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俗风情之<中国菜系之鄂菜>》3/5中国菜系之鄂菜走遍神州大地,“泡椒田鸡”、“清蒸武昌鱼”、“武汉鸭脖”、“红烧鮰鱼”······这些菜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知道出自哪个菜系的人却比较少。这也难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粤菜、海南菜、潮州菜、川菜、湘菜,到21世纪初的鄂菜等菜系的进驻,鄂菜还属于年轻一族,但是凭借积极创新,短短几年时间内,以“中庸菜系”自居的鄂菜已开始迅速走红,赢得不少追随者。今天,身为湖北人的我,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鄂菜。鄂菜的发展历史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水产资源丰富;西部山地神农架原始森林,海拔3105米,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人称“绿色宝库”。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为湖北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正所谓:两江育荆楚,鄂馔巧烹鲜,也正是由于湖北省鱼米之乡的特点,决定了湖北菜“水产为本,鱼菜为主”的主格调。1.鄂菜的起源鄂菜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时期。距今约(公元前4400~前3300)的大溪文化是江汉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存。在湖北境内的近百处大溪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饮食器具。有蒸制的甑,制作饭菜的釜,制作菜肴的鼎;盛器有碗、碟、钵、盘、豆等;饮器有杯、壶、瓶等。人们主要从事获取淡水鱼鲜和山野食材的捕鱼狩猎和采集活动。出土了大量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的残骸和鱼骨、兽骨。这些表明鄂菜中的鱼鲜、猪、牛、羊、鸡等菜肴制作已经萌芽。在随后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饮食器具制作日趋美观实用。从食器相配的角度而言,食物制作水平也随之提高。夏商时期,湖北境内的农业经济发展到能满足供应城市生活的需要。湖北境内发现了多处城市遗址,城市饮食生活已经比较讲究。武汉城市之根的盘龙城出土了青铜器159件,饮食器具多达67件,其中饮酒器具17件。贵族和富裕人家已经能够享用相对精美的菜肴和酒饮。鄂菜的雏形出现于楚国,并随楚文化的发展而兴盛,其风味特征在2300多年前以初见端倪,可见其历史之悠久。2.鄂菜的发展正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商周时称荆楚,唐宋时称鄂。湖北地方菜,也称之为鄂菜。《汉书·地理志》载:“楚有江汉川泽之饶……民食鱼稻,果瓜螺蛤,食物常足。”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富饶的物产资源,给鄂菜烹饪技术的形式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鄂菜追本溯源,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它经历了“起源于为战国,发展于汉魏唐宋,成熟于明清两代”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1)楚国时期的鄂菜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达成了鄂菜发源于楚国都城郢的故地湖北江陵县。楚国的都城堪与同时期的西方文化中心雅典媲美,被誉为“东方的雅典”。楚国时期是鄂菜发展基调的奠定时期。在山高林密、湖广河急的地理环境下人们形成了崇巫术,重祭祀的观念。楚国在巫术和祭祀中以美食飨神和祖先,也就形成了精美的菜肴。《墨子•公输》曰:“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楚国的山林里野牛、犀牛、麋鹿、麂子等野生动物遍布,江汉水域里甲鱼、乌龟等淡水鱼鲜名满天下。唐代诗人皮日休《食箴》中的“鼋羹不均,事家肆其祸”讲的是郑灵公与大臣子宋、子家因贪食楚国甲鱼菜肴而导致弑君的典故。人们用这些山货水产制作出种类丰富的精美菜肴,用来祭祀神灵、先祖。屈原的《招魂》、《大招》等描写祭祀和巫术场景的篇章描绘了楚国时期的部分祭祀菜肴。民间传说鄂“桔瓣鱼汆”、“荆沙鱼糕”、“金砂鳝鱼”、“龙虎斗”、“板栗烧仔鸡”、“虎皮鸡蛋”等鄂菜名菜就产生于楚国时期。(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鄂菜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北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鄂菜形成了“饭稻羹鱼”的特色。随着对外交流,食材日渐丰富多样。云梦睡虎秦墓中发现了粱豆、瓜果、肉禽等。江陵凤凰山西汉墓中出土的简记录了瓜、笋、芥菜、、葵、甜瓜、李、梅、板栗、红枣、杏、枇杷、生姜、花椒、小茴香等瓜果菜蔬和调味品。农业和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菜肴制作水平的提高。这个时期菜肴制作已经相当讲究。由汉代枚乘的《七发》可见一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三国时期,各方势力在此较量,彼此往来除了兵戎相见也有宴饮待客。人们根据三国时期发生的事件和故事制作出一些菜肴,流传至今。如反映赵云救刘禅的“子龙卸甲”,张飞当阳桥头吓退曹军的“将军过桥”,刘备江东招亲的“龙凤配”,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草船借箭”等。菜肴蕴含着人们向往美好和正义的文化审美心理。鄂菜中的三国典故菜肴几乎都表达了贬斥曹操、孙权而褒扬刘备的鲜明正统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北的节日食俗已经成型。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旦,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正月初七,人日吃七种菜制作的汤羹。夏至吃粽子,伏天吃汤饼名为“辟恶饼”。这些节日食俗表明人们根据节气物产和饮食传统应节而食。(3)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鄂菜唐宋时期,国家重视文治,文化繁荣。鄂菜的发展也增添了诗情画意,在文人的诗文和饮食审美的影响下,鄂菜的文化内涵日渐丰富。诗仙李白湖北留下了众多诗篇,根据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制作出的“翰林鸡”和《襄阳歌》“制作的“青莲鸭”成为太白菜名肴。依据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烹制出了“去骨鸡酥”。唐代宰相段文昌在江陵改进而成的“千张肉”已成为鄂菜名菜。唐宋时期鄂菜中的文人菜影响最大的是黄州东坡菜。苏东坡谪居期间创制了“东坡肉”,名闻四方。元明清时期,鄂菜的蒸菜发展迅速并成为地方特色。著名的“沔阳三蒸”传说就是元末陈友谅的夫人制作的。传说反映了这个时期江汉平原地区的蒸菜发展水平。明代朱元璋封子弟为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在武昌修建了楚王宫。从此一直延续到明末张献忠攻下武昌城。鄂菜的层次升华至宫廷饮食,鄂菜代表风味中的“全家福”就源自明楚王膳食。明代中后期,湖北文化昌盛,涌现出“竟陵学派”、“公安学派”等地方文学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四.鄂菜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介绍,由楚菜、荆菜演变而来的鄂菜,滥觞于荆江河曲与江汉平原,策源地在经济繁荣、文赋纷华的楚国都城郢都,迄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菜系之一。自古就有“千年鄂菜史,半部江南食”之说。传统“四大菜系”鲁菜、苏菜、粤菜、川菜的“菜龄”一般在2200年至2400年之间,而“菜龄”更长的鄂菜的影响和产业价值却难以与它们匹敌。谈起鄂菜的风味特色,餐饮业很多人士难以给出统一的说法。在餐馆酒楼,消费者吃的大多是湖北菜,却称湖北无“菜”。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中国烹饪大师鲁永超认为,在餐饮全面进入文化竞争的时代,鄂菜应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菜系发展的支撑和灵魂。他说,历史上,鄂菜文采灿烂。仅武昌鱼,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诗句甚多,远远超过西湖醋鱼。明清的《随园食单》、《调鼎录》等著名食书中收录的鄂菜甚多。但湖北、武汉的餐馆大多“就菜论菜”,不太注重挖掘菜品里面的文化故事,这在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摘草莓合同协议
- 双方合同底账协议
- 合资股东协议合同
- 瑜伽馆试用期合同协议
- 孩子考试协议合同
- 出租车司机合同协议范本
- 山地养殖合同协议
- 酒店加盟协议合同
- 协议变更合同未达成一致
- 行政合同和协议
- 2025届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
- 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统计表
-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校长讲话:“2574”工作实施思路!即两大抓手五项重点任务七个落实环节四个质量目标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清理报废渔船合同范本
- 2023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实践案例
- 《基于西门子S7-1200PLC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8900字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模版
- 退伍军人心理培训课件
- 政治-湖南省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长郡二十校一联)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