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4化学计算2一、化学图像型计算化学计算中出现的坐标系一般都比较容易识别,正确解读坐标系中给出的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情况是用坐标系中的纵坐标表示生成的气体或者沉淀质量,读出并正确理解坐标系中的一些特殊“点”(如起点、拐点、终点)。第一步,理清题目中涉及哪几个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需要,还要判定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第二步,结合图像分析每段图像对应的化学反应,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化学含义,确定相关物质质量;第三步,将已知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出未知量。需要注意的是,溶液质量的求法一般是:进入反应容器的物质总质量减去沉淀质量、杂质质量和气体质量;求溶质质量时,要特别注意溶质包括哪些物质,不要有遗漏。多步反应的简化计算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1.(2019·浙江模拟)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NaHCO3和KHCO3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下图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体积的关系。请计算:(1)该盐酸中HCl的质量。(2)若该盐酸为120mL时,加入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3)若粉末的质量为x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mL,产生的CO2体积为yL。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CO2体积y(L)之间的关系。【答案】(1)m(CO2)=11.2Lx1.964g/L=22g
设盐酸中HC的质量为x,NaHCO3和KHCO3均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得反应关系式
HCl-------CO2
36.5
44
x
22g
36.5/x=44/22g
解得x=18.25g
(2)因为100mL恰好与45g固体粉末反应,那么120mL只能与120×45g/100=54g固体粉末反应,故58.5g粉未过量,120mL盐酸完全反应,所以V(CO2)=11.2Lx120mL/100mL=13.44L
(3)m(粉末)=45×1.4=63g,(因为盐酸是原来的1.4倍)
若x≤63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y=11.2Lx140mL/100mL=15.68L
若x63g,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y=(xg/45g)x11.2L=56x/225L
【解析】(1)由图示可知,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1.2L,根据“质量=体积x密度”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该盐酸中HCl的质量。
(2)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时加入粉末的质量为45g,根据(1)中生成气体体积的质量即可知此时产生
CO2的体积。
(3)根据图示盐酸体积与题中盐酸体积的比,得出粉末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粉未质量x(g)与产生CO2
体积y(L)之间的关系。2.(2020·诸暨模拟)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钠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的一种或两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Ⅰ.现取样品16g于烧杯中并加84g水搅拌,全部溶解。再向烧杯中逐渐滴加26.1%硝酸钡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Ⅱ.在B点开始,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1)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E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试计算出它的质量?【答案】(1)BaCO3+2HNO3═Ba(NO3)2+H2O+CO2↑
(2)稀硝酸、硝酸钡、硝酸钠
(3)BC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稀硝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设碳酸钠质量为x,硫酸钠质量为y,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24.36g-4.66g
106x=19724.36g-4.66g,
解得:x=10.6g;
BaCl2+Na2SO4═BaSO4↓+2NaCl,【解析】(1)加入硝酸钡后生成沉淀,可能是与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也可能是与硫酸钠生成的硫酸钡。根据乙图可知,加入稀硝酸后,沉淀的质量减小但没有减小到零,说明这两种沉淀都有。那么CD段固体质量减小,肯定是碳酸钡和稀硝酸的反应,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首先对甲图中B点时溶质的种类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白色沉淀的质量变化对E点时的溶质种类进行判断;
(3)根据乙图可知,CD段固体减小的质量4.66g就是硫酸钡的质量,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的方程式计算出其中硫酸钠的质量;用沉淀的总质量减去硫酸钡的质量得到碳酸钡的质量,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的方程式计算出其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用样品的总质量分别减去碳酸钠和硫酸钠的质量得到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1)CD段固体质量减小,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2)BC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稀硝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因此E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稀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硝酸钠。
(3)BC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稀硝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设碳酸钠质量为x,硫酸钠质量为y,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24.36g-4.66g
106x=19724.36g-4.66g,解得:x=10.6g;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3.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答案】(1)4.4(2)NaCl、HCl(3)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117x7.3gyeq\f(106,x)=eq\f(73,7.3g)=eq\f(117,y),x=10.6g,y=11.7g,烧杯中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11.7g+22.3g-10.6g=23.4g。【解析】(2)由题意知:在Na2CO3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只发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即:图像中OA段表示的反应过程,A点表示: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产生CO2气体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且其质量为反应生成的NaCl和原混合物中含有的NaCl质量之和。AB段表示滴加的稀盐酸已经过量,无反应发生,故B点时,溶液里的溶质除了NaCl以外还应该有过量的HCl。4.(2020·越城模拟)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1)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出化学式);(2)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3)a的值;(4)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H2SO4、CuSO4
(2)8:1
(3)设生成的Cu(OH)2的质量为m2NaOH+CuSO4=Cu(OH)2↓+Na2SO4809820%x20gm列式解得:m=4.9ga=4.9g+3.2g=8.1g(4)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3.2g,氧化铜的质量为7.2g-3.2g=4gH2SO4+CuO=CuSO4+H2O9880x4g98:80=x:4g得x=4.9gH2SO4+2NaOH=Na2SO4+2H2O9880y20%x10g98:80=y:(20%x10g)得y=2.45gH2SO4%=(4.9g+2.45g)/50g=14.7%【解析】1、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根据图线加入NaOH溶液固体质量不变可知,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硫酸。据此可确定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
2、由图线可知,3.2克固体为单质Cu的质量,可得出7.2克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再算出CuO中Cu的质量为O元素的质量,将Cu质量加起来和O元素质量相比,即求出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
3、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和水,CuSO4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所以固体物质ag,应该是Cu的质量和Cu(OH)2固体的质量。可根据图线中CuSO4和NaOH反应时NaOH的消耗量计算出生成Cu(OH)2的质量,再加上Cu的质量即为a;
4、要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清楚稀硫酸分两部分:一部分与CuO反应;另一部分是过量的与NaOH反应,从图线中可以得到这部分与NaOH反应消耗NaOH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稀硫酸的质量。然后将两部分硫酸加起来除去稀硫酸的总质量即可求出质量分数。【解答】(1)由图线可知,加入NaOH时,先没有沉淀说明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H2SO4、CuSO4;
(2)由加入NaOH的图线可知,3.2克为单质铜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为:7.2g-3.2g=4g。
氧化铜中铜的质量为:4g×CuCuO=4g5.[2020.绍兴模拟]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某同学采集了一些生铁样品(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分析。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44.1g,生铁样品的质量为9.0g。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立即开始记录电子天平的示数,记录数据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判断试验中生铁样品已经完全反应.继续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生铁样品已经完全反应(2)根据电子天平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如图丙图象中正确的是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答案】(1)继续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生铁样品已经完全反应(2)B(3)20%【解析】(1)铁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继续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生铁样品已经完全反应;故答案为:继续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生铁样品已经完全反应;
(2)A、反应结束后,样品中的杂质仍然存在,该选项不正确;
B、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59.0g-158.7g=0.3g,该选项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在增加,该选项不正确.
(3)设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0.3g
x=8.4g,y=22.8g,
稀硫酸的质量为:159.0g-44.1g-9.0g=105.9g,
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4g+105.9g-0.3g=11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22.8g/114g×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20%6.(2020·乐清模拟)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当硫酸铜过量时生成铜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甲图所示,当锌粉和铁粉都过量时生成铜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乙图所示,请回答:(1)下列对于甲乙两图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A.甲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铜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中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有关
B.乙图中反应快慢与反应物中金属化合价有关
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D.乙图中反应快慢与反应物中金属活动性有关(2)在丙图上画出铁粉与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与硫酸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图。要求:通过计算并在图中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1位少数)。
(Fe+CuSO4=FeSO4+Cu、Zn+CuSO4=ZnSO4+Cu)【答案】(1)A,C,D
(2)情况一解:设锌粉(或铁粉)的质量为x。Zn+CuSO4=ZnSO4+Cu6564X6.4g65XX=6.5g设6.5g铁粉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Y。Fe+CuSO4=FeSO4+Cu56646.5gY566.5gY=7.4g硫酸铜溶液质量与生成铜的质量成正比,即320g6.4g=Z或设6.5g铁粉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Y。Fe+CuSO4=FeSO4+Cu561606.5gZZ=18.6gmCuSO4=18.6g+19.6%=94.6g用分式表示也给分,mCuSO4=160×情况二解:设锌粉(或铁粉)的质量为x。Zn+CuSO4=ZnSO4+Cu65160X320g×19.6%65XX=25.5g设6.5g铁粉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Y。Fe+CuSO4=FeSO4+Cu561606425.5gZY5625.5gY=29.1g5625.5gZ=72.9g25.5gmCuSO4=72.9g+19.6%=371.9g或硫酸铜溶液质量与生成铜的质量成正比,即320g6.4gZ=1455g【解析】(1)根据反应速率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生成物质量与反应物的相对质量有关分析;
(2)根据生成铜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分别计算出铁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再利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分析。【解答】(1)A、生成物的质量要通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关系确定,甲图中反应结束后生成铜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中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有关,正确;
B、乙图中反应快慢与反应物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错误;
C、甲图中反应结束后铁产生氢气大于锌,说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且与足量酸反应,正确;
D、乙图中反应快慢与反应物中金属活动性有关,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正确;
二、表格计算表格数据型化学计算:这是一类有关数据分析处理的综合计算题型,这类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数据进行计算。1.[2018·达州]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次数累计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一40134二80168三120202四150232(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g。(2)第四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填化学式)。(3)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8(2)NaCl、CaCl2(3)设120g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Na2CO3+CaCl2=2NaCl+CaCO3↓111100x18geq\f(111,x)=eq\f(100,18g),x=19.98g,所以CaCl2%=eq\f(19.98g,120g)×100%=16.65%。【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120g的氯化钙溶液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20g+100g-202g=18g。(2)第四次数据中氯化钙溶液过剩,故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钙。2.(2020·温州模拟)一包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氧化镁(无其他杂质),小明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250克的稀硫酸溶液(平均分5次加入),每次反应完后滴紫色石蕊,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反应完全后烧杯底部无固体剩余,测出溶液总质量为269克。实验次数12345加入稀硫酸质量/g5050505050气体生成情况有气泡有气泡有气泡无气泡无气泡反应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紫色紫色紫色紫色红色(1)写出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镁粉样品单质镁的的质量为________克。(3)小明认为仅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确认镁粉样品混有氧化镁,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答案】(1)MgO+H2SO4=MgSO4+H2O
(2)12
(3)第4次实验时,无气泡产生说明镁已经全部反应完,但紫色石蕊仍然是紫色,则说明硫酸仍被反应完。综上可得镁粉当中含有氧化镁【解析】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减少质量即为产生气体质量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解答】(1)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SO4=MgSO4+H2O;
(2)反应结束后产生氢气质量为20g+250g-269g=1g;设镁粉样品单质镁的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2
x
1g
24:2=x:1g
x=12g;
(3)第4次实验时,无气泡产生说明镁已经全部反应完,但紫色石蕊仍然是紫色,则说明硫酸仍被反应完全,由此可得镁粉当中含有氧化镁;
3.(2019·嘉兴)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l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稀硫酸的用量/克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20.017.414.813.5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___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疏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答案】(1)<
(2)设需98%的浓硫酸体积为VV×84克/厘米3x98%=80克×19.6%V=8.7厘米3=8.7毫升答:需98%的浓硫酸8.7毫升。(3)根据题意得:样品总质量=20克+2.6克=22.6克,样品中铜的质量=13.5克所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3.5克在59%~65%范围内,所以性能优良。【解析】(1)由每加入20克稀硫酸固体减少的质量判断可知,第4次实验中硫酸有剩余,所以所得溶液pH小于7;
4.[2018·嘉兴]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____+CO2↑。(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____。(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g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NaHCO3溶液的质量(g)4040404040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138.9177.8216.7255.6295.6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H2O(2)量筒、玻璃棒(3)①CO2的质量:100g+40g-138.9g=1.1g,设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HCl+NaHCO3=NaCl+H2O+CO2↑8444x1.1geq\f(84,44)=eq\f(x,1.1g),x=2.1g。②CO2的质量:100g+160g-255.6g=4.4g,设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为y,HCl+NaHCO3=NaCl+H2O+CO2↑36.544y4.4geq\f(36.5,44)=eq\f(y,4.4g),y=3.65g,HCl%=eq\f(3.65g,100g)×100%=3.65%。5.(2018·宁波)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一二三四五混合溶液质量/g200200200200200铁屑质量/g69121518析出铜的质量/g6.49.6m1616请分析计算:(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12.8
(2)四
(3)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Fe+CuCl2=Cu+FeCl25664a16g5664=a=14gFe%=m铁m总答: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4)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Fe+CuCl2=Cu+FeCl213564x16g13564=xx=33.75g2AgNO3+CuCl2==Cu(NO3)2+2AgCl↓13528733.75gy135287=33.75gm=m总-m1=143.5g-71.75g=71.75g2AgNO3+FeCl2==Fe(NO3)2+2AgCl↓127287z71.75g127287=z71.75gz=31.75gFeCl2%=m质m液【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组一和二可知,每增加3g铁屑析出铜的质量增加3.2g,根据实验组二与四可知,实验三中铁屑全部反应完,可得到m的数值;(2)根据实验组三、四和五比较可确定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组;(3)根据实验组四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这组提供的数据来计算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4)先根据生成铜的质量计算出混合溶液中有的CuCl2的质量。再根据混合溶液中有的CuCl2计算出AgCl的质量。用已知条件中的143.5gAgCl减去与CuCl2反应产生的AgCl质量,得到也FeCl2反应产生的AgCl的质量,用这一质量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含有的FeCl2的质量。最后可计算出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组一和二可知,每增加3g铁屑析出铜的质量增加3.2g,根据实验组二与四可知,实验三中铁屑全部反应完,所以m为9.6g+3.2g=12.8g;(2)实验组三、四相比可知,增加3g铁屑之后,析出铜的质量增加了3.2g,所以15g铁屑已反应完。由实验组中继续增加铁屑析出铜的质量不变,说明混合溶液中的CuCl2已经反应完,所以可判断出第四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6.(2020九上·椒江期中)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①②③④NaOH溶液质量/g10.020.030.040.0Mg(OH)2质量/g0.2320.5220.5800.580(1)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2)计算100克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③④
(2)设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2NaOH+MgSO4=Na2SO4+Mg(OH)2↓
12058
x0.580g120x=答: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1.2g。(3)【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实验③和实验④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多,但是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氢氧化钠过量,而硫酸镁完全反应;
(2)根据表格可知,加入100g混合溶液产生氢氧化镁沉淀0.58g,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即可;
(3)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甲中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然后用10g减去这个质量得到与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从而确定沉淀开始时的溶液质量。然后根据最终生成沉淀质量计算出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然后与前面的数字相加得到反应结束时的溶液质量。找到这两个拐点后,根据沉淀生成的规律描出图像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③④中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实验③④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设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
2NaOH+MgSO4=Na2SO4+Mg(OH)2↓
120
58
x
0.580g
120x=580.580g;解得:x=1.2g;
(3)根据实验①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232g,
设与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为y,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58
4%y
0.232g
804%y=580.232g;解得:x=8g;
那么与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0g-8g=2g;
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z,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58
4%y
0.58g1.(2020·宁波)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答案】D【解析】根据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及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氧化铜质量、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分析。A、向盐酸和氯化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由图像可知,A点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40克,则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不符合题意;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反应至B点时,氯化铜完全反应,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200g-40g=160g,则氢氧化钠质量为160g×10%=16g,设产生氢氧化铜质量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16g
x
80:98=16g:xx=19.6g,则锥形瓶中溶液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不符合题意;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00g反应至B点时,根据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相等,可知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00g×10%×2340÷2358.52.(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测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x%。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取a克样品分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分析正确的是(
)①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②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大③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小④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则x偏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假设碳酸钠的质量,根据反应方程式,列出方程组,得出关于碳酸钠质量的表达式,在进行分析。①②假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m,NaHCO3等质量为(a-m),碱石灰增重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84
44
(a-m)
M1
M1=44(a-m)/84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m
M2
M2=44m/106
因为M1+M2=b,所以44(a-m)/84+44m/106=b解得m=(44a/84-b)÷(44/84-44/106)
又因为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使得b偏大,则求得m偏小,故x也偏小,①分析正确。
③④假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n,NaHCO3等质量为(a-n),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分别为N1、N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84
58.5
(a-n)
N1N1=58.5(a-n)/84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n
N2
N2=117n/106
因为N1+N2=c,所以58.5(a-n)/84+117n/106=c
解得n=(c-58.5a/84)÷(117/106-58.5/84)
又因为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使得c偏小,则求得n偏小,故x也偏小,③分析正确。
3.(2020·平湖模拟)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答案】(1)4.4
(2)NaCl和HCl
(3)解:设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为x克,反应生成氯化钠为y克。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117x73×10%y106/73=x/73×10%
x=10.6克73/117=73×10%/y
y=11.7克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10.6)克+11.7克=23.4克答: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克【解析】(1)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73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产物和稀盐酸过量分析即可;
(3)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HCl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混合物质量-碳酸钠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解答】(1)设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
7344
73g×10%z7373g×10%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117x73×10%y1067373117=73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23.4g。4.(2020·路桥模拟)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BaCO3,K2SO4、CuSO4、K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资料查阅】K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80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300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①计算刚好停止产生沉淀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②通过计算确定80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组成及其质量)【答案】(1)K2CO3;BaCO3
(2)解:设恰好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消耗的NaOH的质量为x,2NaOH+CuSO4=Na2SO4+Cu(OH)2↓8098x39.2g80xX=32gm=32g8%答:恰好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解:设混合物中CuSO的质量为y2NaOH+CuSO4=Na2SO4+Cu(OH)2↓16098y39.2g160yy=64gmK2SO4=80g-64g=16g答:80g固体粉末中含有64gCuSO4和16Gk2SO4。【解析】(1)硫酸铜溶液会蓝色溶液,而碳酸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碳酸钡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2)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了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3)写出氢氧化钠恶化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然后与固体粉末的质量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的质量有差异,那么剩余的质量就是没有被排除的硫酸钾的质量。
5.(2020·金衢模拟)向34.2g的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质量分数为8%的CuSO4和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a点对应溶液pH________7(选填“>”“=”或“<”)。(2)通过计算确定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多少?(3)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
(2)氢氧化铜的质量为:5.64g-4.66g=0.98g;
设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Ba(OH)2+CuSO4=BaSO4↓+Cu(OH)2↓
160
98
x
0.98g
16098=x0.98g;解得:x=1.6g;
(3)设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钡元素守恒可得:
Ba(OH)2∽∽∽∽BaSO4↓
171
233
25gy
【解析】(1)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判断a点时氢氧化钡是否已经完全反应即可;
(2)根据图像可知,b段沉淀的质量不断减小,其实是前面生成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根据前后的沉淀质量差计算出氢氧化铜的质量,然后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溶质的质量;
(3)沉淀硫酸钡中的钡离子只来源于氢氧化钡,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氢氧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a点后加硫酸继续生成沉淀,说明此时依然是氢氧化钡仍在和硫酸反应,即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因此所以对应溶液pH>7。6.(2019·浙江模拟)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把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0克/毫升),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求:(1)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2)盐酸溶液质量为________(3)a的取值范围________(4)镁的质量与铝的质量比值的最大值为多少________【答案】(1)0.27g(2)80g(3)0≤a<50(4)20:9【解析】(1)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稀盐酸与沉淀最大时的8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可得该过程中涉及到5个化学反应:2Al+6HCl=2AlCl3+3H2↑,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和
Mg+2HCl=MgCl2+H2↑、2NaOH+MgCl2=Mg(OH)2↓+2NaCl。
(2)由图分析可知,与氢氧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为(90-80)mL,再此基础上整合分析回答。
【解答】(1)设铝的质量为x
根据2Al+6HCl=2AlCl3+3H2↑,3NaOH+AlCl3=Al(OH)3↓+3NaCl和Al(OH)3+NaOH=NaAlO2+2H2O
可得关系式:
2Al------------2AlCl3---------2Al(OH)3------------2NaOH
54
80
x
10mLx1g/mLx4%
54/x=80/0.4g
解得x=0.27g
(2)设盐骏溶液质量为y
根据2Al+6HCl=2AlCl3+3H2↑,3NaOH+AlCl3=Al(OH)3↓+3NaCl,Mg+2HCl=MgCl2+H2↑,和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关系式:
HCl--------------------NaOH
36.5
40
36.5%y
80mLx1g/mLx4%36.5/36.5%y
=40/3.2g
解得x=80g
(3)若a=0,则对应的金属中只有镁,故0<a镁;的质量最大,对应的和氧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mL.根据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生成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星是氢氧化铝溶解需要的氢氧化钠的3倍,所以当消耗氢氧化铝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10mL时,则与氯化铝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30mL,所以a必须小于(80-30)mL。所以a的取值范围0<a<50
。
(4)则设镁的质量为z
根据2Mg+2HCl=MgCl2+H2↑和2NaOH+MgCl2=Mg(OH)2↓+2NaCl有关系式:
Mg-----------MgCl2------------Mg(OH)2↓---------2NaOH
24
80
z
50mLx1g/mLx4%
24/z=80/2g
解得z=0.6g
镁的质量与铝的质量比值的最大值为=0.6g:0.27g=20:9
7.(2019·浙江模拟)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1)写出PM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3)试通过计算确定m1的值。(4)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0.1%)【答案】(1)CuCl2+2NaOH=2NaCl+Cu(OH)2↓
(2)NaCl、CuCl2
(3)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沉淀质量为9.8g,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知道与CuCl2反应消耗的NaOH;由于得到的是与CuCl2反应的NaOH质量,所以还要加上与HCl反应消耗的40gNaOH即为m1;故答案为:设与CuCl2反应的NaOH溶液溶质质量为x;
CuCl2+2NaOH=2NaCl+Cu(OH)2↓
80
98
x
9.8g
80x=989.8g;x=8g;
m1=8÷10%+40=120;
(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点的溶质只有NaCl,但NaCl有两部分,分别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即可;故答案为:设NaOH与HCl反应生成的NaCl质量为yg;NaOH与CuCl2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ng;
NaOH+HCl=NaCl+H2O
CuCl2+2NaOH=2NaCl+Cu(OH)2↓
40
58.5
117
98
40x10%
y
n
9.8
40【解析】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时,NaOH先与HCl反应,再与CuCl2反应;所以OP段是NaOH与HCl反应;PM段是NaOH与CuCl2反应;
(1)PM段s是NaOH与CuCl2反应,其方程式为:CuCl2+2NaOH=2NaCl+Cu(OH)2↓;故答案为:CuCl2+2NaOH=2NaCl+Cu(OH)2↓;
(2)OP段是NaOH与HCl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所以P点是HCl恰好反应完的点,这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原有的CuCl2及反应生成的NaCl;故答案为:NaCl、CuCl2;8.(2020·温州模拟)同学们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饮用加热后产生水垢较多的水容易患结石病。查阅资料发现:产生水垢的天然泉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较多,水中阴离子有以下三种,它们形成的盐的溶解性如下表:阳离子/阴离子OH-CO32-HCO3-Ca2+微溶不溶溶Mg2+不溶微溶溶水垢是天然泉水在煮沸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难溶物,小明对水垢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下:①取水垢样品2克研磨成粉末状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②分别取上层清液各2毫升加入两只试管,向两只试管中各自滴加酚酞试剂和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③取6克粉末样品放入图甲的B装置,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持续缓慢继续通入空气。实验中用台秤测量装置D的质量变化,示数如图乙。(1)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垢样品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________。(2)步骤③中前后两次分别通入空气的目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3)若水垢中只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两种固体,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说法验证:探访社区医生等专家后,同学们了解到结石的成分和成因很多。且煮沸过程中,钙、镁离子经过化学变化转化成了不溶的固体沉淀,大大减小饮用水中的离子浓度。说明这种说法不科学。【答案】(1)清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D质量增加
(2)反应前是为了去除B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反应后是为了将B容器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
(3)解:设CaCO3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xx=5克,则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6-5)/6×100%=16.7%【解析】(1)结合溶解性表信息,由步骤②加入酚酞试剂无明显现象可得水垢中不含有微溶的氢氧化钙;由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得水垢中不含有微溶的碳酸镁和可溶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所以水垢的成分只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两种中的一种或全部。
(2)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通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B中带出的水;D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E中的澄清石灰水用以说明二氧化碳以北全部吸收。【解答】(1)当清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时说明不含有微溶的碳酸镁和可溶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而D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即可得出水垢中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2)一开始容器B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先要通过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而此空气已经经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已经除去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把B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赶走,从而排除对后面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的干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有部分残留在装置中,通过通入空气的方法将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出,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装置D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台秤测量装置D的质量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再用水垢的总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据此再求出其质量分数。
9.[2020.绍兴模拟]小明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1)碳酸钠属于(选填“盐”或“碱”)。(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4)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答案】(1)盐(2)HCl、CaCl2(3)0.88(4)70g【解析】(1)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答案为:盐;
(2)由图象可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注意写化学式,故答案为:HCl、CaCl2;
(3)a点时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0g×10.6%=2.12g,
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2.12g
x106/2.12g=44/x
x=0.88g,故答案为:0.88;
(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CaCl2+Na2CO3=2NaCl+CaCO3↓
106
100
y
5g
106/y=100/5g
y=5.3g
溶液质量是5.3g/10.6%=50g,b点质量应标20g+50g=70g,故答案为:70g10.(2020·宁波模拟)有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丙同学所得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________。(2)甲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是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若取用金属混合物15g,加入到120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固体质量为________。(4)计算丙同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8g
(2)H2SO4,FeSO4
(3)6.6g
(4)丙同学中有7g铁粉参加了反应,设反应生成的FeSO4为y克,,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7g
y
z
567g=152x解得x=19g;567g=2z解得z=0.25g
FeSO【解答】(1)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反应中铜是一定会剩余的。甲和乙金属混合物的质量都是10克,稀硫酸甲是100克,乙是120克,而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干燥固体都是4g,说明4g物质是铜,10g混合物中有铁粉6g,铜粉4g,由此可知,20g混合物中铁有12g,铜应有8g;
(2)由甲、丙比较可知,丙中100g稀硫酸可与7g铁粉反应,而甲只有6g铁粉所以稀硫酸过量,由此可知,甲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是:H2SO4,FeSO4;
(3)由丙可知100g稀硫酸可与7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设120g稀硫酸能反应的铁粉为x。
100g7g=120gx
得x=8.4g
而15g中含有的铁粉量为9g所以铁粉过量,最终剩余的固体为15g-8.4g=6.6g;
(4)丙同学中有7g铁粉参加了反应,设反应生成的FeSO4为y克,,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7g
y
z
567g=152x解得x=19g;11.(2020九上·鄞州月考)I.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他称取10.0g赤铁矿,当赤铁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1)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2)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需有计算过程)。(3)II.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4)此时至少消粍CO的质量是多少?(列方程式计算)【答案】(1)点燃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设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x
Fe2O3+3CO=△3CO2+2Fe
固体质量差量
160
112
160-112=48
10.0gx
10.0g-7.6g=2.4g
16048=10.0gx2.4g;
解得:x=80.0%;
(3)Fe
(4)设此时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至少为y,
Fe2O3+3CO=△3CO2+2Fe
固体质量差量
160
84
112
160-112=48
y
【解析】(1)由于通入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毒,所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在结束的位置放上酒精灯,将其点燃转换为二氧化碳,可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之差就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写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的,根据这个质量差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只要反应进行,氧化铁的质量就会减小。而图像中P点的固体质量已经不再变化,即氧化铁完全分解,只有生成的铁。
(4)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开始时固体的质量为48g,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33.6g,而质量差就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2)中的方法计算出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解答】(1)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设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x
Fe2O3+3CO=△3CO2+2Fe
固体质量差量
160
112
160-112=48
10.0gx
10.0g-7.6g=2.4g
16048=10.0gx2.4g;
解得:x=80.0%;
(3)P点时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所以已经没有氧化铁,所以固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
(4)设此时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至少为y,
Fe2O3+3CO=△3CO2+2Fe
固体质量差量
160
84
112
160-112=48
y
12.(2020·绍兴)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12345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1515151515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3m91010求:(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__次实验。(3)固体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答案】(1)6
(2)4
(3)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Na2CO3+CaCl2=2NaCl+CaCO3↓106100x10克106x=Na2CO3%=(10.6克/12.9克)×100%=82.2%(4)【解析】分析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沉淀的质量可以得出碳酸钠的质量,从而得出原样品中的氯化钠以及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即可画出氯化钠的图像;【解答】(1)对比第1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可知,加入15g氯化钙,产生3g沉淀,所以第2次产生的沉淀是6g;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最后沉淀的质量是10g,而第3次实验产生的沉淀是10g.,第4次实验相对第3次实验沉淀增加了1g,所以氯化钙过量,碳酸钠反应完全;
(3)由表格可知,沉淀的总质量为10g;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Na2CO3+CaCl2=2NaCl+CaCO3↓106
117100x
y10克106x=Na2CO3%=(10.6克/12.9克)×100%=82.2%;
(4)由(3)可知,样品中的氯化钠质量为:12.9g-10.6g=2.3g;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Cl质量为y
117
所以最后溶液的氯化钠质量为11.7g+2.3g=14g13.(2020·嘉兴)复方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酸剂药物,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等症状。复方碳酸氢钠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做了以下实验:先将复方碳酸氢钠片制成粉末,取10克分多次放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出加入的粉末质量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两者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实验后,兴趣小组又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粉末,观察到________,说明上述实验结束时稀盐酸过量。(2)计算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3)计算10克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有气泡产生
(2)mCO2=100g+10g-105.6g=4.4g设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44x4.4g84x=x=8.4g
NaHCO3%=8.4g10g答:碳酸氢钠的含量为84%。(3)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NaHCO3+HCl=NaCl+H2O+CO2↑
58.544
y4.4g58.5y=y=5.85gNaCl%=5.85g105.6g答: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5%。【解析】(1)向实验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如果有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说明剩余溶液中还存在稀盐酸,即稀盐酸过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最后根据碳酸氢钠质量粉末质量×100%计算即可。
(3)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根据氯化钠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即可。设复方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44x4.4g
84x那么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58.544
y4.4g
58.5y那么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5.85g14.(2017·宁波)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4)求表中m的值。【答案】(1)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x1.1g10044=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是5:1。(3)105.5
(4)解法1: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100.0g+9.0g-105.0g=4.0g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5g×3=7.5g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7.5g-m4.0g-m10044=答:m的值是1.25g。解法2: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0.7g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mm-0.7g10044=答:m的值是1.25g。【解析】(1)根据表格中混合物递增的量和所得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可以判断出盐酸是否有剩余;(2)可以根据反应前稀盐酸和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得到生成CO2的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由混合物的总质量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求出两者之比;(3)表格中第三组中加入9克混合物时盐酸已经被反应完,第四组中增加的溶液质量就是相比于第三组9克多出的3克中所含有的氯化钙的质量;(4)方法一、第三组数据中先算出9g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其中有少部分(m)未参加反应以固体存在,写出含m的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含m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m。方法二、由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假定盐酸充足mg碳酸钙还能对应增加0.7g的溶液,可得到mg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求出m。【解答】(1)从第三组数据溶液增加大于0.5g可知仍有部分碳酸钙参加了反应可知一和二盐酸是有剩余的;(3)第四组盐酸已经消耗完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可溶的氯化钙的质量所以是105.5g。15.(2019·台州模拟)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牙膏摩擦剂一般由①CaHPO4
②CaCO3
③Al(OH)3
④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牙膏中的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坚硬
④柔软
⑤颗粒较大
⑥颗粒较小(2)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影响龋齿。如图是木糖醇与蔗糖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pH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有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________。(3)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将适量的该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则证明该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的混合物。(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该品牌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省去装置甲和丁②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③在乙和丙之间再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⑤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5)取20g该牙膏样品充分溶解、静置、过滤,用10%的稀盐酸测定得到的固体成分。测定过程中,剩余固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别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②③⑥
(2)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pH比蔗糖分解产物的pH更大,故木糖醇在口腔中作用时产生的物质酸性弱,利于牙齿健康
(3)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4)③⑤
(5)剩余的固体是二氧化硅,其质量为4.6g设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x
36.5g×10%100x=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5g+4.6g20g【解析】1、磨擦剂应有适当的硬度和磨擦值、颗粒细度均匀、外观洁白、无异味、口感舒适、安全无毒、溶解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牙膏中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
2、由图线中pH的变化曲线可确定原因;
3、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CO2和H2O,SiO2和稀盐酸不能反应由此可确定答案;
4、根据丙装置中NaOH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计算出牙膏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但实验中会出现两个影响二氧化碳量的因素,一个是原来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二是稀盐酸和牙膏样品反应出来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
5、根据图可知,当稀盐酸加入36.5g时碳酸钙刚好反应完,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由稀盐酸的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最后剩余的4.6g固体是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SiO2。摩擦剂的质量除以牙膏的质量即是所求的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牙膏中的摩擦剂的特点可知,应具备的性质有难溶于水,坚硬,颗粒较小,所以填:②③⑥;
(2)由图可知木糖醇口香糖随时间增加pH基本不变保持在6.0~6.5之间,蔗糖口香糖随时间增加pH变化很大,15分钟后pH基本在4.0以下,由此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有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pH比蔗糖分解产物的pH更大,故木糖醇在口腔中作用时产生的物质酸性弱,利于牙齿健康;
(3)根据CaCO3能与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问题课件图片
- 工程透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地基处理与建筑基础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酒类产品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景区场地租赁与旅游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合同二
- 写景作文夏夜的星空真美350字8篇
- 疫情后大班健康课件
-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750字(14篇)
- 疫情下规则班会课件
- 关于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说明
- 交通事故赔偿起诉状范例合集
- 热敏灸疗法课件
- FZT 74005-2016 针织瑜伽服行业标准
- JJG 4-2015钢卷尺行业标准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解读
- 益生菌策划方案
- 人工智能在护理行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 妇产科孕期保健PDCA循环案例
- 腱鞘囊肿学习课件
- 巡察组作风纪律情况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