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1_第1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1_第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1_第3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1_第4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学生准备6个桃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2.教学例5.(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三、全课小结.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四、随堂练习: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预定了以下几个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拓展目标: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4.教具准备: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气球鲜花学具:圆片小棒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3.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学法:1.动手操作法: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面向全体,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又注重个性的张扬。四:说教学环节平均分是除法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视教室,向坐的最有精神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最好是一男一女),并请他俩站到讲台前面。教师奖励的礼物是六个掌声,请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鼓励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积极大胆的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在分掌声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哪一种分法使两位同学都满意,最公平合理?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上,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集体展示,把六个掌声送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课件出示情景图及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公平合理吗?是平均分吗?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15个圆形代替橘子),教师共同参与活动。(2)交流分的过程。(小组推荐,自由发言,指名回答相结合)课件随机演示。(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4)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为有效的分法。)。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1.基础性练习:看谁是火眼金金?出示生活中物品,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第一题是图形判断题,第二题联系生活实际,端午节分粽子。第三题侧重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第四题是体操队形题,横行、竖行的人数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此题为后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2.拓展性练习: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上,老师准备了鲜花还有气球(实物)。你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一分,把教室黑板装扮得更漂亮吗?(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气球、鲜花卡片,每组卡片的数量是不同的。)出示操作要求:(1).小组先商量一下,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2).放到黑板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袋子里的材料,分一分、贴一贴。(也可以画一画并涂上颜色)(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选择速度最快的一组用实物到黑板上操作展示。选择漂亮合理的作品贴出来,并检查是否平均分。反馈: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已经完成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开放性练习: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想把12朵纸鹤奖励给你们,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1).12朵纸鹤,平均奖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几只?自由发言与指名回答相结合,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课件同步演示。(2).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同桌或者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请表现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让学生简单了解:平均分的份数增加了,每份分的个数就减少了。(3).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汇报,一一上台展示,并分发奖品,进行表扬。第四环节: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知识的地方。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2.(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3.课堂延伸回家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人口平均分一分。七、说板书设计学无定法,课堂是一门艺术,既让我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又给我们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奋进......《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利用小组分不同数量的花生,体会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会到什么是平均分。初步让学生在分花生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进行平均分。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的概念后,指导学生把不是平均分的小组改成平均分。体会到平均分就是需要把所有的物体都分完。体会到什么是平均分,再组织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设计了把36颗花生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多少个?因为数量太多学生不容易操作,所以本环节只让学生说你想怎样进行操作,谈想法。在这里孩子们给出了各种的分法,有一个一个的放在每个盘子里,有2个2格的放,有3个3个的放,有4个4个的放,有5个5个的放,还有10个10个的放,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操作的理由。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使学生通过份数的变化,观察分的结果,得出结论:分的份数多,没分的个数就少:分的份数少,没分的个数就少多,使学生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将教学图示利用课件展示给了学生,突出了把平均分的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除法的初步认识(二)鲍玉玲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81页—82页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多名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板书算式:2000+1000=()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板书算式是:2000-1000=()想一想:()个百加()个百是()个百,也就是();()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2、出示:80+50=130-50=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3、出示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板书设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1000+2000=30002000-1000=1000《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运算”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通过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2、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口算。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遵循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寻找解决方法,再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定标。1、展示家电商场情境图,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要搬新家了,准备买几样家电,想不想知道老师都买了什么呀?(课件出示电冰箱和电视机)猜一猜电冰箱和电视机分别是多少钱?(学生自由猜)像700、1000这样的数叫整百数、整千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板书课题)2、出示教学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2)、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提出问题,自学互动。(一)、教学例9同学们,老师想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你们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自由说出,教师适时板出问题1)出示问题1: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多少元?你们真能干,我们先来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吧: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多少元?怎样列式?生:1000+2000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算“1000+2000”呢?1.小组合作交流。2.小组汇报算法生1:从2+1=3想出2000+1000=3000生2:一个千加2个千是三个千,三个千就是3000。可多让几个同学说算理进行强化。3.小组内互相说算法。出示问题2:“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小组交流算法并汇报。本环节,在学习新知识时注重了问题由学生提出,这样做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教学例10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想买电话和风扇。再帮老师算一算,如果想买这两样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怎样列式?(课件出示图片)生:80+50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算“80+50”呢?(1)小组同学讨论算法。(2)汇报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3)独立完成“130-50=”,然后找生说算理。(4)尝试独立完成书上81页例10下面的两道题(900+600=1500-600=)学生探究出的口算方法,迁移、类推到了整百数的加减法,这样做关注了知识的生长点,即体现了教师的教,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三、测评训练,学以致用。1、完成课本81页做一做的第一题。800+4003000+60001200-5009000-5000(学生独立完成,找生前来板演,并让学生讲算理。)2、完成判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出几道算式,请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用手势打“√”,如果错误,用手势打“×”,然后订正。200+400=6003000+6000=9004000+5000=9000600-400=1009000-7000=200600-200=4003、邮递员送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该题,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在组里一起计算,最后让组长前来送信。4、完成课本82页第二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认真观察图片,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5、口算竞赛。(1)自己独立完成。(2)开火车对答案,可随机抽题让孩子们说算理。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欲言)五、板书设计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力争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板书:1000+2000=3000(元)想: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1+2=31000+2000=300080+50=130(元)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130-50=80(元)想: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是第五单元第五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了全面的认识,会读、会写,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和与差。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2、注重呈现形式的贴近生活。帮王大爷选购了一台冰箱(2000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