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唐诗五首1第一页,共92页。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2第二页,共92页。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其开展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知识链接3第三页,共92页。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句为四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4第四页,共92页。
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五律每句五字,八句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八句共五十六字。律诗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只押平声韵。5第五页,共92页。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6第六页,共92页。野望7第七页,共92页。作者介绍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诗多以酒为题材,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废放纵的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的不满。8第八页,共92页。
王绩于隋末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属山西万荣)之时。背景资料9第九页,共92页。1.订正字音东皋〔〕徙倚〔〕落晖〔〕驱犊〔〕带禽归〔〕检查预习gāoxǐyǐhuīdúqín10第十页,共92页。2.词语释义
薄暮:
徙倚:
落晖:
犊:
采薇:黄昏。徘徊。落日。采食野菜。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遂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小牛,诗中指牛群。11第十一页,共92页。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朗读指导12第十二页,共92页。
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这片自由的山野。
13第十三页,共92页。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假设有所思又假设有所待的画面。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照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内容探究14第十四页,共92页。2.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诗人是怎样描绘眼前之景的?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15第十五页,共92页。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赏析?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品味赏析16第十六页,共92页。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和追求?
这两句写牧猎者虽相见却不相识,说明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生活。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仿徨。说明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17第十七页,共92页。近景远景结合,静景动景结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静态描绘,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上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态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此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写法探究18第十八页,共92页。?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总结19第十九页,共92页。
首联:写诗人百无聊赖、仿徨的心情——抒情野望
颔联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写景近景和远景结合
颈联
动态和静态结合
尾联: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之情——抒情结构图示20第二十页,共92页。黄鹤楼21第二十一页,共92页。崔颢〔?—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其最为人称道的诗作就是?黄鹤楼?,据说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作者介绍22第二十二页,共92页。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有“天下绝景〞之称。它是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登楼游赏,吟诗作赋,留下不少千古佳作。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曾有“国运昌那么楼运盛〞之说。1985年,修葺一新的黄鹤楼再次屹立在长江之滨,其丰姿令人振奋。知识链接23第二十三页,共92页。1.订正字音崔颢〔〕昔人〔〕千载〔〕萋萋〔〕鹦鹉〔〕检查预习hào
xī
zǎi
qīyīngwǔ24第二十四页,共92页。2.词语释义
昔人:去:
悠悠:
晴川:
历历:
萋萋:
乡关:
烟波:离开。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飘飘荡荡的样子。晴日里的原野。清楚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故土。烟霭笼罩江面。25第二十五页,共92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朗读指导26第二十六页,共92页。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繁茂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整体感知27第二十七页,共92页。哪一句?引用神话传说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胜迹,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间蒙上了一层怅然假设失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内容探究28第二十八页,共92页。2.怎样理解本诗的颔联?“黄鹤〞所指甚明,除了“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盖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嗟吁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了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那么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29第二十九页,共92页。“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30第三十页,共92页。前两联中出现了三个“黄鹤〞,两个“空〞字,会不会显得重复啰嗦?试分析。不会。“黄鹤〞一词反复出现,形成音节上回环往复的特点,使整首诗的开头具有音韵美。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楼〕,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照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思,是一种彻底的寂寞;下一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无尽地遐思。这四句虽三次用“黄鹤〞,两次用“空〞,虽不合格律,却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自然、声韵协调、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亦无“拗律〞之感。诗人不仅没有因形害意,反而“以意得形〞。31第三十一页,共92页。3.说说你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的理解。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的画面。32第三十二页,共92页。4.诗人在最后感慨“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他又在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土,不禁抒发了思乡的感慨。33第三十三页,共92页。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底上,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34第三十四页,共92页。
颈联写登楼所见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思乡的愁绪。35第三十五页,共92页。?黄鹤楼?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腾旋转,顺势起伏。以情写景,以景写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清人沈德潜曾评价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总结36第三十六页,共92页。
据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李白曾登黄鹤楼,兴之所至,欲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便只在崔诗下面题了一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李白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风格。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风格,如他在金陵游览凤凰台时,就写下了著名的?登金凤凰台?。拓展延伸37第三十七页,共92页。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38第三十八页,共92页。黄鹤楼首联:神秘传说——巧用典故颔联:岁月易逝——睹物生情凭吊古迹颈联:登楼所见——描写景物思念家乡尾联:浓浓乡愁——借景抒情结构图示39第三十九页,共92页。使至塞上40第四十页,共92页。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前期诗歌风格浑厚,气象壮阔,富于清新的生活气息。后期诗歌多反映诗人的隐逸生活,其间富有山水田园情趣。其边塞诗多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王维信奉佛教,人称“诗佛〞,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擅长绘画艺术,他的诗和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者介绍41第四十一页,共92页。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背景资料42第四十二页,共92页。1.订正字音征蓬〔〕属国〔〕汉塞〔〕萧关〔〕逢候骑〔〕燕然〔〕检查预习pénɡshǔsàixiāojìyān43第四十三页,共92页。2.词语释义
单车:
问边:
属国:
征蓬:
逢:
候骑:
都护: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慰问戍边的将士。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用来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一辆车,说明这次出使随从不多。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诗中指前线统帅。44第四十四页,共92页。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朗读指导45第四十五页,共92页。
1.通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犹如蓬草般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我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奋勇作战。整体感知46第四十六页,共92页。2.?使至塞上?是一首律诗,你能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首联叙事,写使者进入边塞。颔联写景,蕴含了郁愤之情。颈联写景,描绘出沙漠中的典型景象。尾联叙事,写到达边塞后的所见所闻。47第四十七页,共92页。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出使目的和经过的地方。“单车〞写其轻车简从。“欲问边〞,意谓要到边疆去观察情况、慰问将士,这是出使的目的。内容探究48第四十八页,共92页。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比喻,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写边塞景色,也言事,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比照强烈,既表现了行程的艰苦遥远,又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照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49第四十九页,共92页。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什么景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两句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形象地描写出大漠中奇异风光并寓悲凉孤寂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也从侧面衬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50第五十页,共92页。
4.尾联写到达边塞后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尾联两句借侦察骑兵之口,点明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叹。51第五十一页,共92页。苏轼曾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结合苏轼的观点,赏析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鉴赏评价52第五十二页,共92页。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根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再次,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袤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时分,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天。一幕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53第五十三页,共92页。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作品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拓展延伸54第五十四页,共92页。?使至塞上?中,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自然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
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象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总结55第五十五页,共92页。首联:出使经过使至塞上颔联:边塞情势奇特壮丽的风光颈联:大漠风光抑郁孤寂的内心尾联:战事紧张
结构图示56第五十六页,共92页。渡荆门送别57第五十七页,共92页。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伟大意义,给后代诗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月下独酌?等。作者介绍58第五十八页,共92页。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第一次离开故土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所作。李白此行,乘船由水路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这时候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欣赏巫山两岸高耸入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背景资料59第五十九页,共92页。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朗读指导60第六十页,共92页。1.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似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凝聚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土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整体感知61第六十一页,共92页。2.试从全诗结构的角度,说说你对题目“渡荆门送别〞的理解。“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清楚,章法有度。62第六十二页,共92页。3.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通过写游途中的景观,流露出诗人的欣喜、冲动之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土的不舍之情。63第六十三页,共92页。
简析本诗各联的内容,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说说其具备怎样的表达效果。
首联:陈述诗人离开家乡,乘船过荆门要去楚地漫游。紧扣题目,交代出游目的地。
内容探究64第六十四页,共92页。颔联:移步换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整个行程中的景物变化。颈联:比喻、想象。写坐在船上,低头看水中明月,犹如飞下的天镜,抬头看飘荡在碧空的朵朵云霞,由于光的折射,形成了非常壮观的美景。颔联和颈联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发奋进取的精神,寻求理想的热情,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65第六十五页,共92页。尾联:采用拟人手法,写“故土水〞不远万里来前来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66第六十六页,共92页。1.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品味赏析67第六十七页,共92页。2.你能说出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①写景局部,诗人坐在船上沿途欣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无限情意。68第六十八页,共92页。?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当时,年轻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潮澎湃,壮丽的山河因此而增添了生活的荣耀。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意境高远,风格雄健,风格轻快,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中间两联,尤以颔联为佳,气象博大,气势飞腾。“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发奋进取的精神。“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土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字里行间种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扬。总结69第六十九页,共92页。唐代送别诗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拓展延伸70第七十页,共92页。
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楚国游——此行的目的渡荆门送别颔联:山尽、江流——写远景颈联:明月、云霞——写近景尾联:故土水送行舟——抒发思乡之情结构图示71第七十一页,共92页。钱塘湖春行72第七十二页,共92页。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作者介绍73第七十三页,共92页。
长庆三年〔823〕春,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望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背景资料74第七十四页,共92页。1.订正字音贾亭〔〕早莺〔〕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检查预习jiǎyīnɡzhuómòtídī75第七十五页,共92页。2.词语释义水面初平:
早莺:暖树:新燕:乱花:迷人眼:没:行缺乏: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初春时早早飞来的黄莺。向阳的树。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各种颜色的花。使人眼花缭乱。掩没,盖住。游赏不够,意思是反复游赏。不满足。76第七十六页,共92页。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朗读指导77第七十七页,共92页。
1.通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才长出的矮矮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觉得游赏不够,就再去看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整体感知78第七十八页,共92页。2.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早春。①“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②“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向阳的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③“乱花〞“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④“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79第七十九页,共92页。3.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最后到湖东的白堤。
80第八十页,共92页。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内容探究81第八十一页,共92页。2.读颔联,诗人为什么不用“处处〞而用“几处〞,不说“家家〞而说“谁家〞?“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不符合初春时节的自热景象。“几处〞“谁家〞那么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4 雷电监测装置闪电定位仪的技术参数有哪些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进度表
- 区域医疗中心“卓越青年医师”定向进修培养计划申请表
- 多用途运动包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女式紧身马甲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塑料制购物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9-10综合练习题
- 手持裁纸刀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
- 仪表-xk3102s使用手册
- 我会洗手(洗手知识科普)课件
-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
- 【教学课件】第3单元《土和火的艺术》示范课件
- 2022全国119消防安全日消防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烟草500品牌知识汇总(题库版)
- 丰胸小知识课件
- 零星采购条件及流程
- 英语教学PPT课件:Say-No-to-Bullying
- 压力 课件- 高二心理健康
-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