素水平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不饮茶的女性较少出现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B.女性经常饮茶能够减少炎症的发生C.常饮茶和常饮咖啡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有较大差异D.男性和女性体内含有的雌激素水平不同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结论,即“喝茶也能让人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其作用仅限于女性”。要支持该结论,可以指出喝茶确实和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有关。题干结论:喝茶也能让人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其作用仅限于女性。A项,指出不饮茶的女性较少出现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通过补充反面论据说明喝茶确实和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有关,支持了题干结论。B项,指出女性经常饮茶可以减少炎症的发生,与题干结论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C项,指出常饮茶和常饮咖啡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差异较大,与题干结论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D项,指出男性与女性体内含有的雌激素水平不同,与题干结论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喝茶也能让人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其作用仅限于女性。论据:经常喝茶的女性的确也出现了基因表达改变的现象,并且不少变异的基因与癌症和雌激素水平有关。本题的论点是说喝茶会使女性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论据是说经常喝茶的女性发生基因表达改变的现象,且不少变异的基因与癌症和雌激素水平有关。论点和论据均在讨论女性喝茶与基因表达改变的关系,话题一致,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原因和举例子。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指出不饮茶的女性较少出现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补充了反面论证,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B项:该项指出女性经常喝茶能减少炎症的发生,但减少炎症与基因表达改变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该项指出经常饮茶和饮咖啡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有较大差异,但题干并没有比较饮茶和饮咖啡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D项:该项指出女性和男性体内含有的激素水平不同,题干并没有比较女性和男性激素水平的差异,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2.公文主体部分不包括(

)。A.标题B.附件C.印发日期D.成文日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印发日期属于版记。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3.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随着奖励、赞美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赞美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体现了阿伦森效应的是:A.小张初入公司时,领导对他很严厉,一点小错便批评他,小张牢骚满腹,后来他发现领导对谁都这样,便渐渐释怀,工作逐渐有了干劲B.明明与女朋友刚开始谈恋爱时,总是有说不完的甜言蜜语,两人如胶似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朋友发现明明的话越来越少,给他打电话也不接,觉得明明移情别恋了C.每当玲玲遇到困难并战胜它时,妈妈总是奖励她一颗糖。多年后,玲玲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她说是妈妈的奖励使她有了今天的成就D.老王的房子后面总有一群孩子玩耍吵闹,于是老王给每个孩子10元钱请他们在房后玩,此后金额逐渐递减,当变为只给每人1元钱时,孩子们便不肯在房后玩耍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奖励、赞美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②奖励、赞美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领导对小张没有奖励、赞美,不符合定义;B项:明明与女朋友之间没有奖励、赞美,不符合定义;C项:妈妈的奖励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不符合定义;D项:10块钱的奖励减少到1块钱,属于奖励、赞美减少,后来孩子们不在房后玩耍,说明态度逐渐消极,体现了“奖励、赞美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24.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________,付出了太多太多的________,进行了太多太多的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磨难

牺牲

拼博B.困难

劳动

努力C.拼博

努力

考验D.牺牲

汗水

奋斗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中国人民经历了________”可知,文中所填词与“经历”搭配。A项“磨难”指在困难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符合文意。B项“困难”指事情复杂,阻碍多,符合文意。C项“拼博”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与“经历”搭配不当,不符合文意,因此排除C项。D项“牺牲”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者利益,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进行了太多太多的________”可知,文中所填词与“进行”搭配。A项的“拼博”可以与其搭配。B项的“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相比较而言,“努力”的语义程度较轻,因此排除B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根据“付出了太多太多的________”可知,文中所填词与“付出”搭配。A项“牺牲”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者利益,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劳动:①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②专指体力劳动;③进行体力劳动。考验:①考查验证;②拷问,审讯拷打。汗水:较多的汗。努力:①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精力多,下功夫大。25.甲于201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张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10年3月间诈骗王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甲与乙构成诈骗共犯,应当根据共同诈骗的财产数额认定犯罪金额,而非根据分赃数额认定犯罪金额。加上此前甲诈骗王某的4000元,因此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34000元。故正确答案为A。26.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地________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事实上,如果________了个人,就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________了个人,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区别

削减

约束B.分清

减弱

限制C.划清

削弱

束缚D.区分

降低

压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与“界限”搭配。A项“区别”强调辨别事物的不同、差别;B项“分清”指分辨清楚,如“分清是非”;D项“区分”指找出彼此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把它们划分开来。三者均不与“界限”搭配,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划清”指区分清楚,常与“界限”搭配。答案锁定C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三空。“削弱”与“加强”形成对比,“束缚”与“自由”形成对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如受纪律约束。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如束缚手脚。减弱:①(气势、力量等)变弱;②使变弱。削弱:①(力量、势力)变弱;②使变弱。削减:从已定的数目中减去。降低:下降;使下降。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27.某公司近两年的业绩均呈下滑趋势。该公司拟采取裁员政策,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如何确定哪一位员工是不合格的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一个在同一岗位上工作超过5年的员工可能比一个刚刚转岗进入新岗位的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但是一直在原岗位工作的员工可能不如转岗后依然可以完成岗位工作的员工的综合素质强。由此可以推出:A.该公司为扭转业绩而实行裁员政策是不可取的B.该公司应通过调动员工岗位来扭转业绩C.该公司应通过员工的在岗时间来评定该员工的工作能力D.该公司还没有找到扭转公司业绩的有效措施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只是强调如何确定哪一位员工是不合格需要深入思考,并没有否定裁员政策,排除;B项:题干中是说拟采取裁员政策扭转业绩,没有谈及应调动员工岗位扭转业绩,无中生有,排除;C项:题干中在岗时间长是可能比在岗时间短的工作效率高,并不一定工作能力就强,排除;D项:公司是拟采取裁员政策来扭转公司业绩,说明还没找到扭转公司业绩的有效措施,可以推出,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题干首先给出了一段信息,要求根据所给信息选择正确选项,需要依次分析各选项并与题干内容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能够推出。题干中公司想要通过裁员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以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但是并不能确定哪个是不合格的员工,因此这一措施并不能有效实施,可以推出D项。由题干只能推出不能确定员工是否合格,并不能推出实行裁员的政策是否可取,A项不能推出。B项,调动员工岗位题干未提及,不能推出。C项,“通过员工在岗时间来评定工作能力”与题干内容不符,不能推出。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题干只能推出不能确定哪一位员工是不合格的,并不能推出实行裁员的政策不可取,排除;B项:题干中说的是拟采取裁员政策扭转业绩,没有谈及应调动员工岗位扭转业绩,无中生有,排除;C项:题干中在岗时间长是可能比在岗时间短的工作效率高,并不一定工作能力强,排除;D项:题干中公司想要通过裁员来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但是不确定哪一位员工不合格,因此这一措施并不能有效实施,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28.关于道德的叙述,正确的有: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B.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D.社会分工促进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道德形成的关键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知识。第二步,ABC项: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而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ABC项正确,因此当选。D项:社会分工要求个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同他人、集体的关系,并反思自己的行动。反思就是自我意识的开始,促进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道德形成的关键。这就必然使个体对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共同体产生某种依赖并导致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或自我意识。这种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与自我意识使人形成某种程度的归属感,就促使道德的形成。所以,社会分工促进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道德形成的关键。D项正确,因此当选。因此,选择ABCD选项。29.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B.与“灰犀牛”相对,“黑天鹅”是指破坏性不强的小概率事件C.许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D.“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没有明显区别,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这些事件只要破除体制或认识局限是可以防范的,与文意不符,属于曲解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原文没有提到“黑天鹅”的破坏性,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C项对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项。D项表述错误,“黑天鹅”是小概率事件,“灰犀牛”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两者不同,且“互相转化”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要求选择说法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介绍的是“灰犀牛”事件与“黑天鹅”事件,然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排除与原文表述明显不符以及无法推出的选项。A项说法错误,由“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可知,“黑天鹅”与“灰犀牛”的区别在于是否可预测、概率大小,“破坏性不强”错误。B项说法错误,由“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可知,“灰犀牛”事件可以防范,“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错误。C项说法正确,由“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很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正确。D项说法错误,由“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灰犀牛”和“黑天鹅”是存在区别的,且“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A、B两项存在共性错误,文中只强调“灰犀牛”事件“概率大、破坏力强”,但是对“黑天鹅”事件只定性为“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但其破坏性是否严重文段未提及,A项将“黑天鹅”事件定性为严重的无法防范的事件、B项将其定性为破坏性不强的事件,均为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表面看似是“黑天鹅”事件,其实可能是“灰犀牛”,即“黑天鹅”背后隐藏着“灰犀牛”,表述正确,符合文意,当选;D项,“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的“相互”强调双向的转化,而文中只提及“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强调二者可能是一体的,而非互相转化的关系,表述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灰犀牛”,究竟什么来头?》30.1980年至1999年间出生的法国年轻人,最近被贴上了“Y”一代的标签。之所以得名,有几种解释。首先,字母Y的形状让人联想到耳挂式耳机,而“Y”一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耳机不离身,音乐随身听。其次,1959年至198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X”一代,1990年《时代》杂志封面文章将其解读为“被抛弃,被遗忘的一代”,按照字母顺序,之后的一代就是“Y”一代。此外,字母Y代表了“为什么”的英语单词“why”,这一代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质疑,质疑权威、质疑各种社会规则。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知作者对“Y”一代的态度是:A.肯定B.批评C.客观D.质疑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先提出观点:1980年至1999年间出生的法国年轻人,最近被贴上了“Y”一代的标签。接着给出几种解释:一是“Y”一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耳机不离身;二是1959年至198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X”一代,按照字母顺序,之后的一代就是“Y”一代;三是字母Y代表了“为什么”的英语单词“why”,这一代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质疑,质疑权威、质疑各种社会规则。发现整个文段都是客观记述几种对“Y”的解释,没有表达作者对“Y”的感情倾向,故答案选择C项。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法年轻人被称"Y”一代常质疑权威和社会规则》31.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以下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是(

)。A.增加就业B.促进经济增长C.稳定物价总水平D.扩大贸易逆差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A、B、C项正确,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标。D项错误,扩大贸易逆差,即让进口更多于出口,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2.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某日乘客乙将一个装有两万元现金的黑色手提袋遗忘在出租车上,甲发现后拿回家中。乙仅记住了出租车公司的名字,出租车公司通知所有司机分批来公司,由自己辨认。三天后,甲被乙认出,但甲拒不承认见过黑色手提袋。甲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侵占罪C.盗窃罪D.职务侵占罪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题中甲将乙遗忘的手提袋占为己有,符合侵占罪的定义。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本题中甲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构不成贪污罪。A项错误。C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通常指秘密窃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偷”,本题中甲的行为不属于秘密窃取,不符合盗窃罪的定义。C项错误。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题中甲没有侵占公司的财务,所以构不成职务侵占罪。D项错误。33.包容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追求“共赢”是包容性创新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消费者从包容性创新中获得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满足,改善生活质量,乃至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包容性创新发现新市场,获得盈利,实现持续发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包容性创新的是:A.某医疗企业开发出成本只有几十元的白内障手术技术,为贫穷地区数十万患者进行了手术B.某企业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在地震灾区捐建了三所希望小学C.某银行向农村妇女提供无须抵押、利率较低的微型贷款,鼓励其创业D.某公司发明棉花剥壳机,在农村大受欢迎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包容性创新的一项。题干定义包容性创新是一种创新理念,分析其主张,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包容性创新定义的关键信息:企业通过创新举措,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A项,开发出成本只有几十元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属于创新举措,为贫穷地区数十万患者进行了手术,企业从中获利,患者也摆脱病痛折磨,实现共赢,符合定义。B项,捐建希望小学的过程中企业并不能获得盈利,即不能实现共赢,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C项,无须抵押、利率较低的微型贷款属于创新举措,鼓励农村妇女借助微型贷款创业,银行从中赚取利息,妇女得到创业资金,实现共赢,符合定义。D项,发明棉花剥壳机,属于创新举措,农村大受欢迎,企业从中获利,农民获得新的机器,实现共赢,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企业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②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企业开发出成本只有几十元的白内障手术技术,满足贫困地区数十万患者治病的需求,属于“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患者摆脱病痛折磨,另一方面企业获得赢利,体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符合定义;B项:某企业捐建希望小学,受众是适龄儿童,不属于“低收入消费者”,企业也不会因此获得经济赢利,不符合定义;C项:银行向农村妇女提供微型贷款,满足她们创业的需求,属于“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农村妇女有机会创业致富,另一方面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体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符合定义;D项:某公司发明棉花剥壳机,满足村民快速剥壳的需求,属于“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村民提高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售卖产品获得赢利,体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符合定义“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排除。B项:某企业捐建希望小学,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符合“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不符合定义,当选。C项:符合定义“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排除。D项:符合定义“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4.有人曾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错过知识的积累,在前行的路上缺乏求知的________,书写人生篇章的过程往往会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诉求

事倍功半B.动力

峰回路转C.欲望

举步维艰D.支持

鹏程万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要与“求知”搭配。A项“诉求”指诉说理由并提出请求,“求知的诉求”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支持”意思是给以鼓励或赞助,也不能与“求知”搭配,排除D项。B项“动力”及C项“欲望”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错过知识的积累,在前行的路上缺乏求知的________”可知,第二个横线处所填的词语修饰“过程”,并且要表达比较困难的意思。B项“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举步维艰”指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35.甲、乙、丙3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甲、乙合作8天完成工程的40%,乙、丙合作2天完成工程的20%,3人合作3天完成剩余工程。根据完成工作量分配工程款,3人所得款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丙、甲、乙B.乙、丙、甲C.甲、丙、乙D.丙、乙、甲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根据“甲、乙8天完成工程的40%”可得甲、乙完成整个工程用时8÷40%=20(天);根据“乙、丙合作两天完成工程的20%”可得乙、丙完成整个工程用时2÷20%=10(天);根据“3人合作3天完成剩余工程”可得3人合作做完成整个工程用时3÷(1-40%-20%)=7.5(天),因此赋值工作总量为60。由此可得,甲、乙的效率和为60÷20=3,即甲+乙=3①;乙、丙的效率和为60÷10=6,即乙+丙=6②;剩余工作量为60×(1-40%-20%)=24,则三人的效率和是24÷3=8,即甲+乙+丙=8③。第三步,联立①②③,解得甲=2,乙=1,丙=5。由题意可知:甲工作了8+3=11(天),甲完成的工作量是11×2=22;乙工作了8+2+3=13(天),乙完成的工作量是13×1=13;丙工作了2+3=5(天),丙完成的工作量是5×5=25。按工作量分配工程款,则3人所得款:丙>甲>乙。因此,选择A选项。36.图示为中亚的地理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分析,依次填入下列空白中正确的是:A.温;干燥;平原、丘陵、棉花、小麦B.温;干燥;山地、高原;玉米、水稻C.亚热带;湿润;平原、河谷;咖啡、水稻D.亚热带;干燥;丘陵、盆地;棉花、小麦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第二步,中亚是中亚细亚的简称,是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该概念最早由德国人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狭义上一般限于“中亚五国”。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由此可见,①处应填“温”,②处应填“干燥”。在自然地理风貌上,中亚大致为南部的荒漠、绿洲和山区与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亚的所有河流都没有通向大洋的出口,河水除了被引走用于灌溉外,或者消失于荒漠,或者注入于内陆湖泊,多内流河、内流湖。由此可见,③处应填“平原和丘陵”。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水利发展灌溉农业,中亚还盛产小麦、棉花等经济作物。由此可见,④处应填“棉花、小麦”。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文案37.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________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________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存储先进B.记录特定C.保存固有D.记忆专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辨析。第二空,结合句意、词语含义及我们对电子书本身的认识,排除不恰当的选项。第三步,再回到第一空,根据其后的“在”,排除与“在”不能搭配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二空,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知,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要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填入“固有”也不恰当,排除C。第一空,“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搭配“电子书”,D项“记忆”强调的是大脑的行为,与“电子书”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文段主要强调“以光、电、磁为介质”保存下来,所以需要借助与此相关的设备来读取。A项“先进”侧重强调水平比较高,在文中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特定”指特别指定的,符合语境。C项“固有”指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与“借助”矛盾,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辨析。第一空,D项“记忆”只能以人作为主体,而不能是电子产品,故排除。第二空,A项“先进”与否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文段重点是介绍电子书工作原理的特殊性,故排除;C项“固有”也不恰当,电子书可通过很多电子设备来读取,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8.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是(

)。A.小李故意伤害小吴,致其轻伤B.小周在废弃工厂的墙上涂鸦C.小顾盗窃邻居价值一万元的电脑D.小蒋将生病的父亲扔在荒山上不管不顾,致其死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正确,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伤害的结果,可能是轻伤或重伤,也可能是致人死亡。本题中,小李故意伤害小吴,致其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B项错误,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本题中,小周在墙上涂鸦不具有犯罪的三个特征,不构成犯罪。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题中,小顾盗窃他人电脑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题中,小蒋对其父亲负有扶养义务,但拒绝扶养,将父亲扔在荒山,致其死亡,构成遗弃罪。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9.闯入性思维是指一些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进入个体大脑的干扰性想法,会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并诱发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闯入性思维的是:A.一想到完不成销售任务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小程都感到一阵阵的沮丧B.每到年底,在外地工作的小孟都要为回不回老家过年而纠结,并因此而情绪烦躁C.这段时期股市波动较大,股民老张的心情也像股票指数一样起伏难料,焦虑至极D.小强在上课的时候,头脑中总是出现网络游戏的画面,这让他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②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并诱发负面情绪。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完不成任务的后果是小程自主的想法,不符合“非自主的”,也不属于“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B项:为回不回老家过年而纠结是小孟自主的想法,不符合“非自主的”,也不属于“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C项:股民老张的心情起伏,但心情不是“想法”,且对股民来说,关注股市的起伏是自主的想法,不是“非自主的”,也不属于“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D项:小强头脑中总是出现网络游戏的画面,符合“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让他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符合“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闯入性思维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进入个体大脑的干扰性想法)、结果(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并诱发负面情绪)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闯入性思维的定义要点:①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进入个体大脑的干扰性想法;②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并诱发负面情绪。A项,想到销售任务完不成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属于自主的想法,不符合要点①。B项,小孟因为回不回老家过年而纠结,属于自主的想法,不符合要点①。C项,老张因为股市波动而引起心情起伏,属于有规律的想法,不符合要点①。D项,在课堂上小强的头脑中总是出现网络游戏的画面,是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进入大脑的干扰性想法,小强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属于造成了一系列适应问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孟为回不回老家过年而纠结,是小孟自主的想法,不符合“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股民老张的心情像股票指数一样起伏难料,但心情不是“想法”,不符合“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小强在上课时头脑中总是出现网络游戏的画面,符合“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这让他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符合“干扰性想法”、“造成一系列适应问题”,符合定义,当选;D项:一想到完不成销售任务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是小程自主的想法,不符合“非自主的、反复出现的、无规律的”、“干扰性想法”,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0.偶例谬误是一种“通则凌驾例外”的谬误,是基于某个通则的存在,而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推理中存在偶例谬误的是:A.吃肉会长胖,所以吃素一定会瘦B.超速是违法的,所以救护车不应该超速C.所有马都可以训练为战马,所以海马也可以作战马D.我在香港住了七天,有三天下雨,所以香港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下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基于某个通则的存在;②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吃肉会长胖,吃素一定会瘦,未明确体现“通则”,也不符合“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不符合定义;B项:救护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超速,选项中由于超速违法,属于“基于某个通则的存在”,认为救护车不应该超速,符合“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符合定义;C项:所有马都可以训练为战马,符合“基于某个通则的存在”,但是海马不是马,二者不是一个话题,偷换了概念,不符合“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不符合定义;D项:香港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下雨,没有体现“否定例外的存在或正当性”,也未涉及“通则”,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41.消费滞后是指个人消费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收入所应达到的平均消费水平。消费超前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消费超前的是:A.职员小王以信用卡支付的形式在网上订购了火车票B.大学生小李通过某借贷平台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电脑C.退休工人老张名下有商品房和汽车,但坚持只用老式的直板手机D.青年教师小刘有十万元定期存款未到期,向同事借了八万元买车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消费超前”,其关键信息如下:①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职员小王以信用卡支付的形式在网上订购火车票,订购火车票是小王能够承担起的,不能体现“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定义;B项:大学生小李通过某借贷平台购买了某知名品牌电脑,购买品牌电脑是大学生小李承担不起的,体现出“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借贷平台,体现出“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符合定义;C项:退休工人老张名下有商品房和汽车,但坚持只用老式的直板手机,直板手机是老张能够承担起的,不能体现“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定义;D项:青年教师小刘有十万元定期存款未到期,向同事借了八万元买车,车的价值小于小刘的存款金额,小刘能够承担起,不能体现“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消费滞后和消费超前两个定义,但只考查消费超前,可重点关注该定义的内容。分析发现,其涉及定义的原因、方式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消费超前的定义要点:①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A项,小王用信用卡在网上订购了火车票,未体现其当下收入不足以购买火车票,不符合要点①。B项,小李通过某借贷平台购买了知名品牌电脑,小李是大学生,其当下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知名电脑,然后以借贷形式进行消费,符合定义。C项,老张有房有车,坚持用老式直板手机,属于消费滞后,不符合要点。D项,小刘向同事借款买车,但并不是他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汽车,而是因为他的定期存款未到期,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消费滞后:“指个人消费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收入所应达到的平均消费水平”;消费超前:“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王为职员说明小王已经工作,购买火车票应该是消费水平范围内,不符合“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小李是一名大学生,尚未参加工作,购买电脑符合“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且通过“某借贷平台购买”属于“贷款”的支付方式,符合定义,当选;C项:老张有房有车,却使用老式的直板手机,符合“个人消费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收入所应达到的平均消费水平”,属于消费滞后,不属于消费超前,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刘有十万元的存款,而车只有八万元,也就是当下的收入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不符合“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且向同事借钱不符合“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2.韩愈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说的伯乐,就是千里马的“贵人”,如果没有伯乐出现,千里马也会淹没于芸芸众“马”之中虚耗宝贵年华。古往今来,很多功成名就者都是在关键时刻遇上

的“贵人”,加之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没有辜负“贵人”所赐予的机遇,终得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A.火眼金睛脱颖而出B.慧眼识珠有所作为C.独具慧眼崭露头角D.明察秋毫出人头地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由前文“如果没有伯乐出现,千里马也会淹没于芸芸众‘马’之中虚耗宝贵年华”可知,横线处表达“贵人”能够在众多马之中找出千里马,体现其眼光敏锐之意。B项“慧眼识珠”指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C项“独具慧眼”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B、C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火眼金睛”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现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由前文“功成名就者”可知,横线处表达其最终取得了成功,B项“有所作为”指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符合文意,当选。C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无法体现成功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你生命中的那些“贵人”》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体现“千里马”能被“贵人”在关键时刻识别出来的意思。D项“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侧重看得细微,没有识别的意思,排除D项。A项“独具慧眼”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B项“慧眼识珠”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C项“火眼金睛”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三者都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体现“千里马”加之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没有辜负“贵人”赐予的机遇,最终有所成就。A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C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二者都侧重于本来有本领或才能,只是更加突出了,而文段强调,在“贵人”的帮助下,“千里马”有所成就,排除A、C项。B项“有所作为”指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符合文意。第二空利用“排同”也可以排除A、C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可知,第一空填入的成语用来形容伯乐的眼光独到,然后辨析选项成语含义侧重点,排除不合句意的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句意说的是在伯乐赐予机遇的基础上,千里马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终会取得一定的成绩。由此辨析剩余两个成语含义的侧重点,选出契合句意的一项。第一空,意在表述遇上像伯乐一样能发现自己优势的“贵人”。A项“火眼金睛”形容人的眼光锐利,侧重于识别真伪。B项“明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侧重于洞察事理。这两个成语均不能形容伯乐识人,排除A、B。第二空,对应前文“功成名就者”,意在表述有所成就。C项“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侧重于才能刚刚显露;D项“有所作为”指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成绩。与“崭露头角”相比,“有所作为”更契合文段有所成就之意。故本题选D。43.某领导要把20项任务分配给三个下属,每个下属至少要分得3项任务,则共有(

)种不同的分配方式。A.28B.36C.54D.78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用隔板法解题。第二步,由于每个下属至少分3项任务,可先给每个下属分2项任务,还剩余20-2×3=14(项)任务。再将14项任务分给三个下属,每人至少一个,就能保证每个下属至少三项任务,共有=78(种)分配方式。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