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锁超市配送论文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文献回顾 21.4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4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52.1连锁超市的界定 52.1.1零售业态 52.1.2超级市场 52.2配送及配送模式 72.2.1配送的定义 72.2.2配送模式的定义 72.2.3配送模式的分类 72.3连锁超市配送的特点 8第三章国内外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状况 103.1连锁超市与配送的关系 103.1.1连锁超市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 103.1.2连锁超市带动了物流配送的发展 113.2国外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发展状况 113.2.1国外连锁超市配送的整体发展状况 113.2.2国外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发展现状 123.3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状况 153.3.1我国连锁超市配送发展整体现状 163.3.2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现状 17第四章连锁超市典型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 194.1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 194.1.1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产生背景 194.1.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分析 194.1.3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改进 214.2自营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 224.2.1自营配送模式的产生背景 224.2.2自营配送模式分析 224.2.3自营配送模式改进 244.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 264.3.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264.3.2第三方物流配送的产生背景 264.3.3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分析 274.3.4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改进 28第五章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分析 305.1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305.2定性分析——矩阵图决策法 335.3定量分析——比较选择法 365.3.1确定型决策 365.3.2非确定型决策 385.3.3风险型决策 415.3.4几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43第六章结束语 45致谢 47参考文献 48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此处键入中文论文题目]绪论选题背景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继2005年“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11.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连锁超市正飞速发展壮大,且逐渐成为连锁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同时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食品和家庭日用品消费额在不断增加,这又为连锁超市这种以提供食品、日用品和生鲜制品为主要特色的业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连锁超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超市的总体经营规模和单店经营面积均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超市业态也趋向进一步细分化。比如近年来各连锁超市中将部分标准超市改建成主营副食品的生鲜超市等。随着连锁超市业态的持续发展,超市业对商品的物流配送实现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及时准点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就对为之提供保障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对外资全面放开零售业,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开店不再受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使我国国内零售连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连锁超市业首当其冲。时至今日,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多家在我国“抢滩登陆”1,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巨头都加快了在国内扩张的步伐,本土超市业的发展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和威胁。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门店数仅占上海一半的外资大卖场,销售额却占了全市大卖场总销售额的近八成,外资大卖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内资大卖场。可以预见,我国连锁超市业在未来十年将面临更加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竞争更趋于国际化。连锁超市间的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使配送体系逐步成为同业间的竞争焦点。合理的物流配送能够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费用、最高的效率”。而我国目前虽然有相当数量的连锁超市都自建配送中心,并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自营配送模式,但由于受到配送规模以及物流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与外资同行相比整体配送水平不高、配送效率也偏低。配送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连锁超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标准之一。而配送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配送水平的高低。“拿来主义”做配送是能尽快追赶国际水平的一种方法。所以,快速反应、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便被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国内。但“拿来主义”还要看能否“洋为中用”。现阶段我国关于本土连锁超市采用何种配送模式的研究似乎还未形成体系,针对我国连锁超市应采用何种配送模式才合适也众说纷纭,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上述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典型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尝试着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期望能为本土连锁超市在找寻合适企业自身的配送模式以改进和提高现有配送水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回顾一、对连锁超市研究的相关内容在研究连锁超市配送模式之前,有必要先对连锁超市的相关研究状况作相应的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管理理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竞争的规则发生了改变,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想取得竞争优势,一定离不开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信息流和物流为纽带,将该网络上的所有节点企业整合在一起进行管理2。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促使超市与供应商之间以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进行订单处理、销售及库存等业务数据的共享等。对超市来说,可以随时掌握销售情况,充分了解顾客需求,合理规划安全库存的最佳水平,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超市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供应商,也可以通过了解市场的实际销售状况来控制调节库存,尽可能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控制在最低水平。(2)连锁超市的发展趋势。相关数据表明零售业的龙头地位正在逐步被连锁超市所取代,超市正在逐步向国际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同时超市的高科技含量也在逐步增加,比如先进的物流配送设备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二、对物流配送模式研究的相关内容国外物流配送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比如第三利润源泉说、后勤工程说等3。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从国外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其后我国学术界对物流配送问题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讨论。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对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系统和物流配送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配送模式的研究不多,对配送模式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并简单介绍了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共同配送和直接配送这几种典型的配送模式概念。(二)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比较和研究,并总结出对我国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4。(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配送模式,是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配送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二是企业配送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因素的组合,企业可以利用矩阵图决策法来选择配送模式5。三、对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的相关内容目前,国内外针对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配送规划技术、配送中心的选址、库存管理、分拣路径以及配送作业流程优化等方面。其实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对超市的配送绩效影响颇大,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业所采用的配送模式,比如美国连锁店的商品配送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为以批发商、零售商和仓储运输为主导,开展商品配送业务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商品配送中心;日本则是除了大型连锁零售业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外还青睐于批发商投资或生产商投资,小型零售商加盟组建配送中心进行配送。另一方面,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定性分析选择法来选择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还有些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层次分析法来选择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这些定性分析选择法和层次分析法也就是从影响连锁超市配送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因素来考虑选择配送模式。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目前,我国物流配送研究方兴未艾,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有关物流配送的观点和理论。在此,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在“中国学术期刊网”、“重庆维普网”等数据库中搜索并阅读吸收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另外,本文还运用“对比法”分析目前我国典型的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对其产生背景、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每种模式的优劣势,并针对其劣势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连锁超市对不同商品或不同时期配送模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以下是本文的具体框架:1.绪论2.相关概念概述:连锁超市、配送及配送模式定义、分类;连锁超市配送特点3.国内外资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发展状况4.连锁超市典型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5.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方法分析6.结论论文结构如下: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理论概述)国内外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发展状况(现状分析)连锁超市现有配送模式分析与改进(找差距、提建议)介绍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方法(提供选择依据)图1.1论文逻辑结构相关理论概述连锁超市的界定“连锁超市”这一提法,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对其零售业态的定义,另一个是对其经营组织模式的界定。也就是说,首先这种零售业态是超级市场。其次,它采用了连锁经营的运营组织模式。零售业态零售是将商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以供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商业活动。零售业态是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6。1998年6月5日,中国国家内贸局颁布了《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试行)》,将中国零售业商店按其零售业态分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与1998年试行意见相比增加了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业态,并对购物中心的种类进行了细分,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将零售业分为17种业态,分别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对于零售业态的分类里就包括本文所界定的超市类: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超级市场按照国家《零售业态分类))(2004)分类标准的界定,超级市场(简称超市)是指以主、副食品及家庭日用商品为主要经营范围,是开架售货、集中收款,满足社区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若根据规模可细分为超市(supermarket,6000m2以下)和大型超市(又可称为大卖场hypermarket,6000m2以上并设有不低于营业面积40%的停车场)。但在实践中,各地根据规模又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上海将营业面积在300—500m2定义为标准超市,而规定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5000m2以上。超市商品经营范围的主要特征是:以包装食品、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常用品、必需品为主。商品范围最初主要是经营食品,现在扩展到兼营一般清洁用品、大众化妆品、家庭用具、文具、玩具、五金小工具、杂货、服装、鞋袜等等,品种多达7000-10000余种。超级市场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实行自我服务,在出口处一次集中结算,大大方便了消费者。超级市场按组织形态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单体超市、附属超市和连锁超市。单体超市一般为专业超市,作为超级市场在其发展初期的主要存在形式,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但其发展受到限制,现正在淡出零售业的主力。附属超市,是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等大型零售企业中开设的自营超市,属于店中店。附属超市一般实行独立核算,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超市体系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连锁超市是超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连锁化,由于其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己成为当前超级市场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综上所述,“连锁超市”这一概念至少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实行开架售货,自我服务的零售商店;二、营业面积应达到一定规模;三、以经营食品为主,其次是生活日用品,也经营少量其他商品;四、所经营商品的价格低于非超市商店所售商品的价格;五、实行连锁经营。本文所讨论的连锁超市主要包括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折扣店和仓储式商场(又称“仓储式超市”)。各国对连锁店铺的店铺数量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如英国规定10个分店以上;日本只规定2个以上;美国商务部规定必须有11个分店以上才称为连锁;国际连锁经营协会规定连锁店至少应有11家店铺。在此我们采用国际连锁经营协会的规定,数量上界定有11家连锁店以上的超市为连锁超市。连锁超市因其结合了连锁经营与超级市场,萌发了巨大生命力,所以被美国经济学家称为流通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变革。世界零售业产生过三次革命:第一次百货商店,第二次连锁经营,第三次为超级市场。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也被誉为现代流通革命的两大标志。连锁超市的诞生大大推进了世界零售业的进程。配送及配送模式配送的定义配送是属于物流范畴,是物流的两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2001.8.1)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的特点是短距离、小批量、多频率的末端运输,是配货和送货的有机结合。配送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现代物流的核心内容和整个物流系统中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突破口,而且配送活动本身包含了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把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起来,是物流活动在小范围内的整合。配送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配送模式的定义各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国内有些学者认为“配送模式就是某种配送流程。而这种配送流程适用于某一类产品”7;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运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8。笔者认为配送模式就是企业对于某种配送业务的运作模式。配送模式的分类不同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配送模式,甚至同类产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配送模式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市场上同时存在多种配送模式。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配送模式根据配送途径和配送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配送的途径不同,可以将配送模式分为以下两类:(1)直接配送模式。所谓直接配送模式,它是不建立配送中心的一种配送模式,即连锁超市总部根据各分店的需求向供应商发出订单,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直接从供应商处配送到各个连锁分店,连锁超市企业不再设立配送中心9。(2)间接配送模式。所谓间接配送模式,它是通过配送中心或者是物流中心的一种配送模式,即连锁超市总部根据各分店的需求向供应商发出定单,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从供应商处运输到配送中心或者物流中心,然后再从配送中心或者物流中心配送到各个分店。这里的配送中心或者物流中心由连锁超市自己建立或者物流外包企业提供。根据提供配送服务的主体不同,一般将其配送模式分为以下两类:(1)自营配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自筹资金独立组建配送中心进行运营的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一种配送模式。即连锁超市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包括建设资金、现有物流设施、设备和人员等),结合各分店的商品配送量、经营规模,以及布局网点等多种条件与环境,选择适当的地点出资建立一个或几个配送中心,由连锁超市总部对配送中心进行经营管理,完成对各分店的全部配送业务9。它是目前连锁超市广泛采用的一种配送模式,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早在2001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当中就有80%的企业拥有自建的配送中心,在连锁超市企业当中这一比例更高。(2)外包配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将其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外包给其他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配送模式。即指连锁超市自身不建立配送中心,其总部按照各超市分店的采购需求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后,由物流企业完全承担超市各分店的配送业务,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超市分店提供所要求的配送服务。我国目前给连锁超市提供物流服务的是社会上各种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通常我们又称之为第三方物流配送。连锁超市配送的特点连锁超市的配送活动是根据连锁超市门店的需要进行的,在送货前要进行必要的配货。配送的范围一般限于某一城市或区域。因此,连锁超市的配送活动处于社会大物流系统的支线或末端,是靠近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连锁超市的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并非简单的储存与运输。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统一采购、输送,形成规模效益。连锁超市各门店的商品统一由总部采购,然后按照统一的营销策略和各分店对商品品种、规格、包装等的要求,进行统一输送。这两个统一使得连锁超市实现了大批量进货和整合输送,形成规模效益。(2)订货的批量小、频率高。为了增加连锁超市所在供应链的柔性,保证降低连锁超市的安全库存量,连锁超市订货的批量一般较小。依靠高频率的配送来满足各门店的需求。小批量、高频率的订货能够使得超市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库存成本10。(3)商品种类繁多,运输和储存要求多样化。连锁超市为了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店内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因此对配送和储存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对于生鲜冷冻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需要用特殊的运输和仓储设备;而对于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也要有专业的操作和运输要求11。(4)流通加工功能增强。连锁超市配送过程中对一些商品的流通加工增强是因为一方面超市实行集中采购和批量进货,每次进货量大,因此一般供货商都以大包装供货,而连锁门店销售时需要拆零。另一方面对一些特殊货物(比如农产品、即食食品等)需要进行简单加工。因此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系统就要具备拆零、分拣、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功能。(5)逆向物流普遍。连锁超市的销售特点和售后服务承诺使得连锁超市的商品更新换代频率较高(如季节性强的商品)、货损率比较高,导致退货频率和数量也比较大。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的普遍性要求配送系统具备高效地处理退/换货的能力10。国内外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状况连锁超市与配送的关系连锁超市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从世界各国连锁超市的成功经验来看,连锁超市之所以成为先进的流通零售业形式,它的优势就在于它集中管理许多个分店店铺,对所有分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核算、统一配送和分散销售等,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使得每个分店店铺的经营成本低于独立经营的成本。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并非采取连锁经营这种方式的超市就能成功,它的关键在于通过统购分销这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营运成本,达到规模效益。其中,统购分销这一系列活动正是通过物流配送这一中心环节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有了物流配送,才可能实现统一采购、集中储存、统一配送、各店分销的连锁经营方式,才可能实现直接的产销衔接,增强超市对市场信息需求的反馈能力,从而促进生产、满足消费、降低生产资源配置的成本,这样连锁超市就可以享受较高的价格折扣,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时由于将商品集中储存、流通加工,按照各分店的需求配货,统一配送,实现了“最少环节、最低费用、最高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说,没有物流配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连锁超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发展下去,也一定要有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作保证,以高质量的服务,快速响应顾客的需要。一方面,连锁超市通过统一采购,严把质量关,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了连锁超市的信誉。另一方面,由于现在超市经营的品种比较接近,商品同质化的现象在连锁超市中越来越普遍。商品同质化的现象使得超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仅仅的价格竞争,而是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全面竞争。物流配送技术作为连锁超市经营运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就构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连锁超市业界以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连锁超市的经营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才能保证连锁经营中的渠道顺畅,通过有效配送达到规模效益,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优势。连锁超市带动了物流配送的发展由于连锁超市这一新零售业态的快速成长,其分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连锁经营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全社会对物流配送行业的重视。首先,从超市连锁经营的本质出发,需要物流配送的同步发展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其次,为了实现连锁超市高效率的配送以及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必须加强对物流配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如物流理论的产生也是由于二战后生产的高度发展、商业的日益繁荣,出现了连锁经营企业、超级市场以及其他大型的流通形式,为了降低整个社会消耗在流通的巨大费用,人们开始在理论上对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整体服务水平,带动了物流配送的发展。国外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发展状况国外连锁超市配送的整体发展状况配送在发达国家出现得比较早,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配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今,在国外配送已经成为连锁零售业经营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而且还在迅猛发展。从国外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现有情况看,无论是在配送规模上、配送功能上、技术装备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1)配送的规模日趋扩大。在国外,对大型连锁超市自建的配送中心而言,规模一般都很大。美国大型连锁超市公司沃尔玛就在全美设有30个配送中心,其中,商品公司所属配送中心投资规模为7000万美元,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送的范围也从一个城市扩展到全国,有的甚至延伸到全球范围。发达国家配送规模日益扩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日本在各大城市建立的配送中心已近30个,其中在东京一个城市就设立了5个配送中心。在美国,配送中心的数量达数万家,仅共用型配送中心就有250家。(2)配送功能有集成化和延伸化趋势。除了将流通加工归于配送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国外连锁超市企业还强调配送功能的完善化和延伸化。除了基本的储存、分拣、包装、流通加工、运输等服务外,还尽量延伸至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等增值服务。同时配送过程中着重于将物流和供应链其它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及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3)配送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发达国家连锁超市配送设备的更新周期比较短,其与之匹配的配送技术也非常先进。通过配送新技术如条形码标识技术、自动存货、补货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和计算机智能化等的导入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大大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准确率,增强其决策能力。同时采用现代化设备如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等进行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充分表现了其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并能有效地节约空间、节约劳力,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减少货损,缩短商品周转期。(4)配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发达国家连锁超市都把提高配送服务质量视为发展配送业务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有效的配送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配送服务质量的提高。有些学者将配送的服务质量归纳成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质量即指配送服务或配送业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讲就是要要做到拣选配货准确无误、发货不出现错装、发货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期限、发送的目的地准确无误和保持配送货物的完整性等;二是战略质量即指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在国外连锁超市中的配送不但注意保持“基础质量”的稳定,使配送货物的准确率、准时率经常保持在100%的水平,同时更重视提高“战略质量”,尽力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12。国外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发展现状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日本连锁超市的配送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不断经历流通改革以后,连锁超市的配送体系也得以相应改进,对超市的连锁经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分工格局型配送体系、支援店铺型配送体系和共同配送体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配送模式。(一)传统分工格局型配送体系传统分工格局下的连锁超市配送活动基本上是依附于批发商和超市自身的,配送职能被纳入批发、零售职能中,并服从于商流的需要(如图2.1)。配送的功能要素在批发商和超市之间被分割,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单独进行配送活动。批发商或供货商是物流配送的主要承担者,一般都建有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如配送运输工具、仓库等,具有库存、加工、配送功能;超市则承担了商品检验、标签、分包等其他一些简单的功能13。图2.1传统分工格局型配送体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配送体系下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配送模式。因为配送的功能要素在供应链的不同成员间被分割,而且这种配送体系由于配送功能要素的分割导致一些配送功能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为了防止缺货、断货,批发商和超市都建有仓储设备、备有配送运输工具。这种做法既造成配送资源的浪费又造成了库存占用资金增多。同时配送体系的功能被支解和分散,使得配送连贯性差,配送总是落后于门店销售。(二)支援店铺型配送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超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分工格局型配送体系的缺陷不断暴露出来。超市管理者开始寻求新方法,使物流与商流分离,把配送功能分离出来。20世纪70—80年代,物流活动中出现了运营独立的配送运作模式,一种运营独立的小型店铺支援型配送中心应运而生。它通常介于批发商和超市之间,由批发商、超市或者其它真正独立的物流企业即所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主要承担库存、组配、流通加工等职能,旨在有效缩短配送时间,降低各个门店的库存,满足连锁超市各个门店配送的需要13。(如图2.2)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图2.2支援店铺型配送体系图中可见,这种配送体系所对应的配送模式就是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种配送体系解决了传统分工格局配送体系由于配送功能要素的分割导致配送连贯性差的缺陷。但由于连锁超市门店的增加和超市商品品类的增加,这种支援店铺型的配送中心也会越来越多,每一个配送中心都必须要有配套的物流设施和设备,这样也会造成物流配送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增大了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三)共同配送体系店铺支援型配送中心从批发商和超市中分离出来标志着物流产业走向独立化,同时减轻了批发商和超市的负担,提高了流通业的整体效率。但连锁超市的急剧扩张刺激物流产业发展,导致了为满足物流配送需求而诞生的配送中心越来越多。为了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物流配送资源的浪费,降低相应的配送成本及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一些连锁超市与其他连锁企业或者连锁超市与上游的批发商和生产厂家共同建立配送中心,一起在供应链上开展共同配送业务14(如图2.3)。这样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也能减少对其他企业的依赖以及满足自己各分店多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保证高效率配送。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图2.3共同配送体系这种配送体系所对应的配送模式其实就是共同配送模式。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种配送体系同样不仅解决了传统分工格局配送体系由于配送功能要素的分割导致配送连贯性差的缺陷,还解决了由于连锁超市的增加和供应商的增加导致配送中心增多而产生配送资源浪费的问题。纵观国外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发展轨迹,共同配送模式是实行供应链管理的产物,它使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国外先进的物流配送硬件和软件技术也支撑共同配送模式下的配送中心能够满足不同超市的配送需求,共同配送模式是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的配送模式。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状况我国连锁超市配送发展整体现状(1)很多自建配送中心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不高。从国外连锁业配送中心的经验看来,要保证发展正常的连锁企业必须要有好的物流基础,要兴建与之相适应的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而我国许多连锁超市自建的配送中心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配送中心的投入以应付眼前的连锁规模为前提,有的甚至于为了达到所谓的“连锁”形式将以前的仓库改称为配送中心。所以这种现实条件下建立的配送中心的规模小,配送能力比较差,限制了连锁超市的统一配送率。国外配送中心的配送率一般为80%以上,而我国最好的在80%-90%之间,多数在60%-70%之间,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以下。我国配送中心面积与其服务的营业面积之比仅为1:4,而美国沃尔玛的该项比例为1:10。我国平均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20个店铺,平均每辆车承担了2--3个店铺的送货,而日本的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店铺只需4--5辆车,香港百佳超市的一个配送中心负责100多个店铺15。同时大多数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都有自己的车辆或车队,但由于配送率低,造成整车装载率低(有些自有车辆实载率仅为25%),而回车空驶率高,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运力,而且使运达速度慢,保证率低。对于独立经营的各连锁店,没有相当规模的配送中心就会导致统一配送率低,从而很难做到统一配送。不统一配送就说明没有统一进货,而不统一进货则也就难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得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甚至破产。(2)配送技术、设备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下。与国外自动化、无纸化的配送相比,我国连锁超市配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技术落后,操作机械化水平低,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滞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普遍缺乏现代物流配送的观念,只考虑到机械化的设施和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技术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其回收期长。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这就更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高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机械化设备。实行手工分拣、人力搬运,人工配货与包装,就会出现作业速度慢,效率低,破损率高,出错率提高的现象16。由于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高效率的信息收集、传递和信息处理成为空谈,也降低了通过信息技术增强企业决策的能力。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发展现状零售巨头沃尔玛的经验表明,大型物流中心只有在供应半径为240~280公里的大约120家店的情况下,才能显现规模效应19。对于我国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来说,要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实现收大于支,即:配送中心批量进货足够大而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而获得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投资成本。如果各家连锁超市都自建立配送中心,造成的只会是大量资源浪费和人员闲置。但我国实际情况是,本土连锁超市大多数都自建配送中心实行自营配送模式。笔者对国内部分知名连锁超市目前的配送模式作一统计(表2.1)。据悉,我国的配送中心早在2002年就已近2500家,其中连锁企业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表2.1部分连锁超市配送模式一览表连锁超市配送模式联华超市自营配送华联超市自营配送农工商超市自营配送苏果超市自营配送华诚超市自营配送物美超市第三方物流配送家得利超市第三方物流配送世纪联华超市供应商直接配送沃尔玛超市自营配送麦德隆超市自营配送易初莲花超市自营配送乐购超市自营配送家乐福超市供应商直接配送欧尚超市供应商直接配送我国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我国连锁超市不论大小几乎都青睐于自营配送,部分超市也不管企业是否有建设的需要,企业自身条件是否已达到建设配送中心的基本要求就盲目建设配送中心,结果不仅无法满足超市配送的需求,还会因配送低效率而造成进一步的资源浪费。(二)由于我国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发展又不平衡,所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要想找到完全适合超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容易。第三方物流配送的配送结果并非都尽如人意,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还比较少。如此不良循环,对第三方物流的持续发展不利。(三)超市的商品种类繁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的超市,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差异导致供应商所提供的配送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使超市的配送需求不能完全被满足。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超市现有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然后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以期改善现有配送模式的效率。其次应综合考虑影响超市配送绩效的各方面因素,结合超市的不同商品配送特点,为超市寻求合理的配送模式,来避免盲目选择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的从众现状。连锁超市典型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本章将着重讨论我国连锁超市目前典型的三种配送模式,即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并通过分析这三种配送模式的优劣势,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产生背景一方面,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如大型电器厂家(如海尔、海信等)、食品生产企业(如康师傅、统一等)以及国外有实力的日化产品厂家(如宝洁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介入到连锁超市的分销物流活动当中。并且根据商品的属性、运输距离、自己的运输能力以及季节等条件安排有关物流配送的活动17。另一方面,连锁超市的部分商品对运输速度的要求非常高,不宜有中间配送环节存在。大型生产企业提供的外在条件和部分商品的运输要求使得连锁超市越来越多地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正常情况下这种配送模式比较适用于店铺数量少、单店规模大、采购能力大的超市。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分析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是由供应商直接将连锁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连锁分店。(如图4.1)供应商供应商门店供应商连锁超市总部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图4.1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从图4.1我们可以看出连锁超市的总部只负责选择供应商,而商品的配送是由供应商来完成的。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配送模式其实是供应链上的产销联盟18。这样由于减少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中间配送环节,不仅避免了连锁超市自己建设配送中心,使连锁超市能削减整体成本与固定资产投资,而且由于供应商与零售商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推动产品的销售,使得供应商也可以实现真正的零库存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与此同时还能缩短配送时间,满足特殊商品对运输速度的高要求。但从第二章连锁超市配送的特点我们知道超市的商品种类繁多,运输和储存要求多样化,所以如果超市中的所有商品都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会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陷:(一)由于超市的商品品种繁多,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厂家或供应商都有足够的物流配送能力来满足超市商品的配送需求。大部分的本土供应商或生产厂家的物流配送功能并不健全,这样就会导致供应商直接配送的配送服务不到位,达不到超市的配送需求,反而会影响到超市商品的供应保证能力。(二)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使得连锁超市的大多数商品配送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对于这些小批量、多批次的商品如果也都是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就会导致运输工具空载率高,运输成本增加,规模效益难以形成。长此以往,供应商的配送服务水平必然下降。供应商和超市的市场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受影响,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状况。(三)从社会角度来看,如果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多,每个超市的供应商数量增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配送更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混乱、堵塞问题,产生增加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改进随着超市整体数量的增长和超市单体规模的逐步扩大,超市仅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缺陷就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所以针对超市的不同商品要不同对待:首先,对于超市小频率、大批量配送的商品可以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而对于多频率、小批量的商品还是需要通过自建的配送中心或者其他物流企业间接配送才能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其次,对于有特殊配送需求或者运输时间的商品,为了缩短配送环节保证配送质量,考虑由供应商直接配送;最后,对于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供应商来说,供应商直接配送只会增加供应商自身负担和供应链上整体物流配送成本,所以可以考虑通过其它的间接配送模式来配送商品。因此,可以根据商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商品的配送量,采用直接配送模式和间接配送模式相结合的配送模式,这样既可以改进配送服务的质量,又能节约部分配送成本,还能解决配送车辆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如图4.2)供应商供应商门店供应商自建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企业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图4.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改造 自营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自营配送模式的产生背景由于受到传统经济“自给自足”的影响,总觉得自己的东西自己用着方便,连锁超市纷纷各自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分店的商品配送。自建的配送中心可以在连锁超市内形成一个稳定运行、完全受控的物流配送系统,满足超市对于商品多品种、多批次、低数量、及时配送的要求。这既有利于保证和维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又便于连锁总部对超市物流配送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所以形成了现有“大而全”、“小而全”的配送中心局面。虽然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但就目前来看,专业化、社会化配送还没有广泛形成,而自营配送模式这种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连锁超市的配送要求19,有利于连锁超市的有序经营。一般而言,采取自营配送模式的连锁超市大都是实力较强的超市公司,这样才能保证初期资金的投入,同时有足够规模的配送量,保证配送规模效益引起的成本减少大于建设营运配送中心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于资金缺乏、配送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落后的超市,特别是中小型超市来说,采用自营配送模式困难较大。自营配送模式分析自营配送是连锁超市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包括建设资金、现有物流设施、设备和人员等),结合各分店的商品配送量、经营规模,以及布局网点等多种条件与环境,选择适当的地点出资建立一个或几个配送中心,由连锁超市总部对配送中心进行经营管理,完成对各分店的全部配送业务。(如图4.3)供应商供应商门店供应商配送中心A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供应商连锁超市A门店门店配送中心B连锁超市B图4.3自营配送模式从图4.3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单个连锁超市,它所在的这条供应链上由于配送中心是作为连锁超市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存在的,所以连锁超市内部的供应链不是不同企业个体之间的集成链网,是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网络,每个职能部门不是独立的利益个体,有共同的目标,相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更容易协调,从而配送中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分店的要求。这样就能够保证分店的服务水平,分店享受到的服务质量也越高。同时连锁超市有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就可以减少向其他物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然后等待其他物流公司的安排,配送中心在接到各分店定单后立即组织配送,减少了配送手续,提高了配送效率。连锁超市还能对自己配送中心的整个配送流程有更多的监控和管理,这样就比较容易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同时自营配送还可以使连锁超市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免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交叉过多造成企业机密的流失。但是从多个连锁超市所在的供应链来看,自营配送使得每个超市都各自建立了配送中心,这样物流资源重复配置,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还加重了单个企业的经济负担。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配送中心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必要的物流设备、设施和建设信息网络,固定投资成本高、资金回收期长;(二)配送中心建成以后对连锁超市分店规模的要求很高,只有超市的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标,否则将会长期处于不盈利甚至于亏本的境地;(三)对于配送中心这样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除了需要有设施、设备等硬件外还需要工作人员有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能力,否则是无法正常运营的。目前我国的物流理论和物流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配送中心内部从事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面对复杂多样的物流配送问题,经常是凭经验或者主管意识来解决问题,造成了连锁超市自营配送的管理水平落后20;(四)各个连锁超市都独立建立配送中心,负责本企业商品的运输,这样容易形成交错运输,不但提高了运输工具的空载率、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混乱、堵塞问题,增加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自营配送模式改进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自营配送模式对于中小型连锁超市来讲是不适用的,这是由于中小型的连锁超市根本没有资金和实力建设配送中心,如果自建配送中心的硬件软件配置太低势必达不到高效配送。而只有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才能保证连锁超市的规模运营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对于已经采用自营配送的大型超市来说,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在为自身连锁分店服务的同时承接其它中小型连锁超市的配送业务,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还可以使得配送业务成为超市的又一核心竞争力。基于上面两方面的考虑,作者认为可以吸取国外共同配送模式的经验将自营配送模式进行改造,中小型连锁超市应该放弃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模式,可以选择建设得比较成熟的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的模式。(如图4.4)供应商门店供应商门店供应商配送中心A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供应商连锁超市A门店门店连锁超市总部连锁超市B图4.4自营配送模式改造图4.4的自营配送模式改造图其实类似于国外的共同配送体系中的共同配送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上面我们提到的自营配送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解决了中小型连锁超市没有资金建设配送中心的问题。中小型的连锁超市可以利用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来对自己的商品进行配送,这样就不需要做大量资金的投资;(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改造对供应链上的相同零售业态之一连锁超市进行了横向整合,即多个连锁超市企业共同利用配送中心内部的设施,共同进行入库、储存、流通加工等作业,并向各个门店实施混载配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车载满载率,减少配送车辆,而且可以提高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效率,减少固定设施投资,提高配送中心的设施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三)这种配送模式因为整合了许多相同业态的连锁超市,为连锁超市的规模效益奠定了基础,还能调配连锁超市之间相同的商品,进一步为商品的不断货提供了保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与改进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所作的一次用户服务调查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方服务商”的概念。然而,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并没有给出第三方物流的确切定义。由于第三方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只是近几年的事,国内各界对其理解更是各不相同,于是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各种描述。如:“物流社会化,国外又称之为第三方物流,是指商流与物流实行社会分工,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的物流业者承接办理”;“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为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供应方、零售方之间的物流方称之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物流阜物。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和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21。2001年,由我国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该标准首次对物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规范,其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21。第三方物流配送的产生背景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为高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业采取了许多措施从而使得现在的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还是不错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流通费用的不断上升,很多企业都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商品的配送。对于我国连锁超市目前普遍资金短缺、单体规模较小、物流配送量相对较少的状况,如果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配送服务,那它们通常会采用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他们的物流配送业务。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分析第三方物流配送是连锁超市将其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如图4.5)供应商供应商门店供应商物流企业A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供应商门店物流企业B连锁超市总部图4.5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从图4.5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由于不要求连锁超市自己建立配送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设施和信息系统,不仅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还使得自身的固定成本转化成可变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仓储和运输方面的资金占用,减少物流配送管理相关费用22。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的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来满足由于超市的不同商品对运输和储存的不同服务要求,这是自建配送中心有限的服务水平所难以达到的。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给超市的服务品种要比超市自营配送所提供的品种更具多样性,这为超市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但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同时具有了以下的一些劣势:(一)因为连锁超市不能直接控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准时性,这样就会影响到超市商品的供应保证能力。(二)为了满足连锁超市商品的多样化的配送需求,就需要有配送功能非常强大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它的配送服务。而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较迟,正常情况下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没有办法单独完成超市的配送需求,这就需要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来为超市服务。如此就会增加超市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提高了选择后的风险性。(三)选择第三方配送意味着放弃了物流配送专业技术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这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改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对于某一区域的所有连锁超市来说确实起到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作用,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配送管理费用。但超市商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商品种类所需要的运输、储存、流通加工服务不尽相同。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还不成熟,所具备的物流功能不健全,单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单独完成连锁超市所有的配送业务,这样就需要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服务。这样不但造成了超市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难度,增加了其选择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超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在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如果能将相同业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来为连锁超市服务,那么一方面,可以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效率的目的,从而满足超市配送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为超市与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使得超市降低了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难度和风险,再不必为究竟选择哪家物流服务提供商而耗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改造(如图4.6),采取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为连锁超市提供配送服务。供应商供应商门店供应商门店门店表示物流表示信息流供应商门店物流企业联盟连锁超市总部图4.6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改造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图4.6其实是对相同业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横向整合,整合后的配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整合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能力,从而能够达到非常专业的配送服务水平,增加了超市商品的流通加工附加值,提高了超市的配送效率,保证了超市商品的供应能力;(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能避免超市花费大量的物流配送投资和管理费用,还能避免其它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设施设备上的重复购置;(三)减轻了连锁超市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复杂性,连锁企业不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配送需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也减少超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成本;(四)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会减少配送工具的空载率,对整个社会也起到了减缓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大气污染的作用。我国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分析不同的配送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连锁零售企业应该如何对这几种配送模式进行选择?这一章运用定性的方法来说明不同的连锁零售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配送模式。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选择需考虑的因素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那么就必须要有成本优势或者是价值优势,最为理想的是两者都有。对于本文中所涉及的配送模式来说,连锁超市希望所选择的配送模式处在既具有成本优势又具有价值优势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达到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优质的服务的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影响超市配送模式选择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配送成本和配送服务。但仅凭这两个指标来进行选择是不完善的。因为我们从第二章连锁超市配送的特点和第四章对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影响连锁超市选择配送模式的因素至少还包括商品自身特点这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作者考虑到为了保证评价选择不出现片面性,本文还考虑到宏观的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这两个因素也会对超市配送模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的考虑,作者认为影响配送模式的选择因素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配送成本、配送服务、商品特点、其他因素。一、配送成本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自身经营活动的各项成本最小、利润最大,所以配送成本是连锁超市在选择配送模式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要素。一般认为物流配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配送作业成本:主要是指某种物流配送模式下的配送作业导致的直接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订单处理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加工成本、运输成本等。对于自营配送模式以外的其他配送模式来说,其配送作业成本可以看成是每配送单元的配送价格。而对于自营配送模式来说,其配送作业总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加工成本+分拣成本,那么其配送作业成本=配送作业总成本/配送单元数。其中,库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管理人员工资;运输成本=运输设备折旧成本+运输人员工资;装卸搬运成本=装卸搬运设备折旧成本+运输人员工资;包装加工成本=包装加工设备折旧成本+包装加工人员工资;分拣成本=分拣设备折旧成本+分拣人员工资。(二)投资成本:主要是指某种配送模式下连锁超市企业需要付出的投资成本。包括投资资金和投资的设备、设施等资源。对于自营配送模式来说,其投资成本就是用来建设配送中心的资金和用于购买各种设备的资金,投资成本=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配送中心的各种运输、装卸、分拣、加工等设备成本。对于选择供应商直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配送来说,超市基本不存在投资成本。(三)选择成本:主要是指为确保选择到最适合自身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等。对于自营配送模式和供应商直接配送来说,由于没有花费人力、物力去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以基本不存在选择成本。对于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配送这几个配送模式来说,都涉及到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评判选择,也就构成了选择成本。(四)服务成本:主要是指某种配送模式下为连锁超市门店服务的成本,主要指订单处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本之间有的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比如说降低库存可以减少库存成本,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不能仅仅以某一项成本最小为目标,而要对配送的总成本加以论证。对于任何一个配送模式来说,它所对应的配送成本,都可以用配送成本=配送作业成本+投资成本+选择成本+服务成本这个公式计算出来,最后要达到计算出来的配送总成本最小的目标。二、配送服务现在的连锁超市改变了以前对企业高额利润过分追求的做法,加强了对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视。努力做到以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合的价格,适合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该配送模式所能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服务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配送的服务标准主要是通过配送活动的绩效来体现的,国内外很多专家对物流和配送绩效做了研究,本文主要借鉴了邬星根23提出的配送质量评估指标和鄢红英、刘澜提出的配送活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做为评价配送模式中配送服务标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的准时性:主要指保证连锁超市的缺货率达到最低和配送时间最短的能力。通常我们可以用准时配送率来表示服务的准时性,而准时配送率可以通过月内准时配送次数/配送总次数计算获得。(2)服务的全面性:是指能提供多种物流配送服务,不仅仅包括仓储、包装、组配、运输等,还包括有个性化的增值服务。(3)服务的安全性:是指配送过程中降低货物的损坏率,将货物安全送到分店的能力。通常我们可以用货损货差率来表示服务的安全性,而货损货差率可以通过月内货损货差次数/配送总次数计算获得。(4)工具的利用率:主要指配送过程中配送工具的利用能力。通常我们可以用工具满载程度来表示,而工具满载率可以通过工具实际装载量/工具最大装载量计算获得。配送的成本和服务也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改善配送服务的同时可能会引起配送成本的增加,减少配送成本的同时配送服务会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要对配送的成本和服务进行综合评判。三、商品特点(一)商品运输时间。某些商品所要求的运输时间严格(比如保质期短的商品),不允许有中间环节存在,所要求的供应链尽可能的短,这时就可能考虑通过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运输时间的要求程度来加以评判。(二)商品特殊配送要求。对于超市里的玻璃、陶瓷等易碎或生鲜、冷冻商品,用普通的配送工具很难保证商品到达超市的质量,这些商品对配送有着特殊的需求,这不是每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所具备的,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要更加注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特殊配送需求的提供能力来加以评判。四、其他(一)政府政策。物流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尤其是自建配送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政府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发展初期)给予某种配送模式(比如自营配送)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制订相应的法规、贷款、税收上的优惠等,那么对于有基本条件的连锁超市来说,就会倾向于选择政府政策扶持的配送模式。所以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来加以评判。(二)物流服务市场。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不规范、完善,国内物流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选择自营配送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连锁超市所能控制配送流程的范围较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协调控制能力的大小来加以评判。定性分析——矩阵图决策法矩阵图决策法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因素的组合,利用矩阵图来选择配送模式的方法。基本的思路是选择决策因素,然后通过其组合形成不同区域或象限再进行决策。一、方法概述矩阵图法被广泛的运用在市场研究、质量管理等领域。现在笔者将矩阵图法运用到配送模式的选择中。矩阵图法的基本的思路是选择决策因素,然后通过其组合形成不同区域或象限在进行决策。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来说,决策的因素不同。在此,笔者通过矩阵图法来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首先通过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能力与配送对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要性将连锁零售企业分成四个区域,然后分析每个区域采用何种配送模式(如图5.1)。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配送模式的选择的因素很多,故此方法适用于企业进行一个全局的定性的选择决策。连锁超市的配送能力配送对连锁超市的重要性高低重要III不重要IIIIV图5.1矩阵图决策法在矩阵图解决方法中,企业根据自身的配送能力和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组成了图中的四个区域。一般来说,企业可按以下思路来进行选择和决策:在状态I下,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很大,企业也有较强的配送能力,在配送成本较低和地理区域较小但市场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自营配送模式,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配送效率,与营销保持一致。这种情况比较典型的是便利店,连锁便利店对配送的要求很高,同时如果企业也有较强的配送能力的话,企业便可以采用自营配送模式。在状态II下,配送虽对企业的重要程度较大,但企业的配送能力较低,此时,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是寻找配送伙伴来弥补自身在配送能力上的不足。可选择的模式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加大投入,完善配送系统,提高配送能力,采用自营配送模式;第二种是企业进行一些投入,强化配送能力,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第三种是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将配送业务完全委托专业性的配送企业来做。一般说来,市场规模较大,且相对集中及投资量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自营配送模式,要是情况相反,可采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在状态III下,配送在企业战略中不占主要位置,但企业却有较强的配送能力,此时,企业可向外拓展配送业务,以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能力,既可以采取共同配送模式,也可以采用互用配送模式,若企业在该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时,也可适当地调整业务方向,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专业配送企业。在状态IV下,企业的配送能力较弱,且不存在较大的配送需求,此时,企业宜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或供应商配送模式,将企业的配送业务完全或部分委托给专业配送公司去完成,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最为擅长的生产经营方面,精益求精获得更大的收益。二、决策因素选择依据配送行业的产出并不是什么有形的商品,而是一种能够给人以满足感的无形服务。所以,作为服务行业,配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客户对配送服务的要求。也就是说,客户希望通过配送享受到自己意愿的服务水平,配送的经营主体也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所以,本文从供、需两个角度来对连锁零售企业进行分类,即通过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能力与配送对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要性将连锁零售企业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型采用不同的配送模式。三、矩阵图决策法说明矩阵图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根据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指标做出判断,这种方法比较抽象,是从全局上对配送模式的选择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适合企业进行一个大概的决策。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简单,很好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问题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能够对问题进行一个宏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货物进口合同(范本)
- 2024年广西路分公司一级干线运输合同
- 2024年度数据处理与分析合作协议
- 2024个人房产抵押合同
- 2024年基因治疗技术开发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医疗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合同
- 2024年废料交易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建筑基坑钻探检测合同
- 2024年度F公司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合同
-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59A练习题及答案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 第15章《分式》教材分析课件(32张)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最新】
- 问题线索办理呈批表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